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新课标高中地理第二轮复习课件:第19讲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和城乡分布(浙江专

合集下载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精品教学课件(共130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 精品教学课件(共130页)

重庆、武汉)
里集聚和中转
促使城市形成(如江 西赣州)
货物在此转运
良好区位(如上海、 广州)
便于河海联运
功能)
弯曲度较大 处、河心岛
许多古代城市的选 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


过河点
如英国伦敦
人流、物流在此集散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2.城市的人文地理区位
因 素
评价(对区 发展变化对城 位的影响) 市区位的影响
探究二
当堂检测
典例剖析
例题1下图示意沈阳市浑南新城规划建设的“十字架”结构,其由
南北轴和东西轴构成。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1)南北轴线上自北向南的功能区规划较为合理的是 ( )
A.文化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科技中心
B.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商务中心
C.科技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
5.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意义 一是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二是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 运行效率; 三是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 影响; 四是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 文化空间。
三、城乡区位分析
1.区位概念 区位既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 之间的空间关系。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结合材料探究:
(1)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自然地理因素主要有哪些?
提示地形、河流、气候、水源等。
(2)世界第一批城市为什么诞生在大河冲积平原?
提示这些地区有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农业发达;有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镇化》乡村和城镇PPT(优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城镇化》乡村和城镇PPT(优品)
第六页,共七十七页。
7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第七页,共七十七页。
8
阶段 图示 水平高低
城镇化特点 发展特点
分布国家
初期阶段 A
较低
发展 较慢
中期阶段 B
较高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 发展中国家 多城镇化问题
后期阶段 C
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

发达国家
缓甚至停滞
第八页,共七十七页。
9
[易误点拨] 城镇化速度快,城镇化水平不一定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城镇化》乡村和城镇PPT(优品)
科 目:地理 适用版本:人教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城镇化
第一页,共七十七页。
2
学习目标:1.理解城镇化的含义、标志和意义。(重点)2.理解世界 城镇化的进程及特点。(重点)3.掌握城镇化过程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 施。(重难点)4.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难点)
第十三页,共七十七页。
14
提示:(1)× 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不 仅改革了生产活动方式,还促进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2)× 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较低,但内部也存在较 大差异,拉丁美洲不少国家城镇化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
(3)× 有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因为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导致城 市人口急剧增加,使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
城镇化水平高低与城镇化速度快慢的区别:前者主要由城镇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反映,百分比越高,表明城镇化水平越高。后者表示 某一时间段城镇化水平变化的大小。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城镇化 速度慢;而发展中国家虽然城镇化速度快,但城镇化水平仍然低于发 达国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复习(共27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复习(共27张PPT)
必修二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复习课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结合实例,解释乡村和城镇内部 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 间的意义。
• 一、乡村的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利用
• 1.经济活动 • 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 2.用地类型 • 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
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 • 3.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 (1)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 (2)村落内部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由
• (2)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过程
• 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起步比发达国家晚得多。城镇化水平低。目前发展速 度快。城镇发展不合理。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很低。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发展中国家纷纷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镇人口的增长速 度超过了发达国家。
• 但由于乡村人口基数大,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城镇化还处于较低水平。例如,印度、巴基斯坦、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 家的城镇化水平还不足40%。
•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 • (2)中的内容
• 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 1.通过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 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可以 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 2.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 设施等,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 和生活提供便利。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 现。 •
• 一、地域文化
1.文化具有地域性---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 2. 地域文化的存在形式 • 物质方面的,如建筑、服饰、饮食等 • 非物质方面的,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

高中地理《城市与乡村》课件

高中地理《城市与乡村》课件

高中地理《城市与乡村》课件一、引言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城市与乡村是两种明显的人类聚居形式。

本课件旨在通过深入了解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帮助学生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和区别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什么是城市?城市是指人口集中、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社会文化活动丰富的区域。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通常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紧密相连。

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便利的交通网络,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1. 人口密集城市人口通常集中在相对较小的面积上,人口密度高。

这与资源集中、劳动力需求大等因素有关。

2. 经济发达城市往往是经济的中心,拥有广泛的商业、金融、服务业等产业。

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经济繁荣。

3. 交通便利城市交通通常比乡村更为发达,交通网络密集,道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工具比较完善。

4. 社会文化丰富城市聚集了大量的文化资源,如博物馆、艺术剧场、音乐厅等,人们可以更方便地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三、什么是乡村?乡村是指地处郊区或农田周围的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乡村地区的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乡村地区通常人口较少,社会布局相对简单,生活节奏较慢。

1. 农业为主乡村地区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通常从事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禽家畜等活动。

2. 人口分散乡村地区人口相对较少,人口密度低,农村人口多数分布在农田周围的村庄中。

3. 交通不便乡村地区的交通网络相对简单,交通工具较少,交通不如城市便利,通常都需要依赖农村公路或者乡村小道。

4. 生活节奏慢乡村地区的生活方式相对于城市来说更为悠闲,人们更注重农田耕作和家庭生活。

四、城市与乡村的相互关系城市与乡村作为人类居住的两种不同环境,互相依存,相互影响。

1. 人口流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

这就形成了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同时也导致了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减少。

乡村聚落与集的分布特征PPT课件

乡村聚落与集的分布特征PPT课件
第28页/共38页
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阅读四(P30)“煤炭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作为地 下采矿影响环境的具体例子,学生可自行阅读。 阅读五(P32)“露天开采矿区的土地恢复”,作为 露天采矿区恢复环境的一个例子,学生可自行阅读。 阅读六(P32)“导致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煤炭燃烧”,这是关于煤炭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 境问题的主要内容,学生应该掌握。 阅读七(P33)“变废为宝——煤矸石和粉煤灰的利 用”,这是补充读物,学生可自行阅读,不必记忆。
的利用与保护
可再生资源 的利用与保护
自然资源的涵义 我国主要的资源 问题(水资源.土地 资源.矿产资源)
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 和土地荒漠化
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 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第8页/共38页
二、本章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
1、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有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 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4、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 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必修1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修3: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 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必修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 的开发与治理、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 特性分类
矿产资源问题,石油资源耗竭与应 对措施 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 地资源为例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课件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课件

2021/1/4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课件
•思考:20世纪50年代历来,北京城市用地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

原因是什么 ?•(城市用地规模扩• 展 城市人口增加 )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课件
•二、城市化及其特点
• 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 •1.概念 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

活动的过程。
•城市人口增加
•2.表现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
•约40﹪
•乡村移向 •城市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课件
• 读图思考:建国后我国城市化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趋势 ?试讨论并解释原因。(提示:分时期描述变化 趋势,从我国各时期的经济发展政策和经济发展状况 •来分析)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课件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 市化教学课件
2021/1/4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课件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课件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课件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课件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条件
•生产力发 展 •社会分工
•社会组织出现
•2.城市的起源过程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课件

• •
美 索 不 原达 米 尼亚 罗平 河 谷 地
印 度 河 •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 谷 地
•中美洲
高中地理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学课件
•2.城市的起源过程
大河中下游 冲积平原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城市 •规模扩大 集市 •社会组织 •出现

《城镇化》乡村和城镇PPT课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城镇化》乡村和城镇PPT课件-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地 理 课 件 : /kejian/dili/
历 史 课 件 : /kejian/lishi/
3.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 不合理的城镇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针对
环境问题, 提出如何降低城镇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人地协调观, 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合思维)
4.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
英 语 课 件 : /kejian/yingyu/ 美 术 课 件 : /kejian/meishu/
科 学 课 件 : /kejian/kexue/ 物 理 课 件 : /kejian/wuli/
化 学 课 件 : /kejian/huaxue/ 生 物 课 件 : /kejian/shengwu/
科 学 课 件 : /kejian/kexue/ 物 理 课 件 : /kejian/wuli/
化 学 课 件 : /kejian/huaxue/ 生 物 课 件 : /kejian/shengwu/
地 理 课 件 : /kejian/dili/
PPT教 程 : /powerpoint/
资 料 下 载 : /ziliao/
个 人 简 历 : /jianli/
试 卷 下 载 : /shiti/
教 案 下 载 : /jiaoan/
地 理 课 件 : /kejian/dili/
历 史 课 件 : /kejian/lishi/
一、城镇化的意义
1.概念 城镇化也称_城__市__化___, _城__镇__地区的过程。
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_集__聚___和乡村地区转变为
英 语 课 件 : /kejian/yingyu/ 美 术 课 件 : /kejian/meishu/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章末核心素养整合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乡村和城镇章末核心素养整合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典型例题3】图1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图2 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据图1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为中央商务区的
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据图2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 )
A.中央商务区 B.居住区
C.工业区
D.文化区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图示地铁线大多经过甲地,该地交通便捷程度 最高,是人流集聚区域,最可能是中央商务区。第(2)题,该地铁 站人流高峰和流向,与市民白天离家上班、夜晚回家休息规 律一致,所以最可能位于居住区。
专题四 地租曲线图的判读方法 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 形,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判 读方法如下表所示。
2.城镇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城镇建筑和设施的增加会使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 地下径流减少,可能造成城镇内涝;城镇化导致耗水量增加,往 往导致水资源枯竭,供水紧张,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常导致地下 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城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水体造成污染, 导致水质下降。
3.产业结构转变带来的影响
4.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其他影响 城镇化过程还造成振动、噪声、微波污染,以及交通拥堵、 住房困难、用地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一般来说,城镇规模越 大,环境问题越严重。
【典型例题1】下图示意某市2010—2019年土地利用面积 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推测,2010—2019年城镇( )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C.水土流失,未利用土地面积持续增加 D.城镇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C.城镇热岛效应增强 D.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1)D (2)C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复习课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复习课PPT

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题。 7.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
“河”“沟”“湾”等出现的
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第二节:城镇化
合作探究
地理情境一 在校园里,你会发现很多这样的地
面。结合学案上的资料,思考:
1 城市的硬化地面,使“径流”和“ 下渗” 发生了什么变化?
【典型例题】
6.与图示区域中地名
(2020·全国2卷)地名常和所在 “河”“梁”“柳”相关的自
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然要素依次是
图1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 A.水文、地貌、植被
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 B.地貌、水文、植被
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 C.植被、地貌、水文
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 D水文、植被、地貌
【归纳提升】
城市热岛环流
【典型例题】
( 2 0 2 0 ·全国3 卷)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 分 )
马来西亚曾为世界最大的锡精矿生产国。自1986 年开始实施工业化战 略,经济持续数年高速增长,迅速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20世纪 80年代,该国锡矿资源枯竭,最大的锡矿坑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 自1990年起,利用该矿坑湖和废置矿场,陆续建起集主题公园、高尔夫 俱乐部及球场、酒店和度假村、购物中心和商业城、国际会展中心,高档 住宅区等为一体的休闲城。该休闲城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和休闲中心。下 图示意该休闲城的位置。
【合作探究】
(2018·全国3卷 ) 澳大利亚(图 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 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 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 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 特色的地下住宅(图 4)。据此完成下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乡村和城镇-城镇化PPT幻灯片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乡村和城镇-城镇化PPT幻灯片

3、城镇化进程一般规律: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S型曲线有助于理 解现实的城镇化地域 差异和预测未来的发 展。现实中任何国家 的城镇化过程随时间 的发展都不可能留下 一条完全与此图相同、 平滑的曲线。
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会存在什么问题?
70% 30%
一、城镇化
1、概念:
也称为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镇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 的过程。
2、标志:
城镇人口增加 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
边陲小镇老深圳全貌 (1982) 流光溢彩的深圳(2000年)
工业革命后,城镇化加速,19世纪的100年,城镇人口增加了340%。
发达国家: 水平高 29所示,假设一定平面内均匀分布着若干质点,如果以这些质点为中心,等距离、平均地划分面积,则形成以这些质点为中心的正六边形。
现实中任何国家的城镇化过程随时间的发展都不可能留下一条完全与此图相同、平滑的曲线。 ②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随后出现逆城市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逆城市化
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工业革命以前, 世界城镇人口占 总人口比例,不 到2%。
工业革命后,城 镇化加速,19世 纪的100年,城镇 人口增加了340%。
20世纪以来,尤其 二战后,世界城镇 化速度、规模、范 围达到空前程度。
当前的世界城镇化进程
54.6%
二、世界城镇化的进程
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
城镇化进程中的不同过程辨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聚焦点一: 聚焦点一: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2.城市化 . (1)概念: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概念:城市化又叫城镇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概念 (2)内涵:人口城市化——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地域城市化 内涵:人口城市化 城市人口增加, 内涵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地域城市化——城市用地规 城市用地规 模扩大;产业城市化——以非农产业为主。 以非农产业为主。 模扩大;产业城市化 以非农产业为主 (3)我国的城市化:①起步晚,发展速度快;②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 我国的城市化: 起步晚,发展速度快;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我国的城市化 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10
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已被称为我国典型的农村经济模式和农村城市化模式。 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已被称为我国典型的农村经济模式和农村城市化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温州城市化发展曲线。 材料一 温州城市化发展曲线。
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已被称为我国典型的农村经济模式和农村城市化模式。 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已被称为我国典型的农村经济模式和农村城市化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 乱,犯罪率上升
6
(2010年江苏卷 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年江苏卷)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年江苏卷 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
(1)从图 到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有 从图a到 ,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从图 和 。 (2)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 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4
聚焦点一: 聚焦点一: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3.城市化的过程:①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发展时期漫长;② .城市化的过程: 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 ,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发展时期漫长; 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30%后,城市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③成熟阶段:当城市化水平达到 加速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 后 城市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 成熟阶段: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 以后,城镇人口增长又趋于缓慢或停滞。 以后,城镇人口增长又趋于缓慢或停滞。 4.城市化特点:①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加快了世界 .城市化特点: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 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城市化进程;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温州城市化水平层次分布。 材料二 温州城市化水平层次分布。
望新闻周刊》 年第6~ 期报道 温州市的城中村多达544处。温州城市化的一种 期报道, 材料三 据《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 ~7期报道,温州市的城中村多达 年第 处 重要形式,就是“城市包围农村 城市包围农村”。即在城市化过程中,为了扩大城市规模,征用城郊农村土地, 重要形式,就是 城市包围农村 。即在城市化过程中,为了扩大城市规模,征用城郊农村土地,逐 步将一部分村落包围在建成区内。从边远农村来到温州城市谋生的农民工, 步将一部分村落包围在建成区内。从边远农村来到温州城市谋生的农民工,其数量往往超过城中村 本地人口(如鹿城区双屿镇常住户籍人口不到 如鹿城区双屿镇常住户籍人口不到2万 而外来务工的人数却有27万多 万多), 本地人口 如鹿城区双屿镇常住户籍人口不到 万,而外来务工的人数却有 万多 ,由于他们的收入 微薄,只能聚居在条件较差的城中村。 微薄,只能聚居在条件较差的城中村。
13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1949年以来温州城市化进程的特征。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 年以来温州城市化进程的特征。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 年以来温州城市化进程的特征 答案: 答案: 城市化水平波动上升;城市化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地区差异显著。 城市化水平波动上升;城市化水平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地区差异显著。 (2)材料三中的 城中村 ,将会给温州城市化进程带来哪些问题? 材料三中的“城中村 材料三中的 城中村”,将会给温州城市化进程带来哪些问题? 答案: 答案: 基础设施滞后;社会秩序混乱;环境质量差。 基础设施滞后;社会秩序混乱;环境质量差。
AC
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8
解析: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 题 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不断扩大,地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不断扩大,地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第(2)、(3)题,交通逐步由线状转变成网状,交通方式也逐渐 、 题 交通逐步由线状转变成网状, 多样化,交通和城市之间相辅相成,尤其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城市往往沿主要交通线向外延伸。 多样化,交通和城市之间相辅相成,尤其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城市往往沿主要交通线向外延伸。 第(4)题,大量非农产业的发展必然使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题 大量非农产业的发展必然使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15
解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产生的环境问题的理解和具体应用。 城市化进程的特征从空 本题考查对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产生的环境问题的理解和具体应用。(1)城市化进程的特征从空 间和时间两方面回答。 从城市化产生的环境问题角度思考 从城市化产生的环境问题角度思考。 开放性题 言之有理即可。 开放性题, 间和时间两方面回答。(2)从城市化产生的环境问题角度思考。(3)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
城市 简单集中、 简单集中、复杂集中 一城一区形态、分散成组形态、城镇组群形态、 一城一区形态、分散成组形态、城镇组群形态、 城镇群形态以及大城市群和城市带
景观 特色 的差 异
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如纽约、 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建筑物密集,高楼林立,如纽约、曼 哈顿 欧洲的古老城市,缺乏高层建筑, 欧洲的古老城市,缺乏高层建筑,如巴黎的老城区 与自然景观协调一致的山水园林城市
14
(3)在“城中村 改造中,有观点认为应拆除重建,而有观点认为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维修整治。你赞 在 城中村 改造中,有观点认为应拆除重建,而有观点认为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维修整治。 城中村”改造中 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 答案: 应拆除重建。理由:可以通过 城中村 改造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城 城中村”改造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应拆除重建。理由:可以通过“城中村 改造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改善 城 中村”居民生活质量 但应注意解决好外来人员住房问题。 居民生活质量; 中村 居民生活质量;但应注意解决好外来人员住房问题。 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维修整治。理由: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维修整治, 应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维修整治。理由: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维修整治,既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城中村”居民生活质量 和“城中村 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缓解外来人员住房困难等问题。 城中村 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缓解外来人员住房困难等问题。
9
误点警示: 误点警示: 题往往很容易答成城市化衡量的标准, 第(1)题往往很容易答成城市化衡量的标准,主要原因是没有对材料,特别是地图材料,进行认 题往往很容易答成城市化衡量的标准 主要原因是没有对材料,特别是地图材料, 真的阅读和很好的比较; 题相对比较容易, 题容易选择错误, 真的阅读和很好的比较;第(2)、(4)题相对比城 、 题相对比较容易 而第(3)题容易选择错误 市数量相对比较多的是城市A发展的方向 而实际要考虑的是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最优的一侧。 发展的方向, 市数量相对比较多的是城市 发展的方向,而实际要考虑的是城市发展的区位条件最优的一侧。
2011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 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浙江地理 届新课标高中总复习 浙江地理
1
聚焦点一: 聚焦点一: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 (1)城市的特征:①密集是城市最基本的特征;②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体;③具有高效率和 城市的特征: 密集是城市最基本的特征; 产业结构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体; 城市的特征 高效益的特点; 具有多功能和动态性的特点。 高效益的特点;④具有多功能和动态性的特点。 (2)城市的形成:人口的集聚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城市的形成:人口的集聚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城市的形成
5
聚焦点一: 聚焦点一: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5.城市环境问题 .
问题 资源短缺、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表现 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 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地面沉 降
原因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长时期和高强度的产业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 光污染、 光污染、电磁波污染 活动
2
聚焦点一: 聚焦点一: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3)城市的发展:①表现: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在国家和地区中的 城市的发展: 表现: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功能增强, 城市的发展 社会经济地位逐渐提高;城市内涵的提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社会经济地位逐渐提高;城市内涵的提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地区的辐射 带动功能加强。 动力:经济增长是基本动力。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带动功能加强。②动力:经济增长是基本动力。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发展 的重要动力。 的重要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