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央视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的成功之道
朗读者电视栏目读后感
朗读者电视栏目读后感
《朗读者》是一档非常有深度的文化情感类节目,它通过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同时也传达了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
这档节目由董卿担任主持人和制作人,她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情感洞察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智慧的世界。
在节目中,嘉宾们朗读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观看《朗读者》让我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
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可以更深刻地体验到作者的情感世界。
在节目中,我不仅听到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还看到了许多真挚的情感表达,这让我深受感动。
此外,《朗读者》还让我认识到了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历史知识。
在节目中,许多嘉宾都提到了自己从小就喜欢朗读,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阅读习惯,还让他们更加自信和坚定。
总的来说,《朗读者》是一档非常有意义的节目,它不仅让我感
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和力量,还让我认识到了朗读的重要性。
我相信这档节目将会继续影响更多的人,让他们更加热爱文学和朗读。
文化综艺节目《朗读者》成功因素论析
文化综艺节目《朗读者》成功因素论析作者:娄洁曼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5期摘要:综艺节目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播载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近日来,火爆荧屏的文化综艺类节目《朗读者》受到了格外的关注。
在当今快节奏的新时代,观众能够静下心来感触文字的力量,思考人生的价值,其意义是巨大的。
本文从文化类综艺节目应运而生的必然因素、《朗读者》的精美绝伦的节目形式、《朗读者》精彩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入人心的传播效果几个方面,探寻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文化意义及价值。
关键词:综艺节目;朗读者;文化;传播说起综艺节目,相信大家都会想到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正大综艺》,可以说它是综艺节目的鼻祖了,在当时看来这一档益智类节目经过层层改版升级,获得了观众的一度热捧。
但是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再后来出现的选秀娱乐节目,真人秀节目都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近几年,我们发现电视荧屏上出现了像《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这样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的综艺节目,它们似乎都与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由于节目各方面独有的特色,收到不小的收视率,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一类节目的兴起,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文化综艺节目应运而生的必然因素(一)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人类的精神需求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今天,不再是仅仅解决温饱问题这么简单了,在享受一定的物质基础上更加注重精神的需求。
而经济的发达也为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使人类的文化权利得到了一定的保障,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推出,不但给人类浇灌了精神养料,也助推了文化市场的繁荣。
(二)“文化自信”口号的高涨促进了电视节目创新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到了“文化自信”,不但给人类带来了精神的启迪,更是说明了文化自信在国家民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要想掌握时代脉搏,与国内外文化精髓很好的融合,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浅析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
论《朗读者》成功的意义
THE FILM
影视
摘 要:《朗读者》是由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董卿创办的一档文化类节目,在 2 月 18 日央视首播之后广受好评。这档节目不仅 在观众中赢得了不俗的口碑,更是引起相关业内人士的一致称赞。可以说,《朗读者》的节目是成功的。作为一档综艺电视节目, 《朗读者》成功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文化精神将成为现代人快节奏生活之下的一种精神享受。 关键词:《朗读者》;社会意义;文化价值
与其他的综艺节目相比,《朗读者》 是一个 “高冷” 的节目, 但是在播出之后, 观众却会发现这个节目 “高而不冷” 。 《朗 读者》创新了文化类节目的形式和内容, 创造了深厚的社会文化价值,满足了人 的情感价值需求,这就是《朗读者》成 功的真正的原因。 1 《朗读者》:一个直面心灵的节目 2017 年春节之后,央视节目《朗读 者》与观众正式见面,引起人们的热议。 在综艺节目“泛滥”的今天,这档文化 综艺节目却显得“独树一帜”。造成此 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这档节目实现了 形式和内容的“双创新”,引起的社会 价值情感讨论“余热不消”。 在 《中国成语大会》 《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朗读者》 仍旧获得了十分的好评 [1]。这是董卿第一 次当制作人创办的节目,节目主要的形 式就是邀请国内外社会各界的著名人士 和普通的人民,在节目上以嘉宾大声朗 读文学作品或者是文字为主要的内容, 通过个人成长经历的交流、人生价值情 感的探讨、文学作品背景故事介绍等内 容相结合的方式带领观众品读文学、品 读文学背后的情感。 从观众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节目形 式能够促使人直面心灵,在朗读的过程 中,通过朗读者的情感与文字相结合, 再传递给听众。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 参与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参与到这种情感 交流之中,就会直面自己的心灵,获得 情感的满足。 2 《朗读者》成功的意义 2.1 《朗读者》成功的社会意义 《朗读者》第一期的节目主题是“遇 见”,嘉宾濮存昕讲述了自己小时候患 80
《朗读者》为何成功价值坚守与创新传播驱动文化热
《朗读者》为何成功?价值坚守与创新传播驱动文化热增加文化含量、注重全媒体传播、用扎实的内容提升节目的共情力,《朗读者》有效提升了文化节目的荧屏声量。
3个月,12期节目,12个各具特色的主题词,92天的时间,《朗读者》与观众共同分享了68名嘉宾,60余个故事,60余段朗读。
5月6日晚,《朗读者》节目第一季在“青春”的致敬中收官。
然而节目所带来的热度和影响还在延续。
《朗读者》的札记、开场白和经典语句被各类新媒体转载、传播和收藏……5月23日,《朗读者》研讨会在京举行。
研讨嘉宾就《朗读者》的价值引领、传播创新,以及《朗读者》等节目驱动的荧屏文化热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
创新传播形式,“小众”内容的“大众”传播《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2017年推出的重点项目,节目播出后迅速成为了文化热点事件,不但引发了新媒体的海量传播,还成功渗透到百姓生活中,通过朗读亭在社会上带起了一股文化热。
在中央电视台副台长魏地春看来,节目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离不开国家舞台的价值引领。
“媒体一定要有文化立场和责任担当。
从这个角度讲,朗读者的成功也是一种‘回归’,回归到媒体社会责任的本来定位。
主旋律的节目做好了,品质上去了,收视率、关注度和广告也不会差。
《朗读者》就是成功的例子。
”目前为止,《朗读者》阅读突破10万+的公众号文章已经有312篇;喜马拉雅客户端的收听量是4.25亿次;相关的视频全网播放9.7亿次;微信指数最高达2400万。
线下活动“朗读亭”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地均遇到了百姓排长队等候朗读的情况……数据显示,《朗读者》收听受众在年龄的分布上,0-17岁占27%,18-24占28%,25-34占43%,整个80后和90后用户占了一半以上。
“新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年轻受众的高关注度是节目最大的‘意外’。
”《朗读者》节目制片人董卿说道。
魏地春表示,节目仅仅是内容好还不够,表达手段、呈现方式、舞美包装、互动渠道等都需要创新,要适应网络时代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的接受习惯和特点,多学习借鉴新媒体的办法,如果形态老就缺乏新颖、缺少互动,就吸引不了观众。
高而不冷才能雅俗共赏——探究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的成功之道
文化类节目给人一种曲高和寡的刻 板印象。但是,近些年来,前有《百家 讲坛》,后有《中国诗词大会》,这些 文化类节目都为“高雅文化接地气”做 出了很大的贡献。而《朗读者》这个文 化节目,更是将看似小众的阳春白雪变 得平易近人。节目开播以来拥有极高的 人气,成为当下众多电视节目中的一个 现象级作品。这个圈粉无数、好评如潮 的节目是如何在电视节目混战中独辟蹊 径、脱颖而出,并且成为文化类节目的 新标杆呢?下面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嘉宾明星素人搭配 不同于综艺娱乐节目的全明星超强 阵容,《朗读者》采用的是“名人的传 奇 + 素人的精彩”这样星素搭配的嘉宾 选择方式,这让我们了解到来自各行各 业的人物故事。 对于明星,人们内心总是有一种窥 探欲,从柳传志的《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中,我们了解到身价几十亿的企业老总 是如何表达父子亲情的;而无国界医生 蒋励、普通村官秦玥飞,红丝带学校校 长郭小平等,这些普通人的非同寻常的 生命体验,让观众看到了小人物的真情, 在打开视野的同时,一种自我审视与反 省的心理油然而生。 在《朗读者》这个节目中,观众关注 的重点是“者”和他们分享的故事。嘉宾 身上有能打动观众的故事,朗读的信件中 有真情流露的文字,才能够引发观众的情 感共鸣。但是,在嘉宾选择上,《朗读者》 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是嘉宾朗读 水平欠佳, 这极大影响了观众的收视期待, 96
▲
高而不冷才能雅俗共赏
——探究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的成功之道
孟月婷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虽然节目会有原文 的提示,但是对于陌生领域、无太多共鸣 的故事,观众极易“跳戏”。 2 形象宣传线上线下结合 《 朗 读 者》“ 传 播 高 雅 文 化” 这 一 节目形象定位的表达,很大一部分归功于 线上线下的双重发力。线上宣传离不开董 卿的个人魅力,线下宣传离不开朗读亭的 设置。 作为央视当家花旦的董卿,是一位有 着深厚知识储备与文化涵养的人。作为《朗 读者》的主持人,她将心中对于文学的热 情全然释放,时时口吐莲花,成为节目中 的点睛之笔。凭借 21 年的主持经验,董卿 的主持风格促成了《朗读者》成为一档弥 漫着文学气息的高质量电视节目。 线下宣传则很大一部分归功于新颖的 参与形式的设立——朗读亭。朗读亭设在 各大城市中,尤其是高校与旅游名胜区, 内有专业的摄录设备,24 小时开放,可以 让人们随时参与朗读中来。而对于朗读者 则没有门槛设置。白发苍苍的老人,风华 正茂的大学生,盼子归来的父母,坠入爱 河的情侣等,都在朗读亭里表达自己的情 感。在消费欲膨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 现实下,朗读亭让看似小众的朗读走进了 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让人们重新拿起书本 回归到了传统的纸质阅读时代。在感受文 字魅力的同时,塑造了良好的节目形象。 3 舞台设计内外有别 《朗读者》的演播厅设置可谓是独出 心裁、内外有别。主要分为两个相互连通 的空间,一个是董卿的会客厅,一个是朗 读大厅。 董卿的会客厅用来与嘉宾访谈,整体
探析文化类访谈节目的成功——以《朗读者》 《见字如面》为例
149 第3卷第02期文化传播一、引言文化类电视节目与其他电视节目的区别就在于能够传达一定的文化信息,为观众带来文化的相关知识。
目前我国存在多种电视类型,文化类节目是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弘扬和传承,包含着人类对于宇宙知识,社会现象的认知和理解,随着观众对于内心世界探索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化类节目势必将走入更多人的视野和心灵。
二、文化类访谈节目的发展现状(一)节目形式单一,缺少亮点我国是一个文化博大精深的国家,可以提供挖掘索取的文化丰富多彩。
但是我国文化类节目的处境是比较尴尬的。
一方面是我国文化类电视节目类型相对较少,缺乏对相关文化节目的挖掘与创造。
另一方面是我国文化类电视节目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缺乏节目自身与众不同的亮点。
(二)受众少因为娱乐类电视节目的竞争,我国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困境中艰难生存。
文化类电视节目不同于娱乐性电视节目,她对受众的要求更加严苛,受众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对受众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这使得不占优势的文化节目更加雪上加霜。
(三)节目内容简单粗糙文化类电视节目在我国的电视节目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少,但可供挖掘的内容却很大。
我国的电视节目与娱乐类的电视节目相比来说,对节目内容挖掘的比较少,在我国电视节目的类型中,文化类节目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但是在内涵和层次的挖掘中空间更大,但是就当前的发展来看,对节目内容的挖掘是比较少的,类型也较为单一。
三、《朗读者》与《见字如面》对文化访谈节目的启发《朗读者》与《见字如面》理念和方法上的突破。
众所周知,电视节目所表达的思想和文字都需要时代的检验,《朗读者》《见字如面》的出现实际上是给绚丽缤纷的综艺节目注入了一股清流,也使得综艺节目的形态有了新的可能,新的变化,巧妙地避开了同质化竞争的困境。
无论是《朗读者》还是《见字如面》,它们在电视节目制作理念和方法上都完成了诸多突破。
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节目内容坚持本真元素、中国情感《见字如面》是借由信件梳理历史节点,将从古到今能够展现大背景和任务的信件做了一个寻找扫描,引领观众体会彼时的时代场景、人物故事和社会风情,使当代综艺受众对中国人的精神情怀和生活智慧有个重新认识。
浅析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成功之处
浅析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成功之处摘要:伴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随之上升,而相应的,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文化类节目作为电视综艺节目中的一众新兴节目类型,在节目内容制作、节目品牌树立、节目内涵传播等方面对当代电视综艺节目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
本文以《朗读者》为例,透过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视角,对整个电视综艺节目领域的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电视综艺节目,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一.当代广播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1.发展现状伴随着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随之上升,而相应的,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电视作为兼具传递新鲜信息和娱乐功能的大众媒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作为电视节目娱乐版主体的电视综艺节目,也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消遣时间的一项重要的活动。
电视综艺节目,通俗来说,就是将音乐、舞蹈、小品、魔术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呈现方式通过一定的游戏规则组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节目的灯光音响效果、时空变换规则以及独特的节目布景和造型等制作出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对于不同艺术形式的需求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
近年来,随着大众娱乐化趋势的不断延申,电视综艺节目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且电视综艺节目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同类型的电视综艺节目的侧重点有不同,表现方式和表达重点也有不同,但无一例外的都透露出我国现代电视综艺节目所呈现出的多元化发展。
但尽管如此,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各个综艺节目的制作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纵观当代电视综艺节目发展现状,大致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1相似面孔多,同质化较严重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婚恋交友类、游戏互动类、演技比拼类、模拟职场类等的电视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出现在电视综艺节目市场当中。
而其中,不乏出现许许多多的“相似面孔”从题材到拍摄手法再到整个逻辑呈现都具有着很高的相似性,创新度不够,节目类型同质化严重,这就很容易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导致收视率下降,进而加剧了不同节目间的竞争激烈,容易为不正当竞争埋下隐患。
浅析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之处--以《朗读者》为例
艺术研究I创新探索丨2020-2浅祈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之处——以《朗读者》为例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石玉莹摘要: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好评,《朗读者》播出后迅速成为现象级节目,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研究。
本文从主持人与嘉宾对话互动、鲜活的主题词与主持人的品牌力量、技术革新与视觉呈现几个方面,来探寻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文化类电视节目《朗读者》创新之处在当今社会中,电视文化正彰显着勃勃生气与顽强的生命力。
严谨而开放的文化环境使得各类文化节目呈现在大众荧屏上,丰富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世界。
《朗读者》能够成为现象级节目,节目自身的创新之处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对待文化是文化类节目编排的重要问题,《朗读者》以体验、留存、创造的视角对待文化,宛如一股文化清流荡涤内心。
譹电视节目编排在电视媒体中的职能,从节目生产角度来说,是对节目本身内容和形式处理的终端角色。
譺本文将分别从主持人与嘉宾对话互动、主题词与主持人的品牌力量、技术革新与视觉呈现三方面,来探析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创新之处。
一、主持人与嘉宾对话互动,增强文化感知力电视节目编排走过了以宣传品为主导、作品为主导的历史阶段,逐步向以产品为主导进发。
从播出角度来看,市场价值、时段、收视率的测评以及市场考量的各个因素都被纳入节目编排的考察范围。
《朗读者》在周六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播和周日央视三套黄金时段重播。
由于周末时间的开机率较高,《朗读者》力争全年龄段覆盖,取得了不错的节目播出效果。
《朗读者》选择在《中国诗词大会》之后接档,积聚了前一档文化类节目和同一节目主持人的热门话题,提升了观众的兴趣,起到了引流的效果。
訛《朗读者》之所以成为前所未有的文化清流,不仅是播出渠道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得益于节目的编排技巧。
《朗读者》的基本流程为每期节目六个嘉宾,以依次出场的方式进行个人,一段文”的演绎。
主持人董卿与嘉宾在访谈间围绕该期节目的主题词进行访问。
电视文化综艺节目《朗读者》的成功之道
世界》的优秀作品,朗读者的选定也是具 有正能量的代表,如宇航员杨利伟、“最 美村官” 秦玥飞、 张国强和维和部队战士等。 同时,除了通过爱奇艺、央视频道 等播放平台播出之外,“互联网 + 线下” 相结合的方式也是其节目成功的一个重 要原因,其中“朗读亭”在北京、上海 等地的设立是这个节目线下活动的一个 亮点。“朗读亭”的设立不仅延续了该 节目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同时在社会上 也掀起了一股“朗读热”。在央视《朗 读者》节目的影响下,许多地区纷纷设 立“朗读亭”或举行“社区朗读者”“党 员朗诵大赛”等活动,促进了文化在社 会的传播,正能量在社会的集聚。 在各类综艺节目的众声喧嚣中,《朗 读者》以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在国产综艺 节目中亮相,虽然它第一季已经结束, 但它折射出的人们对于“文学热”的追 求和文化的思考的节目影响力将继续存 在, 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延续。 《朗读者》 的成功使得文化综艺类节目成为一种时 尚,对于今后我国原创文化综艺类节目 开辟了一种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 [1] 徐舫州 , 徐帆 . 电视节目类型学 [M]. 杭州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116-118. [2] 杨丹 . 从电视文化节目热播看核 心价值观的弘扬 --- 以《中国成语大会》 为例 [J]. 新闻战线 ,2016(1):104. [3] 中国政府网 .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Z].2017. 作者简介:刘小蕊, 女, 硕士研究生,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 影视学,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产业。
感,是对中国人含蓄内敛、中和泰和的 2017 年 2 月 18 日,中央电视台推出 生活理念等和情感样式的一种情感窥探, 由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担纲制 作人的一档朗读类真人秀节目 《朗读者》 , 他开创了中国人情感表达的一种新方式, 蕴含着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气质。 是继《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等 2 传统文化在现代的传承坚持 国产文化类综艺节目之后的又一传统文 《朗读者》是继《中国成语大会》 化节目。在泛娱乐化的今天,随着各种 娱乐节目充斥荧屏,面对激烈的媒介市 《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类节目之后, 构建中华文化电视传播工程中不断探索 场竞争,《朗读者》的出现为电视综艺 和实践的成果。《朗读者》节目的成功, 节目注入了一股清流。 1 节目形式新颖 不仅和它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与节目 制作的精良有关,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 《朗读者》以“朗读打动人心”为口 结果。自《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号,相比于《中国成语大会》及《中国诗 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颁发后, 词大会》等文化综艺类节目和《奔跑吧兄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是国 弟》《花样姐姐》等娱乐综艺真人秀节目 家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电视 来说,《朗读者》开创出一种全新的真人 受众对文化需求的一种呼吁。在观众对 秀节目形式,即朗读类真人秀节目。《朗 国内借鉴国外节目改编节目同质化扎堆 读者》这一节目采取“朗读 + 嘉宾”的形 出现的热情逐渐消退,以中国传统文化 式,节目分为十二期,每一期都有鲜明而 为内核的节目填补了中国电视节目的空 具有寓意的主题,如遇见、选择、青春、 白,让人们在同质化的娱乐节目中耳目 家、味道等代表了我们大多数人人生阶段 一新。《朗读者》将文化元素与电视元 和经验的主题,几乎每个人都能够从中定 素相融合,以国内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为 位出自己的人生坐标,同时每一期都会每 节目的内核,以“朗读 + 受众”的方式 期邀请一位富有经历的家喻户晓的明星人 将传统文化的人文情感传递给受众,它 物或平凡素人并选择与之相契合的文学作 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 品,如第一期濮存昕用《宗月大师》来阐 统价值,是中国传统文以载道、以文化 释他所理解的“遇见”这一主题;最后一 人的教化思想在当今的延续,是对中华 期期老狼用《晃晃悠悠》、冯小刚用《当 优秀传统文化积淀至今精神财富的传承 我开始爱自己》文章来传达自己对于清穿 的定义。通过“朗读 + 情感”的表达方式, 和发扬。 3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使得节目内容和人的情感更好地融合,使 得文化的传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朗读者》是“朗读”+“者”的组 合,赋予中国电视艺术以独特的人文内 涵。 《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 “者”字重人。它通过朗读方式呈现情 《朗读者》这一节目的成功,与节目 所承载的文化传播内容是紧密相连的。 《朗 读者》的节目内容是中国社会主义主旋律 的一种传播,节目所选的国内外文集都是 一些如《老人与海》《红楼梦》《平凡的
朗读者
《朗读者》节目形态的创新与瓶颈内容摘要:新媒体的热捧和年轻人的喜爱使该《朗读者》迅速成长为一档“现象级节目”。
一方面《朗读者》的成功为其确立了文化类节目的标杆效应,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因其火爆程度而将其盲目神话。
笔者认为其节目形态的原创性与开放性固然值得肯定,但该节目命名与节目定位之间的天然偏差、本质上的碎片化表达与形式上的框架叙事之间的天然矛盾,仍构成其节目形态的先天局限。
关键词:《朗读者》;节目形态;文化输出;碎片化阅读自《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首次担任制作人的央视大型文化情感节目《朗读者》无疑是2017年春天最火的电视节目。
新媒体的热捧和年轻人的喜爱使该节目迅速成长为一档“现象级节目”。
《朗读者》第一季研讨会显示,与《朗读者》相关的阅读破10万+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达312篇,新媒体视频全网播放量达9.7亿,音频收听破4.25亿,多位嘉宾意外走红。
这档现象级节目成为走红爆款后,与另一档书信朗读节目《见字如面》的对比之声也是不绝于耳。
《见字如面》是模仿英国的一档节目《 Letters Live》,从2013年开始,这档节目每年一次,请许多老戏骨在 Freemasons' Hall 为观众读各时代的信件,国内将这档节目翻译为《见信如唔》。
规则很简单,就是让实力演员朗读旧信。
无论古代信、现代信,名流政客的往来信,凡夫俗子的寒暄信,只要足够动人,都能被专业人士当众深情朗读。
但与《见字如面》相比,《朗读者》无论在朗读嘉宾的选择上,还是在朗读内容的选取以及电视表现手法上,都有更强的原创性与开放性。
一、《朗读者》节目形态的创新与突破1、朗读嘉宾选择标准的创新在朗读嘉宾的选择上,《见字如面》更注重朗读的专业性,而《朗读者》更强调阅历的丰富性和动人的故事性。
1.1重情感与分享,轻技巧与声音《朗读者》节目策划之初就达成一个共识,不应该是一个传统的朗诵会。
名家朗诵这种形式在剧场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很多主题晚会上的一些诗朗诵,往往比较难引发强烈的共鸣,其原因就是大部分‘技巧’多于‘感情’,不符合现代受众的审美习惯。
文化情感类栏目《朗读者》成功的原因探究
《 朗读者》 由董卿担任制作人 以及 主持人 , 第一季包 含 1 2期节 目, 6 8 位嘉宾 。 主持人和嘉宾 团队是《 朗渎者》 成功 的原因之一 。曾有人 夸赞董卿道 : “ 美 人当 以玉 为 骨, 雪 为肤 , 芙蓉为面 , 杨柳 为姿 , 更重要 的是以 诗词 为 心。 ” 董卿是一位优雅 、 智慧 、 知性的主持 人 , 还是一位知
吗?” 这是《 罗马假 日》 里, 安妮公 主糊里糊涂的遇见 ; “ 遇
我没有想过结婚 , 遇到你之后 , 我结婚没有想 识渊博 , 随时可 以引经据典 , 腹有诗书气 自华 的女性 , 这 到你之前 ,
播 出前 、 热播 中、 播 出后利 理念一 , “ 点面结合 、 瞻前顾后 ” 。 事物没有孤立存在 新媒 体做推广来提高收视率 :
的 ,我们在捕Biblioteka 捉新 的题 材时 ,在关注和研 究题材 这个 “ 点” 的同时 , 一定要 把 自己“ 抬 升” 起来, 对我们关 注 的 点来个 “ 鸟瞰” , 确定这个点在更广 阔的时间和空间范 围 内所处 的“ 位置坐标 ” 。比如 , 我们看 中了一个奶牛养殖 基地 。 被里面现代化 的设施 、 严格的管理所打动 , 但我们 必须要 了解这 家养 殖场隶属于哪个公司 , 这个公司或 品
对于《 朗读者》 这 档节 目而言 , 来 自观众 与专家的评 价都是无可置疑 的。豆瓣 对于《 朗读者 》 的评分高达 9 . 4 分, 这 是来 自观众的真实 的评价与肯定 。很 多专家也都
功, 它又将为综艺节 目带来哪些启示呢?
一
二、 《 朗读者 》 节目成功的原因
自2 0 1 7年开年伊始 , 各类文化类栏 目相继推出。 如 出彩之处 , 同时也没有采 取时下各类 电视栏 目所 习惯采
探索文化类电视节目《朗读者》
探索文化类电视节目《朗读者》苏晋(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摘要:2017年,《朗读者》这档文化类电视节目大获全胜,开启了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新潮流。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朗读者》横空出世,浓厚的文化基调,加以精心的制作,以及一幕幕感人的故事,使得这档节目立刻走入观众视野。
本文从主持人、节目特色、受众参与等方面分析朗读者成功的因素。
关键词:主持人;朗读者;文化素养;节目特色一、节目介绍《朗读者》是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形式主要分为“嘉宾在朗读前分享个人故事”和“嘉宾结合分享的故事选取书目进行朗读”两部分,主要目的是鼓舞人们去朗读,以及来追求心灵的方式和审美得提高。
在《朗读者》中,每位朗读者都会根据当期节目的主题词,讲述自己的经历故事,以及身边发生的感人事或者引人深思的事情,然后结合自己的故事或者自己擅长的文本,进行朗读。
整体节目设置充满故事性,让观众在审美得到满足的同时也收获到了知识。
二、主持人介绍(1)主持人主持特色分析董卿的主持风格是大方亲和的,例如在《朗读者》中的访谈环节,她和嘉宾交流时十分亲切,像两个人在谈话,但又能在交流中传递信息,即使是严肃深刻的话题,观众也丝毫不觉得沉闷乏味。
同时董卿大方得体的仪态深受观众喜,在主持人出场时,舞台的灯光同时打开,这种万灯聚焦的场景颇似庄严神圣的仪式开场,时董卿的仪态更为端庄神秘,观众也随之进入仪式的审美体验。
(2)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合作据了解,在每期《朗读者》录制前,董卿和嘉宾要进行很长时间的沟通,以此来加深对嘉宾的了解,这样可以使节目在访谈环节,交流的话题更有意义,观众也会更感兴趣。
访谈有时候聊到让人感动的地方,董卿也会跟着一起流泪,她的眼泪是真实的,她在倾听,也是在相互讲述。
《朗读者》中,董卿与嘉宾交谈时传递出的故事,是他们每个人平凡中不平凡的经历,都有着深刻的人生感悟。
主持人与嘉宾之间有效的合作,让节目能传递出更多有效信息,让受众产生兴趣点和记忆点。
浅析《朗读者》的成功之道
宾是 一位 再也不可能 来到现场 的特殊嘉宾 。他 是我 国的一位 金融教育家 , 清华大学经 济管 理学 院原副院长赵家和教授 。主 持人董 卿在节 目中介绍道 : “ 赵 家和教授 从2 0 0 6 年起就 以 ‘ 一
位清华退 休老教授 ’为署名开 始为西部贫 困地区的孩子们 捐 款 ,2 0 0 9 年当他得知 自己已是肺癌晚期 的时候 , 更做出了一个
刘 雅妮
f 西北师范大学 传 媒学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7 0)
摘 要 : 《朗读者 》是2 ( 1 1 7 年 中央电视 台推 出的一档大型情感 文化 类 节 目。在被 各大 电视 台综艺节 目重重 包围的 今天 , 《朗读 者 》作 为一 档原创纯 文化 类节 目成为 电视 节 目中的一股 清流。 通过 朗读 唤起 了人 们对文 学的认知 和最 温 暖的记忆 。这种 全新的节 目模 式和 内容 吸引 着观众 的眼球 , 一经播 出便 获得 了广泛 的好评 , 为 中华文化 的传播 和 中国 电视 事业的繁 荣发展发挥 了积极作用 。 关键词 : 文化类 节 目; 创新 ; 朗读 ; 文 字; 情感 中 图 分 类 号 :G 2 2 2 文献 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 :l 6 7 4 ~ 8 8 8 3( 2 0 1 7)0 8 一 叭l 8 — 0 l 继原创 文化类节 目 《 中国诗词大会 》的成功收 官后 , 中央 电视 台又接着推 出了 由董卿担 任主持人兼制 作人 的文化类 节 目—— 《 朗读者 》 , 该节 目一经播 出就引发 了热议并收 获了广 泛 的好评 。在 明星真人 秀霸屏 的今天 , 《 朗读者 》这一档看似 是小众 的文化 类节 目为何 一经播 出就 吸引了观众 的眼球?究 其 原因 , 笔者认为有 以下几个方面 : 节 目模 式 的 创 新 中华 民族有 着悠 久的历 史和深 厚 的文化底 蕴 , 可供 电视 节目选择 的题 材非常多 。但是 近些年来 , 我 国电视节 目的同质 化非 常严重 , 各 种娱乐 节 目中都是 “ 小 鲜 肉” 当道 , 观 众短时 间看 可能觉得 很有 意思 , 但过 度娱乐 化 、 缺乏新 意 、 没有 文化 内涵 的节 目必定 不会 长 久 . 总有一 天 , 人 们会 对此 审美疲 劳 , 因 为不是所 有 的观众都认 为 “ 娱 乐致 死” 。而 《 朗读 者 》这 档 文化综 艺节 目就 以其独 特的模 式与 内容 , 吸引 了观众 的 眼球 。 主持 人兼 制片人董 卿在节 目预告 片 中说 : “ 朗读 是传播思 想, 传递情感 , 传承精神 的一种手段 。 ”但在大众文化迅速发展 的今天 , 人们越来越 习惯于碎 片化阅读 , 越来越少 的人会拿起 书本 阅读 , 静静 地感 受文章里 的真善美 。《朗读者 》这样一档 以朗读为 内容 的节 目的出现满 足 了人 们对 精神文 化 的追 求 , 当嘉 宾在节 目中拿起 书向观众 朗读 的时候 , 我们 仿佛 感受 到 这是 一档有 魔 力的节 目, 人们 会通过 嘉宾 的讲述 与 朗读走进 作者的 内心 , 从 而感受 美好 的文学世界 。 这档 节 目的 “ 新 ”不 仅仅在 于它主题 的 “ 新” , 还在 于它 把 “ 朗读 ”与 “ 访谈 ”相 结合 。在嘉 宾朗读 之前 , 主持人董 卿和 嘉宾会 有5—6 分 钟 的访 谈时 间 , 访 谈 的 内容 也是 和随后 嘉宾 朗读 的 内容 相结合 的。 比如 , 第 一期节 目的第一 个嘉宾 濮存 昕 , 他 在 和董卿 的访谈 中说 : “ 我今 天带来 的是老 舍先生 的一篇记 述文章 叫 《 宗月大师 》 , 这 篇文章读完 之后就感觉 到 有对 于帮助 过 自己 的一 些人 的一种 感恩 的情怀 。 ” 随后他讲 述 了在他生 命 中特别重 要的几 个人 , 感谢 荣 国威 大夫 改变 了 他 的命运 , 感谢 父 亲, 感谢 写诊 断书 的医生 , 感谢 帮助 他进北 京人艺 的老师等 。这种把 “ 朗读 ”与 “ 访谈”相结合 的模式 , 不仅 容易让 嘉宾 在随后 的朗读 中进入 角色 , 而且 也能 让观 众 了解 文章 的写作 背景 和所要 表达 的思想感 情 , 进而在 后面嘉 宾 的朗读过程 中引发情感共 鸣。 二、 用主题词传递情感
文化综艺节目《朗读者》的创新与成功之道
文化综艺节目《朗读者》的创新与成功之道作者:贾瑞欣来源:《今传媒》2017年第11期摘要:2017年年初,央视《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火爆荧屏,掀起了人们对文化综艺节目讨论和关注的热潮。
其中《朗读者》以新颖的节目形式,清新的语言风格,注重情感的沟通和交流而备受关注,堪称电视综艺节目界的“一股清流”。
文章以之为代表,分析其在节目内容、节目形式、节目元素运用的创新点和成功之处,希望能为综艺节目的发展带来一些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朗读者》;人文综艺;情感交流;创新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0-0112-02纵观当前的综艺节目市场,内容同质化、创新力不足、文化内涵缺失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幽默搞笑、亲子、游戏、真人秀为主题的节目占据了综艺节目的半壁江山,然而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的热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格局。
节目播出后,豆瓣的评分高达9.4分,被称为“现象级”节目,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
它秉持“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的理念,用“一个人,一段文”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倾诉,给这个喧闹的世界添加了几许平静,让浮躁的心灵得以沉淀。
那么它的创新和成功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朗读者》的创新点探析(一)回归人性本真,注重情感共鸣在内容上,《朗读者》遵循“内容为王,受众至上”的原则和理念,致力于打造有思想、有温度的时代综艺。
与以往的央视文化综艺节目不同,《朗读者》自身定位为“文化情感类节目”,而之前的《中国诗词大会》和《见字如面》的类型为“文化类节目”,可见在节目的效果设置上,创作人员更加注重人们之间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更加注重对人文精神的关怀,这是节目创新的重要表现。
随着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出现,人际交流越来越少,情感的沟通越来越匮乏,人际关系变得逐渐冷漠,“社交恐惧症”和“媒介依存症”成为社会的两大病征。
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纸质书目的阅读量越来越少,大量的用户转向电子媒介,成为数字用户,电子书成为人们日常阅读的第一媒介。
《朗读者》文化类综艺节目成功案例分析
社会广角《朗读者》文化类综艺节目成功案例分析陈蕊段俊燚(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摘要】《朗读者》承上启下,顺文化发展之大势,树文化传播之新风。
是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发展中一颗备受瞩目冉冉升起的新星。
其为何能未播先火,播出以后又好评如潮本章中将从该节目的首播成功因素、节目特色与优势、节目的不足三个方面来解析,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观点和借鉴。
【关键词】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董卿紧张的生活节奏和浮躁的社会风气,让受众短时期内爆发出娱乐至死的感官追求,但是纯娱乐绝对不是生活长期的主流,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待久了,会感到极度空虚,受众们开始关注内心的真实的感动。
只有文化才能给予我们这种充实的幸福感。
于是娱乐综艺的势头渐渐熄火,文化类综艺的节目应势而生,《朗读者》应势而生。
它能带给受众的真实的感动、文化的解读、人生的不同体验,这些真善美重新触动了麻木的受众的心,让受众们回归本真,回归本心。
董卿作为央视知名主持人,以其优雅知性、落落大方的言谈举止,一度成为最受喜爱的主持人之一。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她鲜明的标签,而她利用自己的风格优势以及对文化的热爱与追求,在余热未过而文化之风盛行的初期顺势之时推出了《朗读者》,“首次担任制作人兼主持人”这一招牌成功的吸引了观众的注意,首播的成功于此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董卿的“制作首秀”选取自己作为主持人,这种双重身份可谓是一亮点和成功点。
作为制作人,对自身严格的要求和对文化节目类严格的要求使得董卿做了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又因为长期主持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经验使她对受众的心理有了充分了解,对文化趋势有了准确的把握,这对节目的整体把握、环节设置、嘉宾和文本的选取都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作为主持人,她时而像一个亲切可爱的陪观众唠家常的邻家大姐姐,时而像一个成熟稳重、理性优雅的演讲人,时而又像一个善良真诚、容易被感动的聆听者。
这种多角色灵活的应变能力在节目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引导嘉宾、环节转场、烘托气氛、总结陈述等。
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观后感
“朗读者”三个字,也是见字如面,是一个很清爽的词,似乎能看到一个有生活阅历的人出现在面前,于喧嚣中放缓节奏,将那些字节从心灵深处放出,冲出唇齿,闯入听者的耳膜,最终走进对方心里,于是完成以心对心的沟通方式。
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观后感一:《朗读者》是董卿特别坚持要做的节目。
但阅读其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它为什么需要被搬上屏幕?对此,董卿直言,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朗读不是,朗读要有对象,它和唱歌一样。
只不过我们很多人没有形成这种习惯,因为它显得略微有些正式。
“我对文字是有偏爱的。
我其实是变相给大家一段阅读时间,不长,也就一个多小时。
”那么到底给观众读什么,选择标准是什么?董卿说,“我首先会问,我被感动了没有?我有没有看着看着就情不自禁地读出来。
”挑选朗读者是一件特别费神的事,董卿说,“他们经常会一页纸60人,密密麻麻,然后说勾吧,可能60个人里我只挑了10个、15个,然后他们特别沮丧地拿着那个名单就走了。
再来一页纸60个人,再挑10个。
”董卿认为选的朗读者有知名度、影响力,肯定有利于传播。
但仅仅有知名度是不够的,朗读者还必须很有个人魅力。
就像翻译家许渊冲像一匹黑马一样杀出来。
许渊冲是最早朗读嘉宾名单当中的一员,但开始的时候董卿还担心,会不会显得高冷。
柳传志在节目中朗读儿子婚礼的致词感动了无数观众。
对此,董卿透露一个秘密。
“柳总本身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为了这个朗读,他跟我们非常认真地谈,光见面就有两次,然后通过秘书反复沟通。
”“我第一次进他办公室,聊了一会儿,他就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了一沓纸,叠得四四方方的,就是那段婚礼致辞。
当时他儿子婚礼还没办。
他说:‘我真的想了很长时间,要不先读给你们听听,你看这个成不成?’”董卿说,当时去了三个女导演,加上他的两个秘书,一共五个人坐在他办公室,就静静听他把这封信读完,没有人出声,因为都哭了。
“当时我觉得好尴尬呀,我们俩第一次见面,算是陌生人。
我觉得,一个做父亲的人,不管有多成功,最后你就是个父亲,没什么比看到自己的孩子幸福更幸福的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 闻研究导刊
J o u r n a l o f Ne ws Re s e a r c h
V0 1 . 8N0 5
Ma r c h 2 01 7
浅析央视大型文化情 感类节 目 《 朗读者 》的成功之道
徐 晨 玮
( 天津师范大学 新 闻传播学院 ,天津 3 0 0 3 8 7)
能更加坦诚地说 出 自己的故事和感受 。 不得不说节 目在编排上也十分用心。首先 , 节 目的播 出平 台和时段选择在周六 央视一套黄金 时段首播 和周 日央视三套 黄金时段重播 。通 常 , 周末 的休 闲时光 中电视 的开机 率较高 , 尤其是黄金 时段最 高。《 朗读者 》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 吸引 多年龄段 的观众 , 力争全 年龄段覆盖 , 达 到文化传播效果 。其 次, 选择在 《 中国诗词 大会 》之后 以文化情感 为主题 的节 目接 档, 积攒 了前 面文化类节 目和同一主持人 的火爆话题 , 有效地 提升 观众 的兴趣 , 具有 引流效果 。 ( 二 )主 持 人 的 节 目把 控 董卿, 她 既是 《 朗读者 》节 目的主持人 , 又是制片人 。由 于以往 多年春节 联欢 晚会 的主持经验 , 她拥有 强大 的现场把 控 能力 。当她 以主持人 的身份 在节 目中亮相 时 , 其对 于节 目 节奏 的把握十分准 确 , 而且可 以带 动现场观众 的情绪 , 达到互 动交流 的 目的。当她作为节 目的制片人时 , 又成 了节 目的 “ 把 关人” , 对于节 目主题 、 嘉宾 的选择都会带有一定 的个 人色彩 。 董卿在 《中国诗词 大会 》等文学类节 目中奠定了一定 的文学 基础, 她 个 人 的 文 化 水 平 与 阅读 积 累 量 , 使 得 她 在 节 目 中呈 现 出一 个知性 、 睿智的成熟形象 。此外 , 董卿做 到了 以倾听者 的 身份 和姿态面对 朗读嘉 宾 , 再恰 到好处地用美好 的文 字总结 , 出 口成章 、 信 手拈来 , 这 样以文会友 的方式 也是 《 朗读者 》成 功的关键 。笔者在观看节 目的过程当中 , 对于董卿印象 最深 的 句话就是 “ 我们去朗读吧 !”最简单 的五个字 , 如同一个 口 号, 不仅仅是对 朗读嘉宾 的鼓励 , 同时也 唤醒了场 内外观众对 于美好情感 的向往 以及文字朗读 的渴望。 ( 三 )朗读 嘉 宾 和 朗 读 文 本 的 选择 在 朗读 嘉宾 和 内容 的选择 上 ,《 朗读 者 》采用 “ 明星 + 素人 ”的选取方 式 , 参与 朗读 的有 知名 的演艺人员也 有普通 人 。节 目致力于 发掘 朗读 嘉宾 不常示人 的另外 一面 , 仅 以蒋 雯 丽为例 , 作 为演员 而言 , 蒋雯 丽的职业 生涯无 疑是成 功的 , 但是 她身上肩 负着 另外一个身份——预 防艾 滋病宣传员 。当 她站 在 《 朗读者 》的舞 台上 , 她代 表这些艾滋病 患者 发声 , 给 这些 社会 弱势群体 一个 发声的平 台, 为他们 朗读 , 也给予他们 力 量 。同时 , 在 朗读稿 件 内容 的选择 方面 给了嘉宾一 定 的 自 主性 , 不一定是 名作 名篇 , 有 的甚至只是 父子 问往来 的书信 , 但是 字字灼灼却让 观众在最短 的时间内感受到真诚 。每一期 节 目都有 一个相 同的 主题 , 所 有 朗读 嘉宾 的情 感表达 都是 围 绕 当期 的主题进 行 的, 更像 是一篇命 题作 文。一个好 的朗读 嘉 宾不一 定是一个 好 的作 者 , 所 以只能借 助别人 的文 字和 自 己的情感达到声情 并茂的效果 。这样看 似有些 “ 任性 ”的方 式, 恰恰尊重 了朗读者情感 出发的本意 , 从最 根本 的角度让嘉 宾遵从 自己的内心 , 这样朗读 出来 的内容才能更具说服力。 二、 传播渠道丰富 。 扩大节 目影响力 《 朗读者 》节 目融合 了大众传播 、 人际 ( 口碑 )传播 、 网络
摘 要: 2 0 1 7 年初 , 央视的一档大型文化情感类节 目 《 朗读 者》火爆 荧屏。在众 多综 艺娱 乐真人 秀节 目的疲 劳轰炸 下, 《朗读者 》 像一股清流达到 了 “ 吸眼球 ”的效果。这是一场对 “ 娱 乐至死”趋势的反 思 , 也是 以倡导节 目 “ 内容为王” 的新型解读。探 究 《 朗读 者 》节 目背后 引起 受众追捧 的原 因, 有利 于对 当下混乱 的电视节 目现状进行反思。 关键词 : 文化类 节 目; 《 朗读 者》; 口碑传播 中 图分 类 号 :G 2 2 2 文 献标 志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4 — 8 8 8 3( 2 0 1 7)0 5 — 0 1 2 3 — 0 2
一、Leabharlann ( 一 )节 目内容 设 置 和 编排 技 巧
《 朗读者 》虽然是文化情感类 节 目, 但是 它又有访谈类 节 目的痕迹 , 还存 在纪 录片 的元 素 , 一个个 以朗读嘉宾 为主的小 片, 记 录了一个人 、 一 段故事 、 一个群体 、 一些情感 。对 于 “ 朗 读者 ”的理解 , 在第一期节 目里就 明确地表达了这样 的观点 : 朗读是传播文字 , 而人则是展 现生命 。朗读者和我们普通人一 样, 也会 经历 同样 的人 生选 择 , 文 字艺术 的传播 门槛低 , 虽 然 有些 字词 晦涩难懂 但是加 之 朗读 嘉宾 的背后故 事 的演 绎 , 就 会变 得更加容易 理解 。每一期节 目内容约有6 篇 朗读稿件 , 也 不局 限于文本形式 , 对于 晦涩的文字还采访 了相关 点评专家 , 补充稿件背景 。 节 目内容试 图囊 括所有 的文 字作 品, 也囊 括不 同的受众 群体 , 上到8 0 岁 的耄 耋老人 , 下N8 岁 的孩子 , 丰富的节 目表 现 形式 有助 于观众 对于节 目主题 的理解 。此外 ,《朗读 者 》相 较 于传 统的文化类节 目, 它 的演播厅面积非常 大 , 像一个庄 严 恢宏 的演奏大厅 , 在视觉呈现 上舞台节 目效果 明显 , 无论是 现 场观众 还是场外观众都 能感受到节 目组对 于朗读者 的敬重 和 对文字 的尊重 。节 目内容还设置 了钢琴家演奏 朗读 时的配乐 , 像一 本书 , 由音 乐打 开序章 , 最后 由歌 曲结尾 , 不 同的情感 随 着配 乐 的不 同而 不断升华 。 同时 , 还设 计 了封 闭式 的访谈 房 间, 朗读嘉宾们 在相对私密 的对话 环境 中能够更有 安全感 , 也
在 融媒体 的大趋 势和 互联 网快速发 展 的背 景下 , 央视 的 大型文化情感类节 目 《 朗读者 》以迅雷 不及掩耳之势快 速 占 据2 0 1 7 年 电视节 目开年话题的排行榜。此前 , 电视屏幕上的节 目靠说话 发声 为主 的脱 口秀 节 目在 于展示个 人魅力 , 而 眼花 缭乱的真人 秀节 目多是外来综 艺模 式。 电视屏幕在 如此 “ 娱 乐 至死 ”的狂欢化情况下 ,《 朗读者 》作为本土创新的文化类 节 目出现无疑像一股清流 。央视有 《 百家讲坛 》 《中国诗词大 会 》等珠玉在前 , 逐渐开始 回归到传统 的文学类 节 目制作 中。 《 朗读者 》的成功 , 是 文字的力量与碎 片化传播之 间隐形 的较
量, 是对 “ 娱乐至死”的反思。
《朗读者 》强调成 长 、 陪伴 等不 同的生命 经历 ,“ 快 ”时 代 中的鸡汤文学也不 再是被抵触 的文化 , 而是 温暖有力量 的。 节 目的制作 , 一切在于真诚 , 耳熟 的文字 作品通过 朗读者 的朗 读后 被赋予 了新 的生命 力。每一位 朗读 者的人生 阅历将 文字 跳脱 出纸张 , 给生命赋予 意义 , 作为 观众 会产生共 鸣、 好奇心 , 这是文 字的力量 、 是 眼泪 的力量 、 是情 感 的力 量 , 也是 朗读 的 力量 。当然 , 《 朗读者 》的成功不免会和 《 见字 如面》作 比较 。 许 多观众认 为这 是 同类 节 目, 但是 这两个文 化类 节 目的侧 重 点并不相 同。《 见字如面 》更注重 的是 “ 朗读” , 表现的是朗读 的技巧和文字 的内涵 , 而《 朗读者 》更多是在强调 “ 者” , 强调 的是人 , 是 情感 的表 达。 节 目 内容 的 成 功 因 素 央视作 为主 流 电视 的 “ 领头羊” ,《朗读 者 》也 被央 视 视 为2 0 1 7 年度重 量级项 目, 他们 的担 当和野心也 展现在节 目 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