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脾化湿汤治疗嗜眠症42例
神经性嗜睡症中医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神经性嗜睡症中医治疗
导语:社会在发展,我们每一个人的压力越来越大,有家庭的压力,有来自工作的压力,所以往往就会出现神经性嗜睡症,这种疾病的出现,就会对我们的
社会在发展,我们每一个人的压力越来越大,有家庭的压力,有来自工作的压力,所以往往就会出现神经性嗜睡症,这种疾病的出现,就会对我们的生活,对于身体的健康都会构成危害,所以当出现了神经性嗜睡症后,一定要通过中医治疗尽快康复,下面就介绍了中医的治疗,你可以全面来了解一下。
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并吸取了前人的宝贵经验,运用“醒脾开窍汤”治疗嗜睡症的过程中将嗜睡症分为4型。
一、痰湿困脾型:多见于形体肥胖之人,胸闷、纳呆、大便不爽,痰多泛呕、口中粘腻,身重嗜睡舌苔白腻脉孺缓。
治疗原则:燥湿健脾豁痰开窍。
方药:“醒脾开窍汤”加竹茹、半夏等。
二、脾气不足型:多见于病后或高龄之人,神疲乏力、腹胀食少,食后困倦嗜睡,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等,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治疗原则:益气健脾。
方药:“醒脾开窍汤”加人参、白术、黄芪等。
三、肝郁脾虚型:长期忧愁思虑,精神萎靡不振头昏欲睡多梦时有两胁不适,纳呆食少,大便不利或腹痛泻泄,泻后痛减,舌苔薄白或稍腻,脉玄细或涩。
治疗原则:舒肝健脾开窍。
方药:“醒脾开窍汤”加柴胡、党参、枳壳等。
四、气血两虚型:面色萎黄无华或淡白,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心悸多梦、气短懒言,或有自汗,头晕目眩,舌淡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疗原则:益气养血醒脾开窍。
处方:“醒脾开窍汤”加黄芪、当归、人参,等。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化湿醒神汤加减治疗多寐症
化湿醒神汤加减治疗多寐症【关键词】多寐证;化湿醒神汤;辨证论治多寐证,又称“嗜眠证”,临床症状可见不思饮食,胸脘痞闷,落坐、临食则昏昏欲睡,便溏,面色萎白,语声低微,身体肥胖,四肢无力,舌质淡,脉细滑缓。
多由脾胃气虚,湿痰内盛所致。
余自拟化湿醒神汤加减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
1方药组成药物组成有扁豆、白术、薏苡仁、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
2方解方中以扁豆为君,健脾化湿。
以白术为臣,补气健脾、燥湿利水。
《珍珠囊》谓其“除湿益气、补中补阳、消痰逐水。
”《本经逢原》谓其能“除湿、消痰利水、和中补气”。
佐以薏苡仁、茯苓,甘淡渗湿健脾。
《本草纲目》曰:“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
”《本草新编》云:“薏仁最善利水,不至耗损真阴之气,……,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
故凡遇水湿之症,用薏仁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
”《本草衍义》云:“茯苓,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药品化义》云:“茯苓最为利水除湿要药,书曰健脾,即水去而脾自健之谓也。
”茯苓与白术合用,健脾除湿之功更强,促其运化。
使以炙甘草,甘温调中,再配以陈皮、半夏,共奏益气健脾、运化痰湿之功。
《名医方论》云:“气虚者,补之以甘。
术、苓、草,甘温益胃,有健运之功,具冲和之德。
若合之二陈,则补中微有导之意。
”本方侧重于健脾、化痰湿,使从扶脾治本中兼化痰湿,是为标本兼顾之方。
3随症加减若寒湿滞于中焦,见纳呆、脘腹胀满或疼痛、呕吐泄泻等症,加香附、砂仁;若头重如裹、口多涎沫者重用陈皮、半夏,可配伍胆南星、佩兰、白豆蔻、全瓜蒌等豁痰理气之品;若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等脾气虚证较明显,可加党参、重用黄芪;若肢体沉重、苔腻,加藿香、佩兰、石菖蒲等醒脾化湿;若耳鸣、重听,加葱白、郁金、石菖蒲等通阳开窍;若素体阳虚,痰从寒化,痰饮内停,上犯清窍者,在原方基础上加桂枝,即合用苓桂术甘汤以温化痰饮;若气虚卫阳不固,自汗时出,重用黄芪,加防风、浮小麦益气固表敛汗;若患者泄泻、便溏等气虚湿盛证明显,可加苍术燥湿健脾;若见畏寒肢冷、腹中隐痛等阳虚症状,加桂枝、干姜;若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表现眩晕兼见气短乏力、纳差神疲、便溏下坠、脉象无力者,可在原方基础上合用补中益气汤以补中益气,升清降浊。
归脾汤治疗失眠98例【归脾汤治疗失眠90例报告】(共5页)
归脾汤治疗失眠98例【归脾汤治疗失眠90例报告】[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摘要】目的归脾汤治疗失眠的疗效。
方法我科20xx――20xx年,临床上16-45岁,以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均见于外伤出血及产后失血过多者90例,采用传统中医中药疗法治疗。
结果治愈率100%。
结论采用传统的中医中药方法治疗,副作用少,经济适用,患者易于接受,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
【关键词】归脾汤;失眠症;治疗方法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病症之一,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常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头晕、头痛、中风等病症。
顽固性的失眠,给病人带来长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而长期服用安眠药物又会引起医源性疾病。
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脏腑气血的功能,常能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且不引起药物依赖,更不会引起医源性疾患,因而受到患者的欢迎。
1资料与方法选择病例的条件临床上选择素体虚弱,饮食失节,思虑太过,劳倦过度,损伤心脾,心血暗耗,神不守舍,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奉养心神的失眠。
一般资料我科20xx――20xx年,临床上16-45岁,其中女性58例,男性32例均以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等失眠来就诊,选择归脾汤加减治疗,其中16-22岁32例,23-35岁28例,35-45岁30例。
治疗方法归脾汤《济生方》组成:白术9克、茯苓10克、黄芪12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人参12克、木香5克、生甘草各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
加减与备选方:①血虚面色无华,加熟地、丹参;②夜梦纷纭,时醒时寐加肉桂、黄连交通心肾;③心神不宁,夜梦遗精者,酌加龙齿、珍珠母;④汗多者,酌加浮小麦,生龙牡;⑤脘闷纳呆,舌苔黄腻者,加陈皮、清夏;⑥腹泻者,当归不用,并加苍术、白术。
用法加生姜6克、大枣3枚,水煎服。
也可作丸剂服,每服6-10克,每日2-3次。
醒脾开窍汤治疗发作性睡病
醒脾开窍汤治疗发作性睡病醒脾开窍汤治疗发作性睡病发作性睡病以突发性不可抗拒的嗜睡为特征,发作时间长短不一,短者十分钟,长者数小时或更长,睡眠多不可克制,在任何场合,如吃饭,谈话,工作,行走时均可发生,中医称“嗜卧”,“多寐”。
多年来。
本人应用醒脾开窍汤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介绍如下。
功能:醒脾开窍汤具有温阳醒脾,健脾化湿,辛温开窍之功。
方药组成:藿香10g半夏10g茯苓12g草蔻仁12g杏仁6g厚朴10 g 石菖蒲20g桂枝10g干姜10g仙灵脾10g苍术12g甘草6g加减应用:若病日久,见气血不足者,加黄芪,人参,枸杞子,菊花,有瘀血表现者加川芎,桃仁,天麻,肾阳不足者加附子,肉桂,细辛,若嗜睡较重者可并用针刺人中,合谷,百会等穴位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病案举例:方XX,男,42岁,农民,初诊日期1990年8月17日。
以嗜睡3天就诊,患者三天前因本家移墓,自己帮助前往挖穴,时值夏暑又连降小雨,气候炎热,土地潮湿,随于挖穴的第2天突然猝倒后出现嗜睡,连续3日,精神困顿,全身沉重乏力,嗜睡不省,家属甚为紧张,治疗3日未见寸效。
证见:患者神志模糊,表情淡漠,呆滞,睡眠程度较深,深刺激可唤醒,醒后数分钟又入睡,心肺与体温均正常。
舌胖有齿痕,苔厚腻,脉沉滑,证属脾阳不振,痰湿中阻,蒙闭清窍,治宜温阳醒脾,化湿开窍。
用醒脾开窍汤加减,处方:藿香10g川朴12g半夏10g云苓12g杏仁10g苡仁20g草蔻仁12g 石菖蒲30g桂枝10g苍术12g泽泻12g砂仁6g大腹皮10g佩兰10 g。
次诊,服上方二剂后,患者自觉意识清楚,全身困重感减轻,嗜睡减少,食欲增加,原方续进3剂,嗜睡消失,体力恢复,饮食正常。
随访1年未见复发。
中医治疗【嗜睡症验方】
中医治疗【嗜睡症验⽅】
【配⽅⼀】⽩术12克,茯苓12克,陈⽪6克,半夏9克,⽯菖蒲9克,⽢草6克。
【⽤法】每⽇1剂,⽔煎服。
【验案追踪】张某,⼥,38岁。
4个⽉来⽆论昼夜时时欲睡,尤其⾷后为甚,喊之能醒,醒后⼜睡。
多次诊治⽆效。
服本⽅2剂后,此症全除,病获痊愈。
清醒汤治发作性嗜睡症12例均痊愈
【配⽅⼆】陈⽪、半夏、茯苓、郁⾦、⽯菖蒲各15克,⽢草10克。
【⽤法】每天1剂,⽔煎⾄200毫升,早、晚分服。
【疗效】本⽅治疗发作性嗜睡病12例,均痊愈。
【验案追踪】⼀位姓陈的男孩,15岁。
因4年前患脑炎后经常嗜睡,每次犯病时嗜睡1周左右,每年发作3~5次,多次求医不效。
刻诊:两天来除吃饭外皆在睡眠中,头沉⽆⼒,精神萎靡,⾯⾊萎黄,⾆淡、苔⽩腻,脉沉细。
投清醒汤3剂后精神⼤振,⾃觉体⼒⼤增。
⼜继服6剂,以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复发。
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症45例重点分析
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症 45例重点分析摘要:目的对失眠症应用归脾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
方法选择本院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45例失眠症患者,基于治疗方式的差异,分成对照组(23例,应用艾司唑仑片治疗)和研究组(22例,应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症效果较好,可以在加强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应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归脾汤;失眠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相关临床资料显示,现代人的失眠症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态势,这和人们工作压力日益增大,以及睡眠质量严重不足相关,再加上很多人生活节奏较快,难以形成深度睡眠,因此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失眠症,使患者出现心慌、烦躁、易怒等临床表现。
临床可通过中医健脾疗法,调理患者脾部功能,达到较好治疗效果。
因此,本文将以45例失眠症患者为研究样本,对失眠症应用归脾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45例失眠症患者,基于治疗方式的差异,分成对照组(23例)和研究组(22例)。
其中对照组中男患13例,女患10例,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45.62±3.28)岁;研究组中男患14例,女患8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46.29±3.73)岁。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生产单位: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12020291)治疗,口服方式给药,每天服用1次,每次2mg,睡前服用。
研究组采用归脾汤加减治疗,药方如下:8g石膏,3g莲子,15g白芍、百合,10g龙眼、阿胶、当归、知母、茯苓,30g龙齿、夜交藤、酸枣仁。
醒脾汤、醒脾开窍汤治疗嗜睡症
醒脾汤、醒脾开窍汤治疗嗜睡症
醒脾汤是一剂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怀抱郁结,思虑伤脾,致脾
气不行,逆于肉里,壅肿,疼痛不眠,心烦不安,神气不清。
名称:醒脾汤
组成:白术1钱,黄耆1钱,人参1钱,茯神1钱,酸枣仁7分,地骨皮7分,远志7分,柴胡5分,甘草5分,桔梗5分,黄连5分,木香
醒脾开窍汤解救嗜睡病人
白天睡得过多、总是感到疲乏,而且这种情况不是因为前一天缺觉,这就是典型的嗜睡症症状。
嗜睡症患者因为疾病的折磨会在白天不受控制地入睡,如果睡眠发生在餐厅之类的地方也就无所谓了,但如果发生在驾车途中,那后果可是不堪设想。
所以,千万不要轻视白天睡觉的问题,一定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在睡眠方面颇有研究的老中医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个恰当的治疗嗜睡症方案——醒脾开窍汤:藿香10g,半夏10g,茯苓12g,草豆蔻12g,杏仁6g,石菖蒲20g,桂枝10g,干姜10g,仙灵脾10g。
当然,以上只是醒脾开窍汤治疗嗜睡的标准药方,在具体应用时,患者还要根据自身的病况进行药量的加减,如面色萎黄无华或淡白、纳呆食少、神疲乏力、心悸多梦、气短懒言,或有自汗、头晕目眩、舌淡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的嗜睡患者治疗时还要在原方基础上加黄芪、当归、人参等中药材;体型肥胖、胸闷、便秘、痰多者,治疗时推荐“醒脾开窍汤”加竹茹、半夏;长期忧愁思虑、精神萎靡不振、大便不利或腹痛泻泄者,治疗时推荐“醒脾开窍汤”加柴胡、党参、枳壳等;病后或高龄的嗜睡症患者,神疲乏力、腹胀食少、食后困倦嗜睡、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淡苔薄白、脉虚弱,治疗时需加人参、白术、黄芪等。
如果您自己不能判断自己真正属于哪一类嗜睡症患者可咨询医生,他们会根据您所描述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后指导您如何更好地应用醒
脾开窍汤。
山西名医李可:“醒脾汤”11味药,巧治食少纳呆!
山西名医李可:“醒脾汤”11味药,巧治食少纳呆!展开全文今天给大家分享李可先生运用“醒脾汤”这一方子的治疗经验,以供大家参考!李可老中医,1930年生,2013年2月7日在山西病逝,享年83岁。
山西省灵石县人,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取得中医本科学历。
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华医药报》医事顾问,世界华人交流协会特邀研究员。
半个世纪以来,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尤擅长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医术精湛,并有自拟处方三十多副。
著成《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下面介绍李可老中医治疗食少纳呆的“醒脾汤”。
【组成】红参、五灵脂10~30g,炒麦芽60g,炒芽30g,焦三仙各10~15g,藿香、佩兰、砂仁、炙甘草各10g,生姜10片,大枣10枚。
【主治】食少纳呆,面黄肌瘦(《李可经验专辑》357页)。
【方解】李可醒脾常用以下对药:红参、五灵脂益气化瘀,启脾进食;炒麦芽、谷芽开胃醒脾;焦三仙消食化积;藿香、佩兰、砂仁芳化醒脾。
【用法】二煎混匀,日分2次服。
案例:郭某,50岁,汾局水峪矿职工,1980年11月13日,由灵石医药公司宋经理陪同来诊。
患者病程1年7个月,曾在省肿瘤医院住院8个月,放疗配服中药,渐延全身浮肿,腹水(++)而出院。
体重下降20kg,现体重37.5kg,骨瘦如柴,一身大肉尽脱。
纳呆,日进食不足4两。
出血淋漓不断,少腹胀痛如锥刺;黄赤相杂之秽臭带特多,日用卫生纸1包。
询知患者个性内向,舌淡而干,舌中裂纹,中心有5分硬币大之无苔区。
余久思难决,觉此症有两点难于措手处:其一,七情内伤,肝气久郁化火化毒,结于胞宫,犹如强敌破境,势不能不顾;其二,久病攻多,放疗损伤,胃气已近败亡。
其舌中之无苔区,即脾胃虚极,不能蒸化敷布之明证。
上大虚,下大实,是最难用药格局。
一着不慎,生死立判,当以抑木扶土、醒脾救胃为先。
生黄芪45g,当归、红参(另炖)、五灵脂、柴胡、棉子炭、白芍各15g,炒麦芽60g,炒谷芽30g,曲楂炭、姜炭各10g,焦白术、茯苓、生薏苡仁、猪苓各30g,泽泻18g,油桂5g,炙甘草10g,生姜10片,大枣10枚(《李可经验专辑》357页)。
归脾汤治疗失眠40例疗效观察
归脾汤治疗失眠40例疗效观察
马君兴
【期刊名称】《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目的:研究归脾汤对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组用归脾汤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西药舒乐安定片治疗.结果:归脾汤治疗失眠较西药舒乐安定治疗有较好疗效(p<0.05)结论:归脾汤治疗失眠症有明显疗效.【总页数】2页(P44,43)
【作者】马君兴
【作者单位】崇州市中医院,四川·崇州,6112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
【相关文献】
1.归脾汤加减治疗失眠40例 [J], 刘海彦
2.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40例临床观察 [J], 季铁铮;余绍清
3.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0例临床观察 [J], 吴宝金;陈甦
4.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0例临床观察 [J], 吴宝金;陈甦;
5.归脾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40例 [J], 余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湿醒脾方:
化湿醒脾方:
素馨花12克,延:::胡索10克,茯苓白木各15g降浊,佩兰10克,炙甘草5克,普洱茶5克,厚朴5克。
将这些药物用冷水浸泡20分钟后煎煮。
首先用武火,煮沸,之后用文火,煎煮30分钟。
取第一份药汁。
第二份药汁如法制取,只不过文火煎煮20分钟即可。
两次药液共300毫升,每天服用一剂,分两次空腹温服。
一周为一个疗程。
此方中,素馨花疏肝解郁、芳香醒脾。
厚朴和佩兰芳香化湿。
答延胡索能行气止痛,普洱茶能消除胃胀和气滞两个问题。
炙甘草益气和中。
这个办法的主旨,就是要化湿、行气、止痛。
它对于肝气犯胃、脾胃痰湿内积所致的胃部胀痛、嗳气、反酸、肋痛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说到底,它能消除令脾不转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即湿邪困脾和肝气犯脾,因此可以奏得奇效。
服用前,我们应该经中医师辩证指导,以免药不对症。
另外,梁剑波先生此方是可以加减变化的。
比如吐酸嗳气严重,加佛手花10克。
疼痛严重的,加白芍15克,广木香6克。
食欲严重受损的人,可以加炒谷芽15克,鸡内金10克。
胁肋胀痛明显的,加炒麦芽15克、郁金12克。
总之,此方变化无穷,效果卓著,不失为梁剑波大师的代表方剂之一。
治多寐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多寐病症精选的药方治多寐病症精选的药方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多寐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5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多寐又称“嗜眠”“嗜卧”。
其特点是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唤之即醒,醒后复睡。
本证大多为阴盛阳气不足或气血虚损,脾被湿困所致。
1.湿邪困脾证:嗜睡身重,胸闷纳少。
舌苔白腻、脉濡缓。
1.平胃散加味。
苍术(泔浸)6克姜厚朴3克陈皮3克炙甘草3克生姜6克红枣3枚加减1.若证属湿热者,宜加黄连、黄芩以清热燥湿;2.属寒湿者,宜加干姜、草豆蔻以温化寒湿;3.湿盛泄泻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湿止泻;4.若呕者,宜加半夏以和胃止呕;5.若兼食滞,而见腹胀满,大便秘结者,宜加莱菔子、神曲、槟榔、枳实发消食除满。
6.多寐证:若痰多湿盛可加入半夏、南星、菖蒲以化痰降逆开窍。
2.脾气虚弱证:多眠困倦,食后为甚。
2.六君子汤加味。
人参3克(焗服) 白术4.5克茯苓3克炙甘草3克陈皮3克半夏4.5克生姜3片红枣2枚加减1.气虚较甚者,重用人参、白术;2.痰多壅盛者,重用半夏、陈皮;3.畏怕冷者,加炮姜、附子以温中祛寒;4.痰多清稀者,加干姜、细辛以温肺化饮。
5.多寐证:可加麦牙、神曲、山楂以消食、导滞、健脾。
3.脾阳不足证:嗜唾神倦、懒言、脉弱无力。
畏寒肢冷,食少易汗。
4.理中汤人参9克甘草9克白术9克干姜9克加减1.如果脐上筑者,肾气动也。
去白术,加肉桂12克. 2.心悸者加茯苓6克3.呕吐者去白术,加生姜9克4.口渴者,白术加至14克5.腹中痛的加人参至14克6.寒冷的加干姜至14克7.腹满的去白术,加附子5克8.若脾肺虚寒,咳嗽不止者,加半夏、茯苓、细辛、五味子以温中化饮止嗽;9.寒湿发黄;阳虚失血,加黄芪、当归、阿胶以益气养血摄血;10.兼喘满浮肿,小便不利者,合五苓散以温阳化气利水。
脾虚,则困!讲两张治嗜睡的小医案,帮你找找病根儿,请看仔细
脾虚,则困!讲两张治嗜睡的小医案,帮你找找病根儿,请看仔细(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藏象生理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困倦、嗜睡、爱睡觉的事儿。
大道理,我不想给你多讲。
讲了,你也看不下去。
我直接给你讲两个小故事。
你仔细听,听完就懂了。
话说1979年9月15日,一个姓徐的男子,来找任达然。
任达然是谁?他是江苏扬州人,1921年生人,是老一辈的中医临床家。
对脾胃病的调理,是他的专长。
患者什么毛病呢?就是嗜睡。
医案记载,这个患者当时都62岁了,也到了没有精神头的时候。
可是,他的没精神,有些过分:一天之内,无论什么时候,都想睡觉,而且一倒下就能睡着。
睡着了,谁都叫不醒。
白天睡,晚上睡,睡得让家里人心里害怕:这到底是咋了?是不是生病了?于是,就在嗜睡现象出现一周以后,家里人带他慕名求治于任达然老前辈。
刻诊,见患者脉象虚软无力,舌淡苔白,面色晄白。
整个人显得头晕乏力。
细问得知,患者一直以来食欲不振,而且大便不成形。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任师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麻黄2克,生姜2片,大枣5枚。
这个药,一共开3剂。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之后,嗜睡现象得到了很好改善,只是感觉到吃饭食欲依然低落。
于是,原方去掉麻黄,加入谷芽15克。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7剂以后,诸证悉平。
这就是第一个小故事。
我帮你点拨一下。
这个患者,脉象虚软无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大便不实,周身乏力,面色也不好。
你看出来没?这是妥妥的脾气虚弱的表现啊。
中医讲,脾主升清。
现在,脾气虚弱,清阳之气升不起来,患者的头面得不到精微物质的供养,他当然要犯困、嗜睡了。
这就是嗜睡困倦的第一个原因:脾气虚弱。
怎么办呢?既然脾气虚弱,那我们就健脾益气。
我们看看当时任师用的配伍——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炙甘草6克,麻黄2克,生姜2片,大枣5枚。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5例临床观察
作者简介:梁文萍(1970-),女,汉族,本科,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
E-mail:1942099808@qq com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5例临床观察梁文萍河南省遂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遂平 463100【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基于此,给予对照组针刺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归脾熟眠汤,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医证候积分。
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归脾熟眠汤联合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关键词】 心脾两虚型失眠;归脾熟眠汤;针刺疗法;中西医结合【中图分类号】R256 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3-0103-03 失眠是一种常见睡眠障碍性疾病,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多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后无法维持有效睡眠、睡眠质量下降等,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作息,亦可诱发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损害其身心健康[1]。
现阶段,针对该类患者,西医多通过镇静催眠、抗抑郁、抗组胺等药物帮助其控制病情进展、改善不适症状。
但由于易产生耐受性与依赖性,临床应用常受限制[2]。
鉴于此,本研究将归脾熟眠汤和针刺疗法联合应用于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观察其对睡眠质量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
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4~57岁,平均(51 85±4 09)岁;病程1~5年,平均(3 97±0 26)年。
治疗嗜睡的经验
治疗嗜睡的经验孙崇铎这是我去年的一个病号,有时连走路,吃饭都能睡着,有一天在和我聊天,无意那个提起,我告诉他这是病必须要治疗,他说我到过好多地方治疗过都不见效,你能治好我一定好好谢谢你,病人除了嗜睡外,还有头晕,胸闷,头重的症状,尤其是饭后,舌苔白腻,脉缓弱,我认为这为肝脾湿所致党参30g 苍术15g 茯苓12g 炙草6g 半夏10g 陈皮12g 薏仁40g 藿香12g 菖蒲9g 焦三仙各20g六付水煎服党参苍术茯苓炙草半夏陈皮健脾除湿薏仁藿香菖蒲芳香化湿焦三仙消食导滞只要辩证为脾虚湿胜所致的嗜睡疗效杠杠的这个病人连服18副痊愈广阔天空恩!谢谢。
学习了。
这看起来的确和“湿困”有关。
针灸推拿了原这样的情况我以前也遇到过,的确是脾虚之故!李玉琢这样的情况我以前也遇到过.这看起来的确和“湿困”有关.我用商陆花2克冲服.wonghaishui 茯苓四逆汤和补中益气丸。
taosheng2008 有道理。
建脾利湿配芳香化湿。
经方派“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麻黄细辛附子汤也是可以的!8578 能连服18副?不错了,至今还没见过能坚持连吃这么多中药的!------经方派“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岳美中连续服一年中药的也有!!善治慢性病的中医大多是高手!蓝色光芒如果阳气不足,见四肢不温,是应该温肾阳呢还是温心阳呢?------newcoperny 温肾阳加油小娟或许吧,我有个病人,她也是每天都觉得说不够一样,成天昏昏欲睡的样子,后来我看了一下,舌象脉象均正常,其他也没有什么特殊,食欲也正常的,不过发现她运动少,每天上班回家就是在家坐着看电视,或者在一边**,所以建议她多运动,多找点有意义的事做,呵,一个星期后遇到她,她说好多了,没有以前那样总觉得睡不够了,精神也好多了!所以,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很重要,除了药物治疗,我们应该要想到其他的治疗也是重要的,也是治病的一大方法!66253 见正是湿热困脾套之脾阳不升.膏药门诊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二陈汤雅杏轩不错。
失眠,睡不安稳!一剂除脾湿的方子,又准又稳!治好失眠易醒
失眠,睡不安稳!一剂除脾湿的方子,又准又稳!治好失眠易醒今天跟大家聊一张中医里头,除脾湿治失眠的一张方子。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是40岁。
这个人,有一段时间,因为工作繁忙,所以就常常出现失眠、多梦、头晕现象。
他到药店去,购买了不少能清热安神的中成药。
用了很长时间,但是效果都不太明显。
无奈转投中医。
刻诊,见患者脉细弱,舌苔白厚,舌质发红,而且面色偏黄,血色不丰。
细问得知,在出现失眠问题以来,患者自觉纳呆,胃胀,吃不下饭,肢体疲倦,烦躁,记性特别差。
给他开了一张方子。
但见——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山药、砂仁、黄连、陈皮、酸枣仁、柏子仁、桔梗、远志、磁石、炙甘草患者应用以后,自觉睡眠有所改善,而且胃部觉得舒服。
就这样,原方加减投用共10多剂,患者诸证悉平,失眠到最后基本恢复正常。
这里头是怎么一回事呢?脾虚湿盛,他就没有办法化生气血。
心血,也就随之不足。
心血不足,心阴失养,于是就有心火。
心火扰神,他就失眠。
方子里的远志和磁石。
还能看到酸枣仁、柏子仁。
这些啊,都是养血安神、重镇潜阳的。
治失眠的时候,很多人都用。
你其他几味药: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山药、砂仁、陈皮、炙甘草。
加上莲子肉和白扁豆,那就是我今天要重点说的,参苓白术散的配伍了。
参苓白术散,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头的方子。
可以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四肢乏力、面色不好,胃脘痞闷不适,舌淡了,苔白腻了,脉也虚缓了,都可以用这个方子。
因为这里的大部分药材,都可以健脾利湿。
莲子肉、白扁豆、人参、炙甘草、白术、山药可以健脾益气。
茯苓、薏苡仁可以健脾利湿。
砂仁可以行气和胃消胀。
这样一来,脾不虚,湿不留,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你也有耳鸣、听力下降、失眠的问题欢迎留言。
关注@耳科中医阮大夫了解更多耳病详情。
老人嗜睡无力偏方
老人嗜睡无力偏方文章目录*一、老人嗜睡无力偏方1. 老人嗜睡无力治疗之常用偏方2. 老人嗜睡无力治疗之脾气虚弱型3. 老人嗜睡无力治疗之痰湿内困型*二、老人嗜睡的原因有哪些*三、老人嗜睡有哪些危险征兆老人嗜睡无力偏方1、老人嗜睡无力治疗之常用偏方 1.1、十全大补汤:党参、白术、茯苓、熟地、当归、白芍药各10克,黄芪15克,川芎6克,肉桂、甘草各3克。
疗效:若以脾气不足为主,宜首选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脾益气;若血虚明显者,倍芍药、当归,加阿胶(烊化)10克,以养血充营。
1.2、苍术、陈皮各12克,藿香、厚朴、石菖蒲各10克,生姜6克,红枣10枚。
疗效:湿邪蕴郁化热,小便黄,舌苔黄腻者,宜酌减香燥行气之品用量,并加黄芩、山栀子各10克,薏苡仁15克,通草6克,以清热化湿。
1.3、伴有形寒肢冷,夜尿频而清长者多为肾阳不足,可加淫羊藿12克,炮附子6克,或改右归丸以阴阳双补。
2、老人嗜睡无力治疗之脾气虚弱型症见精神倦怠,嗜睡,饭后尤甚,四肢困乏,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沉弱无力等。
治宜益气健脾,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处方:党参、茯苓、石菖蒲、山药、泽泻各12克,白术、陈皮、半夏、砂仁、远志各10克。
煎分3次服,日l剂,连服7剂。
3、老人嗜睡无力治疗之痰湿内困型症见困倦欲睡,伴头重如裹,四肢困重,纳食减少,胸闷欲呕,口粘不渴,咳吐白痰,舌苔白腻,脉滑等。
治宜健脾燥湿、理气化痰,方用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
处方:陈皮、茯苓各12克,苍术、半夏、厚朴、霍香、佩兰各10克,白术、天麻各8克。
水煎分3次服,日l剂,可连服5剂。
老人嗜睡的原因有哪些1、环境因素:老人如果生活比较孤独、单调,再加上体力欠佳、心脏功能不好,或患有骨关节病等,往往不爱活动,容易导致老人嗜睡。
因此,如果是环境因素所致,老人平时要充实生活,进行一些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活动,从而缓解嗜睡症状。
2、疾病因素:当老人出现嗜睡状态,应该考虑是否有脑部病变,如脑部的炎症、脑瘤、脑萎缩、脑动脉硬化症和脑血管疾病等,都会引起老人嗜睡的状态。
自拟醒脾化湿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邪困脾证30例
自拟醒脾化湿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邪困脾证30例
姚盈;刘诚;江一平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醒脾化湿汤是江一平主任中医师多年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方,具有醒脾助运、健脾化湿的功效,体现了中医"肝病从脾论治"的辨治方法。
笔者临床观察以醒脾化湿法,采用自拟醒脾化湿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湿邪困脾证3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观察的60例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19~58岁,平均为39岁;病史5~10年,平均7年。
【总页数】2页(P56,60)
【作者】姚盈;刘诚;江一平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6;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6;江西省中医院脾胃肝胆科南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自拟运脾化湿汤治疗婴幼儿迁、慢性腹泻64例疗效观察
2.醒脾化湿汤治疗脾胃湿阻型胃病218例
3.醒脾化湿汤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苔腻症66例
4.醒脾汤治疗鼻及咽喉部手术后脾困症的疗效观察
5.醒脾化湿汤治疗嗜眠症38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饭后困倦难忍,先醒脾!一张方子,把脾叫醒,让你精神起来,请学习
饭后困倦难忍,先醒脾!一张方子,把脾叫醒,让你精神起来,请学习(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前几天,有朋友在后台向我咨询,说文老师,我为什么在饭后特别困倦,困得要命,不睡不行呢?其实,这个现象,文老师以前讲过,它属于中医“饭醉”的范畴。
饭是吃饭的饭,醉是喝醉的醉。
喝酒能把人喝醉,吃饭也会让人醉倒,所以叫“饭醉”。
这个现象的原因,中医考虑还是脾胃虚弱。
它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还是很多见的。
在这里,文老师想和你说一张,比较典型的医案故事。
说有这么一个16岁的女学生,姓张,出诊的时间是1980年的7月15号。
她平时身体还算不错。
除了食欲稍差外,没有其他明显不适。
后来,她就出现一个奇怪现象,这就是吃饭的时候,包括饭后,特别困倦,容易睡着。
最严重的时候,吃一顿饭,能入睡七到八次。
他的父亲没有办法,就在身边看着她,时时呼唤她,告诉她别睡、别睡。
但是,只要人家把饭吃进去,下一秒肯定把头一低,睡着了。
至于说饭后,入睡更是容易。
那么,每次睡觉能多长时间呢?短的十分钟左右,长的得睡一小时。
为什么这么爱睡觉呢?家人就带着患者到处去检查,也没有看出来什么问题。
最后,他们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象细弱,舌苔白。
细问得知,患者素来食欲不振。
最近,则伴随恶心、头晕。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
但见:白扁豆10克,砂仁10克,生姜10克,半夏10克,藿香10克,焦山楂15克,甘草10克。
所有这些,开3剂。
结果如何?三剂药喝完以后,患者的好转十分明显。
每顿饭,只睡二到三次。
这比以前就强很多。
而且,恶心欲呕的感觉消失了,食欲有所增强。
这个时候,原方中党参改成了红参20克,又开3剂。
用药后,患者病情霍然而愈。
随访半年,未曾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他最初刊载于1990年的《内蒙古中医药》。
王体敏主任中医师医案——乏力、嗜睡二年余,7剂中药诸症减。
王体敏主任中医师医案——乏力、嗜睡二年余,7剂中药诸症减。
吴x君,女,48岁,2021年9月6日就诊。
【主诉】乏力、嗜睡2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乏力、嗜睡,一直未予重视,未经治疗,今来我科要求服用中药治疗。
【刻下症】体质偏胖,乏力、嗜睡。
每天早上吃过早饭,大约8、9点钟开始就感觉昏昏欲睡,且疲劳、乏力,胃脘时有泛酸,腰部酸痛,无畏寒肢冷,口中和,大便一日一次,成形,夜尿3一4次。
【查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诊断】虚劳(醒脾升陷汤证)【治疗】醒脾升陷汤加味山萸肉15g 生白术15g 川断30g生甘草10g 生黄芪30g 生龙骨15g煅牡蛎15g 萆薢15g 桑寄生15g败酱草35g 海螵蛸15g 杜仲15g7剂,水煎,日1剂,早,睌饭后半小时各服用1次,共服2次。
【二诊】2021年9月13日就诊。
患者诉服药后,诸症均减。
人有劲了,今天早上起来没有嗜睡感了。
腰部酸痛减轻了,胃脘泛酸消失,夜尿也减少至0一1次。
效不更方,上方生龙骨改为煅龙骨再进7剂以巩固疗效。
【体会】醒脾升陷汤源于清代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大气下陷方。
原文:“醒脾升陷汤治脾气虚极下陷,小便不禁。
生箭耆四钱白术四钱桑寄生三钱川续断三钱萸肉去净核,四钱龙骨煅捣,四钱牡蛎煅捣,四钱川萆薢二钱甘草蜜炙,二钱”。
方中用黄芪、白术、甘草以升补脾气,用黄芪同寄生、续断以升补肝气,更用龙骨、牡蛎、萸肉、萆薢以固涩小肠。
人之胸中大气旺,自能吸摄全身气化不使下陷,黄芪与寄生并用,又为填补大气之要药。
本案患者体质偏胖、疲劳、乏力,嗜睡,腰部酸痛,无畏寒肢冷,夜尿3一4次,附合醒脾升陷汤的方证,故用之效果显著。
醒脾汤_普济方卷三九五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醒脾汤_普济方卷三九五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醒脾汤_普济方卷三九五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原方 (7)1.1.组成:人参、白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炒)、白附子、藿香、白僵蚕、甘草、升麻、酸枣仁各等分。
(7)1.2.功效:小儿吐泻,脾虚多困,不思乳食,欲生风候。
(7)1.3.来源:《普济方》卷三九五。
(7)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7)2.相似度55%:调胃散 (7)2.1.组成:人参3钱,白术2钱半,甘草(炙)1钱,白茯苓1钱,罂粟子1钱,白附子半分,藿香半钱,丁香半钱。
(7)2.2.原方对照:人参、白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炒)、白附子、藿香、白僵蚕、甘草、升麻、酸枣仁各等分。
(7)2.3.加:罂粟子、丁香 (7)2.4.减:山药、白扁豆、白僵蚕、升麻、酸枣仁 (7)2.5.功效:小儿积热。
(7)2.6.来源:《准绳_幼科》卷三。
(7)3.相似度55%:白术散 (7)3.1.组成:白术1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半两,白扁豆半两,山药半两,甘草(炒)半两,粉葛半两,糯米半两。
(7)3.2.原方对照:人参、白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炒)、白附子、藿香、白僵蚕、甘草、升麻、酸枣仁各等分。
(7)3.3.加:粉葛、糯米 (7)3.4.减:白附子、藿香、白僵蚕、升麻、酸枣仁 (8)3.5.功效:小儿吐泻,失亡津液,身凉烦渴,不食,困倦少力,亦治虚热。
.. 83.6.来源:《普济方》卷三九○。
(8)4.相似度55%:银白散 (8)4.1.组成:人参(去芦头)1两,白茯苓(去皮)1两,白术1两,山药1两,天麻1两,全蝎(去毒,微炒)1两,白扁豆(炒)1两,甘草1分(炙)。
(8)4.2.原方对照:人参、白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炒)、白附子、藿香、白僵蚕、甘草、升麻、酸枣仁各等分。
(8)4.3.加:天麻、全蝎 (8)4.4.减:白附子、藿香、白僵蚕、升麻、酸枣仁 (8)4.5.功效:小儿泻之后,脾胃虚弱,食睡露睛,渐生虚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过度嗜睡性障碍;醒脾化湿汤
【中图分类号】R277.797+.9
【文献标识码】B
嗜眠又称嗜睡、嗜卧、善寐、多寐等。自1993年6月一 2004年6月期间,笔者用自拟醒脾化湿汤治疗嗜眠症,收到 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中,男19例,女23例;年龄15— 78岁,其中4l一65岁29例(占70%);病程:发病<60天者11 例,61天一1年者25例,1年以上者6例(其中1例长达4年)。 本组病例在应用本法治疗前有16例曾接受过中西药治疗。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中嗜眠的诊 断标准,并结合临床症状及病史确诊。临床主要症状:嗜眠, 神疲,头目昏沉,胸闷纳呆,痰多形丰,或畏寒肢冷,溺频便 溏,舌淡质胖嫩,苔白或腻,脉缓或沉细微弱。 2 治疗方法
新中医2006年10月第38卷第10期 NEW JOURNAL"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ctober 2006 V01.38 No.10
பைடு நூலகம்
·82·
【文章编号】0256—7415(2006)10—0082—01
醒脾化湿汤治疗嗜眠症42例
刘同珍1。刘昭坤2 (1.山东理工大学医院,山东淄博255091;2 淄博市新华医院,山东淄博255000)
【参考文献】
【1]冷方南.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1987.242—243. (编辑、校对:冯天保)
万方数据
醒脾化湿汤治疗嗜眠症42例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刘同珍, 刘昭坤 刘同珍(山东理工大学,医院,山东,淄博,255091), 刘昭坤(淄博市新华医院,山东,淄博 ,255000)
王某,女,44岁,农民。2002年8月1日初诊。嗜眠6 月,始为饭后即困,入睡l~2小时后可自醒,继则入眠时间
【收稿日期】2006—05—21
逐渐延长,阴雨天更甚,不唤不醒。渐至饭前亦困,曾于就诊 前12天因燃灶做饭时入睡而右足被火烧伤。形体肥胖,近3 月来体重约增8kg,饮食如前。身体倦怠,白带量多,腰痛头 晕,人寐则打鼾而流涎,舌体胖嫩、有齿印,苔白腻,脉缓。 诊为嗜眠症,证属湿困脾土。治宜醒脾化湿,以自拟醒脾化湿 汤治疗。处方:白术309,茯苓609,白豆蔻、石菖蒲各 129,厚朴109,佩兰、车前子(包煎)各209。每天1剂,水煎 服。8月5日二诊:连服上药4剂,因倦明显减轻,饭后虽有 睡意,但能控制,寐中仍有鼾声,已不流涎,仍腰痛,自带 少,舌苔白而不腻。效不更方,加制附子(先煎)69,续服4 剂。8月10日三诊:嗜眠消失,无明显不适,可正常持家理 事。为巩固疗效,上方再取4剂,改隔天1服。随访1年无复 发。 5 体会
以自拟醒脾化湿汤治疗。处方:白术、茯苓各30—609, 白豆蔻、石菖蒲各129,佩兰209,厚朴109,车前子(包煎) 10~2090加减:脾气虚者加黄芪309,党参159;痰湿内困者 加法半夏129,生姜69;湿郁化热、或肝胆湿热者加栀子、黄 芩各109;脾肾阳虚者加制附子(先煎)6~209;心阳虚者加桂 枝109(或肉桂69),甘草69;心气不足者加党参、生酸枣仁 各159。用法:每天l剂,加水煎取汁400mL,上、下午各服 200mL,连服lO剂为1疗程。困倦消除后改隔天1剂,以4— 8剂巩固疗效,并判定治疗结果。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痊愈:临床自觉症状和体征消失,生活起居 正常,舌脉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好转:I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或基本消失,不影响学习和工作,随访1年内病情有反复,用 此法治疗仍有效。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者。 3.2 治疗结果痊愈32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 率为95%。 4病案举例
嗜眠症在中医典籍中早有记载, 《内经》认为其致病原因 为“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予阳,留于阴则阴气盛……不得人于 阳则阳气虚,故闭目也”。可知嗜眠之因主要由于阳气虚而阴 气盛,属本虚标实证,虚是脾、肾、心气虚或阳气虚,实为痰 湿(或寒或热)壅盛阻碍阳气正常运行。临床治疗分型虽多,但 治疗应始终抓住“脾虚痰湿”这一关键。因脾主运化水湿,虚 则失运,水湿内停;气虚可导致阳虚,湿盛则阻遏阳气,湿邪 既可寒化,又可热化,使变证丛生。、脾复健运之职,则气畅水 利,邪祛正安,卫气行于阳,寐则醒矣。故治宜醒脾化湿,方 中以白术、茯苓健脾补气,使脾健则水湿运,从而消除聚湿生 痰之源,以治其本;佩兰、白豆蔻、石菖蒲、厚朴醒脾化湿、 理气畅中,以治其标;车前子清热利湿,实大便,利小便。诸 药相合,共奏醒脾化湿之功。临床中发现,凡病程长、或年迈 形丰患者,往往由于脾气虚而致脾阳虚,日久导致肾阳亦衰, 于方中加入制附子以助阳,使阴霾可散,湿祛脾健,则取效更 捷。治疗期间应少食肥甘油腻之品,以免继续聚湿生痰,同时 鼓励患者适当增加运动量,以使气机通畅,有利于疾病康复。
新中医 NEW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6,38(10) 1次
参考文献(1条) 1.冷方南 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1987
引证文献(1条)
1.王伟.马融 发作性睡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期刊论文]-环球中医药 2010(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zy20061004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