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 (3)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教案
在教学流程方面,我注意到导入新课的环节时间较短,可能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导入的设计,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实践活动中的写作练习,虽然学生们积极参与,但部分学生写作质量不高。我反思自己在指导学生写作方面可能做得不够,今后我将加强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其次,关于文言文句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我尝试通过案例分析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效果并不如预期。我认识到,这种方法可能对一些学生来说仍然过于抽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如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制作动画或图解,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中,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诫子书》中的教诲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时,往往能够提出很好的观点。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能力不足。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鼓励他们多发言、多练习,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静”与“俭”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文言文句式和修辞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诫子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实践“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模仿诸葛亮的文言文风格,写一段劝诫他人的话。
举例:讨论诸葛亮在课文中提到的成长道路和人生目标,引导学生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4)文化背景的拓展:了解课文背后的历史背景,理解诸葛亮及其时代的特点。
举例:介绍诸葛亮及其家族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流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教案及反思《诫子书》课文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研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3、背诵课文,汲取精神养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二、初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勾画生字词。

注意句子的停顿。

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时/与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学生自由读课文。

听朗读录音,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学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三、精读课文。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难点:(1)词语广才——增长才干。

励精——振奋精神。

治性——修养性情。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

以第二个句子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2、总结交流: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诫子书》教案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翻译与理解。

3、理解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重点与难点:重点字词掌握、课文背诵,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谈自己了解的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蜀国丞相,军事家、政治家,“孔明灯”,三顾茅庐……(2分钟)2、朗读课文(约8分钟)1、自由朗读(3分钟),要求(1)标记生字注音,注意几个字夫(f ú)淫(yín)慢遂(suì)庐(lú)(2)注意词句停顿2、指定学生朗读——学生评价(5分钟)3、全班齐读3、检查预习,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约8分钟)小组答题必答题:第一组: 1、诫 2、书第二组: 3、夫 4、静第三组5、淡泊 6、明志第四组:7、致远 8、广才第五组:9、淫慢10、励精第六组:11险躁 12、治性抢答题:1、年与时驰 2、意与日去 3、遂成枯落翻译: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注意句式特点)这是逻辑学中“双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想一想:诸葛亮告诫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小组合作,质疑探究1、为什么修身要静,养德要俭?俭以养德与静有什么关系?2、怎么理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成学”?【注释】①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②夫fu2:语气词,文言虚词的一种,用于句首。

如“夫”、“盖”。

表示将发议论,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古代称之为“发语词”,现代有的语法书称之为“提顿语气词”。

③君子:这里泛指德才兼备并出众的人。

④静以修身:此句中“以”是介词,“用、凭借、依靠”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名篇,主要讲述了诸葛亮诫子慎独、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对学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本篇文章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个性独立,开始有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认识。

但他们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诱惑。

因此,他们对《诫子书》中所讲述的修身养性、谨慎行事等内容有很强的共鸣,也能从中得到启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诫子书》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能够默写《诫子书》的名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诫子书》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默写《诫子书》的名句。

2.难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理解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诫子书》的内容,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诫子书》,理解文章内容。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诫子书》,了解文章的背景,准备讲解内容。

2.学生准备:预习《诫子书》,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学习疑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诫子书》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诫子书》,理解文章内容。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诫子书》内容的掌握程度。

学生回答问题,锻炼表达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让学生理解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诫子书》中的道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5诫子书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熟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2.通过品析文中词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静”的重要性。

3.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深切教诲,以及文章中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名家范读,注意节奏停顿和字音。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诸葛亮写《诫子书》用意是什么明确: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培养自己的品性,字里行间透露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板书:谆谆告诫、修身自学】(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与前一句的关系是明确:阐述静的价值和作用。

【板书:静】3.后文诸葛亮又从哪些方面教育儿子明确:正反两个方面。

正面论说:学、才、志的关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品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品读法※教学设想: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所以我决定一改以往的传统讲法,从引导学生熟练的诵读课文入手,要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疏通课文和理解文意;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探究,共同解决;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文是一篇文言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

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本设计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作为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解疑,疑中治学,学以致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课时1一、导入新课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诫子书》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诫子书》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诫子书》的主旨,掌握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古代家训文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模拟书信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家教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培养他们对品德修养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教学重点:文章中对子侄的教诲内容和教育方法。

学生对传统家教文化价值的理解和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将传统家教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诫子书》是其晚年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表达了对儿子的期望和教诲。

教学准备:《诫子书》课文PPT课件,包含诸葛亮的生平简介、《诫子书》的文学特点和相关历史背景。

与《诫子书》内容相关的图片、故事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家教文化。

学生作业本、笔、模拟书信写作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诸葛亮的画像和简介,简要介绍其生平和《诫子书》的历史地位。

2. 通过与《诫子书》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故事,激发学生对家教文化的兴趣。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诸葛亮的生平和《诫子书》的成书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历史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文言文的语调和节奏。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淡泊”、“宁静”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诸葛亮对子侄的教诲内容。

深入探讨(15分钟)1. 思想解读:分析文中的教育思想,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举例说明其在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2. 现代价值:讨论《诫子书》在现代社会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家教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

《诫子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o准确朗读并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o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o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o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文中的深刻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感受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体会修身养德的重要性。

o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o理解文中关于修身养德的论述。

2.教学难点o体会诸葛亮的教子智慧,理解文中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

2.讲解法对文中的文言知识进行详细讲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3 分钟)o讲述诸葛亮的故事,引出《诫子书》。

o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诸葛亮会对儿子说些什么?2.作者及作品介绍(5 分钟)o介绍诸葛亮的生平、成就及《诫子书》的写作背景。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0 分钟)o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o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停顿。

o学生个别朗读,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

4.疏通文意(15 分钟)o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o小组合作,讨论疑难词句。

o教师答疑解惑,重点讲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5.课堂小结(2 分钟)o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字词和句子。

6.布置作业(5 分钟)o熟读课文,背诵前半部分。

o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点。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3 分钟)o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o提问重点字词的解释。

2.深入理解(12 分钟)o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诸葛亮在文中提出了哪些修身养德的观点?o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o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观点。

3.探究主旨(10 分钟)o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o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期望和关爱。

4.拓展延伸(10 分钟)o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文中的道理。

{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

{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

《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掌握下列字的读音:澹泊(dàn bó)淫慢(yín)险躁(zào)3、理解下列掌握词语:君子、行、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志、淫慢、险躁治性、驰、穷庐、将复何及4、翻译全文。

5、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弄清文章的层次关系。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法、学法设想:1、探究式学习方法。

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2、置换法。

针对文章的精彩之处,用换句的方法品味咀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八年级曾经学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一篇是陈寿写的《三国志》节选《隆中对》。

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

(找生谈。

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课文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注意(1)生字:澹泊、淫慢、险躁(2)停顿: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3、集体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1、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

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2、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诫子书教案【三篇】诫子书一教学目的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实行现代审视。

3.了解阅读文言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积累诫、夫、修身、澹泊、励、遂等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并实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景激趣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历代的赞扬。

其在《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诸葛亮在民间与官方的影响都甚大,后世流传着大量与他相关的歇后语、俗语、成语等,如诸葛亮草船借箭-- 有借无还,三个臭皮匠-- 抵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七擒孟获、既生瑜,何生亮等。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 年),当年诸葛亮出兵武功,其间写信给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仅仅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

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不但让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后来诸葛瞻战死绵竹,为国尽忠,就是明证,也给其他人提供了修身立志的借鉴,其中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本文,看看我们能够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二、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 U):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澹(d a 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文言文,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了解儒家文化的思想,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厘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文天祥师:这几句诗都提到同一个人,你知道他是谁吗?(明确:诸葛亮)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诸葛亮,27岁前,隐居隆中,淡泊名利,志在修身;27岁后,出世为宦,志在兼济天下,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显拳拳爱国之心。

他是儒家文化中君子的典范。

然而,作为父亲,他和普天之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有一颗深沉的爱子之心。

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验凝聚到86个字中,写就了《诫子书》。

我们来看看他说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写诸葛亮的诗词入手,引出对诸葛亮事迹和精神的介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轻松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顺文章1.教师范读同学们认真聆听,并完成下列任务:(1)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相关资料,注上拼音。

(2)根据朗读示范,用“/”划出语句停顿。

预设课件出示:(1)提示:应注意易读错的词,如“夫”应该读“fú”,因为它用在句首,是发语词,所以读“fú”,不读“fū”;“淫慢”的“淫”读“yín”。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学生齐读(1)师指导朗读停顿的划分技巧。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家书,文章以修身养德为主题,强调了品德修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本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富含人生哲理。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诸葛亮的人生观和教育观,同时也能受到启发,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品德观念逐渐形成,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认知开始深入。

但他们有时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因此需要通过学习《诫子书》等经典文章,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诫子书》,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了解诸葛亮的人生观和教育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诫子书》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难点:分析文章中的人生哲理,将文章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魅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诫子书》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教材:准备《诫子书》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课堂讨论使用。

3.视频或音频资料:准备与《诫子书》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以丰富课堂形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诸葛亮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教育观念。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诫子书》文本,边读边思考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文章中的人生哲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心得体会。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一、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初读熟读成诵。

2、研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精读妙点,赏析精彩语句。

二、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2、引导学生理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时代意义。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启功书法作品导入新课。

(二)初读,熟读成诵:1、解题: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举手发言)(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学生自由朗读。

3、播放录音,学生轻声跟读,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示例:课文句式整齐,琅琅上口,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学生齐读)l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l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l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l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指定学生朗读,听者点评(从字音、停顿两方面)。

(三)研读,理解文章内容:1、自主学习。

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2、老师补充注释,师巡回指导。

师提醒学生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3、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

4、典型代表译文,师阐述自己观点,PPT展示全文翻译。

5、学生读译文。

(四)精读妙点,赏析精彩语句。

1、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明确:A、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新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优秀教案

新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优秀教案

新部编版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优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学导法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往往通过家书给予子女兄弟谆谆教诲,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诸葛亮的一封家书《诫子书》来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了解目标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三、了解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丞相。

他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

四、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1.教师范读2.师生共同明确加点字的注音和课文朗读停顿。

夫.:澹泊..::淫.慢:险躁.:穷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4、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

5、全班齐读课文。

五、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A、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诫子书》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内容精湛短小,作者诸葛亮通过书信形式的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刻苦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重点)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3、熟读成诵,感悟先哲情怀,立志修身笃学。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杜甫诗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王湾诗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同学们这两句诗里面的“书”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诫子书》。

明确学习目标:(白板显示)关于作者的一些文学(白板显示以下内容)诸葛亮字(),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在八年级我们学过他的一篇文章——《》南宋诗人陆游曾在诗歌《书愤》中这样赞颂他:,。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师提问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读,指出优缺点)2、师明确读音及停顿。

夫(fú)澹泊(dàn)(bó)淫(yín)慢遂(suì)庐(l 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白板显示《诫子书》楷书书法,学生看书法原文大声朗读。

(书法作品无句读,既能考查学生的停顿及朗读水平,又能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书法)4、利用课下注解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学生自主翻译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

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

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

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一、说教材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诫子书》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阐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

学习《诫子书》有利于学生了解修身养德的途径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说学情除了充分了解教材,合理把握学情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本篇课文所面对的初一学生,他们的言语理解和运用能力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在课堂中应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及书下注释自主学习、概括文意的能力,并且学生刚刚步入新的校园、新的学习阶段,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的深刻内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从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掌握生字词,积累文言知识,熟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品析文中词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静”的重要性。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深切教诲,以及文章中蕴含的哲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是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标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我将在我的教学中采用朗读法、情景教学法和讨论法。

阐述了以上教学依据,我将具体论述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说课的重点。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刚开始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精力最充沛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态,我将设计诗词导入,把学生带入古诗文学习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对话同学:同学们,你们知道“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诗句描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吗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话说,刘备与东吴大战败北,于白帝城病危,驾崩之前,将自己的江山和儿子都托付给了一位智者。

他希望儿子刘禅能将这位智者像父亲一样对待。

智者涕泗横流,对着病危的刘备许下誓言,说:“我一定会尽到我的职责,以死效忠”。

你们知道这个典故吗?白帝城托孤。

那这位智者是谁?诸葛亮。

非常棒,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化身,诸葛亮。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诸葛亮在病危时,写给儿子的《诫子书》,来听父亲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解题诫是什么意思?告诫书我们在《次北固山下》的尾联见过,意思是?信《诫子书》的意思就是?告诫儿子的信。

我们来一起读课文,看看诸葛亮要告诫儿子什么。

三、识文句,正字音。

(音正句顺)在读课文之前,我要问大家几个字,看你们是否认识。

夫淫慢险躁驰遂穷庐(出示在课件上,指名认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必经之途。

请同学们捧起书本,齐读课文。

四、析问句,熟文意(平稳深沉)读准读通我们都做到了,下面我们需要读懂,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圈画出不懂的地方。

这篇文章虽然简短,但是不好翻译。

同学们在小组合作翻译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看来同学们预习时都下了功夫,那我要提出几个比较难的句子,看哪个小组能接住我的大招。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一个什么句式?双重否定句。

请同学们记录下来。

都明白了,那老师问一问大家,重点词语解释,进行抢答比赛。

同学们都很棒。

有谁可以完整的疏通文意?不错。

文章的意思已经读懂了,那你们认为文章中寄托了作者对儿子怎样的情感呢?如果让你站在父亲的角度去告诫儿子,你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希望儿子能践行他的劝诫。

也就是说,包含着父亲对儿子的期盼。

除了期盼,这也是父亲对儿子的告诫,是父亲对儿子讲道理,也应该读的?语重心长。

诸葛亮在写这封家书时已经年过半百,结合这个年龄段的特点,语气应该是怎样的?沉稳。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说课稿(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说课稿(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说课稿第1篇】下面我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课文包括现代文和一篇文言文,虽然题材不同,但都是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学习本单元,应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

__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澹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学习__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开阔视野,体会情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并由此积累背诵以自励。

二、说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①熟读成诵,正确理解文中的字词句,积累__重点文言词;②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③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求知、立志、修身的方法,汲取精神养料。

3、学习方法: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自译文本;②引导学生赏析语句,体会作者情感,把握__主旨。

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2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三、说教法、学法。

1、诵读法。

新课标规定:“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诗文尤其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诵读,才能对__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

所以,我采取了四步朗读法,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读出含义。

2、自主——合作——探究。

课堂上,调动各种手段,通过自主学习,分组合作,让学生的眼、耳、脑、手各个感官都调动起来,充分的让位给学生,只在必要的时候穿针引线,或鼓励激趣、或点拨提示、或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诵读了解大意之后深入品读,由浅入深地学习。

学生有了充分的朗读、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各项教学目标能落到实处,同时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也能逐步学会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让学生流利朗读课文
2让学生感受作者用意。
PPT正常使用
配乐朗诵
四、通译全文
1.翻译全文
2.对比原文和翻译的差距。
1.小组合作
2.结合注释
3.比较分析
1.让学生体会原文的韵律美。
PPT正常使用
五、精读课文,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层次
1.提问方式
2.反问方式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PPT正常使用
六、提出疑问
3.学生学习习惯较好,能提前预习,做好上课的充分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资源使用
及分析
一、导入新课
1.听《一封家书》这首歌,引出书信。
2.破题《诫子书》
1.欣赏歌曲《一封家书》。
2.引出“书”指代的是书信。“书”链接中考考点。
1.让学生进入用书信寄予问候、期望的文体。
2.把握重点字词。
3.解决了仅仅限于书本知识的教育,不结合实际,或现实教育意义的作用。
教学反思
1.通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来说,比我想象中的要积极主动,能非常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运用多媒体,采用配乐朗诵和小组朗诵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更好的融入了作者的学重点、
难点及措施
重难点:
1.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旨。(重点)
2.研读课文,赏析文章佳句,体会文章对当代的教育意义。(难点)
措施:
1.诵读法
2.讨论法、质疑法
学习者分析
1.本班学生刚到初中,对初中学习有陌生的一面,能调动课堂积极参与度已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2.学生基础中等水平,在理解文言文上要多启发和引导,才能品味文章的深意。
PPT正常使用
二、作者简介
1.介绍作者相关的事迹
2.介绍作者本人的基本信息。
1.小组合作,讨论相关事迹。
2.老师补充作者基本信息。
1.让学生参与讨论,扩充课外知识2.了解诸葛亮基本信息
PPT正常使用
三、诵读课文
1.正字音
2.听读课文,划分停顿。
3.学生朗读。
1.听读课文
2.配乐朗诵课文
3.老师范读
4.小组比读
1.学生质疑。
2.老师质疑
1.提问方式
2.自由解答
1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以致用。
PPT正常使用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PPT正常使用
应用信息技术环境教学小结
1.熟练运用PPT上课。
2.由于音频输出钱损坏,改用了外接“小蜜蜂”,但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教学。
1.解决了学生朗读不积极,朗读张不开嘴的问题。
2.解决了文言文的理解从朗诵中体会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附件3
优秀课例课堂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教师
徐敏
所在学校
成都石室佳欣外国语学校
版本、册数
课目名称
人教版第一册 《诫子书》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与作者相关的知识。
2.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语,理解文章内容。
3.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4.研读课文,赏析文章佳句,体会文章对当代的教育意义。
4.最后关于现实教育意义这个板块设计,我认为还不够完美,个别学生还没能体会到深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