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55条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背诵默写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背诵默写

一、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特点(背)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背)(1)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伴随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使得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二、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特点(背)(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个人的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2)深远持久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3.文化的作用(背)(1)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三文化生活 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必修三文化生活  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

文化生活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道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幽幽书香,百年沧桑。

隐匿于云南边陲古镇内的和顺图书馆就像一部古老的史书,触目尽是乡愁,咀嚼全是文化。

这座乡村图书馆建馆92年,藏书10万多册,其中古籍和珍本1万多册,内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久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

和顺人坚守对文化的执着,谱写出一部边陲古镇的儒雅传奇,是因为()①优秀文化浸润心灵,启发智慧,滋养浩然之气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乡村发展积蓄强大物质力量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获得和享用文化④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利于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培育文明乡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指示精神,同时也为了彰显中华语言文化魅力,抒发爱国情怀,歌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某市举办中小学生经典朗诵比赛。

这体现了()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与享用文化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强制的、有形的④主旋律文化满足了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媒体融合”是国际传媒大整合之下的新作业模式,就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站的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

由此可见,“媒体融合”()①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传递共享文化②能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③能借助科技手段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④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

其成功申遗填补了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在世界遗产名录当中的空白,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

【2020高考必背】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7条

【2020高考必背】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7条

2020年高考《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7条专题一物质和运动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5.规律不能被改变、消灭、创造。

6.人可以创造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

专题二物质和意识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具有决定作用,意识具有反作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既可以正确反映客观存在,也可以错误反映客观存在。

3.意识是人脑在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这种反应是被动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人脑的模仿,不具有主观能动性。

6.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必须依赖于物质。

7.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8.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9.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10.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1.人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专题三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

2.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3.实践和认识的主体都是人。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都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

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7.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

专题四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都不包含谬误。

3.真理的具体的,不能推翻真理,但可以超越真理。

4.认识有多个,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具有客观性。

2020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55个知识点

2020年高考政治《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55个知识点
8.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2.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4.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5.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7.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五课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7.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8.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6.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1.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2.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022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重点知识

2022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重点知识

2022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重点知识1.2022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重点知识篇1文化生活【一般主要考查“影响”、“措施”】1、文化的影响——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1)文化与社会: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③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经济建设中科技、教育、人才越发重要,文化产业、文化消费不断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越来越重要。

文化与政治相交融,民主法制建设、公民的政治参与需要文化素养;西方国家借助文化渗透推行霸权主义,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逐渐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2)文化对个人: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①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共同构成;文化既是世界的,各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又是民族的,各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文化越是民族的,文化越是世界的,优秀的民族文化能得到世界的认同②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与原则——意义: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态度与原则:a、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b、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高考是每个学子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考试,而政治文化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科目,在考试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要想在高考政治文化中获得高分,必须熟练掌握各种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关于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的指导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政治发展的始终。

因此,在高考政治文化复习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定要扎实掌握。

其中,包括了阶级斗争、发展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等等。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的国家权力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高考政治文化中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对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成、履行职能、特点、分级选举等相关知识点,必须要熟练掌握。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核心,也贯穿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高考政治文化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作用、实际践行等方面的知识点必不可少。

4. 党的组织和指导思想党的组织和指导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政治文化中也是必备知识点之一。

包括了党的组织原则、制度和工作方式,以及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人物等。

5. 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内外政治争议之一,涉及到国家统一、两岸关系、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在高考政治文化中,对于台湾问题的由来、演变、现状以及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点必须牢记在心。

6.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对于促进中国国家的更快发展,推动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考政治文化中,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意义等方面的知识点,需要掌握到位。

总之,在高考政治文化复习中,以上这些知识点均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点,而且也是高考中最常考的考题。

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得分,更好地应对高考政治文化考试。

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55条

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55条

《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55条第一课文化与生活1.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3.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5.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6.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7.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1.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 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3.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4.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6.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 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 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

高中政治选考专题复习之重要知识点默写

高中政治选考专题复习之重要知识点默写

高中政治选考专题复习之重要知识点默写
默写:
《经济生活》
1、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2、企业成功经营的因素
3、实现社会公平的制度保证和重要举措
4、宏观调控的手段
5、贯彻新发展理念
6、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政治生活》
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2、我国政府的法律地位和基本职能、宗旨、工作基本原则
3、政府依法行政、提高决策水平
4、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5、中共的地位、性质、宗旨及要求
《生活与哲学》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作用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要求
4、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7、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文化生活》
1、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2、传统文化的特点、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4、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和作用
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6、文化自信的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与国际组织》
1、民主与专政、英国首相、法国总统、美国总统的地位和权力的比较
2、法国总统的权力、法国议会的权力、法国政体运行特点
3、美国两党制的表现、两党制的实质
4、美国三权分立的核心内容、三权分立的弊端
5、欧盟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1、专利权和商业秘密
2、所有权的取得
3、合同订立的含义、合同订立的过程,无效合同的条件
4、违约的类型、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
5、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婚姻的基本原则、婚姻的条件、结婚登记的意义
6、法院管辖。

2014年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检测:4.8走进文化生活(必修3)

2014年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检测:4.8走进文化生活(必修3)

2014年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检测:4.8走进文化生活(必修3)一、选择题1.民间艺术的最大特点是雅俗共赏,群众参与性强,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易于接受。

群众对民间艺术的喜爱启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 )A.坚持先进方向,奏响文化主旋律B.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C.改造传统文化,抵制腐朽文化D.面向广大人民,发展大众文化2.发展大众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D.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3.据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生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

“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下列对“啃老”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啃老”属于一种落后文化现象②“啃老”属于一种腐朽文化现象③必须对“啃老族”加强教育,形成自食其力的风尚④立法禁止“啃老”,以维护家庭生活的和谐A.②③ B.①③C.②④ D.①④4.2012年9月29日,工信部、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部署,在全国深入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互联网站和涉嫌违法犯罪人员,并清理境内网上淫秽色情等违法信息370多万条,这表明( )①要避免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危害文化市场②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③应提供以流行文化为主的、多种风格的文化产品④要发展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下表是某地不同群体对所喜爱的文化活动的选择情况某班同学分析表中信息后提出下列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A.倡导高雅文化,引领人们的精神生活B.提高文化素养,缩小人们鉴赏水平的差异C.发展大众文化,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需求D.增加经济收入,改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6.近年来,发源于农村、服务于农民的各种“草根文化”在全国呈燎原之势。

“草根文化”贴近农村生活实际,深受农民欢迎。

高考政治必背点之文化生活

高考政治必背点之文化生活

高考政治必背点之文化生活政治必背点之文化生活1、文化的社会作用?①(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由经济、政治所决定,是对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先进的/ 落后的)③(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文化对人的影响?(对个人发展的作用)(1)****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①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4、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1)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原则: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5、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1)途径: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徙③教育(2)主要手段——大众传媒:作用和特点——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6、文化交流的意义?①从“走出去”的角度: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各国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繁荣。

②从“引进来”的角度: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游戏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汇总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汇总高中政治课程中,进行文化生活内容的学习,有哪些必背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仅供参考,快来跟小编一起阅读吧!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1: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1)劳动者权利的内容: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维护劳动者权利的意义: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1)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两岸关系良好发展的原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加强两岸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原因: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第四次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举行大大促进了两岸文化和信息往来,增强了两岸人民认同感和归属感。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鲜明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缔造的,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喜好和共同的民族等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在任何时候都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2)重要性:a、有利于为两岸同胞双向投资床在宽松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

b、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两岸优势互补。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

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一、文化的作用/影响/意义:(对经济、政治、综合国力及人的影响)1、作用综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社会(1)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起到的作用不同: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3)文化起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文化软实力)3、文化与个人(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的多样性、传统文化、文化创新)1、文化多样性及文化传播(1)表现: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①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选择题必背知识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选择题必背知识

2020年高考《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55条第一课 文化与生活1.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3.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5.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6.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7.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1.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 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3.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4.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6.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7. 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教育。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 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分类讲解:文化生活(一)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分类讲解:文化生活(一)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分类讲解:文化生活(一)第一部分:文化与社会主编:贾海琴老师一、文化“万花筒”: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例如:“教育”、“历史”、“节日”、“科技”、“习俗”、“音乐”、“舞蹈”、“价值观”、“世界观”等;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全世界各个都有相同或者独立的文化存在,只有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文化的存在;3、文化特色:不同区域的文化各有特色;每一个民族或者区域都存在自己特有的文化,例如:回族人民对“猪”的尊敬和其他民族不同等;二、文化的内涵:1、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与文明含义接近)。

2、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3、我们所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4、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5、可以从三个方面对文化的含义进行理解:第一、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如原始森林);第二,纯经济的东西不是(如交换、分配);第三、纯政治的东西不是文化(如政党、选举);跟踪试题:6、【特别关注】(1)人是文化活动的主体,没有人就没有文化。

文化所体现的是人与人(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文化和非意识形态文化之分。

意识形态文化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这类文化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非意识形态的文化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语言、文字等等,这种文化一般没有阶级性,但有民族性和和区域性。

6、【跟踪试题】:(1)、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下列不属于文化现象的有()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科学、文学、艺术D.商品交换【解析】:根据上面第5点描述的内容:纯自然、纯经济、纯政治的形式不属于文化现象,B 选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纯政治的东西,所以不属于文化现象;D选项商品交换是一种纯经济的东西,所以不属于文化现象。

高中高考政治必背条目——文化生活

高中高考政治必背条目——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1.文化的作用实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1)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2>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的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与经济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4>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2)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3>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4>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5>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意义:文化具有多样性,促进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创新;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吸收外国优秀文化成果。

<2>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任务: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3>民族节日: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世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4>途径:商品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手段: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对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第十二单元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高考政治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第十二单元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限时规范训练一、选择题1.近代以来,面对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一些有志之士开始反思我国传统文化,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主张“全盘西化”,有的人认为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复兴传统文化,即实行“文化复古主义”。

这两种观点都()①没有以认真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②不能正确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③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④没有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C。

“全盘西化”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否定本民族文化,属于“民族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拒绝接受新文化,属于“守旧主义”。

前者没有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后者没有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这两种观点都没有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传统文化,都不能正确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②③观点正确,①④排除。

2.《“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指出,各级文化馆(站)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旗帜鲜明地表达党的文艺立场、文艺方针,讴歌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抵制庸俗低俗媚俗,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群众文艺生态环境。

这是基于()①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发展文化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④思想道德建设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

文化馆(站)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群众文艺生态环境,这是基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发展文化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②③符合题意。

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①排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④表述错误。

3.从根本上说,中华民族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逆境中奋进崛起,始终怀抱坚定的文化自信,就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涵养。

这一观点()①肯定了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②认为要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③认为文化自信能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④肯定了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战胜困难、逆境崛起的内在气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2019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如何建设?根本目标:培育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原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大力发展科学事业原因: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

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要求: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原因: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

要求: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要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

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如何:①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②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建设;③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当代青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2021高考政治文明创新必背知识点(1)[必要性]文明创新,是社会实际开展的肯定要求,是文明自身开展的内在动力。

文明在交流的进程中传达,在承袭的基础上开展,都包括着文明创新的意义。

文明开展的实质,就在于文明创新。

(2)[重要性或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提高的灵魂,是一个国度兴隆兴旺的不竭动力。

①文明创新可以推进社会实际的开展。

文明源于社会实际,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际的开展。

我们停止文明发明、完成文明创新,是顺应社会实际的需求创立新文明,开展先进文明,更好地为社会实际效劳。

推进社会实际的开展,促进人的片面开展,是文明创新的基本目的,也是检验文明创新的规范所在。

②文明创新可以促进民族文明的兴盛。

只要在实际中不时创新,传统文明才干焕发作机、历久弥新,民族文明才干充溢生机、日益丰厚。

不时兴盛和开展的民族文明之路,肯定是不时前行的文明创新之旅。

文明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明创新是实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先进文明,开展先进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肉体的重要途径。

2021高考政治文明生活必背知识点1.树立社会主义肉体文明的基本目的?如何树立?基本目的:培育四有(有理想,有品德,有文明,有纪律)公民途径:片面树立小康社会,必需鼎力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明,树立社会主义肉体文明。

树立社会主义肉体文明,必需鼎力开展教育、迷信和文明事业。

①鼎力开展教育事业缘由:当今世界,迷信技术一日千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剧烈。

各国之间的竞争,说究竟,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才干的竞争。

教育是开展迷信技术、培育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才干的基础,必需摆在优先开展的战略位置,鼎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要求:要片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树立效劳,为人民效劳,与消费休息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培育德智体美片面开展的社会主义树立者和接班人。

②鼎力开展迷信事业缘由: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5.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6.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6.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7.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8.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6.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1.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2.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6.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7.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5.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2.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8.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2.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4.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伟大民族精神。
4.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基本方针。
第十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5.守旧主义即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封闭主义即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6.民族虚无主义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历史虚无主义即根本否定传统文化。
7.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5.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7.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五课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7.文化传播的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继承性。
4.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高考《文化生活》选择题必背55条
第一课文化与生活
1.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3.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4.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5.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4.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代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4.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3.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