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汽车技术发展与汽车文明工程-制造-生产组织

合集下载

汽车文化的核心理念

汽车文化的核心理念
推动社会进步
汽车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它不仅改变了人 们的出行方式,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推 动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提高生活质量
汽车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提高了出行的便利性 和效率,汽车文化的发展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 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增强国际交流
汽车文化是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现象,各国之间的汽车交流 和竞赛可以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和理解,增强各国之间的友 谊和合作。
社会性
汽车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价值观、 审美观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全球性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汽车文化已经超越了国界,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共 同关注和追求的文化现象。
汽车文化的重要性
促进经济发展
汽车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它涉及到钢铁、石油、橡 胶、电子等多个领域,汽车文化的兴起促进了这些领域的 发展,从而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汽车文化的核心理念
目录
• 汽车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 核心理念之一:技术与创新 • 核心理念之二:驾驶体验与乐趣 • 核心理念之三:品牌与文化 • 核心理念之四: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 结论:汽车文化的未来展望
01 汽车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汽车文化是指与汽车相关的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包括 汽车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竞赛 、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01
节能减排
汽车行业不断追求更高效的燃油 利用率和降低排放,以减少对环 境的污染。
环保材料
02
03
绿色制造工艺
汽车制造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 可再生和可回收材料,降低对自 然资源的消耗。

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1.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分别指什么?在100余年的汽车工业发展史中,世界汽车工业经历了3重巨大变革. 一、第一次变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第一次变革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推出T型车,发明了汽车装配流水线,使世界汽车工业的重心从欧洲转向美国.二、第二次变革——汽车产品多样化第二次变革是欧洲通过多品种的生产方式,打破了美国汽车公司在世界车坛上的长期垄断地位,使世界汽车工业的重心从美国又转回欧洲.三、第三次变革——精益的生产方式第三次变革是日本通过完善生产管理体制,形成精益生产方式,全力发展物美价廉的经济型轿车,日本成了继美国、欧洲之后世界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2什么是电动汽车?什么是混合动力汽车?什么是燃料电池车?电动汽车(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

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

工作原理:蓄电池——电流——电力调节器——电动机——动力传动系统——驱动汽车行驶(Road)电动汽车的种类:纯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汽车(PHEV)、燃料电池汽车(FCEV)。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al Vehicle, 简称HEV) 是指同时装备两种动力来源——热动力源(由传统的汽油机或者柴油机产生)与电动力源(电池与电动机)的汽车。

通过在混合动力汽车上使用电机,使得动力系统可以按照整车的实际运行工况要求灵活调控,而发动机保持在综合性能最佳的区域内工作,从而降低油耗与排放。

汽车使用汽油驱动和电力驱动两种驱动方式,优点在于车辆启动停止时,只靠发电机带动,不达到一定速度,发动机就不工作,因此,便能使发动机一直保持在最佳工况状态,动力性好,排放量很低,而且电能的来源都是发动机,只需加油即可。

燃料电池汽车是电动汽车的一种,其核心部件燃料电池的电能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

《汽车文化》教案(完整版)第一章:汽车基础知识1.1 汽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汽车的组成部分与工作原理1.3 汽车类型与分类1.4 汽车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第二章:汽车品牌与制造商2.1 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及其特点2.2 汽车制造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2.3 汽车品牌战略与市场竞争2.4 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三章:汽车技术与创新3.1 汽车动力系统技术与发展趋势3.2 汽车电子技术与智能驾驶3.3 汽车节能与环保技术3.4 汽车安全技术与舒适性第四章:汽车市场与销售4.1 汽车市场概述与市场环境4.2 汽车销售渠道与模式4.3 汽车市场营销策略与案例分析4.4 汽车售后服务与客户满意度第五章:汽车驾驶与安全5.1 汽车驾驶基础与操作技巧5.2 交通法规与驾驶行为规范5.3 汽车安全驾驶与应急处理5.4 汽车事故理赔与维修保养第六章:汽车零部件与系统6.1 发动机系统6.2 传动系统6.3 制动系统6.4 悬挂系统与轮胎6.5 电子控制单元(ECU)与车载网络第七章:汽车维修与保养7.1 汽车维修基础知识7.2 常用维修工具与设备7.3 汽车保养项目与周期7.4 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7.5 汽车维修职业道德与服务质量第八章:汽车产业政策与法规8.1 我国汽车产业政策概述8.2 汽车生产许可与认证8.3 汽车排放标准与环保法规8.4 交通安全法规与行驶证、驾驶证管理8.5 国际汽车产业政策与合作第九章:汽车金融服务与保险9.1 汽车金融服务概述9.2 汽车贷款与融资租赁9.3 汽车保险类型与条款9.4 保险理赔流程与注意事项9.5 汽车金融服务创新与发展第十章:汽车行业趋势与未来10.1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趋势10.2 自动驾驶技术与发展前景10.3 车联网与智慧交通10.4 汽车共享经济与管理10.5 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第十一章:汽车设计美学与内饰11.1 汽车设计原则与风格11.2 车身造型与空气动力学11.3 内饰设计与人机工程学11.4 汽车色彩与材质选择11.5 汽车设计趋势与创新第十二章:汽车赛事与文化12.1 汽车赛事的历史与发展12.2 著名汽车赛事与规则12.3 赛车技术特点与竞技策略12.4 汽车运动与文化内涵12.5 我国汽车赛事与国际交流第十三章:汽车行业竞争与国际市场13.1 国际汽车产业格局与竞争态势13.2 跨国公司的战略布局与市场拓展13.3 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进程13.4 汽车贸易政策与关税制度13.5 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第十四章:汽车环保与可持续发展14.1 汽车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14.2 汽车尾气处理与净化14.3 电动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环保优势14.4 汽车生产与回收再利用14.5 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十五章:汽车伦理与社会责任15.1 汽车伦理问题的内涵与外延15.2 汽车安全与乘客权益保护15.3 汽车制造商的社会责任15.4 汽车使用与交通文明15.5 汽车社会影响与未来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汽车文化》教案全面覆盖了汽车领域的多个方面,从基础知识到行业未来趋势,每个章节都包含了重点和难点内容。

汽车文化 范畴 分析

汽车文化 范畴 分析

汽车文化汽车文化的定义汽车文化是汽车在发明和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人类在汽车发明、发展的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在汽车设计、生产、流通和使用领域以汽车为载体所表达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涵。

汽车文化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汽车技术文化——汽车结构功能、汽车设计、汽车造型、汽车美容、汽车维护、汽车改装、汽车驾驶等。

汽车人文文化——汽车发展史、汽车品牌、汽车车标、汽车名人、经典名车等。

由汽车衍生出来的混合文化——汽车运动、汽车广告、汽车电影、汽车展览、汽车收藏等。

汽车文化的特征附着性社会性时代性(动态性)群众性创新性民族性法国汽车文化的特征:运动性:法国人开车极其疯狂,在高速上从来不把限速当回事;实用性:停车方便,在市区出行方便,所以现在Smart很流行;外观设计:法国人不像中国人,他们更看重车的设计而不是品牌。

法国汽车的总体特点就是车体较小而设计新颖,符合大众化的方向,因此在西欧成为家庭轿车的热门,雷诺的…丽人行‟微型车在欧洲曾多次获销量第一。

但是在豪华车、跑车领域,法国汽车公司就不如美、德、日等国汽车公司出色,这成为法国汽车业的遗憾。

汽车文化的构成要素汽车文化的人文要素车的诞生,就是为了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运输中解放出来,其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的理念精髓己渗透到现代汽车的设计、研发、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从基本的车内装饰材料、可调节座椅和车内音响的出现到现在的车载DVD、车载电脑、卫星导航、安全气囊及清洁燃料动力技术等,无不体现现代汽车对人类生命安全、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视。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车的发展离不开前人的努力探索与创新,他们的进取与创新精神,均是车文化中人文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汽车文化的美学要素不同于一般文化艺术形式,车文化中所蕴含的美学要素,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它不仅反映在车的外观与造型上,也渗透到产品结构、材料和工艺等方方面面。

在近代汽车的发展史上,汽车的外形经历了马车型、方箱型、流线型、三箱型(船型)、梯型和当代造型。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必修 1.5
24
3
Physics Experiment(Ⅰ)
2
2周
2
5
80
1
5
80
2
2.5
40
1
2.5
40
3
2
32
2
学分要求 16 学分 15 学分
车辆工程专业 > > >
3070111001
大学物理-力学 College Physics (Mechanics)
必修 2
32
2
大学物理-电磁学
3070111002 College Physics(Classical 必修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基本 知识,系统学习和掌握汽车设计/制造和汽车电器/电子控制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受到 现代机械工程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汽车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等 方面的基本能力。
2、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 问题。
2
32
2
Electromagnetism)
大学物理-波动光学
3070111004 College Physics(Wave and 必修 1.5
24
3
物理类
Optics)
大学物理-近代物理
3070111005 College Physics(Modern
必修
1
16
3
Physics)
物理实验(一)
4050011001
3060111103
高等数学 B(一) Advanced Mathematics B(Ⅰ)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国制造2025》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汽车发展史.

汽车发展史.

• 1876年,德国人奥托——研制出第一台往复式 四行程内燃机;
• 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奔驰——发明汽车 卡尔· 奔驰在曼海姆制造成 装有0.85马力汽油机的三轮车。 德国戴姆勒也制造出用1.1 马力汽油发动机的四轮汽 车,——现代意义上的汽车。 他们俩被公认为以内燃机为动力的现代汽车的发明者。
我国汽车产量: • 1998年—162.9万辆,世界第10位; • 2000年—200.85万辆,世界第7位; • 2003年—444.4万辆,世界第4位 (仅次于美.日.德); • 2005年—570.7万辆,世界第3位
(仅次于美、日); • 2006年—728万辆,世界第3位; • 2007年—889.24万辆,世界第3位; • 2008年—934.5万辆,世界第2位(仅次于日本)
世界汽车的发展
●欧美汽车的发展
1901年,在汽车诞生15周年的时候,汽车和汽油发 动机在实用化方面已基本成熟。戴姆勒公司在法国汽车 商埃米尔•杰里克的支持下,开发了以杰里克10岁女儿 的名字命名的“梅赛德斯”牌汽车,成为早期汽车的代 表作。
世界汽车的发展
●欧美汽车的发展
1904年,贵族 子弟赛车手罗尔斯和 工程师罗伊斯联手, 成立了罗尔斯· 罗伊斯 公司。1907年,他 们生产了一辆铝制车 身,金属零部件全部 用高抛镀银,装 35.5kw发动机。
放飞梦想——从轮到车

中外古车
孔子列国行
秦始皇陵出土的铜马车
独轮车
放飞梦想——从轮到车

中外古车
指南车
记里鼓车
梦想成真——自走式车辆的发展
自从人类发明了车轮并制造出车后,就用驯化了的马、 牛拉车。马车是运输、代步和打仗最主要的工具。 由于没有其他合适的动力取代马,马车时代一直延续了 约3000~4000年。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日期】2013.08.30•【字号】浙人社发[2013]176号•【施行日期】2013.08.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布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浙人社发〔2013〕176号)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现将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予以公布。

请各立项单位加强对课题研究进度和质量的督促检查,课题负责人要按时认真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一般立项课题,请于2014年5月30日前将课题成果一式三份报送结题(L2013开头的立项课题报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R2013开头的报送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逾期不再受理。

未能按时完成课题的,将取消下一年度的立项资格。

结题材料请寄:杭州市古翠路50号省人力社保大楼,邮编:310012。

课题研究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给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或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地址:杭州市天目山路45号西湖物资大楼8楼(邮编:310007)联系人:徐红梅、黄佳莺联系电话:*************85119302传真:*************邮箱:*************.cn省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科学研究所地址:杭州市莫干山路73号金汇大厦12楼(邮编:310005)联系人:童素娟联系电话(传真):*************邮箱:******************附件: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3年8月30日附件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立项名单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类(一)一般项目L2013A001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及对策研究,施仁江,浙江工业大学L2013A002以更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就业指导创新研究,施祺方,浙江工业大学L2013A003基于产学研平台的浙江省土建类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彭国军,浙江工业大学L2013A004“知行合一”的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尤利群,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05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估与优化研究,王景,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06大学生就业困境视角下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王忠华,浙江工商大学L2013A007基于主体性视角下大学生职业选择策略研究,吕阳,浙江工商大学L2013A008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实证研究,胡永青,浙江理工大学L2013A009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发展策略研究,金碧华,浙江理工大学L2013A010浙江省社区老年养护工作就业队伍发展研究--以杭州市为例,赵映振,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11在杭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和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周燕,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12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影响因素探究,蔡云飞,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13基于需求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支撑环境研究,朱佐想,浙江大学L2013A014高校就业困难学生帮扶长效机制研究,袁秀川,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3A015基于乐业导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创新研究,谢书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3A016大学生网络创业培训与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李俊,浙江科技学院L2013A017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评估及防范研究,远亚丽,湖州师范学院L2013A018医学高职生“就业互助模式”的构建研究,戴晟,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L2013A01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李晨,宁波工程学院L2013A020就业结构性矛盾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研究,陈红新,嘉兴学院L2013A021基于工作室模式的大学生创业就业路径研究,杨燕群,嘉兴学院L2013A022产业升级中的结构性缺工对策研究,林彬,嘉兴学院L2013A023基于心理资本干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邢晓,衢州学院L2013A024基于外向型企业需求的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王琼,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3A025高职外语教学与就业能力培养相融合的策略研究,张敏,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3A026高职院校毕业生延伸服务的路径研究,张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27建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袁荣儿,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28以教师工作室为载体的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研究,徐丹,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29基于双语教学的建设类高职学生就业策略研究,丁虹,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0小微企业创业导向的高职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姚华儿,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1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因素和激励研究,朱哲燕,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2产业升级背景下涉外电子商务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研究,王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3高职学生职业忠诚度培养与就业促进策略研究,王慧,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4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原因探析,张梓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5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系统研究,沈萍,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6高职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张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7基于校企合作基础的高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王飞,杭州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8城镇化建设对浙江高职创业教育的影响及改进研究,陈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39现代服务业视角下的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研究,吴远,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0基于就业拓展探析体育产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以宁波市为例,沈锡昂,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3A041养老护理员的现状调查与培养模式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方仕婷,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2浙江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卢子敏,绍兴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3浙江省区域性劳动力供给预测分析,张春玉,浙江省劳科院L2013A044初创业者创业能力提升“321”培训模式路径探索--以长兴县为例,王海波,长兴县人力社保局L2013A045浙江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钱伟,浙江外国语学院L2013A046海洋经济战略下的浙江省港口机械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研究,胡启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7企业高技能人才创新行为分析与创新能力培育机制研究,金朝跃,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8基于和谐视角的浙江省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朱江,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49浙江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绩效评估,陈红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0产业融合发展下高技能人才开发途径与保障措施,许辉,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1知识技能型人才职业成功内外动态发展研究,钱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L2013A052汽车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养成途径研究,张野南,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3汽车产业发展与汽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陈立旦,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4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成长瓶颈及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李书进,宁波大红鹰学院L2013A055船舶工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践研究,陈永芳,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56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队伍培养模式研究--以临安经济开发区为例,滕朝晖,临安市技工学校L2013A057医保基金管理绩效评估,傅鸿翔,省人力社保厅L2013A058新农合下农民医疗保险决策与医疗支出研究,程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L2013A059浙江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管理体制研究,张娃庆,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60浙江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研究,朱力明,浙江财经大学L2013A061劳务派遣员工与正式员工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邢淑丹,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62浙江省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多维考量及其调整策略,战昱宁,杭州师范大学L2013A063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因素研究,马春生,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L2013A064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动态预警和分级响应机制研究,岳焱,嘉兴学院L2013A065高职院校编外用工人员劳动权益保障研究,颜炼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二)资助项目L2013B001“第二次转型”时期,浙江省社会保障的不平衡性及社会规制研究--以养老保障为视角,刘芸,温州大学L2013B002基本医疗保险混合支付方式研究--以宁波市为例,崔仕臣,温州医科大学L2013B003浙江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养老保险发展与比较研究,郑栋,浙江纺织服装专业技术学院L2013B004基于养老金双轨制视角的收入再分配差距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吴晓露,浙江省社会科学院L2013B005浙江省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研究,童夏雨,浙江财经大学L2013B006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的行为、意愿及其代际差异研究,陈野,嘉兴学院商学院二、公共行政与人才人事类(一)一般项目R2013A001 人口背景特征、制度性因素与科技人才收入满意度--基于浙江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对比研究,廖中举,浙江大学R2013A002 浙江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对策研究--兼论财政与税收作用的发挥,张帆,浙江工业大学R2013A003 高校高层次人才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性分析--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诸燕,杭州师范大学R2013A004 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的基层公共卫生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研究,蒋征刚,浙江省疾控中心R2013A005 文化创意产业青年创业引导促进机制研究--以杭州为例,张祝平,杭州市社会科学院R2013A006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知识型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研究,孙颖,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3A007 基于SERVQUAL框架的浙江省公共服务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姜英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08 大数据时代的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研究--以司法系统为例,孙培梁,浙江警官职业学院R2013A009 海洋经济驱动下泛海创新人才价值提升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陆可晶,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A010 涉外医疗服务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宁波为例,崔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11 基于社会分层理论的城市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邢海燕,绍兴文理学院R2013A012 技术标准下面向知识创新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研究,许琦,台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13 衢州区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人力资本适配性研究,许妍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A014 12333舆情传递机制研究,李国进,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A015 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工作的对策研究,杨旭明,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B001 创新性科技人才培养中的组织协调机制研究,苏俊杰,中国计量学院R2013B002 艺术类青年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钱舒,中国美术学院R2013B003 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教育理念及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研究,胡榕,浙江农林大学R2013B004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模式研究,汤智,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5 浙江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对策思路研究,卓奕源,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6 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现状与发展对策-基于杭甬温的调查数据,刘国岩,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7 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走向预测,陈勇,浙江工业大学R2013B008 校企政协同培养纺织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龚素王乐,浙江理工大学R2013B009 基于区域科技创新的地方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陈永斌,浙江传媒学院R2013B010 浙江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视角,邵慰,浙江财经大学R2013B011 舟山群岛新区高层次海洋旅游人才培养研究,朱晓辉,浙江海洋学院R2013B012 任务型教学模式下的外语类人才培养策略研究--以英语为例,乔锟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2013B013 杭州市文创企业的人才瓶颈问题和对策创新研究,郑秀田,杭州师范大学R2013B014 浙江省乡村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研究,徐迅,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3B015 用人需求导向下的财会人才培养研究,邵月花,浙江金融职业学院R2013B016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服务外包模式研究,许尤佳,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17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创新能力的机制构建研究,杜宏静,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18社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浙江省高职院校为例,汪丽薇,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19 面向信息服务业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陈华鹏,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0 经济转型下浙江产业集聚区现代物流人才能力开发路径研究,林敏,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1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层级规格及其培养策略研究,谈黎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2 区域经济视域下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技能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徐艳,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3 企业人才职称评价多元体系的构建和思考,陆晓楠,浙江纺织服装专业技术学院R2013B024 浙江省休闲人才需求状况及对策研究,丁春琴,杭州科技专业技术学院R2013B025 基于人--组织匹配理论的浙江省海洋经济战略性人才开发政策研究--以宁波为例,虞晓敏,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B026 转型时期浙江新生代企业家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李繁,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B027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欠发达地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机制创新研究,贺翔,宁波大学R2013B028 浙江省智慧物流人才开发研究--以宁波市为例,王顺林,宁波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29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义乌公共实训中心建设研究与探索,孔明,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0 基于浙中产业环境下机电类高技能人培养体系建构研究,何永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1 国际电商人才STF培养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楼淑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2 浙江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以温州地区为例,张伟,温州大学R2013B033 衢州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专业技术人才建设研究,童玉娟,衢州学院R2013B034 制度视角下的欠发达地区护理人才队伍研究,张昊,丽水学院R2013B035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生态链的构建研究,夏天,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6 基于有效性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张晶,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3B037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测评与考核-基于浙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实证研究,陈晓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8 人力资源服务知名企业情况调查-基于杭州猎人公司的典型案例分析,殷宝庆,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39 人力资源服务业走向预测,吴小蕾,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2013B040 浙江省人力资源服务业产业园区建设研究,侯德贤,宁波工程学院R2013B041 湖州市海归人才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韩海平,湖州市吴兴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B042 民营企业人才开发的政府行为研究--以台州市为例,洪赞,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C001 高校教师岗位分类管理的价值认同研究--以浙江省A大学为例,乐园罗,浙江大学R2013C002 高校教师绩效工资与考核体系的融合研究,胡国庭,浙江财经大学R2013C003 职称制度改革研究,柳仕莺,浙江财经大学R2013C004 我国事业单位年金研究,韩娟,浙江财经大学R2013C005 基于生态取向的高校教师培养机制研究,王海南,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2013C006 科研单位团队带头人领导力评价体系研究,黄帼,浙江省农业科学院R2013C007 绩效评价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谢军,浙江中医药大学R2013C008 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杭州及周边地区高校为例,李镇华,浙江旅游职业学院R2013C009 多校区运行模式下高职院校管理研究--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倪志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0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考核评价研究,潘华胜,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素质模型开发研究,谢雷,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2 浙江省高职教师职称评价指标优化研究,戴道珊,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3 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校人事人才管理机制研究,汪一丁,浙江水利水电学院R2013C014 科技人才创新环境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纺织服装行业为例,徐颖,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5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学人才的实践和研究--以浙江省温州市为例,金晓童,温州医科大学R2013C016人力资源视角下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研究,於国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7 国际化背景下出国服务和涉外培训研究,吴苏苹,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2013C018 关于企业管理人才任职资格研究,应春生,浙江鸿程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R2013C019 浙江省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效果评价与优化对策研究,张利,浙江省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R2013C020 浙江省人事考试内部管控制度研究,朱树民,浙江省人事考试办公室R2013D001 行政伦理视角下的公务员形象塑造研究,张淑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R2013D002 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研究,吕媛媛,浙江理工大学R2013D003高校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和公务员绩效考核评估体系比较研究,伍小龙,浙江理工大学R2013D004 国内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比较研究,任梅,浙江工业大学R2013D005 科举选才的经验与启示研究,刘希伟,杭州师范大学R2013D006 职业发展视野下大学生村官成长路径研究,李弟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R2013D007 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研究,胡芳芳,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2013D008基于双因素理论和对应分析法的公务员工作满意度和职业精神研究,徐颖,宁波大红鹰学院R2013D009人事考试的规程和制度研究,陈红梅,宁波杭州湾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资助项目R2013Z001 人力资源服务业概论,楼春锋,杭州浙佳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R2013Z002 人力资源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张林,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Z003 人力资源招聘与中介服务,应校军,宁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R2013Z004 人力资源猎头服务,陈雅,温州大学R2013Z005 人力资源派遣服务,沙居虎,浙江省社会科学院R2013Z006 人力资源培训服务,梅胜军,浙江理工大学R2013Z007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测评与考核,郦巍铭,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R2013Z008 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张清阳,杭州职业技术学院R2013Z009 人力资源公共服务,陈丽君,浙江大学R2013Z010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潘维,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R2013Z011浙江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标准研究, XXX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R2013Z012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业比较,冯志娟,浙江红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车辆工程专业技能

车辆工程专业技能

本专业培养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全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必要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并重视与汽车技术发展有关人文社会知识,能在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主要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和车辆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车辆工程专业是研究汽车、拖拉机、机车车辆、军用车辆及其他工程车辆等陆上移动机械的理论、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工程技术领域。

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上述车辆研究、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质量检测和控制、使用和维修、相关检测装置和仪器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的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自动化、测试技术、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试验、测试、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4、具有车辆工程领域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就业方向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铁道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及轻轨车辆、动车组、公路汽车的研究教育、设计制造、运用管理等,可参与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

可以进入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工程机械生产企业、车辆相关的研究所以及汽车、机械相关行业各技术部门,从事汽车设计、制造、试验与检测、汽车营销和汽车制造管理工作;可在国家机关和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规划管理工作,也可在贸易和保险部门从事汽车贸易和保险业务工作,还可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世界汽车发展史

世界汽车发展史

世界汽车开展史●从轮到车——人类交通的第一次革命●自走车辆的探索——人类奔驰的梦想与追求●现代汽车的形成与开展——汽车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融合推动了汽车工业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开展●现代汽车的开展——和谐、创新与可持续开展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开展的主体马车时代自从人类创造了车轮并制造出车后,就用驯化了的马、牛拉车。

马车是运输、代步和打仗最主要的工具。

由于没有其他适宜的动力取代马,马车时代一直延续了约3000~4000年。

第一台实用蒸汽机1757年,木匠出身的技工詹姆斯·瓦特被英国格拉斯戈大学聘为实验技师,有时机接触纽科门蒸汽机,并对纽科门蒸汽机产生了兴趣。

1769年,瓦特与博尔顿合作,创造了装有冷凝器的蒸汽机。

1774年11月,他俩又合作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动力机械——蒸汽机。

瓦特创造的高效率蒸汽机一出现立即用到采矿、纺织、冶金、机械加工、运输业,极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掀起了18世纪轰轰烈烈的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蒸汽机的诞生,无疑是人类利用动力机械的一大突破。

从此,人们靠燃料的燃烧就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

蒸汽汽车的盛衰燃机的诞生古诺的尝试给后来者以极大的启发和鼓励,在欧洲各国和美国出现了研究和制造蒸汽汽车的热潮。

各种用途的蒸汽汽车相继问世,到了19世纪中叶,出现了一个蒸汽汽车的全盛时期。

燃机的先驱蒸汽机的燃料在锅炉中燃烧把水烧开,将蒸汽送进气缸,推动活塞和曲柄连杆机构工作,所以蒸汽机也称为外燃机。

它的热量损失大,热效率低,仅10%左右,能源浪费严重。

如果让燃料在气缸里直接燃烧产生的气体膨胀力推动活塞作功,就可大大提高气缸压力和热效率,这就是所谓的燃机。

1862年,法国铁路工程师罗彻斯,发表了等容燃烧的四冲程发动机理论,即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并指出压缩混合气是提高热效率的重要措施。

1862年1月16日他的创造获得法国专利,他并没有造出实物来说明他的理论。

车辆工程专业描述

车辆工程专业描述

车辆工程专业描述篇一:车辆工程专业介绍车辆工程专业介绍Vehicle Engineering车辆工程学科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学科,现代汽车作为方便、安全、快捷、舒适的代步工具和货运工具,已成为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使用最广泛、数量最多的交通运输工具。

汽车工业的规模和其产品的质量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同时,由于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各部门的渗透作用,如对钢铁、石化、橡胶、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工业的带动作用,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工业发达国家更得到公认。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加入WTO所提供的有利环境,中国的汽车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围绕汽车研究、设计、制造而形成的汽车制造业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富有发展潜力的领域。

需要大量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的高级人才。

本学科始建于2004年,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获“车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具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学科方向互相支持且稳定的高水平的学术梯队。

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11名。

有3人具有博士导师资格。

本学科专业紧密结合我国汽车产业建设,研究和解决汽车产业建设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在汽车碰撞安全性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汽车排放控制技术,汽车结构优化设计、汽车可靠性理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与特色,整体上处于国内同类学科前列。

所开展的系列研究工作及其成果在汽车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对于提高我国汽车产品设计水平与工程质量,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建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先后获得2项国家科技成果进步奖和3项省部级科技成果进步奖励,并公开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学术论文和著作、教材。

所依托的汽车工程实验室拥有目前亚洲最大汽车碰撞实验室、汽车内燃机排放控制实验室以及大型三座标测量机等一批成套的车辆检测、结构模拟、性能检测评定等方面的先进仪器设备,为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试验保障。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4篇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4篇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交流发言材料4篇01与江浙等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够强,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发展质效需要进一步提升,动能转换需要进一步提速,生态环境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我们将按照市委对xx提出的“三个走在前列、当好三个表率”要求,统筹“五大”指数,推进“五型”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争当全省高质量发展标杆。

一、奋力推进产业发展高质量。

设立工业技改专项资金,支持星兴蓝天煤气化改造等64个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打造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市。

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工程,重点抓好氢阳控股液体储氢材料、江苏容汇基础锂材料、山东国瓷陶瓷功能材料、华阳化工紫外线吸收剂等优质项目建设,推动东阳光仿制药及创新药、山城水都冬虫夏草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力争到2020年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超过50%。

高标准建设xx化工园江南片区,确保20XX年完成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工程。

加快青林康养小镇、三江健康新城建设,打造中部地区康养中心。

二、奋力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

精心编制乡村振兴规划,聚焦“五个振兴”,全力推进国家柑橘农业公园、宜红茶博览园、现代渔业产业园建设,打造高质量田园综合体,创建柑甜小镇、邻苏小镇等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争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强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计划,打造美丽乡村,到2020年,确保实现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100%。

三、奋力推进改革创新高质量。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率先推行“一网覆盖、一次办好”,确保审批效率提速30%以上,实现“2350”目标(2个工作日内完成商事登记、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5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

深度集聚技术、人才、政策等创新资源,争创国家首批创新驱动示范城市、省科技资源联动试点城市。

四、奋力推进生态文明高质量。

打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不断深化“两项试点、一项试验”,扎实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整改事项逐个销号、全部清零,坚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汽车进入中国的历史

汽车进入中国的历史

汽车进入中国的历史汽车进入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外国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就已开始使用汽车。

这些汽车大多数是进口的,但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和技术发展,自主生产的汽车也开始出现。

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府意识到了汽车的重要性,开始支持建设汽车工业。

1930年代底,中国生产了第一辆汽车,随后在国内建立了一批汽车工厂。

但是由于战争和政治原因,中国的汽车工业一直停滞不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汽车工业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

1953年,第一辆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汽车——“解放牌”轻型卡车在长春问世,开创了中国自主汽车产业的先河。

1958年,中国政府开始实行“大跃进”政策,汽车工业也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国内汽车工业的主力是一些小型的制造厂,但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自主汽车产业开始迅速发展。

然而,由于技术跟不上且制造工艺落后等原因,中国的汽车质量并不理想。

1978年改革开放后,外资开始进入中国,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中国汽车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深度改革。

这也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向国际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93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汽车工业的专业机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为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与纲领。

1999年中国汽车工业年产能达到一百万辆以上,实现了从“制造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

21世纪初,中国汽车市场开始爆发式增长,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同时,高品质、高技术的新能源汽车开始成为制造和市场的新焦点。

中国政府提出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性支持,并推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推动了中国的汽车产业蓬勃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工业在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和发展过程后,已经逐步成为了一个产能巨大、技术成熟、品质不断提升的行业。

今后,中国汽车工业也将继续走在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汽车品牌也从开始的低端品牌发展成为了多类别、高品质的品牌集群,涌现出了一大批自主品牌汽车制造企业,如长城汽车、比亚迪、吉利、华晨等。

毕业论文-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

毕业论文-汽车新技术与未来发展趋势

汽车的未来发展趋势及汽车电子化一、引言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装有发动机的汽车问世。

自此,人类告别了“马车时代”,跨入了“汽车时代”。

人类的行走艺术由此赋予了新的内涵。

此举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革了世界经济、文化,渗透到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发展进程。

人们不禁惊呼: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是贯穿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重大发明。

汽车,这个由几万个零部件组合的行走机器,正如陶器、石器、青铜器、蒸气机代表着人类文明的一个时代一样,它所迸发出的文化意念,凝结着人类智慧的结晶,闪耀着当代科学技术、造型艺术的光芒,诠释着今日人类的文明与骄傲。

二、汽车发展特点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发与规划副总裁伯恩斯说:“未来的汽车将具有以下七大特点:安全、价廉、环保、实用、高效、省时以及提供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这就意味着汽车行业必须围绕低价位、实用性、设计和技术进行创新。

”当今,在这个网络驱动的日子里,数字化应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进行整合,将汽车的设计、工程、采购和制造业务集成起来,这使我们能够缩短汽车的开发时间,并以更快的速度将新款汽车推向市场。

最主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汽车设计方面。

由于越来越多地采用计算机工具,从而能在更短的时间开发出更多的款式、车型。

由于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学模型,从而能实现验证模拟设计,并确认汽车空气动力学、耐冲撞性能、可制造性,大大从而缩短开发时间。

同时汽车厂商越来越多地采用虚拟汽车概念,从而无需制作物理原型,就能组装、观察、模拟汽车的性能及制造工艺,并且越来越多地开展厂家、院所、政府、供应商间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快了汽车开发时间。

由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主导汽车设计的潮流,将诞生出新的汽车种类,进而满足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需求。

这些新产品将在不同程度上组合轿车、旅行车、皮卡车、越野车的特点,同时也将促成汽车市场进一步分化。

二是在汽车动力方面。

专家预测,在今后10年中,内燃机将继续担当汽车动力的主要来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发展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发展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发展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是当今工业领域最为重要和前沿的领域之一。

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代表了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那么,这些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首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主要由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需求来决定。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机械产品将越来越具有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特点。

比如,未来机械产品将采用更加智能化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实现自动化生产并具有更高的精度、效率和可靠性。

同时,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也将不断发展,为未来的机械产品提供更高品质的制造服务。

此外,机械产品将越来越注重环保和能源效率,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于绿色产业的追求。

其次,车辆工程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主要受到环保和智能化的推动。

未来的汽车将逐渐转变为低碳、环保、智能、安全的代表,具有更加先进的燃料电池、节能、智能导航和自动驾驶等技术。

未来汽车的设计和制造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绿色发展及生态保护,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将更加注重环保和资源节约。

同时,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将成为固定的趋势,比如自动布线、智能诊断、智能调控、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得汽车变得更加智能化。

最后,智能制造工程的发展方向也与机械设计制造及车辆工程密切相关。

未来的智能制造技术将以软件化、模块化、自适应、高效率、高质量为主要特征,力图为企业提供更具有价值和商业价值的解决方案。

未来的智能制造将不仅局限于生产线及流程优化,更会逐步延伸到产品研发和服务市场,从而实现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和智能化。

同时,智能制造技术也将深化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通过网络化和数字化的手段打造智慧工厂,从而提升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将继续朝着智能化、环保化、自动化和可持续性方向发展,同时紧密结合新型信息技术,不断为人类生活和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1国外汽车发展史

1国外汽车发展史

蒸汽汽车的盛衰
到20世纪,随着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的大量涌现 20世纪,随着内燃机汽车、 世纪 和性能的不断提高,蒸汽汽车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和性能的不断提高,蒸汽汽车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由于使用蒸汽机作为汽车的动力存在着许多不足, 由于使用蒸汽机作为汽车的动力存在着许多不足, 它不符合汽车灵活机动这一基本要求。为了获取更灵巧、 它不符合汽车灵活机动这一基本要求。为了获取更灵巧、 更方便、更经济的发动机, 更方便、更经济的发动机,又有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献 身这一领域。 身这一领域。
内燃机的诞生
内燃机的先驱 1862年 法国铁路工程师罗彻斯, 1862年,法国铁路工程师罗彻斯,发表了等容燃烧 的四冲程发动机理论,即进气、压缩、作功、排气, 的四冲程发动机理论,即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并 指出压缩混合气是提高热效率的重要措施。 指出压缩混合气是提高热效率的重要措施。 1862年 16日他的发明获得法国专利 日他的发明获得法国专利, 1862年1月16日他的发明获得法国专利,他并没有造 出实物来说明他的理论。 出实物来说明他的理论。
内燃机的诞生
戴姆勒的小型内燃机 1881年 戴姆勒辞去道依茨公司的一切职务, 1881年,戴姆勒辞去道依茨公司的一切职务,同他 的同事威廉·迈巴赫合作开办了当时第一家汽车工厂, 的同事威廉·迈巴赫合作开办了当时第一家汽车工厂, 开始研究一种“轻便快速”发动机的设计方案。 开始研究一种“轻便快速”发动机的设计方案。
内燃机的诞生
戴姆勒的小型内燃机 戴姆勒把这台发动机装在一辆自行车上,1885年8月 戴姆勒把这台发动机装在一辆自行车上,1885年 29日 戴姆勒取得了这辆“骑式双轮车”的德国专利。 29日、戴姆勒取得了这辆“骑式双轮车”的德国专利。 这实际上是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 这实际上是世界上第一辆摩托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5-16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14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生产过程及其组织的要求
2)生产类型的分类及其特点 (1)按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区分: ①订货生产方式:先订货后生产,但规格、 数量和交货期有限制。
可不设库存。必须按“期”组织生产。
汽车技术发展与汽车文明工程
3 汽车制造关键技术发展
工程学院 黄燕娟
2011-5-16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1
3 汽车制造关键技术发展
3.1 生产组织 3.2 制造装备 3.3 材料 3.4 质量控制
2011-5-16
2011-5-16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6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 汽车制造关键技术发展
作业管理
n
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
n n n n
作业方法标准化 作业工具标准化 作业环境标准化
n n
日工作量标准化(time and motion study) 科学的选择,并循序渐进地培训“第一流的工人” 实行刺激性的差别记件工资制度
(3)按生产任务的重要程度和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 区分:
①大量生产方式 ②成批生产方式 ③单件生产方式
2011-5-16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16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
n
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 的条件下进行的。 一、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1)工艺专业化(工艺原则)
2011-5-16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20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
有一定批量时: 1)顺序移动方式:
一批零件在前工序全部加工完成后,才整批地送到下道 工序加工。
2)平行移动方式:
在制品中每一个零件在上一道工序加工完毕后,立即被 转移到后道工序继续加工。
n n
流水线上前后两件产品出产的间隔时间。
各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必须等于节拍或倍数。
④各道工序的工作地数同各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的比例 一致。
2011-5-16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23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几种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
2011-5-16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5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 汽车制造关键技术发展
3.1 生产组织
管理是运用科学的标准化的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泰勒(Frederick Taylor)
n n n n
代表作:《科学管理的原理》1911 精华:要求劳资双方必须进行重大的精神革命 最终目的——谋求最高的生产效率!!! 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时间就是金钱! n 作业管理 效率就是生命! n 组织管理
l工厂平面布置原则: 1)以基本生产为中心,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使原 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运输路线尽可能缩短,避免 往复和交叉,节省运输费用和时间; 2)提高建筑系数,尽可能提高厂房、建筑物等在厂 区的紧凑程度,同时考虑安全、放火、卫生等; 3)美化、绿化; 4)留有余地。
2011-5-16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18
2011-5-16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1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生产过程及其组织的要求
n
基本生产过程按工艺加工的性质和生产组织的要 求,分成生产阶段,也可以按劳动分工和使用的 设备、工具,划分为若干工序。
n
n
n
生产阶段: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按照使用的生产手段 的不同及工艺加工性质的差别而划分的局部生产过程。 工序:是指一个或几个工人在一个工作地上,对一个 (或几个)劳动对象连续进行的生产活动。 一般包括:①工艺工序,②检验工序,③运输工序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 汽车制造关键技术发展
管理:人、财、物;(信息流、物流、资金流) 广义:管理工作就是协调职工的工作,从而使每一个人 的工作目标转变为社会性的成就。(协调是管理的本质) 或者:管理就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 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
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结合上两种方式,使工序时间相等。
2011-5-16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21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几种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
一、流水生产线(简称:流水线)
n
指按照产品加工工艺的先后顺序排列工作地,使加 工对象以一定的速度,连续不断地经过各个工作地 进行加工,并出产产品。
2011-5-16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7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 汽车制造关键技术发展
组织管理
n
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使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 实行职能管理 坚持例外原则
n
n
2011-5-16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8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011-5-16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25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几种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
4、单一品种流水线的组织工作 ①确定流水线的节拍和节奏 节拍=计划期工作有效时间/计划期产量
n
如果流水线的节拍很小,产品的体积很小,不便于 按件运输,则需成批运输。所以,流水线上前后出 产两批相同产品的间隔时间称为节奏。 节奏=节拍×运输批量
2011-5-16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3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3 汽车制造关键技术发展
现代制造业的特点:
制造业环境的变化 制造业环境的变化
敏 捷 制 造
以知识为基础 的新产品竞争

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 全球化制造
2011-5-16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生产过程及其组织的要求
n n n
在空间上,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 在时间上,保持紧密衔接; 达到: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生产出尽可 能多的适销产品; 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n
2011-5-16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9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2011-5-16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13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生产过程及其组织的要求
三、生产类型 1)生产类型的概念
按一定标志划分的生产类别。
因为各企业在产品结构、生产数量、订货方 式、厂房和设备条件等方面各有特点,所以, 生产过程组织首先要划分生产类型。
科学和技术 的发展
4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现代制造业的T、Q、C、S、E
现代制造的业生产必须满足T、Q、C、S 、E 的要求:
T(Time):时间、产品开发的生命周期、交贷期 Q(Quality ):质量 C(Cost ):成本 S(serve ):服务 E(Eevironment):环境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几种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
3)组织流水线应具备的条件 ①产品品种稳定,产量大,是市场上大量需要的产品; ②产品结构比较先进,设计基本定型,产品是标准化的,并 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指产品的结构便于工艺制造); ③组成生产过程的各道工序能够合并或分解,以满足周期化 的要求; ④原材料、协作件必须是标准的、规格化的,并能够按时供 应的。
2011-5-16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2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几种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
1)流水线的主要特征:
①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很高,每个工作地只固定完成一道 或少数几道工序; ②工作地按劳动对象加工的工艺顺序排列; ③按照规定的节拍出产产品;
②存货生产方式:依市场预测组织生产, 通过库存调节生产,必须按“量”组织生产 过程。
2011-5-16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15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生产过程及其组织的要求
(2)按生产的连续程度区分:
①连续生产方式:产品的设计和工艺已标准化,产量大, 组成流水线生产。 ②间歇生产方式:产品种类多,产量少,原材料间断投入。
n
工序是组成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组织生产过程 主要是合理安排工序。
2011-5-16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12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生产过程及其组织的要求
二、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协调性) 3)生产过程的均衡性(节奏性) 4)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
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