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比较探究《拣麦穗》教案 北师大版.doc

合集下载

《拣麦穗》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拣麦穗》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拣麦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拣麦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拣麦穗》教案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 教案设计简介课程名称:《拣麦穗》教案设计教学内容:课文分析、课文朗读、情感体验、思维训练、评价检测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著文本中所表达出的思想和情感,并能够从中汲取启示,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时间安排:2课时2. 教学内容设计2.1 课文分析针对《拣麦穗》这篇优美的散文,进行认真的篇章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关注作者采用的叙述方式和叙述结构、文本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人物个性描写等方面来深入理解文章。

2.2 课文朗读在学生全体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分角色的朗读,分析不同角色的言辞,语气等,并在小组讨论后建立初步文字分析框架。

2.3 情感体验在小组中,每个小组按照《拣麦穗》中的不同情感线索,每人朗读自己所分配的情感语段,有无独具一格的个人情感表达,有无透过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加深了解及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2.4 思维训练利用文段及文中细节,启发学生进行由简入难的多项练习,例如文章思想内涵的概括和归纳、人物性格描写的推论和分析、语言表达技巧的练习和转化等,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2.5 评价检测检验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对散文主旨和情感的掌握程度,并且对于一些文学性方面的知识也进行了检测。

全面性评价反映教学过程。

通过评价结果,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3. 教学方法设计3.1 气氛营造创造舒适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2 学生主体参与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让学生充分感受教学的乐趣。

3.3 多元化教学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对比分析、读写结合、口语训练等方面进行多元化教学,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 实施方案设计4.1 教学方案根据《拣麦穗》的文学特点、学生的教学情况,设计出合适的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一个严谨的教学计划和一个有益的教学过程。

最新整理《拣麦穗》精品教案(北师大版七上)

最新整理《拣麦穗》精品教案(北师大版七上)

最新整理《拣麦穗》精品教案(北师大版七上)一、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整体把握文章脉络,体味作者对农村妇女命运的感伤,仔细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体会文中作者蕴涵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2.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纯净朴素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

3. 理解并学习细节描写,理解象征手法。

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提高审美赏析能力。

(教学难点)二、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

三、课前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字资料、图象资料等;让学生预习并解决字词。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思路:整体感悟--研读赏析--深入探究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配乐投影乡村麦田、金色的麦浪、拾穗的身影等画面。

(肖邦钢琴曲《月光》) 舒缓、恬淡、忧伤的气氛。

师:这样的画面里,曾经有一个姑娘,同学们猜猜她在一片金色的麦穗中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拣麦穗》去找找这个小姑娘的身影。

(二)学生朗读,初步感知(三)作者简介继冰心之后,中国文坛又出现了一位熠熠闪耀的女作家--张洁。

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她的文章如一幅“幽雅淡泊的泼墨山水画”,“诗情画意被罩于一层由温柔的忧郁和缠绵所构成的朦胧薄雾之中,有点难以捉摸,却又强烈地拨动读者的心弦”。

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原籍辽宁,当代女作家。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

其中《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她的作品以“人”和“爱”为创作主题,常在文坛中引起争论。

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作者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导学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导学案北师大版

捡麦穗一、预习案1、预习目标(1)掌握作品的细节描绘,领悟其语言魅力。

(2)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纯净朴实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仔细感悟贯串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

(4)领悟文中作者蕴涵的思想感情。

2、预习要点(1)查工具书,结合工具书和课下说明,打扫阅读阻挡。

(2)通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将自己的疑问整理下来。

(3)查阅资料认识作者及作者的有关知识。

3、达标练习(1)给予下加点字注音:麦穗()积攒()戏谑()磕碰()山坳()害羞()睒眼()步履()(2)讲解以下化横线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a.有谁见过哪一个人会厚颜无耻的搜寻一个抛弃的梦呢?厚颜无耻:b.我狂言不惭地说,“我要备嫁妆哩!”狂言不惭:c.我娘笑得前仰后合,说那不是烟荷包,皱皱巴巴,倒像个猪肚子。

前仰后合:d. 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为蹒跚了。

蹒跚:e.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期望的。

期望:(3)这篇课文表达了一件什么事?答:二、研究案1、要点回首(1)经过小女孩、老汉的个性言行讨论人物,领悟人性美。

(2)理解“像他那样朴实地喜欢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期望的”的含义,领悟老人爱的广博、无私。

(3)讲身边的故事,感觉生活中无私的爱。

(4)比较、研究,说说阿长、老汉的相同点,写作手法上的相同点。

2、问题显现( 1)文章要点写谁捡麦穗?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用大量文字写乡村姑娘们捡麦穗?答:( 2)在你眼中文中的我、卖灶糖老汉是怎样的人?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答:( 3)你怎样理解卖灶糖老汉对小女孩的爱?答:( 4)你身边有卖灶糖老汉近似的人吗?讲讲他们的故事。

答:(5)《捡麦穗》《阿长与山海经》中老汉、阿长对小孩子的关爱有什么相同之处?答:3、方法总结圈点勾勒法自主研究法合作讨论法4、拓展交流说说阿长、老汉有哪些缺点或不足。

两位作者为什么都不把自己感谢的人写得更漂亮、更美好一些呢?参照答案达标练习(1) suìzǎnxu èkēàosàoshǎn l ǚ(2)厚颜无耻:瓜葛个没完。

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

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拣麦穗》说课稿一、说教材《拣麦穗》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比较探究课文,本课放在以“童年梦痕”为主题的第一单元,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讲述了一个憨直、淳朴的小女孩和卖灶糖老汉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反映了人世间淳朴的人性美。

同时也体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目标在教学本课之前,我认真分析本文,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2、掌握重点字词,积累好词佳句;能力目标:3、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人物的语言、个性;4、明确本文故事线索,体会本文的主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文中所表现的淳朴的人性之美。

其中目标2、3、4是重点,目标4是难点。

三、说教法本文是一篇比较探究课文,结构条理,内容简单。

我采用了如下方法: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课前自读预习,掌握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情景设置法我制作了有关主要人物的幻灯片,让学生直观认识,加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3、师生互动法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先自主探究完成,有困难的合作讨论,老师引导点拨,板书要点。

4、比较探究法把本课和本单元已学过的课文进行比较,分析重点语句,升华文章主题。

本课文用一课时完成。

四、说学法结合本文特点,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1、圈点勾画法学生在预习时,对不认识的生字及不理解的词句进行圈点,再利用资料和工具书先独立解决,明确自学掌握的程度;2、自主探究法稍有难度的的问题,学生先自己进行探究;3、合作讨论法学生不能独立完成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互相交流,然后展示,老师强调重点,学生识记有关知识。

五、说过程1、导入新课阶段让学生回顾本单元前几篇课文中所反映的童年生活,导入本课学习。

2、明确任务阶段出示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本节的重点难点。

3、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利用练习册相关资料和字典,独立完成自主检测。

有问题的地方可在文中圈点出来,有待探究。

4、激趣探究阶段这是本节课的重要环节。

七年级语文上一单元拣麦穗教案1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一单元拣麦穗教案1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拣麦穗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文章的细节描写和语言风格。

2、通过探究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提高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吟读,赏析文中景物、人物描写理解作品复杂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表现出来的人性美、情感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赏析文中人物形象。

2、品读语言,领悟情感。

三、教学难点理解作品复杂的感情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1、导入童年是人生最美好、最纯真的一段时光。

同学们,你们对自己的童年有什么样的回忆呢?你们的童年过的真是丰富多彩,你们有过拣麦穗的经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杰的散文——《拣麦穗》。

2、明确目标:知识目标:感知全文,概括内容要点,初步通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初步领悟文章情感。

3、助读知识:作者简介: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当代女作家。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等。

他的作品以人和爱为创作主题。

她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她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直、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写作动机:张洁说:人需要物质的获取,但更需要拥有精神自由,这样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和创造美好的人生之路。

然而那时农村的实际情形是艰苦的、困窘的、冷漠的。

百般无奈之下,还得顺从地嫁出去,没有他人的同情和关心,甚至连自己也不会感到过分的悲伤。

“几十年来,有一种哀伤刻骨铭心,不可驱逐,使我感到惆怅和不安,这种不安源于我曾经的生活世界里依恋过一个饱经风霜的卖灶糖的老汉,可惜在我长大成人的时候‘老去了’。

为了我们这一老一少之间的缕缕温情,我不能不随着笔去重新把那一段往昔的时间和空间经历一遍,捕捉作为成人世界反照的儿童记忆,去寻找失落了的理想,去呼唤朴素、真诚的爱,去召回世间纯洁的人性美。

”4、自学提示:(1)结合《优化设计》,自主梳理字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 拣麦穗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拣麦穗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学会从文中抓住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生字词的学习。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学生对农村生活的体验和理解。

3. 学生对父母辛勤劳动的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拣麦穗》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风格。

二、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2)教师针对难写字、多音字、易错字进行讲解。

三、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提炼各段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四、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写作手法、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拓展延伸(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农村生活的理解。

(2)学生讨论如何珍惜劳动成果,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农村生活和父母劳动的感悟。

六、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提醒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父母辛勤劳动。

七、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农村生活和父母劳动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语文七上第一单元《拣麦穗》(第2课时)word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七上第一单元《拣麦穗》(第2课时)word教案

拣麦穗(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作品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纯净朴素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仔细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

2 体会文中作者蕴涵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作品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提高审美赏析能力。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年少时每个人都有过五彩缤纷的梦,梦虽美丽,有时却如肥皂泡一般被现实一触即溃。

于是有人沮丧,有人绝望,也有人重新点燃理想的火花。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第一和第三部分,初步体会文中作者的感情。

请两个朗读较好学生读。

提问:你们从他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讨论引导:微带感伤的感情基调,令人伤心,惆怅。

(二)比较探究比较《阿长与〈山海经〉》《拣麦穗》《雪地贺卡》三篇中“大人”们对孩子的关爱,探讨下列问题。

1、注意下列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说说你对这些使孩子感激、敬重的原因的理解。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阿长与〈山海经〉》“我哭了,哭得很伤心,哭那陌生的、但却疼爱我的卖灶糖的老汉。

”(《拣麦穗》)讨论,明确:对两段话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应把握三个要点:(1)理解第一段话时要重点注意“对比”。

文章中的主人公(阿长、卖灶糖老汉)与一般人做法的不同。

即人们往往忽视小孩子的愿望、心情、要求,往往不把它当一回事。

比如那个远房叔祖是很疏懒的,所以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家中人已传开“我”很想要一部绘图《山海经》,所以连向来并未和她说过的阿长也知道了,但是就是没有人帮“我”解决这件事。

理解时不仅要注意到这一般的对比,还要注意到特殊的对比,即知道的人不把这事当一回事,而无需知道此事的人却牢牢记住了(阿长买书回来,特别突出了“有画儿的”一句),郑重其事办了。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教案:拣麦穗一、教学目标:1.了解麦穗的形态特点和采摘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3.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农田劳动的辛苦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1.麦穗的形态特点和采摘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麦穗样本和实物;2.相关图片和视频;3.提前准备好采摘所需的工具。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1. 与学生分享一个与农田劳动相关的小故事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引导学生讨论麦穗是什么,以及麦穗的用途。

Step 2:了解麦穗的形态特点和采摘方法 (15分钟)1. 展示麦穗样本和实物,让学生观察麦穗的形态特点,并引导他们描述麦穗的颜色、形状和结构。

2. 结合图片和视频,介绍麦穗的生长过程和采摘方法。

3. 与学生一起讨论麦穗的采摘时间和注意事项,如防止弄伤自己,避免伤害植株等。

Step 3:现场实践 (30分钟)1. 带领学生走进学校或附近的农田,让他们亲自体验采摘麦穗的过程。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里有一个领导者指导其他成员采摘麦穗。

领导者负责观察和指导,其他成员负责实际操作。

3.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采摘时要轻轻拧动麦穗,避免将其弄碎或损坏。

Step 4:总结和评价 (10分钟)1. 让学生归纳麦穗的形态特点和采摘方法。

2. 分享学生在采摘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3. 鼓励学生就农田劳动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进行思考,以及它们对社会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在家庭中观察和探索农田劳动的其他方面,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实地采摘麦穗,使他们亲身体验农田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图片、视频和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考,加深了他们对农田劳动的认识和理解。

改进的地方是可以多安排一些与农田劳动相关的活动,如种植蔬菜、捕鱼等,从而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拣麦穗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拣麦穗教案北师大版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些阅读习惯和思维定势,可能会对课文内容产生一些误解或片面的理解。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
2.课程平台:学校提供的教学管理系统,如Moodle或Blackboard等。
-《大自然的语言》:这是一篇关于生态学的文章,通过讲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课后去寻找更多关于农村生活的资料,如农村的风俗习惯、农民的劳动工具等,并进行整理和总结,下次课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阅读和分析文章的技能。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拣麦穗》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和分析文章的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拣麦穗》知识点,掌握阅读和分析文章的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拣麦穗》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学情分析
考虑到学生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农村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未曾深入体验过。大部分学生可能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有所耳闻,但对农村生活的具体细节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可能了解不多。在学习《拣麦穗》这篇课文时,学生需要通过文本去感受农村生活的艰辛与美好,理解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感悟。

拣麦穗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

拣麦穗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

•[阅读次数:1314]一、说教材《拣麦穗》是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比较探究课文,本课放在以“童年梦痕”为主题的第一单元,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讲述了一个憨直、淳朴的小女孩和卖灶糖老汉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反映了人世间淳朴的人性美。

同时也体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目标在教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严重误区--以张洁的《拣麦穗》课堂实录为例谈(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网友来稿)[阅读次数:1114] 陆波时间:2006年10月27日下午14:00 地点:深圳中学上课年级:高一使用教材:粤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教学指导:深圳市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程少堂副教授执教:深圳市翠园中学钱冰山忧郁是美丽的主持人:钱冰山老师是深圳市课堂教学大赛...•[阅读次数:1956]11.拣麦穗教学目标: 1.把握作品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

2.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纯净朴素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仔细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

4.体会文中作者蕴涵的思想情感。

...•[阅读次数:1361]7、拣麦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诵读,赏析文中景物、人物描写理解作品复杂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生动传神、纯净朴素的语言风格。

2、通过探究课文思路和作品主题,提高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表现出来的人性美、情感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阅读次数:1761]拣麦穗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文章的细节描写和语言风格。

2、通过探究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提高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吟读,赏析文中景物、人物描写理解作品复杂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章表现出来的人性美、情感美,培养学生健康高?..教学目标:1.把握作品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

2.学习本文生动传神的语言,纯净朴素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仔细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之美。

北师大版七上《拣麦穗》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七上《拣麦穗》word教案1

拣麦穗——美丽人性【教学目的】1、掌握重点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体味作文情感基调,探讨作品主题。

3、领略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文章含而不露的忧伤。

4、品味作品语言,欣赏文章巧妙的写作手法。

【重点】欣赏文章巧妙的写作手法。

【难点】感受文章含而不露的忧伤,探讨作品主题【课时安排】两个课时【教学准备】PPT、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继冰心之后,中国文坛又出现了一位熠熠生辉的女作家——张洁。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位知名女作家的一篇散文,是什么呀?(生齐答:拣麦穗)好。

对于《拣麦穗》,有人说,“阅读张洁的拣麦穗,既有清纯美好的感受,又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出示ppt1)阅读张洁的《拣麦穗》,既有清纯美好的感受,又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评论家那么,课前预习了拣麦穗,你有什么感受呢?而评论家又为什么这样子评论呢?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

过渡语:首先,你对张洁了解有多少呢?二、作者简介(出示ppt2)作者简介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生于北京。

幼年丧父,从母姓。

酷爱文艺,尤其是诗歌和音乐。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

特点是婉约清丽,往她的作品初期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

在以童“大雁系列”中,作者年生活为主的“大雁”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后来的作品则更关注社会现实,挖掘人性的复杂。

对女性命运的关照是她坚持的立场。

(师生一起快速浏览,看完后,一起朗读重点语句:她的作品初期的特点是婉约清丽到对女性命运的关照是她坚持的立场)三、字词练习:过渡语:很好,张洁作品初期的特点是婉约清丽。

那么,你读到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到这么一个特点呢?(学生自由回答,有的答有,有的回答没有)看情况,同学们都朗读过了,同时还挺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的。

很好,等一下我们一起来探讨,那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没见过的或不会读不懂得生字词啊。

生:没有。

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教案3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教案3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教案3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教案1上课之前,我参看了很多的资料,包括别人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但发现大多雷同,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只停留在“对人间真情的呼唤”这个点上,我总觉得不能体现文本淡淡的忧伤的感情基调。

我又找了一些对作品解读的资料来看,最后,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三个方面:1、捕捉体味作品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深反思层解读文中“梦想”的内涵,探讨悲剧的“人性”主题;2、领略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文章含而不露的忧伤之美;3、品味作品的语言,借鉴文章通过有特色的景物描写、叙述语调来营造氛围、表现情感的写作手法。

把教学的重难点定位在“感悟文章含而不露的忧伤之美”上。

首先初步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接着深入解读作品的思想内容,然后思考探究作品的深层意蕴(小组合作),先解读农村姑娘的“梦”,后解读“我”的“梦”,再比较农村姑娘的梦和“我”的梦有何异同,探究童年的梦想对于人生有何意义,如何理解作者的忧伤和惆怅?最后重点选取两个片段鉴赏作品语言。

结尾的拓展部分考虑到本文风格特殊,感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设计时选取了一首课外的风格相近的小诗来辅助阅读,并且通过诗歌的创作来进行阅读的延伸,在读写的能力训练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用时两个课时,较好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入选中学课本的散文都是文质兼美、风格独特的美文,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住散文作品的基本规律,对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把握和赏析散文有着重要作用。

尽管是新课标下的教学,也不能架空文本盲目拓展探究,首先还得立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文本解读,在解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散文的美首先在于意境美、情感美。

本文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美文,所以教学设计把感悟作品含而不露的忧伤之美作为重点。

当然,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让自己进入意境,对作品有深刻透彻的理解,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进作品。

在感受作品、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带着强烈的感情,把意境传导到学生的情感之中,使师生双方与作者作品双方的思绪自然而然地协调起来。

《拣麦穗》的教案

《拣麦穗》的教案

《拣麦穗》的教案《拣麦穗》的教案(通用9篇)《拣麦穗》的教案篇1教材: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理解:《拣麦穗》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记事散文,作者用一种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语调叙述童年的往事,渴望用自己的笔帮助读者走向充满同情、友爱、关怀、信任的纯净世界,在此文中让我们体会到人性的至真、至纯、至美。

教学设想:此文是一篇基本阅读课文,全文虽较长,但大部分是人物的对话,相对来说比较浅显,教师对此文可以大胆的尝试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把握,培养学生一种仁爱思想。

教学目标:1、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的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与难点:把握的主旨,树立仁爱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童年》,让学生回想在童年时最让他们动心及难忘的事。

二、学习目标展示:1、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的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三、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文本思考下面几个问题)提问:1、写了什么故事?2、你读后是一种什么心情,哭?笑?……3、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四、反馈评价:1、写了什么故事?读后的心情?一、背景农村姑娘纯真的梦和梦想破灭拣麦穗(忧伤) 二、我的梦“我”和卖灶糖老汉的纯真情谊以及对其的怀念五、问题探究:1、了解作者。

张洁:我国现当代著名的女作家。

小说散文集有《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

而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作品以“爱”和“美”为创作主题)。

2、请找出大雁与卖灶糖老汉的对话,及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通过细节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思考为何二个不同性格的人物作者能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爱)3、(反馈评价)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在这一老一少之间,联系他们的纽带只是一句所有人都不当真话的小孩稚言,而老人却为一个贪吃的孩子付出了他朴素的爱;也因为童言无忌,“我”使一位饱经生活风霜的老人在孤独中品味到了一丝温情。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

《拣麦穗》教案教案:《拣麦穗》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阅读并理解课文《拣麦穗》。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表达对于劳动的态度和看法。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这篇课文的课本、教师课件和PPT。

2. 针对课文的相关问题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向学生介绍《拣麦穗》这篇课文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讨论关于劳动和团结合作的话题,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兴趣。

阅读理解:1. 让学生先默读课文,然后找一个同桌交流他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整体阅读课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主要事件和情节。

教师可逐句解读和解释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拓展练习:1.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们分工合作,制作一份关于《拣麦穗》的海报或小册子,展示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并设计问题供其他同学回答。

2. 鼓励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绘画、写作、演讲等表达对于劳动和团结合作的态度和看法。

归纳总结:1.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归纳总结课文传达的主要思想和情感。

2. 应用这篇课文,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例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参与过类似的团结与合作的活动。

五、课堂延伸:1. 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作品,来扩展学生对于劳动和合作的理解和体验。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实际劳动场所,如农田、工厂等,以深化学生对于劳动的理解和尊重。

六、课堂小结:1. 针对本节课的目标和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2. 引导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体会进行反思和总结。

七、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与《拣麦穗》相关的练习和问题,如课后习题、写作等。

2.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类似主题的文章或故事,并写一篇读后感。

八、教学反思:通过学生的表现和课堂情况,评估学生对于《拣麦穗》的理解和感受,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拣麦穗》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学习作者以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笔调叙述事件的散文写法,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表达情感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2)把握作品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的赞美。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表达情感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学习作者以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笔调叙述事件的散文写法,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

3.理解作者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的赞美。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表达情感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品味文中含意丰富的语句,学习作者以舒缓从容而略带伤感的笔调叙述事件的散文写法,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

3.理解作者对人间至真至纯的爱的赞美。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讲授法,引导法,讨论点拨法,探究拓展法。

教学设想:了解作家作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理解作者的感情基调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对人间纯真感情的赞美。

让学生学习文章后,联系现实,探讨现实社会中还有没有这样纯真的感情。

注:粤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散文)第11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以及作品,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文章。

2.品味文中部分含意丰富的语句。

3.归纳大雁和老汉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1.品味文中部分含意丰富的的语句。

2.归纳大雁和老汉的形象。

教学方法:诵读法,提问法,讲授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在途中要摘一株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道过了半天他还没回来。

最后,他两手空空地出现在老师面前,垂头丧气地说:“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道是不是最好的。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一单元比较探究【教学设计】《拣麦穗》(北师大)

初中北师大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一单元比较探究【教学设计】《拣麦穗》(北师大)

《拣麦穗》安徽黟县碧阳中学 舒晓燕张洁早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

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使其中的一篇。

文章前半部分写旧时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以及出嫁时这些美丽梦想的破灭。

后一部分则是文章的主体,写“我”和卖灶糖老汉之间的纯真情谊以及“我”对老汉的思念。

文章暗示世俗婚姻的愚昧和广大农村妇女在爱情婚姻方面的不幸,更哀叹了美好事物的易逝——连自己都不自觉的就放弃了。

同时表现了作者对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情感孜孜以求的信念的寄托。

【知识与能力目标】1、欣赏朗读,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2、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通过品味文章语言,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及深层意蕴,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反复朗读,分析细节描写,从而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2、通过拓展阅读,帮助理解本文回忆“往事”和“童年”的意义,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细节的分析。

【教学难点】对文章至真、至善、至美感情的体会以及对“往事”“童年”意义的理解。

1、查工具书,结合《助学》和课下注释,扫除阅读障碍;2、通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将自己的疑问整理下来;3、查阅资料了解张洁,完成《助学》预习积累。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导课:童年是人生最美好、最纯真的时光 ,你对自己的童年有什么样的回忆呢?2、关于作者: 张洁1937年生于北京,原籍辽宁,当代女作家。

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等。

其中《沉重的翅膀》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她的作品以“人”和“爱”为创作主题,常在文坛中引起争论。

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作者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比较探究《拣麦穗》教案北师
大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诵读感悟,体会作品的语言美,欣赏文章巧妙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诵读感悟—研读探究-——情感体验”的过程进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丰富的内涵,探讨主题,感悟文中人与人之间淳朴无私的感情,体会作者对人性美的讴歌。

2重点难点
1、诵读感悟,体会作品诗意、朴素的语言美。

2、体味作品丰富的内涵,探讨主题,感悟文中人与人之间淳朴无私的情谊。

3、引导学生体味作品丰富的内涵,探讨主题,感悟人与人之间淳朴的、无私的情谊。

3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过五彩缤纷的梦,梦想很美,在现实面前有时却一碰就破。

于是有人沮丧失望,无可奈何,既而放弃了梦想;也有人重新点燃梦想的火花,执着地求索,为梦想而不懈努力。

著名女作家张洁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曾经说过:“文学对我不是一种消愁解闷的爱好,而是对种种尚未实现的理想的追求,愿生活更加像人们所向往的那个样子。

”那么她向往的生活,追求的梦想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关于梦想的文章《拣麦穗》,走近张洁,走进她的梦想……
活动2【讲授】二、自读,整体感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文章。

①文章讲述了两个梦想,读完后,你能来说说分别是哪两个梦想吗?结果如何呢?
明确: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美丽梦想—拣麦穗、攒嫁妆、嫁给意中人—痴想,梦想破灭
我想嫁给卖灶糖的老汉—老汉老去—梦想破灭
②你读完后感觉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明确:淡淡的忧伤、惆怅
活动3【讲授】三、文本研读。

第一个梦想:
听老师范读第一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有感情地齐读第9-10段。

作者形容农村姑娘的梦想只是“痴想”,痴想可以换成理想吗?
明确:不能,痴想:不能实现的痴心想法。

这里就暗示了姑娘们的梦想是最终没有实现的
2、“但她们还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依依顺顺可以去掉吗?作者看出农村姑娘“依依顺顺”,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不能,依依顺顺:对现实的无可奈何,屈服和认命。

包含了作者对农村姑娘放弃了梦想的否定,对她们梦想破裂的同情、惋惜、对她们不能把握命运的伤感,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忧伤/惆怅……
3、农村姑娘的梦想为什么会破灭?(小组合作,3分钟)
明确:结合时代背景,本文写于1979年,此时广大农村还较落后,广大农村妇女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农村姑娘也没有采取行动勇敢地追求梦想,而是依依顺顺地嫁了出去,放弃了梦想,屈服于命运。

齐读第11段。

第二个梦想:
请同学分角色朗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我”这么依恋老汉?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最初想嫁给老汉只是一个孩子的童言无忌,想吃灶糖,此后老汉对“我”这样一个丑丫头真诚、尊重、无私的疼爱,我越来越依恋他。

这种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淳朴无私的感情。

(关键句:再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期望的。


2、梦想破灭后,我的态度和农村姑娘有什么不同?
不同点:农村姑娘的梦想破灭后就永久地丢失了,不会过分悲伤。

“我”的梦想随着老汉的死去而破灭,我为此悲伤惆怅,然而,我的梦却还长存心中,常常怀念。

“我”对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仍怀有不懈地追求与向往。

3、文章主要是写我的梦想,开头部分写到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想,有何作用呢?
明确:①奠定全文忧愁感伤的基调。

②农村姑娘们的梦想构成文章的大背景;引出“我”与众不同的梦想;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主题——“我”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怀念与渴望。

4、文章反复写“小火柿子”和“烟荷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意义?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完成下列表格。

(重点研读第37、42、44、47段)(小组合作,2分钟,派代表上前投影展示3分钟,讲解,其他组点评质疑5分钟)
小结主题
作者以诗意的语言,叙述了农村姑娘和“我”的梦想的破灭,表达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怀念和追求,对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感情的向往和信念。

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
活动4【活动】四、情感体验:
在我们生活中也不乏“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朴素的爱,请你以“来自陌生人的温暖”为题,选择一个细节,记录下你生活中感人的瞬间。

(3分钟交流,表达2分钟)
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拣麦穗→ 梦想
张洁
农村姑娘——备嫁妆——寻觅幸福
我——嫁老汉——渴望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