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原则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坚持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对译,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竭力保留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保持一致。
例如原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译文:谢太傅在寒冷的下雪天进行家庭聚会。
所谓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根据原文的句子特点灵活处理。
例如原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文言文翻译要求尽量直译,在直译无法进行或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意的时候,可以采用意译。
需要意译的地方往往涉及典故、特殊说法、习惯用法、修辞格等,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今人可能不理解其内在含义,因此,要换成今人能懂的方式去表达。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1.留(原文保留):各类专用名词和各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爵名、国名、朝代名、书名、谥号、庙号、年号、职称、器具、度量衡单位等要保留。
【例1】“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一句中,“左将军”为官职名,“王凝之”是人名,可直接保留。
译为: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换(古今词代替):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例2】尊君在不?(尊君——你父亲;不通“否”)译为:你的父亲在吗?3.补(成分补充):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翻译时要根据语境补出。
补出成分翻译时用括号括起来。
【例3】友人惭(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译为:(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
4.删(删除不译):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能也不必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如:句首的发语词、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作用的词、表提顿的词、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3.补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 ( 击鼓 ) 士兵们的 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4.补介词: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军驻扎(在)函 陵 , 秦 军 驻 扎 ( 在 ) 氾 南 。
5.补量词: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 已。
文言文翻译原则
一 信、达、雅 二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原则一:信、达、雅
1.“信”: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不可以随 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恰当,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2、“达”:通顺,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达
练习:
人名、年号
地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 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文: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 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 名。
二 补:补充。 需要补充的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古代汉语大多是 单音词,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中有不少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素 而发展成的。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相应的现 代汉语双音词。 学不可以已。 译:学习不可以停止。 吾尝终日而思矣。 译:我曾经一天到晚地思考。 第二种情况,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 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 整。
①文言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
②词类活用词
活用后的词;
③通假字
本字;
④古义
今义、引申义、比喻义。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为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可要求学生课下翻译全文。
文言文的翻译要遵循以下原则:1.通读全文,理解主旨,照顾前后,确凿译句;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3.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就具体操作而言,可参照如下方法:
1.保留:凡古今义相同的词和专用名词都可保留。
如“陈康肃公善射”中的“陈康肃公”在翻译时就可以保留下来。
2.增补:文言文成分省略的地方翻译时要增补出来。
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第二个“曰”前省略了“贫者”一词,翻译时要补充上。
3.省略:无实在意义的虚词,要省略不译。
如:“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第一个“之”字无实在意义,不译。
4.替换:通假字换成被通假字,单音词换成双音词,古今异义词也要替换。
如:“满坐沉寂,无敢哗者”中的“坐”应译为“座”,“无”译为双音词“没有”,“哗”译为双音词“喧哗”。
5.调整: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要进行语序的调整。
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属介宾短语,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应放在谓语“语”前,“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
”
6.变通:直译难以确凿表意时,可以意译。
1/ 1。
文言文翻译的六原则
夫文言文,古之语言也,言辞简练,寓意深远。
然时至今日,文言文之阅读已非易事。
故翻译文言文,需遵循六原则,以达准确、流畅、生动之效。
一、忠于原文,求真务实翻译文言文,首当其冲者,便是忠于原文。
翻译者应恪守原文之意,力求还原古人之言。
不可随意增删,更不可凭己意臆测。
真务实之翻译,方能使读者领略古人之智慧,领悟文言之美。
二、准确理解,把握文意文言文词汇丰富,句式多变,翻译时需准确理解文意。
翻译者应具备一定的古汉语功底,对文言文常用词汇、句式、修辞手法等有深入的了解。
在翻译过程中,要把握住原文的主旨,确保翻译内容准确无误。
三、注重文采,传承文化文言文具有独特的文采,翻译时应力求保持其韵味。
翻译者应运用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使译文既有文言文的韵味,又具有现代汉语的流畅性。
同时,要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文言文中的精髓传达给读者。
四、适应语境,灵活变通文言文翻译过程中,需根据语境灵活变通。
翻译者应关注原文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环境,以及人物身份、情感变化等因素。
在翻译时,要充分考虑语境,使译文既符合原文之意,又具有现代汉语的表达效果。
五、尊重语法,保持逻辑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尊重语法规则,保持逻辑清晰。
翻译者应熟悉文言文语法特点,如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关联词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确保译文语法正确,逻辑严密,避免出现语义混乱或表达不清的情况。
六、注重风格,保持韵味文言文具有独特的风格,翻译时应力求保持其韵味。
翻译者应关注原文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文风。
在翻译过程中,要运用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使译文既具有文言文的韵味,又具有现代汉语的生动性。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遵循以上六原则,以达准确、流畅、生动之效。
只有这样,才能使文言文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翻译者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古汉语水平,努力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它既有古典的特点,也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但是,由于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与文言文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翻译文言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古老的语言。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的翻译,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忠实原文。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华丽的修辞和古老的文化内涵。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该尽量保留原文的风格和特点,以保持原文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通顺易读。
虽然文言文具有优美的文学特点,但是现代人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方式与当时的人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该尽量让译文通俗易懂、顺畅流畅,并符合现代人的表达方式。
3.不失本意。
文言文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传达原文的意思和内容。
因此,在翻译时,应该始终关注原文的含义和内涵,并尽力使译文与原文相符合,保留原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4.符合读者需要。
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理解原文,因此翻译应该符合读者的需要。
因此,在翻译时,应该考虑读者的背景、教育水平和文化背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实际上,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普通文本的翻译方法很相似。
在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原文的含义和内涵。
文言文常常使用metaphor, allusion, parallelism 和a host of other modes of communication that can make it difficult for non-native speakers to understand.因此,在翻译之前,我们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以理解原文的真正含义和内涵。
2.逐词翻译。
建议在翻译文言文时逐词逐句进行翻译。
这一方法可以帮助保持与原词的接触,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
这样做的唯一问题是,可能会导致译文不够通顺。
浅析文言文翻译方法及原则
浅析文言文翻译方法及原则1.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什么?文言翻译的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直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
“信”,指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便增减意思。
“达”,就是译文明白通顺,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雅”,则是更高一层的要求,就是要求译文的措辞讲究,文笔美丽。
对于同学们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殊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正确把握关键词语,就很难准确翻译出全句。
因此,对关键词语更要字字落实。
确定词义要联系详细语言环境,想想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合成词与其意思相同、相近,可以替换(替换与被替换者最好具有相同语素)。
同时,要特殊留意所翻译句子的个性特征:是特别句式,还是固定结构?含有词类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等),还是有古今异义?若有,肯定要辨证施治。
如:“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你的译文要做到“信”,就必需落实“冀”“身”这两个实词的意义,落实“复”这个虚词的意义,落实“为……”这一特别句式的特点。
全句可译为:期望再得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称赞。
2.如何运用文言翻译中的扩充法?文言文中单音节词居多,现代汉语里则双音节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语汇方面一个很大的变化。
我们在把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原文中的好多单音节词需要变为双音节词,这就是文言翻译中的扩充法。
像“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成了“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毒蛇,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
不难看出,“野”“产”“异”“蛇”“黑”“白”等都变成了双音节词。
单音节词翻译成双音节词,大致有两种情况。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文言文是指汉语中的古代文学语言。
对于学习文言文的人来说,熟练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一、翻译原则1. 信、达原则文言文翻译需要遵循信、达原则。
即在保证译文准确、通顺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原文意思和风格的完整性和质感。
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原文语境、背景和文化背景,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恰当性。
2. 知行合一原则文言文的翻译需要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
即翻译者需要在深入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达,使译文准确、流畅、通顺、文雅。
译文应该符合古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习惯,达到表意和表达方式上的最佳组合。
3. 立意平衡原则文言文翻译还需要遵循立意平衡原则。
即翻译作品的意象、主题、节奏等方面应与原作达到相对的平衡,使译作在传达原作思想的同时,保持语言的美感和准确性。
二、翻译方法1. 理解文意,准确表达首先,翻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意思和背景,理解原文的语法特点、语义、修辞等方面。
根据原文的情境、主题和语言表达习惯等,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和词汇,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和情感。
2. 辩证处理对于一些翻译困难的句子,翻译者需要辩证处理,根据上下文、文化背景、修辞手法和语法结构等,进行合理的翻译。
如“夫”、“则”、“乃”等助词的处理,需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合理理解原文的意思。
3. 考虑文化背景文言文作为古代语言,涉及到许多文化和历史背景。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作品时,需要考虑文化背景,考虑到原文所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惯,尽可能还原原文的文化内涵。
4. 重点突出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些文言句子比较复杂,其中的重点可能没有在句首或者句中体现。
这时候,翻译者需要将重点突出,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的含义。
5. 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语言,修辞手法在其表达中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作品时,要注意原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反语等,合情合理地运用对应的语言修辞手法来表达。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咱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文言文翻译可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家伙”。
有时候觉得它特别难,字都认识,凑一块儿就迷糊;有时候又觉得特有意思,仿佛穿越回古代,和古人对话。
今天咱们就好好聊聊文言文翻译的那些原则和方法,争取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先来说说原则。
这就像是盖房子得有个稳固的地基一样,文言文翻译也得有自己的基本原则。
第一,“信”字当头。
啥意思呢?就是得忠实原文,不歪曲、不遗漏。
比如说《论语》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不能翻译成“学习并且有时候练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这就有点跑偏了,正确的应该是“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这才叫忠实原文。
第二,要“达”。
就是通顺明白,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举个例子,《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要是翻译成“衔接远处的山,吞没长江,水势浩大,宽阔无边”,读起来就很别扭。
正确的应该是“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这样是不是通顺多了?第三,还得“雅”。
这要求译文有文采,能反映原文的语言风格。
像《醉翁亭记》中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如果翻译成“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树荫”,虽然意思没错,但总觉得少了点韵味。
要是翻译成“野花开放,散发出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是不是就更有文采,更能体现出原文的优美了?说完原则,咱们再来说说方法。
这方法就像是咱们的“秘密武器”,用好了就能在文言文翻译的战场上“大杀四方”。
留,就是保留。
比如古代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等,咱们就直接保留,不用翻译。
像“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这里的“庆历四年”“滕子京”“巴陵郡”就可以直接保留。
删,就是删掉那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比如说“夫战,勇气也”中的“夫”,是个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翻译的时候就可以删掉。
补,就是补充。
文言文里经常会省略一些成分,咱们在翻译的时候就得把它们补充完整。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并非易事。
要准确地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掌握相应的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信”即忠实原文,准确无误。
这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要求。
翻译时要尽可能保持原文的意思,不随意增减内容,不歪曲原意。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应直译为“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不能随意添加或删减词语。
2、达“达”指译文要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要对原文的语法结构、词汇用法进行调整,使译文流畅自然。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如果直译为“我每天三次省察我自身”,就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应译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3、雅“雅”要求译文有文采,尽量生动、优美。
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在忠实、通顺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翻译时不仅要准确传达其意思,还应尽量展现其优美的意境。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留保留原文中的一些词语,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器物名等专有名词。
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滕子京”“巴陵郡”都可以保留不译。
2、删删除原文中无需翻译的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等。
比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是发语词,无实义,翻译时可删去。
3、补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使译文意思完整。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译为“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这里补充了“士气”,使句子更通顺。
4、换将古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比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的“尝”译为“曾经”,“思”译为“思考”。
5、调调整原文的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比如,“何陋之有”,应调整为“有何陋”,再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原则
夫文言文,古之遗言也,载道之文,寓意深远。
欲究其义,非翻译不可。
然翻译之道,非一日之功,须遵循一定的方法与原则,方能准确传达原文之意。
以下便是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原则:一、尊重原文,忠实传达翻译文言文,首要原则即为尊重原文,忠实传达。
所谓“忠实”,即要求翻译者不随意增删原文内容,不曲解原意。
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原文的句式、用词和语气,力求还原古文之韵味。
二、理解文意,把握语境翻译文言文,需先理解文意,把握语境。
文意即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观点;语境即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只有准确把握文意和语境,才能将文言文翻译得生动、准确。
三、注重词义,把握词性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现象较为普遍。
翻译时,应注重词义,把握词性。
对于一词多义的情况,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确定其确切含义;对于词性活用,要遵循词性活用的规律,准确翻译。
四、注意修辞,体现韵味文言文在修辞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翻译时,应注重修辞,体现韵味。
如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翻译中要力求还原,使译文具有古文之美。
五、遵循语法,调整语序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法、语序上存在差异。
翻译时,应遵循白话文的语法规则,调整语序,使译文通顺、易懂。
同时,要注意文言文中省略主语、宾语等现象,在翻译时适当补充。
六、博采众长,灵活运用翻译文言文,要博采众长,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
如直译、意译、注释、增译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既忠实原文,又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七、校对润色,精益求精翻译完成后,要反复校对,润色文字。
一方面,检查译文是否忠实原文,有无误解、误译之处;另一方面,对译文进行润色,使语言更加精炼、生动。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遵循以上方法与原则,方能准确、生动地翻译文言文,让古文之美得以传承。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写作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文言文的翻译是一个重要的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并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一、翻译原则1.忠实原则文言文是一种古老而庄重的语言,因此,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点。
在保持忠实的基础上,翻译应该注重传达原文的意义和内涵,而不是简单地逐字逐句地翻译。
2.准确原则翻译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涉及专业术语或特定领域的文言文时。
翻译需要关注细节,并确保所使用的词语和表达准确无误,以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
3.通顺原则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语序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翻译应该力求通顺,使读者能够流畅地理解文言文的原意。
4.文化原则文言文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因此在翻译时要考虑到文化差异。
译者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以便准确地传达原文中的文化内涵。
二、翻译方法1.意译法在面对一些难以直译的词语或句子时,可以采用意译法。
意译是指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根据上下文和读者的理解能力,将原文译为更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
2.注释法对于一些复杂或生僻的句子,可以通过注释的方式来帮助读者理解。
注释可以在文中适当地加入解释或说明,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3.比喻法在翻译中,可以利用现代汉语中的比喻手法来诠释文言文的意思。
通过使用类比、隐喻等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4.拆分法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或长句,可以采用拆分法来进行翻译。
将长句拆分为几个简单的句子,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消化文言文的意义。
5.参考法在翻译时,可以参考其他已有的文言文翻译作品或相关研究成果。
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艰巨而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应遵循忠实原则、准确原则、通顺原则和文化原则,采用意译法、注释法、比喻法、拆分法和参考法等多种方法,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夫文言文者,古人之言语也。
自汉魏以降,历唐宋元明清,皆有文言文之作。
然文言文之语言,简奥晦涩,非今人所易通晓。
故翻译文言文,实为一种语言之转换,亦为一种文化之传承。
翻译文言文,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忠实原文翻译文言文,首重忠实原文。
所谓忠实,即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力求准确传达原文之意。
文言文语言简洁,意蕴丰富,翻译时需仔细揣摩,把握文意,不可随意增删。
翻译者当以原文为基准,不得随意篡改原文,以免误导读者。
二、尊重原意文言文翻译,不仅要求忠实原文,更需尊重原意。
文言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翻译时需把握原文之意,力求将原文之美妙之处传达给读者。
翻译者应充分了解原文的文学价值、文化内涵,以保持原文的风格和韵味。
三、注重语境文言文翻译,需注重语境。
文言文语言含蓄,言外之意丰富,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文意。
翻译者应充分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结合具体语境,准确翻译出原文之意。
四、语言规范文言文翻译,应遵循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
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注意语言的通顺、规范,使译文易于阅读。
同时,翻译者应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的词汇,以免影响读者的理解。
五、兼顾可读性文言文翻译,既要忠实原文,又要兼顾可读性。
翻译者应将原文之美妙之处,以现代汉语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领略文言文之美,又能理解其意。
六、保留文化元素文言文翻译,需保留原文中的文化元素。
翻译者应充分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将原文中的文化内涵、历史背景等,以适当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了解文言文,又能领略我国文化之美。
七、适度注释文言文翻译,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典故等,可适度注释。
注释应以简洁明了为原则,力求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解原文之意。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严谨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翻译者需遵循以上原则,以忠实原文、尊重原意、注重语境、语言规范、兼顾可读性、保留文化元素、适度注释为准则,努力将文言文之美呈现给读者,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初中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一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文言文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为主,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翻译时要准确理解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和特殊难解词语,并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文言文中的关键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和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②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虚词不必译出,如发语词和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要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常用的成语和惯用语。
同时,包括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2、“换”即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包括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
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3、“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
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介宾短语后置句和定语后置句。
4、“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重点知识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掌握六种翻译方法,包括留、换、调、删、补、变。
其中,留指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和意义,换指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调指调整语序和词语顺序,删指删除无关紧要的内容,补指补全省略的成分,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
文言文翻译句子原则中考
一、忠实原文,保持原意文言文翻译首先应遵循忠实原文、保持原意的原则。
所谓忠实原文,即翻译时要尽量还原文言文的本来面目,不添加、不删减、不曲解。
例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翻译时不可随意改动,应保持原文的原意,翻译为“学习并且时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照文言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意译,即根据文言文的内在含义进行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直译,但在遇到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语义不通顺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采用意译。
例如,《诗经》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一句,直译为“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我的心。
”,但这样的翻译显得生硬,因此可以意译为“那青青的衣领,勾起了我深深的思念。
”三、注重语境,把握关键词文言文翻译要注重语境,把握关键词。
语境,即文言文所在的具体环境;关键词,即文言文中的核心词汇。
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语境,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同时,要把握关键词,确保翻译的完整性。
例如,《左传》中“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关键词为“肉食者”和“间”,翻译时需注意语境,翻译为“那些有地位的人会谋划此事,你又何必插手呢?”四、遵循语法,调整语序文言文翻译要遵循语法,调整语序。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语法、语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遵循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调整语序。
例如,《史记》中“余幼好学,粗识之无。
”一句,直译为“我小时候喜欢学习,粗略地知道一些。
”,但这样的翻译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因此需要调整语序,翻译为“我小时候喜欢学习,粗略地知道一些。
”五、注意修辞,保持风格文言文翻译要注意修辞,保持风格。
文言文具有独特的修辞手法和风格,翻译时要尽量保留这些特点。
例如,《楚辞》中“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一句,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翻译时要注意保留这些特点,翻译为“园中青青的葵菜,等待朝露晒干。
”总之,文言文翻译句子原则在中考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 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漫谈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漫谈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知识学习的重点之一,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主要以文言文中的句法,用词方法及句读等作为学习的要点。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那么文言文的教学就要讲求一定的方式方法,下面就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谈谈我体会和操作问题。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有“三”字——信﹑达﹑雅。
信:译文忠实于原文,要求准确无误,不能随便增删内容和改变其风格。
达:译文语句通顺,语意明确,行文规范,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译文文字优美,文句流畅,鲜明生动,富有为采。
以上三个原则,对初中生的学习来说,前二个信和达是主要的、基本的要求,雅是较高要求,因此在译文过程中,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意译相结合的总原则。
那么什么是直译?什么是意译呢?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对应翻译,做到实词和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它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语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尽量做到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二、文言文翻译的注意点(一)找准译准句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指那些重要的实词,虚词和标志句式的词语,也就是考试中的“给分点”(1)落实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它们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最多并且较难掌握的,常考的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
①确定词性;②确定词义。
a.语法结构分析法如: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孟子》二章中“饿其体肤”的“饿”如果翻译成“饥饿”,因其后面跟代词和名词,从现代汉语的角度看,应该是做宾语的,但饥饿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所以“饿”要活用为使动词“使……饥饿”,这就是从语法结构的角度去判定翻译词语才能是正确的。
b.句式结构分析法古代汉语十分讲究对称,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为推断词义提供了方便。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首先要忠实于原文。
2、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3、文字优美,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留】专用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处所、职称(职务)、器具等,可照录不译。
2、【补】在翻译时,补出原文省略的成分(所省的介词、宾语、主语、谓语、量词等)。
3、【删】删去不译的词(发语词、音节助词、无实意的虚词)4、【换】翻译时将古代词换成现代汉语词(岁、吾、汝、抢……)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去、安、语、病、加、且……)5、【准】译准古今异义词,译准文言文特殊句式。
译准实词、蓄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6、【调】调整句子的语序,如谓语前臵、定语后臵、宾语牵制、介词结构后臵等。
7、【选】选用恰当现代汉语的词意译原文的词。
文言文中一词多意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例:“三顾臣于草庐中”的“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有八条:①回头看;②看;③探问;④拜访;⑤顾惜、顾念;⑥考虑;⑦但、只是、⑧反而、却。
例句中只能用义项④。
8、【意译】文言中比喻、借代、引申等义,直译会不明确,只能意译。
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直译:黄头发和小孩子垂下来的头发,都自得其乐。
意译: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9、【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1)“得无……乎(耶)”相当于现代汉语:能不……吗?恐怕……吧?莫非……吧?“不亦……乎”不也是……吗?岂不是……吗?例句:览物之情,得无..说乎.?..异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学而时习之,不亦(2)无以……无从……相当于现代汉语:没有用来……的例句:河曲智叟亡以..致书以观。
..应。
家贫,无从(3)有所……相当现代汉语:有……的人(事、物)例句:A、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B、故有所览辄省记。
(4)无所……相当于现代汉语“没有……的人(事、物)”例句: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原则_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原则_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一一信、达、雅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即忠实原文、语句通顺、文辞优美,既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又要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
具体来说,信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忠实于原文。
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要做到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雅指译文要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现原文的写作风格。
2.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真,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进行逐字逐淳,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保持-致。
例如:原句:不赂者以賂者丧。
(苏洵《六国论》)译文:不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
所谓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根据原文的句子特点灵活处理。
例如:原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译文:季氏将要对颛吏国发动战争。
文言文翻译要求尽量直译,在直译无法进行.或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意的时候,可以采用意译。
需要意译的地方往往涉及典故、特殊说法、修辞格等,对于这些语句,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今人可能不理解其内在含意,因此,要换成今人能懂的方式去表达。
如下面几种情况就需要意译:(1)借喻。
要译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将喻体还原成本体。
原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归园田居》)译文:误入浑浊的官场,一误就是三十年。
(2)借代。
如果把借代直译出来,往往让人感到不易理解难以接受,因此,对那些运用了借代手法的地方应意译. 译出它所指代的人或物。
原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左传?曹刿论战》)译文:做官的人见识浅薄,不能做长远打算,(3)互文。
互文乂叫互文见义,前后两句或两个短语意义互相交叉,互为补充,翻译时要把意思相同的部分合而为一。
原句:枝枝相度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译文:树木的枝条和叶子互相後盖,交又掩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文言文的翻译,既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通畅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这就不难看出,无论是旧的教学大纲,还是新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能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而能文从字顺地翻译文言文,无论是对文言文的理解,还是对文言文的背诵都是大有帮助的。
可是现在的初中学生,由于和古人相去的时代甚远,再加上古今词义、句式的变化,使他们大多不能理解古人的心情和写作的背景,也就不能正确地翻译文言文了。
因此,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教给学生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文言文的翻译,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意译,另一种是直译。
直译要求尽可能地将原文中的每个词一一对应地译出来。
意译就是翻译文意的大体意思。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只要能做到通畅连贯地用现代汉语如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就够了。
因此,在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有人总结出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做到“信”、“达”、“雅”。
“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这两句既是对偶,又是互文: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互相渗透,合指兼顾。
在译时,上下句的意思都要互相兼顾。
应该译成“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胜利归来。
”如果译成“将军身经百战,战死沙场,多年以后,壮士回到故乡”就不是原文的意思了。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例:“吾义固不杀人”(《公输》)中的“义”是名词用作动词,作“遵循道义”。
“固”是“本来”,引申为“坚决”。
译作“我遵循道义,决不杀人”,这就把公输盘所标榜的所谓“正义”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出来。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中“良田美池”可以直说良田美池,但如果译成“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就有形象生动得多,把桃花源优美、宁静的生活环境给人展现了出来,而且更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
但是在古文中,由于古今词汇量的不同,古人用许多单音节词表达了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的意思,而古人在写作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也使用了很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固定结构等。
如:“如……何”“孰……与”“不亦……乎”等。
因此,对文言文进行翻译,光掌握原则是不够的,还应学会一些翻译的具体方法,这具体方法可以归纳为“六字法”即“对”、“换”、“留”、“调”、“补”、“删”等。
对,就是一对一译成现代汉语。
根据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居多这一特点,将文言文中单音节词译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虚词应将其用法在译文中表现出来。
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这句就可以译成:“四季的风景不同,其中的乐趣也无穷啊。
”换,即针对一些词古今意义不同的情况,用现代汉语中的词去替换那些古汉语中有而现代汉语中已不用或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的词。
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句中“狱”、“虽”分别用“案件”、“即使”换之。
就译成“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只不过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
可有些词,字形古今完全相同,可词的意义却发生了根本的演变。
体现在:(1)词义扩大。
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泛指一切大河流。
“山”古专指华山,现可指一般的山脉。
例:“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山”指华山,“河”指黄河,与现代汉语中的“山河”意义不同。
(2)词义缩小。
如:“祖父”现指爷爷,而古汉语中的“祖父”为一个并列词组,指爷爷和爸爸。
此类词还有“妻子”、“所以”、“可以”等。
(3)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如“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指品质恶劣。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即为地位低下,没有贬义色彩。
另外,古汉语中有一类字,如果按原字去理解,则无论如何都讲不通,这是通假字。
遇到通假字就需要用音同、音近或相应的字去替换。
如:“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句中“距”就通“拒”,意为“抵挡、挡住”,而不是“距离”或者“离开”。
整句就应该译成“公输盘多次设下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挡住了他的进攻。
”还有就是文言文中的数词,有时不是确数,如上句中的“九”并非确指“九次”,而是“多次”。
留,即对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帝号、年号、朝代名、官职名、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直接保留,不作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
”中“庆历”是宋仁宗赵桢的年号,直接说“庆历四年的春天”就可以了。
调,即对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的句序予以调整。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语法。
如:“何以战?”是宾语前置句,“何”作“以”的宾语应译为“凭什么打这一仗”。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为定语后置,“高”为“庙堂”的定语,译时应放在“庙堂”的前面。
“甚矣,汝之不慧。
”是主谓倒装,意在强调谓语“甚矣(太过分了)”,应按“汝之不慧甚矣”的语序翻译。
补,即将省略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补出来,以求句意的完整。
如:“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中承前省略主语“蛇”,译时应加上。
又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恒公》)句中“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治好病),翻译时要补出来,应该译成“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
”再有,在古汉语中,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但在现代汉语中有一条原则:数词必须与量词结合成数量结构后才能修饰名词。
因此,对于这类有数词的语句进行翻译时应在数词后加上量词构成数量结构来修饰名词。
如:“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中“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数词修饰名词都没有量词,翻译时分别加上量词“个”、“张”、“把”、“把”、“块”。
删,即将无实义的词,如发语词、助词、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删去不译。
如:“夫战,勇气也。
”句中“夫”作句首发语词可删去不译,就译成“打仗,靠的是勇气”。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助词在句中起的表达作用应以相应的句式反映出来。
如:“乎”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反问。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译成:“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当然,以上介绍的翻译文言文的原则和方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同学们千万不要片面的去理解,而要综合地运用。
在运用中不断体会、总结、归纳。
以求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二虫尽为所吞《童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四、倒装句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岳阳楼记》3.定语后置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4.介宾短语后置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以上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经常会遇到。
掌握这些特殊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分析★中学文言文教学既是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特别是文言句法,与现代汉语的句法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关系到对文言文的翻译、理解,因此,文言句法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文言文常见的特殊句式和一些固定的格式:1、判断句式2、倒装句式3、省略句式4、疑问句式5、否定句式6、被动句式。
通过与现代汉语句式的比较,详细分析了每一种文言句式的特点及多种表现形式,提出了对一些问题的不同的看法,并选择了中学课本中有代表性的文言句子来作例证,最后提出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前言中学文言文教学向来是一个重点,特别是新教材实施以后,文言文教学更是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初中阶段古诗文作品约占了课文总数30%,《大纲》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进而培养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但文言文教学也是一个难点,除了要掌握常用的词法,还要熟练地掌握常用的句法。
文言句法包括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疑问句等,还包括一些固定格式。
掌握了这些句法,懂得一些文言知识,具备了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还能够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修养,增加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