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强化学科平台建设加快地方高校发展

强化学科平台建设加快地方高校发展

强化学科平台建设加快地方高校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地方高校的发展也得到了
空前的重视。

为了加快地方高校的发展,强化学科平台建设势在必行。

强化学科平台建设可以提高地方高校的学科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
等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建设学科平台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提升学校的学科实力和影响力。

通过学科平
台建设,地方高校可以引进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和科研设施,提升学校的学科水平和科研能力,使学校在竞争中更具有优势。

强化学科平台建设可以促进地方高校的创新发展。

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学科平台的建设可以集中资源,通过整合教育、科研和产业等
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和市场化。

地方高校
不仅可以通过学科平台建设培养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还可以引进创新创业的项目和企业,
提升地方高校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中的影响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强化学科平台建设是加快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设学科平台,地方高校可
以提高学科竞争力,促进创新发展,改善办学环境和硬件设施,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的紧密联系。

相信通过学科平台建设,地方高校的发展将得到进一步加快,为地方经济社
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双一流”是我国教育界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代表着高水平学科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背景介绍中,首先需要明确“双一流”建设对高校提出的更高要求,要求高校不仅在学科建设上要达到一流水平,更要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高校不断追求卓越的如何更好地服务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亟需高素质的人才和科技创新支撑。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应当积极发挥其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本文将围绕“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展开研究,探讨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责任,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1.2 问题提出高校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一流”背景下承担着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高校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当前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校在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也需面对着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诸多挑战和机遇。

高校如何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提升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能力,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搭建产业实践平台和科研创新载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提升地方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已成为“双一流”高校亟待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议题。

这一环节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指导高校在“双一流”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优质发展和共赢发展的目标。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高校作为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重要机构,在“双一流”建设中承担着更加重要的责任。

浅议高等学校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浅议高等学校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浅议高等学校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对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了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指出高等学校增强服务能力应采取的措施。

标签:高等学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措施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

高等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协调好这三大基本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如何把高等学校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高校服务社会的新途径。

一、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1. 增强科技创新力,服务物质文明建设。

高等学校在为地方提供发展动力、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办学质量的体现,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为地方经济服务中,高等学校要勇于承担起历史责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物质文明建设。

一是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基础。

高素质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挥高等学校优势,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以破解地方经济发展“瓶颈”制约。

二是科技服务。

科技服务是核心。

地方经济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科技的更新和进步。

只有创新和提升科技服务的质量,才能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三是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是通道。

高等学校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效、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

四是物质资源服务。

物质资源服务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

高等学校的科研基地、科技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是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就能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2. 发展民主政治,服务政治文明建设。

高等学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阵地,起到为党和政府重大战略决策提供研究咨询,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加强政治文明研究的重要作用。

高等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思想宣传的窗口、政治文明研究的基地,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有所作为。

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途径

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途径

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途径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和高素质的趋势。

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培养工作,学科建设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学科建设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包括学科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通过学科建设促进地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学科建设与地方政府的合作等。

一、学科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产业是城市、地区和国家经济的支撑,而学科建设则是提升产业发展关键指数的重要途径。

在实践中,学科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

例如,在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各地政府为了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纷纷开展了产业升级计划,而产业升级计划的实现离不开对地方相关学科的建设。

比如,对于汽车产业发展而言,需要大量的汽车工程和制造工程等学科的支持和推进,这些学科建设的提升和更新,直接影响着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通过学科建设促进地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支持相关学科的建设,以促进地方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需要一定的创新环境,包括学术和科研的创新环境、技术创新的研发环境、产业创新的市场环境等。

地方政府应该通过行业分析和产业调查,发现当地相关学科的短板,并通过加强科研基础建设、技术服务模式升级、产业协作创新等方式激发创新动力。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吸引力,如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引导学术团队等,以此搭建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加强学科建设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学科建设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协调,包括政府、学校、企业等。

在地方政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各项政策、资金、资源的整合需要加强与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推动学科建设的顺利发展。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学科建设,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提供实地实践机会,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创新服务等。

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新路——以北京联合大学金融学..

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新路——以北京联合大学金融学..

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新路——以北京联合大学金融学专业为例<福建高教研究>己口1口年第6期高教论坛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新路以北京联合大学金融学专业为例房燕(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101)摘要: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措施.地方高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应以自身资源为基础,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开拓专业建设的新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切实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关键词:地方高校;特色专业;策略—?北京高等院校教学资源极大丰富的环境IJ一下,如何优化我校金融学特色专业的建设方案,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为进一步深人研究地方应用性大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方案,北京联合大学金融学专业教师对全国及北京市本专业的现状开展了特色专业调研活动,提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发展策略.,全国,北京市本专业设置及发展情况分析(一)全国高校金融学专业设置及分析目前全国已经有300多所大学或学院设立了金融学专业,主要有以下几类:综合性大学的金融学专业,文科综合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工科院校的金融学专业等.1,专业定位仍不够清晰.专业定位问题关系到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方向,对于明确教学目标,界定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等一系列问题具有指导性作用.专业定位不清晰,势必对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课程和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各个环节造成负面影响,从而拖累了学科整体的建设与发展. 2,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经过十几年来坚持2?不懈的教育教学改革,国内高校在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总体上看, 除了少数重点大学外,大部分高校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还很不完善.此外,受公共课学分比重高的影响,普通高校开设特色专业课,发展有自身特点的金融学专业,的确也存在着一定的现实困难.3,师资力量需进一步提升.培养人才,教师是关键.金融学科师资队伍水平近年来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相比于我国金融学教育的发展和经济开放对金融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师资仍然表现为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目前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金融学专业快速扩招的背景下,教师数量明显不足;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问题突出;师资的素质不4,实践教学效果需深入评估.将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实现了良性互动,不仅推进了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使众多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直接受益,更为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经验和财富.然而目前还需要对教改实践进行实效评估,以便为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之间新的良性循环做好铺垫.(二)北京市金融学专业发展特点及人才需求趋势1,北京市高校金融学专业特点北京市设有金融学专业的院校有20多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如表1:表1北京市金融学专业布点简表类别特点代表院校这些院校是国内金融学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其发展具有突出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央部属的国际性,前瞻性.专业课程的设置注重数量基础和经济,金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清华融理论的结合,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大学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坚持"服务首都经济发展",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本专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二本学校)亦注重研究型,国际型的金融学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特别是面向金融业实际工作北京工商大学(一本学校),北市属二本专业的能力,立足服务北京经济建设的"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京联合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全日制自考助学和职业技能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模式,注重职北京金融学院,北京财贸职业学三本专业业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院,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等2,北京市金融业人才需求趋势分析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金融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未来五年,北京市政府将大力聚集外资金融机构,聚集新设金融机构,聚集财务公司等.北京将成为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金融租赁等金融机构云集的国际金融中心.从未来人才需求的数量上看,北京市金融人才存在较大的缺口.在伦敦金融城2009年9月最新的CFCI(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北京位列第22位,排在我国的深圳(第5名),上海(第l0名)后,这与市政府的规划目标差距很大,尤其体现征人才数量上.一般来讲,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从业人数应占城市就业人口的10%,纽约拥有77万金融人才,香港有35万,而北京不足20万,巨大的金融人才需求缺口将为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机遇.从未来人才需求的结构上看,北京市将着力推进"一主一副三新四后台"的金融业空间布局规划,其中中关村科技金融区,丽泽商务金融区,海淀稻香湖,朝阳金盏,西城德胜科技园,通州新城金融后台园区的建设将为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带来契机. 这些功能区的设立既需要高端的金融人才,也需要基础性,技能型,年轻化的金融人才.更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金融服务外包业规模发展迅速,北京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不断创新,北京农村金融发展势头亦强劲,这是本专业毕业生增加就业的亮点.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策略北京联合大学金融学国家特色专业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与探索,在现有专业改革基础上,以"一个面向,两个交叉,三型人才"作为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以首都经济发展和金融人才需求为依据,培养应用性人才;以学科综合基础交叉和行业能力交叉相结合为方针,深化应用性教育改革,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以金融要素综合性应用课程为引导,以金融业务流程外包(简称金融BPO)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两个特色模块的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体系为重点,以交叉学科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目的,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教学科研体系,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建设具有学科交叉和行业交叉特点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国际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建设方案如下: (一)完善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我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定位,依托我校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实验区项目,结合北京市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金融后台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规划部署,在保持现有面向首都主流金融业的人才培养方向的基础上,拓展了面向北京金融BPO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两个特色方向,丰富了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确立了本专业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两大部分.专业课程按照"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大类平台课程——金融学专业课程——金融学专业特色方向课程"这一线条3?层层深入.实践教学主要由三个模块构成:专业研究方法实践课程模块,金融业务实践课程模块和专业特色方向实践课程模块.随着首都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转型的要求,还将进一步明确基于行业和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专业课程,强调专业基本要求,凸现专业基本技能和核心应用能力,培养通晓金融学,信息科学,管理学及服务科学等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行业操作及分析能力的专门人才.(二)加强核心和特色课程群建设课程群建设是课程体系建设在高校培养目标层面的具体化,是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向学校提供优秀课程资源,建设特色专业的基础.本专业将重点加强三类课程群建设:学科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群,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向课程群,金融BPO方向课程群.将围绕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及教材进行重点建设,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更贴近北京金融行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金融学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本专业始终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目前本专业依托我校北京市级经贸实践教学中心下的3 个电子金融实验室开展校内实践教学工作,并且构建了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队伍,实践教学考核五部分浑然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尤其是与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建立了新型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实践基地服务于社会的功能.(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会赋予教学过程活力与新意.而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是围绕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形成"双主体,知行合一,互动对话"的教学新模式.通过采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头脑风暴,现场参观,个人成果展示及以赛带练等多元化复合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提高教学质量.(五)及时固化教改与科研成果,打造特色理论和实践教材4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教材建设不仅是跟踪现代科学知识的媒体,也是反映教学,科研水平及其成果的重要标志,更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和启发学生智能,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随着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深入,教材建设应体现教学改革的成果;其次,要及时固化金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再次,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编写金融学专业综合实践教材;最后,编写双语课程教材,促进金融学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六)完善教师培养和管理制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把师资队伍建设列为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技能培训,教学研究,学术交流,企业实践和青年教师培养,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本专业将继续从以下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强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提高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共同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性人才;建立有利于教师队伍成长的激励机制,优化教师成长与发展环境.参考文献:【1】陈婷.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创新发展策略叫.中国成人教育,2010(3).[2】冯志敏,单佳平.地方大学特色学科的发展策略U】.中国高教研究.2010(2).【3】许青云.地方高校如何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U】.高等农业教育,2010(7).[4]gs小俊.地方高校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对策U】.高校教育管理,2008(11).【5】赵沁平.走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发展新路.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地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
[ 收稿 日期]0 8 0 一 l 20 — 5 O
[ 专项课题] 邢台市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项目: 地方高校化学专业的发展方向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研究. 编号: 104 0 02 7
[ 作者简介】 慧 1 6 )女, 平乡 粱 锋( 6 一 , 河北 县人, 于河 学, 副 授, 要 无机 析化 教学与 . — a : n u n 6 @1 . m 9 毕业 北大 硕士, 教 主 从事 及分 学的 研究 E mil g i g 1 6 e li h f 6 2 3 o a e
会因 素的制约, 许多地方高校的发展存在着问题, 如学科建设 2O年新开设野生资源开发与加工专业。目 药用植物专 05 前, 脱离当地经济发展需要, 专业陈旧, 毕业生就业困难, 科研与生 业成为具有地区 特色、 行业特色与学校特色的品牌专业, 在行
产脱节, 成果转化困难等 。因此, 』 研究地方高校发展与当地 业和地区内形成了明显的优势 。 经济的关系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地方高校发展 另外, 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社会实践的要求 的需要。本文从高校学科建设、 专业设置、 科研以及学生就业 越来越高。目 前用人单位多为中小企业, 他们在人才培养 、 等方面探讨地方高校发展与当地经济关系 : 培训上投入少, 急需应用型、 操作型人才, 对应聘者的实际

l 7・ l
梁 慧 锋 : 方 高 校 学 科 专 业 设 置 与 当 地 经 济 发 展 的 关 系 地
二、 地方高校科研与当地经济的关系
标, 对我院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紧贴地方经济发 I学科专业, : I 为社会培养急需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既是我院
面临的重大挑战, 也是 良好的发展机遇。自20 07年开始,

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 加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 加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繁 荣 发 展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离 不 开 研
见》 并且在哲学研究 、 , 党建研究 、 何景
明研 究 、 文 化 研 究 、 河 流 域 民 间文 楚 淮
究平台建设 。信 阳师 院立足于地方经
济和社会发展 的实 际需求 ,紧紧抓住 中原经济 区建设 的有利 时机 ,加大资
金投入和政策倾斜 力度 ,着力提 升创
略任 务 来 抓
《 信阳师范学院科研业绩评估 办法 》 等
文件 ,形成 了 比较科学 的科研业绩评 价和激励机制 ,有 效地调动 了广大教
师从 事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的 积 极 性 、
论 坛
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 加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究和科学 回应 ; 中原经济 区建设上升为 国家战略, 中原经济区和华夏历史文化 传 承创新 区建设急需哲学社会科 学工 作 的有力支持和不断创新。 信 阳师范学 院历来重 视哲 学社会 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早 在 2 0 0 5年 , 学校 就出 台了《 阳师范学 院关 于进 信 步 繁 荣 发 展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的 实 施 意

请和安排大量 的校 内外 专家学者来校
开展学术交流 , 造学术氛 围 , 力打 营 着
造学校 的学术交 流品牌 。加大资金 等 支持力度 ,做好 全校哲学社会科 学教
学 科 研 骨 干 的培 训 工 作 。
二 、 实 基 础 。 一 步 加 强 哲 学 社 夯 进 会 科 学 研 究 平 台 建设
向, 提出了更 高更 明确 的要求 。 阳师 信 范学 院作 为一 所 省属 综 合 性 高等 学 校, 近年立足本校 和当地实 际, 充分发 挥 自身优势 ,采取一 系列行之有效 的 措施 着 力 提升 哲 学社 会 科 学研 究 水

强化学科平台建设加快地方高校发展

强化学科平台建设加快地方高校发展

强化学科平台建设加快地方高校发展当前,地方高校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升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地方高校发展,强化学科平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方高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入手,探讨强化学科平台建设的意义和方法,以及加快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

一、地方高校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些地方高校学科实力较弱,专业设置单一,教学科研资源匮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存在滞后和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着学科交叉性不强,研究基础不牢固,教学水平不高等问题。

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缺乏激励机制和有效管理,学科建设的规划和布局不够科学,合作与创新能力不足。

这些问题导致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无法有效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难以与国内外一流高校竞争。

也制约了地方高校在社会服务和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力。

加强学科平台建设,成为了地方高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强化学科平台建设的意义和方法强化学科平台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地方高校学科实力和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地方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推动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助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具体来说,强化学科平台建设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升学科实力和竞争力:通过加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可以提升地方高校的学科实力和竞争力,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人才。

2.推动科研创新和技术转化:学科平台建设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3.增强社会服务和经济发展能力: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可以提高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和经济发展能力,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有益贡献。

为了实现学科平台建设的目标,地方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交叉融合:地方高校可以通过优化学科布局,加强跨学科的融合,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科交叉型人才。

3.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共建: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加强院系间的合作与共建,充分发挥各学科之间的协同作用,推动学科发展。

融合地方经济以促进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和谐发展

融合地方经济以促进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和谐发展

融合地方经济以促进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和谐发展[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地方本科院校要迅速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唯有科学定位,凸显区域优势,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打造特色学科、专业和课程,以此推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特色和谐学科、专业和课程是构成高等学校的三个基本要素,对这三个要素的建设构成了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建设。

承担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重任的地方本科院校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要迅速提升自己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水平,必须在充分汲取国内外知名大学学科专业建设宝贵经验的同时,因校制宜,深度融合地方经济,构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走和谐与特色兴校之路。

一、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内涵及相互关系(一)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内涵学科是指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或学术分类,学科建设是高校集学科方向、学科梯队、科学研究、基础条件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学科水平决定了一所大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专业建设是根据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以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教育为媒介,以确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为目标,把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有机结合的高等教育建设工作;课程则可以理解为学校开设的各种科目的总和,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直接目的,针对具体教学科目的教学内容、主讲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与实践环节等方面开展的一项教学基本建设工作。

专业是课程的组织形式,课程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专业。

(二)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关系1.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侧重点不同。

学科建设的任务在于改善学科结构和提高学科水平。

改善学科结构主要包括改善学校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三大学科的分布,改善每门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技术学科的结构及学校的优势学科与一般学科的结构;专业建设的任务侧重于改善专业结构和提高专业水平。

加强民办高校学科建设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民办高校学科建设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民办高校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摘要:学科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学科建设是高校全面发展的龙头,是高校集学术队伍、学科方向、科学研究、基础条件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过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民办高校学科建设水平也在明显提高。

但也应该看到,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有些高校存在定位不准、同质化等问题。

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科建设,重要的是要做好科学定位,突出重点,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努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科建设;服务经济一、明确“一个定位”,调整优化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基本功能。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高校是社会的引擎,高校与现实联系日益紧密,对地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越来越高。

不同的高校要做好自己的科学定位: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应努力满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地方本科院校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而地方高职院校要坚持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明确“一个定位”,就是要明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

普通本科高校的共性在于:大多位于中心大城市以外,由地方政府主管;学科建设的主要经费来源于所在地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学生和教师主要来自本区域,学生毕业后大多在本区域就业,其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发展服务,与当地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民办高校主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业技术的人才,提供职业智力支持。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普通本科高校“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前面的是实力不菲的重点大学,后面的是发展势头强劲的高职院校,即本文论述的民办高校,可以说是形势逼人。

地方高校的长足发展,不仅立足地方支持,拓宽学科导向,在客观分析发展形势的同时,民办高校也要整合已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学科特色,提升综合实力。

地方民办高校学科建设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民族院校的重点学科民族学为例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民族院校的重点学科民族学为例


民族 院校必 须 强化重 点 学科 为 民族地 区经
济社 会发展 的功能
1 重 点 学科有 服务 地方 经济 社会 发展 的土壤 。 . 改革 开放 以来 , 特别 是 国家实 施西 部 大开 发战 略 以 来, 党和 国家采取 一系列重 大举措 , 有力地促 进 了民 族地 区各 项事业 的发展 。 是 , 但 民族 地 区的发 展仍然
2 重点 学科 有服 务 地方 经济 社会发 展 的 义务 。 .
民族院校是 党和 国家为解决 国 内民族 问题而建 立的 综 合性 普通 高 等学校 , 培养 少数 民族 高 素质人 才 是
的重要 基地 , 是研 究我 国民族理 论 和 民族 政 策 的重 要基 地 , 传承和 弘扬各 民族 优秀文 化的重要基 地 , 是
为人才 培养 基地 得 以存 在的现 实基 础 , 是决 定 民族
院校重点学 科仍具 旺盛生命 力的最直 接因素 。
强重点 学科 建设 的指 导 和组 织管 理 , 高重 点学 科 提
的整体建设 效益 [ 。 中 , 2其 ] 服务地方 经济社会发 展是 评估 的重要 内容 , 占有较 大权重[ 。 并 3 对重点学 科进 ]
作 者 简 介 : 召海 (9 1 ) 男 ( 雷 15 一 , 回族 )湖 北 省 竹 溪县 人 , , 中南 民族 大学 研 究 员 , 要研 究 民族 高 等 教 育 。 主
1 3 6
中南 民族 大 学 学 报 (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Vo . 9 No. 12 6
No . 0 9 v 20
加 强 重点学 科建设 服务 经济 社会 发展
— —
以 民族 院校 的重 点 学科 民族 学 为例

学科建设 总体目标

学科建设 总体目标

学科建设总体目标
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不断提升教学、科研和服务水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加强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还包括加强科学研究,促进学科的学术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3. 拓展国际合作,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还包括拓展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研成果,提升学科的国际化水平。

4.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还包括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推动学科成果转化,促进地方经
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科学研究、拓展国际合作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路径的研究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路径的研究

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路径的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的发展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

一、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地方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应当加强科研力量的建设,提高科研水平,不断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地方高校应当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培养创新人才地方高校应当注重人才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素质。

通过建立实习、实训、实践等多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加强社会服务地方高校应当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

可以通过开展科技咨询、技术培训、人才引进等多种形式,为当地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服务,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打造特色学科地方高校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打造符合当地特色的学科。

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将学科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特色学科品牌,提高地方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总之,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路径是多样的,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培养创新人才、加强社会服务、打造特色学科等多种措施,地方高校可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希望未来地方高校能够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打造优势特色学科提升科研综合实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推动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内江师范学

打造优势特色学科提升科研综合实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推动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内江师范学
统 学 科 中寻找 优 势 ,2 1 0 1年 申 报 的 中 国古 代 文 学 和 教育 学 原 理 2个 二 级 学 科 被 确 定 为 省 级 优 势 学 科 ,实 现 了省 级 优 势 学科 零 的 突 破 。另 一 方 面 又
在 新 兴 应 用 学 科 中突 出 特 色 。力 图有 所 建 树 .在
能 力 ,加 快 成 果 转 化 ,努 力 为地 方 经 济 文 化 建 服
务” ,在全 校 教 职员 工 共 同努 力 下 ,学 科建 设 与科
技 工作取 得 了 明显 的成绩 。 1 、学科 建设 工作 取得 新进 展 ( )重 点 学科 建设 体 系初 步 构建 1 按 照 “ 实 基 础 ,重 点 突破 ,分 层 建 设 ,重 夯 心 下 移 ” 的学 科 建设 工作 方 针 ,学 校 一 方 面 在传
教 育 心理 学 、教 师 教 育 学 和 教 育 伦 理 学 四个 研 究 方 向 ,其 中最 有 特 色 的研 究 方 向是 教 育 哲 学 。 出
取 得 的 主 要 成 绩
21 0 0年 5月学 校 召 开 第 五 届 学 科 建设 暨科 技
工 作 大会 以来 ,学 校 “ 合 科 技 资 源 ,提 升创 新 整

21 0 0年 以 来 学 科 建 设 与 科 技 工 作
三 个 研 究 方 向 ,其 中最 有特 色 的 方 向是 明 清 文学 研 究 ,其 科 研 成果 丰硕 ,出版 了 《 明清 小 说 研 究 》 等 专 著 ,在 《 文学 遗产 》 等 核 心 刊 物发 表 论 文 4 0 余 篇 ,还 在 《 内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 上 开 辟 了 “ 明 清 小 说研 究 ” 专栏 。教育 学原 理 确 定 了教 育 哲 学 、

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

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

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其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产业协同等方面探讨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

一、科技成果转化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高校可以通过技术转移、科技成果孵化等方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

例如,高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成立科技企业、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化的产品和服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人才培养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式是人才培养。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专业、培养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例如,高校可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培养符合当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实习实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三、产业协同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产业协同。

高校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政府等机构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例如,高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此外,高校还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同推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多种多样,包括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产业协同等方面。

高校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需求,积极开展科研服务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论地方经济与高校学科建设

论地方经济与高校学科建设

论地方经济与高校学科建设[作者:梁传杰,王传兵转贴自:交通高教研究]学科水平反映一所高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因此,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

如果将高校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高校的建设与发展,除受自身建设影响之外,还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诸多因素中,国民经济,尤其是高校所在的地区经济是影响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工作,做好高校学科建设,是一个亟须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问题。

1 地方经济对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高校学科建设从其内容上看,包含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内容,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在影响学科建设的许多因素中,地方经济对高校学科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所在区域高等学校的发展。

高等学校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资金的投入量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的发展。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高等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主管部门的资金投入。

近几年虽然开始实行高等教育的收费制,但这只能是对高校办学成本的一种补偿。

地方经济的投入对加速本地区高校建设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我国地方经济比较发达的上海、江苏、山东、北京等省市,近些年其高等教育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而我国的西藏、新疆、甘肃、宁夏等西部地区则发展较缓慢。

第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而所在地区的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

由于近几年高校培养规模的快速增长,出现了毕业生就业率下降的势头,这是人才培养竞争发展的一种必然,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学科建设的核心之一是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科建设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重要内容。

第三,地方的经济建设,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以及管理体制创新等多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却又受本身实力的影响及经济效益的考虑,应积极与所在地区的高校进行联系,依托高校的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对高校学科建设而言,科学研究的目的除了进行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和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之外,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是其主要任务,也是学科自身发展并体现其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高校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

高校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

高校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高校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地方经济转型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地方政府对高水平人才的渴望,如何通过学科建设推动地方经济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各大高校和地方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高校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策略,分析其重要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首先,高校作为知识的生产者与传播者,具备丰富的科研资源与人力资源,这使其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可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科建设的提升不仅能够为地方企业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持,还能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在这一过程中,高校的课程设置、研究方向以及实践项目的选择,均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与需求进行调整。

高校在学科设置上应更加注重与地方经济密切相关的领域,例如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等。

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调研、座谈等形式,明确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与需求,促使高校紧密围绕这些领域进行学科设置与科研布局。

这样,高校的科研成果将更具针对性,能够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从而实现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也应积极响应地方经济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不仅需要培养理论知识扎实的人才,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建议高校与地方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校企联合培养项目,设计“产学结合”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去,真正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脉络及未来趋势。

这样的生动实践将极大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能为地方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科研成果转化是高校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结合的重要环节。

许多高校在科研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却相对较低。

这就需要高校建立与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高校可以通过成立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孵化器等,搭建科研与市场之间的桥梁。

同时,可以借助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实现高校智慧与地方经济的深度融合。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
【 专 题研 讨 】
服 务地方经 济社会 发展背景下地 方高校 的学科建设
李德贵
( 百 色学 院 , 广西 百色 5 3 3 0 0 0 )
摘要 : 学科 建设 的 水 平 直接 决 定 了 高校 的 办 学层 次和 质 量 。本 文针 对 服 务 地 方 经济 社 会 发展 背景 下地 方 高校 学科 建 设 的 问题 , 分 析 了服 务 地 方 经 济社 会 发 展 需 求是 地 方 高校 的 必 然选择 ; 并从调整学科布局、 强化 特 色 学科 、 进 行 学 科 创新、 引进 学科 人 才 、 增 进校 企 交 流 等方 面探 讨 了地 方 高校 在服 务 地 方 经济 社会 发 展 时学科 建设 的 对 策 。 关键词 : 服务地方; 地方 高校; 学科建设 中 图分 类 号 : G 6 4 0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1 5 — 0 1 4 4 ~ 0 3
学科建设是高校一项战略性建设工程 , 是高校履行人
才 培养 、 科学 研究 和社 会 服务 三 大职 能 的重要 支撑 。从 某 种程度上说 , 学科建设的水平直接决定了高校的办学层次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 高等院校的三大职能 , 最终都归结于服务社会( 第一 ,



和质量 。地方高校担负着引领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 促 进地方科技进步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 , 在高校竞争 日益激励 的情况下 ,地方高校如何抓住学科建设这条 主 线, 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的应用型人才 、 开展 科学研究 ,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发展 , 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求 。多元化的高等教育 质量标准以及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本应是高等教育大 众化 的基本特征 ,但是我 国的高等教育普遍专业趋同、 内 容趋 同、 模式趋 同, 培养出来的学生也趋同, 不能满足经济 社会特别是地方发展的需求。 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 才的需求 , 当地高校最为熟悉 , 这将成为地方高校在 日益 加剧的高校竞争中取得胜利 的强大优势 。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背景下高校社科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背景下高校社科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公关论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背景下高校社科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文/冯立元摘要:本研究深入探讨了高校社科联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背景下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突显了高校社科联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发挥研究和协作优势、优化建设机制等方面的关键任务。

强调了适应新要求、跟随时代脉搏、持续发展的紧迫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对策。

这些研究成果的目的在于为高校社科联提供建议和指导,推动其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高校社科联;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引言新时代对职业教育做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部署。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应“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已经成为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也为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方面提出了具体而迫切的要求。

作为高校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高校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高校社科联”)扮演着整合高校社科研究力量、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角色。

2021年度江苏省高校社科联内涵建设工作研讨会提出,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依托课题研究、深化高校社科联内涵建设,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背景下,高校社科联需要调整以适应这些新要求,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

一、高校社科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现状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紧密联系有助于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和社会进步。

高校社科联在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发挥协同作用,推动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的深入发展。

(一)高校为地方发展注入新动力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包括服务本地区域需求、服务产业发展、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人才培养等,高校应当立足本地实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发源地,是知识经济的动力源,是企业改革的
驱动器,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方面起着
重要的孵化器和辐射源的作用,因而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人们日
益关注的中心。

早在19世纪初,美国一些著名的教育人士就提出,用
大学的人才优势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大学要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学科建设是高校办学的龙头工作,从其建设内容上来看,包含了学科
的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等内容,是一项综
合性的系统工程。

学科建设的内容决定了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属性。

1地方经济建设与高校学科建设的关系
1.1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所在区域高校学科建设水平
(1)财政建设资金的投入量直接影响高等学校的发展。

我国因为长期
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高等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主管部门,近几年虽然开始实行收费制,但这只能是对高校办学成本的一种补偿。

所以地方经济的投入及对本地区高校建设的发展牵动作用十分重要。

比如,我国地方经济比较发达的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北京市等
地区的高等教育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而在西部如西藏、新疆、宁夏
等地区,其高等教育发展缓慢。

(2)地方经济发展是高校学科建设的宏观调控因素,特别是对地方院校。

受地利、人和之便,高校培养的人才的出路和高校教师进行科学
研究的课题来源的主体是地方企事业单位,而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依
托人才和科技创新这两个核心。

因此,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
到高校培养人才的出路及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1.2高校学科建设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直接推动作用
受历史的影响,我国很多高校的设立都是由所在部委直接设立的,并
直接为所在行业的地方企事业单位服务,即行业办学,行业办学为行
业服务的模式。

如北京科技大学主要为首钢培养人才,湖北汽车学院
主要为二汽培养人才。

这种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痕迹在短时间内还不
会消除,高校的人才输出与科研服务对象相对固定。

对地方的企事业
单位而言,其主要的人才来源和帮助其开展科技创新的高校也是单一的。

人才和科技创新是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的人
才培养和科研水平,也就是学科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事业单位的发展。

2学科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方式与途径
2.1科技创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途径
(1)开展基础与高技术研究,进行高新技术储备。

基础研究与高技术
研究是关于科学探索和高技术前沿的研究,是产生原始创新的重要来源,也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先导和源头。

任何重大科技成果的产生及
其转化的实现,都是以基础、高技术研究的突破为前提的。

(2)与企业开展科技研究与开发。

高等院校人才资源密集,科研水
平高,实验手段先进,技术实力雄厚,学术思路新颖,而企业直接面
对生产第一线,生产能力强、销售网络畅通,成果转化基础条件较好,所以与高校有很强的互补性,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同时,现在很多
企业因为受自身独立研发能力的限制,或出于想节约成本,缩短开发
时间,往往直接面对社会公开招标,而高校教师因为集多种优势于一身,成为这一行为的最大受益者。

(3)直接转让学科建设科技成果。

从整体上看,我国科研成果的转化
和推广成功率还不高,科技成果推广体系也不健全,且起步晚、发展慢,不能满足日益快速增长的社会需求,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制约因
素之一。

再加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各行各业的
短期行为比较严重,风险抵御能力也较弱等,这些都使科研成果转让
和推广困难重重。

(4)直接参与重大工程。

高校利用自身优势直接参与国家级、省部
级重点、重大工程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利用多学科优势,参加了三峡
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农网改造工程、中国武汉光谷、政务信息化建设、武汉轻轨等多个国家和省市重点、重大项目的建设。

仅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0多项。

(5)创办科技公司。

在我国因为长期形成的企业专司生产、科研院
所负责研究的模式,导致了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企业作为技术创新
的应用主体,缺乏技术的吸纳能力,使得大量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
现实生产力。

有鉴于此,高校以创办科技企业的形式自我构建技术的
吸纳平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已成为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现阶段高校实现科技
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必然选择。

(6)派驻学术和管理骨干进驻地方企事业单位。

选派一批学术和管
理骨干进驻地方企事业单位,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搞技术更新、产品开发,提升地方企业、政府机关的经营管理水平。

实践证明,取
得了很好效果。

(7)政策、技术咨询。

一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突发的重大问题;
二是开展决策咨询服务;三是开展科技中介服务;四是服务于地方旅
游资源开发。

2.2培养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途径
(1)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是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产
品进入市场,需要得到市场的认可。

如果“产品”滞销,将会严重影
响学校的生存和长远发展。

正是在这种忧患意识的支配下,长江大学
按照“厚口径、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原则,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和实践创新,为社会培养8.8万名毕业生,他们广泛分布于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教育教学、临床医疗、行政管理、商业贸易等各个领域,
很多已经成为知名学者、专家、基础教育骨干教师、管理干部和企业家。

近年来,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突破20%。

(2)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科技成果推广人员。

高校教师大多担负大量教学、科研及管理任务,不能抽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进行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但市场又有大量需求,要解决这个矛盾,集中人员进行科技培训,就是最好的选择和最快捷的方式。

一是承办政府和企业举办的培训班,让学员走进学校;二是课堂进企业,让教师走出去。

3结语
在学科建设中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学科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只有这样双方才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可拉动科研、凝炼特色、锻炼队伍、提升研究平台,并提升学科建设层次。

同时,还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科知名度。

但作为高校,在学科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中要占主导地位,不能被动地跟随着市场走,必须遵循学科建设的自身发展规律。

目前,高校学科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式很多,但还未形成固定的高效模式。

这需要形成高校自主办学、社会参与、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机制。

学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