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简述系统总体设计的内容
简述系统总体设计的内容系统总体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性能等方面的规划和设计。
在系统总体设计阶段,需要明确系统的目标和需求,确定系统的组成模块和模块之间的关系,设计系统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并制定系统的测试和维护方案。
系统总体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结构设计:系统结构是指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组织关系和调用关系。
在系统总体设计阶段,需要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确定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块划分和模块之间的接口。
通过合理的系统结构设计,可以实现系统的模块化、可扩展和可维护性。
2. 功能设计:功能设计是指系统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和实现方法。
在系统总体设计阶段,需要根据系统的需求,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输入输出的格式、数据的处理流程、算法的选择和实现等。
通过功能设计,可以确保系统的功能完备和操作简便。
3. 数据结构设计:数据结构设计是指系统中涉及到的数据的组织方式和存储结构。
在系统总体设计阶段,需要对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设计,包括数据的类型、数据的组织方式、数据的存储结构等。
通过合理的数据结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数据访问效率和存储空间利用率。
4. 算法设计:算法设计是指系统中涉及到的各种算法的设计和实现。
在系统总体设计阶段,需要根据系统的需求和性能要求,选择和设计合适的算法,包括排序算法、搜索算法、图算法等。
通过优化算法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
5. 性能设计:性能设计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性能要求和优化方法。
在系统总体设计阶段,需要根据系统的性能需求,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包括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性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性能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6. 测试设计:测试设计是指对系统进行测试的计划和方法。
在系统总体设计阶段,需要制定系统的测试策略和测试用例,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方面。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系统总体设计原则为确保系统的建设成功与可持续发展,在系统的建设与技术方案设计时我们遵循如下的原则:1.统一设计原则: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系统结构,特别是应用系统建设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存储结构以及系统扩展规划等内容,需要从全局出发、从长远的角度考虑。
2.先进性原则:系统构成必须采用成熟、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技术、软件产品和设备。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依照国际上的规范和标准,借鉴国内外目前成熟的主流网络和综合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以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力和扩展能力。
同时,保证先进性的同时还要保证技术的稳定和安全性。
业务应用支撑平台设计原则业务应用支撑平台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模块化设计原则:业务应用支撑平台应该采用模块化的设计,以便于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2.服务化设计原则:业务应用支撑平台应该采用服务化的设计,以便于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3.高可用性原则:业务应用支撑平台应该具有高可用性,以便于系统的稳定运行。
共享交换区数据库设计原则共享交换区数据库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数据规范化原则:共享交换区数据库应该采用规范化的数据设计,以便于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2.数据安全性原则:共享交换区数据库应该具有高度的数据安全性,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3.数据可扩展性原则:共享交换区数据库应该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以便于系统的升级和扩展。
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原则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档案分类原则:档案管理系统应该采用分类管理的设计,以便于档案的归档和检索。
2.档案安全性原则:档案管理系统应该具有高度的档案安全性,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3.档案可扩展性原则:档案管理系统应该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以便于系统的升级和扩展。
总集成设计原则总集成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统一标准原则:总集成设计应该采用统一标准的设计,以便于系统的集成和协作。
2.高可用性原则:总集成设计应该具有高可用性,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简述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原则
简述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原则
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模块化设计:将系统拆分为多个独立、可重用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
每个模块之间应该尽量减少依赖关系,以便于修改、替换或测试。
2. 高内聚性:每个模块应该包含有关联功能的代码,模块内的元素和操作应该紧密关联,以提高模块的独立性和可维护性。
3. 低耦合性: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应该尽量降低,使得系统的各个模块可以独立开发、测试和部署。
通过使用接口、依赖注入等技术来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
4. 可扩展性: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够方便地添加新的功能模块或修改现有功能。
通过将系统划分为独立的模块、使用设计模式、遵循开闭原则等方式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5. 清晰的层次结构:系统应该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将不同的功能分配到不同的层次上。
常见的层次结构包括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等,通过层次结构来分离关注点,使得系统的设计更加清晰。
6. 可测试性:系统的设计应该具备良好的可测试性,可以方便地编写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通过模块化设计、依赖注入、接口设计等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测试性。
7. 性能和可用性: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性能和可用性的要求。
通过合理的架构设计、优化算法、缓存机制等方式来提高系统的性能;通过良好的用户界面设计、错误处理机制等方式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总之,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原则是通过模块化、高内聚性、低耦合性、可扩展性、清晰的层次结构、可测试性、性能和可用性等方面来提高系统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如何进行软件系统概要设计及总体架构设计
(5)扩展性
有一个稳定的经得起考验的架构,增加一两个业务组件是非常 快速和容易的
3、软件架构师
(1)什么是架构 在IT,架构普遍指通过某种特定的平台,而达到完成整体 软件的功能。
也即软件体系结构通常被称为架构,指可以预制和可重构
的软件框架结构。 (2)什么是架构师(Architecture) 架构师是软件行业中一种新兴职业:通俗的说就是设计师、 画图员、结构设计者。
应用系统技术体系构架 他往往是技术高手中的高手,掌握各类技术体系结构、掌 握应用设计模式 其构架行为考虑软件系统的高效性、复用性、安全性、可 维护性、灵活性、跨平台性等; 规范构架师 是通过多年磨砺或常年苦思顿悟后把某一类构架抽象成一 套构架规范,当然也有专门研究规范而培养的规范构架师。 他们往往也分为应用规范和技术规范两类。
做”的问题。
2、概要设计
(1)在什么时期进行概要设计 在需求明确、准备开始编码之前,要做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对后面的开发、测试、实施、维护工作起到关
键性的影响。
(2)工作的重点和核心
工作的重点:是适应特定的实施环境和部署环境。 工作的核心:是规划设计方案的构造,在揭示实施细节
的基础上得到方案的详细对象模型。
化” 商业应用软件的界面设计注重一致性 而在娱乐领域的软件中,有个性化的界面自然比泯然于 众的界面更具有吸引力
2、概要设计中所涉及的系统设计的一些基本的原则
(1)先进性和实用性 (2)可靠性和开放性 (3)可维护性和可伸缩性 (4)可移植性
3、概要设计的重要输出
(1)编码规范:信息形式、接口规约、命名规则; (2)物理模型:组件图、配置图; (3)不同角度的构架视图:用例视图、逻辑视图、进程视 图、部署视图、实施视图、数据视图(可选); (4)系统总体布局: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在物理上、逻 辑上的相互关系;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一、系统设计的原则1、系统性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系统的代码要统一,设计规范要标准,传递语言要尽可能一致,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一处、全局共享,使一次输入得到多次利用。
2、灵活性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与结构的可变性,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数据偶合,使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依赖减至最低限度。
3、可靠性可靠性就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
一个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如安全保密性、检错及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
4、经济性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系统的开销。
一方面,在硬件投资上不能盲目追求技术上的先进,而应以满足应用需要为前提;另一方面,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各模块应尽量简洁,以便缩短处理流程、减少处理费用。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系统网络结构设计;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
2、代码设计代码设计就就是通过设计合适的代码形式,使其作为数据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代表客观存在的实体、实物与属性,以保证它的唯一性便于计算机处理。
3、数据库(文件)设计根据系统分析得到的数据关系集与数据字典,再结合系统处理流程图,就可以确定出数据文件的结构与进行数据库设计。
4、输入/输出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主要就是对以纪录为单位的各种输入输出报表格式的描述,另外,对人机对话各式的设计与输入输出装置的考虑也在这一步完成。
5、处理流程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就是通过系统处理流程图的形式,将系统对数据处理过程与数据在系统存储介质间的转换情况详细地描述出来。
6、程序流程设计程序流程设计就是根据模块的功能与系统处理流程的要求,设计出程序模框图,为程序员进行程序设计提供依据。
7、系统设计文档系统标准化设计就是指各类数据编码要符合标准化要求,对数据库(文件)命名、功能模块命名也要标准化。
描述系统设计结果就是指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测试说明书以及各种图表等,要将她们汇集成册,交有关人员与部门审核批准;拟定系统实施方案设计就是在系统设计结果得到有关人员与部门认可之后,拟定系统实施计划,详细地确定出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与具体要求。
总体架构设计方法
总体架构设计方法关乎系统的总体设计,其目标是确定系统的组件划分、关键技术方案决策以及技术选型。
架构设计是决定系统实现的质量、效率和成本的关键阶段,它上接需求,下接进一步的设计和实现。
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逻辑架构、开发架构、数据架构、物理架构和运行架构五种模型图。
逻辑架构模型主要是确定系统的功能范围和系统划分,可以将一个大系统划分为多个子系统,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协作和调用关系。
开发架构和物理架构则与系统的实施有关。
数据架构模型通常在数据库中进行设计,而运行架构和物理架构基本相近,有时一个系统的设计会用物理架构来代替运行架构。
此外,系统设计工作应当自顶向下进行。
首先设计总体结构,然后再逐层深入,直至进行每一个模块的设计。
总的来说,良好的架构设计应该能够全面地体现出系统的各个架构层面,包括整体架构、逻辑架构、应用架构、技术架构、数据架构、功能架构、网络架构以及运行架构等等。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方案
一、系统设计的原则1、系统性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系统的代码要统一,设计规范要标准,传递语言要尽可能一致,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一处、全局共享,使一次输入得到多次利用。
2、灵活性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结构的可变性,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数据偶合,使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依赖减至最低限度。
3、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
一个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如安全保密性、检错及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
4、经济性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系统的开销。
一方面,在硬件投资上不能盲目追求技术上的先进,而应以满足应用需要为前提;另一方面,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各模块应尽量简洁,以便缩短处理流程、减少处理费用。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系统网络结构设计;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
2、代码设计代码设计就是通过设计合适的代码形式,使其作为数据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代表客观存在的实体、实物和属性,以保证它的唯一性便于计算机处理。
3、数据库(文件)设计根据系统分析得到的数据关系集和数据字典,再结合系统处理流程图,就可以确定出数据文件的结构和进行数据库设计。
4、输入/输出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主要是对以纪录为单位的各种输入输出报表格式的描述,另外,对人机对话各式的设计和输入输出装置的考虑也在这一步完成。
5、处理流程设计处理流程设计是通过系统处理流程图的形式,将系统对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在系统存储介质间的转换情况详细地描述出来。
6、程序流程设计程序流程设计是根据模块的功能和系统处理流程的要求,设计出程序模框图,为程序员进行程序设计提供依据。
7、系统设计文档系统标准化设计是指各类数据编码要符合标准化要求,对数据库(文件)命名、功能模块命名也要标准化。
描述系统设计结果是指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测试说明书以及各种图表等,要将他们汇集成册,交有关人员和部门审核批准;拟定系统实施方案设计是在系统设计结果得到有关人员和部门认可之后,拟定系统实施计划,详细地确定出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和具体要求。
系统的总体设计
02
数据流应清晰、准确、高效,以支持系统功能 的实现。
03
数据流应考虑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和完整性 。
数据输入设计
确定数据输入的来源和类型,如文件、数据库、网络等。 设计数据输入的格式和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考虑数据输入的效率和安全性,如数据验证、加密传输等。
数据处理设计
01
确定数据处理的需求和 流程,包括数据清洗、 转换、分析和挖掘等。
外部接口设计
定义外部接口
外部接口是系统与外部系统或设备之间的交互方式,用于实现系 统与外部系统的数据传输和功能交互。
接口协议
选择合适的接口协议,如RESTful API、SOAP等,以确保外部 系统能够与本系统进行有效的数据交互。
接口安全控制
对外部接口进行安全控制,防止外部攻击和数据泄露,保证系统 的安全性。
系统的总体概述
1 2
3
系统目标
明确系统的总体目标,包括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要 求。
系统架构
简述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硬件和软件结构、网络拓扑等。
主要功能模块
概述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以及各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
02
系统架构设计
架构概述
架构定义
系统架构是对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它定义了系统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等方 面的要求。
界面设计模块
界面风格统一
保持界面风格的一致性,提升用 户体验。
交互体验优化
优化界面交互,提高用户操作的 便捷性和准确性。
响应式设计
确保界面在不同设备和屏幕尺寸 上的适应性。
界面元素规范
制定界面元素的规范标准,确保 界面设计的规范性和易用性。
04
系统架构详细设计文档
系统架构详细设计文档1.引言本文档旨在描述系统架构的详细设计,以便开发团队能够清楚了解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以便进行开发和维护工作。
2.架构概览系统架构采用三层架构,分为表示层、业务层和持久层。
表示层负责展示用户界面,业务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持久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访问。
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支持高可用性和水平扩展。
3.表示层表示层负责展示用户界面,提供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接口。
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前端使用Vue.js框架进行开发,通过HTTP协议与后端进行通信。
前端页面通过AJAX技术异步请求数据,通过WebSocket实时更新数据。
前端页面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编写,通过MVVM模式进行组织和管理。
前端页面使用Nginx进行静态资源的部署和反向代理。
4.业务层业务层负责处理系统的业务逻辑,为表示层提供接口进行调用。
业务层使用Spring框架进行开发,提供了依赖注入、AOP等功能。
业务层将表示层发送的请求进行解析,并调用相应的服务组件进行处理。
业务层还包括事务管理和权限管理等功能。
业务层将处理结果返回给表示层。
5.持久层持久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访问。
系统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进行数据的持久化。
持久层使用MyBatis作为ORM框架,将业务逻辑与数据库操作进行解耦。
持久层使用连接池技术管理数据库连接,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并发访问能力。
6.分布式架构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支持高可用性和水平扩展。
系统的各个组件可以部署在多台服务器上,通过负载均衡器进行请求的分发,以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和可用性。
系统的各个组件通过消息队列进行异步通信,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系统还支持分布式缓存技术,将热点数据缓存到内存中,以提高系统的读取性能。
7.安全性系统采用HTTPS协议进行通信,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系统采用OAuth2.0协议进行用户认证和授权。
系统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有效性检查和过滤,以防止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等安全威胁。
简述系统总体设计的内容
简述系统总体设计的内容系统总体设计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性能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它包括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模块划分、接口设计、数据流设计等内容。
系统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总体架构设计: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方式,包括系统划分为哪些模块和子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交互。
一般常用的总体架构模式有分层架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和微服务架构等。
2. 模块划分与功能设计: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实现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功能。
根据模块之间的关联和依赖关系,确定各个模块的功能和职责,并进行详细设计。
这一步骤通常会使用UML类图或流程图等工具来描述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关系。
3. 接口设计:确定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规范和通信方式。
接口设计需要定义接口的输入和输出参数、数据格式、调用方式等,以确保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和交互是有效和可靠的。
4. 数据流设计:确定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处理方式。
包括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等过程。
需要设计数据流程图或数据流程图等工具来描述数据在系统中的流转路径和处理逻辑。
5. 性能设计:根据系统的性能要求,设计系统的性能优化策略和机制。
包括对系统的响应时间、并发处理能力、可扩展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和优化。
在进行系统总体设计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计和选择。
总体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为后续的详细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一个良好的系统总体设计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减少后期的修改和重构工作,并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因此,系统总体设计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系统架构设计描述
系统架构设计描述系统架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涉及到系统的整体结构、组件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
一个好的系统架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性能。
系统架构设计的主要任务包括:1.定义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通常涉及到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子系统或模块,并明确它们之间的接口和通信方式。
2.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层次。
这包括确定系统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层次之间的数据流动和控制流。
3.选择适当的技术和工具来实现系统。
这包括选择编程语言、数据库、框架等,以及确定如何使用这些技术和工具来实现系统的各个部分。
4.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这包括设计可扩展的架构,以便在未来可以轻松地添加新的功能或模块,以及设计易于维护和调试的架构,以便在系统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定位和解决。
在描述系统架构设计时,通常需要包括以下内容:1.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层次:描述系统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层次结构,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
2.子系统和模块的描述:详细描述每个子系统和模块的功能、接口和实现方式。
3.数据流和控制流:描述系统中数据的流动和控制流程,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
4.技术和工具选择:说明所使用的技术和工具,以及它们的选择原因和优势。
5.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考虑:描述如何设计可扩展和易于维护的架构,并说明这些考虑如何影响系统的实现。
总之,系统架构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实现方式,对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描述系统架构设计时,需要全面考虑系统的各个方面,并清晰地表达出架构设计的思想和实现方式。
his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his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总体设计方案是系统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确定了系统的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为后续的详细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指导和基础。
本文将就某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进行说明,包括系统架构、模块划分、数据设计和接口设计等。
1. 系统架构本系统采用分层架构,将业务逻辑、数据管理和用户界面分离,使得系统具有更好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具体的架构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用户界面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接受用户输入并显示系统输出。
- 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各种业务逻辑,包括数据的处理、计算和验证等。
- 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对数据库的操作进行封装和管理。
2. 模块划分本系统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划分了多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不同的功能实现。
主要的功能模块包括:- 用户管理模块:负责用户的登录、注册、权限管理等功能。
- 数据管理模块:负责数据的增删改查、数据的导入和导出等功能。
- 统计分析模块:负责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生成相应的报表和图表。
- 通知管理模块:负责系统向用户发送通知和提醒。
- 系统管理模块:负责系统设置、日志管理、备份和恢复等功能。
3. 数据设计在系统的数据设计中,需要考虑数据的结构和关系、数据的存储和查询效率等方面。
- 数据结构: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出合适的数据结构,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 数据存储: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相应的数据表,并进行优化和索引的设计,提高查询和操作的效率。
- 数据查询: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相应的查询语句和条件,提高数据的检索效率和准确性。
4. 接口设计系统的接口设计是保证不同模块之间正常通信的重要保障。
在系统的接口设计中,需要考虑统一的接口规范和参数传递的方式,以及错误处理和安全性等方面。
- 接口规范:定义系统的接口规范,包括接口名称、参数、返回值等。
- 参数传递:选择合适的参数传递方式,如URL传参、表单提交、JSON格式等。
体系结构设计整理
体系结构设计整理体系结构设计是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描述了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指导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一个好的体系结构设计能够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减少开发成本和风险。
本文将就体系结构设计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整理。
1.系统需求分析和定义:在体系结构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和定义。
系统需求是指系统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是体系结构设计的基础和指导。
2.软件组件划分:体系结构设计要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相互独立、可重用的软件组件,每个组件负责实现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
组件划分的原则包括高内聚、低耦合、单一责任等。
3.组件之间的接口和通信:在组件划分的基础上,需要定义各组件之间的接口和通信方式。
接口包括输入输出接口、调用接口和事件接口等,通信方式可以通过共享内存、消息传递、远程调用等实现。
4.组件的结构和行为: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结构和行为。
结构包括组件的内部模块和子组件等,行为包括组件的状态、操作和约束等。
通过定义组件的结构和行为,可以更好地规范组件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5.系统的部署和配置:体系结构设计还要考虑系统的部署和配置方式。
部署是指将各组件部署到具体的硬件和软件环境中,配置是指对各组件进行参数设置和初始化。
合理的部署和配置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
1.需求分析: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需求进行分析和定义,明确系统的业务目标和用户需求。
2.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组件,并定义各组件之间的接口和通信方式。
3.行为设计:对每个组件的结构和行为进行详细设计,包括组件的内部模块和函数等。
4.部署设计:确定系统的部署和配置方式,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网络拓扑等。
5.评估和优化: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性能,找出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6.实施和测试: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软件系统的开发和测试,验证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7.维护和改进:在系统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优化体系结构,满足系统不断变化的需求。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一、引言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是为了满足组织或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实现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而制定的计划和方案。
本方案将详细说明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技术选型、系统安全保障等内容,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二、系统整体结构设计1.整体架构设计系统采用三层架构设计,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表现层负责与用户交互,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逻辑,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2.分布式架构设计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引入分布式架构。
将系统拆分为多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子系统,分别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通过消息队列进行通信和数据同步。
三、功能模块设计1.用户管理模块包括用户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采用单点登录(SSO)技术,确保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系统的各项功能。
2.业务流程模块根据实际业务流程,设计相应的流程模块,包括流程定义、流程执行、流程监控等功能,提高业务的执行效率和透明度。
3.数据管理模块设计数据存储和管理模块,包括数据备份、数据归档、数据恢复等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报表统计模块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相应的报表统计模块,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业务运行情况。
四、技术选型1.数据库选型根据系统的数据量和性能要求,选择适合的数据库,如Oracle、MySQL等,确保系统的数据存储和查询速度满足要求。
2.开发语言选型根据开发团队的技术能力和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开发语言,如Java、C#等,确保系统的开发效率和易维护性。
3.框架选型选择适合的开发框架,如Spring、Hibernate等,提供良好的开发环境和开发工具,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的稳定性。
4.硬件设备选型根据用户数量、系统负载和数据存储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确保系统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五、系统安全保障1.用户权限控制采用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模型,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具备权限的功能和数据。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系统设计3.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本系统分为前台用户浏览应用程序和后台管理员管理程序。
(1)前台展示程序主要实现的功能有:在线模拟考试:随机出题,开始考试,提交试卷,查看考试得分;单机模拟软件下载:可以下载单机版模拟考试系统;信息发布:网站公告、最新资讯、交通法规等;用户管理:会员注册、会员登录;给我留言:签写留言、查看留言、回复留言;友情链接及其他(2)后台管理员管理实现的功能有:用户信息管理:添加、删除、修改。
站内信息管理:添加、修改。
动态新闻管理:添加、删除。
交通法规管理:添加、删除。
试题库管理:选择题、判断题的添加、删除。
审核留言板:删除。
退出管理(3)用户分类管理员:在此系统中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有一些一般用户所没有的权限。
管理员可以进入管理员界面,可以查看注册用户信息、删除注册用户、修改注册用户、更新试题库信息、实现站内信息管理、审核留言板等。
在数据库有一个专门的表来存放管理员的登录名及密码。
会员用户:他们低于管理员的权限,登陆后可以进入在线模拟考试系统,下载单机版和对本站发表意见和看法。
非会员用户:对于非会员用户,他们只能浏览公告栏、热点知识、交通法规、驾校信息等。
3.2结构图驾驶员理论考试网上模拟系统主要实现信息发布、随机抽题、网上测试、辅导与答疑(留言)、用户管理等功能。
首页链接:会员注册、单机模拟软件下载、在线模拟考试、驾校信息、给我留言、管理员登陆等。
其中首页界面主要包括公告栏、热点知识、交通法规等。
注册界面包括填写用户名、密码、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移动电话、电子邮箱。
登陆界面包括填写用户名、密码和登录(会员普通用户、管理员)按钮。
模拟考试包括随机抽题(选择题、判断题)等。
留言板包括查看留言、发表留言和回复留言。
总体结构图如下图3-1所示:驾校信息:地理位置、特色、承诺、报名地址电话等。
应试技巧:主要是考试中容易出错问题的总结和归纳。
信息发布:网站公告栏的发布。
最新资讯: 有关驾驶和汽车保养方面的小知识。
系统的总体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2软件体系架构
6.2.3 客 户 / 服 务 器 体 系 结 构 (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2软件体系架构
统可以实现全局控制流。用户可以调用其中的每个界面,仓 库体系结构也适用于处理任务不断改变的复杂的应用系统。 但是仓库子系统的主要缺点是子系统与仓库之间耦合度很高, 对仓库数据结构的修改必然会影响到子系统。
6.6.2 模 型 / 视 图 / 控 制 器 体 系 结 构 ( Model View Control -- MVC Architecture)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2软件体系架构
模型、视图和控制器之间分离的基本原理在于用户接口(如视 图和控制器)要比数据处理(如模型)更加易于变化。因此人机 交互从核心功能中分离出来。在分析应用程序结构时,将核心 功能从设想的输入和输出行为中分离出来。设计你的应用程序 的模型组件来封装内核所需的数据和功能。提供访问中需要显 示数据的功能。确定模型功能的哪一部分应该通过控制器向用 户展示,并给模型添加相应的接口,这将更便于子系统设计和 软件开发分工。
上一页 返回
6.2软件体系架构
随着系统复杂度的增加,系统分解的说明就变得相当关键。 一旦开始进行开发,就很难修改或者纠正一个不好的分解, 因为这样大多数子系统的接口就必须改动。为了认识到这个 问题的重要性,出现了软件体系结构的概念。软件体系结构 包括系统分解、全局控制流、错误处理策略和子系统间的通 信协议。
(5).输入/输出设计根据系统的目标、用户的使用习惯及使 用的方便,确定系统输入的内容、输入格式、输入方式与输 入校验;完成系统输出的内容、输出格式及输出方式等内容的 具体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一、系统设计的原则1、系统性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系统的代码要统一,设计规范要标准,传递语言要尽可能一致,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一处、全局共享,使一次输入得到多次利用。
2、灵活性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结构的可变性,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数据偶合,使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依赖减至最低限度。
3、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
一个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如安全保密性、检错及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
4、经济性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系统的开销。
一方面,在硬件投资上不能盲目追求技术上的先进,而应以满足应用需要为前提;另一方面,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各模块应尽量简洁,以便缩短处理流程、减少处理费用。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系统网络结构设计;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
2、代码设计代码设计就是通过设计合适的代码形式,使其作为数据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代表客观存在的实体、实物和属性,以保证它的唯一性便于计算机处理。
3、数据库(文件)设计根据系统分析得到的数据关系集和数据字典,再结合系统处理流程图,就可以确定出数据文件的结构和进行数据库设计。
4、输入/输出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主要是对以纪录为单位的各种输入输出报表格式的描述,另外,对人机对话各式的设计和输入输出装置的考虑也在这一步完成。
5、处理流程设计处理流程设计是通过系统处理流程图的形式,将系统对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在系统存储介质间的转换情况详细地描述出来。
6、程序流程设计程序流程设计是根据模块的功能和系统处理流程的要求,设计出程序模框图,为程序员进行程序设计提供依据。
7、系统设计文档系统标准化设计是指各类数据编码要符合标准化要求,对数据库(文件)命名、功能模块命名也要标准化。
描述系统设计结果是指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测试说明书以及各种图表等,要将他们汇集成册,交有关人员和部门审核批准;拟定系统实施方案设计是在系统设计结果得到有关人员和部门认可之后,拟定系统实施计划,详细地确定出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和具体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系统设计的原则1、系统性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系统的代码要统一,设计规范要标准,传递语言要尽可能一致,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一处、全局共享,使一次输入得到多次利用。
2、灵活性系统应具有较好的开放性和结构的可变性,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数据偶合,使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依赖减至最低限度。
3、可靠性可靠性是指系统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及受外界干扰时的恢复能力。
一个成功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如安全保密性、检错及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
4、经济性经济性指在满足系统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系统的开销。
一方面,在硬件投资上不能盲目追求技术上的先进,而应以满足应用需要为前提;另一方面,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各模块应尽量简洁,以便缩短处理流程、减少处理费用。
二、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系统网络结构设计;系统模块化结构设计。
2、代码设计代码设计就是通过设计合适的代码形式,使其作为数据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代表客观存在的实体、实物和属性,以保证它的唯一性便于计算机处理。
3、数据库(文件)设计根据系统分析得到的数据关系集和数据字典,再结合系统处理流程图,就可以确定出数据文件的结构和进行数据库设计。
4、输入/输出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主要是对以纪录为单位的各种输入输出报表格式的描述,另外,对人机对话各式的设计和输入输出装置的考虑也在这一步完成。
5、处理流程设计处理流程设计是通过系统处理流程图的形式,将系统对数据处理过程和数据在系统存储介质间的转换情况详细地描述出来。
6、程序流程设计程序流程设计是根据模块的功能和系统处理流程的要求,设计出程序模框图,为程序员进行程序设计提供依据。
7、系统设计文档系统标准化设计是指各类数据编码要符合标准化要求,对数据库(文件)命名、功能模块命名也要标准化。
描述系统设计结果是指系统设计说明书,程序设计说明书,系统测试说明书以及各种图表等,要将他们汇集成册,交有关人员和部门审核批准;拟定系统实施方案设计是在系统设计结果得到有关人员和部门认可之后,拟定系统实施计划,详细地确定出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时间和具体要求。
另外,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还要对数据进行保密设计,对系统进行可靠性设计。
三、系统设计的步骤1、系统总体设计包括:系统总体布局方案的确定;软件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数据存储的总体设计;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方案的选择。
2、详细设计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流程设计;程序流程设计。
3、系统实施进度与计划地制定。
4、系统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四、系统设计的成果与文档内容系统设计说明书是系统设计阶段的成果,它从系统设计的主要方面说明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采用的技术方法和设计结果,是新系统的物理模型,也是系统实施阶段工作的主要依据。
1、概述系统的功能、设计目标及设计策略、项目开发者,用户,系统与其他系统或机构的联系、系统的安全和保密限制。
2、系统设计规范程序名、文件名及变量名的规范化、数据字典。
3、计算机系统的配置硬件配置:主机,外存,终端与外设,其他辅助设备、网络形态;软件配置: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语言,软件工具,服务程序,通信软件;4、系统结构系统的模块结构图、各个模块的IPO图。
5、代码设计各类代码的类型、名称、功能、使用范式及要求等。
6、文件(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总体结构:各个文件数据的逻辑关系;文件结构设计:各类文件的数据项名称、类型及长度等;文件存储要求:访问方法及保密处理。
7、输入设计各种数据输入方式的选择、输入数据的格式设计、输入数据的交验方法。
8、输出设计输输出介质、输出内容及格式。
9、系统安全保密性设计关于系统安全保密性设计的相关说明。
10、系统实施方案及说明实施方案、进度计划、经费预算等。
第2节系统总体结构设计一、系统总体功能结构设计1、结构化设计思想结构化设计思想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最开始受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启发而提出来的,经过众多的管理信息系统学者不断实践和归纳,现渐渐明确。
结构化设计思想主要有三个要点:一是系统性。
就是在功能结构设计时,全面考虑各方面情况。
不仅考虑重要的部分,也要兼顾考虑次重要的部分;不仅考虑当前急待开发的部分,也要兼顾考虑今后扩展部分。
二是自顶向下分解步骤。
将系统分解为子系统,各子系统功能总和为上层系统的总的功能,再将子系统分解为功能模块,下层功能模块的实现上层的模块功能。
这种从上往下进行功能分层的过程就是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这种步骤从上层看,容易把握整个系统的功能不会遗漏,也不会冗余,从下层看各功能容易具体实现。
三是层次性。
上面的分解是按层分解的,同一个层次是同样由抽象到具体的程度。
各层具有可比性。
如果有某层次各部分抽象程度相差太大,那极可能是划分不合理造成的。
举例。
结构化方法分解的功能就构图如下:2、模块化设计思想把一个信息系统设计成若干模块的方法称为模块化。
其基本思想是将系统设计成由相对独立、单一功能的模块组成的结构,从而简化研制工作,防止错误蔓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在这种模块结构图中,模块支点的调用关系非常明确、简单。
每个模块可以单独的被理解、编写、调试、查错与修改。
模块结构整体上具有较高的正确性、可理解性与可维护性。
功能模块结构图的基本符号:举例。
绘制范例:模块模块是可以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是组成系统、异于处理的基本单位。
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处理功能都可看成一个模块,也可以理解为用一个名字就可以调用的一段程序语句。
模块应具备以下四个要素:输入和输出——模块的输入来源和输出去向都是同一个调用者,一个模块从调用者取得输入,加工后再把输出返回调用者;功能——模块把输入转换成输出所做的;内部数据——仅供该模块本身引用的数据程序代码——用来实现模块功能的程序前两个要素是模块的外部特性,即反映模块的外貌。
后两个要素是模块的内部结构特性。
在结构化设计中,首先关心的是外部特性,其内部特性只做必要了解。
调用在模块结构图中,用连接两个模块的箭头表示调用。
箭头总是由调用模块指向被调用模块,但是应该理解成被调用模块执行后又返回到调用模块。
一个模块是否调用一个从属模块,决定于调用模块内部的判断条件,则该调用称为模块间的判断调用,采用菱形符号表示。
如果一个模块通过其内部的循环功能循环调用一个或多个从属模块,则该调称为循环调用,用弧形箭头表示。
下图为调用、判断调用和循环调用的示意图。
数据当一个模块调用另一个模块时,调用模块可以把数据传送到被调用模块处处理,而别调用模块又可以将处理的结果送回调用模块。
在模块之间传送的数据,使用与调用箭头平行的带空心圆的箭头表示,并在旁边标上数据名。
例如,下图(a)表示模块A调用B时,A将数据X,Y传送给B,B将处理结果数据Z返回给A。
控制信息为了指导程序下一步的执行,模块间有时还必须传送某些控制信息。
例如,数据输入完成后给出的结束标志,文件读到末尾产生的文件结束标志等。
控制信息与数据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只反映数据的某种状态,不必进行处理。
在模块结构图中,用带实心圆的箭头表示控制信息。
如下图(b)中所示,该图表示送来的职工号有误的控制信息。
转接符号当模块结构图在一张图上画不下,需要转接到另外一张纸上,或者为了避免图上线条交叉时,都可以使用转接符号,如下图(c)所示工资计算程序模块结构图中,①即为转接符号。
在画模块结构图时,通常将输入、输出模块分别画在左、右两边,计算或其他模块放在中间。
为了便于理解系统的整个结构,尽量将整个模块结构图画在一张纸上。
一个软件系统具有过程性(处理动作的顺序)和层次性(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管辖范围)特征。
模块机构图描述的是系统的层次性,而通常的“框图”描述的则是系统的过程性。
在系统设计阶段,关心的是系统的层次结构;只有到了具体编程时,才要考虑系统的过程性。
二、系统平台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的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设计包括计算机处理方式,网络结构设计,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等软、硬件选择与设计工作等。
1、按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选择系统平台单项业务系统——常用各类PC,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平台。
综合业务管理系统——以计算机网络系统平台,如Novell网络和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集成管理系统——OA,CAD,CAM,MIS,DSS等综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综合性更强,规模更大,系统平台也更复杂,涉及异型机、异种网络、异种库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换。
在信息处理模式上常采用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或浏览器/服务器(Brower/Server)模式。
2、计算机处理方式的选择和设计计算机处理方式可以根据系统功能,业务处理特点,性能/价格比等因素,选择批处理、联机实时处理、联机成批处理、分布式处理等方式。
在一个管理信息系统中,也可以混合使用各种方式。
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中、小型机方案与微机网络方案的选取,网络互连结构及通信介质的选择,局域网拓扑结构的设计,网络应用模式及网络操作系统的选型,网络协议的选择,网络管理,远程用户等工作。
有关内容清参考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书籍。
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的原则是:支持先进的处理模式,具有分布处理数据,多线索查询,优化查询数据,联机事务处理功能;具有高性能的数据处理能力;具有良好图形界面的开发工具包;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与培训。
普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Foxpro ,Clipper和Paradox等。
大型数据库系统有Microsoft SQL Server,Oracle Server,Sybase SQL Server和Informix Server 等。
5、软、硬件选择根据系统需要和资源约束,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的选择。
计算机软、硬件的选择,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有很大的影响。
大型管理信息系统软、硬件的采购可以采用招标等方式进行。
硬件的选择原则是:选择技术上成熟可靠的标准系列机型;处理速度快;数据存储容量大;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扩充性与可维修性;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厂家或供应商的技术服务与售后服务好;操作方便;在一定时间保持一定的先进性的硬件。
软件的选择原则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汉字系统,设计语言和应用软件包等软件的选择。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硬件的升级与更新速度也很快。
新系统的建设应当尽量避免先买设备,在进行系统设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