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三功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3功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3功作业设计

三、功一、选择题(共6小题)1.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小车,使小车沿水平方向前进了5m,这时拉力所做的功是()A.50J B.250J C.750J D.0J2.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若不计较空气阻力,则它们所受的拉力F甲和F乙及两拉力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W甲和W乙之间的关系是()A.F甲>F乙B.F甲<F乙C.W甲>W乙D.W甲<W乙3.一个重为2N的皮球从10m高处下落3m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A.20J B.6J C.14J D.26J4.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功最接近于()A.0.02J B.0.2J C.2J D.20J二、填空题(共15小题)5.如图所示,用F=50N的水平拉力,通过一个动滑轮,使重为200N的物体水平向左匀速移动3m,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拉力F做了J的功。

6.小明将放在水平桌面上重为3N的物理课本,水平匀速拉动0.5m.所用的水平拉力为1N,则课本重力做功J,水平拉力做功J。

7.雪橇是雪地常见的交通工具。

若狗拉着雪橇以10m/s的速度在水平雪地上沿直线匀速滑行,雪橇受到的阻力是200N,则狗在5min内做了J的功,功率为W。

8.体重60kg的王健做引体向上,在1min时间内完成了10个,每次上拉,身体重心上升30cm,则他每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做功J。

9.某同学用已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钩码的重力。

他从图甲所示位置(此时指针指0刻线)开始将测力计缓慢竖直向上提起,记下测力计移动的距离h和对应的读数F,并描出F﹣h图象如图乙所示:(1)钩码的重力为N。

(2)当h=15cm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所做的功为J。

三、解答题(共9小题)10.一辆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货车,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车总重的0.1倍,货车(含驾驶员)空载时重为2.5×104N。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第三节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第三节功》教学设计

八年级《第九章机械和功第三节功》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第三节内容。

由于功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认识功,必须经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因此,关于功与能的关系要渗透到8~9年级物理教学的各个部分中去,本节课定位在对机械功的了解和对机械功含义的理解。

具体表现是是认识做机械功的两个要素,知道机械功的物理意义、公式及单位,能计算机械功。

在本章第一、二节介绍了简单机械后,学生以认识到人们为了延伸手及人体的功效,在生产劳动中使用了许多简单机械,但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

本节教材首先通过学生观察杠杆、起重机、拖拉机这些机械的工作图景,再让学生从使用机械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工作过程中的共性,这不仅容易引导学生从力和移动距离两个角度展开思考,而且自然地建立了机械功的概念。

二、整合思路为了使学生理解功的含义,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认识怎样才算做功,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补充一些身边的实例,以及利用身边实例进行体检。

如用手托着书本不动,手将书本举高等等。

通过讨论与交流,使学生切实对做工的两个要素有所体会。

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在本章第一、二节介绍了简单机械后,学生以认识到人们为了延伸手及人体的功效,在生产劳动中使用了许多简单机械,教学中说明拉动绳端的力所做的功,就是力对滑轮及重物所做的功,为第五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②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从实例中认识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地方法。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精品教案第九章 机械和功 第三节 功

北师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精品教案第九章 机械和功 第三节 功
《功》教学设计
课题

课时
1
授课教师
单位
唐山市乐亭县马头营镇初级中学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猜想、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以及观察
(2)如果这个人把物体匀速举高1.5m,举力做了多少功?
回答自学检测
一个人用50N的力推课桌向前移动了3m,此时人对课桌做的功为J
阅读学习目标
认真自学及分组讨论
分析总结做功的两个基本要素
思考、回答、分析、总结
思考、讨论交流具体实例
总结、归纳
动手计算
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散思维能力
3、怎样计算功的大小?功的单位是什么?
3.回答自学检测
如果物体并且沿移动一定的距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4.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起重机及直升机对重物做功实例,讲解做功的两个基本要素。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人累吗?人做功了吗?
(2)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




本节课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处理及改进,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了学生分析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更透彻。
在例题、练习处理上时间有些仓促,从获得新知识到应用新知识之间转换过快,有些学生思维转换有些跟不上。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功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功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功学案1(新版)北师大版三、功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

3、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4、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学习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习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功。

新课学习:一、力学中的功1、观察课本P104中图9-27中几个做功的实例。

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点?2、结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二、做功1、定义:。

2、公式:,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距离。

3、单位:符号()1J= Nm,三、功的计算在W=Fs中,W的单位是J,F的单位是N,得出的功才是以J作单位的。

看课本106页的例题,然后进行计算四、当堂达标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单位为______________、2、一个小孩用力提一桶水静止不动,他对水桶有向上的______力,这个力对水桶_____做功,(填不做功或者做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课后练习五、课堂小结功的两个重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功的计算:六、巩固练习。

8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第三节 功(第2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8年级物理下册 第9章 第三节 功(第2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1、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功的概念。

教学过程:1、引人新课: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2)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3)学生实验:用手将书包提 5厘米左右和将 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2、讲授新课:(1)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问:请同学们看图:课本104页图9-27,这三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答:都有力,物体都移动了一段距离。

问: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答:是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讲述:在物理学中就说图中的力对物体做了功。

讲述:甲:用力而未移动距离;乙: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但水平方向上却没有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功》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功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功的概念,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功”的理解和应用,本章节的作业布置将分为两部分:基础巩固和拓展提升。
1.基础巩固(约30分钟内完成)
-请学生完成课本P123页的练习题1、2、3,重点在于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选择两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要求学生详细写出解题步骤,并在下次课堂上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解答分享。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力学概念,如力、质量、加速度等。在此基础上,学习“功”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感受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调查,了解家人或朋友对“功”的理解,记录下他们的看法和疑问,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作业评价:
-作业完成后,教师应及时批改,给出评价和建议,鼓励学生根据反馈进行改正和巩固。
-对于基础巩固部分的作业,重点关注学生的计算过程和结果,确保学生对功的计算方法掌握扎实。
-对于拓展提升部分的作业,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2.知识讲解,互动探究
-采用讲解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功的定义,探讨功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9.3《功》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下9.3《功》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功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深刻理解恒力做功的计算方法,以及力和物体移动距离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的功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如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省力原理。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功的概念,如运动员举重、学生爬楼梯等,让学生感受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运动与力的关系等基础知识。此外,学生对能量、功率等概念也有了初步的了解。然而,功作为一个新的物理量,其定义和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逐渐增强,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实践探究,理解概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测量弹簧弹力做功、斜面提升物体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思考、总结,从而深入理解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合作交流,共同提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出至少两个你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同学或老师等方式,寻找答案。将你的问题和解答过程整理成文档,与同学们分享。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第9章 机械和功 第3节 功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 第9章 机械和功 第3节 功

课堂小结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 上移动的距离
功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有力无距离 有距离无力
力与距离垂直
功的计算
W=Fs
课堂训练
1.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B)
举重运动员 举着杠铃不

A
工人将货箱 从地面搬到
桌上
B
修理工用力 推汽车,车没 动
C
大力士支撑着 大轮胎静止不

D
2、用200N的力,的两辆小车匀速前进4m,则( ) C A、拉重车做的功多 B、拉轻车做的功多 C、拉两辆车做的功一样多 D、无法确定
3.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举力做了功.
(×)
4.人提着一重物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提力对重
第九章 机械和功
第3节 功
新课目标
学习目标
1.掌握力学中的功的含义,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掌握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计算.
新课引入
上面的图片分别描述了人们利用撬棒、起重机、拖拉机, 在工作,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请大家认真分析,你能找出 他们的工作过程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人们认识到,尽管各种机械的构造和功能不同,但它们工作时具 有共性. ①任何一种机械在工作时,都必须对工作对象施以力的作用.例 如,撬杠给石头施以力的作用,起重机的钢绳对重物施以力的作 用,拖拉机对农具施以向前的牵引力. ②必须使工作对象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例如,撬杠必须 把石头翘起来,起重机必须把重物提高,拖拉机必须拉着农具前 进.
③ F≠ 0 s≠ 0
力的方向与运 动方向垂直
有力有距离,但力和距离垂直 (垂直无功)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作业设计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作业设计

一、杠杆基础题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_______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2.杠杆可以绕其_______的点叫支点;作用在杠杆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力叫动力,常用_______表示;作用在杠杆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力叫阻力,常用_______表示;从支点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距离,叫动力臂,常用_______表示;从支点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叫阻力臂,常用_______表示.3.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______________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公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4.生活中的杠杆(1)省力杠杆:l1____________l2,平衡时,F1____________F2,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费力杠杆:l1____________l2,平衡时,F1____________F2,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等臂杠杆:l1____________l2,平衡时,F1____________F2.5.如图所示是自行车手闸示意图,手闸是一个简单机械,这种简单机械的名称是_______,当图中手对车闸的作用力F=10 N时,刹车拉线受到力的大小为_______N.6.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一根铁棒撬起木箱,铁棒可以看成是一个________,下方地面的支撑点称为________,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工人向上施加的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________.能力题7.下列关于杠杆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B.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C.支点可以在杠杆上的任何位置D.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一定等于杠杆长度8.小明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三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下列能帮助他得出正确结论的操作是( )A.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C.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D.增加钩码个数,再多次实验使结论更具普遍性9.如图所示,O为杠杆MN的支点,OM∶ON=3∶4,物块A和B分别挂在M、N两端,杠杆恰好平衡,已知物块A、B的体积之比为2∶1,则A、B两物块的密度之比是( )A.3∶2B.4∶3C.2∶3D.3∶410.如图所示,某人用一根轻质木棒挑着重为120 N的物体站在水平地面上,木棒保持水平,棒AB长为1.2 m,重物悬挂处离肩膀距离BO为0.8 m,则手在A端对木棒竖直向下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__ N.11.如图所示,把一根质量是2 kg且质量均匀分布的木棒AOB在O点悬挂(AO=3OB),当在B端挂一个重物时,木棒恰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此重物的质量是_____ kg.提升题12.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几种常见的杠杆,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13.如图为吊车从图示位置向上吊起货物的工作示意图,利用伸缩撑杆可使吊臂绕O 点缓慢转动,伸缩撑杆为圆弧状,伸缩时伸缩撑杆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大小不变B.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逐渐变小C.匀速缓慢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的支持力逐渐变大D.吊臂是一个省力的杠杆14.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始终垂直于棒的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 )A.动力臂逐渐变大B.阻力臂逐渐变大C.动力F保持不变D.动力F逐渐减小15.下列仪器或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利用了杠杆原理的一组是( )①量筒②剪刀③烧杯④试管夹⑤托盘天平⑥弹簧测力计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D.④⑤⑥16.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均匀木板已调节到水平平衡状态.在支点O的两边分别有做相向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玩具电动小车,当重为4 N的甲车位于支点右边距支点3 m处时,为保持木板水平平衡,重为6 N的乙车应在支点左边距支点2 m处,如果甲车速度为0.15 m/s,则乙车的速度应为______ m/s才能保持木板的平衡状态始终不被破坏.(车未到支点O前)17.小明学习了机械能的知识后,利用橡皮筋、木板、瓶盖等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抛掷乒乓球的装置.使用时,将乒乓球装入瓶盖,用手指按下抛掷杆,这时橡皮筋被拉长(如图甲所示),这个过程中抛掷杆相当于一个_______ (选填“省力杠杆”“费力杠杆”或“等臂杠杆”);当松开手指,乒乓球被抛出(如图乙所示),这个过程中橡皮筋的_______能转化为乒乓球的动能.18.如图所示,轻质杠杆OA在路灯和轻绳AB的共同作用下,在水平方向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轻绳AB对杠杆的动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的示意图.19.一条扁担长1.5 m,前端挂重200 N的货物,后端挂重300 N的货物,则肩膀应在距扁担的前端多远时,才能使扁担刚好平衡?答案和解析基础题1.固定点2.转动;使杠杆转动;F1;阻碍杠杆转动;F2;动力作用线;l1;阻力作用线l2;3.静止4.(1)>;<;省力但费距离小(2)<;>;费力但省距离(3)=;=5.杠杆;406.杠杆;支点;动力能力题7. D解析:如答图所示杠杆中,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不等于杠杆的长度,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8. B解析:该实验由于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大小刚好和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相等;为避免特殊性,应改变拉力的方向,使力臂不在杠杆本身上,选项B 正确.9. C解析:因为GA·OM=GB·ON,即mA·g·OM=mB·g·ON,则mA·OM=mB·ON,故mA mB =ON OM =43,由ρ=m V 得ρA ρB =mAVA mB VB=mA mB ×VB VA =43×12=23.故选C. 10. 240 N.解析:本题考查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根据题意,BO =0.8 m ,则AO =AB -BO =1.2 m -0.8 m =0.4 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FA×AO=FB×BO,FA×0.4 m =120 N×0.8 m,FA =240 N.11. 2 kg.解析:设木棒的长度为L ,因为OA =3OB ,所以OB =L4.木棒重心在木棒的中点处,所以木棒重力的力臂l1=L 2-OB =L 2-L 4=L 4,物体对木棒作用力的力臂是l2=OB =L4,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G 木×L 4=G 物×L4,所以G 物=G 木,即物体的质量等于木棒的质量,即m 物=2 kg.提升题 12. D解析:道钉撬、钢丝钳和开瓶扳手使用时,动力臂都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故A 、B 、C 错误;筷子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故选D.13. B解析:如图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大于阻力,是费力杠杆,故D 错误.吊车吊起货物的过程中,阻力不变,阻力臂减小,动力臂不变,动力减小,所以支持力逐渐变小,故B 正确,A 、C 错误.故选B.14. B解析:由题中图示可知,木棒是一个杠杆,力F 是动力,力F 始终垂直于木棒,则木棒的长度l 是动力臂,木棒长度保持不变,动力臂保持不变,故A 错误;已知G 、l 保持不变,阻力臂逐渐变大,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F 逐渐增大,故C 、D 错误.故选B.15. B解析:剪刀、试管夹、托盘天平都可以简化成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符合杠杆的定义,并且天平是等臂杠杆,试管夹是费力杠杆,有的剪刀是费力杠杆,有的剪刀是省力杠杆;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与杠杆原理无关.故选B.16.2 m ; 0.1 m/s解析:(1)由F1l1=F2l2可得,重为6 N 的乙车在支点左边距支点的距离:l 乙=G 甲l 甲G 乙=4 N×3 m 6 N=2 m.(2)由F1l1=F2l2和v =st 可得,G 甲×(3 m-v 甲t)=G 乙×(2 m-v 乙t),即4 N×(3m -0.15 m/s×t)=6 N×(2 m-v 乙·t),得v 乙=0.1 m/s.17.省力杠杆;弹性势能解析:当按下抛掷杆时,支点到手所用动力的距离大于支点到橡皮筋所用力的距离,即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相当于省力杠杆;当弹起时,橡皮筋恢复原状,弹性势能减小,转化为乒乓球的动能.18.如图所示,19.0.9m.解:设肩膀距扁担前端l,为动力臂,则阻力臂为(1.5 m-l),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200 N×l=300 N×(1.5 m-l),解得l=0.9 m.二、滑轮基础题1. 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________________,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杠杆,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轴可以随被吊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________________.动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杠杆,优点是__________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3.滑轮组由定滑轮和_______组合而成,优点是既能________又能改变________________,不足是要________________.4.在不考虑绳子重及滑轮重和摩擦力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时,有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所用的拉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____,即F=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可以_____________,又可以_____________.6. 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_____________滑轮上有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_.能力题7.下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8.如图所示为家庭手摇升降晾衣架结构图,当顺时针摇动手柄时,横梁上升.下列滑轮属于动滑轮的是( )A.甲B.乙C.丙D.丁9.为了从竖直的井中提升重为600 N的物体,工人师傅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装成滑轮组,并且使提升重物时所用的拉力最小,在不计摩擦、绳和滑轮重时,这个最小的拉力应为( )A.600 N B.400 NC.300 N D.200 N10.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滑轮组的特点,他将重为5 N的物体匀速提高了1 m,每个滑轮重均为1 N,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有关绳端移动距离s,绳端拉力F,悬挂定滑轮处拉力F′的大小正确的是( )A.s=3 m,F=2 N,F′=7 NB.s=3 m,F=1.7 N,F′=5 NC.s=2 m,F=3 N,F′=10 ND.s=2 m,F=2.5 N,F′=7.5 N11.如图所示的两个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是_____,若滑轮的自重和摩擦不计,当分别用F1、F2匀速提起同一物体时,F1、F2的大小关系是:F1_____ F2.提升题12.如图所示,滑轮重及摩擦均不计,若F1∶F2=2∶3,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 )A.2∶3B.3∶1C.4∶9D.3∶213.把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挂在如图所示滑轮组下面,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和摩擦,放手后( )A.A上升 B.A下降C.A、B均静止D.无法判断14.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 N的物体,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40 N,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移动物体,在不计滑轮重力和滑轮间摩擦的情况下,水平拉力F是( )A.200 N B.100 N C.80 N D.20 N15.如图所示,物体B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通过滑轮组拉着物体B,此时物体B保持静止状态.当用竖直向下2 N的力F1拉重为1 N的物体A时,能使物体B以0.6 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若只用水平向左的力F2拉物体B时,能使物体A以0.3 m/s的速度匀速上升,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滑轮间的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6 NB.拉力F2大小为10 NC.拉力F2的功率为1.2 WD.拉力F1的功率为0.4 W16.如图所示,物体重G=50 N,在F=5 N的拉力作用下向左匀速运动,若不计细绳与滑轮的摩擦,则物体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 N,方向向_____.17.如图,工人利用滑轮组将200 N的重物匀速向上提升到2 m高的平台上,则他所用的拉力为_____ N,绳子自由端向下移动的距离为_____m.(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18.如下图甲所示,是探究“动滑轮工作时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时,应__________拉动使钩码__________上升.(2)小军记录数据如表,分析数据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次数 1 2 3钩码重/N 2 4 6测力计示数/N 1.1 2.1 3.1(3)示.分析图象可知:钩码越重,拉力F与钩码重的比值就越接近_____ (选填数值).由此他推理得出:在不计动滑轮重时,使用动滑轮可以省__________的力.19.如图所示,通过滑轮组用200 N的拉力在20 s内将重为480 N的物体匀速提高2 m(不计绳重和摩擦).(1)求动滑轮重.(2)绳自由端的移动速度为多大?(3)若重物再增加150 N,要使重物匀速上升,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至少多大?答案和解析基础题1.定滑轮;等臂;能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3.动滑轮;省力;力的方向;多移动距离4.几分之一;G/n;5.动滑轮与定滑轮;省力;改变力的方向6.动;几分之一能力题7. D解析:只有D中滑轮的轴随物体一起移动,故该滑轮是动滑轮.故选D.8. D解析:动滑轮的特点是在转动的过程中,随物体一起运动,从升降晾衣架的结构上看,与横梁固定的两个滑轮为动滑轮.故选D.9. D解析:使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提起重物,最多可由三股绳子承担重物.故选D.10. C11.乙;大于提升题12. C解析:左边、右边的滑轮组分别有2段、3段绳子承担着物重,在滑轮重及摩擦均不计的情况下:F1=G12、F2=G23,所以G12∶G23=2∶3,整理得:G1∶G2=4∶9,故m1∶m2=4∶9.故选C.13. B解析:由题图可知上为定滑轮,下为动滑轮,若A 、B 静止,GA =12GB ,但是GA 和GB 相同,所以A 下降.故选B.14. D解析: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而移动物体时克服的是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故选D.15. C解析:当B 水平匀速向右运动时,f =3(F1+GA)=3×(2 N+1 N)=9 N ,A 错;水平向左拉物体B 时,F2=3GA +f =3×1 N+9 N =12 N ,B 错;水平向左拉物体B 时,vB =vA 3=0.3 m/s 3=0.1 m/s ,F2的功率为P2=W2t2=F2s2t2=F2·vB=12 N×0.1 m/s=1.2 W ,C 正确;用力F1竖直向下拉物体A 时,拉力F1的功率P1=F1·v=2 N×3×0.6 m/s=3.6 W ,D 错.故选C.16. 10 N ;向右.解析:由题图可知,是水平使用动滑轮,不计细绳与滑轮的摩擦,拉力F =f 2,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2F =2×5 N=10 N ,方向水平向右.17. 100 N ;4 m .(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解析:由图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2.(1)不计绳重、动滑轮重及摩擦,拉力F =12G =12×200 N=100 N ;(2)绳子自由端向下移动的距离:s =2 h =2×2 m=4 m.18.(1)竖直;匀速(2)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3)在不计动滑轮重时,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解析:(1)匀速拉动是为了使钩码受到的力是平衡力.(2)表中测力计的示数均小于钩码重,故可知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3)分析图乙所示图线可知:钩码越重,拉力F 与钩码重的比值就越接近0.5.由此推理得出:在不计动滑轮重时,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19.解:因连接动滑轮绳子的股数为3股:(1)所以F =13(G 物+G 动滑轮),故动滑轮重G 动滑轮=3F -G 物=200 N×3-480 N =120 N.(2)相同时间内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是物体上升距离的3倍,所以v =s t =2 m×320 s=0.3 m/s.(3)增加150 N 的重物后,G 物′=480 N +150 N =630 N ,F =13(G 物′+G 动滑轮)=13×(630 N+120 N)=250 N.三、功一、选择题(共6小题)1.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小车,使小车沿水平方向前进了5m,这时拉力所做的功是()A.50J B.250J C.750J D.0J2.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若不计较空气阻力,则它们所受的拉力F甲和F乙及两拉力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W甲和W乙之间的关系是()A.F甲>F乙B.F甲<F乙C.W甲>W乙D.W甲<W乙3.一个重为2N的皮球从10m高处下落3m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A.20J B.6J C.14J D.26J4.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功最接近于()A.0.02J B.0.2J C.2J D.20J二、填空题(共15小题)5.如图所示,用F=50N的水平拉力,通过一个动滑轮,使重为200N的物体水平向左匀速移动3m,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拉力F做了J的功。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功-教案(1)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功-教案(1)
教学重点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木块、小车、细绳
学法
教法
讨论法、点拨指导法、训练法
板书设计
一、做功:
1.概念: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B.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二、功的计算:
1.公式:功=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W=F•S
引导学生分析1:农民伯伯对这担谷子有力而且方向竖直向上,有移动一段距离而且是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移动的。在我们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一、做功:
1.概念: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引导学生分析2:刚才这位同学虽然有施加力的作用,但是没有移动一段距离,这些力就没有“成效”,可是“劳而无功”。
教师演示1.用手指推动粉笔盒在讲台桌上运动一段距离。
演示2.将粉笔盒举起的过程。
演示3.将粉笔盒举起停在空中静止不动。
提问:一木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师再举例子(一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分析虽然有力和有位移,但是位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
功的种类有很多,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力学中的功,它属于机械功,以后到初三时我们还会
学习电学中的功——电功,力学中的功有什么特点呢?
使学生明确,力学中所说的功包括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B.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课时安排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学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机械和功学案

南方中学八年级物理自学参考提纲【复习内容】:第九章机械和功(1课时)【复习目标】:1.知道杠杆杠杆五要素,会画力臂;懂得杠杆的分类及应用;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进行简单计算;2.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能确定滑轮组省力情况,会画滑轮组的装配图.3.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了功;会用功的公式计算功的大小;4.功率的含义;用功率的公式计算功率的大小5.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机械效率的概念;测量、计算和比较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复习过程】:任务一:自主复习:将本章知识要点按知识树的形式列出来任务二:【解题引导】--------课堂讲练互动题型一知道杠杆的五要素,会画力臂;懂得杠杆的分类及应用;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进行简单计算;1.(09福州市)如图3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2.如图杠杆在力F1、F2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1为F1的力臂。

请在图中作出F2的力臂L2及力F l。

3.在右下图中,画出作用在“开瓶起子”上动力F1的力臂和阻力F2的示意图。

4.工人师傅想将一个重800N 的油桶滚上一个台阶,他沿桶最省力的方向推动油桶,在图中画出这个力和它的力臂。

5.某同学分别用如图9—5所示的(a)、(b)两种方法挑着同一物体行走.(a)图中肩受到的压力_____(b)图中肩受到的压力;(a)图中手施加的动力____(b)图中手施加的动力.(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6.2008年5月12日,四川波川发生 8.0级地震.救援队员利用各种器材展开抢险救灾工作.(1)利用如图所示的钢丝钳,救援队员把钢筋剪断,钢丝钳是 (省力/费力)杠杆.(2)使用撬棒,救援队员把滚落在公路上的石 块撬起,如图所示,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M 方向用力撬起石块 1,撬棒的支点是 点;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 点沿DN 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 点.7.图乙中,小明的身体可作为一个杠杆,O 点是支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机械和功 六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作业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机械和功 六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作业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

六、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基础题1.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原理是η=.实验器材除钩码、滑轮、细线外还需、.2.进行实验时必须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是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3.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滑轮机械效率跟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____.4.提高机械效率的主要办法是改进,使它更、更.5.如图所示,小华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应竖直向上拉动绳子的自由端.若钩码G重为3 N,小华所用拉力F为1.2 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若换成重为5 N的钩码G′再进行实验,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某同学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竖直匀速提升2个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0.5 N,测力计的示数为0.5 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用该装置匀速提升钩码时,增大机械效率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忽略绳重和摩擦)能力题7.下列做法不能够改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 )A.改变提升重物的高度B.用体积相等的塑料动滑轮代替铸铁动滑轮C.提升更重的物体D.给定滑轮加润滑油8.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下列要求错误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必须先校零 B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向上拉 C .弹簧测力计必须在静止时读数 D .实验时装置旁的直尺必须竖直放置9.如图所示,小明借利用滑轮组把货物提高h 之际,体验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以下说法错误的是(s 是人拉绳时绳子移动的距离)( )A .需要的测量仪器有弹簧测力计、刻度尺B .实际中发现F <G ,s >h ,则省力费距离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Gh FsD .提高机械效率可以通过减轻物重来实现10.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____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2)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_______________,编号②处数据应为_______________.(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有人说,同一机械的机械效率是不变的.小华设计了“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重物质量的关系”实验,来检验此说法是否正确.(1)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甲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2)如图乙所示,小华在实验中保持滑轮组不变,改变重物的质量,通过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子使重物缓缓上升,测得数据如下表(g取10 N/kg):第2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_____;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所提升重物质量的增大而_______________.提升题12.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个重为12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所用的拉力为50N,此时拉力所做的功为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若仍用该滑轮组提升一个重为170N的物体,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则W、η1、η2分别是(不计绳重和摩擦) ( )A.240J,80%,85% B.300J,80%,85%C.300J,80%,80% D.240J,75%,80%13.如图所示,滑轮重及摩擦均不计,若F1∶F2=2∶3,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A.2∶3 B.3∶1 C.4∶9 D.3∶214.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机械效率分别为η1和η2,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η1=η2B.F1<F2,η1=η2C.F1<F2,η1>η2 D.F1>F2,η1<η215.如图,用滑轮组提升一重物,物体质量为500g,钩码在4s内被匀速提升了2cm,,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拉力F的平均功率为___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16.如图所示,,工人拉力做的功是______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与其重力相比要______ (选填“大”或“小”).17.某班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们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动滑轮的个数、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各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杨阳那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效率________;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________;比较第1、4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________.(2)在测拉力时,某同学觉得很难使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便于读数,就让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读数,该同学的读数与实际相比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测得机械效率偏高(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________有关.18.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绳端移(2)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 N,表格中②处数据应为________.(3)如图丙所示,将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不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9.某班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们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动滑轮的个数、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各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杨阳那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绳子自由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比较第1、4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___________.(2)在测拉力时,某同学觉得很难使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便于读数,就让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时才读数,该同学的读数与实际相比_____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测得机械效率___________ (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说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___________有关.20.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物体,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2)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N ,表格中②处数据应为___________. (3)如图丙所示,将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和解析基础题1. W有/ W总;刻度尺;弹簧测力计2.匀速竖直3. 动滑轮的重;重物的重;摩擦;无关4. 结构;合理;轻巧5. 83.3%;变大.6.66.7%;在不超过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和不超过测力计量程的情况下增大钩码重能力题7. A解析: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重物的高度无关.故选A.8.C9.D10. (1)匀速; ;83.3%.(3)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提起物体的重力有关. (4)不变.解析:(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2)由图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 ,测力计示数为2.4 N ;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有W 总=Gh Fs =6 N×0.05 m 2.4 N×0.15 m ≈0.833=83.3%;(3)实验选用的是同一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不变;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所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轮的重不变,不计摩擦及绳重,由η=W 有W 总=W 有W 有+W 额=GhGh +G 动h=GG +G 动可知,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 11.(1) 答案:如图所示(2) 62.5%;增大.解析:(1)滑轮组中只有一个动滑轮,要求最省力,绳子应先系在动滑轮上面的挂钩上,绕过定滑轮,再绕过动滑轮,此时n =3.(2)第2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η=W 有W 总=Gh Fs =m2gh2F2s2=0.2 kg×10 N/kg×0.1 m 1.6 N×0.2 m =0.625=62.5%.(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m1=0.1 kg ,η1=45.5%;当m2=0.2 kg ,η2=62.5%;当m3=0.3 kg ,η3=71.4%.所以比较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所提升重物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提升题12. B13. C14.A15. 0.0375;65%16.1000;80%17.(1) 越低; 越高;无关(2)偏小;运动状态18.解:(1)匀速(2)3.2;62.5%(3)不变解析:(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拉力大小;(2)由题图可知,测力计分度值为0.2 N ,示数为3.2 N ;有用功:W 有=Gh =6 N×0.1 m=0.6 J ;总功:W 总=Fs =3.2 N×0.3 m=0.96 J ,第2次机械效率为:η=W 有W 总=0.6 J 0.96 J=0.625=62.5%; ①处数据应为3.2,编号②处数据应为62.5%.(3)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额外功的来源是克服动滑轮自重做的功,额外功:W 额=G 动h ,有用功:W 有=G 物h ,总功:W 总=W 额+W 有=G 动h +G 物h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有W 总=G 物h G 动h +G 物h =G 物G 动+G 物, 当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时,G 动与G 物均不变,由上式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19.(1)越低;越高;无关.(2)偏小;偏高;运动状态有关.20.(1)匀速;(2) 3.2 N ;62.5%.(3)不变.解析:(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拉力大小;(2)由题图可知,测力计分度值为0.2 N ,示数为3.2 N ;有用功:W 有=Gh =6 N×0.1 m=0.6 J ;总功:W 总=Fs =3.2 N×0.3 m=0.96 J ,第2次机械效率为:η=W 有W 总=0.6 J 0.96 J=0.625=62.5%; ①处数据应为3.2,编号②处数据应为62.5%.(3)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额外功的来源是克服动滑轮自重做的功,额外功:W 额=G 动h ,有用功:W 有=G 物h ,总功:W 总=W 额+W 有=G 动h +G 物h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有W 总=G 物h G 动h +G 物h =G 物G 动+G 物, 当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时,G 动与G 物均不变,由上式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

【2019最新】初二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9、3功 教案

【2019最新】初二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9、3功 教案

【2019最新】初二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9、3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③知道功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2、新课教学a.物理学中的功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作了功.看课本做功的实例和没有做功的实例.师:每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两组实例有什么不同点?生:观察并总结共同点和不同点师:功包含哪些必要因素?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师:如何判断是否做功?生: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来判断.师:有哪些情况看似做功,但实际上并不做功?生:1、有力F的作用,但距离S=0 (如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生:2、有距离S,但力F=0 (如惯性运动)生:3、有力F也有距离S,但F⊥S(如提一桶水,水平前进)b.功的计算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师: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生:做的功比甲大,更大了.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以及公式、单位.(1)功的公式:W = F×S(2)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 m).(3)功的单位是:“牛·米” 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师:在使用公式时要注意下面几点:(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2)在功的单位中,“牛·米”才能写成“焦”.而力x力臂单位是牛·米,不能写成焦.教学反思。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9章 第3节功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9章 第3节功

第3节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2.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3.掌握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难点】1.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2.判断物体是否做功.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机械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5-106,完成以下问题:1.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做功的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合作探究】探究一怎样才算做功下图是力对物体做功的实例,想一想,这些做功的实例有哪些共同特点?小车在推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甲吊车钢索的拉力使货物上升一端距离乙答:甲图中小车在推力的作用下前进,在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推力做了功;乙图中货物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被提升,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拉力做了功.即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探究二做功过程中力和距离的关系人们在使用简单机械时发现,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在利用机械为人们工作时,力和距离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答:若动滑轮的质量远小于所提物体的质量,那么,拉力F几乎是物重的一半,拉力的作用点上升的距离s为重物上升的高度的两倍,即Fs≈Gh.探究三不做功的情况下图是力对物体不做功的实例,想一想,这些不做功的实例有哪些共同特点?甲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乙搬而未起答:甲图中人提着滑板在路上行走,手对滑板的力是向上的,而滑板只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并没有在提滑板的方向上移动,人提滑板的力没有做功;乙图中用力搬一块大石头而没有搬动,石头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人对石头的作用力也没有做功,都没有满足做功的两个要素.【教师点拨】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无距离,即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保持静止状态(s=0,劳而无功).(2)有距离无力,即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F=0,不劳无功).(3)“力”“距”垂直,即物体受到某力的作用,但运动方向始终与该力垂直.【跟进训练】1.你用力推墙,墙没动.你是否对墙做了功?解: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力没有做功.2.我将手中的粉笔水平丢出,粉笔在空中飞行,我是否对粉笔做了功?解:物体没有受到力,是靠惯性移动,力没有做功.知识点二功的计算【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06-107,完成以下问题:1.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2.功的计算公式:W=Fs.W表示物体做的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是N·m,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作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4.1 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 m的距离时所做的功为1 J.5.一些力做功的大小:(1)将一袋10 kg的大米从地面扛到肩上,做功约150 J.(2)将两个鸡蛋举高1 m,做功约1 J.(3)体重为600 N的某学生从一楼走到二楼,做功约1_800 J.(4)将一瓶500 mL的矿泉水从地上拿起并举高,做功约10 J.【合作探究】例题质量为50 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 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 000 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 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g取10 N/kg) 解答由于雪橇做匀速运动,所以马拉车所用的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F=F摩=800 N.雪橇沿水平拉力方向移动的距离s=3 000 m,所以,马的水平拉力做的功W=Fs=800 N×3 000 m=2.4×106 J.【教师点拨】1.利用功的计算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1)F与s具有同时性: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段时间,即在受力的同时移动了距离,移动距离的同时受了力.(2)F与s具有同向性: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必须一致,即在移动距离的方向上受力,在受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例如:小明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前进10 m,求小明对箱子做的功.箱子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箱子并没有在竖直方向上通过距离,可见重力没有做功,而小明对箱子的推力(50 N)对箱子做了功.因为箱子在推力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10 m),其功的大小为W=Fs=50 N×10 m=500 J.(3)F与s具有同体性: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即F与s对应同一个研究对象.(4)W、F与s单位的统一性:计算时,三个物理量必须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即力F 的单位为N,距离s的单位为m,功W的单位为N·m,即J.(5)功的计算不涉及物体是否匀速运动,只涉及力的大小F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2.功的计算只涉及F的大小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不涉及物体的运动情况.【跟进训练】在平地上,一小朋友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 N的箱子,前进了10 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 m,他做了多少功?解:由W=Fs得人推箱子时做的功,W1=F1s1=50 N×10 m=500 J.因为人匀速举起箱子,故F2=G=100 N,此时人做功,W2=F2s2=Gh=100 N×1.5 m=150 J.课堂小结1.机械功(1)定义(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2.功的计算:W=Fs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北师大版8下物理 9.3功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8下物理 9.3功  教案设计

第1节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

3.学会功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小车。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尽量的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充分交流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但是也许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没中,有的学生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大胆的提出来。

因为老师过于考虑课堂的进程化推进,所以没有安排充分的时间,或者说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鼓励学生把不清楚的问题全部都提出来。

例如: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时,做功为零。

现在反思,如果让学生充分的把不清楚的问题能够提出来,通过充分的讨论,这些问题应该是不难解决的。

附件一、【反馈练习】1、重100N的物体由于惯性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前进4m,外力做的功为J,重力做的功为J。

2、放学后,某同学背着重4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又登上大约10m 高的四楼才回到家。

则他在回家的过程中对书包做的功约为()A、0JB、400JC、2000JD、2400J3、悉尼奥运会,我国运动员丁美媛获得女子75kg以上级举重金牌,她的挺举成绩是165kg。

估算她在挺举全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为()A、3×102JB、1×103JC、3×103JD、5×103J4、用200N的力,在粗糙不同的水平路面,沿水平方向分别拉重500N和800N 的两辆小车匀速前进4m,则()A、拉重车做的功多B、拉轻车做的功多C、拉两辆车做的功一样多D、无法确定附件二、【课堂检测】1、起重机的钢绳将500N的物体匀速提高6m后,又水平匀速移动4m,钢绳的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J, 重力做的功为 J。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3节功学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3节功学案

功一、教学建议功的概念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素材有三个动画两个图片。

动画:叉车。

演示了叉车举物体的过程;动画:“物理——功的现象”展示了起重机吊物体的路径。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认识怎样才算做了功。

(资源1、2)动画:冰柱在冰面上滑动、吊车。

让学生判断人是否做了功。

(资源3、4、5)图片:人推石头、人搬石头二、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九年级第九章机械和功,第三接<<功>>。

在学习了本章一、二节内容后学生认识了许多简单机械,比如杠杆、滑轮等.本节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杠杆、起重机、拖拉机这些机械的工作图景,让学生从使用机械的角度去思考它们工作的共性,建立机械功的概念.对于起重机、拖拉机的工作过程.学生无法通过实际观察,去寻找他们的共性,这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演示杠杆、叉车举物体、起重机吊起物体的工作过程,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借助动画,利用多媒体软件观察冰块在冰面上滑动,让学生理解冰块虽然移动距离,但未做功。

小同学抱石头,但未抱起,虽然用了力但未做功。

(二)整合思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杠杆”、“起重机”、“冰块滑动”等动画.使课本上静止的图片和冰冷的文字叙述活动起来,给学生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应素.从而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三)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⑴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⑵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⒉过程与方法⑴通过从实例中认识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从学习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的方法⑵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⑴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能体验到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⑵通过对生活中的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课件三、参考资料:1、物理素材:光盘——动画——叉车2、物理素材:光盘——动画:物理功的现象3、物理素材:光盘——图片:人推石头、人搬石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功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在水平地面上,用50N的水平拉力拉重为100N的小车,使小车沿水平方向前进了5m,这时拉力所做的功是()
A.50J B.250J C.750J D.0J
2.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若不计较空气阻力,则它们所受的拉力F甲和F乙及两拉力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W甲和W乙之间的关系是()
A.F甲>F乙B.F甲<F乙C.W甲>W乙D.W甲<W乙
3.一个重为2N的皮球从10m高处下落3m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A.20J B.6J C.14J D.26J
4.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功最接近于()A.0.02J B.0.2J C.2J D.20J
二、填空题(共15小题)
5.如图所示,用F=50N的水平拉力,通过一个动滑轮,使重为200N的物体水平向左匀速移动3m,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拉力F做了J的功。

6.小明将放在水平桌面上重为3N的物理课本,水平匀速拉动0.5m.所用的水平拉力为1N,则课本重力做功J,水平拉力做功J。

7.雪橇是雪地常见的交通工具。

若狗拉着雪橇以10m/s的速度在水平雪地上沿直线匀速滑行,雪橇受到的阻力是200N,则狗在5min内做了J的功,功率为W。

8.体重60kg的王健做引体向上,在1min时间内完成了10个,每次上拉,身体重心上升30cm,则他每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做功J。

9.某同学用已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钩码的重力。

他从图甲所示位置(此时指针指0刻线)开始将测力计缓慢竖直向上提起,记下测力计移动的距离h和对应的读数F,并描出F﹣h图象如图乙所示:
(1)钩码的重力为N。

(2)当h=15cm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所做的功为J。

三、解答题(共9小题)
10.一辆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货车,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车总重的0.1倍,货车(含驾驶员)空载时重为2.5×104N。

(1)求货车空载行驶时所受的阻力大小;
(2)求货车以36km/h的速度空载匀速行驶时,10s内货车牵引力做的功;
参考答案
1. B 2. C 3. B 4. C
5. 100;300。

6. 0;0.5。

7. 6×105,2×103。

8. 180
9.(1)4.5 (2)0.45
10.(1) 2.5×103N (2) 2.5×105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