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试题中图版必修3
(2021年整理)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10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中图版必修3
市化的探索中图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10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10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中图版必修3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10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中图版必修3 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练习10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中图版必修3〉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课时分层作业(十)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练]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1~3题.1.③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大约为()A.37.6∶17.4∶45.0B.31.6∶30.5∶37.9C.15.5∶24.5∶60。
0 D.37。
6∶24.5∶37.92.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 C.③D.④3.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A.①B.② C.③D.④1.D2。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中图版新名师一等奖公开课教学课件
应扩大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降低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
的比重,同时也要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名师精讲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拓展延伸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特点的异同分 析
工业化、城市化是国家现代化发展所必经的历史过程,但由于各 国的自然、经济、社会、人口、文化等客观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 异,所以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也必然有所不同。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结合材料探究:
(1)结合材料一图中信息,分析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提示: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中国城市化水平与日、韩差距较大,因
此,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应加快城市化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2)读材料二图,分析中国目前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与国际通用
标准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要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需要在
图3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结合材料探究: (1)改革开放前后,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存在怎样的差异? 提示:改革开放前发展缓慢(或略有下降、停滞等);改革开放后发 展迅速,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 (2)江苏省小城镇空间分布的特点是什么?苏南和苏北地区城市 化发展有怎样的差异?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提示:苏南地区小城镇密度高于苏北;主要交通线沿线小城镇密 集。 苏南城市化水平高、起步较早(目前速度无法比较,不能答速度 快慢)。 苏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北;近代历史上苏南地区工业发展历史 长。
D.中国的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
解析:第(1)题,与日本相比,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起步晚,目前水平
较低。日本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三产业发展快,20世纪中叶以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课时练习含解析3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读长江中游城市群位置图,完成1、2题.1.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有()①矿产资源丰富②第三产业基础好③水陆交通便利④产业技术领先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为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长远发展,应该()①发挥资源优势,加速发展资源型产业②依托区位优势,承东启西、连南接北③各城市统一工业结构,增强地域竞争力④依托产业基础,打造优势产业集群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解析】1选A,2选D。
第1题,长江中游城市群,包括湖北、湖南和江西三个省的部分地区,湖南、江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①正确;第二产业基础好,第三产业基础差,②错误;长江中游城市群沿长江分布,京九线、京广线等重要铁路经过此处,沟通东西、联系南北,具有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③正确;产业技术比东部落后,④错误。
第2题,资源型产业要面临资源枯竭问题,不适合长远发展,①错误;该城市群交通条件好,所以可以依托区位优势,承东启西、连南接北,②正确;各城市统一工业结构,会导致同业竞争,不利于增强地域竞争力,③错误;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基础好,所以可以依托产业基础,打造优势产业集群,④正确.新型城市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特色小镇是城市化建设的主动力。
小镇的面积一般控制在10平方千米以内,人口规模控制在3~5万人,其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特色支柱性产业。
读2017年浙江和西北各省区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示意图,完成3、4题.3。
西北地区()A。
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B.以传统型工业为主C。
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占主导D。
对外开放程度高4。
与浙江相比,西北地区特色小镇数量少,其原因是() A.经济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完善B。
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C.第一产业比重高,特色产业少D.劳动力素质低,人才匮乏【解析】3选B,4选A。
第3题,结合图示可知我国部分省份的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大小,却无法查看我国西北地区的工业结构中轻重工业的比重,但是我国西北矿产资源丰富,应以资源开发利用等传统工业为主,而不是以轻工业为主;图示陕西、宁夏、青海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较大;我国西北地处内陆,而沿海的浙江省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说明沿海省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经济发达.第4题,结合材料可知特色小镇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一般具有一个特色支柱性产业,因此西北地区特色小镇数量少的原因,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而不是依赖自然条件和人才.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生态脆弱,但新材料、农产品加工、医药业和旅游业等特色产业较多,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案中图版必修3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自主学习』一、工业化和城市化1.工业化(1)概念:通常指□01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02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2)本质: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03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04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3)2.城市化(1)概念: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08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
(2)本质:农业人口向□09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10城市集中的过程。
(3)内涵⎩⎨⎧ □11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12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13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推动力)(反作用于)城市化。
二、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1.江苏省概况(1)位置:位于□01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
(2)社会经济特征:城市□02众多,人口密集,经济□03发达。
2.工业化和城市化现状(1)工业化:总体上处于工业化□04中级阶段,工业化水平较高,进程□05明显加快。
(2)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不断□06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仍□07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自我探究] 江苏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级行政区,原因是什么?提示 江苏省属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地势平坦,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处开放的前沿,加上江苏省南部为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其带动下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三、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1.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对□01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02环境问题。
(3)城市化□03质量有待提高,□04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05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2.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措施 (1)□06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2)□07“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
(3)以工业发展促进□08小城镇建设。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教学案中图版必修3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研究『自主学习』一、工业化和城市化1.工业化(1) 看法:往常指□01机器大工业在公民经济中不停发展并达到□02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2) 实质:公民经济构造发生了从以□03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04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3)2.城市化(1) 看法: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08占总人口比率增添的过程。
(2) 实质:农业人口向□09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10城集市中的过程。
11□ 乡村人口向城集市中(3) 内涵12□ 乡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变13□ 城市文明向广大乡村地区扩散推动力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城市化。
反作用于二、江苏省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01(1) 地点: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
(2) 社会经济特色:城市□02众多,人口密集,经济□03发达。
2.工业化和城市化现状(1)工业化:整体上处于工业化□ 04中级阶段,工业化水平较高,进度□05显然加速。
(2)城市化:城市化进度不停□ 06加速,但城市化水平仍□07低于发达国家均匀水平。
[ 自我研究 ]江苏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级行政区,原由是什么?提示江苏省属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地势平展,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处开放的前沿,加上江苏省南部为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其带动下工业发展快速,工业化水平快速提高,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进度。
三、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举措1.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度中存在的问题01(1) 对□ 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2) 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02环境问题。
0304城乡兼顾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美,□05城镇系统构造有待(3) 城市化□ 质量有待提高,□进一步改良。
2.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举措06(1) □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齐集力和辐射力。
07(2) □ “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
(3) 以工业发展促使□08小城镇建设。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练习中图版必修3
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课时跟踪检测一、单项选择题(2018·河北省张家口市期中)苏州与嘉兴具有相似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1980年始,苏州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形成苏南模式,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本地就业,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
1990年后上海产业大规模转移,苏州成为最佳产业转移承接地,形成苏州工业园区模式.目前苏州成为长三角洲地区经济水平仅次于上海的发达城市。
嘉兴一直是浙江省北部重要农业基地,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上海、苏州等发达城市务工。
据此完成1~3题。
1.1980~1990年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素质提高B.国家政策的倾斜C.乡镇企业的发展D.土地和原料价格低廉解析:由材料可知“1980年始,苏州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形成苏南模式,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本地就业”,说明苏州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乡镇企业的发展,故选C。
答案:C2.嘉兴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苏州的原因( )A.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缺乏C.距上海较远D.农业基地的政策定位解析:由材料可知“嘉兴一直是浙江省北部重要农业基地”,说明嘉兴经济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苏州的原因为农业基地的政策定位,故选D。
答案:D3.相较于嘉兴,1990年苏州成为上海最佳产业承接地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基础好B.工业基础好C.政策优惠D.地价较低解析:苏州经济相对发达,且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培养了大批技术工人,工业基础好,所以具备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条件,故选B。
答案:B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一环六放射”的高速路网交通一体化体系为依托,打造1小时都市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读下图,回答4~5题.4.京津冀三方目前产业结构既雷同又竞争,没有形成互补的格局,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天津应着重发展的经济部门是()A.终端加工制造业B.传统服务业C.创意文化产业D.石油资源的开发解析: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天津市科技力量雄厚,人才众多,工业基础好,产业协作条件好,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应重点发展终端加工制造业.答案:A5.京津冀高速路网一体化,主要目的是( )①提高运输效率②增加运输方式多样性③加强城际联系④促进城市群互动发展⑤各城市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A.①②③ B.③④⑤C.①③④ D.①④⑤解析:交通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先行,路网一体化建设可提高运输效率、加强区域内城际联系、便于区域内经济合作及人员往来与交流、密切经济联系。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课后习题中图版必修3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一)教材第65页探索思考(1)2002年中国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4%,已基本达到国际通用标准。
但从更重要的农业就业人数和城镇人口指标看,中国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为50%,远高于国际通用标准——小于20%;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6.2%,也没有达到国际通用标准——大于60%。
(2)要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就要增加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降低农业就业人口所占的比重,同时也要提高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二)教材第71页思考(1)密歇根州复苏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如提供税收优惠,提供员工培训等;②大力推动生命科学产业,如投巨资于生命科学的商业化、增加生命科学的研发资金、吸引生命科学领域的高科技人才等;③改造汽车工业的老面貌,通过自行研制和合作开发等方式,开发了包括使用氢燃料电池、玉米油燃料以及电能等能源的新一代汽车。
(2)以上这些措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吸引众多的高科技人才;高科技的发展和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又为开发新产品提供了条件。
(3)密歇根州的复苏对其城市建设的影响:扭转了城市经济的衰退局面,加快了城市建设的速度;防止了高科技人才的外流和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动摇。
(三)教材第71页复习题1.江苏省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措施主要有:调整行政区划,加快城市化;“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保障进城农民的利益。
2.略。
A级抓基础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图”,据此回答1~2题。
1.上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D.③④①②C.②③①④2.下列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 )A.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B.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C.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D.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解析:由城市化知识可知,2000年中国城市化率大致为30%多,日本城市化率为70%多。
高中地理 第2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5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 中图版必修3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2.通过阅读江苏省的人口和建制市分布图及工业结构的变化等,理解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重点)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重、难点)[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1.工业化和城市化(1)工业化 ①概念: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②本质: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③衡量指标: a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5%以下。
b .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
c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0%。
(2)城市化①概念: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
②本质: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③内涵⎩⎪⎨⎪⎧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推动)(反作用)城市化。
[特别提醒] 不能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完全同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形成一种螺旋式上升、互相促进的机制,工业化和城市化两者关系可形象地比喻为“发动机”和“加速器”之间的关系。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经济内涵,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表现形式;工业化是前提条件,城市化是必然结果;二者相互促进,实现着更深层次的社会进步。
(1)江苏省概况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2)现状①工业化进程较快、工业化水平较高,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②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的平均水平。
[特别提醒] 城市化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异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又能促进城市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与乡村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因此城市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异。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五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中图版
第五讲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一、工业化和城市化1.工业化(1)概念: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2)衡量指标⎩⎪⎨⎪⎧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 到20%以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0%2.城市化(1)概念: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2)内涵:①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②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③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推动力反作用于城市二、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1.江苏省概况江苏省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2.现状(1)工业化进程较快、工业化水平较高。
(2)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其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3)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三、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1.对城市化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
3.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措施1.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2.“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
3.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5.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
区域发展条件一般需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与城市、交通、工农业基础、历史因素、经济腹地、技术、政策、地区的开放程度、生产协作关系等)等方面考虑,分析其优势和劣势条件,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201X_202x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中图版必修3
编辑课件
22
方法:盘活存量土地以行政手段去引导,经济手段来实现,即 政府通过规划和年度计划进行控制和引导,同时运用地价杠 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盘活存量土地的利益驱动机制。
培育一个规范的土地市场,建立一个按市场经济规律运 行的土地合理流转、配置的有效机制,即要产权明晰、资产 量化、用途定位、交易入市。
12
江苏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2、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 3、乡镇工业发展分散所产生的问题 4、近20年,江苏省经济总量在全国一直排第二位, 但仍有几个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
编辑课件
13
(毫克/升)
3.5
氮
3.0
2.5
2.0
(毫克/升)
0.15
磷
0.1
0.05
1.5
化,城乡一体化”。 2、打破旧体制下的行政区划,增强城
市聚集力,带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3、适当发展特大城市,
加快发展大城市,
积极发展小城市,
重点培育中心城镇。
编辑课件
16
措施: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凝聚力和辐射力
编辑课件
17
措措徐施 州施:三一“大:组城团市调式圈整”行地发政展区城划市,群,加建快设城南京市、化苏锡常、
可见要推进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要扩大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 应降低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同时提高城市人口在 总人口中的比重。
编辑课件
7
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 著特征,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即伴随着工业化 过程,城市数量逐渐增多,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越 来越大。另一方面,城市化又会反作用于工业化,工业化 与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中图版必
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中图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中图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学案中图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课程标准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2.通过阅读江苏省的人口和建制市分布图及工业结构的变化等,理解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3。
学会运用资料说明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工业化和城市化阅读教材P65~P66“工业化和城市化",填写下列知识.1。
工业化(1)概念: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2)本质: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3)2。
城市化(1)概念: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
(2)本质: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3)内涵错误!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教材梳理2 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阅读教材P66~P67“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填写下列知识。
高中地理 2.5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同步练习 中图版必修3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一、单项选择题1.衡量一国是否完成工业化,国际上通常用三个最重要的结构性指标,下面不属于这些指标的是()A.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降到15%以下B.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C.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60%答案 C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江苏省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A.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B.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C.乡镇企业发展分散所产生的问题D.知名的乡镇企业太少答案 D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5题。
3.正确反映我国城市化水平变化曲线的是()A.①B.②C.③D.④4.在图示期间,与美国相比,我国()A.城市人口数较少B.城市人口增长率较低C.城市人口比重较低D.城市人口比重增长率较低5.①表示的国家城市化水平最接近()A.英国B.日本C.埃及D.印度3~5.解析第3题,我国城市化水平具有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点,即城市化水平低,但发展速度快,且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低于60%。
故④图例代表的曲线最符合我国的状况。
第4题,在图示期间,我国与美国比具有以下特点:城市化水平低;总人口多,城市人口数量大;城市人口增长率较高。
第5题,图中①表示的国家目前城市化水平位于70%—80%之间,应是发达国家的情况。
另外英国是城市化最早的国家,城市化水平很高,即使存在逆城市化现象,但城市化水平仍高于90%,故日本最符合题意。
答案 3.D 4.C 5.B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据此回答6~8题。
6.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总体特点是()A.大城市发展快,中、小城市发展慢B.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C.小城市发展快,大、中等城市发展慢D.特大城市发展快,中等城市发展慢7.推动本地区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8.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②城乡差别很小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8.解析仔细读图,1985—2000年期间,长三角城市发展总体特点是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课后篇巩固探究图甲是我国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图乙是世界发达国家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率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图甲图乙1.据图中信息判断( )A.第一产业对城市化没有贡献B.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C.新中国成立后第二、第三产业对我国城市化贡献率差异逐步增大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2.与发达国家相比,图中信息无法反映我国城市化存在的问题是( )A.产业结构不合理B.城市空间分布不合理C.单位产值耗能高D.城市环境污染较严重1题,据图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后第二、第三产业对我国城市化的贡献率差异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发达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第2题,我国第二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大,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城市化的贡献大,说明我国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小,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说明单位产值耗能高,对城市化的贡献大,说明城市化主要是由工业带动的,环境污染较严重。
2.B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第3~4题。
3.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②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③该国属发达国家④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②资源密集型产业③技术密集型产业④现代服务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题,可用排除法。
第Ⅲ阶段,该国城市化指数仍在提高,但工业化指数下降,①错误。
该国城市化指数高,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指数相适应,②错误。
故选③④。
第4题,阶段Ⅲ,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因产业转移吸纳劳动力减少,在此阶段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部门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4.D黑龙江省伊春市是我国最大的专业化林业资源城市,素有“祖国林都”之称,但目前伊春面临森林资源消耗多、环境问题严重等问题。
下图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关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幼年期城市的发展动力主要是资金充裕②中年期城市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③老年期城市的发展杜绝资源开发④经济转型期的新生动力源于科学技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不符合伊春市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 )A.植树造林,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B.大力开发森林资源,积极发展木材粗加工工业C.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发展D.培育和引进人才,发展交通、优化美化环境5题,资源型城市是依靠资源发展起来的,因此幼年期和中年期城市发展水平较高;老年期由于资源不断减少,发展速度减缓,因此该时期要实现产业转型,由资源密集型产业向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
第6题,伊春市是我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发展林业要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以促进森林的持续发展;合理开发森林资源,积极发展林木深加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单一产业向多元产业发展;培育和引进人才,发展交通、优化美化环境。
6.B读下列资料,完成第7~8题。
我国某省三个不同年份GDP总产值、三大产业构成表该省与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7.自1990年以来,该省( )A.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B.始终以第二产业为主导C.第三产业产值先升后降D.环境承载力下降8.下列对于该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B.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问题逐渐突出C. 2008年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D. 2008年,该省城市普遍出现逆城市化现象7题,1990年以来,该省第一产业比重由47%一直降到13.4%,故A项正确;1999年后由第一产业为主导逐渐转变为以第二产业为主导,故B项错误;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先升后降,其产值却是持续上升的,故C项错误;GDP产值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趋向和谐,环境承载力应该上升。
第8题,该省与全国城市化水平比较图显示,该省城市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水平,但差距在缩小;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2008年城市化水平早已超过了30%,处于城市化中期阶段,还远远不到出现逆城市化的后期阶段。
8.C“组团式”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都市圈”是江苏省城市化战略的重要内容。
据此完成第9~10题。
9.实施该城市化战略,是针对江苏省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 )A.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B.乡镇工业过分集中C.特大型城市较少D.小城镇规模缩小,大城市规模相对扩大10.三大城市圈建设的意义有( )①增强核心城市的功能②不利于跨江发展③苏南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④苏北地区发展劣势更加突出⑤使苏中快速崛起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建设“南京、苏锡常、徐州”三大城市圈,增强了核心城市的功能,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明显。
苏锡常与南通、泰州间的联系,有利于跨江发展,从整体上提高苏南的发展水平,促进苏中的快速崛起,发挥苏北的后发优势。
10.B导学号66994031(2017·江苏地理,23~24改编)下图为2012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两个城市为( )A.日照市、烟台市B.潍坊市、东营市C.青岛市、威海市D.潍坊市、日照市12.与N类城市相比,M类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表现为( )A.单位GDP消耗大B.城市调控能力差C.单位GDP污染小D.城市发展水平低11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环境效益。
由图看出,威海、青岛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资源—能源状态恶化指数较低,而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较高。
第12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表现。
由图中知,M类城市中有威海、青岛和烟台,属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的城市,说明M类城市单位GDP消耗较低,城市调控能力较好,单位GDP污染较小,城市发展水平较高。
12.C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图1)和四个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示意图(图2),完成第13~15题。
图1图213.在甲地的大城市周围,形成特色相似的农产品基地,其决定性因素是( )A.政策B.市场C.气候D.地形14.近年来乙、丙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B.企业间过度竞争经济腹地较小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15.甲、丙两地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分别对应图2中的( )A.①②B.④③C.③①D.②④,乙为闽南地区,丙为珠江三角洲。
大城市周围发展附加值较高的城郊农业,选择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福建企业产品类型相似,竞争激烈,而广东由于南岭的天然阻隔,偏居大陆南部,经济腹地较小;长江三角洲地区借助大城市带动,而珠江三角洲依靠对外开放政策使工业化、城市化得到发展。
14.B 15.C16.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轮廓图(1)很多外商选择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投资建厂,长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因素有哪些?(2)随着经济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保持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3)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中,能源紧张、劳动力成本增加两大因素逐渐成为制约工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西部大开发,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结合江苏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知识联系长江三角洲实际即可回答。
交通便利,科技力量强,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2)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减少耗能多的资源型工业,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等。
(3)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调整本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提高铁路、水运、管道等的运输能力;向西部转移部分劳动力导向型和能源消耗量大的工业部门。
(合理即可)1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出现了三种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和温州模式(分别对应下面三幅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所示地域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2)图乙所示地区与甲、丙两地相比较,促使该地区乡镇企业实施这种发展模式的主要区位优势条件是什么?(3)近年来,欧美国家多次发起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丙地区商品出口也受到了影响。
请结合意大利新兴工业发展经验,谈谈你对该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看法。
(4)乡镇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试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1)题,图甲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要从交通、技术、资金、大城市(上海)辐射、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第(2)题,与其他两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的优势条件在于位置优越(毗邻港澳)和侨乡多两方面。
第(3)题,首先明确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是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形成了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它们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了规模经济生产),再根据我国丙地区企业的特点,从协作条件、科技、品牌、市场等方面来分析。
第(4)题,一般情况下,乡镇企业的规模较小,在分析存在的问题时,要从技术(较低)、资源利用率(低)、环境保护、规模效益等方面来考虑。
地处长江三角洲,工业基础好;邻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受上海辐射影响;有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水陆交通便利。
(2)邻近港澳,依托港澳引进外资和技术;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海外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
(3)重视团结协作,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加大科技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信息,积极拓宽国际市场。
(4)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技术水平较难提高;排放的废弃物较多;环境方面的投入过少;污染、破坏农村的土地资源、水资源;较难形成规模效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