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澄清理论的借鉴与超越
美国价值澄清理论及其启示
济、 文化 的“ 多元化 ” 混合 ” 和“ 发展模式 , 主张指导 思
想 的多元化 和 自由化 。文化 上 , 美国 民权运 动直接刺
激 了多元 文化 思潮的兴起 , 现代主义 、 在主义 、 后 存 结
构主 义 、 后结构主 义等社会思潮 泛起 , 们 日益强 调 人 文化 和价 值的差异 , 主张平等对待 每一种文化 。
吴广庆 : 美国价值澄清理论及其启示
6 5
将特定 的价值 观或信仰强加给个体 , 而应在价值 澄清 过程 中, 取不干涉 个人价 值观 的态度 , 采 帮助 人们澄
清进而形成正确 的价值观 。
3关于价值 观教 育的方法 .
核心 价值观 , 把西方 民主和宗教 传统 中的品德 、 值 价
、
价值澄 清理论 的兴起和主张
价值澄清理论产生于 2 0世纪 6 0年代 的美 国 , 是
西方 自由经济 、民主政治 和多元文 化交汇 融合 的产 物 。经 济上 , 凯恩斯 主义的长期指导 下 , 国经 济 在 美 “ 滞胀 ”问题 日益严重 ,产生 了新 自由主义 的经济 思 潮, 倡导完全 自由竞争 , 反对任何形 式的垄 断和干预 。 政治 上 ,美 国民主社会 主义 思潮兴起 ,倡导政治 、 经
以路 易斯 ・ 拉思斯 ( oi R ts为主要代 表的价 Lus a ) h 值澄清理 论( a e lr ct n , V l s a f a o )具体论述 了西方 由 u C i i i 传统社 会 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 中的价值观教育 问题 。 虽然美 国价值澄清理论 已经被 品格教育所替代 , 但这
价值 澄清理论认 为 , 价值不 是教育 的结果 , 而是 选择 的产物 。 价值观教育 的任务不是认 同和传 授某种 “ 正确 的” 价值 观 , 而是 “ 通过各种选 择进行理 智 的思
价值澄清理论的借鉴与超越——美国老师处理“孔融让梨”的德育案例思考
纳 , 间如果 老是重 复 , 种不耐烦 、 厌 、 其 那 讨 反抗 等心
理就会高亢起来 。为 了避免这种超 限效应在班级管理 中的出现 , 主任应该对学生 “ 一次错误 , 班 犯 只批评一 次” “ ,有一次成绩 , 只表扬一次” 不要重复批评 、 , 重复
教师 问第 四个孩子 :你会把大梨让给哥哥吗?” “
四 、 “ 子 学 生 ” “ 任 自流 ” 对 尖 的 放
价值澄清理论 的 借 鉴 与 超 越
—
美 国老 师处 理 “ 孔融让梨 " 的德育案例思考
—
尖子生是指 品学兼优 的好学生 , 他们是班 级的骨 干力量 , 是各 门学科 的带头人 , 因而受 到老师 的重视
和家长 的赞 扬。 日常工作 中 , 教师对 这些学生 的评价
于家庭变迁 、 父母 离异或个 人生 活的创伤 , 使心理 致
长期受到压抑 , 使他们变 得敏感 、 脆弱 , 而教师 的冷漠 和同学的轻视又使这些不健全 的心理 品质得 以强化 。 对这类学生 , 我们要多方面创设“ 台” 让他们有 “ 舞 , 表 演” 的机会 , 使他们觉得在班级也有 自己的作用 。
,
教师问 :为什么 ?” “ 他说 :我不爱吃梨 , 给他好啦 !” “ 都送 m 显然, 教师注 重的是每 个孩子 的个人意 见 , 不 并 求 大家看法一致 。 这 位美 国老师采用 的是价值 澄清 流派 为课堂 设} 的一种 主要 操作模式 : 价值 澄清应答法 。价值 澄清流2 l j 主张放 任式诱导德育模式 ,反对任何形式 的权威灌输
教师问 :为什 么? ” “
他说 :我拣大 的吃 , “ 我爸爸妈妈才会高兴。” 教师又问第三个孩子 :你会 把大梨让 给弟弟吗 ?” “
借鉴与超越: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高校德育的启示
观需要与客观事物没有现实的联系 ,该事物的客观价值仿
然存在; 另一种是价值的动态存在, 即主体的价值取向 价
当 前 , 国 正 处 于 和 谐 社 会 的建 设 时 期 , 价 值 观 教 育 我 而 却 面 临 着 一 系 列 严 峻 的挑 战 。 首 先 , 球 化 的 发 展 、 会 的 全 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剧 变 化 ,使 得 世 界 范 围 内各 种 思 想 文 化 的 相 互 碰 撞 更 为
这 三个 过 程来 增进 富 于理智 的价 值选 择 的 。 根本 上讲 , 从 这
借鉴 与超 越 ● 价值澄清理论对我 国高校德 育的启示
口 杨 红 英
摘 要: 价值 澄 清 学派是 2 0世 纪美 国最有 影 响的道 德教 育理论 流派 之一 。 新 的 时代 背景 下 , 面理 解价 值 在 全 澄 清理论 的 真 实蕴涵 , 索该理 论 的核 心思 想 , 助 于我 们借 鉴 其合 理 内核 , 探 有 以促 进我 国高校 德 育模 式创 新 : 立 树
值追求等等。隅 我国学者李斌雄认为, 如果否认价值 的
性, 认为价值完全取决于主体的主观情感 、 、 兴趣 意志: ’ 主体 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 那就没有必要进行价值就 教脊。 使 、
之一 。价值 澄清 学派 强 调 , 价值 源 自个 人 的经 验 , 同 的经 不
验 导 致 不 同 的 价 值 ,而 且 个 人 的 价 值 随 其 经 验 的 变 化 而 变 化 。 值 澄 清 是 指 在 人 的 价 值 观 形 成 过 程 中 , 过 分 析 和 评 价 通
价值澄清理论的意蕴及评析
价值澄清理论的意蕴及评析价值澄清理论是20世纪伦理学家罗伯特·哈特曼提出的一个概念,主张通过理性思考和交流来澄清各种价值观念,找到更加真实和合理的道德和伦理标准。
这一理论对于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其意蕴深远,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评析。
价值澄清理论强调了理性思考和交流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各种观点和道德准则纷纷扰扰,人们在观念和态度上也存在着诸多分歧。
而通过理性的思考和交流,我们能够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弄清楚自己到底倾向于哪种伦理和道德,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
理性的交流也有助于不同观点之间的对话和碰撞,促使人们更加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达成更加合理的共识。
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有着重要的意义。
价值澄清理论提出了“真实”和“合理”的标准。
哈特曼认为,通过理性思考和交流,我们可以找到更加真实和合理的价值和伦理标准,避免受到各种偏见和不当影响。
这种标准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避免走入道德沼泽。
这也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其不至于沦为伦理和道德沟壑纷陷的战场,而是成为共同尊重和理解的交流平台。
价值澄清理论对于伦理的本质和价值观的根源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哈特曼指出,人们的伦理和道德观念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宗教信仰、社会环境、文化传统等。
而通过理性思考和交流,我们能够超越这些表面的影响,找到伦理的本质和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这对于人们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信仰的伦理和道德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促使人们更加包容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和观念,从而建立起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我们需要对价值澄清理论进行客观的评析。
这一理论提出了理性思考和交流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受到情感和利益的影响,难以做到完全客观和冷静。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提高理性思考和交流的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哈特曼强调了“真实”和“合理”的标准,但人们的认识和判断受到认知能力和主观因素的限制,难以做到完全客观和公正。
论美国价值澄清学派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代社会具有一定相似之处 , 该学派的兴起与没落对我 民主观念 : 人们能够学会做 出他们 自己的决定 。它 国教育领域 , 尤其是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完善 同样基于这样的人性观 : 人们能够周到地考虑问题 ,
全 面发展 。
关 键词 : 价值 澄 清 ; 价 值观 ; 教育; 灌输 中图分 类号 :G 4 0 — 0 6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8 . 9 6 4 0( 2 0 1 5)0 9 . 0 1 5 6 . 0 2
价值澄清理论 ( V a l u e s C l a r i f c a t i o n ) 最早出现于 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适用于每个人 的统一标准 ; 第 2 0 世纪 2 O 年代 , 为进步主义采用 , 作为一个学派 出 二, 教师 应采 用价 值澄 清 的方式 帮 助学生 发 展适合 自 现是在 2 0 世纪 6 0 年代 的美 国。该学派代表人物为 己的价值观, 坚决反对灌输。 美国学者路易斯 ・ 拉思斯 , 其著作《 价值与教学 》 的出 ( 二) 价值 来源 于生 活 版, 代表着价值澄清理论作为一个独立的流派正式形 价值 澄清学派认为 , 价值问题来源于个人生活 。 成。进人 2 0 世纪 8 0 年代后 , 价值澄清学派 由于 自 身 ‘ 价值观问题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哲学问题 , 2 ] ( P 6 ’ 的缺 陷, 导致儿童价值观混乱等现象 , 逐渐被新 品格 价值 问题 扎 根 于 日常 生 活 的复 杂 交 替 中。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9 — 0 4
变得明智 ; 当人们运用上述能力来界定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和人与多变的世界的关系时 , 最合适的价值观便 应 运 而 生 。此 外 , 它建 立 在 这样 的思想 基 础 上 : 价值 是 个 人 的事 情 ; 如 果 它们 不 是 被 自由地接 受 的 , 就 不 可能是针对个人 的; 如果它们不能融于人们 的生活之 中, 就 不可能 富 于重大 的意 义 。l 2 J ( ) , ’ 在 日常学 习 、
价值澄清理论的借鉴与超越 价值澄清理论
价值澄清理论的借鉴与超越价值澄清理论美国某小学学习中国文化,教师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问一个学生:“你会把盘子里的大梨让给邻居男孩吗?”这孩子回答:“不会。
”教师问:“为什么?”他回答:“他吃什么东西都会剩下,我如果把大梨给他,他会剩很多,那不浪费了吗?”教师问第二个孩子:“你会把大梨让给别人吗?”他也回答:“不会。
”教师问:“为什么?”他说:“我拣大的吃,我爸爸妈妈才会高兴。
”教师又问第三个孩子:“你会把大梨让给弟弟吗?”他也回答:“不会。
”教师问:“为什么?”他说:“大孩子吃大的,小孩子吃小的,这样才公平。
”教师问第四个孩子:“你会把大梨让给哥哥吗?”他也回答:“不会。
”教师问:“为什么?”他说:“我哥哥很坏,我当然不能把大梨让给他。
”教师再问第五个孩子:“你会把大梨让给哥哥吗?”他挺痛快,说:“会的。
”教师问:“为什么?”他说:“我不爱吃梨,都送给他好啦!”[1]显然,教师注重的是每个孩子的个人意见,并不强求大家看法一致。
这位美国老师采用的是价值澄清流派为课堂设计的一种主要操作模式:价值澄清应答法。
价值澄清流派主张放任式诱导德育模式,反对任何形式的权威灌输,尽管表现了极大的偏激性,不论其正面还是反面对我国道德教育都有积极的启迪作用。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传统道德被漠视、社会风气发生变异、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时期,把握这一时期的特点,对促进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良好道德的形成十分重要。
因此研究和借鉴价值澄清流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有益的。
一、价值澄清理论的主要观点:三阶段七步骤八功能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价值澄清理论(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学派是美国最富有影响力的道德教育理论流派之一。
该学派认为生活在一个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里,人们处理每件事物时或在每一个转折关头都面临选择。
人们在做出选择时从理论上讲是根据已有的价值观,但实际上常常不清楚所持的价值观是什么就已做出选择了。
价值澄清理论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借鉴
向现代社会 的转型过程 中出现的多样化价值选择 和价 值观教育问题 。在 2 世纪 6 0 0年代 至 8 年代 ,价值澄 0 清理论 流行 于美 国 ,但 由于其 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最 终被 倡导核心 价值观教 育的品格 教育所 替代 。但是 , 价值澄清理论中的许多实践做法仍值得 ^ 们借鉴 。
了大量 的关 于价值 澄 清的具 体方法 ,包 括澄清 问答
的价值观 ,而任何个人 的价值 观将 ,并且 , “ 作为行为准则 ,价值观随着 个体 经验 的发展成 熟而 发展成 熟” 。价值 澄清理 论 [
存在着两个潜在 的假设 ,即当代社会 中 “ 充满互相 冲
()珍爱 ,对选择感到满意 ; G)愿 意向别人确认 自 4
己的选择 ; ()根据选择采取行 动 ; () 以某种生 6 7 活方式不断进行重复 ” 。在这一基础上 ,他们 又设计 m
突 的价值观念”和 “ 根本就没 有一套公认 的道德原 则
或价 值观念 ”3 _ ] 。也就是 说 ,由于价值 观源 于个人 经 验 ,所 以不 同的经验会产生不 同的价值观 ,经验的变
值观逐渐弱化 ,以灌输和说教为主要方式的传统道德教 育失去 了应有 的效力 ,家庭 、学校和社会等道德教育
广泛 的应 用性和切实 的可操作性在世界范 围内产生 了
巨大影 响。该理论 以路易斯 ・ 思斯 (o iR ts 拉 L u a )为 s h 主要代表人 物 ,具 体论述了西方 国家在 由传统社会迈
基
价值 澄清 理论对
口 吴 广 庆
摘 要 :2 世 纪 6 — 0年代 ,美国价值 澄清理论经历 了产 生、发展 、衰落 ,直至被 以教 0 08
授 核心价值观 为主的品格教 育所代 替的过程 。价值澄 清理论既有很 多值 得借鉴
价值澄清学说
关于价值澄清学说的理论来源及其影响的思考关静200321150102摘要:美国的价值澄清理论最早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于上个世纪20年代出现的,有其深厚的理论来源。
这一理论奉行的是价值观上的极端相对主义,反对在社会中倡导某种价值观,主张价值观多元化,直接引导了学校和家庭放弃价值观教育,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道德问题,同时,这一理论对我国新时期道德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价值澄清理论理论来源价值观价值澄清学派(Values Clarification)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是美国当代道德教育复兴运动中最富有争议、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尝试。
1966年,由路易斯·拉思斯、梅里尔·哈明和悉尼·西蒙合著的《价值与教学》的出版标志着价值澄清方法作为一个独立的理论流派的诞生。
价值澄清学派关心的是更为广泛的人类价值和教育问题,人们一般仍把它主要看作是当代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其理论来源、影响以及给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等方面略作了一些思考。
一、价值澄清学说的理论来源价值澄清理论最早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于上个世纪20年代出现的,为进步主义教育所采用,直到60年代才逐渐形成一个德育流派。
价值澄清方法在教育上主要受杜威经验论教育哲学的影响,在心理学上主要吸收了人本主义的思想,在哲学上主要接受了存在主义的伦理学。
1、杜威的经验主义价值论价值澄清方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接受了杜威的思想。
首先,坚持经验是价值的源泉。
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经验理论。
与其整个教育哲学思想一样,杜威的道德或价值教育理论也是“出自经验、通过经验而且为了经验的。
”把价值或道德的根源诉诸个人的经验,把道德或价值的发展看作个体经验意义的增加,在理论上则势必坚持道德的相对性,否认道德的绝对性和普遍性。
在这一点上,价值澄清方法同杜威如出一辙。
由于人们赖以指导行为的价值标准来自经验,所以,不同的经验产生不同的价值,经验的变化导致价值的变化。
价值澄清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合理借鉴
21年 1 01 0月
宜春学院学报
Ju a fY c u o e e o rl o ih n C l g n
Vo . 3, No 1 13 .0 0co e 0l t b  ̄2 l
价值澄清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中的合理借鉴 木
李 蕊
( 信阳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河南 信阳 440 ) 600
L I Ri u
( oicl c neadL ws ol i agN r a P li i c n a h o,X n n o l ta S e c y m
ca i c t n s h o. lr a i c o 1 i f o
i ,X na g4 40 ,C ia t y i n 60 0 hn ) y
Ab ta t h h oyo au scaic t npo u e nUntdSae n 16 sa dii se o sr c :T ete r fv e lr ai l i f o rd c di i e ttsi 9 0 n t sas tm fmoa d c t npo oe yv 1e y rl u aisr tge l e c ai c t n a d S n C i a’ S c r n d oo ia d p l c lt e r e c n o re s o l e e t p n t e is o Vau lr ia i O o . h n a f f o n u r t ie lg c a oi a h o t a h g c u s h u d e l n i t y i d a ls o s f m au s cai c t n meh sr a o a l .I r e o a h e e a ra o a l ee e c , w e d t sa l h l e—c n r w s n r v e lrf ai to e s n b y n o d rt c iv e n be r fr n e e o l i o d s e n e o e t i f b s i e—
论价值澄清理论在我国高校德育中的借鉴与改造
论价值澄清理论在我国高校德育中的借鉴与改造摘要:价值澄清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因其具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关注现实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等优势而受到广泛欢迎。
但同时,又因其存在价值相对主义、忽视道德教育内容、全盘否定理论灌输法等局限性,而使其走向衰落。
因此,对于价值澄清理论,我国高校德育要借鉴其优点,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关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着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改造其局限性,坚持一元主导与多元共存的统一,坚持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的并重,坚持学生选择与教师灌输的结合,以增强实效性。
关键词:价值澄清理论;高校德育;借鉴;改造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推进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及教育理论等相互影响,使高校德育逐渐成为重大的世界性课题。
目前,在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影响下,我国高校德育正面临着价值一元与多元相冲突、教师权威角色遭到消解、原有德育方法逐渐失效等问题和挑战,陷入低效的困境。
而要走出这一困境,就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和改造其他国家具有重大影响的德育理论,以促进我国德育理论的改革与完善。
其中价值澄清理论是美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德育理论,相比其他德育理论“有更大的实际意义与重要性,它可能是当代价值教育方法的最为典型的代表”。
因而成为我国高校德育借鉴与改造的重要理论之一。
一、价值澄清理论产生的背景20世纪60年代,价值澄清理论首先兴起于美国,并非偶然,而是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当时的人们感到在强权和技术面前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苍白无力,动摇了道德信念,改变了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方向。
随之而来的军备竞赛使教育去道德化的倾向更加明显,高校德育逐渐让位于科技教育。
同时,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信息的空前繁荣、移民的大量迁入使美国社会面临价值多元化的冲击。
而民权运动、水门事件、反越战等社会重大事件的发生,则进一步导致人们对长久以来信奉的传统道德价值观质疑,道德状况日益衰落,相对主义盛行。
价值澄清理论在我国高校德育的运用及启示
拉斯等人合著 的书中 , 主要强调 了对 于学 生引发 的
价 值思考 。这些 观点 的提出 , 有利 于学 生更多地 思考和 们要对 自己选 择的一切事物 自信 , 不要 因为外界而轻 易
( 二) 价值澄清理论思想基础 价值澄 清理论最 开始作 为一 种教 育教学 的方 法和 模式, 吸收 了各个学科 的养料 , 不断地进 行调整 , 充实 自
第 四点 , 激 发个 人潜能 。每一个人 的潜 能都是无 限
的。统计 中提 过 , 每一个人发 挥的只有 自身潜 能 的十分 身 的内容 , 完 善 自我。观点继承 了进步主义 的主张 , 认为 之一 , 也就是说, 9 0 %的潜能未被开发 , 我们—定通论理论的
( 一) i f r 值澄清理论的产生背景
价值澄清理论在 当时社 会环境 的多变 、 思想 意识 的 第一点 , 生活为 主。 很 多事情 都会在 生活中体现 , 在 多样 和传统 道德教育的无 力下产生 。 这个理论 的代表人 生 活 中遇 到问题 , 有助 于认 清 价值 的生活 事物 , 运用 理 物是 拉斯 、 哈 明和西蒙 , 他 们一起合著一本 书 , 这本 书 的 论去 改变 自身 的混 乱场 面 ,解 决生 活 中遇 到 的复杂 问 主要 内容就是 阐述价值 澄清理论 , 这也 是第一次较 为系 题 , 变为简单化 。 统地 表明观点和相应方法 的书 , 即《 价值与教学 》 。这本 第二点 , 现实 的接受 。 要善 于接受学生提 出的一切 ,
价值澄清理论的意蕴及评析
价值澄清理论的意蕴及评析价值澄清理论(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是一种伦理教育理论,旨在帮助个体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和做出符合自身道德观念的决定。
该理论强调个体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并在行为和决策中贯彻这些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道德和伦理问题,而价值澄清理论正是帮助个体应对这些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价值澄清理论的意蕴以及对该理论的评析。
我们来探讨价值澄清理论的意蕴。
价值澄清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澄清价值观”,即通过对自身的道德信念、原则和行为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省,以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并在实际生活中贯彻这些价值观。
这意味着个体需要认识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和信念,同时需要自觉地与这些价值观保持一致。
价值澄清理论提倡个体要自我审视,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进而做出符合自己真正价值观的选择和决定。
通过这种方式,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塑造自己,并在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
我们来评析价值澄清理论。
价值澄清理论在道德教育和伦理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面临着各种道德选择和伦理困境,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些问题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价值澄清理论为个体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个体的道德成长和自我实现。
通过价值澄清理论,个体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伦理观念,找到行为和决策的基准,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伦理挑战。
价值澄清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此理论假定每个人都有清晰、一致的价值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的价值观往往是多元、复杂且具有变化性的。
该理论较为理论化,具体实施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地贯彻自己的价值观,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过程。
价值澄清理论在解决具体的伦理困境时可能显得过于抽象化,具体的伦理问题通常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需要更为系统化和灵活的应对方式。
对于价值澄清理论,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优化。
价值澄清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借鉴意义
价值澄清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借鉴意义价值澄清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借鉴意义摘要:正确的价值观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思想基础。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他们的价值观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影响民族的发展复兴。
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因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脱离生活实际、教育方法单一等缺陷而不能发挥价值观应有的作用,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着价值本位个人化、价值目标实用化、价值判断功利化等问题,而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价值澄清理论的教育目的是帮助学生澄清他们的价值选择和行为责任,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践行正确的价值行为,不再对价值问题感到迷茫。
因此,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价值澄清理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The reference of 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 on universitystudents' values educationAuthor:LiuFangfang Tutor:Vice Professor LuFangli(Department of Education,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1158)Abstract:The correct values i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basi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University students' values decide the future citizen 's basic qu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revival. Chines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values education, because of the neglect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from life, method for single defect can not play due role in university students' values, values exist value standard value goal of personalized, practical, utilitarian value judgment problem,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to help students clarify their value choice andresponsibility, and make them form correct values, practice the correct value of behavior, not to confuse and confound value problem. Therefore, 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 of value view of university students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Keywords: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 ; University students ; Values education引言价值澄清理论是西方德育领域非常有影响的流派,它立足美国价值观混乱的社会现实,批判只注重灌输传统德育方法,在吸收经验主义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基础上,构建起价值澄清理论体系。
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借鉴价值澄清理论适应性分析
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借鉴价值澄清理论适应性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学生的教育问题变得日益重要。
高职教育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价值观教育是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如何有效地进行高职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职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价值澄清理论的分析,来探讨其在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借鉴价值和适应性。
一、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概念价值澄清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尔夫·波多姆和罗伯特·克雷格提出的,其核心观点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帮助个体澄清和确定其内心真正的核心价值观,并且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为。
价值澄清理论强调了个体内在的核心价值观对行为的影响,认为只有当个体的行为与其内在的核心价值观一致时,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1. 强调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高职学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并且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澄清个体内在的核心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核心价值观的澄清,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成长过程中保持正面的心态和积极的行为。
2. 提倡实践与行为的一致性价值澄清理论强调了核心价值观与行为的一致性,即个体的行为应当与其内在的核心价值观相匹配。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职教育中,很多学生往往被注重实用性的技能培养,而忽视了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价值澄清理论的借鉴,可以引导高职学生将内在的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与之的一致性。
3. 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价值澄清理论不仅强调了核心价值观与行为的一致性,也强调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在高职学生的教育中,往往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而如何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价值澄清理论的借鉴,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实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澄清理论的借鉴与超越作者:彭举鸿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2年第08期美国某小学学习中国文化,教师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问一个学生:“你会把盘子里的大梨让给邻居男孩吗?”这孩子回答:“不会。
”教师问:“为什么?”他回答:“他吃什么东西都会剩下,我如果把大梨给他,他会剩很多,那不浪费了吗?”教师问第二个孩子:“你会把大梨让给别人吗?”他也回答:“不会。
”教师问:“为什么?”他说:“我拣大的吃,我爸爸妈妈才会高兴。
”教师又问第三个孩子:“你会把大梨让给弟弟吗?”他也回答:“不会。
”教师问:“为什么?”他说:“大孩子吃大的,小孩子吃小的,这样才公平。
”教师问第四个孩子:“你会把大梨让给哥哥吗?”他也回答:“不会。
”教师问:“为什么?”他说:“我哥哥很坏,我当然不能把大梨让给他。
”教师再问第五个孩子:“你会把大梨让给哥哥吗?”他挺痛快,说:“会的。
”教师问:“为什么?”他说:“我不爱吃梨,都送给他好啦!”[1]显然,教师注重的是每个孩子的个人意见,并不强求大家看法一致。
这位美国老师采用的是价值澄清流派为课堂设计的一种主要操作模式:价值澄清应答法。
价值澄清流派主张放任式诱导德育模式,反对任何形式的权威灌输,尽管表现了极大的偏激性,不论其正面还是反面对我国道德教育都有积极的启迪作用。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传统道德被漠视、社会风气发生变异、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时期,把握这一时期的特点,对促进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良好道德的形成十分重要。
因此研究和借鉴价值澄清流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有益的。
一、价值澄清理论的主要观点:三阶段七步骤八功能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价值澄清理论(value clarification theory)学派是美国最富有影响力的道德教育理论流派之一。
该学派认为生活在一个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社会里,人们处理每件事物时或在每一个转折关头都面临选择。
人们在做出选择时从理论上讲是根据已有的价值观,但实际上常常不清楚所持的价值观是什么就已做出选择了。
因此,创造条件,利用一些特别的途径和方法帮助青少年澄清他们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的价值观,对他们今后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价值澄清学派认为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比如树立榜样、说服和规劝等不能帮助个人在与复杂多变的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做出自由和深思熟虑的选择,无助于价值观的形成。
价值观的形成不是通过灌输而是通过澄清的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实现的。
价值澄清过程分为三阶段七步骤。
第一阶段是选择。
包括三个步骤:(1)完全自由的选择;(2)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选择;(3)对每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做出选择。
第二阶段是赞赏。
具体包括两个步骤:(4)喜爱做出的选择并感到满意;(5)乐于向公众宣布自己的选择。
第三阶段是行动。
它包括:(6)按做出的选择行事;(7)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只有按要求完全经历了这三阶段七步骤才算真正澄清并获得了价值观。
没有经过七步骤而表现出的愿望、兴趣、爱好、态度、情感、信念等被视为“价值观显示器”(value indicator)。
价值观显示器只表明有升华为价值观的可能性,但如果条件不充分也可能停滞不动或被遗忘不再成为显示器了。
每种价值观显示器都有常用的陈述关键词,教育者要留心掌握进而把这种不稳定的价值观促成为真正的价值观。
价值澄清模式的理论功能可以产生八个方面的德育效果,具体有:“降低不良行为的强度和频率;减少反叛和骚乱行为;提高自我概念、自信心;具有较成熟的价值观;学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人际关系改善;缓和个人压力;师生关系改善。
”[2]二、价值澄清理论的优势1.强调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培养及思维的训练价值澄清法认为生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人日益困惑,社会没有统一的价值标准,因而它更加关注人们怎样获得价值而不是获得什么样的价值。
“在我们看来,‘她如何获得价值观’这一问题比‘她获得了什么价值观’更为重要”,“我们不能教给儿童一套绝对的价值,但我们却能教给他们一些完好的东西,我们可以教给他们用来获得自己的价值的方法”[3]。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而它反对道德灌输。
它认为只有经过学生自己思考选择出来的价值观,才更让学生珍爱和付诸行动,也更持久。
它强调德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地位,重视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思维的训练,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教师通过有目的的科学的提示、问询、激励、提供信息资料等,使学生从参与价值观形成的活动中掌握分析、评价和选择的方法,逐渐形成自己独特向上的价值观。
2.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价值澄清法在运作的过程中,非常强调以生活为中心,主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针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加之老师方法灵活且具有开放性,使学生在思考、反省中做出选择、判断,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
这就克服了传统德育抽象和脱离实际的弊端,因而具有实效性。
价值澄清法根据西方现代社会道德教育的实际状况提供了具体而详实的策略和方法,因此又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最常见的策略有价值澄清应答法、价值表填写法、价值延续体法等。
上文中美国老师采用的价值澄清应答法是课堂中进行的一种主要价值澄清法,它要求教师运用一些巧妙的应答技术与学生一对一地随意交谈,激发学生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思考。
这种对话不要求进行“硬性的”、对抗性的或不断深究的询问,而是“软性的”、随意的或激励性的。
学生自愿参加,教师尊重个人的隐私权。
[4]通过这种方法,老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价值取向。
对是否让梨的问题孩子的心里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想让,有的不想让,想让与不想让也都有形形色色的理由,这实属人之常情。
教师只引发孩子无忧无虑地表述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试图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也不暗示学生迎合教师的想法回答问题。
问答的目的只是激发学生思考,促进他们独立地做出决定。
澄清问答的效力是有限的,它的作用不是要改变行为,而只是造成一种气氛。
德育强调的应该主要是个人的自身修养而非群体的行为规范,前者才是真正自觉的道德。
法律是强制规范人们外部行为的,道德则是调理人们内心想法的。
法律是“外向”的,德育是“内向”的,德育的重点在内不在外。
内部的东西最容易做假,所以德育必须注意真实性。
这就必须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让孩子发表对德育案例的真实想法,让不同的意见互相碰撞,促进学生头脑中的“道德思考”,以便真正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
德育必须启动学生真实的“道德思考”,否则就不会有实效。
这种思考见效虽然比较慢,但是扎实。
而那种只注重外表的“贯彻”式的德育,虽然见效快,却往往是“豆腐渣工程”。
三、超越价值澄清理论的弊端价值澄清学派不主张灌输,不主张命令式地要求学生,甚至在学生出现明显的错误观点或行为时也不主张教育者干涉,相信学生会在错误挫折造成的后果中得到教益,由此明智起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显然价值澄清学派在重温卢梭“自然后果法”的旧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用一个简单的比喻给予过批评:用儿童玩剃刀造成的后果来教育儿童付出的代价岂不太大了吗?教育者如果不在错误的方向上制止儿童,在实践中往往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因此这种放任式诱导的方法不利于儿童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同时也降低了教育者的主导地位[5]。
德育决不能放任自流。
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不等于这些看法教师全都认可。
教师应该有自己正确的立场,而且应该表明自己的立场,只是教师不应强迫学生赞成自己的看法,但引导作用不能放弃。
上面故事中那位美国教师,这方面做得不够。
毕竟谦让是一种美德,而所谓谦让,本质上是需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的。
完全拒绝任何谦让,将走向彻底的利己主义,那就不需要道德了。
上述几个孩子的说法,虽然都有各自的道理,但都有些自我中心,都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
引导的方式之一是不妨采纳苏格拉底式问答法,用反问或反驳让孩子们意识到各自思维的狭隘,帮助他们产生新的思想,实现德育的因材施教。
可以看出,这些孩子的思路有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把自己的做法归因于别人(因为他那样,所以我只好这样)而不愿面对自己的真实想法,逃避道德思考。
教师的引导就是去掉外部因素,让他们考虑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这就是所谓“德育是内向的”。
孩子们的狡猾就在于把思路向外引(这可能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成人也常常如此,就是诡辩),教师可以顽强地把他们的思路拉回来,引向反思自我,进行真正的道德思考。
比如:第一个孩子拒绝让梨的理由是:“他吃什么东西都会剩下,我如果把大梨给他,他会剩很多,那不浪费了吗?”教师可以接着问:“你不给他吃大的,能帮助他改掉浪费的毛病吗?”再问:“如果他并没有浪费的毛病,你会让大梨给他吗?”第二个孩子拒绝让梨的理由是:“我拣大的吃,我爸爸妈妈才会高兴。
”教师可以问:“如果你爸爸妈妈希望你表现得更懂礼让,你会让梨吗?”如果他给予肯定的答复,那说明这是一个顺从父母的孩子(是优点也是缺点),如果他仍然表示不让,那就继续问他:“到底是你爸爸妈妈不让你让梨还是你自己不想让呢?”第三个孩子拒绝让梨的理由是:“大孩子吃大的,小孩子吃小的,这样才公平。
”教师可以接着问他:“如果你和一个比你大的孩子分梨,他上来就把大的拿走了,你觉得这样公平吗?”如果他承认这公平,那说明这孩子规则意识很强,是优点。
如果他不承认,那就接着反问他:“你的公平是不是有两个标准呀?对自己一样,对别人另一样。
”第四个孩子拒绝让梨的理由是:“我哥哥很坏,我当然不能把大梨让给他。
”教师可以问他:“如果你哥哥说你也很坏,拒绝把大的分给你,他是不是也有道理呢?”第五个孩子自愿让梨的理由是:“我不爱吃梨,都送给他好啦。
”教师可以告诉他:“既然你不爱吃,这就谈不到让不让的问题了。
老师现在要问你的是,如果遇到你最喜欢吃的水果,你会把大的让给别人吗?”引导的基本原则是“引而不发”,引起孩子们的思考就是了,不要求他们一定得出某种结论,更不要立刻“统一”他们的思想。
教师只是用引导打破孩子们的自我中心,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师的责任只是顽强地引导学生向善,但不强迫他们向善,强迫必然造成虚伪。
你讲谦让,这很好,我希望你这样;但是你若不愿谦让,也没什么,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就像公共汽车上让座一样,让座是“有道德”,不让座我也不说你“缺德”,这是自愿的事情。
道德本质上应该是自愿的,不像法律和规章制度那样具有强制性。
总之,尊重学生的选择但不放任,引导学生思考但不控制。
正确的教育,火候其实是很难掌握的。
参考文献[1] 王晓春.从美国版的“孔融让梨”看德育[EB/OL]http:///197878168.html.[2] 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3] [美]路易斯·拉思斯.价值与教学.谭松贤,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4] 邹绍清,方开学.论价值澄清模式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道德与文明,2006(6).[5] 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