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生建设统领经济建设——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新探

合集下载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民生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民生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民生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基本经验作者:张远新吴素霞来源:《江汉论坛》2021年第05期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为中国人民谋利益、谋福祉的政党。

党成立百年来领导民生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党领导民生建设的历史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21—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型”民生建设;第二个阶段(1950—1977),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生存型”民生建设;第三个阶段(1978—2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基本小康型”民生建设;第四个阶段(2012—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小康型”民生建设。

党领导民生建设的基本经验可總结为: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为指导;必须坚持用发展的手段来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民生;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举措。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民生建设;历史考察;基本经验中图分类号:D251/D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21)05-0005-07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①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争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历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领导民生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深入考察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领导民生建设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基本经验,将有助于我们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宗旨,把握中国共产党领导民生建设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民生建设。

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民生建设的历史考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即投入到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伟大事业中。

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发展历程及其意义

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发展历程及其意义
支持中国革命
大生产运动为支持中国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为中国 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能力
大生产运动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经济建设方面的能力和智慧, 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提供经验
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为中国 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它告诉我们,只有自力更生、艰 苦奋斗才能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需求。
推动经济发展
大生产运动促进了陕甘宁边区的经 济发展,为全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 示范和引领,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 出了重要贡献。
增强人民自信心
大生产运动让人民看到了自己的力 量和价值,增强了人民对经济发展 的自信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奠定 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大生产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巩固了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发展阶段
大生产运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生产阶段、生产高潮阶段和生产自给自足阶段。每个 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实施策略。
意义与影响
大生产运动不仅提高了边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减轻了他们的负担,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 供了物质保障。此外,大生产运动还锻炼了边区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为中国的革命事业 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开展广泛的群众性的科学文化运动,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 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开展广泛的群众性的卫生运动,改善群众的卫生条件,提高 群众的健康水平
开展广泛的群众性的民主运动,实行民主选举制度,保障 人民的民主权利
04
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意义 与影响
对中国经济建设的意义
提供物质基础
陕甘宁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为抗 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为战争提供了大量的军需物 资和民用物资,保障了战争的

民生视角下的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环境整治

民生视角下的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环境整治
魏彩苹
( 西北师 范大 学文 史学院, 甘肃 兰州 7 0 7 ;中共皋 兰县委 党校 , 肃 皋 兰 7 0 0 ) 30 0 甘 3 20
[ 摘
要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 区政府 民生建设的 内容十分丰 富, 中通过 整治社会环境 , 其 净化社 会风 气, 为边 区人 民营造 一个
和谐稳定 的环境 , 是一项重要 内容。边 区政府深刻i / ̄ 匪患、 流子、 良社会 风 习对 边区社会和 民众生活 的影响 , A' 1 7 , 二 不 因而采
着边区进入最困难 的时期 , 患猖獗 也达 到 了高潮 , 小势 匪 大 力的土匪明 目张胆在 边 区无恶 不作 , 而且 与反 动势力 、 至 甚
得了显著成效 , 区人 民营造 了一个 相对和谐 安定 的社会 为边
环境。



剿 除匪患 。 整肃社会环境
土匪 , 活动在 农村 社会 中 , 指 以抢劫 、 架 、 绑 勒赎 等非 法
开始在边 区掀起 一场大规模 的清 匪运动 。对 冥顽不化 、 罪大
恶极 的土 匪则进行 军事武装清剿 , 区政 府领导 当地军 民配 边 合八路军 留守兵 团与边 区保 安 队 , 开展 了多 次武装 剿 匪 战 役, 截止 1 3 9 8年底 , 边区军 民共剿 灭 4 0多股大 小土 匪 , 伤 毙 土匪 8 0人左 右 , 虏 4 0人左 右 , 获枪 支 10 0 俘 0 缴 0 0多 支。
建研 究 。

6・
第2 5卷 第 1期
民生视 角下的抗战时期 陕甘 宁边区的社会环境整治
实践证明 , 这一 举措 很奏效 , 有些 二流子 经过生 产 劳动
为 了尽快剿除匪 患 , 和边 区民众 的恐 惧心 理 , 缓 树立 边 区政府 的威 信 , 区政府 按 照土 匪的危 害程 度 和来源 , 边 采取 了区别对待 、 军事 围剿 与法律 震慑 、 发动群众 相结 合的办法 ,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开发的历史反思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开发的历史反思
抗 战时期 陕甘宁边 区经济开发 的历 史反思

( 长 江大学文 学院
摘 要

湖北 ・ 荆州 4 3 4 0 2 0)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 陕甘宁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进行 了经济开发, 取得 了巨大的成绩 , 同时在其开发政策和开发实践中
历史反思
文献标识码 : A
也存在着 一些 问题 , 对存在 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也有诸 多启示。
边 区地 形 复 杂 , 有塬地、 沟坡地 、 川地 、 丘陵地等, 其 中山 存在着很多问题 , 这些 问题的存在 , 首先是当时的历史条件造 和丘陵 , 约占8 0 %左右, 林牧业发展条件较好 , 边区的 自然条 成的。经济开发需要一定的物 质基础 , 需要科学的开发政策, 件适合农、 林、 牧 的 综 合 发展 。但 事 实 上边 区 的耕 地 面积 占总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需要具有较 高的文化素质和掌握一定 面积的 4 0 %- 5 0 %左 右 , 林 地面 积 仅 1 0 %左右 , 在 一些 人 口稠 密 技术手段的劳动者 。边区贫穷落后 , 经济基础薄弱, 资金积累 的地方 , 耕地 面积达到 6 0 %以上 。这种以粮食为主的单一经 率很低 , 同时 由于处于战时环境, 边区政府用于经济开发的资 济, 造成 了生态环境 的失调 。 金投入很有限 ,在制定开发政策上也首先是以应急为主要 目
关键 词 陕甘 宁边 区 经济开发
中图分类号: D 2 3 1
抗 战 时期 。 中国 共产 党 在 陕 甘 宁边 区开 展 了 以“ 大 生 产运 展 , 又 造 成 其 它几 种 自然 资源 的 闲置 和 浪 费 。
动” 为核心的经济开发 。 保 障了军需 民用, 提高 了人民生活水 3 边 区经 济 开 发 的短 期 行 为 平 ,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 边区开发从总体上来说 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开发, 是为 了解 决军事、 军需物资的迫 仍处于低水平 , 存在着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 。 切 需 要 而进 行 的开 发 。这 种 应 急 的 开 发 , 注 定是 一 个低 水 平 、 l 经济开发要注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 低 层 次 的 开发 , 是一个短期行为。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 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 边区的经济开发是在国共二次合作的背景下进行的,这 的物质基础。 人们在利用、 支配 自然 、 改善生态环境 的过程中, 就使边区政府蒙上战时体制 的色彩 ,边区的一切经济建 设和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地区的经济建设

略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地区的经济建设

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担负着抗日总后方的任务。

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陕甘宁边区的军民自力更生、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对边区进行了全面的经济建设,把一个地瘩民贫,经济文化落后的陕甘宁边区建成为“丰衣足食”的模范民主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乃至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在统筹安排、全面搞好边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社会改造等各方面建设的同时,把搞好经济建设作为最基本最主要的任务,作为边区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

这是由以下原因所决定的。

首先,党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

我党自成立以来主要从事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受战争环境的影响和党内“左”倾错误的干扰,重视经济建设未能成为全党的共识。

长征结束后,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有了比较和平稳定的环境,我党从思想上系统地纠正了“左”倾错误,摆正了经济建设与政治斗争的关系,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再强调搞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全党对经济建设的认识有了普遍提高。

这是边区政府能够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环节的重要的条件。

其次,陕甘宁边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决定必须重视经济建设。

陕甘宁边区地广人稀、交通闭塞、经济文化落后,这里自然条件差,土地贫痔,常年干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贫困地区之一。

广种薄收的农业是边区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的经济来源。

“朝天一把籽,吃饭靠老天”是边区生产力水平低下,难以驾驭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

1939年以来,边区的财政经济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军民生活极端贫困。

为了战胜困难,解决边区军民的生活问题,为了巩固和扩大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坚持抗战,打倒日本侵略者,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边区建设的中心环节。

再次,日伪顽对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和进攻,迫使我党重视经济建设。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以比较积极的态度和共产党合作抗日。

但是,当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逐步地实施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从1939年底到1941年初先后发动了两次反共高潮,随后又停发了八路军、新四军的军晌,致使边区的外贸大部分停滞,外援难以接济。

陕甘宁边区历史研究的创新性力作——读《陕甘宁边区史纲》

陕甘宁边区历史研究的创新性力作——读《陕甘宁边区史纲》

这是 以往 同类著作没有做到的 , 也是本书创新性的亮点。 第二是结构严谨 , 体系完整 。《 史纲》 是 一部关 于陕甘宁
边区历史 的通史性著作 , 在结构 体系上 有三个 特点 : 一是 从
在论述边 区民主选举 时, 《 史纲》 并没有 回避民主选 举 中 存 在的群众 有顾 虑和抵触情绪 , 一些地区党外人士 当选 比例
视野 和视角研究这段历史 的创新性力 作 , 代表 了近年来边 区
史研究 的新成果 , 读后让人深感厚重 , 深受启发 。
做 到了信实 的叙述和透彻 的分析 , 显示 了著者驾驭 复杂 历史
的深厚 功力 。“ 三三制 ” 是边区民主政治 的一大创举 , 著 者首
先从宏 观上 给予 了精 当评价 , 认为 “ 三三制 ” 的全 面实施 , 把
种重新再认识这段历史 、 重新 思考发生在其 中的一系列重
大事件 、 重要人物 的愿望 , 经 常萦绕 在人们 的心头 。由梁 星
亮、 杨洪 、 姚文琦主编 , 陕西人 民 出版社 出版的《 陕甘 宁边 区
史纲 》 ( 以下简称《 史 纲》 ) , 正 是一 部顺 应社会 需要 , 以新 的
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1 3年 3月 , 第4 3卷第 2期 , Ma r . , 2 0 1 3 , V o 1 . 4 3 , N o . 2
J o u na r l o f N o r t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不够的史事。对此 , 边区政府 采用 直接聘请党外人 士为正式 参议员的方式 , 保证 民主人 士参政议 政 , 并实行 与党外 人士

陕甘宁边区的十大政策

陕甘宁边区的十大政策

陕甘宁边区的十大政策1. 农业改革政策:陕甘宁边区实施了土地改革和农村集体化运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2. 教育优先政策:为了提升边区居民的教育水平,边区政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免费提供基础教育、职业培训和大学教育,为年轻人的成长和就业创造了机会。

3. 医疗卫生政策:陕甘宁边区实施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和免费疫苗接种,改善了边区居民的健康状况。

4. 扶贫政策:为了减轻贫困地区居民的负担,边区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包括提供补贴、免费教育和就业培训,减少了贫困人口的数量。

5. 工业发展政策:边区政府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和合作社的发展,通过减税和优惠政策,吸引了更多投资和创业者,推动了边区的工业发展。

6. 文化保护政策:边区政府致力于保护和传承本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投资修复文化古迹,举办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提升了边区的文化软实力。

7. 环境保护政策: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边区政府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和土地开发,推广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技术,确保了边区的可持续发展。

8. 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边区政府大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道路、铁路、供水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提升了交通和生活条件。

9. 就业创业政策:为了促进就业和创业,边区政府提供培训和贷款支持,鼓励居民自主创业并吸纳更多就业机会,有效减少了失业率。

10. 民主参与政策:边区政府实行了基层民主制度,鼓励居民参与决策和社区事务,加强了政府与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了边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提供了有力保障,改变了边区人民的生活和命运。

林伯渠领导陕甘宁边区政府加强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林伯渠领导陕甘宁边区政府加强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林伯渠领导陕甘宁边区政府加强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廉政建设堪称全国的楷模,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林伯渠在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长达11年的时间里,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从陕甘宁边区的实际出发,对边区政府加强廉政建设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提出许多有见地的思想和观点,积累了丰富的廉政建设经验。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党的历史,系统梳理和总结林伯渠在领导陕甘宁边区政府加强廉政建设方面的基本经验,对提升党的防腐拒变能力,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廉政意识林伯渠十分重视对边区各级政务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廉洁思想教育,通过其在不同场合的宣传教育,对增强边区政务人员抵抗腐朽思想的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以及加强边区政府的廉政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廉洁奉公,已成为政府人员一般具有的品质林伯渠指出,陕甘宁边区一切行政人员和一切工作人员,从最高负责人至下层工作人员,都是领着不超过普通工人工资水平的津贴,克己奉公,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已成为政府人员一般具有的品质”。

事实也的确如此,不同于大资产阶级统治集团热衷于钻营职位,营私舞弊,把贪污公款看成常事,延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实行公务人员的津贴制,政权工作者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爱惜人民的每一文钱,并把它用到最适当的地方,从不计较个人的享受与地位。

林伯渠在1941年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政府从人民手里拿来的每一文钱,我们都用尽一切方法,使它用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保卫边区的用途上”,“我们的工作人员大都是一些不知疲惫的人民的忠仆,他们念念不忘的,只是抗战与人民的整个利益。

”廉洁奉公也是陕甘宁边区选拔干部的标准之一。

林伯渠在1940年陕甘宁边区县长联席会议上指出,新民主主义的一切好政策都需要依靠干部去执行,这些干部不是旧官僚机关内部那种贪污腐化的寄生虫,而是充满新鲜血液、真正能担负起伟大任务的干部。

陕甘宁边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与历史经验

陕甘宁边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与历史经验


大 力发展社 会生产 力 . 为边 区社会 和谐 奠定物质 基础
陕甘 宁 边 区 自建 立 以后 ,就 处在 一 种 极 其 困难 的特 殊
环境 里 ,摆 在 中 国共 产 党 和 陕 甘 宁边 区政 府 面 前 的基 本 任 务就 是 利 用一 切 可 能 的力 量建 设 边 区 。抗 战初 期 。 国共 再 次
但 在 抗 战进 入 相 持 阶段 以后 。 别 是 14 年 和 14 年 , 特 91 92 日本帝 国主 义集 中其 侵 华 的 主要 军 事 力 量 打击 中 国共 产 党
领 导 的人 民抗 日力 量 , 国民 党一 次 又 一 次 搞 反共 活动 , 起 掀 反共高潮 , 完全 断绝 了我 党我 军 的抗 日经 费 , 陕 甘 宁 边 区 对

中 国共 产 党 在 延 安 时期 领 导 陕甘 宁 边 区 政府 进 行 民主
化 建 设 的 实践 ,充 分 证 明 了 民主 是构 建 和 谐 社会 的温 床 和
基 础 , 调解 各 阶级 利 益关 系 的 良药 。 是 陕甘 宁 边 区和 谐 的 民主 政治 , 先 表 现在 实 现 了“ 三 首 三 制 ” 统一 战 线 的 民 主政 权 。即政 权 人 员 的组 成 形 式上 “ 的 共 产党 员 占三 分 之一 , 步 分 子 占三 分 之一 , 间 阶级 占三 分 进 中 之一 ” ,每个 阶层 的代 表 都是 通 过 民主 选 举 的 方式 产 生 的 ,
合作 , 由于 陕 甘 宁边 区是 全 国抗 日民主 的 模 范 区域 , 路 军 八
和新 四军 在前 线 英 勇 抗 战 ,赢 得 了 国 内外 友 好 人 士 的 同 情
即采 取 普 遍 、 接 、 等 、 记 名 等 方 式 由 乡 、 、 直 至 边 直 平 无 区 县

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的历史考察——以政府工作报告为视角

陕甘宁边区民生建设的历史考察——以政府工作报告为视角

t h e p e o p l e  ̄l i v e l i h o o d c o n s t uc r t i o n i n t h e S h a a n x i —g a n s u—n i n g x i a b o r d e r r e i g o n: he T i f r s t i s w i d e ; T h e s e c o n d i s
L i u Ya n p i n g
( S h a a n x i R a d i o & T V 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 a l l S h a a n x i 7 1 0 1 1 9 )
Ab s t r a c t : T h e p e o p l e g l i v e l i h o o d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s a wo r k i n g c o n t e n t o f t h e s h a a n x i — - g a n s u— - n i n g x i a b o r d e r r e ・ - g i o n g o v e r n me n t , i s a l s o a l l i mp o r t a n t c o n t e n t o f t h e g o v e mme n t wo r k r e p o r t t h a t t h e b o r d e r r e g i o n g o v e m me n t w r o t e
t o t he b o r d e r r e g i o n c o u n c i l.T hr o u g h t h e S ha a n x i—g a ns u —ni n g x i a b o r d e r r e g i o n g o v e m me n t  ̄t h r e e wo r k r e p o ts r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模式初探文章解读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认为主要得益于边区的减租减息,互助组、兴修水利,发放农业贷款、大开荒、发展手工业等政治对策和经济政策,解决了农业生产资料问题,调动了军民的积极性,改变了边区物资匮乏、内外交困的严峻局势。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标签: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内外交困的严峻局势,而这种严峻局势表现在经济方面就是边区的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军民的生活没有保障。

因此,对当时的边区政府而言,搞好经济建设是最为紧迫的任务。

同时,由于边区政府的支持,农村经济获得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发展成就,解决了当时军用物资供应难的问题,缓解了当时的紧张局势。

当前我国处在国家建设的新时期,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而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作为经验来加以借鉴。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村经济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边区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因素抗战时期是社会极为动荡不安的时期,所以,陕甘宁边区的农村经济要想取得发展成果,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笔者根据相关研究资料发现,陕甘宁边区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陕甘宁边区的农民有了可供长期使用的土地。

尽管当时的土地大部分仍掌握在地主手中,基于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大多数农民租得起土地,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的农村经济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1]第二,边区政府组织劳动生产,使得生产劳动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因边区政府的积极作为,各种劳动组织建立起来,比如互助组、变工队等,这些劳动组织在促进农民互助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民的生产效率也因此得到提高。

第三,边区农民具备充足的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是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是提高生产力的前提。

而边区政府看到了这一点,并通过施行农贷政策的方式着手解决了当时边区生产资料紧缺的问题,于是农民有了充足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与经济立法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与经济立法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与经济立法黄正林内容提要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推动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边区政府颁布了农业、工业、商业、金融、财政、税收、交通等一系列经济法规,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经济法规体系。

这些经济法规有着很强的时代特征,它是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在抗战时期领导经济、组织经济、管理经济的重要工具,因此,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主张。

抗战时期边区经济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规范了社会经济秩序,推动了边区经济发展;保护了各种经济成分的合法权益;并为新中国经济立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经济立法 政策内容经济管理和经济活动的法制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实际上是一个独立于国民政府的行政区域。

为了推动边区的经济建设,需要把边区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在经济管理和运行中,使法律成为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因此,1937年至1945年,边区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其内容涵盖了边区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经济法规··168体系。

关于抗战时期的经济立法,学术界对个别法规已有所论述①,但尚无系统的研究。

本文拟从经济立法成因及概况、经济法规所包涵的政策内容、边区经济立法的历史地位等方面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立法进行较为系统的、尝试性的研究。

一、边区经济法规概述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主要矛盾的规定下,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土地革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政策。

在政治上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经济上则“实行一个调节各阶级的经济利益的民主集中的经济政策”②。

要实行这一经济政策,就必须改革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颁布的经济法律制度,建立新的反映时代特征的经济法律制度,以适应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经济建设的要求。

关于陕甘宁边区的历史资料

关于陕甘宁边区的历史资料

关于陕甘宁边区的历史资料陕甘宁边区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地区,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区域。

下面将介绍陕甘宁边区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以及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意义。

陕甘宁边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由陕西、甘肃和宁夏组成。

20世纪30年代初,国共两党为了与国民党进行对抗,选择将中国革命的重心转移至农村和边疆地区。

1935年,中国红军长征途中到达陕北地区,由于地域偏僻,红军决定在当地建立革命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事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地区,共产党员以农民为基础,积极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打破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实现了农民的解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共产党员还积极组织农民参与军事斗争,建立人民武装力量,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保卫了革命根据地的安全。

在陕甘宁边区的建设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政策和措施。

他们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加强了党对农民的组织和领导,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状况。

他们还提倡婚姻平等和男女平等,推动了新婚姻法的实施,使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最早实现男女平等的地区之一。

陕甘宁边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整个中国革命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共产党员在这里积累了丰富的农村革命经验,形成了乡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为后来的农村革命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陕甘宁边区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扬群众积极性,建立人民武装力量,才能取得胜利。

同时,陕甘宁边区的建设也证明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必须依靠他们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陕甘宁边区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地区,其建设经验对中国革命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陕甘宁边区的优良传统,坚定革命信念,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继续奋斗。

分析陕甘宁边区是如何进行民主政权建设的。

分析陕甘宁边区是如何进行民主政权建设的。

分析陕甘宁边区是如何进行民主政权建设的。

陕甘宁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建立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它通过进行民主政权建设实现了边区的政治稳定和人民群众的主动参与,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改革和农村自治:陕甘宁边区实行了积极的土地改革
政策,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推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实现了农村富农和贫农的阶级改造,并通过农村自治的方
式,让农民群众在政治上参与决策和管理,有效提升了边
区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稳定。

2.组织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陕甘宁边区建立了一系列
的政治组织和机构,如党委、人民政府、人民代表大会等,通过选举和任期制度确保了政权的合法性和权力的有序交
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边区得以推行,使人民代表能够
直接参与决策和监督政府的工作。

3.社会事务的发展和平民权益的保护:陕甘宁边区建设过程
中注重社会事务的发展与管理,包括教育、卫生、文化、
妇女权益等方面。

通过建立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基础设
施,促进社会服务的提供,保障了平民权益与群众的基本
需求。

4.党群关系的建立与巩固:陕甘宁边区注重加强党群关系,
实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

共产党以
身作则,始终关注群众利益,倾听民声,及时解决群众的
问题和困扰,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和共鸣,确保了人民群众对边区政权的支持和认可。

综上所述,陕甘宁边区通过进行土地改革和农村自治、推行组织建设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社会事务发展以及建立党群关系等方式,实现了民主政权的建设。

这些措施有效地增强了边区政权的稳定性和人民群众的参与性,为边区的抗日斗争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及其当代启示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及其当代启示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经济政策及其当代启示作者:***来源:《新西部》2024年第04期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在延安不但指挥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而且对经济建设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由中共中央提出并由陕甘宁边区付诸实践的农业政策、工业政策、商业政策、财税政策、屯田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就,有效解决了边区军民的生活之需,积累的实践经验也给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以启示。

陕甘宁边区是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在土地革命时期“硕果仅存”的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通过对陕甘边苏维埃政府进行改组和发展建立起来的。

因其建设时间之长、内容之广、影响之深远,被称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实验区”,与鄂豫皖、湘鄂赣、晋察冀等其他革命根据地相比,具有先导性、示范性和特殊性。

就陕甘宁边区经济发展而言,中国共产党基于当时边区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在正确认识革命与战争,深入研判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形势的基础上,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并取得显著成效。

本文拟在深入洞悉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经济政策出台历史背景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政策实施的具体内容,并分析经验性启示,以达到服务当今和未来经济建设的目的。

陕甘宁边区经济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延安时期特指中国工农红军于1935年落脚陕西省吴起镇,至1948年东渡黄河转战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这一特定历史时期。

期间,战火纷飞、生产落后、政局恶化、生活困难、财政窘迫是党中央加速出台陕甘宁边区经济政策的背景及原因。

(一)自身生产条件落后由于陕甘宁边区所属辖区的绝大部分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干旱少雨、沟壑纵横、地瘠民贫,作为边区主要产业,由于先天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产品产量很低。

再加上占人口极少数的封建地主掌握着绝大部分的土地,农民为了生计,被迫向地主租种土地,在付出高昂的地租成本后所剩无几,难以形成基本的物质资本积累维持农业再生产。

尤其是1940-1942年期间的特大自然灾害,更是让边区青黄不接,百姓苦不堪言。

中国共产党成功执政陕甘宁边区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成功执政陕甘宁边区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成功执政陕甘宁边区的历史经验作者:周朋飞来源:《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成功领导和执掌政权,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客观上形成了局部执政的局面,并取得极大的成就。

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政权处于特殊的历史节点,其执政条件、执政方式和执政能力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表现出许多新的历史特点。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成功执政为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条件,也为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历史,总结中国共产党成功执政陕甘宁边区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执政;陕甘宁边区;历史经验[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566(2018)01-0124-05一、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执政历程(一)陕甘宁边区抗日政权初创阶段从1937年9月到1939年是陕甘宁边区抗日政权的初创阶段。

陕甘宁边区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4年刘志丹、吴岱峰、习仲勋等领导的西北红军成立了陕甘边军事委员会和陕甘边苏维埃政府。

早期共产党人建立的西北革命根据地为党在抗战时期执政提供了后方实践基地。

1937年9月,中共中央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改建为陕甘宁边区政府。

这是一个自治性的地方政府,同时也是得到国民政府承认的国民政府行政院的一个直辖行政区域。

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建立,将先前的苏维埃政权转变为容纳各阶级阶层的抗日民主政权。

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放弃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建立苏维埃的政策,但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仍坚持两条原则,一是陕甘宁边区事情由我们共产党人自己办,二是在陕甘宁边区充分保证民主制度[1]。

根据这两条原则,中国共产党将边区各县全部实行民主化,建成敌后抗日根据地。

陕甘宁边区政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得到承认的合法政权,即得到国民党政府认可的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合法执政创造了条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管理的实践与经验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管理的实践与经验
收 稿 日期 :0 1—1 O 21 0一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4—97 (02 0 05 0 10 9 5 2 1 ) 1— 0 8— 4
基金项 目: 陕西省委统战部课题 “ 统一 战线 与创新社会管理研究 ” S 2 2 1 ]5 (T [010 ) 作者简介 : 王 欢 (9 7 ) 女 , 18一 , 湖南长沙人 , 西北大学哲学 与社会学学 院 2 1 0 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
社会管理 体 制 , 以提 高 执 政 党 管 理 社 会 事 务 的 本 对 于实践 都显 得尤 为必要 。 领 。 ¨20 ” ]06年 1 0月 1 1日, 国共 产 党第 十六 届 中 中
本文 中所 强 调 的 “ 会 管 理 ” 则 是从 人类 社 会 社 ,
央委员 会第 六 次 会 议 上 通 过 的 《 中共 中央 关 于 构 建 经济 、 治 、 化和社 会 “ 政 文 四位 一 体 ” 的视 域下 进 行 界
21 0 2年 2月
第3 4卷第 l期
延 安 大 学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un f aa nvr  ̄ ( oi Si c) orM o Y nnU i s e i Se c ne  ̄ e
Fe 20l b. 2 Vo . 4 No 13 .1
抗 战 时期 陕甘 宁 边 区社 会 管理 的 实践 与 经验
抗 日战争 时期 , 陕甘 宁边 区政府 一方 面既是 国民 社会 主义和谐 社会 若 干 重 大 问 题 的 决 定 》中明 确 指 政府 管辖 的一 个地 方 政权 组织 , 当于 省 的建 制 ; 相 另 出 :加 强社会 管理 , 护 社会 稳 定 , 构 建社 会 主 义 “ 维 是

朱德对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贡献

朱德对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贡献
21 0 0年 1 月 1
中 国延 安 干 部 学 院学 报
Zh ng Gu h’ An Ga e Yu n Xu o o o Ya n Bu Xu a e Ba
No e e 2 0 v mb r,01
第 6期 ( 第 1 ) 总 8期
No 6 S m. . 8) . ( u No 1
入极 端 困难 的境 地 。 毛泽 东 后 来 曾经 概 括 说 : 最 “
大 的一 次 困难 是 在一 九 四 。年 和 一 九 四一 年 , 国民
党 的两 次反共 磨 擦 , 在 这一 时 期 。我 们 曾经 弄 到 都
几有
正是 这些原 因 , 致使 延 安 和 陕 甘 宁边 区一度 陷
救 国的真理 , 使延 安 和边 区这块 狭小 而 贫穷 的地 方
人 口急剧膨 胀 , 这更 加剧 了困难 的严 重程度 。
其 次是 日本侵 略者 的重点进 攻 。抗 日战争进入 相持 阶段后 , t E本帝 国主 义 集 中兵 力将 中 国共产 党 领导 的人 民武装 和抗 日民主根据地 作为 主要 的进攻 目标 , 图通 过 军 事 “ 荡 ” 企 扫 消灭 共 产 党 和 八 路 军 、
困难 真是 大极 了 。 ] 在 严 酷 形 势 的逼 迫 下 , ” ¨ 嘧 边
区人 民 的公 粮 负 担 加 重 了 。1 3 9 8年 征 收 公 粮 1万
石 ,9 9年征 收公 粮 5万 石 ,9 0年 征 收公 粮 9万 13 14 石 ,9 1年 征 收公 粮 增 加 到 2 14 0万 石 。 负 担 的加 重
保 证 ” ; 丰 富 的石 油 、 、 、 以及 大 量 的 羊 有 煤 盐 铁
毛 、 材等 物产 ,“ 药 这些 就是 保证 我们 做 到 自给 自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制 、 周恤 废疾 者之 制 、 及教 育 之 制 , 相 辅 而行 普 有
陕甘宁边 区 政府 工 作 报 告 中指 出 : 不 管 建设 的东 “ 西新 或 旧 , 大或小 , 必须有 能 动的生产 热忱 即人 的努
力 。边 区因为在 新 民 主主 义政 治 下 , 大工 农 知道 广 劳动是 为着 自己 , 为着 自己的国家 而不是供 人剥 削 ,
新 中 国建 立 前 , 陕 甘 宁边 区 ( 称 “ 区 ” 在 下 边 ) 内, 中国共 产 党不仅 卓 有成效 地 进行 了政 治 、 事建 军
证 , 毫无 疑 问是正 确 的 , 这 但还 无法 说 明边 区经 济建 设 历史 经验 中最 深 层次 的 因素 , 而这 一 因素就 是 边
) 男, , 河南偃 师人 , 中国延安 干部学 院副院长 、 教授 、 博士生导 师 ; 晓伟 ( 9 4 任 17 一
)男 , , 陕西清涧人 , 法学博
士,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 士后流动站副教授 ,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 院副院长。
8 9
要 之原 则 不 外 二 者 : 日平 均 地 权 , 日 节 制 资 一 二 本 ” 在这 两大原则 下 “ 民得 享人 生应 有之 乐 ” 并 , 农 , 可以“ 良工人 之 生 活 ” “ 改 。 此外 如养 老 之 制 、 儿 育
区经济 建设 的战 略性 方 针 , 一 点 在 边 区 时期 党 的 这 重 要经 济文 献 中有 鲜 明的体 现
‘ 延安 道路 ’ 那些 富有 特色 的精 神 和社 会 经 济 制度 ,
对于 战争 与 革 命 的一 般 理 论 与 实 践 也 是 特 别 的 贡 献, 而且这种 贡 献 是超 越 战 争 时代 的 。 …‘ 之 这 ”
史 意义 和历 史地 位 。那 么 , 区经 济 建 设 为什 么 能 边
够 取得 成功 ?长期 以来 人们 对 这一 问题 的研究 主要 是 从 中国共 产党 的经 济政策 的角度来 予 以说 明和论
收 稿 日期 :0 0-8 0 2 1- - 1 0
作者简介 : 付建成 ( 92 16 一

造 了战时 经济 史上 的一 个 伟 大奇 迹 , 成 了经 济 发 形
展 的“ 延安 道 路 ” 。美 国学 者 马 克 ・ 尔登 在 系 统 赛 研 究 了延安 时 期 中 国共 产 党 的历 史 后 说 : 构 成 了 “

高度 关 注边 区 的 民 生事 业 和 民生 建设 是 边

பைடு நூலகம்
民生是 一个古 老 的词汇 。近代 以来 把 民生作 为

种 事业 、 种 主义 来 追 求 则是 孙 中 山 的首创 。孙 一
评 价是相 当 高的 , 出 了边 区经 济 建 设 独 特 的历 突
中山 曾 自豪 地 说 , 民生 “ 之 于 政 治经 济 上 , 把 用 则本 总 理 始 , 独 中 国 向 无 新 闻 , 在 外 国 亦 属 罕 非 即 见 ” … “ 9 4年 在 国民党 “ 。 1 2 一大 ” , 中 山详 细 上 孙 解 释 了 民生 主义 的 内涵 : 国 民党之 民生 主义 , “ 其最
之性 质者 , 当努力 以求 其 实现 。 [<21) 然 民 皆 ”2P02虽 1-1 J 生 主义作 为一种 理论 与 马 克思 主 义有 本 质 的 区别 , 但 民生 主义所包含 的发 展 民生 事业 的政 策性 主张则 是 正确 的 , 也为 中 国共 产党 所 承接 。 当 毛泽东 把 新 民主主义 经常称作 为革 命 的三 民主义 时 , 就标 明 了 这种 承接关 系 。14 90年 , 泽东 在 《 民主主义 论》 毛 新

要: 高度 关注民生事业和民生建设 , 民生建设 统领经 济建设 , 中 国共产 党在 陕甘 宁边 区执 政 时期 领导 经济建设 用 是
最 重要 的 历 史 经 验 。 在 陕 甘 宁 边 区经 济 建 设 史上 , 生 建 设 对 经 济 建 设 的 统 领 , 现 在 边 区人 民 经 济 的 发展 , 重 边 区 人 民 民 体 注
设, 而且卓 有成 效地 进行 了经 济建 设 , 在极 其 困难 和
严峻 的环 境 中解决 了边 区 人 民 的生 活 生 产 问题 , 创
区根据 当时 的历 史条 件实 现 了用 民生建设 统领 经济 建 设 的发展 战略 , 是 在 边 区经 济 建 设 中贯穿 始 终 这 的主线 , 也是 边 区经济 建设 最为 根本 的历 史经验 。
21 0 0年 9月
中 国 延 安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Z o g G o Ya h n u h’An Ga u Xu a e Ba n B e Yu n Xu o
S p e e , 01 e t mb r 2 0
第 5期 ( 总第 1 ) 7期
N . ( u N .7 o 5 Sm. o 1 )

作人 牛 马 。 因 此 , 女 老 人 小 孩 都 自动 参 加 生 妇 产 。 … ” 14 92年 1 2月 , 毛泽 东 在 边 区高 级 干 部

延安十三年史 ・
用 民生 建 设统 领 经 济建 设
陕甘 宁 边 区 经 济 建 设 的 历 史 经 验 新 探
付 建成 ,任 晓伟
( 国延 安 干部 学 院 , 陕 西 延 安 7 60 中 100;陕 西 师 范 大 学 政 治经 济 学 院 , 陕 西 西 安 70 6 ) 10 2
的健康 卫生、 教育事业和社会保 障体制 的建设 等方面。此外, 还体现在对生 态建设及 其与 经济建设和谐 关 系的初 步认 识和政
策 实践 上 。
关 键 词 : 甘 宁边 区 ; 生 建 设 ; 济 建 设 陕 民 经 中 图分 类号 :2 9 文 献 标 志 码 : 文 章 编 号 :6 4- 3 l 2 1 )5 o 9 0 K 6 A 17-0 5 (0 0 0 —0 8— 6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