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单元探索图形_五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校园绿地面积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五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班级联欢会第六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八单元用字母表示数钉子板上的多边形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课题:负数的初步认识(1)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
会用正、负产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3.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
(3分钟)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
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服装店今年八月份赚了2000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4、零上10摄氏度。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自学例1。
(10分钟)1.自学。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1.3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2.试着把这三个温度写下来,并读一读。
3.思考:+20℃和-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1.说说你是怎么看温度计上的气温的?2.南京、三亚、哈尔冰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哪里的气温是零上,哪里的气温是零下?3.你是怎么理解+20℃和-20℃的?导学要点:三亚的温度用正数表示,哈尔滨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么?(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0℃)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看一看,说一说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的?
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 在小组内说说你的发现。
点 线 面 练 习
长方体有12条棱。
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的棱可以分为3组。
高 宽 长
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 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棱可以分为4组。
长方体有6个面。
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拿出数学课本,量一量 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 各是多少?
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 3厘米,2.5厘米。它上边面的长是( )厘 米,宽是( )厘米,左边的面长是( ) 厘米,宽是( )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 三条棱长和是( )厘米。
2.5厘米
9厘米
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 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点
线
面
整理 比较
正方12 )条棱。 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 即正方体的 12条棱相等。
正 方 体 的 6 个 面 完 全 相 同 。
相同点 形 体 顶 棱 面 点 长 方 体 8 方 体
不同点 面和形状 面积 棱长
12 6 正 个 条 个
6个面都是长方形 相对的面的 (特殊情况有两个 完全相同 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棱 长度相等 12条棱的 长度相等
6个面的面 6个面都是正方形 积都相等
长方体
正方体
用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 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你 能有几种拼摆方法?拼成的 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 少?
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 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 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动手摆 摆看。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预案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_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第九册)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预案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_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第九册)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
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所有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是什么图形?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学习新课:(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教师板书:面、棱、顶点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讨论提纲: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小组讨论,然后完成p28的表格。
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顶点:8个。
3、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教师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二)正方体特征。
1、出示正方体的特征。
教师提问:看一看这个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2、对照长方体的特征学生自己研究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单元教案、单元备课、试卷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是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 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两个物体 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内容不 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
例如, 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到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 的立体图形。
这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图形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 和调整,最后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 锻炼。
二、学生分析: 1、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 性经验,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 形状。
2、 学习习惯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再通过拼 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3、 学生心理品质:本单元学习中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学生经历观察、 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以锻炼, 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到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 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看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 置关系和形状。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口头交流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观察、 实践的过程,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体验直观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辨 证唯物主义思想,养成勤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 1、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课程资源: 多媒体课件,卡片,主题图, 五、存在的问题:课题 观察物体(一)学习内容:课本第 38、39 页例 1、例 2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 同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五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课件
新课讲解 教学目
标
利用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6÷11= 0.5454…...
7÷11= 0.6363…... 8÷11= 0.7272…... 9÷11= 0.8181…... 被除数9是1的9倍, 商的小数部分的循环 节就是9的9倍,所以 是0.8181……!
你是怎么想出 9 ÷11=0.8181… 这个答案的?
组成循环节的6个数 字的排列顺序不同。
巩固提升 教学目
标
你能用发现的规律把后面两道 算式的商写出来吗?
1÷7= 0.142857142857… 2÷7= 0.285714285714… 3÷7= 0.428571428571… 4÷7= 0.571428571428… 5÷7= 0.714285714285… 6÷7= 0.857142857142…
3.333333×666666.7= 2222222.1111111
有规律难不倒我吧!
巩固提升 教学目 标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7= 0.142857142857…
2÷7= 0.285714285714… 3÷7= 0.428571428571… 4÷7= 0.571428571428… 仔细观察,想一想, 前4个算式商的相同 之处是什么?不同 之处又是什么? 都是循环小数。 循环节的数字都 是1、4、2、8、 5、7。
学以致用 教学目
标
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3×7=21 3.3×6.7=22.11 3.33×6.7=222.111 3.333×666.7= 2222.1111 3.3333×6666.7= 22222.11111
3.33333×66666.7= 222222.111111 你找到规律了吗?
图形的变换
1.平移是继轴对称以后的又一个图形的基本变换。本节在第四章对平移概念的认识基础上,对平移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些现象,如滑雪运动员在平整的雪地上的滑翔,
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的飞驰等等,都给我们平移的大致形象.
本章主要讨论平面图形的平移变换。不少平面图案(图11.1.2)都可以看作是由其中的某一部分,沿着上下或左右的方向,平移若干次而成的.教学中,应努力通过现实生活中各种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平移现象.平移既可表示物体(图形)运动的过程,也可表示物体(图形)运动后最终的位置与原先位置的关系.在教学中不必严格区分,过于深究.
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图案2
图案3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是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变换,发展空间概念。二是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的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D0%FD%D7%AA%B5%C4%CD%BC%C6%AC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山东省学校:青州市谭坊小学姓名:王东英
职称:一级教师电话:3841352电子邮件:262516
通讯地址:青州市谭坊镇谭坊小学
请提供1年,工作中兢兢业业,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多次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多次讲授公开课,一直受26592&clp;pv=&word=%B6%D4%B3%C6%20%C6%BD%D2%C6%20%D0%FD%D7%AA&istype=2&z=0&fm=rs6#pn=21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教材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
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板书: 0. 8× 32. 4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5、交流:列出的加法计算式是求几个2.35相加的和?列出的乘法算式呢?谁来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探索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探索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探索图形》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单元。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推理等数学活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为背景,结合具体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立体图形,如长方体和正方体,对它们有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引导来进一步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和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数学游戏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平面图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和讨论,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归纳。
3.实践应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立体图形、计算体积等。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应用。
小学数学_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很快画出了栏杆旋转90度后的图形,你想知
它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在方格纸上画旋转900的线段。
五、深化练习。
在方格纸上该怎么画呢?(大家用身边的方格纸画一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小猪在不知不觉中到了校门口,就这样,小猪的快乐的一天又开始了!
六、课堂总结
(谈收获、提疑惑,板书副标题)
引导学生分析引出旋转的三要素。
三 巩固练习:让学生利用探究出来的三要素,判断这三种运动方式是否是旋转现象。
小猪有些不情愿,但又无可奈何,只得懒洋洋地起床了、吃饭,然后由妈妈开车带着去上学
他们走到小区门口,小猪拿出车子的蓝牙一晃,门口的道闸就自动升到垂直角度。
四、知识升华。
问:左侧道闸从水平到垂直的旋转方向?旋转角度?右侧呢?
《图形的运动(三)》效果分析
一、授课效果
学生在童话故事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个个激情都很高,这也充分体现了培养兴趣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在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种表的表针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都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学习活动,理解旋转的含义。
教学难点
用数学的语言描述旋转的过程。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童话故事线
教材线
课堂教学线
动物的王国里有个最懒惰的动物——小猪,它的爱好有两个,一个是玩,一个是吃。
有一天,它在游乐场整整玩了一天,到很晚的时候才回到家中。
一、复习旧知引入。
谁能说说游乐场有什么好玩的吗?引出两幅图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用两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 成一个长方体,体积有没有变化?
比较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与原来两 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你有什么发现?
减少2平方厘米
减少了原来两个面的面积 减少2平方厘米
用3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 表面积比原来减少几个正方形面的面积?
减少2个面 减少2个面
用4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 表面积比原来减少几个正方形面的面积?
• 正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 都相同)
•
有(12)条棱,每条棱( 都相等)
•
有( 8 )个顶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形体
相同点
面
棱
顶 点
不同点
面的 形状
面的 面积
棱长
联系
长方体 6 12 个条
正方体
6个面都是长方 相对的 形。(特殊情 两个面 况有两个相对 的面积
8 的面是正方形)相等
个
6个面都是正 方形
S长=2ab+2ah+2bh V长=abh
=(ab+ah+bh) ×2 S正=a2×6
V正=a3
同体积
V=sh (从里面量)
常用计 m² dm² cm² 量单位
m³ dm³ cm³ m³dm³cm³ L ml
单位间 1m²=100dm² 进率 1dm²=100cm²
1m³=1000dm³ 1dm³=1000cm³
侧底棱体水面面长积的积积和:体6:::×(6积(66××3+:×634×=++443=)××434)==×2=
条件: 长:6 dm 宽:3 dm 高:4 dm 水深:3dm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1)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填空(填正方体或长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探索图形
4×4×4
三面涂色
8
8
8
二面涂色
二面涂色
二面涂色
1×12 =12
二面涂色
1×12=12 2 ×12 =24
一面涂色
一面涂色
一面涂色
1×6 = 6ຫໍສະໝຸດ 一面涂色1×6 = 6
4 ×6 =24
没有涂色 27-8
没有涂色 27-8 -12
没有涂色
27-8-12 -6 =1
2×232=×8 2
5×5×5
三面涂色 8
两面涂色 3×12=36
一面涂色 9×6=54
没有涂色 33=27
……
……
……
…… ……
摆成下面的几何体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你会数吗?能列出算式吗?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
..
8个顶点
.
. 12条棱
..
6个面
三面 两面 一面 没有
9cm 9cm
1
2
3
活动要求:
1.依次观察学具,在图上分别找出三面、两 面与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并用数字标注; 2.数一数、想一想、填一填; 3.观察结果,尝试发现规律。
2×2×2
3×3×3
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三单元课时2
课时2 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教学内容:第32~34页例2、例3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第7~11题。
教学目标:1.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知道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的组成,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2.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小数的数位名称及顺序,知道小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主探究方案:一、自主探究:1.涂一涂、想一想(1)涂一涂:完成第32页例2的涂色和填空。
(2)想一想:0.6表示几分之几?0.06表示几分之几?2.读一读、填一填先认真阅读例2后面的一段话,再填一填。
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位,计数单位是()。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
3. 阅读第33页例3后,把下面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
二、自主质疑:你认为本节课应该学会什么?还有什么疑问?教学过程:一、明确目标谈话: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师: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二、探究交流1.交流例2(1)课件出示图形及图形上面的小数,说明:这两个正方形一样大。
你是怎样涂的?(学生展示例2的图)涂色时,你是怎样想的?(2)提问:0.1和0.01都是小数的计数单位,0.1和0.01这两个小数单位哪个大?0.1里有几个0.01?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看图说明)有没有比0.01更小的计数单位,你能再说出一些吗?(板书:千分之一(0.001)、万分之一(0.0001)……)1个百分之一里有几个千分之一?1个千分之一里有几个万分之一?这说明了两个相邻的小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与整数计数单位间的进率相比,你发现了什么?谈话:我们知道整数的计数单位中最小的是1,小数的计数单位中最大的是0.1,那么1和0.1那个大?1里有几个0.1?你是怎么知道…… …… …………的?(结合图说)(3)谈话:整数在写数时每个计数单位占有的位置就是数位,计数单位个(一)所占的位置是个位,计数单位十所占的位置是十位等等。
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发现周期,并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片),也可以是配套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规律。
全班交流三种物体排列的规律。
二、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1、提出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的?
独立思考形成初步的认识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学习小组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
(1)画图的策略。
(2)例举的策略。
(3)计算的策略。
3、比较方法。
三、独立尝试,逐步优化解题方法
1、“试一试”第1题。
(1)展示学生不同的想法。
(2)引导学生针对计算的方法思考。
(3)比较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
2、出示“试一试”第2题,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进行解答。
四、提升练习,加深对解题方法的理解
五、全课总结
六、欣赏简单周期现象排列规律的生活场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