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状: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缺失的父亲
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中国式家庭(这是一篇极其深刻和尖锐的文章,一篇需要耐心读完的文字,值得每一个家庭反思!)“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
“祸不单行”在中国式家庭的体现就是,当孩子拥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的同时,老天还会给他一个焦虑的妈妈。
事实上,有多少孩子教育的问题,就有多少夫妻矛盾问题。
男人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则是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
这些掩盖会填满夫妻之间的嫌隙。
看上去,男人变成工作狂,妈妈则沉溺于对孩子的爱。
两个人都以理直气壮的态度拒绝处理夫妻间的嫌隙,更喜欢用孩子说事儿,因为用孩子说事儿,更冠冕堂皇——孩子是更脆弱的,你忽视我可以,但是不能忽视孩子。
沦陷在父教缺失的时代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
原始社会,爸爸带着孩子出门打猎,孩子就被爸爸带着去探索世界。
而现在却完全不是这样,爸爸没能成为家庭的重要角色,在家庭关系中成为一个影子式的爸爸。
对妈妈和孩子来说,爸爸缺席了,对爸爸而言,家庭甚至沦为了旅馆。
针对北京3~6岁幼儿的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
对天津市1054人的调查显示:在一半以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父亲“缺位”的情况,母亲是子女教育的绝对主角。
2008年,中日韩美四国的研究者发现:即使是正常家庭的父亲也已经远离了孩子。
中国高中生将父亲选作第六倾诉对象,排在同性朋友、母亲、异性朋友、兄弟姐妹、网友后,其他三国的高中生也仅将父亲视为第五倾诉对象。
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这说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
焦虑的妈妈如影随形“祸不单行”在中国式家庭的体现就是,当孩子拥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的同时,老天还会给他一个焦虑的妈妈。
当丈夫主动或被动的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但现在婚姻的不稳定使母亲对于婚姻的依赖、对于丈夫的依赖减弱了,此消彼长,于是母亲便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
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家庭功能失调与家庭治疗
庭治疗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失控
家庭成员
作者
方法
建立
失调
问题
家庭
母亲
家庭 功能
角色
孩子
治疗
分配
解决
创造
帮助
孩子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这本书还强调了家庭治疗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家庭治疗可以帮助家庭成员 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问题和需要,从而更好地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家庭治 疗还可以帮助家庭成员建立更健康、更和谐的家庭关系。
《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家庭功能失调与家庭治疗》是一 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提供了对家庭功能失调的深刻理解,还提供了如何 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本书的精彩摘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家庭 在治疗中的重要性,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解决家庭功能失调的问题。
精彩摘录
《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家庭功能失调与家庭治疗》是一 本探讨家庭功能失调与家庭治疗的重要性的书籍。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这 本书的一些精彩摘录。
这本书强调了家庭在治疗中的重要性。作者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基础。如果家庭功能失调,就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 负面影响。因此,家庭治疗应该成为解决个体心理问题的关键手段之一。
阅读感受
在阅读《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家庭功能失调与家庭治疗》 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深深是在家庭治疗方面的应用。这本书让我对家庭有了更深的理 解,也让我对家庭治疗有了新的认识。
浅谈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席现象
浅谈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席现象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父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缺少父亲教育的孩子,在认知、性格、情感、意志和思维方式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浅谈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缺席现象,希望有所帮助!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席的主要原因(一)外出务工,鞭长莫及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很多农民工都进城务工,他们长时间在外地工作,平时很难有时间在家陪孩子。
于是,在农村出现了很多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父亲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家,回家后也只是给孩子们一些物质上的补偿,之后很快又回到了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中。
所以作为父亲,他们不能关注到孩子们成长的心理需求,更不能给予他们持久有效的关爱和教育。
(二)工作太忙,有心无力有研究表明父亲的工作压力越大,与孩子的互动就越少,越显得不耐烦,容易急躁。
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每一个人的大脑神经都像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家庭也面临着各种压力,很多父亲们即便是有心想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也倍感无力。
因为作为家庭的重要经济支柱,他们整天为工作忙碌,早出晚归,早上孩子还没有起床,他们已经早早起床上班,晚上很晚才能下班回来,这时的孩子早已进入了梦乡。
虽然他们每天都能够回家,可是却没有时间陪孩子,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于是,由于工作太忙,很多父亲即便是想陪陪孩子也苦于无分身之术,有心无力。
(三)受传统观念影响,怀有错误教育理念很多父亲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男人应该主外,女人应该主内,所以他们觉得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情,自己只要努力工作,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经济条件,为孩子提供最优越的发展平台,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于是,他们就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即便是有时间在家也不会主动和孩子沟通交流,他们认为教育孩子的事情就应该找他们的母亲。
也有很多父亲觉得,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也很少参与到家庭教育,不是也能发展的很好嘛,于是他们就认为家庭教育未必就一定要有父亲的参与。
现代家庭教育中 父职的缺失及其应对
现代家庭教育中父职的缺失及其应对作者:甘剑梅来源:《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21年第11期现象前段时间,“妈妈带男童进女厕”事件引发网络热议。
除了性别意识教育的缺失、公共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之外,很多网友都发出这样的质疑,爸爸去哪了?的确,“带男童进女厕”是一些妈妈的无奈之举,背后更多的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
大部分家庭中,母亲和祖辈是育儿的主力军,父亲却成了育儿的局外人。
父亲的缺场、缺位、缺能,导致了父职的缺失。
那么,父职缺失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影响?新时代的父亲如何回归家庭教育?本期,我们一起关注现代家庭中的父职缺失问题。
家庭是一个小宇宙,自有其乾坤。
《易经·说卦传》曰:“乾,天也,故称乎父。
坤,地也,故称乎母。
”万物皆为天地所生养。
天,刚健积极,催生万物;地,阴柔厚德,涵养万物。
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地,孩子的生命源于父母,健康成长亦离不开父母的支持与陪伴。
然而,我国历年的家庭教育调查显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庭教育分工中通常是母亲唱主角,父亲参与不足。
父职缺失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1父职缺失的表现与成因孙元升在《“父亲缺失”类型分析及其对策研究》一文中指出,父亲缺失主要表现为父亲角色的物理性缺失与功能性缺失。
物理性缺失是指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具体在场,无法与孩子进行身体与行为互动;功能性缺失是指父亲虽然在家庭中,但没有发挥其角色功能的应有作用。
这两类缺失,由于具体原因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父职缺失表现。
父亲缺场导致的父职缺失父亲缺场是指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不在场,与孩子没有具体的互动,由此导致父职缺失。
父亲缺场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如父母离婚,孩子随母亲生活;父亲外出打工,长期离家;父亲工作繁忙无暇陪伴孩子等。
主观原因如父亲完全没有角色意识。
许多年轻爸爸还没有做好成家及养育子女的准备,却在父母的催促下结婚生子,完全不知道如何履行父亲职责;也有的父亲坚持传统观念,认为家庭教育是母亲的事,自己只管赚钱养家。
家庭教育现状: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现状: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
然而,现实中却经常出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现状出发,分析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 缺乏家庭教育理念。
家长往往缺乏家庭教育的正确理念,许多家长仅仅是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忽视孩子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缺少引导和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2. 学习压力过大。
当前的家庭教育也面临着学习的压力过大的问题。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全才,所以孩子需要在课外时间接受多种培训。
家长忽视孩子的身心发展,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3. 忙碌的家庭生活。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家长为了赚钱把很多时间花在工作上,忙碌的生活使得很多家长无法陪伴孩子,导致孩子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4. 家庭教育方法简单。
很多家长并不清楚如何正确而实际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家长过度保护孩子,缺乏切实的指导和教育,导致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
二、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1. 家庭教育是否正确。
很多家长仅仅是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缺少对孩子的引导和帮助。
家长不能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导致没有正确而有效的教育方法。
2. 家长心理问题。
很多家长对自己的不完美和对孩子的过分期待导致家庭教育无所适从。
过度的依赖使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判断,限制了孩子身心的发展,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良性循环。
3. 学校教育模式问题。
当前的学校教育大多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注重竞争和功利性的,无法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进行充分的关注,从而使家庭教育出现了倾向于功利性的表现。
同时,孩子学校学习压力大,家庭教育也就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三、家庭教育问题的化解方案1. 清晰的家庭教育目标。
家长应该为孩子确立一个明确而实际的家庭教育目标。
同时,家庭教育要合理、可持续、地进行,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内在动力和发展机会。
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引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它对塑造孩子的性格、价值观以及人际关系有着深远影响。
然而,当前社会家庭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二、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1. 忽视情感培养:随着生活压力增加和快节奏生活方式流行,许多父母没有足够时间陪伴孩子。
他们往往只关注孩子学业成绩,而忽视了情感沟通和亲子关系建立。
2. 权威主义式教育:在一些家庭中,父母过于强调权威和纪律,缺乏与孩子进行平等沟通和理解。
这种严厉、高压的家庭环境容易造成孩子心理健康问题。
3. 过度依赖网络媒体:如今孩子们沉迷于电子设备和互联网,家长往往缺乏对孩子网络行为的管控。
这导致孩子不会自主管理时间,无法正确评估信息的可信度。
三、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1. 缺乏情感陪伴:父母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这导致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和情感依恋。
2. 教育方式单一:许多父母过度强调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交技巧等其他重要品质。
3. 偏向溺爱或苛求严厉:一些家庭在教育孩子时存在两个极端,要么溺爱孩子、放任自流,要么过于严厉要求,缺乏灵活性和平衡性。
4. 信息泛滥与混乱: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大量信息资源,但也伴随着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泛滥。
很多家庭没有足够意识来指导孩子使用网络并辅助其辨别真伪、有益的信息。
四、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建议1. 加强家庭沟通:父母需要积极与孩子进行情感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和需求。
适当安排专门时间与孩子共度,以增进亲子关系。
2. 多元化教育方式:父母应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艺术、体育等兴趣爱好。
同时,通过设立合理规矩和奖罚机制来引导和规范孩子。
3. 理性限制网络使用:家长应制定合理的上网时间,并监督孩子在网络上的行为。
教育他们正确、有健康意识地使用互联网资源。
家校社协同育人,共赢美好未来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孩子成人的地方;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是孩子成才的地方;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补充,是把孩子变成人才的地方。
家庭、学校、社会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推动的,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育,才能更好地创造孩子美好的未来。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教育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
教育竞争的形势日趋激烈,家庭教育急功近利,揠苗助长;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紧张,争吵不断;家长娇惯孩子,忽视对孩子良好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且向低龄化发展……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家校社需协同发力。
本期《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邀请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共同就家校社协同育人问题进行探讨。
赵峰山东省宁阳县复圣中学校长黄展(主持人)杭州市建兰中学副书记、副校长宋广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心理学教授季艳彬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张官屯乡中心校校长杨强强山东省阳信县河流镇中心学校校长于飞山东省济南市博园小学(山师附小大学城校区)校长郑小燕上海市杨浦区平凉路第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祝莉娟北京市海淀区培英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赖晗梅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杨智四川天府新区第十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天府第四中学副校长(小学部负责人)李丽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副校长姚雁浙江省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策划 | 常艳丽 曹春梅史瑞琴(主持人)北京市房山区城关小学校长EDUCATOR本栏目责任编辑:于杏林EDUCATOR扫描二维码观看论坛回放0102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避免“教而不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议题议题◎家庭教育是万丈高楼的根基,家庭教育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父母如何更好地与孩子建立情感纽带?“焦虑的母亲+缺失的父亲+失控的孩子=中国式家庭”这一网络流行公式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下家庭教育的焦灼与无奈,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对此,您有怎样的建议?赵峰:当下,焦虑的父母格外重视孩子的教育,但重视家庭教育和能否科学实施家庭教育不是一回事,现就如何避免家庭教育中的“教而不当”问题进行探讨。
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现状
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现状:
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现状因地域、文化背景和家庭特点等因素而异。
然而,以下是一些普遍存在的趋势:
1.时间压力: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使得许多父母面临时间上的压力,他们可能
忙于工作和其他事务,无法投入足够的时间与孩子互动。
2.数字化影响:技术的普及让儿童和青少年更加依赖电子设备,这可能导致亲子
间的交流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变少。
3.教育焦虑:父母可能面临来自社会和教育体制的压力,对孩子的学业成绩、升
学和未来发展感到焦虑。
这种焦虑可能导致过度关注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全面成长。
4.亲子沟通困难:家庭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关键。
然而,
由于各种原因,包括代沟、语言障碍和情绪问题等,亲子之间的沟通可能受阻。
5.角色变化:传统的父母角色正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母亲参与工作,父亲在
家庭中承担更多责任。
这种角色转变可能对亲子关系产生影响。
家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家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家庭教育现状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对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家庭教育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1. 缺乏时间与精力在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加快的情况下,许多父母因工作和社交等原因,往往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给予孩子有效的家庭教育。
部分父母甚至将孩子托付给外界机构,导致家庭教育缺失。
2. 教养方式过于严苛或放任自流一些家长希望通过严格的教养方式来塑造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但有时候过度强调纪律和规矩可能使孩子感到束缚和焦虑。
另一方面,有些家长过于宠溺孩子,对其行为纵容不加干预。
这两种极端都可能导致孩子在道义、情感和能力上的缺失。
3. 学历过度焦虑近年来,随着社会教育水平逐渐提高,一些家庭对孩子的学业成绩给予过多的重视。
这种焦虑可能导致家长采取激励或惩罚的方式对待孩子,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和不良情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 缺乏沟通与信任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是缺乏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信任关系。
在忙碌和压力下,父母们往往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
因此,孩子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困惑,从而增加了承受不良影响或走向极端道路的风险。
2. 教育内容单一家庭教育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在知识传授方面往往忽视了培养孩子全面发展所需的其他方面。
这种知识单一性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健康、情绪控制、人际交往和生活技能等方面的缺失。
3. 社交问题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虚拟社交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多地沉迷于互联网和游戏世界使得孩子与家庭、同伴间的交流减少,与现实生活脱节。
同时,孩子在虚拟社交中容易受到欺凌和网络暴力的冲击。
4. 模仿行为缺乏规范孩子天性好模仿,家庭成员是他们最主要的榜样之一。
但家长自身的言行不检点、作风不端正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对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成。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之樊仲川亿创作爱孩子几乎是每个父母的天性,怎么爱,却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托尔斯泰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关键是如何教育。
” 教育,是深入灵魂的事,是精神上的扎根和熏染,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底色,而父母是这底色最重要的绘制者。
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父母必须明确:陪伴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陪伴才是最好地教育,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一切理由在教育孩子面前永远是借口。
然而,随着生活节奏趋向于越来越快,更多的父母如今已难得有充足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由此而导致的种种教育问题,已不成小觑。
本期我们就亲子陪伴为话题展开讨论,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
一、值得深思的故事陪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绝大多数父母的最大难题是没有时间。
有时候,父母不会教育不怕,不懂教育也没关系,因为,教育是深入灵魂的事,是精神上的扎根和熏染。
对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奢华的物质享受,而是寂寞时有人陪伴,迷惑时有人指引,成功时有人鼓励,失败时有人理解。
我们先看一则故事《爸爸,我想买你一小时!》或许就会明白:一切的爱,都基于陪伴!父亲下班回家已经很晚了,身体疲倦、心情也不太好。
这时,他发现5岁的儿子正靠在门边等他。
“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儿子问。
“什么问题?”父亲有些不耐烦。
“爸,你1小时能挣多少钱?”“这与你无关。
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
”儿子望着父亲,恳求道:“请告诉我,你1小时挣多少钱?”“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那我就告诉你吧。
我1小时挣20美元。
”父亲有点抑制不住了。
“喔。
”儿子沮丧地低下头。
过了一会儿,他又抬起头,犹犹豫豫地说:“爸,可以借给我10美元吗?”父亲终于发怒了:“如果问这种问题就是想要向我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那你还是回房间去,躺到床上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
我每天长时间辛苦工作,现在需要休息,没时间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戏。
”儿子一声不吭地走回自己的房间,轻轻关上了门。
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一、引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对孩子的个人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对社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也具有重大影响。
然而,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二、主体段落1. 家长缺乏正确教育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他们承担起塑造孩子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责任的重要性。
他们往往只关注孩子在学校学到知识是否优秀,却忽视了培养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所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
许多父母更倾向于用金钱购买物质享受来取代与孩子共同度过时间,并尝试进行正确认知传递。
因此,在加强父母正确理念宣传方面还有待提高。
2. 社交媒体的冲击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家庭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
很多孩子在渐长过程中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带来的虚拟世界,而忽视真实生活中与家人相处所需付出的时间。
这种依赖性对亲子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导致孩子缺乏情感沟通能力,降低父母对其行为和教育方式产生积极影响的机会。
3. 缺乏有效沟通另一个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是缺乏有效沟通。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时间紧张等因素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互动减少,并且不能及时地传达正确价值观念以及道德规范。
有时候,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方面,父母自身也未能给出明确指导意见使得问题百无一解。
4. 忽视个性差异对教育方式不适应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父母忽视了孩子个性的差异性,将自身的期望和价值观强加于他们之上。
这样做往往会导致孩子心理负担加重,增加焦虑、抑郁等问题产生的风险。
5.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家庭教育存在一个普遍问题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在发展水平较低地区或低收入家庭中,由于经济压力和信息匮乏等原因,许多父母缺乏给予孩子良好教育环境的条件。
而这种状况导致了先天不足、认知能力差异、机会缺失等问题。
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家庭教育的现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其在塑造孩子的个性和价值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家庭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1.1 亲子沟通不畅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变得困难。
双职工家庭普遍增加,父母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无形中影响了他们与孩子的互动。
电子设备的泛滥也使得家庭成员更容易陷入自私和孤立。
此外,由于年龄差异、知识水平等因素造成了代沟,父母很难了解并主动参与到孩子生活中去。
这导致了亲子关系紧张、缺乏理解和支持。
1.2 监管不足当下,很多年轻父母对于教育缺乏经验和知识储备,在面对孩子行为问题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有些家长倾向于放任自由发展,缺乏对孩子的监管和引导,从而导致了不良行为和价值观的形成。
另一方面,一些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过于强调规矩和限制,不够关注孩子个性发展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这种束缚和压力会给孩子增加过多负担,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1.3 家庭教育角色转移传统上,家庭是传承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基本单位。
然而,在当代社会,市场经济、网络技术的兴起以及媒体的影响改变了家庭教育模式。
现如今,由于大量外部资源的介入,家长不能完全掌握信息流动,并且无法有效干预孩子接收到外界信息与内容。
这使得家长们难以控制和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身边事物、塑造正确人生观等方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2.1 教育方式单一在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缺乏多元化、创新化教育方式。
很多父母仍采取传统、僵化的教养方式,追求功利和表面的成绩。
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培养孩子创造力、自信心和批判性思维等重要能力。
2.2 过度竞争与压力现代家庭普遍存在过度重视学业成绩以及各类竞争活动的问题。
父母目标单一,往往把孩子当作完成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和期望。
这种过度追求成绩和胜利的观念给孩子带来巨大身心负担,导致他们缺乏对真正价值的认知。
2.3 缺乏情感沟通与支持在家庭教育中,情感方面的教育往往被忽视。
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2021
我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2021一、我国家长教育焦虑现状近年来,我国家长教育焦虑问题备受关注。
根据我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2021显示,超过70%的家长表示他们存在教育焦虑,这一数字较往年呈现上升趋势。
1. 家长的教育焦虑来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升学压力大、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等因素,是导致家长教育焦虑的主要原因。
在当前我国教育体制下,普遍存在的竞争加剧、升学压力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使得家长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倍感压力,从而产生教育焦虑。
2. 家长教育焦虑的表现家长教育焦虑表现为对孩子学业成绩、升学问题的过度关注,甚至演变为因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导致焦虑症状的出现。
这种焦虑状态不仅影响了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3. 教育焦虑对孩子的影响家长的教育焦虑往往会传导给孩子,造成孩子的心理压力增加,影响其健康成长。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因为家长的期望过高而丧失自信,甚至出现学习和行为问题。
二、如何理解家长的教育焦虑1.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家长的教育焦虑是家庭教育问题的一个缩影。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焦虑,反映了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家庭结构和教育观念都发生了转变,这些变化也带来了新的教育焦虑问题。
2. 从社会教育问题的角度看家长教育焦虑还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教育问题的严重性。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和学校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了家长对孩子教育前途的担忧,从而产生了教育焦虑。
三、如何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1. 家庭教育家长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正确引导孩子学习,建立合理的家庭教育制度,减轻家长的教育焦虑。
2. 政策保障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减轻家长的升学压力。
3. 孩子身心健康家长应该顾及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也能保持快乐和幸福感。
四、我的观点家长的教育焦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政策保障等多个层面来解决。
当代家庭教育现状
当代家庭教育现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当代家庭教育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困境和改进的方向。
一、父母缺乏时间和精力当今社会,父母双方通常都需要全职工作以维持家庭的生计,这导致了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
他们常常忙于工作,忙于应对各种社交和经济压力,很难从容地面对孩子的教育需求。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与孩子互动,并引导他们的成长。
二、过度依赖学校教育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和普及,许多家长将责任完全转嫁给学校,期望孩子在学校中接受全面的教育。
然而,学校教育通常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评价,而忽视了孩子的品德、情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
三、消极的家庭教育观念观念对于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孩子的教育完全是学校的责任,自己只需要提供物质条件即可。
还有一些家长存在过度溺爱孩子的观念,对孩子的要求过低,容易导致孩子的自律能力和独立性的缺失。
我们需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意识到他们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四、互联网给家庭教育带来新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孩子们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成为家庭教育中的新问题。
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追逐虚拟世界成为一些孩子的主要活动,他们缺乏与现实社会的交流和互动。
此外,互联网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其中包含着正误不一的内容,需要家长进行正确引导和评估。
家长应该与孩子共同规划合理的上网时间,并加强对网络安全和正确使用的教育。
五、提升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改善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和支持,提供相关指导和培训。
其次,家长要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增加陪伴时间,与孩子进行有意义的互动。
“丧偶式育儿”话语中的母职困境与性别焦虑
“丧偶式育儿”话语中的母职困境与性别焦虑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丧偶式育儿”这一社会现象中的母职困境与性别焦虑问题。
丧偶式育儿,指的是在育儿过程中,父母一方(通常是父亲)的缺席或参与度极低,导致另一方(通常是母亲)独自承担育儿责任的现象。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现象对母亲的影响,包括心理压力、职业发展、亲子关系以及性别平等观念的挑战。
本文将阐述丧偶式育儿现象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查,本文将深入探讨母职困境的具体表现,如母亲在育儿过程中的孤独感、无助感以及角色冲突等。
本文将分析性别焦虑在这一现象中的作用,探讨母亲如何在育儿过程中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期望压力,以及如何在追求性别平等的过程中遭遇困境。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旨在改善丧偶式育儿现象对母亲的不利影响,促进家庭和谐与性别平等。
这些建议包括提高父亲对育儿的参与度、加强社会支持体系、推动性别平等教育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对丧偶式育儿问题的关注,为改善母亲在育儿过程中的困境和促进性别平等做出贡献。
二、母职困境的表现在“丧偶式育儿”的现象中,母职困境的表现尤为突出。
母亲在家庭中往往被期待扮演多重角色,既要承担育儿的主要责任,又要兼顾工作和其他家务。
这种角色冲突使得母亲在育儿过程中经常感到疲惫和焦虑。
她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还要处理与丈夫、公婆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这使得她们在育儿过程中经常感到力不从心。
母亲在育儿过程中往往面临着社会期望和家庭期望的双重压力。
社会期望母亲能够全心全意地照顾孩子,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最好的条件。
而家庭期望则要求母亲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还要兼顾家庭的和谐和幸福。
这种双重期望使得母亲在育儿过程中经常感到焦虑和不安,担心自己无法满足这些期望。
母亲在育儿过程中还经常面临着性别焦虑。
在传统的家庭角色分工中,母亲通常被赋予照顾孩子的责任,而父亲则更多地扮演提供经济和情感支持的角色。
“双减”背景下家长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职能提升研究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一、问题提出:“双减”背景下家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公开颁布后,围绕“双减”课后服务根本任务和工作主线,河北省教育厅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减轻家长的作业压力、学习焦虑和经济负担。
随之而来的是,家长和孩子有了更多相处的时间和空间。
家庭教育生态的转型,从一定程度上要求家长具备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家教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把“双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到实处。
现实情况是,因家庭冲突导致学生采取极端行为的事件时有发生。
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家长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部分家长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家长心理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如焦虑、抑郁、攀比、自卑、情绪化、缺乏自信、过度敏感、自我接纳程度低、主观幸福感差等,这些都对家庭教育的正确展开产生消极影响。
“家庭是人生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学校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表面看属于个体行为,但相关教育心理研究表明,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讲,社会层面的众多家长更需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双减”背景下家长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职能提升研究赵秀娟1,吕晓慧2,贠倚天3(1.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61;2.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河北石家庄050011;3.河北美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700)摘要: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家庭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对河北省部分区域学生家长抽样问卷调查发现,许多家长缺乏心理学相关知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程度较低;近半数家长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不了解自身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缺少对情绪问题的察觉等,对家庭教育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读后感
《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读后感诸事缠身,事事烧心。
阅读时间一缩再缩,一减再减,遗憾之际但未丢弃,坚持翻阅杂志,认真阅读了《消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和失控的孩子》,这本书是美国作家迈克尔﹒P﹒尼科尔斯的作品。
单从书名上估计我们就能猜到八九不离十的内容。
的确,这本书讲述的就是家庭教育,作者对案例深入剖析,揭露现实教育中的困境。
教育本就是一项复杂而费神的马拉松,教育的本真是以人为核心的,尊重个体差异、激发个体内在特有能力、激活其生命力,这是教育的核心目标。
说到家庭教育,首先谈到的就是伴侣,两个毫无情感文化关联的个体,要融合在一起,进而黏合,形成一个新的情感文化,用这种新文化去熏陶下一代,而新文化形成的基本要求就是需要彼此磨掉棱角,以求无缝结合,如若棱角仍在,无疑会直击对方内心,导致情感打折,心里上疏远彼此,这样的家庭环境在孩子成长中无疑会种下恶果,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
柴米油盐酱醋茶终究会打败花前月下,两个完全陌生的个体组合成一个新的家庭,大部分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样就容易慢慢地开始责备伴侣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进而觉得自己再大的努力也不可能把事情做好,渐渐地负能量的渗入形成了不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这是一种潜在的危机,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及时调整自我状态,做好修补工作,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面对未来生活,我们毫无经验可谈,我们都是顺着往前走,行走中我们往往最爱假设,这就容易踏入一个寄望于等待好事发生的陷进里,也就是我们常常安慰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如此佛系式生活只是生活,没有活出生命的意义来,迷失了自我,丢掉了向上的动力,缺少活力,降低了生活质量,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下一代的培养。
借此我想说的是,我们活着就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咬定信仰不放松,坚持努力多学习,想法设法提升自我,面对困难不是愁眉苦脸而是坚强向前,敢于面对,勇于担当,做一名生活的斗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PPY FAMILY march 2018
其他各种身心疾病来表现。
或者孩子会“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而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融入社会。
但当孩子开始失控,“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又会使得家庭系统重新达到一种病态的平衡。
因为教育孩子的矛盾会升级成家庭的主要矛盾,从而掩饰了很多问题,让婚姻能够维持。
但是,这绝对不是一个有活力、有弹性、有生命力的婚姻。
这种现象隐藏的是家庭问题:当问题出现后,夫妻之间没办法通过良性的交流发现并改善问题。
男人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则是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
这些掩盖会填满夫妻之间的嫌隙。
看上去,男人变成工作爱和焦虑将孩子裹挟,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
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父亲的世界。
夫妻情感、亲子关系、孩子教育的问题也开始接踵而来。
失控的孩子 一个在家庭中被疏离的丈夫,是一个没法回家的男人。
一个没办法回家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一个很寂寞孤独的女人。
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
孩子在各种情绪中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暴虐、伪装。
成为妈妈“替代丈夫”的孩子会过早地承担起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心里未成长的部分被严密地包裹,以■文/腾讯新闻编辑部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