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谈《诫子书》的教学设计
《诫子书》优秀教学设计
《诫子书》优秀教学设计《诫子书》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教育著作之一,内容涉及到家庭教育、学习方法、品德修养等方面。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教学素材,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诫子书》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方法。
下面是一个关于《诫子书》的优秀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诫子书》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诫子书》的内容和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诫子书》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为,并能够运用这些原则来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教材选取:《诫子书》2. 教学方法:讲述、分组讨论、课堂演练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诫子书》的话题,例如:“你在家里听过父母对你说过什么忠告吗?你觉得这些忠告有什么用?”2. 学习:向学生介绍《诫子书》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然后,分组讨论《诫子书》中的每一条忠告,学生讨论每条忠告的含义和作用,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总结。
3. 反思: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诫子书》的忠告,如何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如何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品德修养。
4. 实践:针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设计小组活动或者课堂演练。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诫子书》中的原则去解决问题。
5. 总结: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分析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老师和其他学生对他们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和反馈。
6. 拓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鼓励学生运用《诫子书》中的道德原则去评价和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7. 总结:对整节课进行总结,概括《诫子书》的重要性和作用,鼓励学生将《诫子书》的理念贯彻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演练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诫子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诫子书》的总结和应用的能力;3. 对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诫子书》的认知程度和理解能力。
《诫子书》教案最佳教案设计
《诫子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1.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做到对文章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2.弄清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②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2.难点: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预习课文1.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
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写作背景《诫子书》是诸葛亮晚年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文短意长,言简意赅,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文章概括了诸葛亮做人治学的经验,从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寄予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3.注音夫.君子之行(fú)淫.慢则不能励精(yín)遂.成枯落(suì)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提示:(1)朗读时要字正腔圆。
“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
黄敏谈《诫子书》的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与思考黄敏2017年8月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东北师大附中黄敏,首先感谢潘老师的信任,感谢市教研室给我这样的机会与大家就新教材中的新篇章进行备课交流。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与交流的是《诫子书》一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我将从文本概要、教学目标的选择与确定、教学设计及教学思考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文本概要《诫子书》是新版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它是诸葛亮在五十四岁去逝这一年写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文章从修身、立志、为学与成才等多方面对儿子进行告诫,既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也是诸葛亮一生的经验总结,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士大夫在为人处世,为学教子方面的思考,是中国代家训思想的结晶。
二、教学目标的选择与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1.文本特点:篇幅短小,内涵深刻,思路清晰,读来朗朗上口,内容方面可以从文章主旨、诸葛亮的一生、诸葛亮的家训思想、中国古代的家训文化等多个角度明确教学点。
2.教材特点与单元目标:本套教材采用的是“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既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又保证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训练,如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生之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关键句理清作者思路”,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是“思路要清晰”。
3.学生特点:七年级上的学生文言实词掌握得少,文言文感知能力薄弱,本课之前,学生在教材中只学过《世说新语两则》和《论语十二章》两课文言文。
但是他们朗读和参与课堂的热情高。
本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的原则,综合考虑上述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进一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积累文言词语和知识。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主旨。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感受传统文化熏陶,结合自身成长思考其现实意义。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设计本课计划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教学设计中的几个主要环节——(一)导入幻灯展示一副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上偏能用火攻”同学们,这副对联写的是谁?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理解《诫子书》。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词汇和句式,如:多义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感受《诫子书》中的人生哲理和深刻内涵。
通过《诫子书》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诫子书》的作者和背景介绍。
《诫子书》的文本解读,包括词汇、句式、段落大意等。
《诫子书》中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的深入剖析。
《诫子书》的诵读和默写练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掌握《诫子书》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理解文中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
难点:深入理解《诫子书》中的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黑板或白板。
投影仪或电脑。
《诫子书》的音频资料。
教学PPT。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对《诫子书》的作者、背景、文本解读等进行讲解。
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文中的思想内涵。
诵读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诫子书》的诵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诫子书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诫子书教学设计诫子书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诫子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诫子书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熟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2.通过品析文中词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静”的重要性。
3.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深切教诲,以及文章中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板书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名家范读,注意节奏停顿和字音。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诸葛亮写《诫子书》用意是什么?明确: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培养自己的品性,字里行间透露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板书:谆谆告诫、修身自学】(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与前一句的关系是?明确:阐述静的价值和作用。
诫子书教案设计
诫子书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诫子书
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诫子书,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品行修养。
教学内容:
1. 诫子书的定义和作用。
2. 阅读和理解诫子书的内容。
3. 分析和解读诫子书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4. 自我反思,思考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品德是否符合诫子书的要求,并寻找改进的方向。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教师以简短的故事或引言引入诫子书的概念,激发学生对道德权威文本的兴趣。
2. 学习和理解(15分钟):
学生集中注意力,阅读诫子书的内容,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段落或主题。
学生根据理解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 分析和解读(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诫子书中的关键观念和价值取向,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解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读,并准备就某个段落或主题进行展示。
4. 自我反思(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鼓励他们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品德是否符合诫子书的要求。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反思和对自身改进的计划。
5. 总结和延伸(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强调诫子书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持续思考和应用诫子书的观念。
教学评估: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讨论表现,同时评估学生在自我反思中的思考深度和写作表达。
拓展活动: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诫子,设计一份宣传海报或小册子,向他人传递这个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诫子书教案设计
诫子书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诫子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儿童教育的重要文献之一。
其以家庭教育为主题,旨在教导儿童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部具有深厚教育意义的经典之作。
本教案设计旨在通过讲授《诫子书》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庭教育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诫子书》的背景和作用;- 掌握《诫子书》的基本内容;- 认识传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 能够借鉴《诫子书》中的教诲,正确行为判断;- 能够根据所学的内容,撰写自己的家规、家训。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敬爱父母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诫子书》的基本内容讲授;- 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理解。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将《诫子书》中的教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过程1. 情景再现:- 导入:通过问答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诫子书》的了解程度,引发学生对家庭教育的思考。
2. 知识讲解:- 通过课件和多媒体资料,简单介绍《诫子书》的背景和作用,解释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思想。
3. 课文解读:- 分段讲解《诫子书》的内容,注重文本的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4. 案例分析:- 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他们分析是否涉及到《诫子书》中的教诲,如何运用其中的原则进行判断。
5. 互动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 作业布置:- 让学生以《诫子书》为参考,撰写自己的家规、家训,并要求在下节课前完成。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和多媒体资料:用于讲解《诫子书》的背景、概念和内容。
2. 教学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景。
3. 讨论提问材料: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诫子书教案
诫子书教案诫子书教案六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诫子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诫子书教案篇1【教学目标】1 知识和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2 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分析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问鼎逐鹿。
请问,你最喜欢哪位英雄?为什么?(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
)然后出示课件:杜甫《蜀相》中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提问,诗中写的人是谁?――诸葛亮。
我们学过他的哪些文章?――《出师表》、《隆中对》。
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
(找生谈。
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
教师总结: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我认为,导语不仅仅是只起导入作用,它起温故而知新的复习作用;起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起知识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深的作用。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上导语。
)(二)出示教学目标:(三)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一共有七步:1、解题:《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学生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
(2)注意词句停顿。
《诫子书》教案
《诫子书》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诫子书》的内容和意义。
2. 学习体会诸葛亮的教子智慧。
3.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诫子书》中的教育理念。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教育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通过讲述诸葛亮的生平故事或展示一些关于诸葛亮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诫子书》这篇文章。
(二)阅读和理解(15 分钟)
1. 学生自行阅读《诫子书》,然后回答一些关于文章内容的基本问题。
2.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细节和描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诸葛亮的教育思想。
(三)内容分析(15 分钟)
1. 让学生分组讨论《诫子书》中的教育理念,如:修身养性、淡泊明志、励精图治等。
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然后进行全班讨论。
(四)实际应用(10 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诫子书》中的教育理念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五)总结(5 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诫子书》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五、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诫子书》中某一教育理念的理解,并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实践这一理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文言文,积累重点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了解儒家文化的思想,接受古典作品的熏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2.厘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文天祥师:这几句诗都提到同一个人,你知道他是谁吗?(明确:诸葛亮)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诸葛亮,27岁前,隐居隆中,淡泊名利,志在修身;27岁后,出世为宦,志在兼济天下,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尽显拳拳爱国之心。
他是儒家文化中君子的典范。
然而,作为父亲,他和普天之下所有的父亲一样,有一颗深沉的爱子之心。
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感悟和人生经验凝聚到86个字中,写就了《诫子书》。
我们来看看他说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写诸葛亮的诗词入手,引出对诸葛亮事迹和精神的介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轻松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顺文章1.教师范读同学们认真聆听,并完成下列任务:(1)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相关资料,注上拼音。
(2)根据朗读示范,用“/”划出语句停顿。
预设课件出示:(1)提示:应注意易读错的词,如“夫”应该读“fú”,因为它用在句首,是发语词,所以读“fú”,不读“fū”;“淫慢”的“淫”读“yín”。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学生齐读(1)师指导朗读停顿的划分技巧。
诫子书教学设计范文(3篇)
诫子书教学设计范文(3篇)【篇1】诫子书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朗读背诵课文,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难点】积累警句,勤学励志,修身养性。
【教学学法】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课前准备】课件、配乐朗读。
【精彩课堂】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躬耕陇亩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均义无反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这节课我们将重点研讨诸葛亮写给其儿子的一封家书《诫子书》。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背景链接《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万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3.文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①意与日去(古义:离开,这里引申为“消失”;今义: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②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轻薄;今义:危险)(2)词类活用①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定,明确)②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博,增长)(3)一词多义(4)重点句式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介词宾语前置,正确语序为“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交流点拨】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法学法是朗读教学圈点批注,课时分配为1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导入新课,解题和介绍作者。
然后出示研究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明确研究目标和重点难点。
接着进行识字,指导学生用圈点批注法完成生字词的研究,扫清文字障碍。
之后进行朗读指导,要求学生平稳深沉,读准字音,层次清晰,读出句号长句的停顿四字短语,特别节奏拖音节拍读出感叹号。
最后进行听记翻译,合作方式,听课文中没有注释的词并记在课本上。
本文好在主题鲜明,作者通过简短的文字告诫儿子要立志、研究、惜时,强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重要性。
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做人要有远大目标,要静心研究,不浮躁不急功近利,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这些教诲对我们今天的成长和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
❖4.李嘉诚:立志成为香港首富,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5.马云:立志改变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创立了___,成为全球知名企业家。
立志
苏轼、李白、杜甫、王勃、诸葛亮等历史名人都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
、周恩来、张海迪、李嘉诚、马云等现代人物也都有着坚定的目标和远大的志向。
他们通过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成功的人。
惜时。
诫子书教学设计
诫子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诫子书的概念和作用。
2.理解诫子书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简短的诫子书。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诫子书?
2.为什么要写诫子书?
3.如何写好一封诫子书?
三、教学过程
1.什么是诫子书?
(1)引入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诫子书”这个词?它是什么意思呢?
(2)讲解
讲解“诫子书”的概念和定义,介绍其起源和发展历史,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为什么要写诫子书?
(1)引入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为什么会有人写下自己的心里话给孩子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
(2)讲解
讲解“为什么要写诫子书”,包括传承家风、弘扬美德、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并通过实例说明其重要性。
3.如何写好一封诫子书?
(1)引入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写一封好的诫子书需要注意什么呢?
(2)讲解
讲解“如何写好一封诫子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要清晰:开头要点明主题,中间要具体阐述问题,结尾要给出建议和期望。
2)语言要简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避免使用生僻字和过于复杂的句子。
3)情感要真挚:表达出对孩子的爱和关心,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温暖和支持。
4)态度要正确:既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过于宽容,要适度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
(3)实践
让学生自己动手撰写一篇简短的诫子书,并互相交流、分享。
四、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听讲时是否认真专注,能否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2.对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所撰写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诫子书优秀教学设计
诫子书优秀教学设计优秀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编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份诫子书优秀教学设计的标准格式文本。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和目标1.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教学的背景,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等。
2.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等。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步骤1. 教学内容:详细列出本次教学的内容,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教学步骤:按照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详细描述每个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讲解、示范、练习和总结等。
三、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2. 教学手段:根据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如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
四、教学设计的评价和调整1. 教学评价:明确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式,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
2. 教学调整: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设计的特色和创新1. 教学特色:介绍本教学设计的特色和亮点,如采用了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入了实际案例等。
2. 教学创新:说明本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如结合了多种教学资源、采用了个性化教学等。
六、教学设计的反思和改进1. 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教学改进: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和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设计的拓展和延伸1. 教学拓展:提出本教学设计的拓展方向,如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延伸:提出本教学设计的延伸内容,如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八、教学设计的实施和总结1. 教学实施:根据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2. 教学总结: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总结教学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通过以上的标准格式文本,可以编写一份优秀的诫子书教学设计,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诫子书优秀教学设计3篇.doc
诫子书优秀教学设计3篇诫子书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俭以养德”与“静”的关系。
教法、学法设想:1、探究式学习方法。
设计问题,分组讨论。
2、置换法。
针对文章的精彩之处,用换句的方法品味咀嚼。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八年级曾经学过两篇文章,一篇是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一篇是陈寿写的《三国志》节选《隆中对》。
这两篇文章中的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概括一下。
(找生谈。
明确:赏罚分明、知人善任、忠心耿耿、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等)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 在逝世前他曾经对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一定受益匪浅。
二、初读课文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
2、找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
注意⑴生字夫(fii) 澹泊(dan)(bo) 淫(yin)慢遂(sui) 庐(111) ⑵停顿3、集体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1、学生自主学习。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运用硬读法、猜读法、联想法(联系现代汉语)迁移运用法(联系已学过的古文知识),学生自主译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并力求在小范围内合作解决。
学生学习时,教师巡回,及时给予指导。
2、质疑问难。
这一环节,由学生自由提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放手给他们。
解决不了的,教师给予点拨。
注意结合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古文方法的指导。
3、师强调重点词4、生译全文。
先找生通译全文,再同桌间口译。
诫子书文言文教案设计
诫子书文言文教案设计教案标题:《诫子书》文言文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学习理解《诫子书》这一古代文言文经典作品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道德和家庭教育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诫子书》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学会运用文言文阅读技巧,理解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 掌握《诫子书》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结构。
教学难点:1. 理解《诫子书》中的古代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2. 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技巧,理解古代文言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诫子书》的原文及翻译版本。
2. 学生课本和笔记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起学生对《诫子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
阅读理解:1. 分发《诫子书》的原文和翻译版本给学生。
2. 学生自主阅读原文和翻译版本,理解文章的大意。
3.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解释和解读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语言分析:1. 教师解释古代文言文的一些特点,如句式结构、词汇用法等。
2. 学生分析《诫子书》中的句式结构和词汇用法,掌握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讨论与思考: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诫子书》中的道德观念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 学生自由发表对《诫子书》的看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拓展活动:1. 学生选择一个现代社会中的道德问题,撰写一篇类似《诫子书》的劝告文。
2. 学生可以选择以古代文言文或现代白话文的形式进行写作。
作业布置:1. 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诫子书》的原文和翻译版本。
2. 要求学生完成拓展活动中的写作任务。
教学反思:1.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能力进行评价。
3. 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并做出相应调整。
注:此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教学设计与思考黄敏 2017年8月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是东北师大附中黄敏,首先感谢潘老师的信任,感谢市教研室给我这样的机会与大家就新教材中的新篇章进行备课交流。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与交流的是《诫子书》一课的教学设计与思考。
我将从文本概要、教学目标的选择与确定、教学设计及教学思考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文本概要《诫子书》是新版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它是诸葛亮在五十四岁去逝这一年写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文章从修身、立志、为学与成才等多方面对儿子进行告诫,既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望,也是诸葛亮一生的经验总结,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士大夫在为人处世,为学教子方面的思考,是中国代家训思想的结晶。
二、教学目标的选择与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1.文本特点:篇幅短小,内涵深刻,思路清晰,读来朗朗上口,内容方面可以从文章主旨、诸葛亮的一生、诸葛亮的家训思想、中国古代的家训文化等多个角度明确教学点。
2.教材特点与单元目标:本套教材采用的是“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既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又保证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训练,如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生之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关键句理清作者思路”,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是“思路要清晰”。
3.学生特点:七年级上的学生文言实词掌握得少,文言文感知能力薄弱,本课之前,学生在教材中只学过《世说新语两则》和《论语十二章》两课文言文。
但是他们朗读和参与课堂的热情高。
本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的原则,综合考虑上述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进一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积累文言词语和知识。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章主旨。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感受传统文化熏陶,结合自身成长思考其现实意义。
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设计本课计划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教学设计中的几个主要环节——(一)导入幻灯展示一副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上偏能用火攻”同学们,这副对联写的是谁?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学生会很快判断出是诸葛亮,在讲述判断依据时会提到诸葛亮摆八阵图、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报刘备三顾之恩等)从中你能读出一个怎样的诸葛亮?——学生可能回答足智多谋、政治军事才能卓越、忠心耿耿等等——教师总结,这是军政大事中的诸葛亮,今天我们要走进诸葛亮的文字《诫子书》,看看作为一个父亲的诸葛亮又是一个怎样形象?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口,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对联凝练整齐的语言会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于课堂,迅速进入课堂情境,同时,此联能使学生迅速回顾对诸葛亮的原有印象,既引出课文又完成作者简介,其忠臣贤相的形象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敬意为课堂进一步的理解分析做好情感铺垫,可谓一举多得。
(二)充分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本文抽象的道理、议论性的语言所形成的难点非朗读不能解也,除传统的范读与学生个体朗读以外,可以融入师生合作朗读的环节,师生可以做如下分工——师:夫君子之行,男: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女: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师: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男: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女: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师: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合: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在合作朗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语气和节奏的处理,使七年级的学生更具体地感知文言文的朗读节奏,分工与合作中会使气氛较严肃的文言文课堂师生距离拉近,学生的朗读精力更集中,同时在分工时有意将所有的骈句分给学生读,便于学生感受名句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魅力。
(三)以问题带理解,理清写作思路,明确文章主旨七年级的学生接受议论性的文章本身是有困难的,如果直接布置翻译任务会让学生有为了翻译而翻译的负担感,而且课文中的很多关键词的意思仍然是抽象的,翻译并不能体会真正内涵,而课文的注释比较详细,字面大体含义学生是可能理解的,因此如果以问题带翻译,学生会在结合注释的回答问题中找到小小的成就感,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使翻译在问题探讨中自然而然地完成。
具体:1.结合注释(1)所谓“诫子书”是诸葛亮作为父亲劝勉儿子的书信,文中哪句话最明显地流露出了一个父亲劝诫时的心情?——根据句式和标点,最后一句“将复何及”将进入学生视野。
请学生翻译此句并说说此此句流露出作者什么心情?“又怎么来得及啊”,一个父亲满怀期望、迫切、担忧的心情流露出来,父亲担心什么?又迫切期望什么?学生通过翻译此句会明确父亲担心儿子费时光,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
此处补充:公元234年,也就是写作本文的同一年,在给兄长诸葛谨的信中,诸葛亮写到:瞻今已8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这里的“重器”意为国之栋梁,“恐不为重器”正如本文中所言担忧其不接世。
2.思考:为什么聪明可爱,父亲竟有这样的担忧?——过于早成过早显露才华,容易形成骄傲自满浮躁放纵的情绪,从而阻碍其进一步学习和发展,而更重要的是就在写作本文的同年诸葛亮便因积劳成疾病逝军中,虽然不能确定此文是不是就写于临终前,但诸葛亮深知他很难陪伴八岁的儿子走到成年。
3.所以第三个问题小组研讨:为了让儿子能不因早成而不成器,诸葛亮提出了哪些告诫?哪一点告诫是最核心的?为什么?这个问题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
在学生明确了本文的诫子目的后,寻找作者的告诫点的过程实际是完成了课文其他部分的翻译,在梳理这些告诫点的关系中,将明确全文的行文思路,明确全文的主旨,从而落实本课的教学重点。
具体来说:(1)学生能找到的告诫点有:不能因聪明就淫慢,因为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不能因有才就险躁,因为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要用心于学,因为非学无以广才;要有志向,因为非志无以成学;要淡泊宁静,因为这样才能明确志向,并且达到大远目标要静、俭修身养德。
由此总结,诸葛亮认为,“成器”的要素是修身养德,立志学习增长才干。
(2)在师生探讨哪一点是核心的过程中,学生能较容易发现的关系是:①文章是先说应该怎样做,后说不应该怎样做,在正反论述的过程中核心点应该在前面。
②根据课文能梳理出静——志——学——才的关系。
(3)教师通过追问深入理解以下问题:什么是“静”?它与文中的“俭”“淡泊”“宁静”有什么联系?①结合注释,宁静也是静,人在成才中会受到哪些不良杂念的干扰和影响,从而影响他成为大器呢?此处一方面可让学生联系自身考虑,另一方面可举方仲永的反例,可联系诸葛亮年轻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正例,最终明确物质金钱地位的追求,不良的嗜好等,使人不能去追求真正的人生价值,所以“淡泊”也是“静”;而“俭”即对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并不以物质为追求,作者认为这样才能养德,此处可以联系以下内容辅助理解——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俭则无欲,无欲则刚”林则徐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诸葛亮遗表: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诸葛遗命葬于汉中定军山因山而坟,冢足容棺,殓以时服,不须器物。
让人想起托尔斯泰世间最美的坟墓。
所以“俭”不是吝啬,是高尚精神追求对世俗物质追求的排斥,这个意义上来说,俭是淡泊,也是一种静。
②由此明确本文的行文思路:(已手写在课文背后)最核心的告诫就是希望儿子有一个“静”的心态,修身养德。
(四)联系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和学生自身成长,深入理解文章主旨,突破教学难点。
1.诸葛亮希望儿子静、淡泊又希望最终儿子能明志致远而“接世”,如他自己当年隆中隐居不求闻达于诸侯与后来出山成为蜀国丞相,这是否矛盾?如何理解?此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明确本文诫子思想的传统文化意义。
在与学生的交流与碰撞中引导学生明确:(1)“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
其目的在静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有用于社会国家,所谓致远,是因达于天下而远,因泽于后世而远。
是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
诸葛亮当年躬耕陇亩,心忧天下。
以管仲、乐毅自比,在清风明月中读史,在竹林泉石旁对弈,日观风云变幻,夜察斗转星移,不问名利,不求闻达,胸中的浩然之志和济世之才,已经在那青山绿水间浑然成就,作为蜀国丞相,身后没有留下一分私产,留下的只是千古流芳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接世”,是在儒家文化濡染下中国古代士大夫和文人们的人生价值追求,他们入仕为官不是为了物质利益需求,而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大学》里指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到外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的有识之士成长追求的目标,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为人的社会价值,是传统意识中个人价值的最高体现。
所以诸葛亮最担心的是年少早成的儿子不“接世”,全文的劝诫以修身起,以高标准要求,“夫君子之行”,做人要做君子,处世要能“接世”,以淡泊之心,立志、为学、广才正是君子最终能够接世的途径。
到此完成本课的板书。
(幻灯呈现板书)强化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做铺垫。
2.补充资料思考现实: 八岁的诸葛瞻牢记父亲的告诫,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
实现了儒家“文死谏,武死战”的格言,没有辜负父亲当年在《诫子书》中殷切期望,这种期望不仅影响诸葛家族,后来历代家教如南北朝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唐代的《太公家教》、北宋司马光的《家范》、明清之际学者孙奇逢的《教子家训》、清代教育家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诸葛亮教子育人思想的启示和影响。
即便到今天我们的成长仍然能从中受益,我们在学习成长中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反观自己的学习生活,如果选一句话来告诫自己,你会选哪句话?为什么?学习文言文,感受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取其精华,学以致用。
七年级的学生对本文所传达出的君子之行,古代士大夫的人生追求未必真正理解,但是通过课堂学生能联系自己学习与成长找到哪怕一个小的契合点使自己对成长与学习有些许思考与是重要的收获。
此问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出发,如有没有理想,学习时总会受到哪些干扰、是否总是好高骛远等方面畅谈思考,使本课教学既能走进传统文化,又能走回现实生活,有一个接地气的教学落脚点,突破教学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