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杠杆》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第1节 杠杆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原理。
2.掌握杠杆的计算方法。
3.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杠杆的定义和原理。
2.杠杆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问题(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发学生对杠杆的认识和思考,例如: - 你们平时在生活中见过什么杠杆? - 你们知道杠杆是如何工作的吗? - 杠杆的作用是什么?2. 概念解释与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杠杆的定义和原理。
教师可以使用如下提示:- 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
- 支点是杠杆的转动中心。
- 力臂是指力作用点到支点的垂直距离。
- 杠杆的原理是利用力臂与力的乘积相等。
3. 杠杆计算方法的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示例和计算公式的讲解,向学生介绍杠杆的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使用如下示例: - 一个杠杆的支点到力臂的长度比是1:3,如果在力臂的一段施加50N 的力,则在力臂的另一段所需要施加的力是多少?4. 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运用所学的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如下案例: - 一个人用杠杆将一块重物从地面抬起,杠杆的支点到力臂的长度比是1:4,如果他施加的力是100N,重物的重力是多少?5. 练习与巩固(1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练习题可以包括计算杠杆的力臂比例和解决实际杠杆问题的计算题目。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延伸如果有更多时间,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设计杠杆并计算力的大小,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杠杆原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和练习的方式,全面介绍了杠杆的定义、原理和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提高了学生对杠杆的认识和理解。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杠杆》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1节教学内容,属于力学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
本节课内容主要围绕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等知识点展开,为后续学习滑轮、轮轴等复杂机械打下基础。
(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杠杆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杠杆实例。
2.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能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3.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应用条件分析杠杆的平衡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绘制杠杆示意图和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杠杆的五要素及其识别。
2. 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正确绘制杠杆示意图。
2.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但对杠杆的概念和原理可能仍感陌生。
学生对实验和直观教学兴趣浓厚,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教学中应注重直观演示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深化对杠杆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杠杆的作用和平衡条件。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杠杆实例,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二)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
2. 直观化教学:利用教具、实验和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3.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杠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应用实例,如剪刀、撬棍、秤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特点。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 《12.1 杠杆》教学设计 教案(1)
给学生提供一瓶汽水,让学生尝试徒手打开瓶盖。
学生发现打不开盖子,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打开瓶盖,学生们提出可以用启瓶器。
提出问题:启瓶器的使用原理是什么呢?小小的一个工具为什么能有那么大的作用呢?二、新课教学播放视频,学习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提出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这里利用的也是杠杆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杠杆的内容。
自主学习学生在五分钟内自学课本76页,77页内容,学习杠杆的定义和杠杆的五要素。
1.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演示:用长木板绕固定点转动撬一重物。
说明物体只要是硬的就行,跟形状无关。
2.杠杆的五要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支点,用字母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观看视频。
自主学习杠杆的五要素。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请同学们提出问题,在杠杆的五要素中,哪一个要素觉得不清楚,需要讨论研究的。
学生大多数都是提问,力臂为什么是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作用点的距离?合作探究一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探究要产生同样的效果,施加力的大小、方向是否一样呢?让学生按下图所示分别操作。
(1)分别按图甲三个位置沿图示方向向下施力使杠杆静止,三次施加的力的大小是否一样?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学生回答:不一样。
跟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有关,且距离越大,力越小。
(2)让学生按图乙所示施加力使杠杆保持静止,学生会发现虽然作用点相同,即作用点和支点的远近相等,但力的大小却不同,且F1>F2。
提问:想一想,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学生回答:部分学生就会想起力臂的概念,可能和力臂有关。
教师开始教授力臂的作图。
画力臂的步骤:(1)确定支点;(2)确定力的作用线;(3)过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作垂线;(4)标垂足,定力臂。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 第1课时教案(人教版)
课题杠杆 1备课人年级课时课型新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杠杆,了解杠杆的应用,会将杠杆分类,能用探究的方法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并会正确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有关杠杆的名词、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杠杆示意图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简单杠杆示意图并标出各重要名称教学方法六步导学法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师生释疑、当堂练习、系统知识、布置作业、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讨论,反馈、巩固)一、明确目标二、问题导学1、什么是杠杆?了解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的定义及画法。
2、杠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杠杆平衡的条件有哪些?(实验)二次备课应改进的地方:平衡状态是什么?常用实验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推导出什么公式?根据公式,什么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比杠杆?联系Q2及P.5图片分类说明。
4、杠杆示意图的画法:(示例)5、计算例题分析:简单例题要学习解题习惯解:由题意的——已知条件根据……公式(原理)得:计算包括原始公式和数据带入得出结论:莫忘单位!本题注意点:明确研究对象,找准力臂,分清阻力F2与大象重力的区别三、师生释疑典型例题:讲解例1:如图所示的弯曲杠杆A端吊一重物G,要想在B端加一最小的力F,使AO(O为支点)保持水平平衡,试画出此力的方向和力臂。
结论:讲解例2:画出使杠杆AB在图示位置静止时所用最小力F的作用点和方向。
启示:讲解例3:下列工具属于省力杠杆的是()A.铡刀B.钢丝钳C.大扫帚D.天平思路解析:铡刀使用时刀把上的力臂大于被铡物体对刀口的阻力力臂;钢丝钳使用时手柄比钳丝口长;大扫帚扫地时,手对扫帚把用力的力臂小于地面对扫帚阻力的力臂;天平两侧力臂相等。
四、课堂练习:1、画出下图所示的扳鱼的杠杆示意图,并标出动力和阻力臂。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1节 杠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能识别出杠杆,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通过学习了解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勇于参与科学探究,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加强小组的协作精神重 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画杠杆的力臂学 习过程学习方法指导【自主学习】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知识点一:杠杆(阅读教材76-77页完成下面问题)任务一:1、什么是杠杆,说出生活中的一些杠杆。
2、从图中找出杠杆的五要素:3、说出如何画力臂的方法:任务二:画出图中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学习小对子:交流与分享·交流自学成果·询问价值问题学习共同体;A 、冲刺与挑战各组组织组员针对疑难展开讨论。
任务三:画出图中的动力臂和阻力臂任务四:如图所示,均匀杆可绕O 转动,在力F 作用下静止在水平位置,L 为F 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杆重力G 示意图和力F 的示意图。
【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
】(小组讨论不懂的地方,用红色的笔填写)知识点二: 杠杆的平衡条件(阅读教材77-78页完成下面问题)任务五: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器材2、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设计并进行实验:B 、分工与预展· 组长抽签决定展示单元· 组内分工设计展示方案(1)调节杠杆水平平衡。
(2)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
这时杠杆两端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的重力。
把支点右边的钩码重力当做动力F1,支点左边的钩码重力当做阻力F2,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数据填入表中。
(3)改变钩码个数和位置,再做两次实验,把数据填入表中。
实验动力F1/N动力臂l1阻力F2 /N阻力臂l2123(4)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展示交流:快给自己一次精彩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互动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主题型展示当堂检查:1、关于杠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杠杆只有静止在水平位置才是处于平衡状态B.杠杆平衡时,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一定在支点的两侧C.杠杆一定有支点D.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的正中间2、图中,F的力臂表示正确的是()3、请画出下图力臂.学案整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1节 杠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第一节杠杆(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理解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五要素(3)通过实验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和方法(1)通过观察和演示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来自于生活的,认识到物理是有用的。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杠杠力臂的确定;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难点: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理解力臂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杠杆支架、钩码、刻度尺、线、展示用的各类杠杠(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介绍各类简单机械,通过ppt展示各种杠杠。
引入杠杆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什么是杠杆?出示一些实物,象瓶起子,剪刀等并演示如何使用。
请学生归纳其相同点(使用时绕着某个固定点转动)。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向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看作杠杆。
要点:(1)硬棒(2)绕着固定点转动三、几个名词1、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12、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23、支点:绕着转动的那个点O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 1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 2PS :力的作用线指的是经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学生练习:目的增强对力臂的理解,掌握力臂作图的方法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介绍杠杆的平衡状态: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称为杠杆的平衡。
2、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2)猜想与假设:根据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猜想平衡条件。
(3)展示实验研究方案,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器材进行研究(4)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强调注意事项:为什么在实验时,要通过移动钩码所在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5)分析与归纳: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F 1l 1= F 2l 2 或=F1F2l 2l 1即:力与力臂成反比五、例题分析学生练习六、作业。
“杠杆”教学设计(第1课时)
“杠杆”教学设计(第1课时)【设计理念】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工具杠杆谈起,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猜想、探究,从而得到杠杆概念及其平衡条件。
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用具】1.学生自备的工具。
(剪刀、直尺、木棍等)2.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等。
3.杆秤、水果、汽水瓶、多媒体、光盘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学生如何打开汽水瓶盖,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出“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工具”的话题。
让学生展示自带的工具,说明它们的用途和好处。
教师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展示: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例如扳手、羊角锤、订书机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大型机械吗?是否了解它们的用途?学生回答,教师予以鼓励,并利用多媒体展示:生产中常见的机械(如吊车、推土机、汽车、飞机、轮船等)。
介绍:我国古代就有了使用各种机械的先例。
指出,虽然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但勤劳的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制造的各种简单工具,改善了生产条件,方便了生活。
多媒体显示:古代天平、桔槔、舂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使用情况。
教师总结并指出:生活和生产中的这些机械和工具实质上就是利用了“杠杆”的知识。
教师提问: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杠杆)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探究杠杆的共同特征,认识杠杆:学生活动1 让学生观察桔槔(多媒体显示)。
学生活动2 学生观察教师用木棍撬重物的过程。
初二物理(人教版)-杠杆-1教案
教案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我们在使用杠杆的时,大多是在它平衡状态下使用,我们为了更好的去掌握使用它的规律性,我们就需要研究这几个要素是如何影响杠杆的平衡的,那么他们之间遵从一些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只有找到了这个关系,才能应用这个规律去服务我们的生活
从生活中杆秤到跷跷板的使用,引出要探究的科学问题
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如果保持阻力F2和阻力臂l2不变,那么动力F1与动力臂l1有什么关系?
2假设与猜想:动力F1与动力臂l1成反比。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自变量应该为动力臂L1。
因变量应该为动力F1。
控制变量应该为阻力F2和阻力臂L2。
除了识别变量。
我们还要回答几个问题。
自变量怎样改变?怎样测量?因变量怎样测量?控制变量怎样控制?
结合实验器材进行解决
三、杠杆的应用
结合图片钳子剪铁丝、钓鱼杆钓鱼、天平,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三种不同的杠杆,并对杠杆模型进行分析使用时的特点。
最后出示大量杠杆图片要求学生进行分类,对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得到升华。
学习本节前我们可能是出于一种经验去认识杠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进行一个科学的研究,得到了杠杆平衡条件,找到了使用杠杆儿的规律。
知道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用它来更好地为人类去服务。
你看人们创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杠杆》教案(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1、认识杠杆,能说出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画力臂。
2、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
二、重点难点会应用杠杆平衡条件。
三、学法指导1、“硬棒”不一定是棒,泛指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任意形状。
2、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鱼杆、铁锹等。
3、一般情况下,把人施加给杠杆的力或使杠杆按照人们的意愿转动的力叫动力,而把阻碍杠杆按照人们需要方向转动的力叫阻力。
四、课前检测1、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的物体重心在。
2、一物体质量是5Kg,则它所受到的重力是N。
五、自主学习1.学习新知知识探究点一:认识杠杆观察教材P64图13.4-4所示的几种工具并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自学杠杆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杠杆的定义:。
2、杠杆的五要素:。
3、观察教材P64图13.4-4,找出图甲、图乙、图丙中杠杆的五要素。
4、如图13.4-1所示,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5、如图13.4-2所示,重为G的均匀硬棒OA可绕O点转动,A端用细绳拉着挂在墙上,棒水平静止,请在图中画出细绳对棒的拉力F的力臂L1,重力的阻力臂L2。
知识探究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状态或状态。
问题: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间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你的猜测是:。
实验探究:1、阅读P65,思考实验步骤2、分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注意成员分工,边实验边记录,记录在教材P65。
)3、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思考:杠杆只能静止在水平位置吗?你能让杠杆在非水平位置平衡吗?试一试。
本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有什么好处呢?。
2.我的疑问六、归纳总结(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七、巩固提升1.基础知识1、如图13.4-3所示中,动力的力臂用L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2、如图13.4-4所示,画出力F1和F2 的力臂.3、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为50N,阻力为600N,杠杆恰好平衡,则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之比为。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1节 杠杆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人教版
第十二章第 1 节杠杆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知道什么是杠杆的五要素,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力臂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工具装置中辨认出杠杆,找出支点、动力和阻力。
2、通过力臂作图,掌握杠杆的五要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识别杠杆,获得对科学的热爱、亲近感。
2、感受杠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难点:力臂的确定及做法教法:利用观察分析、实验感知、启发性教学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大家知道在古代可以利用浮力称量大象的重量,现在我手里拿着一个小小的测力计我们能不能利用它来测量大象的重量呢?二、杠杆的概念活动一: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杠杆共同点:都有一根硬棒,绕固定点转动,受到了力的作用。
总结得出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在简单模型上建立基本概念。
要想认清杠杆我们就得先明白几个概念,提出支点、动力、阻力。
1、支点:绕着转动的点(O)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活动二举例生活中的杠杆钓鱼竿起子剪子筷子镊子羊角锤指甲刀钳子人的手臂独轮车活动三学生演示,说明使用中支点、动力、阻力分析:在使用羊角锤的过程中,在使用羊角锤过程中,它在绕锤头与木板接触的点转动,所以这个接触点是支点,手对锤柄的作用力使杠杆转动所以是动力,钉子在阻碍杠杆转动所以是阻力。
钓鱼竿在以左手为支点转动,右手提供了动力,绳子对鱼竿提供了阻力,两只手离得远一些,力气更小一些。
通过学生亲生体会使用杆杆,并分析杠杆的支点、动力、及阻力改变动力作用点与支点的距离,发现与支点越远越省力,那如果在同一作用点改变力的方向力的大小会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呢?发言讨论那我们用钓鱼竿为模型进行实验来探究一下活动四: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发现F2最小,F2F3变大而且是相等的。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杠杆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杠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认识杠杆。
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2(能从常见的工具中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过程能力目标: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学生形成的观察力、抽象概括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体验科学源自生活,提高对生活的关注和对科学的学习兴趣;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学习具体描述语句编号目标1 了解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应用。
2 认识认识杠杆。
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3 理解能从常见的工具中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教学重点和难点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杠杆应用实验和视频,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问题;教学重点的示意图、杠杆的平衡条件分组并提供多种实验器材让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力臂的确定及做法教学难点通过教师示范和课堂练习突破本节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应用教学环境选择和学生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室1(每生一张印有配套课堂作业的练习纸;指甲钳、羊角锤、起子、剪刀; 2(直尺、橡皮、铁架台、细线、钩码、杆秤、秤砣,见图,1板书设计13(4 杠杆一、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二、杠杆五要素:三、杠杆平衡条件:F×L,F×L 1122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教学媒教学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体(资设计意图、依据环节源) 趣味1(主持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一些钉子要学生参与游戏: 实物游戏拔出来,哪位同学愿意来帮老师,从活动引入,调动课堂气氛,2(老师这里可以提供一些工具,这位同用螺丝刀翘;用激发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学再试着去翘起来,然后告诉同学你的感羊角锤翘,其他悬念生学习的积极性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的定义,会识别生活中的杠杆
(2)认识杠杆“五要素”
(3)会画力臂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构造。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力臂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重点是了解杠杆的五要素;
2、通过实验获得力臂的概念。
【教学难点】
力臂概念的形成
【教学资源】
木棍、书包、自制圆形杠杆支架钩码(分组,
6人一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曹冲称象的图片
教师提问:左图为古代版,用到了什么知识;右图
为现代版,又用到了什么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勾起他们的求
知欲。
二、新课教学
1、杠杆的定义:
活动一:模拟曹冲称象:一根木棍、一个线圈、一个书包,让学生从模拟中体会杠杆的特点 活动二:回忆生活中的现象并模拟
(1) 、用木棍撬石头(用手中的刻度尺撬笔袋)
(2) 、跷跷板(用刻度尺做个跷跷板)
(3) 、活塞式抽水机抽水的过程
教师多媒体展示三个动画,进一步突出杠杆特点。
小组成员在下面画, 点三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然后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纠错, 再对黑板上
的三位同学进行评价。
最后提示学生注意: 1、动力和阻力是指杠杆受到的力,作用点在杠 杆上。
2、当两力在支点同侧时方向相反,异侧时方向相同。
3、杠杆的力臂
活动四:推门比赛,
找班中力气最大的男生和力气最小的女生,先让学生猜测谁能赢?设疑?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合作完成模拟实验
,
培养合作意识,从模拟中归纳出杠杆的特点。
(板书: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
0转动, 2、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找支点、动力和阻力,给出三者的定义 板书:
1、 支点:(0)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2、 动力:(F i )使杠杆转动的力。
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
3、阻力:(F 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活动三:我会找支点、动力、阻力,让学生找出下图中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
学生按如图三种方式推门比赛,结果都有可能,提出问题:门是一个杠杆,那么决定杠
杆转动的因素有哪些呢?学生猜想可能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作用点是怎样影响杠杆的转动的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活动五:探究实验
(1 )、介绍实验器材:圆盘是一个变型杠杆
(2)、按照1、2、3顺序做实验,观察杠杆的状态,根据前面知识得出杠杆静止不动叫平
老师提问:方向和
2 3 4 5
(3) 、设疑:如果将3中A 2处的两个钩码移到 A i 处,如图4,杠杆会怎样?学生猜想:杠 杆会转动?理由是 OA i 小于0A 2,学生实验,猜想正确,学生高兴。
(4) 、设疑:如果将 4中A i 处的两个钩码移到 A /2处,杠杆会怎样?学生猜想:杠杆会转
动?理由是O A /2大于0A 2,学生不屑- 生一头雾水,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
(5)、对比3、5两次实验图,发
现两次支点0到挂钩码的线的距离
相等。
老师抓住时机介绍力的作用
线:力所在的这条直线。
同时介绍
在物理学中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线 的
距离叫力臂。
顾。
学生实验,猜想错误,发现杠杆仍然静止,学 (板书: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
臂;动力臂和阻力臂)
教师多媒体演示画力臂。
归纳画力臂方法:
(1) 先画力的作用线;
(2) 再画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衡状
态。
活动六:我会画(在刚才的三幅图中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二、五要素头支点
动力
阻力
动力臂
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再小组相互评价并对演排同学进行评价。
4、活动七: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主回答这节课的收获。
5、活动八:自我评价
(1)、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杠杆不一定是硬棒 B •支点一定在杠杆的中点
C.杠杆- -定是直的 D .杠杆可以是弯的
(2)、在下图所示的杠杆中,动力的力臂用I表示,图中所画力臂正确的是()
「一、定义
5,阻力臂
四、教学后记
本节课用了八个活动对杠杆的定义和五要素进行教学,特别是用学生自制的圆盘变型
杠杆对力臂这一个难点进行突破,效果非常好,教师讲授时间为15分钟,学生活动时间
分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由于实验器材数量限制,6人一小组,有少数同学没有动手,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合作意思。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