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全面版
• 《定风波》融合了:
• 《赤壁怀古》的豪杰风流
• 《后赤壁赋》的名士风流
•
《赤壁赋》的智者风流
• “是真名士自风流”“风流”的苏东坡给我们留 下了千古风流的诗、词、文。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词作品流传至今,被誉为中国古代词人之首。
下面是两首苏轼的词原文及翻译。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翻译:
不要听到穿过林间打叶子的声音,不妨吟唱并慢慢行走。
手拿竹杖,脚踩草鞋,轻轻地胜过马。
谁会害怕呢?一件蓑衣就能应对雨雪飘飞。
冷风吹醒了沉醉的人,微凉,山头斜照映在面庞。
回首看那悲凉黯淡的地方,心中产生了一种归去的渴望,再也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
苏轼词两首
豪放词 笔力雄健,气势磅礴, 场面宏大,意境开阔。
俞文豹《吹剑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坡 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 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 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 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豪放派
苏轼
阳刚
词派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写弛马射虎的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足智多谋的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写能文能武的曹操
思考:“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 上下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山如画” 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 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 声慨叹将怀古之情和江山之胜融为 一体。“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 既照应了开头“千古风流人物”, 又为下片写周瑜作了铺垫。
念奴娇,词牌名。
念奴,唐天宝年 间的著名歌女。音调 高亢悦耳,据说玄宗 喜欢听她演唱。此词 牌为纪念她而创立。 赤壁,苏轼所游赤 壁是黄冈城外的赤鼻矶 (文赤壁);而一般认 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 场在现在湖北蒲圻(武 赤壁)。
字词详解
千古: 长远的年代。 风流: 有文采有功绩。 樯,桅杆;橹,浆。这里 樯橹(qiáng lǔ):
白 发 渔 樵 江 渚 滚 滚 长 江 东 逝 水 ,
都 付 笑 谈 中 。
古 今 多 少 事 ,
一 壶 浊 酒 喜 相 逢
惯 看 秋 月 春 风 上 。
,
,
几 度 夕 阳 红 。
青 山 依 旧 在 ,
是 非 成 败 转 头 空 ,
浪 花 淘 尽 英 雄 。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1.《江城子·密州出猎》
原文
豆蔻梢头二月初,告急东风御史疏。
年丰杖藜人共睡,罗城门外日高无。
空山体,广野躻,万绿丛中一点黄。
云天远,水天长,彩楼新澹锁神庄。
翻译
豆蔻梢头迎来二月初,紧急消息东风传来上书。
年丰之时,老百姓们在杖藜的安眠中度过,城门外阳光映照下高山无影。
空旷的山体,广袤的原野,万物绿色之中唯有一点鲜黄。
天空广阔,水面无际,彩楼新澹,闲置着神庄。
2.《赤壁怀古》
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波浪茫茫愁不尽,高楼当此夜叹嗟。
一片冰心在玉壶,人间四月芳菲尽。
翻译
战罢,断戟埋于沙下,铁器泯无踪。
自愿意磨洗旧物认清前朝的来龙去脉。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茫茫波浪淹没了无尽的忧伤,高楼之上,在这个夜晚叹息不已。
一颗冰心,宛如玉壶中的清泉,人间四月芳菲渐尽。
结语
以上是苏轼创作的两首词的原文及翻译。
这两首词分别传达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展现了苏轼细腻的诗意和对世事的思考。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的呈现,能够让读者更深入的理解苏轼的词作,并感受其中蕴含的美好与哲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文解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文解读】《苏轼词两首》中,《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是两首不同类型的作品,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③风流人物④。
(广无际涯的江流,裹沙带泥,浩浩荡荡朝东流去,千百年来,大浪淘沙, __长河吞吐了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①大江:长江。
②淘:冲洗。
③千古:遥远的古代。
④风流人物: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起头二句,即景抒情,词人登高眺远,抒发他面对长江的感受。
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流芳百世的历史豪杰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作者采取江山与人物合写的方法,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 __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椽。
]故垒①西边,人道是,三国②周郎③赤壁④。
(西边那座古时的营垒,人们指点说:就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①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的遗迹。
②三国:从公元220年到265年存在过的魏、蜀、吴。
③周郎:即周瑜,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
二十四岁时出任孙策的中郎将,军中皆呼之为“周郎”。
④赤壁:苏轼所游的赤壁,是黄州,即今湖北黄冈县城外之赤鼻矶,而周瑜败曹操的地点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县东北。
)[这几句破题,由大江引出赤壁,点明这里是传说中的古赤壁战场,由千古风流人物引出周郎,借怀古以抒慨。
“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表示不过传闻而已。
“赤壁”而冠以“三国周郎”,为的是突出其历史意义,并为下面写周瑜先伏一笔。
]乱石①穿空,惊涛②拍岸,卷起千堆雪③。
(陡峭尖锐的石壁直插云霄,惊天骇地的巨浪搏击着江岸,滚滚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汹涌澎湃的雪浪。
①石:石壁。
②惊涛:怒涛、巨浪。
③千堆雪:无数的浪花。
)[这三句正面描摹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
“乱石”句形容山之奇峭高峻;“惊涛”两句形容水之汹涌澎湃。
《苏轼词两首》词牌
《苏轼词两首》词牌
1、《念奴娇》:
词牌名。
念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的闻名歌女,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
又名《百字令》、《百字歌》、《百岁令》、《千秋岁》、《寿南枝》、《庆长春》、《太平欢》、《赛天香》、《杏花天》、《无俗念》、《淮甸春》、《双翠羽》、《白雪词》、《壶中天》、《古梅曲》、《湘月》、《续断令》等。
有仄韵、平韵两体。
宋词中最擅声誉的为苏轼题为《赤壁怀古》的仄韵体。
此作为变格,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四仄韵,宜于抒写豪情壮志。
因其词有“大江东去”、“三国周郎赤壁”、“一尊还酹江月”等句,又名《大江词》、《大江东去》、《赤壁词》、《酹江月》。
2、《定风波》写作背景:
《定风波》是个老词牌,敦煌曲子词中就有:
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场骋偻啰。
手持绿沉枪似铁,明月,龙泉三尺斩新磨。
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徳能多。
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
专门明显,那时的《定风波》依旧儒生期望上战场平定风云的本意。
也是一个教坊曲。
唐朝尚武,骨子里有股血性,鼓舞文人投笔从戎,建立立业。
“宁作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专门能代表许多读书人的人一辈子理想。
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仰天长啸。
敦煌自古多名将,《定风波》如此的教坊曲在晚唐仍旧时时在教坊中演唱,只是它不再有初唐盛唐时候的赫赫声威。
到了五代,被欧阳炯毫无意外地填作艳词,直到苏轼在黄州的显现,风波乍现,惊天动地。
人世间的风波不由分说,而人心的风波能够风起云涌也能够风平浪静,只看你有没有那一颗有定力的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9:第5课 苏轼词两首
思路提示二:如果《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到“人生 如梦”即戛然而止,则流露的是感叹和哀伤,但是加 了“一尊还酹江月”一句则多少可以看出作者旷达 的一面:人生如梦般既美丽又短暂,我不能改变这现 实了,别想那么多了,斟杯酒敬明月,让它代我向周公 表达敬意。或者这样理解:我是不能像周瑜那样年 少得志了,可是我知道人生像梦一般短暂,何必为自 己的不得志而耿耿于怀,郁郁寡欢呢?斟杯酒,邀月共
课内阅读
(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1.作者正面描写赤壁景色有什么作用?
解析:写景是为了抒情或写人,根据词的内容,可以想 到写景对人物或事件的衬托作用。 答案:写赤壁雄奇之景,在于衬托当年古战场战斗之激 烈,而这又是为了衬托英雄人物。
2.这首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练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 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 好?好在哪里?
3.语意双关,风趣幽默 这首词风趣幽默的笔调,主要表现在语意双关。如“竹 杖芒鞋轻胜马”的“轻”字并非仅指行走之轻快,也指 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回首向来萧 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萧瑟处”指刚才遇 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风雨”和“晴”从表面 上看,说的是天气的变化,实际上指的是人生的沉浮变 幻、喜乐哀愁。这些一语双关的手法,以曲笔直抒胸臆, 把作者那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 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Thank you
饮吧。邀月共饮其实就是寄情山水,排解苦闷。寄情 山水,借月消愁是作者摆脱现实困扰、获得心灵安慰 的重要途径。
写作借鉴
《念奴娇·赤壁怀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词的上片,写长江和赤壁的雄伟景色,并抒发了对古代
高二语文《苏轼词两首》原文和鉴赏
高二语文《苏轼词两首》原文和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鉴赏:清代词论家徐轨谓东坡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词苑丛谈》卷三)。
在《东坡乐府》中,最具有这种英雄气格的代表作,首推这篇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是苏轼游赏黄冈城外的赤壁(鼻)矶时写下的,是北宋词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
此词上阕,先即地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铺垫。
开篇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更可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凭吊胜地才人所诱发的起伏激荡的心潮,气魄极大,笔力非凡。
接着“故垒”两句,点出这里是传说中的古代赤壁战场。
在苏轼写此词的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曾在长江南岸,指挥了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
关于当年的战场的具体地点,向来众说纷纭,东坡在此不过是聊借怀古以抒感,读者不必刻舟求剑。
“人道是”,下字极有分寸。
“周郎赤壁”,既是拍合词题,又是为下阕缅怀公瑾预伏一笔。
以下“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
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扩,精神为之振奋。
煞拍二句,总束上文,带起下片。
“江山如画”,这明白精切、脱口而出的赞美,应是作者和读者从以上艺术地提供的大自然的雄伟画卷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的结论。
“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史上著名的文豪之一。
以下是两首苏
轼的词原文及翻译。
第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落日熔金,遥岑远渡,银河欲坠鹊来空。
渡头余杭,单极忆爱岂知穷。
白袷扶病換朱弓。
翻译:
夕阳如金,远山蜿蜒,银河欲坠,一只乌鸦在天空中飞过。
渡口岸边,我忆起远方挚爱,却不知所终。
身披白衣,病榻上拿起红色弓。
第二首词:《青玉案·元夕》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莲穗隐丰稻。
鸳鸯会脚短檐斜,肠断春城晓。
月如钩,夜如漆,每儿女,最关情怀。
低头向暗壁,千嗅一香百嗅一怀。
翻译:
黄昏之后,我在东篱上端起酒杯,袖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
莲花藏在丰稻中。
鸳鸯会
在短檐下相互依偎,我因思念而伤情。
月儿弯如钩,夜色墨黑,每个男女,都怀有深情。
低头望着阴暗的墙壁,一香味熏得我心旌摇曳百般思绪。
《苏轼词两首》hzx
分析上阕,品评赤壁风光。
1、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奠 定了全词怎样的感情基调?“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是怎样引起下文的? ①词的开篇“大江东去”,即将一条浩浩荡荡、不舍昼 夜、奔腾不息、向东疾逝的长江推到了我们面前,澎湃 的浪潮激起了我们胸中的豪迈之情,奠定了全词雄浑大 气、壮阔磅礴的感情基调。
地
四川眉山
字 子瞻
号
东坡
评
文学家
政治家
书画家
成就
北宋成就最高的 文学家,开创了
词的豪迈之风。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
眉共比高。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
旷 世 奇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
轼
大皆空。
【背景资料】
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而被捕 下狱,自被捕到结案,历时五个月,不论 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 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 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了事。1082年, 苏轼47岁,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 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其实,苏轼所游 的并非三国时期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 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只 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写古迹, 记古人、古事,以古比今,言志抒情。
正音: táo
liǎo
fā fà
浪淘尽 初嫁了 雄姿英发 华发
guān qiáng lǔ
huán lèi
羽扇纶巾 樯 橹 一尊还 酹
朗读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5苏轼词两首(附答案)
(2)故 以故荆轲逐秦王(名词,原因) 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老交情)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一蓑烟雨任平生(动词,任凭) 恐不任我意(动词,听任) (3)任 简能而任之(动词,使用) 王甚任之(动词,相信) 山头斜照却相迎(连词,表转折)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副词,回头) (4)却 却坐促弦弦转急(动词,退回) 却匈奴七百余里(动词,使……退回)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何妨吟啸且徐行(连词,表并列)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连词,表递进) (5)且 不出,火且尽(副词,将要)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4.辨活用
(1)大江东.去(“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2)樯橹灰.飞烟.灭(“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3)已而遂晴.(“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放晴)Leabharlann 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书画家。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 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在文学上,他力主创新,开豪放一派; 在政治上,他比较保守,极力反对王安石新政。因作诗得罪朝廷,被 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 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等地,最后北还,病死常州。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周瑜形象的?在众多的人物中,为什么单 单追慕周瑜?
写周瑜的角度 追慕周瑜的原因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①“小乔”句写婚姻,年少英俊,奋发有为。②“羽扇”句 写服饰,风度闲雅,从容不迫。③“谈笑”句写神态,胸有成竹,指挥若 定。原因是周瑜年少有为,人生得意,而作者壮志未酬、贬官黄州, 两鬓斑白、无所建树。在对比反衬中凸显“人生如梦”的感慨。
高一苏轼词两首知识点归纳
高一苏轼词两首知识点归纳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词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在高一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接触到苏轼的词作。
本文将对苏轼的两首知名词作进行知识点的归纳。
第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以明月为主题,描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寻。
1. 形象描写:苏轼通过描绘月亮的形象,营造了诗词的氛围。
他用“彩缕”、“照纱窗”、“疑是地上霜”等形容词和动词,将明月的美丽和神秘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2. 情感表达:词作以追问的方式呈现了主人公对明月的思念之情。
苏轼运用了疑问句和反问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凸显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虑和渴望。
同时,他借助明月,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3. 文化内涵:这首词旨在表达对完美理想生活的追求。
在当时,词人常常把明月作为理想的象征,希望可以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心声。
此外,这首词还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呼吁社会改变和进步。
第二首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描述了苏轼在梦中与好友欢聚的情景,展示了友谊的价值和重要性。
1. 梦幻意境:苏轼通过对梦中情境的描绘,使词作具有梦幻般的情趣。
他以夜晚、寒冷的气氛为背景,通过构建友人相聚、吟诗作对的场景,营造了温馨、愉悦的氛围。
这种梦幻情境常常出现在苏轼的词作中,起到了美化现实、表达情感的作用。
2. 友谊的重要性:这首词通过描绘友人们的欢聚场景,表达了苏轼对友谊的珍视和赞美。
他用“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表达了对好友身处险境的关切。
词作中传递出对友情的认同和珍惜,呼唤人们要真诚对待朋友关系,珍视友谊,共同度过人生的艰难时刻。
3. 史诗式叙述:整首词以叙事方式展开,深入描绘了友人欢聚、创作诗对的情景。
苏轼通过将自己的经历放入词作中,赋予了词作一种历史感和史诗感,增强了词作的艺术美感和感染力。
在学习苏轼的词作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欣赏诗词的层面,还要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知识点归纳
⼈教版⾼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知识点归纳 苏轼的词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举⾜轻重的地位,也是⾼中语⽂课本的重点内容,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教版⾼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语⽂《苏轼词两⾸》重点语句 1、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古代的堡垒;旧堡垒。
唐刘禹锡《西塞⼭怀古》诗:“今逢四海为家⽇,故垒萧萧芦荻秋。
” 2、⼈⽣如梦,⼀樽还酹江⽉。
将酒倒在地上,表⽰祭奠或⽴誓。
酹⽽哭者。
——《明史》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①犹呼啸;呼叫。
汉李陵《答苏武书》:“夜不能寐,侧⽿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羣,边声四起。
” ②悲叹;哀号。
《太平御览》卷四⼋六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乐安县故市经荒乱,⼈民饿死,枯骸填地,每⾄天阴将⾬,輒闻吟啸呻叹,声聒於⽿。
” ③⾼声吟唱;吟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学》:“ 桓⽞尝登江陵城南楼云:‘我今欲为王孝伯作誄。
’因吟啸良久,随⽽下笔,⼀坐之间,誄以之成。
”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头斜照却相迎。
①形容微寒;亦形容风⼒寒冷、尖利。
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寒风料峭透冰绡,⾹炉懒去烧。
” ②来回摆动的状貌。
唐陆龟蒙《记事》诗:“料峭采莲船,纵横簸天浪。
” ⾼中语⽂《苏轼词两⾸》重点内容 苏轼的《念奴娇·⾚壁怀古》,作为北宋豪放词的代表,流传近千年。
这⾸词获得如此⾼的地位,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因素。
其中烘托之法的巧妙运⽤也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之⼀。
⾯对⾚壁,词⼈遥想往昔,这⾥曾是三国⾚壁⼤战的古战场,⽽这场战争的关键⼈物——东吴统帅周瑜,让词⼈追慕不已。
词作不是直接怀念古⼈,感慨⾃⾝,⽽是运⽤了烘托之法,曲尽其妙。
为了引出⾚壁古战场,先从眼前的长江着眼,⽤长江作⾚壁的陪衬。
但作者笔下的长江⼜不是⾃然的⼤江,⽽是历史的象征。
长江之⽔淘⾦了千古风流⼈物,也见证了英雄豪杰的辉煌业绩。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词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一片汪洋都不见,卧看满天云。
无情天地至今摧,何处良宵同好梦?
数声归鸟过垂柳,犹有离人情。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草萋萋、柳依依,恨天涯路远难离。
把酒共长天际月,同尝幽梦各一方。
高中语文苏轼诗词两首《念奴桥赤壁怀古》《定风波》
评
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
价
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
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
苏轼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
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
师道和李廌,又合称“苏门六君子”。此外,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孔平仲、
贰
念奴娇
前言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 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 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 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 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第叁部分 ● 定风波
壹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
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 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 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 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定风波,词牌名,又名“卷春空”“定风波令”“”醉琼枝”“定风流”等。以欧阳炯词《定
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为正体,双调六十二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另 有双调六十三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韵,后段六句四仄韵两平韵;双调六十字,前段五句三平韵两仄 韵,后段五句两平韵两仄韵;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两平韵两仄韵等变体。代表作有苏轼《定风 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
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以下是我能网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苏轼词两首原文及翻译,以供大家参考.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③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④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⑤。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⑥公瑾当年,小乔⑦初嫁了,雄姿英发⑧。
羽扇纶巾⑨,谈笑间,樯橹⑩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编辑本段解释译文解释1、大江:长江。
(古时"江'特指长江,"河'特指黄河)。
2、淘:冲洗。
3、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5、雪:比喻浪花。
6、遥想:形容想得很远。
7、小乔:乔玄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与大乔合称"二乔'。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guān)巾:手摇羽扇,头戴纶巾。
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所谓樯橹,物也;所谓强虏,人也。
《苏轼词两首》理解性默写
《苏轼词两首》理解性默写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鉴黄家,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化名流之一。
本文档将涵盖苏轼的两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晚年创作的一首抒怀之作。
词中描绘了明月的美丽和奇妙,反映了苏轼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追问。
整首词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疑问与不满,并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苏轼在青年时期创作的一首抒怀之作。
词中描绘了长江的壮美景色和流水的奔腾,通过对大自然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幻的感叹和对人生的思考。
通过对这两首词的默写和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苏轼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以及他对生活、自然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默写与
理解这两首词,有助于培养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力和品味,同
时也能启发我们自己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从中受益良多。
希望这份文档对你有所帮助,祝你能够享受阅读和默写的过程!
(注意:以上内容为简述,不涉及详细概括)。
《苏轼词两首》字词解释
《苏轼词两首》字词解释
【大江】
长江。
【故垒】
黄洲古老的城堡,作者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述。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
周郎,周瑜,字公瑾。
为吴中郎将时年仅24岁,吴中称他为“周郎”。
【雪】
这是比喻浪花。
【小乔】
乔玄的小女儿,嫁给周瑜。
【英发】
勃发。
形容周瑜气概。
【羽扇纶巾】
(手摇)羽扇。
(头戴)纶巾。
这是古时儒将的装束,形容周瑜从容闲雅。
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谈笑间】
谈笑之间。
形容指挥若定。
【樯橹】
这里指曹操的水军。
【故国神游】
神游于故国。
指词人想象当年周瑜大破曹军的情景。
故国,这里指旧地。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斑白了。
华发,花白的头发。
【尊】
通“樽”。
【酹】
(古人祭奠)把酒洒在地上。
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芒鞋】
草鞋。
【吟啸】
吟唱长啸,表现泰然自若的情态。
【料峭】
形容微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字词
大江:长江。 纶巾:青丝帛的头巾。 尊:通“樽”,酒杯。 华:指(头发)黑白混杂。华发,白发。 酹:祭奠。
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上片
下片
写景
抒情
(写景 咏史 抒情)
走进文本合作探究
这首词写了哪几个内容?这 几个内容是靠哪些语句连缀在一 起而形成一个艺术整体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什么宦海的风雨或晴 天了。
• 这里的主要心态是旷达,主要意向是隐 逸。
内容述评
这首词展现了苏轼被贬滴黄州时的基本心 境:一是泰然自若、旷达处之;二是意存归 隐、宽慰自解。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莫听穿林 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就是身处危 难之中仍泰然自若的鲜明写照。
内容述评
大江赤壁 起兴点题 状写江山 思慕古人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 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江月。
缅怀周郎 建立功业 感伤身世 祭奠江月
赤壁美景的特点是:“雄奇”。
乱:岩石山崖险怪 穿:山崖陡峭高峻 惊:江水之汹涌 拍:惊涛力度之大 卷:波涛气势之大
渲染磅礴 宏伟的气势
文本探究
词的上片主要写赤壁景色,请 问写了哪些景物?
大江 故垒 乱石 惊涛
突破重点——借景抒情
面对大江奇景,词人 触景生情,发出深沉的感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技巧探究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 两句在全篇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下阕: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 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Guān)巾,谈 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寒蝉 长亭 骤雨
杨柳 晓风 残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格抒律 风格
严守格律 内委容婉:绮个丽人情愁
闺情羁旅 离怨相思
情 方式: 多含蓄婉转
《念 奴 娇 》
审美标准: 以阳刚为美 大气粗犷
大江 浪 乱石 惊涛 樯橹
自由突破 恢内宏容沉:郁广泛 家国功业 豪情壮志 方式:多铺陈直抒
态 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语凝噎。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1、思想内容:
借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 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体现作者藐视政治祸难、 达观自信的智者胸襟。
2、表达方式:
融叙事、写景、抒情、议理于一体。
3、表现手法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虚实结合:“一蓑烟雨”既是眼前的实景,又虚指作
者的人生遭遇。
4、风 格:
语言质朴,感情平 和,境界明快。
苏轼与英雄对比,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 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可见, 他并不甘于消沉,故以酒祭月,豪情尽显。
学习目标
1、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体会苏轼在诗歌中寄寓 的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
3、掌握、运用诗词鉴赏的几 种基本方法。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时苏 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 严重政治迫害后的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 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终能以超人的旷达 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现了苏轼 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 意存归隐是这首词的主要情感倾向。 • 上片情怀,指向“一蓑烟雨任平生”, • 下片情怀,收在陶渊明的“归去”, • 上下一致,心意之所归都是隐逸江湖。 • 上片说“竹杖芒鞋轻胜马”,下片说“归去,也无风
雨 • 也无晴”,意理相承,都表现出对官场险恶的厌弃,
这无疑是作者意欲归隐的动因。 • 而下片中的“醒”字,则隐含着诗人历经政治磨难而
小乔初嫁 _______ 年青得意 雄姿英发 _______ 人才出众 羽扇纶巾 _______ 风流潇洒 谈 笑 间 _______ 自信乐观
风流儒将 英雄周瑜
樯橹灰飞烟灭 _______ 从容破敌
对比解读——突破难 点
苏轼用精炼的几句话,便血 肉丰满地刻画出周瑜儒雅风流、文 武双全的“豪杰”形象。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 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guān)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Lèi)江月。
这时的苏轼,依然踌躇满志, 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而他面 对的却是不幸的遭遇。
周瑜 34岁
苏轼 47岁
美女相伴 英俊儒雅 东吴都督 功成名就
婚姻 屡遭不幸 外表 早生华发 职位 团练副使 际遇 屡遭贬谪
苏轼满怀悲愤吟啸道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
理解分析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 两句怎么理解?
• 通过两者对比,隐喻闲散江湖胜过 奔波官场,远离宦海险恶反觉一身 轻松。“无官一身轻”。
“一蓑烟雨任平生”
• 这一句不是写眼前景,而是想心中事, 因为“雨具先去”,当时并无蓑衣,
• 而“烟雨”则是江湖上烟波浩渺、斜风 细雨的景象,故而这一句是表达了苏轼 想退隐江湖、自在地度过一生的心愿。
• “任”字含放任自由之意。
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 比较达观; 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 解,只好寄情山水。
课文小结
苏轼面对滚滚大江,看到赤壁形胜,怀想 豪杰周瑜,感叹长江依旧,英雄已逝。自 己虽壮志犹在,而今却“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两句,是这种怀才不遇的悲 愤,也是一种人生短暂的悲凉,更是一种 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
《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而这首 定风波的小序则说:“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故作此。”显然,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一事, 来抒写作者当时“余独不觉”的心境的。这“余独 不觉”不就是“泰然处之”吗?
读准字音把握字词
念 定奴 风娇
苏 轼
波赤 词
壁两
怀首
古
教学目标
• 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进而 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
• 2、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词的 方法。
古人,每见名山大川, 必有所感怀。
•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 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 • 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人。历任杭州通判,知密 州、徐州、湖州。
因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后又贬谪 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是我 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诗与黄庭 坚齐名,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词与辛弃疾 齐名,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
朗读指导
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 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 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 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应读得 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5、抒情主人公形象:
旷达潇洒、超脱 乐观的智者形象。
归纳小结
《定风波》体现词人在 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在 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 痛苦中旷达自解等复杂而 深微的情致及旷达情怀。 塑造了一个乐观,旷达的 主人公形象。
课堂学习效果检查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和《雨霖铃》的写景、抒情与风格。
解词释句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 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
啸徐行的镇定态度, • 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
的心态。 • “莫听”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
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以“竹杖芒鞋”喻指闲散江湖,以 “马”喻指奔波官场。
同行xíng 吟啸xiào 芒máng鞋 料峭qiào 一蓑suō烟雨 萧瑟sè
⑴芒鞋:草鞋。 ⑵吟啸:吟唱长啸,表现泰
然自若的情态 ⑶料峭:形容微寒。
词前小序云: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 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时间: 1082年3月7日 地点: 沙湖道中 人物: 同行 、余 感觉: 狼狈、不觉 事件: 遇雨 已而遂晴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 写雨过天晴、寒风吹拂、斜阳晚照的眼前 景象,
• 隐隐地透露出作者在这几年的劫后余生中, 余悸尚未完全消尽、政治风雨令人更加清 醒、晚境或尚有望等既达观而又复杂的心 情。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 “萧瑟处”隐喻宦途风雨, • “归去”是用陶渊明的“归隐”之意, • 而“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说,有了归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 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 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 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 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审美标准:
写 以阴柔为美 景 具体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