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教案

湖北省红安县两道桥中学耿剑

一、教材分析

《孔乙己》是我们现用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秀的小说,它以短小的篇幅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多余人的形象,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同时,也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冷酷现实,贯穿了鲁迅小说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在艺术手法方面小说运用侧面描写、对比映衬、白描手法,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具体刻画,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成功地再现了孔乙己这个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通过对《孔乙己》这篇小说的教学,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欣赏小说人物的艺术形象,深刻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而且还应培养学生欣赏小说等文学作品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筛选关键语句,学习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从整理人物活动场景入手,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学会从情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孔乙己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感受作者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过筛选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性格形成原因,评价人物的意义,理解小说的主题。

(2)结合小说的背景和小说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四、教学方法

1、教学中始终将小说视为一个整体,设计主要问题勾联有关内容。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充分的交流,在课堂中形成全方位的“立体交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住解读人物是读懂小说的主要途径这一关键,因此在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作如下安排:

(1)多种形式的朗读法:诵读、默读、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走进课文、走进人物,仔细揣摩含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理解人物形象,整体把握内容。

(2)矛盾分析法:引导学生从人物性格的矛盾方面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他性格中的矛盾性,把握人物形象,深究人物悲剧的社会原因,以理解全文主题思想。

(3)质疑探究法:小说从多个角度鲜明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和思考小说人物思想内涵,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

(4)恰当的讲授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孔乙己生存的社会环境,帮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本课相关问题设计、要点概括、练习设计、板书设计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展示)。

同学们,20世纪初页中华民族的文学史上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文化名人,他就是被称颂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他以启蒙主义抱负探索中华民族救国救民的道路,终以文艺实现它改变“国民的精神”为武器。他一生作品颇丰,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称赞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怎样塑造这个形象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二)、介绍背景,题解课文(多媒体展示)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科举制度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亭酒店,艺术的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在于启发人们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巧设悬念,创造动态效果

1、从课文结尾人物的悲惨结局入手进行教学,追求教学素材设计的“动态”效果,在课文结尾处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多媒体展示要点)

小说最后一句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你认为孔乙己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为什么?

2、分析人物的性格及其社会原因。要求学生从文中筛选重点语句,进行分析、归类,加以论述,多角度分析孔乙己的死因。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疏理课文内容。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并揣摩其丰富含义。

①孔乙己生活的环境,

②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③孔乙己可有可无的社会地位,

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多媒体展示)

孔乙己生活的环境——鲁镇的咸亭酒店的格局,顾客中的长衫主顾和短衣帮——阶级分化,贫富悬殊,孔乙己不伦不类的多余人形象凸现纸面。

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生活贫困、硬摆读书人架子、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孔乙己的地位――“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孔乙己的结局――“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表猜测,但在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是肯定活不下去的,“的确”,表肯定猜测的结论。

3、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多媒体展示要点)(1)、众人取笑孔乙己偷东西;(2)、众人讥笑孔乙己考不

中秀才;(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4)、孔乙己给小孩们分茴香豆;(5)、侧面交代孔乙己被打断腿;(6)、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喝酒

(五)、再读课文,理解形象,突出重点,探究悲剧原因,化解难点

1、分角色朗读有关孔乙己生活六个生活片断,从课文的笑声和同学的笑声中去感悟人物的性格特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聚焦文章精彩片段,感受孔乙己残酷的命运,探讨孔乙己悲剧产生的原因。

(1)、教师以孔乙己第一次出场的片断为例,引导学生具体赏析一个生活片断,告知学生细读情节的方法。教师范读第4段,学生思考。(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A、划分第4段层次,概括层意。

B、本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从描写角度上看属于什么描写,从描写风格上看属于什么描写?

C、孔乙己“站着”喝酒说明了什么,“穿长衫”、“满口之乎者也”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征,说明了什么?

D、作者介绍绰号由来的原因是什么?

E、“偷”和“窃”是同义词,在语体色彩上有什么区别,从这里可以看出孔乙己的什么性格?

(2)、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刚才的方法对其他片段精读,分析孔乙己的形象。(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仿照示例填写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示例: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把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当作灵魂伤疤”的人(多媒体展示):

孔乙己是个被人讥笑但又“”的人(无人关心)

孔乙己是个使快活但又“”的人(可有可无)

孔乙己是个站着喝酒但又“”的人(穿长衫)

孔乙己是个穷的将要讨饭但又“”的人(好喝懒做)

孔乙己是个竭力争辩维持请白但又“”的人(偶有偷窃)

孔乙己是个穷困潦倒偶有偷窃但又“”的人(从不拖欠酒钱)

孔乙己是个热心教小伙计识字,给孩子分豆但又“ ”的人(总遭冷遇)(3)、学生合作探究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深刻理解孔乙己形象。学生研讨回答,教师归纳。(多媒体展示):

孔乙己人物形象:可笑的性格、孤独的人生、残酷的命运。

悲剧产生的原因:

A.社会原因。(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民众的麻木不仁。

(2)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残。

B.自身原因热衷科举、好喝懒做、庸俗迂腐,自命不凡,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六)、三读课文,精彩回顾,揣摩语句,学习方法

(1)、通读全文,找出描写孔乙己特色性的句子,思考:小说是从哪些方面对孔乙己进行个性刻画的?学生研讨,教师点拨,归结:(多媒体展示要点)

特色性的句子:断腿前后的肖像描写;

a、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b、他不回答……排出九文大钱;

c、“窃书不能算偷……能算偷么?”

d、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灰色。

e、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f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g大约孔乙己的确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