构图原理
九宫格原理
九宫格原理
九宫格原理是一种构图原则,其基本思想是将画面分割成九个等分的小方块,再将物体或元素放置在这些小方块中,以达到平衡、对称和美感的目的。
九宫格原理可以应用于摄影、设计、排版等领域,有效地帮助我们构图和布局。
在摄影中,将主体置于九宫格的交叉点附近可以增加画面的稳定感和视觉冲击力。
在设计中,将不同元素放置在九宫格的不同区域中,可以实现整体的平衡和统一。
九宫格原理的关键是在构图过程中寻找平衡点和重点。
通过将物体或元素放置在相应的位置,我们可以达到对称、平衡、重心和视觉引导的效果。
九宫格原理也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画面过于单一或拥挤,使整个画面更加有条理和舒适。
在运用九宫格原理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元素和物体可能需要不同的位置来放置,以创造最佳的视觉效果。
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依赖九宫格原理,而忽略了其他构图原则和个人创意。
总的来说,九宫格原理是一种简单而有用的构图原则,通过合理地分割和布局,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出平衡、对称和美感的画面。
在摄影、设计和排版中,九宫格原理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值得我们学习和应用。
设计必备的理论知识点
设计必备的理论知识点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平面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等。
不同领域的设计都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设计中必备的理论知识点。
一、色彩学色彩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传达情感、引起共鸣,并对观者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色彩学是设计师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之一。
首先,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属性是很重要的。
例如,色相、亮度、饱和度等。
其次,了解不同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例如,冷暖色调的搭配原则、互补色、类似色等。
二、构图原理构图原理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和组织元素,使作品呈现出良好的整体结构和视觉效果。
合理的构图能够增强作品的吸引力和表现力,使观者对作品产生更好的体验。
在构图原理中,对称、平衡、比例、节奏等是一些重要的概念。
设计师需要学会运用这些原理,通过选择和调整元素的大小、位置、间距等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三、排版设计排版设计是平面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合理的排版能够提高信息传达的效果,使读者更容易阅读和理解内容。
在排版设计中,需要注意字体的选择和搭配。
不同的字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达风格,在设计中要根据内容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字体。
此外,行距、字间距、对齐方式等也是很重要的考虑因素,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人机交互设计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机交互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机交互设计是指设计师通过合理的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使用户能够方便、高效地操作各种设备。
在人机交互设计中,需要理解用户的心理行为和习惯,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可用性、易操作性等因素,从而设计出合适的界面和交互方式。
五、品牌设计品牌设计是企业和产品的形象设计,通过设计传达和展示企业或产品的特点和价值。
品牌设计是企业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品牌设计中,需要理解品牌的核心理念和目标受众,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设计元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传媒平台上的展示效果和传达方式,使品牌形象更好地传达给用户。
构图
构图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称为构图。
【构图】造型艺术术语。
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
它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构图的名称,来源于西方的美术,其中有一门课程在西方绘画中,叫做构图学。
构图-谭翃晶国画作品(5张)构图这个名称在我国国画画论中,不叫构图,而叫布局,或叫经营位置。
也就是说,摄影构图是从美术的构图转化而来,我们也可以简单的称它为取景。
不论是国画中的布局,还是摄影中的取景,都只涉及到构图的部分内容,并不能包括构图的全部含义。
因此,统一用构图这个称呼是较科学准确的。
研究构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研究在一个平面上处理好三维空间——高、宽、深之间的关系,以突出主题,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构图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新颖,是否简洁,对于摄影艺术作品的成败关系很大。
从实际而言,一副成功的摄影艺术作品,首先是构图的成功。
成功的构图能使作品内容顺理成章,主次分明,主题突出,赏心悦目。
反之,就会影响作品的效果,没有章法,缺乏层次,整副作品不知所云。
常见的构图形式:1、水平式(安定有力感)2、垂直式(严肃端庄)3、S形(优雅有变化)4、三角形(正三角较空,锐角刺激)5、长方形(人工化有较强和谐感)6、圆形(饱和有张力)7、辐射(有纵深感)8、中心式(主体明确,效果强烈)9、渐次式(有韵律感)10、散点式(有受边框约束,自由可向外发展)构图概念其内涵丰富,它包括:1、艺术形象在空间位置的确定。
2、艺术形象在空间大小的确定。
3、艺术形象自身各部分之间、主体形象与陪体形象之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
4、艺术形象与空间的组合关系及分隔形式。
5、艺术形象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和力感。
6、运用的形式美法则和产生的美感。
构图的原则构图的基本原则讲究的是: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关于均衡与对称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
建筑构图原理-六
对称与平衡
通过对称和平衡的运用,可以 使建筑作品更加稳定和谐。
重复与对比
重复和对比的运用可以创造出 视觉上的变化和张力。
尺度与层次
不同尺度和层次的组合可以为 建筑作品增添趣味和动感。
构图原理的实际应用
1
立面设计
通过运用构图原理,可以打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立面。
2
室内布局
合理的室内构图可以使空间更加通透和舒适。
构图原理的重要性
构图原理是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运用构图原理,可以提升建筑作品的视觉效果,使其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
构图原理的基本要素
1 线条
线条的方向和强度对构图起着重要的影响。
2 形状
不同形状的组合能够创造出不同的视觉效果。
3 色彩
色彩的运用可以为建筑作品增添生动和表现力。
构图原理的主要技巧
建筑构图原理-六
在建筑设计中,构图原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构图原理的基本要素和 技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将帮助我们达到设计的最佳效果。
构图原理介绍
构图原理是指在建筑设计中使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来创造一种视觉上的平衡和美感的方法。 良好的构图可以使建筑作品更加吸引人,有力地传递出设计理念和情感。
3
景观规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运用构图原理可以打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
构图原理的案例分析
现代建筑
现代建筑常常运用对比和重复的 构图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 果。
传统建筑
传统建筑注重对称和平衡的构图 方式,表现出古朴和谐的韵味。
摩天大楼
摩天大楼利用尺度和层次的变化 营造出壮观的建筑形象。
总结与展望
掌握建筑构图原理的基本要素和技巧,对于我们设计出更好的建筑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设计理念的不断演进,构图原理也会不断发展和完善。
美术造型知识点总结
美术造型知识点总结1. 图像构图原理图像的构图原理是视觉艺术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在画面上布置和安排元素,以达到视觉效果最大化的原则。
构图原理包括对称构图、三分法构图、透视构图、碰触法构图等多种方法。
对称构图是指将画面分为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的布局方式,展现出平衡和和谐的感觉。
三分法构图则是将画面分成三等分,以达到重点突出和结构分明的效果。
透视构图则是通过透视原理来构图,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深度。
碰触法构图则强调元素之间的交汇和互相连接,以创造出动态和协调的视觉效果。
2. 线条和形状线条和形状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元素,它们在画面中起着连接、分隔和表现的作用。
线条分为直线、曲线、斜线等多种类型,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和方向来表达画面的动态和节奏。
形状则是通过线条的连接和封闭形成的空间单位,包括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形状,通过形状的大小、比例和位置来表达画面的结构和整体感。
3. 色彩色彩是造型艺术中极为重要的元素,它通过颜色的对比、明度和饱和度等来表现画面的氛围和情绪。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色彩的对比包括明暗对比、冷暖色对比、互补色对比等,它们在画面中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使画面更加饱满和生动。
色彩的明度和饱和度则是通过颜色的明暗和纯净度来表现画面的深度和活力。
4. 空间空间是造型作品中重要的表现要素,它包括平面空间和立体空间。
平面空间是指画面中的二维空间,通过线条、形状和色彩的组合来表现平面上的形态和结构。
立体空间则是通过透视、阴影和光影来表现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深度。
在画面中通过远近、大小和叠置等手法来表现空间的远近和立体感。
5. 光影光影是造型艺术中特别重要的表现手法,它通过光线的方向、强度和色彩来表现画面中的物体和形态。
光影可以使物体更具立体感和形态感,通过对比和表现手法来表现不同光线下的物体形态和结构。
6. 肖像画肖像画是造型艺术中特别重要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和表现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气质。
十二种构图的基本原理
⼗⼆种构图的基本原理假如你有上过任何平⾯设计课程,你会记得那些练习。
这些练习的主要⽬的是让你学习到在画⾯上落笔的那⼀刻会发⽣什么。
事物会在矩形的空间中产⽣变化。
你创造的是动感,制造的是画⾯的张⼒。
这些练习还教会你在画⾯的边缘创造更多的张⼒,然后打破边界的束缚。
设计矩形⽤⼀⽀粗马克笔试着画⼀些图解。
感受⼀下不同的形态是如何影响或改变矩形中的动态结构。
你的注意⼒怎样被这些外形吸引?你会很快地感受到体块所“设计”的矩形。
在上⾯左边的例⼦中,你可以看到矩形右边的垂直线与左边的圆之间产⽣的画⾯的张⼒。
尝试使⽤⼀个巨⼤的体块来给较⼩的体块当陪衬,或者深⾊的⾊块给浅⾊的当陪衬。
注意中间的那个例⼦,想要将实现停留在矩形中其实很难。
你会不⾃主地将视线向下降。
视觉上,你会突破到画⾯之外。
最右边的那个例⼦给你展⽰了⼀个简单的构思,⽀点型架构将两种不同强度不同⼤⼩的体块构成了⼀种平衡。
打破规则你当然也会听说,永远不要把视觉中⼼放在你的画⾯正中间。
这是⼀个正确的准则,因为你的视线在⼀般情况下就是停留在那⾥的。
这⾥我有意将主要体块放在中间,然后让画⾯前⾯的和后⾯的道路充满动感。
如同这个例⼦,你有时为了需要可以打破最基本的原则。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绘画的时候,加⼊⼀些下⾯会提到的想法,这样这些原理会慢慢融⼊你的画风之中。
1·剪裁画⾯来制造戏剧冲突假如你去⼀些美术馆的艺术展,你总是能看到⼀些静物画。
⼀个插满花的花瓶或者⼀个⼩仓库,物体在画布上被放置得整齐有序,与其他物体和画⾯上的体块没有任何联系,缺乏冲击⼒和动感,然⽽,认真剪裁充满戏剧冲突的画⾯给画⾯带来不仅仅是陌⽣感和难以理解,更多的是⼀种对画⾯新的思考。
2·找出明暗变化的体块学习从明暗体块的⾓度来创建吸引⼈的构图⼤概是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步。
看这⾥的两幅风景画例⼦。
在⼤⾃然中涵盖的信息是数不胜数的。
简化并眯着眼观察⼤体块。
要不然迷你会被所有的这些细节分散注意⼒,⽽看不到物体的主要部分。
美术理论知识点
美术理论知识点美术理论是指研究美术创作和美术作品的理论体系,是对艺术创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概念、规律和原则进行系统总结和理论阐释的学科。
在美术教育中,学习美术理论知识是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键的美术理论知识点。
一、色彩理论色彩是美术作品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对色彩的运用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表现效果。
在色彩理论中,有色相、明度和色度等概念。
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种类,如红、黄、蓝等;明度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色度指的是色彩的鲜艳程度。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色彩的巧妙运用来表达情感、传达信息。
二、构图原理构图是美术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因素,是指艺术家在作品中对物体的分布、组合和关系的安排。
良好的构图可以使作品更加有层次感和美感。
常见的构图原理包括对称构图、三分构图、黄金分割构图等。
艺术家在创作中可以根据主题和表现手法选择适合的构图原理。
三、透视原理透视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方法,是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通过透视,艺术家可以使作品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感。
透视原理包括线性透视、大气透视等。
艺术家需要掌握透视原理,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作品中的景深和透视关系。
四、光影效果光影效果是指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所产生的明暗对比效果。
光影效果对于立体感和真实感的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家需要通过对光影效果的把握,来表现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纹理。
常见的光影效果包括明暗对比、光源位置、反射光等。
五、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美术作品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艺术家通过作品传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念。
在创作中,艺术家可以通过色彩、构图、透视等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不同主题和风格的作品表现出的情感也各有不同,艺术家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来选择合适的情感表达方式。
总结:美术理论知识点涵盖了色彩理论、构图原理、透视原理、光影效果和情感表达等内容,这些知识点对于提高艺术创作水平和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点,艺术家可以更好地创作出具有深度和内涵的优秀作品。
构图的基本原理
构图的基本原理
构图的基本原理是指通过相机的视角和物体的位置、形态、颜色等元素的组织和安排,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表现力的画面。
构图的目的是打造一个引人入胜、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像,同时能够有效传达出摄影师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以下是构图的几个基本原则:
1. 整体构图:在画面的组成上,应该注重整体效果,将各个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平衡的画面。
摄影师可以运用对称、井然有序的排列方式,或者运用对比、错落有致的元素布局,来营造出鲜明的整体效果。
2. 平衡:视觉上的平衡是构图中很重要的原则之一。
摄影师可以运用对称、对比、垂直或水平线条的组合等方式,在画面中营造出平衡的感觉,使整个画面显得稳定、协调。
3. 焦点:焦点是图像中最为突出、吸引眼球的部分,摄影师可以通过对焦、调整景深等手法,将主题或重点部分放在画面的合适位置,使其更容易被观众注意到。
4. 利用透视:通过利用透视效果,摄影师可以创造出深度感和空间感,提高画面的层次和立体感。
透视可以通过前景和背景的对比、线条的延伸等手法来实现。
5. 重复和节奏:构图中的元素重复和节奏可以增加画面的和谐感和动感。
摄影师可以通过反复出现的形状、颜色或模式,或者通过一系列的线条、比例或节奏的排列,打造出有吸引力的画面效果。
6. 负空间:负空间即画面中没有实体物体的空白区域,可以用来强调主题或给画面增加层次感。
通过将主题放在负空间中,
摄影师可以创造出一种独特而引人注目的效果。
以上原则是构图中常用的几个基本原则,但并不是每个构图中都需要同时应用。
根据具体主题和拍摄目的,摄影师可以灵活运用这些原则来构建独特且富有表现力的画面。
设计构图的基本原理!
设计构图的基本原理!文/张惠设计构图以一种无声的方式表达思想。
平面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设计作品除了具有一定的主题和内涵以外,在表现形式上,它强调将三维空间较好地表现在二维平面上,要求的是整个画面对观赏者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而巧妙的构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
构图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可以设计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理念进行安排,但是任何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发挥都离不开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基本的构图原理是指使整个画面有舒适、自然协调的感觉,不至于对画面的美感构成破坏。
1、画面要有深度感,即要表现出三度空间的视觉效果。
2、画面要整洁,即剔除画面中脏、乱、差东西,最起码给人以干净的视觉效果。
3、明确主体,即将设计元素主体放在画面的主要位置,不能放在视觉中的次要位置。
4、平衡画面,需要在元素位置选择和结构安排上,考虑到整个画面的平衡,不能有头重脚轻等视觉效果出现。
5、色彩安排要和谐。
6、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明暗的对比,主体亮,背景暗,可以突出主体;主体暗,背景亮,可以形成强烈反差效果,突出主体的轮廓。
远近的对比,通过距离上的安排,突出画面的主次关系。
大小对比,通过不同大小,表现出主次。
以下是构图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常用的构图原理。
节奏的律动在广义上,节奏是指画面上元素错落有致的分布或者画面亮度明暗强弱相间而产成的一种有规则的律动感。
狭义上来说,节奏指的是相似的构图成为有规律的交替。
在构图中,节奏是指画面形式富有节奏感,在观者心理中产生一种律动的反应,然后形成优美的审美感受。
日常生活中,可能我们每个人对于什么是条理性的看法,各不相同,但是我们都很自然地、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条理性的结果--秩序。
如果我们对生活的某一方面感觉到很难控制的话,容易产生不稳定感。
导致心情很郁闷、沮丧。
因此,有秩序的生活人们都努力追求的。
艺术工作者体会到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在创作的时候,赋予作品条理感和和谐感,用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节奏,在大自然中到处存在。
构图的原理
构图的原理
构图是艺术和设计中的一种重要原理,指的是通过对图像元素的摆放和排列来营造出意境和效果的过程。
它可以用来控制观众对图像的注意力和理解。
主要原理有:
1.对称与不对称:对称性可以给人带来平静和稳定的感
觉,而不对称性则可以给人带来动感和变化感。
2.重心:图像的重心是指所有图像元素的重量的中心点,
它可以用来控制观众的注意力。
3.比例:比例关系可以用来控制图像的平衡和美感。
4.线条:线条可以用来控制图像的运动感和引导观众的
眼睛。
5.色彩:色彩可以用来突出图像的重点和营造出不同的
氛围。
6.构图法则:规则如三分法、对角线法、重复元素法等
可以帮助构建图像的比例和平衡。
总之,构图是一种综合性的原理,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元素和原理来营造出意境和效果。
平面构图原理
平面构图原理
平面构图原理是指通过适当的布局和组合元素来创造一个平衡、美观、有吸引力的图形。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平面构图原理:
1. 对称:在图形中使用对称的元素,使整个图形看起来平衡和谐。
对称的布局有助于传达稳定、整洁和谨慎的感觉。
2. 不对称:通过使用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等元素来创造出不对称的布局,使整个图形看起来更有趣和有活力。
3. 黄金分割:使用黄金分割比例(1:1.618)来划分图形的空间,以获得更具吸引力和平衡的布局。
4. 对角线:使用对角线来引导观众的目光,创造出一种流动和动态的感觉。
对角线还可以帮助将视觉重心放置在图形的某个位置上。
5. 重复:通过重复相同的元素或模式来创造出一种统一和连贯的感觉。
重复可以增强视觉效果,并使整个图形看起来更有条理。
6. 对比:通过在图形中使用形状、颜色、大小等不同的元素来创造出对比效果,以增加视觉吸引力和冲击力。
7. 空间:在布局中合理使用空白空间,使图形看起来更加清晰、有序和专注。
8. 线条:合理运用线条的方向和形状,可以有效地引导观众的目光,同时增加图形的动态感和层次感。
这些平面构图原理可以用于绘画、插画、平面设计等领域,帮助我们创造出有吸引力和视觉效果的图形作品。
摄影构图与美学原理
后期处理:一般采用简单的调整和剪裁,保持画面的真实感,避免过多的修饰和美化。
动态与时间表现:当代摄影更加强调动 态和时间的表现,通过多张照片的连续 拍摄和拼接,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动态的
视觉效果。
社会与文化反思:当代摄影师更加关注 社会和文化问题,通过摄影作品表达对
节奏:通过照片中的元素和构图,创造出视觉上的节奏感,使照片更具 动态美。
平衡:通过合理分布照片中的元素,使照片整体看起来更加协调和平衡。
应用场景:风景、人像、静物等摄影类型中都可以运用节奏与平衡的美 学原理。
实际操作:在拍摄时注重构图和元素的排列,以及后期处理时的色彩、 明暗等调整,都可以实现节奏与平衡的美学效果。
形状则可以强调或突出画面的主题,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画面内容。
在摄影中,可以利用不同的线条和形状来营造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例如 水平线可以带来平静和稳定感,而曲线则可以营造出柔和和流畅的感觉。 摄影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利用场景中的线条和形状,来创造出更具表现力和 感染力的作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反思。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数字化与后期处理:随着数字技术的普 及,摄影师可以通过后期处理对构图和
色彩进行更深入的调整和创新。
跨媒介与综合艺术:当代摄影与其他艺 术形式如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相互 融合,创造出更加综合和多样的艺术作
品。
数字摄影技术的普及,使得更多人能够创作出高质量的摄影作品。 现代摄影技术对构图和美学原理的应用,推动了摄影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摄影师开始尝试将不同的美学元素融入摄影作品中,以创造出更具艺术感的视觉效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摄影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工具和手段。
摄影构图原理以及常用手法有哪些
摄影构图原理以及常用手法有哪些构图是指将人、景以及物在一个画面当中进行位置和结构安排的一种技术,它对整个画面的主旨表达、画面协调感有直接影响,以下是店铺整理的摄影构图原理以及常用手法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摄影构图原理构图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可以随着摄影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理念进行安排,但是任何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发挥都离不开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基本的构图原理是指使整个画面有舒适、自然协调的感觉,不至于对画面的美感构成破坏的一种画面中人、物、景的安排。
1、画面要有深度感,即要表现出三度空间的视觉效果。
2、画面要整洁,即剔除画面中脏、乱、差东西,最起码给人以干净的视觉效果。
3、明确主体,即将摄影表现的主体放在画面的中间,不能放在视觉中的次要位置。
4、平衡画面,一个摄影画面中,在人、物或景的数量上要包含一个以上,这就需要在位置选择和结构安排上,考虑到整个画面的平衡,不能有头重脚轻等视觉效果出现。
5、色调安排要和谐,即在景观、物品和人物的本身的冷暖色调的选择以及采光技巧运用,要和谐。
比如,在以冷色调为为主的摄影中,不能采用炎炎烈日的光线效果。
6、对比手法的运用,可以通过反差事物的对比,突出摄影的主体,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其中构图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包括光的色调对比,即明暗的对比,主体亮,背景暗,可以突出主体;主体暗,背景亮,可以形成强烈反差效果,突出主体的轮廓。
远近的对比,通过距离上的安排,突出景观的主次关系。
大小对比,通过不同大小,表现出主次,一般都是拍摄主体大一些。
构图元素构图中包含的元素有,点、线、面,这三个元素可以将换面分割成若干个的面积,也正是点、线、面的结合才会产生结构关系和位置关系,从而产生了构图的意义,总之,构图离不开点、线、面的运用。
点、线、面是画面表现主次、深度、距离等结构关系的最基本媒介,而光、色彩、色调的运用是对构图中进行修饰和升华的元素,是在点、线、面构图的基础上进行发挥的元素。
简述构图的原理
简述构图的原理构图是指在摄影或绘画中,将被摄物体或绘画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则、比例和角度安排、组合和安置在画面内的过程。
它是构建画面结构和表达创意的重要手段,具有决定画面效果的作用。
构图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平衡原理平衡原理是指在画面上通过各种方式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均衡的形式感。
构图平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对称平衡,另一种是不对称平衡。
对称平衡是指在画面上将被摄物体或绘画元素以中轴线为对称轴对称安置。
这种平衡方式给人以稳定感和庄重感,适用于一些正式、庄重和均衡的场合。
不对称平衡是指将画面上的主体物体按照某种比例关系在画面内合理摆放,而不需要完全镜像对称。
这种平衡方式更容易给人以活泼、富有动感和情感的感觉,常用于表现生活场景和表达个人情感的摄影作品。
二、层次感原理层次感原理是指将画面上的元素按照重要性和距离大小的关系划分为前景、中景和背景,并通过合理的排列和组合给人以距离感和立体感。
通过前景、中景和背景的分明区分,可以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能够将画面呈现出一种透视和深度感。
三、节奏感原理节奏感原理是指在画面上通过元素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来构建一定的节奏规律,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动感和节奏感。
通过元素的排列和组合的规律性和重复性,能够引导观者的视线流动,使人感到画面富有活力和律动感。
四、画面形状原理画面形状原理是指通过对画面的形状和边缘的处理来构建画面的结构和形状感。
画面的形状可以根据被摄物体的形状来确定,也可以通过调整画面的比例和裁剪来改变。
常见的画面形状有横向画面、纵向画面和正方形画面。
横向画面适用于表现宽广的场景和横向延伸的元素;纵向画面适用于表现高大的元素和纵向延伸的线条;正方形画面适用于表现平衡和对称感。
五、视角原理视角原理是指在构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视角来表现被摄物体和场景。
视角的选择会影响画面的效果和观感。
常见的视角有鸟瞰视角、仰视视角、俯视视角和正视视角。
鸟瞰视角适用于表现广阔的场景和整体感;仰视视角适用于表现高大的元素和威严感;俯视视角适用于表现小型的元素和俯瞰感;正视视角适用于表现直观、真实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义构图,从广义上讲,是指形象或符号对空间占有的状况。
因此理应包括一切立体和平面的造型,但立体的造型由于视角的可变,使其空间占有状况如果用固定的方法阐述,就显得不够全面,所以通常在解释构图各个方面的问题时,总以平面为主。
狭义上讲: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一定的思想、意境、情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关系,使其组成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
中国画论里称之为“经营位置”“章法”“布局”等等,都是指构图。
其中“布局”这个提法比较妥当。
因为“构图”略含平面的意思,而“布局”的“局”则是泛指一定范围内的一个整体,“布”就是对这个整体的安排、布置。
因此,构图必须要从整个局面出发,最终也是企求达到整个局面符合表达意图的协调统一。
二.构图法则如果要进行高度的概括,就是变化统一。
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其他规律,大抵都是从属于这个规律。
为了取得变化统一的良好效果,以下分三方面阐述法则。
1对比在这里是指一种造型因素就其某一特征在其程度上的比较。
如:明暗色调这一造型因素,它的特点是深和浅。
线条有长短的对比;形体有方圆对比等等。
A.点、线、面的对比点的对比:点连续延伸的轨迹成为线,密集成片而成为面。
由于疏密变化而转化为明暗色调。
点彩化画派的作品就是例子。
这幅《大碗岛上的星期日下午》称得上是修拉的色彩科学实验中的经典作品。
点彩绘画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画法,道理并不深奥,就和小朋友经常玩的拼图游戏有一点像.一块块的颜色被分解了之后就像一小块一小块的拼块.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小色点被仔细地排放在一起.慢慢的整张画的颜色就丰富了起来,轮廓、形状……要拼的图象也一点一点清晰明朗了。
看修拉的画感觉很朦胧,好象人、静物、景物都置身于一个虚幻的世界中。
远看整体感强,走进看,又发现了更多色彩。
丰丰富富,整个画面生动,有变化。
B:线的对比即可以作为物象的边缘,又可独立的表达一定的形象。
例如线的直与曲;长与短C:面的对比在立体艺术中指的是形体,在平面艺术中指两度空间的占有。
关于方与圆的对比,在多数以圆作为环境的形象中,方形易突出。
反之则圆形突出。
点线面综合对比2均衡是以重量来比喻物象、黑白、色块等在构图分布上的审美合理性。
我们已经习惯于重力的平衡、稳定,在观察事物总要寻找最理想的视角和视域,反映在构图上就要求均衡。
用天平来比喻是众所周知的原理。
如图以画面中心为支点,左右延伸为力臂,两端为力点。
如果力臂等长,两端重量相同,就必定平衡;如果一方重量增加一倍,该方力臂缩短一倍或他方力臂延伸一倍,也能取得平衡,即重量与力臂成反比。
构图上没有力臂,无非是指物象与画面中心的距离。
上述是构图均衡上最基本的平衡道理。
均衡大致可分为两种样式:对称式均衡、非对称式均衡。
A对称式均衡隶属于等量平衡,即物象在左右两侧的大小数量相同,作对应状分布。
这是人们最容易理解的均衡形式,所以通常旧叫做“对称”。
象中国传统厅堂布置格局,中堂画两侧为对联;条案上禅瓶、镜凭成对;八仙桌两侧是一对太师椅,等。
这种绝对式对称在实际运用中较少。
一般构图上使用的对称,多属于近似对称,如中国古代成对的石狮,公母成对,均取坐势,公狮足踏绣球,母狮足抚幼狮。
在西方作品中也不乏这类范例。
如拉菲尔的《雅典学派》、《西斯廷圣母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等等。
B非对称式均衡是一种感觉上的均衡:任何人都不可能准确判断画面上的物象实际重量。
因为纯数心理意义上的重量,按照他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及与人的关系密切程度而定。
大体次序:以人为重,其次为动物、人造器物、植物、自然物质。
如图3从物理意义上,无论如何是不均衡的,因为左侧的树木无疑比比右侧的人物重的多,但因为人物的重要性,所以感觉是均衡的。
又如图4中的山石实际分量比马匹重,但马匹和人们关系密切,所以也是均衡的。
另外,这张图还体现出了构图的远近关系—近处相比远出略现重一些,这也是,前面天平原理的一个延伸~~关于色块的大小深浅聚散的均衡分布。
A画面上的形的分布已取得均衡,但经过施加深浅色调,产生如B的情况。
深色色块导致右侧偏重,调整的办法:将物象在构图中略向左移如图c。
略略升高右侧物象明度,(使之变浅)或略略降低左侧的明度如图D。
如色调是不可变因素,而形是可变因素时,可变为E,也能取得趋于均衡的效果。
以上实例,不妨归纳为:色调的不均衡,可从调整形体大小进行补偿;形体的不均衡,也可从调整色调的深浅进行补偿。
两者在不可变动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画幅边沿关系的改变,进行调整,是最常用的办法。
关于形体和色调的均衡在心理上的衡量:在暗色背景前,明度与面积成反比,反之亦然。
如图。
色块面积小而与背景明度反差大,色块面积大与背景反差小,两着可以取得均衡。
关于运动与倾向运动是有方向性的,人们观察运动着的物体,视点往往追随着他的运动方向而略为超前。
因而在构图中也往往需要在运动前方留有更多的余地。
如图,这种抽象成独立的形式,就形成所副图中的箭头构图。
3节奏为了讲清这个问题我们借用音乐来理解。
节奏--是音乐里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的序列。
我们从两个极端去理解。
比如在在一个繁忙的市场,虽然有众多强弱不同、长短有别的声音,因为没有序列、只能是一片混乱;即使有乐器发出的声音,也是含在嘈杂中。
在造型艺术中各种形象符号的任意堆积,并不能成为意想中的构图,只能是杂乱无章,使视觉无从适从。
如现在遍布街道上的广告。
如图一眼看去,找不到主题,每一个广告都在“强”结果都不突出~~该风景上下呼应,有紧有松,从各方面都能体现一种节奏美感。
另一种是节奏过分简单化。
钟表声,火车行驶的震动声、如造型艺术中的形象符号,同样大小,相等距离的反复,这类效果,为一般构图所不取。
现以图形列举节奏变化如下:7-1深浅的节奏变化。
7-2弧形线段大小的节奏变化。
7-3线段长短排列的节奏变化。
7-4空间分割,既是形的大小节奏变化也是疏密的节奏变化。
一般画面的高潮,在于视觉中心,是节奏变化最强的部位,视觉中心并不一定是画面中央,而是指视觉上最有情趣的部位、也可称为趣味中心。
画面中的其他部分应为这一中心服务。
既引导观众的视线,逐渐趋向这一中心。
节奏前后延续的变化,基本上设根据这种要求设计为渐次递增、递减、反复、对照、重复等,历经这种变化而达到高潮,然后重新经历一定的变化,趋于平静。
以上只是对节奏做粗略的解释。
具体内容,包括他的基本模式,永远是在作者创作探索之中。
三.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要求极端的简约,通常概括为基本的几何形。
当然这种基本几何形用在构图上只是取其近似,具体的个别差异变化是多样的。
1几何形构架。
A三角形(一般指正置的三角形)有崇高、坚实、稳定的感觉,建筑上的运用如埃及的金字塔;长三角形使人联想到矢壮,有向上、飞驰、崇高的感觉,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尖塔就是利用这种感觉。
如图:《蒙娜丽莎》采用的是立三角形构图,端庄典雅通过一个普通市民女性的形象表达了人对于自身的肯定,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幅作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优秀的构图方式。
再如建筑摄影运用此构图达到了崇高、坚实、稳定和向上的视觉效果。
B圆形能让人联想到车轮,有旋转滚动的感觉;作为球体,有饱满充实的感觉;触觉柔和,具有内向,亲切感。
如图为马蒂斯的《舞蹈》从韵律线上看是圆形的构图,有明显的旋转运动的感觉。
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躯,四肢疯狂的舞动着。
大的圆圈也可以留一个缺口,称为“破月圆”构图。
有完美、柔和、旋转向心的感觉。
C“S”形使人联想到蛇形运动,宛然盘旋。
或者是来自人体柔和的扭曲,有一种优美流畅的感觉。
中国画山水,经常使用这种类型的构图,即“之”字形构图,以构成景物纵深盘旋的情趣。
如图风景构图迂回上升,将观众视线顺S形引向上方。
D.“V”形如同旋转的陀螺,有微微晃动不定的感觉,是一种活泼有动感的形式。
如图有一种向上向外扩张、爆炸的形式,或是强烈的不稳定的感觉。
但从相反方向理解,有时又有集中的意味.2线条A水平线使人联想到广袤的天地,开阔、平静。
有静穆、安宁、开阔之感。
许多风景画、包括海景、往往采用平直的水平线构图,并且有意保留这条视平线不受前景物象的破坏,以体现景致的宽广。
如图《去耕作的牛群》是特罗容最著名的作品,是足以反映画家个性的代表作。
画面展现的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朝霞初起,在清晨温暖的阳光下,一个农夫正赶着牛群从地平线的远处徐徐迎面走来。
大地好象还未苏醒,空气中充满着朝露的水气。
牛群走过扬起的尘土和还没有散尽的晨雾在阳光中融合在一起,衬托着牛群的身影。
几道霞光,将牛群的阴影投射在蹄下,土地则被描绘得带有感情,它的棕褐色的调子使人感到亲切。
整个画面通过水平线构图的运用,朴素而单纯,除了远处隐约地有几棵树和另一群牛群之外,几乎没有别的陪衬。
这使观众必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画的中心和那前进中的牛群和农夫的***。
B.垂直线从参天大树、高耸的柱子等笔直形象中,可以对垂直线形成严肃、庄严、寂静的感觉。
能增强威严感和崇高感。
垂直线构图--特点:严肃、宁静,垂直形体在画面中的分量要比同样大小的歪斜形体得分量重,垂直形体使画面的动感减少。
C.斜线有延伸、冲动的视觉效果。
也称对角线构图,如图所示。
由于斜线容易使人感到重心不稳,所以动感强,倾斜角度越大,运动感越强。
斜线构图的画面要比垂直线构图的画面有动势,而且能形成深度空间,使画面具有活力。
D.曲线画面给人以优美、柔和的视觉效果,曲线有节奏感,作画时要注意曲线的方向性。
常见到的有罗衣裹身的人体,飘动的服饰。
如安格尔的《泉》具有优美的动态曲线。
3色彩色彩的视觉心理,最为复杂,一方面它比其他造型因素更能刺激人们的情绪,比如英国***河的布莱克佛来尔大桥,由原来的黑色改涂橘黄色后,大大减少了在桥上跳河自杀的人数。
人们对色彩的感受,主观成分很多,所以在构图中画面整个色调的运用,及其呈现的效果。
暗黑色调由于暗黑,使色彩很大程度失去五彩缤纷的绚丽感觉,它构成郁闷的情调,有如昏暗的阴天,令人压抑。
如图明亮色调使人爽朗愉快。
由明亮色彩组成的画面,有如置身于明媚阳光中,因此这类色调的画面,多用于表现欢乐的情调。
如图暖色调以红、橘黄、土红等一系列暖色组成,给人以温暖亲切的感觉。
如果这类色彩非常强烈、炽热、就使人兴奋。
如图冷色调与暖色调相反,以兰、绿等颜色组成的色调使人联想到天空、海洋、森林、雪地等,使人有宁静、疏远的感觉,这些都可见诸于风景画作品。
完全用冷色调构成的画面,还有抑郁、忧伤的感觉。
如图浓重色彩就是颜色纯度高,因而有厚重、饱满的感觉。
后期印象派画家不少作品,多喜用浓重的色彩。
如图。
印象派绘画给我们亲近感,最大的因素是因对光的描绘而产生的色彩亮丽的画面。
清淡的色彩经过稀释或冲淡,感觉单薄而清新,更多见诸于水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