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是职教课程改革的核心
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选题目的:作为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课程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组织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
因此,课程改革可谓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20世纪末,我国开始新一轮课改,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而在新课改当中,国家课程标准与框架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枢纽。
课程标准的开发和制定,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部分。
随着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渐激烈,科技发展成为了提升国力的重要手段,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数学。
综上所述,新课改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
古语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科技与经济发展领先全球,其数学课程的改革也备受瞩目。
美国数学课程改革经历了几个阶段,包括六十年代的“新数运动”、七十年代的“回归基础”、八十年代的“问题解决”,而在二十世纪末,美国的数学课改开始围绕着“课程标准”、“课程焦点”展开。
2010年6月2日,美国国家州长协会( the 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NGA)和各州首席学校官员协会( the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CCSSO)共同颁布了《美国州共同核心数学课程标准》(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Mathematics,简称CCSSM),旨在统一美国各州的数学课程标准,让学生为升学和就业做好准备,以保证美国国家竞争力。
同年8月,加利福利亚州根据《美国州共同核心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并颁布了拥有本州特色的数学课程标准—《加州州共同核心数学课程标准》(《California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简称CA CCSSM),并在2011年开始逐渐在各个年级推行。
本文主要对加州实施《州共同核心》的策略、路径以及特色进行介绍和分析,找出其成功之处和不足,为完善我国新课改的数学课程标准提供参考。
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
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余文森认为,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
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聚焦“三化一融合”教学改革的卓越课堂认证体系建设与实践
聚焦“三化一融合”教学改革的卓越课堂认证体系建设与实践作者:隋全侠尹桂波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06期摘要:為了提高课堂含金量、提高教师胜任力、加大教学改革支持度、强化课程育人功能,构建了聚焦“项目化、信息化、思政化、课赛(证)融合”教学改革和对教师课程教学进行认证的卓越课堂认证体系。
该体系创新性提出“循环认证、持续卓越”理念,即建立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现场说课三阶段认证程序与标准。
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打造了赋能师生、内容先进、教学高效、思政融入、课赛(证)融通的卓越课堂。
关键词:卓越课堂;“三化一融合”;认证标准;认证体系;三对接两纳入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6-0046-04课程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堂认证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要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深化教材与教法改革,推动课堂革命。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开展卓越课堂或有效课堂认证活动,建设科学、合理的课堂认证体系至关重要。
文章深入探讨了高职院校卓越课堂认证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经验,为改进卓越课堂认证提供参考意见。
一、认证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近两年,美国非营利组织数字承诺(Digital Promise)建立了一套面向教育者的微认证体系,目的是为教师提供一种证明正式与非正式学习及成果的机会,教师可以用工作样例、视频或其他制品形式作为证据申请认证,公开掌握的能力和完成的认证。
在数字承诺等专业组织的推动下,美国有20多个州正在或即将应用微认证支持教师专业发展[1]。
新西兰资格认证机构也开始采用微认证支持教师发展,认为其是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方式,具有变革教师专业发展的潜力[2]。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摘要:高职教育的最显着特点是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应当围绕实践教学来进行职教课程改革,课程建设的核心应该是实践教学,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本文在论证实践教学改革必要性的前提下提出了当前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普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给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旅游高职教育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发布,《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旅游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就决定了旅游专业必须为旅游行业输送具有最基层业务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就成为目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改革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高职实践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自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认真学习,不断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改革,并在校内鼓励专业老师成立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现状随着相关文件《国家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以及高职院校评估工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都在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改革,尤其是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的改革将日渐深入,尽管如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实施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没有完整的架构体系,大多停留在简单的实践技能教学上,甚至被视为辅助性课程来设置,依附于理论教学。
教育部8号文件
教育部8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现对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提高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1.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改革不断深化,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新的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广大人民群众渴望让子女“上好学”,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有了更高期盼。
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规模扩大,一手抓质量提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2.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200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从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3.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三教改革”视域下职业院校专业教材设计与开发的路径研究
教师、教法与教材(三教)始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三者间既相互依存又互相融合,共同构成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的逻辑闭环。
“三教改革”的提出直接回答了职业教育“谁来教”“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就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风向标。
作为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教材”是具体解决职业教育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的有效抓手。
专业教材的质量、吸引力与呈现形式的好坏,不仅影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养成。
1“三教改革”职业院校专业教材改革的现实意义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曾说过:“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教师,改到实处是教材,没有这样的高质量教材,就算有一个好的专业、好的学科、好的老师,也很难把一个人培养成高水平人才”。
职业院校专业教材是实施职业教育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载体,教材的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内容及手段方法等紧密相连,对于技能人才培养的改革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明确要求:职业院校应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
该方案明确提出要建设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
每3年修订1次教材,对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进行动态更新[1]。
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探索“双主编制”,及时吸收行业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编写精品教材。
2“三教改革”职业院校专业教材的主要问题专业教材是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核心教学资料,与基础课程不同,专业教材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师、不同学生、不同需要选择的。
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通过运用专业教材不仅要传递知识还要传授技能。
然而大多数职业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却跟不上产业与技术发展的需要,教材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呈现形式单一,与数字资源不能有效融合。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现对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提高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1.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改革不断深化,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新的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广大人民群众渴望让子女“上好学”,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有了更高期盼。
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规模扩大,一手抓质量提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2.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200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从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3.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让文化成为学生的潜意识——也谈当代启蒙教育
文 章 编 号 : 0 6 3 1 ( 0 0}一 7 一 o 10 - 352 1 1O 4 o 1
第 三, 教育者要有服务 的定位 。角色定位 , 既明确了学生 主 如何让学生亲近文化 , 让教育者成 为文化传递的 中间媒体 , 体、 教师主导的身份 , 也肯定 了学生个性化汲取文化营养的 自 使文化成为浸润学生潜意识 , 是我们 的重要课题。 这有助于营造“ 和而不 同” 的良性人际关 系 , 是形成 积极价值 让学生亲近文化 , 不是缺啥补啥 , 而是全 面的承继 ; 不是朝 由, 观的土壤 。教育者既不要搞一言堂 , 以尊者导师 自 , 居 也不必无 三暮四, 而是系统的接触 ; 不是蜻蜒点水 , 而是有效 的内化。 而要恰如其分地把握角色 , 以学生全 面、 和谐 、 让教育者成为文化传递的中间媒体 ,既是促进学生对文化 我无心无为而治 , 有效 内化的关键 , 又是中外古今经典文化传递到现实生活的重 可持续发展为终极 目 , 标 以培养经世济国人才为最高己任 。 要环节 , 这就对教育者 自身提出了更高要求 。 第 四, 教育者要有整合的方法。文化传递媒介是多形态 、 多 首先 ,教育者要有开放的意识 。传承是教育的一个显著 属 介质 的, 不仅依靠教育者单一的主观能动表现 , 而且应根据学生 性, 善于 比较文化 、 比较吸收则是教育者的一个基本素质 。开放 成 长需要提供更 多促进其认知水平提高 的可能性 。善择 良方无 既要指向横向领域 ,又要能够通透源文化与当今主流文化 的两 异于提高学生内化能力 。 在实际工作 中, 既可 以将文化传递情境 头, 弄清文化 渊源 , 了解它的现实价值 , 熟知它从何处来 、 往何处 化 , 充分利用声、 、 像 影视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 大胆尝试情景模 去, 这需要教育者个体有足量 的思想跨度和知行跨度。 比如学 习 拟 、 剧情演示 、 沙龙交流等做法 , 可以将案例研究理论化 , 也 倡导 走街访古 、 网络搜寻 、 采访专家 、 形成研 我 国传统文化时 , 必须理解 “ 孝悌 忠信礼义廉耻” 是我们立 国成 学生 自己动手查询资料 、 人之 本 ,进而就能够理 解以儒学 为 中心 的仁政德治模 式和 以 究结果等方法。 让学生成为有根基 、 有底蕴 、 有魂 魄的人 , 是每个教育者孜 “ 为调和剂 的社会关系原则 , 礼” 以及建立和谐社会 的文化基蕴。 放眼未来 , 我们游历那些酸涩艰辛的 再如我们在接触俄罗斯文化时 ,当我们了解了俄 罗斯 民族英雄 孜 以求的 目的。回顾过去 , 尽管觉得有些苍 白无力 , 但它耗去用心 良苦 的思 索 ; 观 主义精神 、 宗教主义情 怀和乌托邦气质时, 就掌握开启俄罗斯人 论著时 , 摩那些五彩缤纷活动时 , 管觉得有些牵强附会 , 尽 但它创造了客 艺术心灵大 门的钥匙。 其次, 教育者要有再造的能力。教育是创造性劳动 , 这不仅 在于思想观念的更新, 也在于方法的更新 。 教育者作为文化传递 媒介 , 不是繁琐的语言重复 , 也不是简单 的含 义复制 , 而是要贴 近学生心智模式的实际, 把源文化经 自 我消化 吸收 , 充分运用教 育机制与技巧吐哺给学生 , 并连同学生共 同达到现实认知程度。 不断创造性 、 亲历性循环这样的过程 ( 本质是把学生生活与生命 观真实的过程 ; 回眸那些雀噪一时的典仪时 , 尽管觉得有些沽名 钓誉 , 但它成就 了实实在在 的导 向。其实 , 当文化成为学生的潜 意识 , 当中华民族核心文化有效传递给学生的时候 , 尤其 学生便 有了民族 与社会的灵魂 , 他们便在不知不觉中逐步优质化与社 会化了, 教育者也有了成就感 。真可谓“ 方寸之间 , 自有至乐; 经 典之外, 必无奇书” 。
技工院校理实一体化活页式教材的开发探索
编辑 祁 娜MAJOR专业建设71OCCUPATION 2022 02文/严 均 周煌辉技工院校理实一体化活页式教材的开发探索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为深化职业教育以教师、教材、教法为核心的“三教”改革指明方向。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技工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创新,对技工院校现有的专业课程教材提出了适应性的要求,开发适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新型教材是该模式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
下面基于技工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探讨活页式教材的开发探索,以期能够为技工院校理实一体化活页式教材的开发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与活页式教材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而理论教学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样意义重大。
在此情况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产生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在笔者看来,职业教育领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就是在实践教学中融入理论知识,让理论知识来指导、促进实践技能的掌握,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其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以实践教学为核心,在实践教学中融入理论教学,教学过程中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规律;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活页式教材是一种将教材以单独活页的形式进行装订的教材类型,从本质上来说,活页式教材是一种对教材内容组织模式的变革,这种模式使教材的内容在组织上更为灵活,既有利于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更新,也有利于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丰富学习资料,形成教材式学习笔记。
活页式教材兼具“工作活页”和“教材”的双重属性。
其“工作活页”属性使活页式教材具备结构化、形式化、模块化、灵活性、重组性等诸多符合职业教育教学和自主学习的特征,其“教材”属性使活页式教材具备引导性、过程性、功能性、专业性、综合性等特质。
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教材必须要保持一定的更新频率,才能跟上专业技术、工艺以及相关规范的发展变化,活页式教材的特点无疑在此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
“三教改革”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改革路径
“三教改革”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改革路径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直接关涉到人才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改革的核心内容,实施“三教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谁来教”的问题;教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创新的基本载体,是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教什么”的问题;而“教法”改革则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方法与手段,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怎么教”的问题。
一、以“三教改革”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问题症结“职教20条”开篇就明确指出了职业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办学规律与使命,不能够照搬移植普通教育的办学经验与模式。
以“三教改革”为基本视角来审视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评价现状,存在着如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来源固化、结构惰化、单兵作战、成长缓慢其一,总体数量不足,来源较为单一。
随着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展和快速发展,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随着2019年“扩招100万”政策的贯彻实施,必然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规模与质量提出新的要求。
如果客观审慎地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仅从数量规模而言就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大发展的需要。
从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规模来看,“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83.35万人,比上年减少5 677人,下降1.24%,生师比19.10∶1”。
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规模正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生师比刚刚达到国家规定的20∶1的基本办学标准。
从高职教育师资队伍的规模来看,《2016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指出,“部分院校办学条件不达标,生师比超过18∶1的院校近800所。
部分专业点的专任教师数不到2人,还有一部分专业点无专任教师。
”基于客观数据的呈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在规模上尚未能够支撑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需要。
推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系列丛书
户名 : 浙江省三 通商业教材发行站 开户 : 建设银行杭州德胜分理 处 账号 : 10 9 2 2 13 10 9 00 1 地址 : 浙江 省杭州市德胜 路 2 3 8 号 8 8 0 3 9 0 22 总经 理 : 高永根 传真: 0 57 1— 88 0 3 90 6 6 联系人 : 阮成 芳 、 沈柏 明 电话 : 0 5 7 1 — 8 8 0 3 9 0 1 1 8 8 0 3 9 0 2 2
《职 业 教 育 实践教 学概 论》
内容简介 : 实践教学 是 职业 教育 的 核心 内容, 总 结 实践教学 , 对 推动我 国职 业 教 育 的深化 改革, 推进 职 业 教育发展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必 将产生积极 的影响。 本 书以 提 高新时期 职业 教 育 实践 教 学 能 力为 出发 点 , 详 细 介绍 了职教 实践 教学 的概念界 定 、 价 值意义 、 现 代理 念 、 目标 任 务 及 教学 的 方法 等 内容 。 本 书博 采 众 长 , 体 系 完 整 , 观 点新颖 , 力 图在职 业 教育 教材建 材建 设 中有 所 创 新。 本书主要 作为各职业 院校的教改教材, 也可 用于职 业 院校 师资和 管理 人 员培训 , 对 于职 业 教 育理 论 研 究 和 实践 工 作具 有一 定 的 参考价 值 。
节谚
椎 荐 : 耳只业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系 爹I丛 书
《职 业 教 育集 团发展 的实践 与创新》
内容简介 : 职 业 教 育集 团是我 国经 济体制变革和 社 会转 型 期 间 出现 的 一 个新 生 事物 。 本 书详细 介绍 了职 业 教育集团的发展 环境 、 几 种基 本模式 、 功能 、 政 府管理 模式 、 政策研究 、 组 织和运行 、 发展的驱 动力分析 、 发 展状 况 、 发 展 的核心 问题 、 发 展 趋 势等 内容, 并给 出 了 两个有代表性的个案分析 。 本书博采众长, 体系完整 , 观 点新颖 , 力 图在职 业 教 育教材建 设 中有所 创新 。 本书可 作为各职业 院校 的教改 教材, 也可 用 于职业 院校 师资和 管理 人 员培 训 , 对于职 业 教 育机 关 的 理 论 研 究 和 实践 工 作具 有一 定 的参考价 值 。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因此,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必要性。
研究项目课题的主要内容(1)教育目标的制定:通俗易懂、适合实际、可行可达的教育目标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
研究者要充分了解社会和招聘市场规律、就业市场需求,制定出最符合职业实际和雇主需求的教育目标。
(2)课程设置的优化:职业教育的内容需要符合社会实际需求,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应用为主,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尽可能地贴近生产实践,以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的改进: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质,注重实践与技能的培训,因此教学方法的改进非常重要,要采用更科学化合理的教学方法,注重独立思考、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从课程资源库到实践基地,从现有的人才资源到企业资源,都需要充分整合利用,构建起一套高效的教学系统。
(5)评价标准的建立:针对于职业教育的性质,评价标准需要更加科学化、客观化,通过实际工作的岗位需求与标准要求的比对,不断调整评价标准,以确保符合企业用人需求,达到最大的社会价值。
总结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
研究者应该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角度进行探讨研究,力求打造出适应时代要求的职教体系。
只有不断地探索研究、创新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各行业所需要的人才,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职教改革推进会交流材料
职教改革推进会交流材料职教改革推进会交流材料尊敬的教育部部长、各位领导、专家、来宾: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职教改革推进会上发言。
我是某职教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已经有十年了。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对职教改革的见解和体会。
职教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社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挑战,而职业教育则是实现经济转型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职教改革中,我们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首先,职业教育有着长期以来的偏科倾向。
传统观念中,职业教育往往被认为是弱势教育,相比于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关注度较低。
这一偏见不仅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限制了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和选择。
因此,职教改革需要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和教育法治建设,使职业教育能够融入社会主流教育体系。
其次,现行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传统职业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素,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关键。
因此,职教改革需要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技能和应用知识。
再次,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
传统职业教育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机制,导致教育中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生产需求脱节。
要解决这一问题,职教改革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通过与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就业市场。
最后,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
教师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力量,关系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效和质量。
然而,目前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的问题。
因此,职教改革需要重视职业教师培养和专业发展,提升职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为了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落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试题及答案
附件高等职业教育知识试题及答案(不定项选择)1、高等职业教育提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是(A)。
A 敬业、诚信教育B 求实、创新教育C 责任、奉献教育D 诚信、创新教育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ABCD)。
A 职业针对性C 产业性B 大众性D 社会性(地方性与行业性)3、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ABCD)。
A 合理调整教育结构,重点加强职业教育。
B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
C 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
D 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
4、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c)。
A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B 以就业为宗旨、以服务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C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
D 以就业为宗旨、以服务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
5、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格局是( B )。
A 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省级政府予以配合的两级管理格局。
B 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格局。
C 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省级政府进行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格局。
D 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省级政府进行质量监控的三级管理格局。
6、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ABCDE)。
A 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
B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C 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 “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D 以学生“双证书” 为培养目标,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E 产学结合、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新课改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课改实践的灵魂和方向
新课改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课改实践的灵魂和方向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核心素养是课改实践的灵魂和方向”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 的支持!核心素养是课改实践的灵魂和方向袁忠旭内容摘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我们由研究知识传授转向研究全程育人、综合育人、全面育人。
过去,教师主要立足学科做教研,研究的问题基本局限于学科知识怎么传授。
现在,我们要关注的是如何使教研工作在立足于学科研究、知识技能研究的基础上,向整体关注人、培育人转变,也就是说,我们要转变教研视角: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改;立德树人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多年来,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在做类似的探索,2015年3月30日,我国在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
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
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被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它究竟会起到什么具体的作用?一.什么是核心素养?它与过去我们所强调的知识、技能等是什么关系?核心素养是学生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
新职教法内容
新职教法内容
新职教法是近年来国家教育政策的一项重要改革,旨在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人才。
新职教法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素养培养。
新职教法强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包括职
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心理等方面,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竞争力。
2. 实践教学。
新职教法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实践教学、实习
或实训,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技能。
3. 课程设置。
新职教法要求各学校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合理设置职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以满足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
4. 职业导向。
新职教法重视职业导向,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
业方向和定位,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
5. 教师培养。
新职教法要求各学校加强教师培养,提高教师的
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保障学生的职业教育质量。
总之,新职教法旨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人才,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需求。
- 1 -。
职教20条题库
《职教20条》知识考核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两者的地位关系是。
()[单选题] *○A.职业教育更重要○B.普通教育更重要○C.两者同等重要○D.两者都不是很重要2、《职教20条》是为了落实( ) 而指定的。
[单选题] *○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促进法》3、《职教20条》第2条中提到:鼓励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将动手实践内容纳入()相关课程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单选题] * ○A.中小学;中小学○B.中小学;本科院校○C. 本科院校;中小学○D.中学;小学4、《职教20条》第4条提到:要制定中国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免试入学政策,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单选题] *○A.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B.全国职业技能大赛○C. 各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D.各省技能大赛5、《职教20条》第9条提到:要借鉴“ ()”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
[单选题] *○A.双元制○B.单元制○C.混合制○D.多元制6、《职教20条》第9条提到:要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
[单选题] *○A. 线装○B.装订○C. 活页○D.新型活页7、《职教20条》第10条的主旨是推动校企全面加强()。
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单选题] * ○A. 实训合作○B.深度合作○C. 高层合作○D.学术合作8、《职教20条》第11条提到:鼓励职业院校建设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内(),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年第 2 期 06 6 第2 7卷 总第 40期 8
职业技术教育 ( 教学版 )
VO TI CA ONA ND T C L A E HN CA I L EDUC T 0N A 1
( eci eerh T ahn R sac ) g
项 , 调查 者 也 可 根据 需 要 填 写 其认 为 合适 的答 被 案。 二 、 查 结果与 分析 调 此次 调查 收 回已就 业 学生 的有 效 问卷 4 8份 ,
到 ”。 明 目前 课 程 建 设 的 弊 病 所 在 ; 在 “ 希 望 表 如 最 学 校做 的事 ” 查 项 目中 ,0 的被 访 单 位 回答 调 6% “ 把 学生 输送 到 劳务 市 场 前 完 成 对 学 生 的职 业 在 基 本 技 能 培 训 , 尽 快 适 应 工 作 需 要 ”, 充 分 说 以 也
认 为 “( 校 ) 程 设 置 上 最 大 的 问 题 是 过 于 强 调 学 课 理 论 教 学 . 重 视 理 论 与 实 践 教 学 的 合 理 安 排 ”; 不
6 5 的 学 生 认 为 “ 学 校 安 排 的 综 合 实 习 对 就 2. % (
明按 照 目前 的 课 程 安 排 。 校 所 培 养 的 学 生 很 难 学
对用 人单 位 的 调 查 收 回有 效 问 卷 3 0份 。 对 调 查
结 果 的分 析 如 下 : ( ) 践 教 学亟 待 加 强 一 实
尽 快 适 应 就 业 需 要 , 业 后 仍 然 需 要 经 过 “岗 前 培 毕 训 ” 能 真正顶 岗工作 。 才 ( ) 程 建 设 与 教 学 内 容 安 排 没 有 以 实践 教 三 课
设 置应 注 重 实效 , 结 合 实 践 过 程 。 免 面 面 俱 应 避
采 用 调 查 问 卷 方 式 , 据 调 查 对 象 设 计 不 同 根
的调查 问卷 , 围绕 “ 程 设 置 和 教 学 安 排 与 就 业 的 课
联 系 ” 制 调 查 问卷 。在 问卷 中提 供 若 干 答 案 选 编
是 近 3年 已 毕 业 就 业 的 学 生 (以 下 简 称 已 就 业 学
过 去 , 程 建 设 基 本 上 是 “向 上 看 齐 ”, 按 照 课 即 上级教 育部 门颁布 或 规定 的相关 文 件 要 求来 进 行 课程 建 设 , 少 甚 至 于 没 有 考 虑 当 地 和 当前 用 人 很
N . 6, 0 6 o2 2 0 Vo 7 k2 G n r lNo 4 0 e e a . 8
实践 教 学是职教课程 改 革的核 心
黄 维新
( 州市经 贸 中专 学校 , 广 广东 广州 5 0 1 ) 15 5
摘 要 : 文 以广 州 市 经 贸 中专 学 校 学 生 就 业 情 况 调 查 为 基 础 , 出 职 教 课 程 建 设 工 作 应 本 提 该 以 职 业技 能 实 践 教 学 为 核 心 , 时 解 决 好 师 资 、 训 场 所 、 企 合 作 等 问题 。 同 实 校 关 键 词 : 业教 育 ; 程 改 革 ; 业 技 能 ; 践教 学 职 课 职 实 中图分类 号 :6 24 G 4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3 1 2 0 2 10 2 9( 0 6) 6—0 8 0 1—0 2 业 ) 有 一 些 帮 助 ” ‘ 助 不 大 ”; 1 1 % 已毕 业 只 或 帮 - 4 .7 的 被 调 查 对 象 “ 望 弥 补 的 不 足 是 职 业 技 能 ”; 6 希 5.
生 ); 是 劳 务 市 场 用 人 单 位 (以 下 简 称 用 人 单 二
位 ) 。
( ) 查研 究 工 具 二 调
单 位 的 需 求 。 即使 在 课 程 改 革 时 也 只 是 做 一 些 局 部 的 修 补 , 有 对 当 前 用 人 单 位 的 需 求 做 科 学 的 没 调查 研究 , 程 建设 与 用人 单 位 的需 求 相 脱节 , 课 工 者 联 系 不 紧 密 。7 . 3 的 被 调 查 单 位 认 为 “ 程 33% 课
能 ” 这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说 明 学 校 目前 在 专 业 技 能 。 实 践 教学 环 节 上 的 安排 有 所 欠工 作 , 足 本 土 , 学 校 实 际 情 立 从
况 出 发 , 校 作 了 基 于 课 程 改 革 要 求 的 就 业 情 况 学 调 查 , 明确 课 程 改 革 的 取 向 。 以
学 为核 心 , 乏 校 企 问 的 交 流 与 合 作 , 能 满 足 培 缺 不 养 技 能{ 实 用 性 人 才 的 需 求 型 调 查表 明 , 为“ 校所 学 专 业 知识 与现 在工 认 学
大 多 数 学 生 认 为 学 校 提 供 的 专 业 技 能 实 践 教 学 不 足 , 待 加 强 。5 . 7 已 毕 业 的 被 调 查 对 象 亟 4 1%
广 州 市 经 贸 中 专 学 校 是 一 所 国 家 级 重 点 中专 学校 , 要 设 置有 财 经 商 贸 、 算 机 应 用 、 务 外 主 计 商
语三 大类 专业 , 目前 在 校 学 生 4 0 0 0余 人 。 为 了 更
6 % 的用人 单 位认 为 “ 业 生 最 欠 缺 的是 职 业 技 7 毕
一
人 单 位 的 期 望 值 较 远 , 校 所 提 供 的 专 业 技 能 实 学 践 教学 亟待加 强 。 ( ) 程 建 设 与 劳 务 市 场 用人 单 位 的 需 求 脱 二 课
节
、
研 究 方 法
( ) 查 x- 一 调 .象 t
采 用抽 样调 查 的方 法 , 查对 象 分 两 部分 , 调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