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抗生素

合集下载

布氏杆菌病治疗方法

布氏杆菌病治疗方法

布氏杆菌病治疗方法论文题目:布氏杆菌病治疗方法第一章:引言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严重影响了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近年来,随着对布氏杆菌病的深入研究,疾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

本章将介绍布氏杆菌病的病原学和发病机制,以及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常用的布氏杆菌病治疗方法2.1 药物治疗2.1.1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目前布氏杆菌病的主要治疗方式。

常用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多西环素和氟喹诺酮类。

这些药物能够干扰细菌的正常生长和复制过程,有效抑制布氏杆菌的增殖。

但是,长期应用抗生素容易引发细菌耐药性,治愈率有一定限制。

2.1.2 抗生素联合治疗由于布氏杆菌对单一抗生素耐药的现象普遍存在,抗生素联合治疗已成为治疗布氏杆菌病的一种常用方法。

联合应用不同机制的抗生素可以减少耐药性发生的风险,提高疗效。

2.2 免疫治疗2.2.1 疫苗预防研制和使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布氏杆菌病的重要手段。

疫苗能够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目前已有一些布氏杆菌疫苗在动物领域得到应用,但在人类领域的疫苗研发仍面临挑战。

2.2.2 蛋白结合剂布氏杆菌表面的某些蛋白结合剂可以与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从而增强机体对布氏杆菌的免疫功能。

这些蛋白结合剂潜在地成为治疗布氏杆菌病的有力工具,在临床应用中显示了一定的疗效。

第三章: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3.1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布氏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是治疗布氏杆菌病常遇到的问题。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机制复杂,需要加强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和监管。

3.2 疫苗研发难度大目前研制有效的人用布氏杆菌疫苗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包括病原学知识的深入和免疫机制的解析,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等。

第四章:布氏杆菌病治疗方法的前景和展望布氏杆菌病的治疗方法正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未来,研发新的抗生素和疫苗将为布氏杆菌病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抗生素对动物生长及环境的影响

抗生素对动物生长及环境的影响

抗生素对动物生长及环境的影响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的发展,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已成为了常态。

抗生素的使用可有效地减少动物生长中的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亦对环境与人类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一方面,抗生素残留可能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抗生素在畜牧生产中的使用也会对环境和动物造成一系列问题。

因此,针对抗生素的检测、监控及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讨论抗生素对动物生长及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二章:抗生素的作用抗生素是一种抑制和杀死细菌的药物,广泛用于医疗和动物生产领域。

抗生素不仅仅是一种消除细菌感染的药物,也是一种促进动物生长的促进素。

动物使用抗生素,除了预防和治疗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外,还有促进生长的效果。

这是由于抗生素能够促进肠道微生物的生长,维持肠道菌群稳定,提高食物的利用率,从而增加动物的生长速度和体重。

第三章:抗生素的滥用与误用使用抗生素提高动物生长速度并非没有后果的选择。

据悉,全球动物用药量的三分之二为抗生素,其中很多属于三、四代及以上轮换抗生素。

因此,抗生素的滥用和误用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1.抗生素残留动物身上残留的抗生素是一个常见问题。

一些抗生素需要更长时间的时间消失,而有些则难以被分解。

吃过这些含有残留抗生素的肉类及奶制品,可能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

2.抗生素耐药性抗生素耐药性是一种自然而然产生的现象。

但是,过量使用抗生素可以加速耐药性的进展。

长期大规模使用抗生素使得一些细菌产生了耐药性,从而使得原本可以被治愈的疾病变得难以治愈。

这些菌株无需透过外来细菌即可自然产生并维持下去。

因此,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也对人类的治疗和健康带来了影响。

3.环境问题随着抗生素的使用,部分抗生素可能外泄至灌溉和入水口,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会污染公共水源,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状况,可能进一步后果是损坏环境平衡及生态系统中关键环节的稳定。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目录摘要 (3)第一章绪论 (4)第二章抗生素滥用的现状 (5)第三章抗生素滥用的成因 (6)第四章抗生素滥用引起的危害 (7)4.1不良反应增多 (7)4.2耐药菌的产生 (7)4.3资源的浪费 (7)4.4破坏生态平衡 (7)4.5居民健康受到威胁 (8)第五章抵制的对策 (9)5.1规范商业行为 (9)5.2规范用药指导 (9)5.3加强医务的再教育 (9)5.4加强对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监测 (9)第六章抗生素使用中应掌握的原则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摘要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依据它的作用对象,可分为抗细菌作用、抗病素作用及抗真菌作用抗生素等。

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有上百种,然而随着新型抗生素的不断问世,抗生素种类繁多及同一种抗生素有多种商品名,广大群众缺乏抗生素用药的相关知识等原因,故发生了抗生素滥用的现象。

而抗生素滥用后,而出现一系列的危害,如损害肝脏、肾脏,损害造血系统及神经系统等,这样不但增加病人负担,干扰和掩盖病情,而且延误及时的诊断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原因;危害AbstractAntibiotics are common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ccording to its role, can be divided into anti bacterial action, the role of anti disease and anti fungal antibiotics, etc..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tibiotics hundreds, but with new antibiotics have been developed, with a variety of antibiotics and antibiotics have a variety of names, because the masses lack the knowledge of antibiotic medication, so the phenomenon of the overuse of antibiotics. The overuse of antibiotics, and the emergence of a series of hazards, such as liver damage, kidney damage,hematopoietic system and nerve system, which not only increase the burden of patients, interference and cover up the disease and delay the time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ffect.Antibiotics; abuse; harm第一章绪论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药理题库——精选推荐

药理题库——精选推荐

药理题库习题库⼆第⼆章抗微⽣物药⼀、名词解释1.抗菌谱2.抗⽣素3.抗菌效价4.抗菌活性5.交叉耐药性⼆、填空1.常⽤的周围环境⽤具的防腐消毒有、、、。

2.常⽤的⽪肤粘膜及创伤防腐消毒有、、、。

3.主要抗⾰兰⽒阳性菌的抗⽣素有、、、四⼤类。

4.主要抗⾰兰⽒阴性菌的抗⽣素有、⼆⼤类。

5.主要抗霉形体的抗⽣有、、、。

6.⼴谱抗⽣素主要包括、两⼤类,其中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引起再⽣障碍性贫⾎。

7.真菌的抗⽣素有、、药物。

8.常⽤的肠道磺胺药有、;局部应⽤的磺胺药有、;全⾝应⽤的磺胺药有、、、。

9.常⽤的抗菌增效剂有、,其中主要应⽤于全⾝感染,主要应⽤于肠道感染;10.增效剂与磺胺药物配⽤,其⽐例为。

局部应⽤磺胺药必须先。

为减⼩磺胺药物对肾脏的损害作⽤,常配⽤药物。

11.呋喃类药物常⽤;痢菌净主要⽤于治疗感染,对有特效。

喹⼄醇除了具有抗菌作⽤外,还有作⽤;但毒性⼤,动物易引起中毒。

12.氟喹诺酮类常⽤药物有、、、、。

13.抗病毒药物有、、。

14.氟甲砜霉素的抗菌谱是。

15.庆⼤霉素的抗菌谱是。

16.泰乐菌素的主要应⽤是。

三、选择题:1.⾰兰⽒阳性菌感染⾸选()药物。

A、阿莫西林B、青霉素C、环丙沙星D、红霉素B、邻氯青霉素C、氟哌酸D、头孢氨苄3.庆⼤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A、肾脏损害B、肝脏损害C、⼆重感染D、第⼋对脑神经的损害4.四环素类的主要不良反应是()A、抑制⾻髓造⾎机能B、肝脏损害C、⼆重感染D、损害泌尿系统5.治疗绿脓杆菌⾸选()药物。

A、丁胺卡那霉素B、多粘菌素C、头孢唑啉D、强⼒霉素6.()是⼴谱抗⽣素,对⾰兰⽒阴性菌作⽤较强且不抑制机体的造⾎机能A、氯霉素B、⼟霉素C、磺胺嘧啶D、氟甲砜霉素7.兽医专⽤抗霉形体的抗⽣素()。

A、泰乐菌素B、恩诺沙星C、庆⼤霉素D、痢菌净8.磺胺药物不与()药物配⽤。

A、青霉素 B.普鲁卡因 C.磺胺增效剂 D.⼄胺嘧啶9、对浅表、深部真菌皆有效的药物是()。

第二章++抗生素

第二章++抗生素

小结:青霉素与头孢的异同
续前
三、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碳青霉烯、青霉烯、氧青霉烷和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通 常称为非经典的β-内酰胺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也属于非经典的β-内酰胺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是针对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机制而研究发 现的一类药物。β-内酰胺酶是细菌产生的保护性酶,使某 些β-内酰胺抗生素在未到达细菌作用部位之前将其水解失 活,这是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β-内酰胺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身
两个稠合环不共平面,以稠合边为轴折叠,有三个手性 中心(2S,5R,6R)
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青霉素G
特点:不能口服、不稳定性、容易产生耐药性、抗菌谱窄、 过敏反应。
青霉素的化学性质:
青霉素在稀酸条件(pH=4)室温水解,发生分子内重排,生 成青霉二酸。
——不耐酸
青霉素在强酸条件下或在二氧化汞作用下,先生成青霉酸和 青霉醛酸,青霉醛酸不稳定,分解放出二氧化碳,生成青霉 醛。
都有一个四元的都有一个四元的内酰胺环内酰胺环内酰胺环是该类内酰胺环是该类抗生素发挥生物活性的必须基团抗生素发挥生物活性的必须基团内酰胺环内酰胺环由四个原子组成环张力较大因此由四个原子组成环张力较大因此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发生开环导致失活
第二章 抗生素
antibiotics
第一节
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的来源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都有一个四元的ß-内酰胺环, ß-内酰胺环是该类 抗生素发挥生物活性的必须基团 ß-内酰胺环由四个原子组成,环张力较大,因此 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发生开环导致失活。 ß-内酰胺环N的3位有酰胺基侧链(除碳青霉烯类 外) 与N相邻的C上连有一个羧基(除单环ß-内酰类外) 立体结构特点:两个稠合环非共平面

第二章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_兽医药理学.

第二章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_兽医药理学.

注意
(1)新生仔畜肝脏代谢率太低,因此对新生仔畜 毒性大。 (2)本品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间质性肾炎、急 性肾功能衰竭。 (3)红霉素针剂忌用氯化钠或其它无机盐溶液作 为溶媒,以免沉淀。临用时先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 然后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浓度不超过0.1%, 注射速度应缓慢。 (4)马属动物对本品敏感,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5)肌注时有刺激性,宜深部肌注。静注速度要 缓慢,静脉注射时应避免药液外漏。
螺旋霉素
药效学 本品耐酸,难溶于水,常用盐酸盐易溶于水。抗菌 作用与其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似,但效力比红霉 素差。主要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等革兰 氏阳性菌,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支原体、钩端螺旋 体和立克次氏体有效。本品毒性是本类药物中最低的。 用途 主要用于防治鸡的葡萄球菌病和支原体病。也可用 作种蛋消毒剂或猪的饲料添加剂。但欧盟从2000年 开始禁用本品作饲料添加剂。
药物相互作用
二、理化性质 (1)四环素与红霉素针剂配伍后,溶液效价降低, 并有混浊沉淀,两药联用尚可加剧肝功能损害。 氯化钠、氯化钾等。 (2)维生素C不宜与红霉素混合静脉滴注,易出现混浊。 (3)红霉素在酸性溶液中(包括葡萄糖液)不稳定。 液体pH值越低,经过时间越长,对红霉素效价影响越大, pH6~7时比较稳定。阿司匹林、维生素B6。 (4)碱性药物可减少红霉素在胃酸中的破坏,并增强 抗菌效力。但碳酸氢钠与红霉素肠衣片合服,可使红霉 素在胃内受破坏,药效降低。与碳酸氢钠注射液混合游 离碱析出。 三、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与红霉素有协同免疫抑制作用。
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种类 红霉素、白霉素、竹桃霉素、麦迪霉素、 螺旋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北里霉 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 。
药效学 本类药物属于生长期抑菌剂。主要对需氧革兰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目录摘要 (3)第一章抗生素 (4)1.1抗生素滥用的现状 (4)1.2抗生素滥用的后果 (4)第二章抗生素滥用的原因 (5)2.1社会原因 (5)2.2医方原因 (5)2.3患方原因 (6)2.4其他原因 (6)第三章抗生素的分类 (8)第四章抗生素滥用产生的各种不良后果 (9)4.1肝脏损害 (9)4.2肾脏损害 (9)4.3造血系统损害 (9)4.4神经系统损害 (9)4.5胃肠道反应 (9)4.6过敏反应 (9)4.7后遗效应 (9)4.8二重感染 (10)4.9抗生素引起的药物热 (10)4.10干扰和掩盖病情,延误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10)4.11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 (10)第五章抗生素滥用危害案例 (11)第六章对策分析 (12)6.1患者方面 (12)6.2政府方面 (12)6.3医院方面 (13)6.4药品研发部门 (13)第七章结论 (15)致谢 (16)参考文献 (17)摘要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抗生素的盲目信任、医生对病人使用抗生素不谨慎的态度以及各大药企对医药方面经济利益的追求致使抗生素的消耗惊人地增加。

抗生素滥用引发了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耐药性细菌急剧增多以及超级细菌出现并呈现较快发展趋势等一系列问题,并造成每年数万多人因不良反应死亡和成百上千亿元医疗费的滥用,给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严重的危机。

因此,认真反思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加强其质量监控和使用管理尤为重要。

关键词:抗生素,药品不良反应第一章抗生素1.1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的都属于抗生素滥用。

WHO的检测报告指出30﹪的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且半数以上使用多种抗生素,使用4种以上者占80﹪,但仅有30﹪是用于感染治疗。

据WNO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我国抗菌药物的消费序号、使用率和购入金额高居榜首。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卫生部司(局)便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X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控制细菌耐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XX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XX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治疗药物。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五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制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和职责第八条医疗机构负责人是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由医务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由医务、药学、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

其他医疗机构设立杭菌药物管理工作小组或指定专职技术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职责是:(一)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二)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监督实施;(三)对本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四)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X培训,组织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教育。

抗生素使用与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与管理制度

抗生素使用与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与管理,提高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和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科室抗生素的使用与管理工作。

第三条抗生素使用与管理应遵从科学、合理、规范、安全的原则,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避开滥用。

第四条医生是抗生素使用的重要责任人,护士应严格执行医嘱,药房应及时准确地配药,药剂科应监督抗生素库存和使用情况。

第二章抗生素的开具与使用第五条医生在开具抗生素前应进行充分的临床评估,明确诊断,并依据患者的情况和相关指南、规范进行药物选择。

第六条医生在开具抗生素时应注明使用目的、剂量、频次、疗程和停药条件,并书写患者相关信息。

第七条护士在执行抗生素治疗时应认真核对医嘱内容,防止错误发生,并依照规定时间和剂量给药。

护士在监测患者用药期间应紧密察看患者的反应和不良事件,及时上报医生并做好记录。

第九条医生在抗生素治疗的过程中应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动,依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停药。

第十条护士在抗生素治疗期间应定期检测患者的相关指标,如生化指标、细菌培养等,供应及时的参考资料。

第三章抗生素管理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制度,设立特地的抗生素管理小组,负责相关政策、流程和培训的订立和落实。

第十二条医院应定期进行抗生素使用情况的分析和评估,及时矫正不合理的使用,发现滥用现象应立刻制止并处理。

第十三条医院应订立抗生素库存管理制度,确保抗生素的存储环境和有效期等符合规定。

第十四条药剂科应建立抗生素的档案管理制度,对抗生素的进货、配药、使用和销毁等过程进行记录管理。

第十五条医院应开展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培训,提高医生、护士和药剂科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医院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和不良反应的认得,减少欠妥使用的可能。

第四章监督与评估第十七条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督机制,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精品】抗生素的滥用论文

【精品】抗生素的滥用论文

【关键字】精品第一章绪论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代谢产物次级,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目前已知天然抗生素不下万种。

抗生素分为天然品和人工合成品,前者由微生物产生,后者是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获得的部分合成产品。

近些年来在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方面,除了抗菌以外,在抗肿瘤,抗病毒,抗原虫、寄生虫和昆虫等领域也有较快发展。

有些抗生素具有抑制某些特异酶的功能,另外一些抗生素则具有其他的生物活性或生理活性的作用。

鉴于“抗菌素”早已越出了抗菌范围,继续使用抗菌素这一名词已不能适应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了。

因此,会议决定将抗菌素正式更名为抗生素。

自从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以及抗生素类药无的飞速研究与发展和疗效的提高,使抗生素类在医学上已经得到普遍应用,在拯救了千千万万个生命,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严重的的问题----抗生素的滥用,因此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也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医学问题。

第二章抗生素的分类及主要品种第一节抗生素杀菌作用杀菌的抗生素还可以分成两种,一是繁殖期的杀菌剂,这类抗生素一般通过抑制、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起杀菌作用,比较常用的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磷霉素等。

二是静止期杀菌剂,比较常用的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此类药物可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妨碍初始复合物的合成,诱导细菌合成错误蛋白以及阻抑已合成蛋白的释放,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

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一些抗菌素与细胞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影响膜的渗透性,这对细胞具有致命的作用。

抗生素合理使用与细菌耐药管理制度

抗生素合理使用与细菌耐药管理制度

抗生素合理使用与细菌耐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内抗生素的使用和管理,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率,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抗生素管理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科室、医务人员以及与抗生素使用相关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定义1.抗生素:指能抗击细菌感染的药物,包含盘尼西林、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磺胺类等。

2.合理使用:指依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和细菌感染的特点,选择适当类型和剂量的抗生素,正确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和欠妥使用。

3.细菌耐药性:指细菌对抗生素的抗性,使得原来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无效,导致细菌感染难以治愈。

第二章抗生素使用第四条抗生素使用的指引1.全部使用抗生素的医生必需依照医院订立的抗生素使用指引进行操作,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遵从抗生素使用的原则和要求。

2.使用抗生素前,医生必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并进行必需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体感染和药物敏感情况。

3.对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医生必需及时跟进患者的情况,并依据试验室检测结果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

4.医院将建立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统计系统,定期对各科室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五条抗生素禁忌与限制1.医生在处方抗生素时,应遵从禁忌症和限制使用的原则,禁止滥用和欠妥使用抗生素。

2.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抗生素使用应特别慎重,必需在医生的引导下进行。

3.限制使用有关特殊药物的医生须经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合格方可处方,医院将订立相应的管理方法,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第三章细菌耐药管理第六条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1.全部收治的疑似感染患者,应优先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明确病原体的种类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2.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工作由专业的试验室人员负责,确保操作规范和结果准确可靠。

门诊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门诊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门诊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门诊抗生素的使用,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发展,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特订立此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门诊部门,包含医生、护士、药剂师等相关工作人员,必需严格依照本制度执行。

第三条抗生素使用管理应遵从科学、合理、规范和依法原则,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二章抗生素使用准则第四条门诊医生在处方抗生素时,应依据患者病情、细菌感染类型、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综合考虑,严格遵从以下准则:1.严格依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抗生素使用相关政策和指南进行用药;2.严禁使用抗生素作为虚假或不必需的治疗手段,不得违规开具抗生素处方;3.尽可能选择窄谱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开使用广谱抗生素;4.做好药物过敏史和耐药情况的评估,避开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生素;5.抗生素使用后需及时进行效果评估,若患者未显现明显好转,应调整治疗方案。

第五条门诊护士在患者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应严格依照以下准则执行:1.确保抗生素的正确使用,依据医生的处方准确计算给药剂量;2.在给药前与患者核对个人信息、药物名称、用量和用法等关键信息;3.监测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治疗效果,并及时向医生报告;4.加强对患者的药物管理,防止患者因个人原因提前停药或滥用药物。

第六条门诊药剂师在抗生素发放和药物管理中,应严格依照以下准则执行:1.在发放抗生素前,核对处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2.向患者认真解释抗生素的用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等,加强药物的合理用药教育;3.监督抗生素的库存管理,确保药物质量和有效期,并进行定期盘点;4.搭配医生和护士对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跟踪。

第三章培训和管理第七条医院应定期组织门诊医生、护士和药剂师进行抗生素使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对抗生素的认得和理解。

第八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抗生素使用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定期对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引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在临床上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生素抗性问题变得日益严峻。

为了更有效地应对抗生素抗性问题,科学家们不断努力研究和开发新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并分析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和潜在的挑战。

第一章: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背景和重要性1.1 抗生素抗性的发展与危害1.2 了解抗生素抗性基因对抗生素治疗的意义第二章: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的分类和原理2.1 基于PCR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2.2 基于DNA芯片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2.3 基于测序技术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第三章: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3.1 基于PCR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3.2 基于DNA芯片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3.3 基于测序技术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第四章: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4.1 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在细菌感染的诊断中的应用4.2 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4.3 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在监测耐药性传播中的应用第五章: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与展望5.1 测序技术的高成本与运营复杂性5.2 数据分析与解读的难题5.3 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的推广与普及结论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抗生素抗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但是,该技术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高成本、数据分析与解读难题等。

未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努力,以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广应用抗生素抗性基因检测技术,从而更好地应对抗生素抗性的挑战,保护人类的健康。

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抗生素的使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遵循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方针。

第三条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实施医院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监督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协调解决抗生素使用管理中的问题。

第二章抗生素使用原则第四条医院抗生素使用遵循以下原则:(一)诊断明确,根据病原菌种类选择敏感抗生素。

(二)尽量使用窄谱抗生素,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

(三)尽量使用单一抗生素,避免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

(四)根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剂量和疗程。

(五)对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等)使用抗生素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谨慎使用。

(六)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院内外使用,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第三章抗生素使用审批制度第五条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审批制度,对以下情况使用抗生素需进行审批:(一)使用特殊级抗生素。

(二)使用非本医院药品供应目录中的抗生素。

(三)使用超常规剂量或疗程的抗生素。

(四)使用抗生素治疗非感染性疾病。

(五)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

第六条抗生素使用审批程序:(一)使用抗生素的医生填写《抗生素使用申请表》,说明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依据和预期效果。

(二)科室主任对申请进行初审,签署意见。

(三)抗生素使用管理委员会对申请进行复审,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会诊,签署意见。

(四)药剂科根据审批意见,提供相应的抗生素。

第四章抗生素使用监测与评价第七条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监测与评价制度,对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价,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第八条医院药剂科负责收集、整理、分析医院抗生素使用数据,定期向医院管理层和抗生素使用管理委员会报告。

第九条医院定期组织抗生素使用评价,对医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对优秀医生进行表彰,对存在问题的医生进行培训和指导。

第二章第二节青霉素

第二章第二节青霉素

⑤ 与克林霉素、甲硝唑合用可减少结肠手术后的感染等。
第十四当页前,14页共,共三37十页,七星页期日。。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lincomycin)、克林霉素(clindamycin) 抗菌作用 抗G+菌、厌氧菌,抑菌药 作用机制 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
质合成。不与红霉素合用。
临床用途 急慢性敏感菌引起的骨、关节感染 需、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如败血症、肺炎、心内膜炎、结肠炎及某些抗生素如 克林霉素引起的假膜性肠炎。
不良反应 毒性较大,严重为听力损害。
当第前十16六页页,,共3共7页三,十星七期页日。。
五、其他类—多粘菌素 polymyxin
抗菌作用 多数G-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 流感嗜血杆菌、沙门菌属有强大的杀灭作用。
作用机制 与G-杆菌细胞膜中的磷脂结合,使细胞膜通
透性增加,营养成分外漏,导致细菌死亡, 对生长繁殖期和静止期的细菌均呈杀菌作用。 临床应用 局部用于敏感菌引起的眼、耳、皮肤、粘膜
感染及烧伤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不良反应 肾毒性,神经系统毒性,神经肌肉阻滞, 过敏反应
当第前十17七页页,,共3共7页三,十星七期页日。。
三、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
青 G+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
厌氧杆菌等
霉 G-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螺旋体 放线菌
梅毒、回归热、钩端螺旋体 牛放线菌
耐药性 一般不易产生耐药性,但抗药金 葡菌易产生青霉素酶。
第当五前页5页,,共共3三7页十,七星期页日。。
青霉素G—临床应用
1.G+球菌感染 如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

抗生素使用与抗感染制度

抗生素使用与抗感染制度

抗生素使用与抗感染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抗生素的使用和抗感染工作,提高医疗质量,防止抗生素的滥用和抗感染治疗的失效,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科室和人员,包含医生、护士、药剂师和行政人员等。

第三条抗生素的使用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并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关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看法》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本规章制度中的抗生素包含抗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

第二章抗生素使用管理第五条医院应配备特地的药剂师,负责抗生素的采购、储存和使用管理工作。

第六条医院设立抗生素使用监测委员会,负责订立抗生素使用的评估标准、监测指标和评价方法,并定期评估和监测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第七条医院开展抗生素的目录管理,订立抗生素的使用目录,明确每种抗生素的适应症、剂量、使用时机和疗程,并及时更新。

第八条医院应加强抗生素的储存管理,确保抗生素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九条医院开展抗生素的临床引导工作,订立抗生素的使用指南,引导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抗生素的临床疗效。

第十条医院应加强抗生素的药物监测,对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一条医院应建立抗生素的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抗生素使用中的问题,防止不必需的滥用和误用。

第三章抗感染制度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掌控与防备委员会,负责订立感染掌控与防备的相关制度和流程,协调各科室之间的感染掌控与防备工作。

第十三条医院应加强感染监测工作,定期对医院内感染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干涉和治疗。

第十四条医院应加强手卫生和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培训机制,确保医院内的手卫生和环境清洁卫生符合标准。

第十五条医院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掌控知识和操作技能,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工作。

第十六条医院应加强感染掌控的药物管理,规范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并加强药物监测和不良反应的报告。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与看法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与看法

目录摘要 (3)第一章绪论 (4)第二章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 (5)2.1过敏反应 (5)2.2毒性反应 (5)2.3特异性反应 (5)2.4二重感染 (6)第三章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7)3.1.1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生谱 (7)3.2.2对抗生素使用计量和间隔时间进行控制 (7)3.2.3剧至病菌的敏感度选择抗生素 (7)3.2.4合理控制抗生素的应用剂量和给药时间 (8)3.2.5科学合理联合使用抗生素 (8)第四章结论 (9)致谢 (10)参考文献 (11)摘要抗生素关于感染性疾病具有抑菌杀菌的作用,因此在临床医学上的运用非常广泛,尤其是临床医学的预防性运用。

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运用抗生素最多的国家。

可是,在抗生素运用过程中很简单发作不良反应。

这就请求必需要对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操控,以削减运用抗生素对人体带来的危害。

这篇文章着重讨论通过对抗生素的合理运用,下降抗生素运用病人发作不良反应的机率,增强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医治作用,进而推进我国医学水平的提升以及开展。

关键词:抗生素;不良反应;合理用药AbstractsThesafetyofpost-marketingdrugisofgreatimportancetoeveryone.Thepharmaceutica lindustryhasbeenflourishinginthemarketeconomyofthereformandopening-up,prov idinganumberofdifferentsortsmedicinesforclinicaluse.Multinationaldragmanufactu ringenterpriseshavebeenfloodingintoChina,andbringinvariousinnovativemedicines thatclinicisinurgentneedof.ThesemedicinesareindispensibletoChina'shealthundert aking,providingimportantmaterialsupportforthesafeguardofpeople'shealth.Howev er,everydrughassideeffects.Thesafetyisrelativeeventhoughthatdrugisapprovedtobe onmarket.Atthesametimeoftreatingdiseases,drug第一章绪论抗生素在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在细菌感染和传染病扩散的控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是抗菌谱的决定性基团,改变酰胺侧链可扩大抗菌谱,提 高活性; Ⅱ能影响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改变为甲氧基可显著增强 耐酶性质; Ⅲ对抗菌效力有影响,可变为O或C; Ⅳ能影响抗生素效力和药物动力学的性质,并提高活性。
在7位进行结构改造:
7位侧链引入亲脂性基团(eg:头孢噻吩)
7位引入肟(eg:头孢噻肟)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 (penicillins) 青霉素类结构特点 青霉素的化学性质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青霉素的过敏反应 青霉素的构效关系 半合成青霉素及其合成方法
青霉素类结构特点:
青霉素的结构是由β-内酰胺环与四氢噻唑环及酰 基侧链构成。
母核由β-内酰胺环和五元噻唑烷骈合,二环张力都较大; β-内酰胺环中羰基和氮原子的孤对电子不能共轭,易受 亲核或亲电试剂的进攻,导致环破裂。
抗生素类药物的发展过程:
•1874年罗伯茨观察到真菌的生长常抑制细菌的生长; •1876年廷德尔发现青霉菌溶解细菌的现象;
•1929年弗莱明发现青霉菌落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被明显溶解,
并命名其中存在的物质为青霉素; •1939年弗洛里和钱恩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纯化得到青霉素,
并对其抗菌效果进行试验,使人们对青霉素有全新认识;
小结:青霉素与头孢的异同
续前
三、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碳青霉烯、青霉烯、氧青霉烷和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通 常称为非经典的β-内酰胺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也属于非经典的β-内酰胺抗生素。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是针对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机制而研究发 现的一类药物。β-内酰胺酶是细菌产生的保护性酶,使某 些β-内酰胺抗生素在未到达细菌作用部位之前将其水解失 活,这是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β-内酰胺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身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细 菌 细 胞 壁 结 构
MurNac=N-乙酰胞壁酸 ;GlcNac=N-乙酰葡萄糖胺
m-DAP=meso-二氨基二酸;L-Ala=丙氨酸;D-Glu=谷氨酸
细 胞 壁 的 生 物 合 成 示 意 图
青霉素和粘肽D-Ala-D-Ala末端构象
又具有抗菌活性,通常和不耐酶的β-内酰胺抗生素联合应
用以提高疗效,是一类抗菌增效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举例:
O S N O COOH 舒巴坦 CH3 CH3
H O N O O OK OH
克拉维酸
氨曲南
第三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
——来源:放线菌产生
四环类抗生素结构特点:
该类药物有共同的A、B、C、D四个环的母核,D环是苯环, 其他三个均是环己烯环,仅在5、6、7位上有不同的取代基。
两个稠合环不共平面,以稠合边为轴折叠,有三个手性 中心(2S,5R,6R)
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抗生素:青霉素G
特点:不能口服、不稳定性、容易产生耐药性、抗菌谱窄、 过敏反应。
青霉素的化学性质:
青霉素在稀酸条件(pH=4)室温水解,发生分子内重排,生 成青霉二酸。
——不耐酸
青霉素在强酸条件下或在二氧化汞作用下,先生成青霉酸和 青霉醛酸,青霉醛酸不稳定,分解放出二氧化碳,生成青霉 醛。
酰化法
酸酐法
DCC法
半合成青霉素的缩合反应
酰氯法 酸酐法 DCC法
作业1



1、名词解释:抗生素 2、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哪些?简述青霉素 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3、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及结构特点是什 么? 4、以青霉素G为例描述青霉素的主要化学 性质。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cephalosporins) 头孢菌素类结构特点:
H 2N N O COOH 7-ACA S CH2OCOCH3
例:头孢胺苄的合成
CH COCl H2N N O COOCH2CCl3 Zn HCOOH S N O COOCH2CCl3 CH3 S CH3 NHCOOCH2CCl3 CH CONH NHCOOCH2CCl3 O N S CH3 COOCH2CCl3 CH CONH NH2
H S CH2CONH N O 头孢噻吩 COOH H S O O
H N H2N S C CONH NOCH3 头孢 噻肟
H S N CH2OCOCH3 COOH
O
在7位和3位同时进行改造:
7位侧链引入亲脂性基团,同时在3位引入杂环
(eg:头孢噻啶、头孢唑啉)
H S CH2CONH N O COOH 头孢噻啶 H S + CH2 N
抗生素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与细胞膜相互作用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
β-内酰胺 抗生素
四环素类 抗生素
抗生素分类
大环内酯 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 类抗生素
第二节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构特征:
青霉素的过敏反应:
外源性过敏源 为蛋白多肽类和青霉噻唑蛋白。因为青霉素抗生素均是 经过发酵制取或酶解生成6-APA再经半合成制得,其最终产 品中可能残留微量的蛋白多肽类杂质。
内源性过敏源 为高聚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生产、贮存过程中β内酰胺环开环而自身聚合,生成具有致敏作用的高分子聚合 物。
其他天然的青霉素:
头孢菌素的构效关系:
天然的头孢菌素:
头孢菌素C:R=-H 头霉素C:R=-OCH3
优点:a、稳定性较青霉素类好 b、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青霉素类低,且彼此不发生交叉过 敏反应。 缺点:a、3位乙酰氧基的存在使其不耐酶,抗菌活性较弱。 b、头孢菌素C口服不吸收
可对天然头孢菌素进行结构改造的部位:
Ⅰ R O O Ⅲ H H H N S N Ⅳ CH2OCOCH3 COOH Ⅱ
7 8 9 6 5 4 3
D
10
C
11a
B
12a
A
2 1
11
12
天然的四环类抗生素:
R1 R2 R3 R4 土霉素:-OH -OH -CH3 -H 金霉素: -H -OH -CH3 -Cl 四环素: -H -OH -CH3 -H
四环类抗生素的化学性质:


4-二甲氨基显碱性,3-烯醇基显酸性
6-OH的存在使药物对酸碱不稳定
头孢菌素类的母核是四元的β-内酰胺环与六元的氢化噻 嗪环骈和而成。 “四元环骈六元环”的稠合体系受到的环张力比青霉素母核 的“四元环骈五元环”的稠合体系受到的环张力小。
分子结构中C-2、C-3的双键可与N-1的未共用电子对共轭, 因此比青霉素类更稳定。
有两个手性中心(6R,7R)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类:
第二章 抗生素
antibiotics
第一节
抗生素的定义 抗生素的来源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概述
抗生素类药物的发展过程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定义: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
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的物质。
抗生素的来源:主要是生物合成(发酵),也可通
——不耐酸
青霉素在碱性条件或β-内酰胺酶催化下水解,β-内酰胺环开 裂生成青霉酸;与醇或胺也发生类似开环反应。
——不耐碱
青霉素与醇类和胺类的开环反应:
β-内酰胺环易引起开环反应,分子间发生聚合反应,形成高 分子聚合物,既失去抗菌活性,又成为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 原。
——不稳定
在偏碱条件下,经青霉素酰化酶水解生成6-氨基青霉烷酸 (6-APA)。
H CHCONH OH
H S N N CH2S COOH N N N
O 头孢孟多
CH3
H CHCONH NH2 头孢克洛
H S N Cl COOH
O
5位S原子用生物电子等排体取代:
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合成方法:
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合成与半合成青霉素类似,是 以7-氨基头孢烷酸(7-ACA)为原料,接上相应取代基 制得。
其中青霉素G含量最高,疗效最好;青霉素V是用于临床的另 一个天然青霉素,耐酸可以口服。
青霉素的构效关系:
半合成的青霉素:
耐酸的半合 成青霉素
耐青霉素酶 的半合成青 霉素
广谱的半合 成青霉素
耐酸的半合成青霉素:侧链具吸电子基
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侧链引入立体障碍性基团
甲氧西林
苯唑西林
广谱的半合成青霉素:侧链引入极性基团,如-NH2、 -COOH、-SO3H ,或氨苄西林的氨基被酸酰化
——不耐酶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1、细菌产生水解酶或钝化酶来水解或修饰进入细菌内的 抗生素,使之失去活性。 如: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能使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 素分解。 2、细菌自身发生突变或细菌产生某种酶的修饰使抗生素 作用靶点的结构发生变化,导致抗生素无法发挥作用。 如:金色葡萄球菌是通过对青霉素的蛋白结合部位进行修 饰,而使细菌对药物不敏感。
•1944年瓦克斯曼通过筛选发现一种新的抗生素链霉素; •随后在寻找新抗生素研究中相续发现了金霉素(1947年),
氯霉素(1948年),土霉素(1950年),红霉素(1952年),
卡拉霉素(1958年),头孢菌素C(1961年)。
青霉素的发现者是英国细菌学家 弗莱明。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他 的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 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子没有盖好, 他发觉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附了一层 青霉菌。这是从楼上的一位研究青霉 菌的学者的窗口飘落进来的。使弗莱 明感到惊讶的是,在青霉菌的近旁, 葡萄球菌忽然不见了。这个偶然的发 现深深吸引了他,他设法培养这种霉 菌进行多次试验,证明青霉素可以在 几小时内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弗莱 明据此发明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 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