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本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合集下载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吆喝》教案范文三篇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吆喝》教案范文三篇

教案一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京白)介绍回荡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

2.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难点1.生动幽默的语言。

2.结构安排独特。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招徕(1ai2) 铁铉(xuan4) 囿于(you4)隔阂(he2) 饽饽(bo1) 秫秸(shu2jie1)商贩(fan4) 吹嘘(xu1) 吆喝(yao1?he)小钹(bo1) 荸荠(bi2 qi2)2.解释下列词语。

招徕:招揽。

饽饽: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二、导人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

如今,这些清脆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但听一听萧乾的,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

教师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播放一些街头叫卖的吆喝声,增加学生的听觉、视觉方面对“吆喝”的了解。

作者简介: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

北京人。

作家、记者、翻译家。

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

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

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在作者看来,北京小贩货郎的叫卖声简直就是一种“戏剧性”的艺术。

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叫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还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1、少年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上课之前,老师要让大家猜一个谜语:“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谜底:人)是啊!刚才谜语中所提到的“早上到中午”这一段时间是人的一生之中最充满力量、充满希望的时刻。

而少年更是早上六七点钟的太阳,那么蓬勃,富有朝气。

(板书课题)2、指名读课题。

用自豪的语气读“我是的少年!3、师相机板书。

那么自信、那么自豪的少年,连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都称赞不已,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少年》二、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文,正音。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在这首诗中,作者说少年像什么?”(二)、感悟课文。

1、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原来诗人一共运用了七个结构相似的比喻句形成一首诗,把我们比作是——引读。

2、诗人想表达的感情远远不止这些,他想赞美咱们少年的哪些美好品质呢?请大家自由品读课文,同桌互相谈一谈。

三、交流展示:指名畅谈感悟,自由探讨四、归纳总结:师相机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感悟出少年拥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勇敢、自信、有冲劲、有希望的美好品质。

五、当堂训练:1、多种形式朗读感悟诗中的情感。

2、四人小组进行词语积累练习。

3、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谈话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诗人通过新奇的想像、丰富的语言为少年谱写了一曲美好的赞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1、是啊!我们是自信的、充满希望的,让我们将诗中的“少年”换成“我们” ,大声读一读,相信你们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

(男生读、女生读、齐读)2、激发情感,师再次引读。

3、试背全诗。

4、多种形式背诵全诗。

三、交流展示。

四、归纳总结:1、出示句式:少年——像,这些诗句还不足以表达我们少年的优秀品质,你们能自已夸夸自己吗?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动笔写一写,欣赏品读。

3、出示李白和辛弃疾的诗词,全班齐读五、当堂训练:1、背诵课文。

2、你觉得少年还像什么?试着写几句。

板书设计:-太阳朝气蓬勃源泉积极向上小树乐观开朗1、少年:小鹰充满希望乳虎勇于拼搏刀刃自信创新-英秀2、小松树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 个生字,认识双横线中的4 个生字。

精编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题西林壁》教案三篇

精编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题西林壁》教案三篇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题西林壁》教案三篇篇一1、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

3、背诵古诗,对重要词句能够默写。

4、体会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5、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

2、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话,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读题释题1、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在咱们江西省九江市就有一座享誉世界的名山,它就是——庐山。

我们一起去领略庐山风光吧!(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庐山各山峰图片)2、西林寺有块墙壁,看,墙壁上还写着一首诗呢!这是宋朝大诗人苏轼游览庐山后题写在上面的。

诗题叫《题西林壁》。

(板书课题)3、释题。

“题”是什么意思?(提示学生借助注释是学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题西林壁”又该怎么解释呢?二、初读,读通读顺1、学生自读诗句两遍,第一遍注意读准字音,第二遍力求读通句子,读出节奏。

2、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相机正音,如:“岭”“此”等。

练读诗句。

3、读古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

谁能试一试?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4、教师相机范读,学生评议。

重点指导读“横看成岭侧成峰”,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读出“峰”和“岭”的区别。

5、师生合作读。

三、再读,感受“不同”1、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将这首诗读了好几遍,但好诗不厌百回读。

读多了,你就会对诗句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感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你们再轻声读这首诗,一行行地读,一行行地想,看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诗句的意思。

2、同桌交流。

(掌握方法:查子典,结合诗后注释,查工具书,上网查资料等)3、问题检测:苏轼身在何处?(具体在山中的哪些位置观察庐山呢?)4、理解“横看”:怎样看是横看?看我的五指山(教师以手示意),怎样看是横看?也就是正面,前面。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

2024年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册书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其含义。

学会本册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理解其主旨、结构和语言特点。

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说的基本能力,提升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探究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材中的重点篇目和重点知识点,如重要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语言表达技巧等。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对于某些抽象、深奥的文学概念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掌握。

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的阅读障碍和写作困难,需要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讨论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简要介绍新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尝试总结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教师提供学习资料和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和理解,相互启发和补充。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讲解与点拨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点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举例、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和文学表现手法。

巩固练习设计适当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简答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点评,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写作、口语表达等。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文学创作,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墨梅》教案及反思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墨梅》教案及反思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墨梅》教案及反思《墨梅》课文原文王冕〔元代〕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我家一作:吾家;朵朵一作:个个)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好颜色一作:颜色好)《墨梅》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墨梅》。

2、学会“砚”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4、积累关于梅的诗句,感受古人对梅的情结。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词语,并说说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作者贞节自守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会读诗1、 (幻灯出示课题,播放音乐《梅花三弄》)伴随着这首古朴典雅的古筝曲《梅花三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墨梅》。

2、作者王冕,简介作者。

(幻灯)3、一读:自由读诗,反复读,要做到字正腔圆,读通读顺。

指名读,讲解生字读音“砚”,“乾坤”二读:光把诗的字音读准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板有眼,不破句,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

再指名读,注意速度。

三读:师生合作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读。

味道出来了。

再换读。

老师读题目,作者,生读全诗。

二、读懂诗1、要想读得更原汁原味,还要读懂诗的意思。

同学们边读边琢磨,看看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都懂吗,遇到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别人交流。

然后试着把每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2、质疑:有没有什么不懂的3、理解“墨梅”:(出示幻灯)梅花有红色、粉色、白色等颜色,墨梅指的是只用黑色水墨画成的梅。

王冕爱梅,且擅长画梅,素有“画梅圣手之称”,我们一起来欣赏他晚年的巅峰之作——《墨梅图》(介绍题画诗。

)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就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抒发作者的感情,咏叹画面的意境。

从而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比较熟悉的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一首题画诗,只不过这是苏轼描绘的是惠崇和尚的画面上的意境。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2、作者是通过少年的哪些具体表现感受到“强”呢?请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画出能体现少年倔强的句子。
3.学生交流有关句子。
4.组织讨论。
5.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少年内心活动并感受少年的倔强,这倔强从少年在秋风秋水中的表现更加可以感受到。
组织学生交流。
6.引读12自然段。结合上下文谈谈对省略号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第10-12自然段。
3、体会渡河少年的倔强性格;感悟困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体会渡河少年的倔强性格。
教学难点:指导背诵课文第10-12自然段。
3.借助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拥有美好的向往能够使一个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难点:借助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听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抓住重点词句的方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
3.借助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大的进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变开始的道理,并善于从生活中去感受、发现美。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绘声绘色讲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复述文章的方法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认读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精读理解,绘声绘色讲故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电子版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电子版教案

课时计划(2013年——2014年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陈家寨小学科目:语文年级:四年级教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小学语文四(下)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

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四大部分。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

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

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

一、识字与写字。

本册教材共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累计认识2600个字,会写2000个字。

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方式上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整。

认字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

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范写和指导,要注意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特别是那些不容易写好的字。

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

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二、阅读。

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

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

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三、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别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看戏》教案及原文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看戏》教案及原文

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看戏》教案及原文《看戏》课文原文晚上,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

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露天的剧场也是静静的。

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走路的石阶上都坐着人,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简直是一个人海。

大幕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陆续登上了舞台。

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

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

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

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地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的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绪也渐渐进入高潮。

我们的女主角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

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站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这位艺人的面前。

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先生。

《看戏》语文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材料的详略取决于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

2揣摩描写声音的技巧。

3理解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4培养热爱京剧和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1材料的取舍和详略的安排。

2对声音的描写。

3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教学难点:对“歌词像珠子似的……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句意的理解。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下以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和教师点拨启发适时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拟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来看一个小片段,看时注意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个片段属于什么剧种?这里面的主人公是谁?片段中讲述了什么故事? (观看视频并思考)这个片段属于京剧,堪称国粹,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少年
教学目标:
认识“仞、茁、翱”三个汉字,学会“冈、源”等八个生字。

随课文理解:万仞、茁壮、翱翔、英秀等词语。

读懂诗,知道诗中将少年比喻成什么?为了突出少年的那些特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作为少年的自豪感,从而产生奋发自强的信念,让生命焕发出勃勃生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意、激发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读熟诗句,做好预习工作。

教师:生字卡片、挂图、生词板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几个阶段,你们知道,你们现在正处于什么时期吗?(少年)
少年时期是最值得我们羡慕的,想知道我们羡慕你们什么吗?用一首诗告诉你们吧。

板书课题:少年
二、检查预习情况:
认读生字、生词。

指名读诗句。

学生交流从诗中了解了些什么?三、整体感知课文:
汇报你读懂和不明白的地方。

释疑:完整教案请浏览:。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电子版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电子版教案

课时计划(2013年——2014年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陈家寨小学科目:语文年级:四年级教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小学语文四(下)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8个专题。

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

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例、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四大部分。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

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

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

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

一、识字与写字。

本册教材共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

累计认识2600个字,会写2000个字。

由于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识字方式上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整。

认字可以让学生自学完成。

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主动识字,扩大识字量并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

在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范写和指导,要注意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笔顺,特别是那些不容易写好的字。

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

要求学生把字写端正、写美观。

二、阅读。

课文分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

精读是认真仔细地研读,有时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精读不但是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与精读不同,略读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凭借。

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三、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要求方面,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要求。

口语交际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特别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吆喝》教案及原文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吆喝》教案及原文

鄂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吆喝》教案及原文《吆喝》课文原文二十年代一位在北京作寓公的英国诗人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过一篇《北京的声与色》,把当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以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成街头管弦乐队,并还分别列举了哪是管乐、弦乐和打击乐器。

他特别喜欢听串街的理发师(“剃头的”)手里那把钳形铁铉。

用铁板从中间一抽,就会“刺啦”一声发出带点颤巍的金属声响,认为很像西洋乐师们用的定音叉。

此外,布贩子手里的拨啷鼓和珠宝玉石收购商打的小鼓,也都给他以快感。

当然还有磨剪子磨刀的吹的长号。

他惊奇的是,每一乐器,各代表一种行当。

而坐在家里的主妇一听,就准知道街上过的什么商贩。

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

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听过相声《卖布头》或《改行》的,都不免会佩服当年那些叫卖者的本事。

得气力足,嗓子脆,口齿伶俐,咬字清楚,还要会现编词儿,脑子快,能随机应变。

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大清早过卖早点的:大米粥呀,油炸果(鬼)的。

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儿的,讲究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地都唱出来,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

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

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

“馄饨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

在北京,都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

”其实,馄饨挑子也一样。

一头儿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着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儿,另一头是一口汤锅。

火门一打,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

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

讲究皮要薄,馅儿要大。

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还有唱话匣子的。

大冷天,背了一具沉甸甸的留声机和半箱唱片。

唱的多半是京剧或大鼓。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第1课:《春》第2课:《春天的声音》第3课:《荷花》第4课:《古诗两首》2. 第二单元:人与自然第5课:《蝙蝠和雷达》第6课:《恐龙》第7课:《飞向蓝天的恐龙》第8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语、句子和语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感受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阅读理解、写作技巧、生字词掌握。

2. 教学重点:培养阅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感受自然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每个课文的生字、词语、句子和语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标注重点、难点。

2. 在黑板上列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进行讲解和示范。

3. 画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标注语法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生字词,每个三遍。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写一篇以“我的春天”为主题的作文。

2. 答案:生字词抄写略。

课文问题答案见课后练习。

作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创作灵感。

组织课堂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写作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题西林壁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题西林壁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题西林壁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林壁及其故事背景;2.学会朗读课文,掌握文章的基本意义;3.能够自如地理解其中的难句,感悟文章的情感色彩;4.培养学生爱好阅读,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西林壁及其故事背景;2.两篇诗歌的联想;3.阅读理解,掌握文章的情感色彩。

三、教学难点1.掌握难句,“不经意间看到了那破败的墙壁,便激起了他的悲悯之情。

”的含义;2.通过阅读理解,感悟文章的情感色彩。

四、教学准备1.音响和录音设备;2.多媒体教学课件;3.特意准备的文房四宝(绢笔、硯、砚台、毛笔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教材《西林壁》,简要介绍石雕“西林壁”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 阅读《西林壁》通过朗读和分段阅读文章,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基本故事情节。

学生们可以一起在黑板上圈出其中重要的名词,并口头描述这些名词之间的联系。

3. 板书通过板书各种词语和名言警句,让学生慢慢了解和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色彩。

4. 朗读练习学生可以结对朗读课文,检查是否发音正确、加强情感表达等。

5. 探究难句对于课文中的重难句,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解读,然后上台演讲,激发出他们的口才和表现力。

6. 两篇诗歌的联想让学生与《西林壁》相关的另外一首诗歌“读西林壁”对比阅读。

学生可以掌握课文的角度、深层次和情感感受,通过对比诗歌,使之形成情感共鸣,进一步思考中华文化的瑰丽。

7. 完成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并整理具体地条理、分类和建议。

8. 总结回顾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让学生对《西林壁》这篇好文章有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好书,培养出长期的阅读和学习习惯。

六、教学方式本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式学习方法。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及课前、课中合作,从而反应出教育教学的新特征。

七、教学评价方式1.课堂口头表达;2.课堂写作表达;3.综合评估表现。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通用18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通用18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通用1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通用18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通用18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8册)古诗诵读(7)《题西林壁》教案设计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8册)古诗诵读(7)《题西林壁》教案设计

古诗诵读7 题西林壁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准备1.橡皮泥.2.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学习课文(一)解诗题,知作者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二)抓字眼,明诗意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这座山吗?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三)多诵读,悟诗情多诵读: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2.四人小组表演悟诗情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三、总结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四、作业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少年教学目标:1、学会8个字,会认3个字。

2、学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少年那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充满无限希望的精神风貌。

4、通过阅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为少年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红通通”、“万仞高山”、“翱翔”、“乳虎、“刀刃”,让学生有形象的感受。

教学难点:感悟少年的精神风貌。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①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上课之前,老师要让大家猜一个谜语:“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谜底:人)是啊!刚才谜语中所提到的“早上到中午”这一段时间是人的一生之中最充满力量、充满希望的时刻。

而少年更是早上六七点钟的太阳,那么蓬勃,富有朝气。

(板书课题)2、指名读课题。

用自豪的语气读“我是的少年!”3、师相机板书。

那么自信、那么自豪的少年,连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都称赞不已,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少年》二、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读文,正音。

3、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在这首诗中,作者说少年像什么?”(二)、感悟课文。

1、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原来诗人一共运用了七个结构相似的比喻句形成一首诗,把我们比作是——引读。

2、诗人想表达的感情远远不止这些,他想赞美咱们少年的哪些美好品质呢?请大家自由品读课文,同桌互相谈一谈。

三、交流展示:指名畅谈感悟,自由探讨四、归纳总结:师相机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感悟出少年拥有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勇敢、自信、有冲劲、有希望的美好品质。

五、当堂训练:1、多种形式朗读感悟诗中的情感。

2、四人小组进行词语积累练习。

3、书写生字。

②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诗人通过新奇的想像、丰富的语言为少年谱写了一曲美好的赞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齐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1、是啊!我们是自信的、充满希望的,让我们将诗中的“少年”换成“我们”,大声读一读,相信你们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

(男生读、女生读、齐读)2、激发情感,师再次引读。

3、试背全诗。

4、多种形式背诵全诗。

三、交流展示。

四、归纳总结:1、出示句式:少年——像……这些诗句还不足以表达我们少年的优秀品质,你们能自已夸夸自己吗?2、四人小组内说一说,动笔写一写,欣赏品读。

3、出示李白和辛弃疾的诗词,全班齐读。

五、当堂训练:1、背诵课文。

2、你觉得少年还像什么?试着写几句。

板书设计:太阳朝气蓬勃源泉积极向上小树乐观开朗1、少年乳虎充满希望小鹰勇于拼搏刀刃自信创新英秀………教学反思:2、小松树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双横线中的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长能看得远”的道理。

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品读,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能把握住小松树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③第一课时一、课堂导入:播放歌曲《小松树》,“小松树,快长大,快快长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作家韦苇写的这篇散文〈小松树〉,看看小松树怎样长成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

二、合作探究:(一)、检查生字,初步感知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难读准的字多读几遍。

2、与同桌一起朗读课文一遍,注意纠正字音错误。

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疑难词语。

4、小组合作互助释疑。

(可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5、体交流反馈。

6、名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7、自由读课文,说说小松树是一棵怎样的松树(二)、深入学习课文:学习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1、在一座古老的森林里,悄悄地长出了一棵小小的松树。

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棵小小的松树呢?2、出示句子“他是那么嫩,那么矮,就连龙骨草也长得比它高得多。

”3、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试着用“那么……那么……,就连……”说一句话。

5、解“寻思”,指导朗读,读出好奇的语气。

3、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小松树想长高的愿望。

三、交流展示。

四、归纳总结。

五、当堂训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课后生字。

④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

1、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2、一个月,两个月,他看哪,想啊,长啊,终于长高了许多。

小松树看到了什么呢?二、合作探究。

(一)、学习第二段(三—六自然段)1、默读,找出这段中的过渡句。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小松树看到了些什么?请划出有关词句。

3、指名读出有关句子。

4、齐读五六自然段,用“虽然……但……”说一句话。

5、引导比较“长高!”与“长得更高更高!”在表达意思上的不同。

说说自己的感受,再读一读第六自然段。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七—十自然段)学习方法:1、读课文,勾画重点词句。

2、组内比赛有感情朗读,互读互评。

3、思考讨论:第一自然段中的“看”与第七自然段的“望”能不能调换?说出你的理由。

全班反馈。

学习第四段(第十一自然段)1、读课文,小松树已经长成这座森林中最高的一棵大树了。

想象一下,这时小松树望见了什么?2、“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

”这句话在文章最后起了点明中心的作用,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请写下来。

三、交流展示。

四、归纳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教师总结。

五、当堂训练:1、用关联词“只有……才……”造句。

2、小松树还会看到什么呢?续写《小松树2》板书设计:2、小松树(龙骨草)后面有什么呢?长高了许多(树)后面又有些什么呢?长得更快了(森林)后面还有什么呢?不停地往上长只有长得更高,才能望得更远。

教学反思:3、小溪流的歌教学目标:1、学会12个字,会认9个生字。

理解“清亮”、“清脆”、“阻止”“阻碍”“牢骚”“充沛”“汇合”“汇集”等词语,并会准确运用。

2、练习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3、学习课文,从小溪流的语言和行动中感受小溪流的活泼快乐,体会他坚持向前,不断壮大自己的精神。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第2段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朗读全文时如何把握住小溪流欢快、活泼的情感基调。

第2自然段中的几个拟人化的句子。

能从小溪流生动的形象体会出其中的寓意,以及要我们学习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⑤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用心来倾听一种声音好吗?(播放溪流的音乐)你们感觉这是什么声音呢?(生回答)对了,这是小溪流在唱歌呢!那么,它在唱一首什么歌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来学习课文《小溪流的歌》,来听听小溪流究竟在唱一首什么歌。

二、合作探究。

(一)、揭题,布置预习。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想想这篇童话讲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2)认读词语,说说意思。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分段指导。

(二)、阅读课文1—9自然段。

1、自读课文1—3自然段。

2、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其余思考:你认为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流?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指导用欢快、活泼的语调朗读此段。

)3、自读第3自然段。

指名读,问:这是什么段式?小溪流是怎样玩耍的?(划出有关动词。

)出示有关动词,认读:拍拍、摸摸、打个转儿、挠挠(指导读好这些词,用轻快、活泼的语调读出小溪流的可爱、顽皮。

)齐读第3自然段。

4、指名读第4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齐读第4自然段。

5、指名读5—10自然段。

读后讨论。

小溪流和枯树桩是怎样对话的?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枯树桩和枯草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指导读对话。

6、齐读第10自然段。

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小河)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三、交流展示。

四、归纳总结。

五、当堂训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

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第1-10自然段。

2、说说小溪流在奔流中遇到哪些阻挡,他是怎样继续前进的。

二、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11-19自然段。

1、默读第11段,思考小溪流长成小河后又遇到了哪些阻挡?读了这一段,你感受到了小溪流的一种什么精神?(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坚定)2、指名读12—18自然段。

读后讨论。

(1)小溪流和乌鸦是怎样对话的?(2)指名分角色读,说说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响亮有力,意志坚强)(3)乌鸦是怎样劝小溪流的?结果又如何呢?从小溪流的话中你看出了小溪流怎样的精神?(4)指导读对话。

3、齐读第19自然段。

(1)思考:小溪流不知疲倦地奔流,结果是怎样的?(汇成大江,冲向海洋)(2)指导读这一自然段。

4、指导分角色朗读11-19自然段。

三、交流展示。

四、归纳总结。

1、学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想小溪流学些什么?(不断进取,永不停息,为人们做有益的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当堂训练:1、按课文内容填空:()的原野()的泥沙()的枯枝()的小溪2、读了《小溪流的歌》你想说些什么?写下来。

板书设计:3、小溪流的歌只要不断前进,永不停步,就会在前进中成长壮大。

教学反思:⑦古诗诵读游园不值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

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游园不值二、合作探究。

(一)、检查预习: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体会出诗歌的感情,能读好古诗。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评议,反复朗读古诗,把春天的美景读出来3、教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重点指导:情绪饱满、气息畅通)4、学生再次练习诵读。

5、指名学生读书,引导男、女展开比赛读书三、交流展示。

1、通过我们多遍的读书、体会、揣摩,大家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诗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