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漠记闻(宋)洪皓
中国人何时开始吃西瓜?
中国人何时开始吃西瓜?本文作者倪方六用南京人的话来说,“这几天热死了”。
天热了,西瓜就好卖了。
吃西瓜,在现代是十分平常的事情,但在古代早期,想吃块西瓜可不容易,即便到了元代,西瓜仍是贵族享用的夏季解暑佳品,每年六月,全国各地会陆续往元大都(今北京)皇宫进献水果,其中便有西瓜。
那么,中国人最早何时吃上西瓜的?考古中已发现。
图:现代西瓜中国古人最早“吃西瓜”的场面,是在内蒙古辽代墓葬壁画上发现的。
这个墓葬的发现很意外。
1995 年秋天,敖汉旗四家子镇闫杖子村农民挖水土保持坑时,竟然挖到了3座古代墓葬。
敖汉旗博物馆接到报告后,立即向上级汇报,经同意后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了好多珍贵文物。
最令人惊喜的,在一号墓墓室的东壁上,发现了3只“西瓜”,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
“西瓜”出现在墓主人“宴饮图”中。
整个“宴饮图”宽132厘米、高135厘米,画面很热闹:面画上有 4 男子,其中墓主人半侧着身,向右端坐于砖砌半浮雕的黑色椅子之上,右臂肘枕于椅背上端,左手按于左膝;身着红色圆领窄袖长袍,腰束带,足蹬红色靴踏于一红色小方凳子上;头戴幞头,面部画面子脱落,但可见眉目和长髯……右侧为2名侍者,均穿圆领窄袖长袍,前者戴幞头,身体前躬,双手捧一内盛瓜棱小盏的海棠盘,做恭敬奉献状;后者戴氈帽,双手捧一大方盘,内盛食物。
特別显眼的是,在墓主人身前的砖砌浮雕黑色方桌上,放有二盘水果,一竹编式浅盘内放有石榴、桃子和枣子等水果;另一黑色圆盘内赫然放着3只大西瓜。
图:中国最早的“西瓜图”描摹(内蒙古敖汉旗羊山一号辽墓壁画)从这幅壁画上可以看出,当时契丹贵族(墓主人)的生活方式是相当讲究的,食用果品丰盛。
这种情况,与《辽史》中所记载的契丹皇家、贵族喜欢用水果佐饮的饮食时尚,是吻合的,与今天在正餐结束之后上个“水果拼盘”,也惊人的一致。
据考证,此墓筑于辽圣宗耶律隆绪太平六、七年(公元1026、1027年)间。
也就是说,这3只“西瓜”距今已近千年了,是迄今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发现最早的3只“西瓜”。
西夏与回鹘贸易关系考
西夏与回鹘贸易关系考【提要】本文以传世文献的记载为基本线索,结合新疆、敦煌及内蒙古黑水城等地的考古资料,分析了西夏与回鹘间的贸易关系,认为在北宋时期,由于受宋夏矛盾的制约,西夏与回鹘的贸易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到了南宋时期,宋夏矛盾消亡,西夏推行了多项优惠的贸易政策,加之天盛年间国力的强盛,西夏与回鹘间的商业贸易和贡使贸易显现出繁荣的趋势。
【关键词】西夏;河西回鹘;高昌回鹘;经济贸易;丝绸之路西夏与回鹘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文化交流与商业贸易两个方面。
西夏立国前后,多次延请回鹘高僧讲经说法,在高昌回鹘高僧白法信与白智光的主持下,历时53年,将汉文《大藏经》译入西夏文。
[1]在敦煌莫高窟和瓜州榆林窟的西夏壁画中,可以看到回鹘服饰和装饰图案的痕迹;在敦煌出土的西夏文文献中还可以看到用回鹘文字母作的注音。
[2]不唯如此,西夏在受到回鹘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出现了反馈现象,在吐鲁番出土了4件西夏文佛教文书,[3]这无疑反映了西夏与回鹘间的文化关系的密切。
至于二者间的贸易关系,因史料所限,长期无人问津。
本文拟以历史文献的记载为依据,结合新疆、敦煌及内蒙古黑水城等地的考古资料,就此问题略作申论一、西夏早期对回鹘商人的掠夺西夏位处西域通中原的丝绸之路的要道上,回鹘入贡中原,最坦荡的路途一定要经由西夏。
西夏在连接回鹘与中原交通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当我们要讨论西夏与回鹘贸易关系的时候,就很有必要首先关注一下西夏在沟通回鹘与中原交往上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起初,凉州吐蕃与甘州回鹘与宋朝的贸易往来一般都经由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
宋咸平五年(1002年),西夏王李继迁攻陷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并将统治中心由夏州(陕西靖边县西北白城子)迁移至此。
随着西夏势力的扩张和封建主对财富的觊觎,西夏贵族加强了对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控制,将视力转向商旅,以武力劫掠过路商旅的财富。
对通过其境的商人实行重税政策。
洪皓《松漠纪闻》记载说:回鹘……多为商旅于燕。
论洪迈的小说观
论洪迈的小说观张祝平【摘要】南宋洪迈充分肯定了小说的价值,他徘徊于小说的虚实之间,怀疑鬼神怪异的真实却又相信天命.他对<夷坚志>提出了"志异审实"的编纂方针,并将志怪概念拓展向人事之奇.他的小说观念革新与保守并存.【期刊名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1(023)005【总页数】7页(P677-683)【关键词】洪迈;小说;观念【作者】张祝平【作者单位】南通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苏,南通,226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1洪迈是宋代最有成就的小说家,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不仅以60年的心血和精力编纂了四百二十卷的中国最大的文言小说集《夷坚志》,对小说事业进行了亲身的实践,而且对小说的特质价值、创作方法、编纂、志怪小说的思想内容等都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见解,这些小说观念,虽未形成系统的小说理论,但比起前代和同代人来说,已经丰富和前进了许多,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宝库中不可忽视的珍藏。
他的小说观主要体现在《夷坚志》和《容斋随笔》中。
一、洪迈对小说特质的认识(一)小说的特质与价值。
洪迈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洪家同时也是书香门第。
其父洪皓博览群书,亦偏喜小说,“稗官小说亦暗诵,连数千言”(洪适《先君述》)。
洪迈在《夷坚志》中记载的孙九鼎所言故事即洪皓使金时从孙九鼎那里听到后记下来的。
洪皓还将其在金国所见所闻的奇闻异事写成笔记小说《松漠纪闻》。
《松漠纪闻》成书后,由洪皓长子洪适校刊初镂版于歙、越。
乾道中,次子洪遵又将其刻于建邺,并作补遗十一事附于后。
洪迈有其家学渊源,自己“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宋史·洪迈传》)。
《太平广记》以及唐代小说的成就及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力量深深打动了他,宋代小说创作的大量事实吸引着他,他清醒地意识到小说作为一种文体,具有同当时的雅文学诗词一样的历史和艺术的价值,他给予唐代小说以前所未有的评价:“大率唐人多工诗,虽小说戏剧,鬼物假托,莫不宛转有思致,不必颛门名家而后可称也。
洪忠宣公祖地
洪忠宣公祖地在江西的东北部,有⼀个城市叫做乐平,是⼀个县级市。
乐平历史悠久,⽂化灿烂,乐平市政府对外宣传的名⽚是“洪⽒⽓节、马⽒⽂章”,洪是指洪皓,马是指马端临。
洪皓(1088—1155)字光弼,江西乐平⼈。
政和进⼠。
宣和年间,任秀州司录,岁涝发廪赈济,⼜邀留纲⽶济⼈,⼈称“洪佛⼦”。
建炎三年(1129),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使⾦。
⾦逼仕刘豫,坚拒不屈。
波流放冷⼭,居雪窖中。
复徙云中及燕京,留⾦凡⼗五年。
绍兴⼗三年(1143)始还,除徽猷阁直学⼠、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院。
以论事忤秦桧,罢官。
卒年六⼗⼋,谥忠宣。
《宋史》有传。
著有《松漠纪闻》⼀卷、《鄱阳集》⼗卷。
《彊村丛书》辑有《鄱阳词》⼀卷。
以上是对洪皓的简介。
其中就有洪皓在南宋最艰难的时候,出使⾦国,为了汉民族的利益居中斡旋,后被羁押,长期不能回归南宋。
对于这件事在北宋时期洪皓的太祖洪⼠良早就预料到,洪⼠良从事风⽔研究的,当年跟随宋国师吴景鸾,⾮常精通风⽔,这件事情从洪⼠良为其亡妻点⽳的钳记中可以看出。
记载如下:⽳在乐平,地名严前,宋忠宣公洪皓曾祖妣地也。
乃公曾祖⼠良所下。
⼠良尝师吴景鸾,深得其旨。
扦此地,具图作课,⽤朱笔于出使马处拖记云:“后世吾⼦孙有出使外国,久不远乡者,可以拖处凿断即返。
”后果忠宣公使⾦,久未归家。
检此图,如其语断之,公遂得返。
迄今凿处迹存。
忠宣公三⼦:⽂惠公适官枢密使,⽂安公遵官同知枢密,⽂敏公迈官端明学⼠,世称三洪云。
(原作者)按:是地来龙极旺,⼊局为三台飞蛾,中抽⼀脉,穿⽥过峡即结⽳。
⽳甚清巧可爱。
⽳下铺平坦,前为⼲墠,复⾃左起微埠,顿⼆⼩峰为案,拖脚顺⽔,为马头带剑,主使外国⽿。
但⽳前逼迫,既⽆龙虎,⼜⽆明堂。
其⽳后之⼭⼜连起四峰,成星体,⽽去甚远。
虽重重卫⽳,然以俗观,则⿁劫太重,乌知此余⽓适⾜以证⼒量之⼤耶!且拖去之曜,当时已知为离乡砂矣,乃不凿天于葬之⽇,⽽顾俟其出使久不回也,使凿之。
凿之⽽果回也,是何料事于豫如⽬前也哉!地理⾃有符验处,要之,哲师之有眞传,有定衡,有灼见,俱不可少也。
洪氏百年望族与西溪的那些事儿
洪氏百年望族与西溪的那些事儿洪氏百年望族与西溪的那些事儿以南宋洪皓在杭州始传的洪氏家族,于宋、明、清三代出过许多重要人物,可谓名士辈出,尤在宋、明两朝最为鼎盛。
其中包括南宋的洪皓、洪适、洪遵、洪迈父子,明代的洪钟、洪澄、洪楩、洪瞻祖、洪吉臣、洪吉晖、洪吉符祖孙,清代的洪升等。
洪氏传人明代洪瞻祖《西溪志》中云:“我洪氏之先宋太师忠宣公鄱阳洪皓,始赐第于钱塘西湖之葛岭,子孙名德相承。
遂为钱塘望族,其分支迁于西溪洪家埭。
”自些,洪氏家族就与西溪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起洪氏家族的领军人物洪皓,生于1088年,逝于1155年,字光弼,是一名著名的南宋官吏和史学家。
他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出使当时金国的事了。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五月,宋高宗准备将都城由杭州迁往建康(今南京),以避金兵锋芒。
洪皓不顾职位卑微,上书谏阻。
他的意见虽未被采纳,但却因此为高宗所赏识。
高宗特意召见他,擢升其为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女真人统治的金国。
在金15年,直至绍兴十三年(1143年)金帝生子大赦时方南归。
在金期间,威武不屈,时人称之“宋之苏武”。
洪皓知识渊博,于“书无所不读,虽食不释卷”,不但精通经学、史学,也精通诗文词赋。
还“善琴奕”,“能别三代彝器”,识书画。
洪皓对金国的自然地理、历史沿革、经济社会、风土人情、礼仪制度、政治制度以及物产等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著有《松漠纪闻》。
归宋后,任徽猷阁直学士等职,谥魏国忠宣公。
宋高宗特意于杭州西湖边葛岭赐建国公府。
明王守仁《谥襄惠两峰洪公墓志铭》称:“维洪氏世显于鄱阳。
自宋太师忠宣公皓始赐第于钱塘西湖之葛岭,三子景伯、景严、景庐皆以名德相承,遂为钱塘望族。
”由此,洪皓一家历时八百年长盛不衰,成了真正的钱塘望族。
洪皓生有三子:洪适、洪遵、洪迈,俱先后中博学鸿词科,文名昭著。
当时有“三洪文章满天下”、“天下三洪,文章之雄”之美誉。
洪皓长子洪适(kuò)(1117-1184)(适音kuò),字景伯,号盘洲老人。
钱塘望族——杭州洪氏家族文化展
钱塘望族——杭州洪⽒家族⽂化展钱塘望族——杭州洪⽒家族⽂化展在封建⼤家族的宗祠附近⼀般都会建有私塾,以供家族⼦弟读书求取功名,称为乡学。
现在我们把这座乡学布展成为“钱塘望族——洪⽒家族⽂化陈列馆”,展⽰了洪⽒家族在政治和⽂化等⽅⾯的成就。
这⾥我们⾸先来了解⼀下洪⽒家族的源流。
洪⽒家族,相传始于远古时代的共⼯⽒,姓姜,是炎帝的后裔,⽣活在河南辉县⼀带,后⼈奉为⽔神。
约⾄东汉,后裔避仇居敦煌,改姓洪。
唐时洪家移居盱眙(今属江苏)、徽州、江西鄱阳等地。
⾄南宋洪皓⽴功,封魏国忠宣公,赐第杭州葛岭,赐⽥西溪,称为钱塘洪⽒之始。
洪皓三⼦,都官⾄宰执⼤⾂,始成钱塘望族。
元代杭州洪⽒迁居浙江上虞。
明初回迁钱塘西溪,明太祖赐名“有恒”,称为西溪始祖,今西溪洪⽒后裔仍有五百多⼈聚居五常。
这⾥的硅胶写真⼈展⽰的就是洪有恒携家⼈迁居西溪五常的场景。
在墙⾯的展板上我们看到的就是杭州洪⽒家族谱系图。
我们看到的吴任⾂《游洪园诗》形象地描述了当时洪园别具⼀格的美,现在的洪园就是按照这⾸诗的描写来设计建设的。
下⾯请您上楼继续参观。
▲洪⽒家族在政治上⾮常强调“忠义”、“民本思想”。
忠于国家民族,以民为本是历代沿袭的根本思想。
这些在我们展⽰当中都可以通过⼀个个具体⽣动的事例得到证实。
⾃杭州南宋始祖洪皓开始,洪⽒家族历代忠于国家,忠于明君,维护民族安全,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点在被誉为“宋之苏武”的洪皓⾝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南宋建炎元年(1127)洪皓出使⾦国,被扣留达⼗五年之久,仍⽮志不渝、忠贞不屈,为保全南宋王朝做出积极的贡献,被称为“宋之苏武”。
这⾥的三个场景体现了洪皓为君排难,慨然前往;⾦国胁迫洪皓到伪齐刘豫政府做官,遭严词拒绝,宁求⼀死,不就伪官;放逐冷⼭后,两年没有⾐⾷供给,只能以兽⽪为⾐,野菜充饥,但洪皓仍时刻不忘求和使命,饱尝艰⾟,持节不变的精神。
以及洪皓在求取和平、保全南宋⽅⾯所作的努⼒。
洪⽒家族历代“以民为本”,他们认为民为国之根本,⼈民安定国家才能够稳定。
135《松漠纪闻 》(全) [宋]洪皓
《松漠纪闻》 [宋]洪皓女真即古肃慎国也,东汉谓之挹娄,元魏谓之勿吉,隋唐谓之靺鞨。
开皇中,遣使贡献,文帝因宴劳之。
使者及其徒起舞于前,曲折皆为战鬭之状。
上谓侍臣曰:“天地间乃有此物,常作用兵意。
”其属分六部,有黑水部,即今之女真。
其水掬之则色微黑,契丹目为混同江。
其江甚深,狭处可六七十步,阔处百余步。
唐太宗征高丽,靺鞨佐之,战甚力。
驻跸之败,高延寿、高惠真以众及靺鞨兵十余万来降,太宗悉纵之,独坑靺鞨三千人。
开元中,其酋来朝,拜为勃利州刺史,遂置黑水府,以部长为都督、刺史,朝廷为置长史监之。
赐府都督姓李氏,讫唐世朝献不绝。
五代时始称女真。
后唐明宗时,尝寇登州渤海,击走之。
其后避契丹讳,更为女直,俗讹为女质。
居混同江之南者谓之熟女真,以其服属契丹也,江之北为生女真,亦臣于契丹。
后有酋豪受其宣命为首领者,号“太师”。
契丹自宾州混同江北八十余里建寨以守,予尝自宾州涉江过其寨,守御已废,所存者数十家耳。
女真酋长乃新罗人,号完颜氏。
完颜犹汉言“王”也。
女真以其练事,后随以首领让之。
兄弟三人,一为熟女真酋长,号万户。
其一适他国。
完颜年六十余,女真妻之以女亦六十余。
生二子,其长即胡来也。
自此传三人,至杨哥太师无子,以其侄阿骨打之弟谥曰文烈者为子。
其后杨哥生子闼辣,乃令文烈归宗。
金主九代祖名龛福,追谥景元皇帝,号始祖,配曰明懿皇后。
八代祖名讹鲁,追谥德皇帝,配曰思皇后。
七代祖名佯海,追谥安皇帝,配曰节皇后。
六代祖名随阔,追谥定昭皇帝,号献祖,配曰恭靖皇后。
五代祖孛堇名实鲁,追谥成襄皇帝,号昭祖,配曰威顺皇后。
高祖太师名胡来,追谥惠桓皇帝,号景祖,配曰昭肃皇后。
曾祖太师名核里颇,追谥圣肃皇帝,号世祖,配曰翼简皇后。
曾叔祖太师名蒲刺束,追谥穆宪皇帝,号肃宗,配曰静宣皇后。
曾季祖太师名杨哥,追谥孝平皇帝,号穆宗,配曰贞惠皇后。
伯祖太师名吴刺束,追谥恭简皇帝,号康宗,配曰敬僖皇后。
祖名旻,世祖第二子,咸雍四年岁在戊申生,即阿骨打也。
《松漠纪闻》词语考释
、
纵观 《 汉语大字典》 《 、汉语 大词典》 《 、 古汉 语通假字
典》 《 、宋元语言词典》 等辞书 ,冒” 义归纳如下: “ 语
( ) 本 义 :帽 ” 一 “ 的古 字 , 帽 子 。 即 ( ) 向外 透或 往 上 升 。 二
【 键 词 】松 漠 纪 闻 ; ; 关 冒 墨
余 , 好 延 接儒 士 , 读 儒 书 , 颇 亦 以光 禄 大夫 为 吏 部 尚书 。 父 死 , 其 托 宇 文 虚 中 、 士谈 、 伯 磷 为 志 , 、 以赵 贫 , 赵 为 之 , 高 赵 高 宇 命 而
洪浩 与 《 漠 纪 闻》 松
《 松
漠
纪 闻 》 词 语
。 马金 英 , 晓 明 马
( 内蒙古 师范大学 文学院 ,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0 2 ) 10 2
考
释
【 摘
要 】《 漠 纪 闻》 洪 皓据 其 在 金 见 闻所 记 的 笔 记 , 记 之 事 均 是 其 亲 身 见 闻 , 以史 料 价 值 很 高 , 松 是 所 所 受
汉儿。”
这一段介绍了咀热所居地理位置 、 风俗 、 饮食 , 还提到了金 贵族李靖 :靖 以光禄知同州 , “ 冒墨有素 今亡矣 。其论议亦可
听 , 制 皆 如汉 , 在 文 字上很 有 修 养 。 与 “ ” 字 f 九】 指 冒, 笔 古
相 通 。此 处 疑 有误 。
一
书记述了女真 民族 的 由来 、 风俗 、 传闻 、 科举 制度 、 物产 、 地
从未见 “ 与“ 古字相通的释义及书证。 冒” 笔” 另《 汉语大词典》 “ 通“ 。 : 冒” 笔” 菜蔬 。 文选 ・ 《 枚乘 ( 七发 ) : 》
论流人记忆书写中的直笔与曲笔——以《松漠纪闻》与《宁古塔志》
该 书有方拱乾 自序言 : 宁古何地?无往理 ,
亦 无还 理。老 夫 既往 而复还 ,岂非 天哉? 亲
友 相 见 ,问 对 率 仓 皇 无 端 绪 。邸 舍 无 事 ,偶 追 忆 而 条 晰 之 , 以省 问对 。衰 年 性 健 忘 ,似 多 漏
直到被安置英州 ( 今广东英德县东 ) ,因远离政
论流人记忆书写中的直笔与曲笔
— —
以《 松 漠 纪闻 》与 《 宁古塔 志 》的比较 为 中心
周乔木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 5 0 0 4 0 )
摘
要: 作为黑龙 江地 区历史上著名的流人笔记 ,南宋洪皓的 《 松 漠纪 闻》和清初 方拱乾 的 《 宁古塔 志》都具有 重要 的 史料价值。两部笔记都是作者暮年经历流放 生活之后的追记之作 ,但却 因写作环境、心 态之不 同, 表现 出在取材和叙事策略上的不 同,而后人对 两部笔记 的接 受也与对作者 的道德评价 密切相关。
漠纪闻 》跋记 ,云 “ 右, 《 松漠纪 闻》二卷。先
君衔使十五年 , 深陀穷漠 , 耳目 所接 , 随笔纂录。 闻孟公庚发箧汴都危变 ,归计创 ,艾而火其 书, 握节来归 。同语言得罪柄 臣,诸子佩三缄之戒 , 循陔侍膝 ,不敢 以北方事置齿牙间。及南从炎 荒视膳 ,余 日稍亦谈 及远事。凡不涉今 日强弱 利害者 , 因操牍记其一二 。未几 , 复有私史之禁 ,
先 君 亦 枕 末 疾 ,遂 废 不 录。及 柄 臣 盖 棺 ,弛 语
以期挖掘其中更多的文学相关价值。
一
、
《 松漠纪闻》与 《 宁古塔志 》成 书过程
的 比较
洪皓 ( 1 0 8 8 一l 1 5 5)字 光 弼 ,饶 州 鄱 阳人 。
“冷山”地理考
“冷山”地理考吉林舒兰完颜希尹研究会李士军尹国兴在金代历史中,“冷山”是一处神秘的所在。
“冷山”作为大金国的龙兴之地,承载了大朝记忆,代表了历史上女真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诉求,是一处十分重要的历史地理单元。
“冷山”也是金朝开国元勋左丞相完颜希尹的家族聚居地。
完颜希尹(图1)曾与金太祖完颜阿骨打、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等人在“冷山”呼鹿搏熊,拉硬弓,骑烈马,行围猎之事,练就了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在这里增长了知识和才干。
“冷山”是女真民族建国之梦开始的地方,很多至今流传的女真英雄的传说,都与“冷山”有关系。
【1】图1 金代开国元勋左丞相完颜希尹画像“冷山”具体的地理位置,南宋洪皓《松漠纪闻》有记载:“冷山去燕山三千里,去金国所都二百余里,皆不毛之地。
”又说“宁江州去冷山百七十里”,还说“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
历代文献涉及的“冷山”,为“苦寒之地”,是北方一处寒冷的大山。
但说到具体位置,因为洪皓以后的学者们都没有到过现场,没有相关的考察论证,所以皆语焉不详,而且史料之间彼此冲突抵牾,莫衷一是。
现代的学者对这一问题虽有所关注和涉猎,甚至有所争论,但都没有突破前人,亦没有形成明确的结论。
【2】吉林舒兰完颜希尹研究会设于吉林省舒兰市,是一家专门从事完颜希尹及其相关历史文化问题研究的学术机构。
据历史记载和实地考察,“冷山”是完颜希尹的老家,是完颜希尹成长的地方,也是完颜希尹的最终葬地。
因此,“冷山”地望一直是完颜希尹研究会所关注的历史文化命题,寻找和确定“冷山”之所在,解决这一历史悬疑,完颜希尹研究会责无旁贷。
多年以来,完颜希尹研究会集各方资料和多次现场调查的结果,得出结论,认为吉林舒兰是”冷山”的主要地望之一,舒兰东北方向的张广才岭即是金史文献中反复述及的“冷山”。
史籍中的“冷山”,也就是张广才岭的古称,历史称谓如此。
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基于一项重要的史料。
除了《松漠纪闻》《宋史》《大金国志》《续资治通鉴》等史籍论及“冷山”之外,古时还有一个“冷山龙”的地理观念,以往被严重忽视了。
从出使辽金行记看宋人“华夷之辨”
从出使辽金行记看宋人“华夷之辨”辽、金文化的形成很难以“汉化”概括之,而是中原文化与北族文化相互“涵化”的结果,辽、金文化是一种既有别于原北族文化又有别于原中原文化的“第三种文化”。
而南宋使者们对这一文化涵化现象的厌恶、恐惧和排斥告诉我们,宋人“华夷之辨”所欲严辨之“夷”,并非是与“中华”处处适相反对的“古之夷狄”,而是杂糅华夷、兼容胡汉、颇类“中华”的“今之夷狄”,比较起来,宋使对没有受到多少汉化的“夷狄”如初兴的女真反而有所欣赏赞美。
在历史教科书上,我们会看到这样的说法:宋朝结束了五代长期的割据战乱,重新统一了中国。
事实上,宋朝实现的统一局面完全不能与汉、唐相比,北宋与辽朝互称天子,以南北朝相称。
到了南宋,中原地区的三分之二都在金朝的统治之下,绍兴十一年(1141)达成的和议,宋向金称臣纳贡,宋朝在现实中已承认了金朝才是“天下之主”。
1143年(绍兴十三年)十二月,宋金互派使者贺正旦,从此正式开始通使,直至1217年(宋嘉定十年,金贞祐五年)金宋开战,两国结束外交关系,宋金之间保持通使七十余年。
在这七十余年之间,宋朝前往金朝的使者都是行经淮北、河南、河北到达金朝中京即今北京。
透过这些宋朝士人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如何理解并适应当时的“天下”的。
“朴茂之风亦替”早在北宋末年,宋朝已频频向初兴的女真政权派遣使者,商议合军攻辽,史称“海上之盟”。
后来领导了五马山抗金义军的马扩于宣和年间多次出使金国,留下了《茅斋自叙》这样第一手的见闻资料。
在他的眼中,初兴的女真虽然穷陋荒蛮,但却朴野厚重,元气淋漓,他对此不无赞赏。
宣和四年(1122),马扩曾随同阿骨打一起打猎,当时女真本部已经有农业生产,但居民稀少,只能种些稗子、舂米。
打猎中间,马扩与阿骨打及其他女真贵族共食,号称“御宴”,不过是在土炕上摆几个矮桌子,每人一碗稗饭,用木盘盛着盐渍的瓜菜,各种肉食或烤或煮或生吃,用刀切着食用,饭后,以薄酒传杯冷饮。
导游资格基础知识第3章黑龙江省人文资源
[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江南博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的表述错误的是()。
A.(江南博哥)是一所遗址型博物馆B.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及制造的基地C.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D.2012年11月17日,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是一所遗址型博物馆,建筑面积9997平方米,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大街47号。
七三一遗址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及制造的基地,是日本侵华期间留存的近现代重要历史遗迹。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17日,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4年9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单选题]2.下列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县的是()。
A.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B.新开流古文化遗址C.昂昂溪遗址D.金代冷山古城遗址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A项,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境内,镜泊湖东北牡丹江畔。
B项,新开流古文化遗址,记载着6000年前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县大、小兴凯湖之间新开流以东1.5公里的湖岗上。
C 项,昂昂溪遗址位于昂昂溪区以西6公里处,是中国北方渔猎文化代表性遗址之一。
D项,金代冷山古城遗址位于五常市,与龙凤山水库区相连。
[单选题]3.东北烈士纪念馆馆藏的反映东北抗联斗争生活的文物不包括()。
A.董存瑞穿过的大衫B.赵尚志用过的手枪C.赵一曼用过的大碗及写给宁儿的信D.李兆麟牺牲时穿过的血衣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东北烈士纪念馆馆藏的反映东北抗联斗争生活的文物,包含了抗联军事斗争、密营生活、文化学习、群众支援等各个方面,包括有杨靖宇穿过的大衫、赵尚志用过的手枪、赵一曼用过的大碗及写给宁儿的信、李兆麟牺牲时穿过的血衣等珍贵革命文物。
[单选题]4.下列关于中东铁路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东铁路是日本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我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B.中东铁路海林站旧址6处7栋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C.铁路沿线有著名的罗西亚大街D.1896~1903年筑,以齐齐哈尔为中心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清铁路”的简称,因此亦作“东清铁路”、“东省铁路”,是沙俄为了掠夺和侵略中国,控制远东而在我国领土上修建的一条铁路。
洪皓列传文言文翻译
洪皓列传文言文翻译洪皓列传文言文翻译 1洪皓字光弼,饶州鄱阳人。
徽宗政和五年进士。
历台州宁海主簿,秀州录事参军。
高宗建炎三年,以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使金被留,绍兴十三年始归。
迁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
寻因忤秦桧,出知饶州。
十七年,责授濠州团练副使,英州安置。
二十五年,主管台州崇道观,卒谥忠宣。
有文集五十卷等,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鄱阳集》四卷,另有《松漠纪闻》二卷行世。
事见《盘洲文集》卷七四《先君述》,《宋史》卷三七三有传。
洪皓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鄱阳集》为底本,酌校他书。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他曾任宁海主簿、秀州司录。
南宋建炎三年五月,宋高宗准备将都城由杭州迁往建康,以避金兵锋芒。
洪皓不顾职位卑微,上书谏阻。
他的意见虽未被采纳,但却因此为高宗赏识。
高宗特意召见他,擢升其为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
金国留不遣返。
在金15年,直至绍兴十三年归。
在金期间,威武不屈,时人称之为“宋之苏武”。
后除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封魏国忠宣公。
宋高宗于杭州西湖边葛岭赐建国公府。
洪皓被派出使金国议和,但金没有议和之意,所以当时的使节非常危险。
“凡宋使者如(王)伦及宇文虚中、魏行可、顾纵、张邵等,皆留之不遣。
”(《金史·王伦传》)洪皓行至太原,被金人扣留近一年,第二年转至云中,见到金国权臣完颜宗翰。
完颜宗翰不许洪皓请归二帝之要求,逼迫他到金廷操纵的伪齐刘豫政权去当官。
洪皓严词拒绝。
完颜宗翰大怒,下令推出斩首。
洪皓面不改色,从容而行。
一位贵族见状,深受感动,不觉失声说道:“真忠臣也。
”遂用目光制止剑士暂缓行刑,并亲自跪下请求完颜宗翰免除洪皓一死。
完颜宗翰虽然免洪皓死,但把他流放到遥远的冷山。
2. 文言文翻译《宋史·洪皓列传》洪皓,字光弼,番易人。
少有不平凡的节日,慷慨而足智多谋。
邓正和晋世帝五年。
王福和朱冕都想结婚,就辞职了。
宣忠是秀洲的记载。
西溪的洪氏家族文化
西溪的洪氏家族文化西溪的洪氏家族文化西溪洪氏是杭州的世家大族,与同是杭州大族的横河桥许家、头发巷丁家、双陈巷高家、状元弄陈家、岳官巷吴家、木场巷叶家、柴木巷万家比起来,家族史更长,人物影响更著,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西溪洪家埭旧日洪氏宗祠,有联语云:“宋朝父之公侯三宰相;明纪祖孙太保五尚书”,可见其门第之显赫。
据我所知,如果以南宋初年洪皓为西溪五常始祖,至清人物尚盛,著名戏曲家洪昇是其中的代表。
前后绵延八百多年,至今洪氏后人仍聚居于此。
考察西溪五常洪氏文化,我以为最具代表性的是藏书文化、刻书文化和戏曲文化,这三者在全国,有的甚至在世界有影响。
先说洪氏藏书活动,杭州洪氏开创者是南宋初年的洪皓,至明而益盛,有洪钟五世藏书。
洪皓(1088-1155),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宋政和五年(1115)进士。
高宗建炎三年(1129),任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出使金国。
金国留不遣返。
洪皓威武不屈,留金十五年。
被拘押期间,曾多次秘密派人返宋,报告金国虚实,其忠贞不屈精神,宋高宗比之汉之苏武。
绍兴十一年(1141)洪皓归宋,后因触犯秦桧,被贬英州,又徙袁州,至南雄州而卒,谥忠宣。
其生平事迹详见《宋史》卷三七三。
洪皓长期在浙江嘉兴、杭州生活,为余杭五常西溪洪氏始祖,清雍正《浙江通志》有传,列为杭州府“寓贤”,其后裔则聚族而居西溪(今余杭五常洪家埭)。
据《钱塘县志》载,洪皓“全节归,高宗赐第钱塘葛岭”(今杭州西湖北山葛岭),明王守仁(阳明)为其后裔洪钟作《谥襄惠两峰洪公墓志铭》称:“维洪氏世显于鄱阳,自宋太师洪忠宣公始,赐第于钱塘西湖之葛岭,……遂为钱塘望族。
”又据《西溪梵隐志》卷一称:“太师初赐第于钱塘之葛岭,子孙家西溪,族指甚繁,代有名德。
”今考察调研,西溪洪氏,主要出自洪皓次子洪遵族系。
洪皓著有《洪皓文集》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称《洪皓文集》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马端临《文献通考》称《鄱阳集》十卷。
宋人的北珠消费与海东青传闻-精选资料
宋人的北珠消费与海东青传闻-精选资料宋人的北珠消费与海东青传闻宋徽宗在位期间,流传着一个很为“奇特”的“故事”:天鹅食蚌,从而吞下其体内所成之珠,猎鹰“海东青”追杀天鹅,人们以是又从其嗉中得珠。
之所以视“海东青”为珍贵,乃是为了得到质地格外优良的“北珠”。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天祚嗣位,立未久,当中国崇宁之间,漫用奢侈,宫禁竞尚北珠。
北珠者,皆北中来,榷场相贸易。
天祚知之,始欲禁?~其下,谓中国倾府库以市无用之物,此为我利,而中国可以困,恣听之。
而天祚亦骄汰,遂从而慕尚焉。
北珠,美者大如弹子,小者若梧子,皆出辽东海汊中。
每八月望,月如昼则珠必大,乃以十月方采取珠蚌,而北方冱寒,九、十月则坚冰厚已盈尺矣。
凿冰没水而捕之,人以病焉。
又有天鹅能食蚌,则珠藏其嗉,又有俊鹘号海东青者,能击天鹅,人既以鹘而得天鹅,则于其嗉得珠焉。
海东青者,出五国。
五国之东,接大海,自海东而来者,谓之海东青。
小而俊健,爪白者尤以为异,必求之女真。
每岁遣外鹰坊子弟趣女真,发甲马千余人入国界,即海东巢穴取之,与五国战?`而后得,女真不胜其扰。
加之沿边诸帅,如东京留守、黄龙府尹等,每到官,各管女真部族,依例科敛,拜奉礼物,各有等差,女真忿。
由是诸部皆怨叛,潜附阿{固达}[骨打],咸欲称兵以拒之。
”北宋官方向契丹采购“北珠”,时人所记有征。
杨时《龟山先生集》卷三七《曹辅墓志铭》:“初在安肃[军],兼榷场事,得旨市北珠。
公(曹辅)奏疏,其略曰:以彼锱铢之物,易吾亿万之资。
彼诚以此?士则士勇,以此赏战则战胜,是借寇兵资盗粮也。
上悟而罢。
”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卷二八:“先是,[宁江]州有榷场,女真以北珠、生金、人参、松实、白附子、蜜蜡、麻布之类为市。
州人低其值,且拘辱之,谓之打女真。
州既陷,杀之无遗类。
”宋人于“北珠”的收藏,数量巨大。
周辉《清波杂志》卷三《行脚僧》:“七夫人者,一日,于看楼见一僧顶笠自楼下过,问左右:笠甚重,内有何物?告以行脚僧,生生之具皆在焉。
中国古代文学大力司空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大力司空名词解释大力司空:古代官名。
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引证解释:1、官名。
相传少昊时所置,周为六卿之一,即冬官大司空,掌管工程。
汉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与大司马、大司徒并列为三公,后去大字为司空,历代因之,明废。
清时别称工部尚书为大司空,侍郎为少司空。
按,苏楞额嘉庆时曾任工部右侍郎。
参阅《通典·职官二》、《续通典·职官二》。
引子:清无名氏《王氏复仇记》:“祝孝廉者,姓顾名化雍……其先常隶属於陈司空必谦,以故人轻之。
”按,陈必谦,明万历进士,官工部侍郎。
清龚自珍《题兰汀郎中园居三十五韵郎中故尚书苏楞额之孙》:“兰汀司空孙,华年擅朝誉。
”2、官名。
主管囚徒之官。
引子:《汉书·陈咸传》:“﹝陈咸﹞为南阳太守。
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輒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为地臼木杵,舂不中程,或私解脱钳釱,衣服不如法,輒加罪笞。
”颜师古注:“司空,主行役之官。
”3、战国魏牢狱名。
《礼记·月令》“命有司。
省囹圄”唐孔颖达疏:“崇精问曰:‘……囹圄何代之狱?’焦氏答曰:‘《月令》秦书,则秦狱名也。
引子:汉曰若卢,魏曰司空是也。
’”4、金僧官判录的别称。
引子:宋洪皓《松漠纪闻》:“僧职有正副判録,或呼司空。
”原注:“辽代僧有兼官至检校司空者,故名称尚存。
”5、相术家语。
指额之前部。
引子:《人伦大统赋》“欲察人伦先从额相”元薛延年注:“额中连天中,下及司空,有理及肉如环者名天城,周匝无缺,有缺若门者三公,门僻者方伯。
”明李廷湘《神相全编·十三部位总歌》:“第三司空额角前,上卿少府更相连。
交友道中空额好,眉重山林看圣贤。
”6、星名。
引子:《史记·天官书》:“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张守节正义:“危东两两相比者,是司命等星也。
司空唯一星耳,又不在危东,恐‘命’字误为‘空’也。
”唐曹唐《勗剑》诗:“垂情不用将閒气,恼乱司空犯斗牛。
”。
周岭:正月十六古习俗:“放偷”与“走桥”
周岭:正月十六古习俗:“放偷”与“走桥”据南宋初期出使金国被迫滞留十五年的官员洪皓所著《松漠纪闻》一书记载,“放偷”的习俗在金国即已非常流行:“金国治盗甚严,每捕获,论罪外皆七倍责偿。
惟正月十六日,则纵偷一日以为戏。
妻女、宝货、车马为人所窃,皆不加刑。
是日人皆严备,遇偷至,则笑遣之。
既无所获,虽畚钁微物,亦携去。
妇女至显入人家,伺主者出接客,则纵其婢妾盗饮器,他日知其主名,或偷者自言,大则具茶食以赎(谓羊酒肴馔之类),次则携壶;小则打糕取之。
亦有先与室女私约,至期而窃去者,女愿留,则听之。
自契丹以来皆然,今燕亦如此。
”元代人武珪在《燕北杂记》中也佐证了这一点:“正月十三日,放契丹作贼三日;如盗及十贯以上,依法行遣。
”只是时间上提前了几天。
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明代人郎瑛的《七修类稿》中也有这样的记载:“金与元国俗,正月十六日谓之'放偷’。
是日各家皆严备,遇偷至,则笑而遣之。
虽妻女、车马、宝货,为人所窃,皆不加罪。
闻今扬州尚然。
”其中最后一句则表明,这一习俗早已流传到南方的长江流域一带。
清初著名学者毛奇龄在《毛西河全集》中的“放偷连厢”条云:“渤海向北,有个风俗,平日禁偷极严,至每年元夕,各许里巷放偷一日,以为戏乐。
”这里所说的“元夕”,即正月十五上元节。
清代人樊彬还有一首诗记述了这一民俗:“上元良夜永,灯火畅遨游。
守户劳黄犬,金吾正放偷。
”诗后注云:“元夕小窃,元时不禁,名'放偷’。
”(《燕都杂咏》)这里有两点很值得注意:一是在金王朝非常严酷的专制统治下,在“治盗甚严”的法律环境下,竟然让出正月十六这一天,允许“纵偷一日”,“妻女、宝货、车马为人所窃,皆不加刑”。
也就是说,凡此日盗窃,均不算犯法,或者说可以逍遥法外,法律在这一天开了“天窗”。
这在古今中外法律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而百姓们似乎也心领神会,充分利用这一法律空档,以极其幽默的方式,将这一规定最大限度地娱乐化,让原本对窃贼网开一面的正月十六“放偷”变成中国历史上最为独特、也最为别致的节日。
“十二”生肖的来历
“十二”生肖的来历生肖为何取数十二?《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
”时刻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
《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
”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说,《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农架地区发觉了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
其中有一个讲述干支来历的故事:“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漫游,遇到女娲。
女娲周围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个女子。
玄黄说:‘这是天干革命地支神,来治理天地的。
’因此,为他们分别取名,配夫妻,成阴阳。
男的统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
”这一创世神话故事,讲干支,讲玄黄神、女娲神,讲天地阴阳,将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远。
天乾地刊,古代历来以天为主、地为从。
十天干又叫十母,对应的十二地支则别称十二子。
汉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因此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
干支相配,以成六旬。
”大桡是黄帝时代的大臣,那个地点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数。
干与支按顺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为第六十对,正好干、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开始,这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
其中,每个天干显现六次,每个地支显现五次。
十二生肖的产生,有着天文学的背景。
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体验着寒暑交替的循环往复。
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纪年,问则曰‘我见青草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一岁也。
”宋代孟珙《蒙鞑备录》也记:“其俗每草青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
”年又有观天者发觉月亮盈亏周期能够用来丈量岁的长短,发觉十二次月圆为一岁,这一发觉,是初期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视为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漠記聞(宋)洪皓撰●目錄卷上卷下補遺●松漠記聞卷上宋鄱陽洪皓撰女真即古肅真國也,東漢謂之挹婁,元魏謂之勿吉,隋唐謂之靺鞨。
開皇中遣使貢獻,文帝因宴勞之。
使者及其徒起舞於前,曲折皆為戰鬬之狀。
上謂侍臣曰:“天地間乃有此物,常作用兵意。
”其屬分六部,有黑水部,即今之女真,其水掬之則色微黑,契丹目為混同江,其江甚深,狹處可六七十步,闊處至百步。
唐太宗征高麗靺鞨佐之戰甚力。
駐蹕之敗,高延壽高惠真以眾及靺鞨兵十餘萬來降,太宗悉縱之,獨坑靺鞨三千人。
開元中,其酋來朝拜,為勃利州刺史,遂置黑水府,以部長為都督刺史,朝廷為置長史監之,賜府都督姓李氏。
訖唐世,朝獻不絕。
五代時始稱女真。
後唐明宗時嘗寇登州渤海,擊走之。
其後避契丹諱更為女直【契丹之諱曰宗真】,俗訛為女質。
居混同江之南者謂之熟女真,以其服屬契丹也;江之北為生女真,亦臣于契丹,後有酋豪受其宣命為首領者,號太師契丹,自賓州混同江北八十餘里建寨以守。
予嘗自賓涉江過其寨,守禦已廢,所存者數十家耳【生女真即金國也】。
女真酋長乃新羅人,號完顏氏,完顏猶漢言王也。
女真以其練事後隨以首領讓之兄弟三人一為熟女真酋長號萬戶其一適他國完顏年六十餘女真妻之以女亦六十餘生二子其長即胡來也自此傳三人至楊哥太師無子以其姪阿骨打之弟諡曰文烈者為子其後楊哥生子闥辣乃令文烈歸宗金王九代祖名龕福追諡景元皇帝號始祖配曰明懿皇后八代祖名訛魯追諡德皇帝配曰思皇后七代祖名佯海追諡安皇帝配曰節皇后六代祖名隨闊追諡定昭皇帝號獻祖配曰恭靖皇后五代祖孛堇名實魯追諡成襄皇帝號昭祖配曰威順皇后高祖太師名胡來追諡惠【犯欽宗廟諱】皇帝號景祖配曰昭肅皇后曾祖太師名核里頗追諡聖肅皇帝號世祖配曰翼簡皇后曾叔祖太師名蒲剌束追諡穆憲皇帝號肅宗配曰靜宣皇后曾季祖太師名楊哥追諡孝平皇帝號穆宗配曰貞惠皇后伯祖太師名吳剌束追諡恭簡皇帝號康宗配曰敬僖皇后祖名旻世祖第二子咸雍四年歲在戊申生即阿骨打也滅契丹諡大聖武元皇帝號太祖同母弟二人長曰吳乞買次曰撤【撤:撒】也阿骨打卒吳乞買立名晟諡文烈皇帝號太宗配曰明德皇后今主名亶阿骨打之孫繩果之子繩果追諡景宣皇帝亶之配曰屠始坦氏阿骨打八子正室生繩果於次為第五又生第七子乃燕京留守易王之父正室卒其繼室立亦生二子長曰二太子為東元帥封許王南歸至燕而卒次生第六子曰蒲路虎為兗王太傅領尚書省事長子固碖【力本切】側室所生為太師涼國王領尚書省事第三曰三太子為左元帥與四太子同母四太子即兀朮為越王行臺尚書令第八子曰邢王為燕亍悟室者女真人悟作鄔音或云悟失名希尹封陳王為左相誅宋兗滕虞凡七十二王後為兀朮族誅回鶻自唐末浸微本朝盛時有入居秦川為熟戶者女真破陝悉徙之燕山甘涼瓜沙舊皆有族帳後悉羈縻于西夏唯居四郡外地者頗自為國有君長其人卷髮深目眉修而濃自眼睫而下多虬髯土多瑟瑟珠玉帛有兜羅緜毛氎狨錦注絲熟綾斜褐藥有膃肭臍碙砂香有乳香安息篤耨善造賓鐵刀劍烏金銀器多為商賈於燕載以橐它過夏地夏人率十而指一必得其最上品者賈人苦之後以物美惡雜貯毛連中【毛連以羊毛緝之單其中兩頭為袋以毛繩或線封之有甚麁者有間以雜色毛者則輕細】然所征亦不貲其來浸熟始厚賂稅吏密識其中下品俾指之尤能別珍寶蕃漢為巿者非其人為儈則不能售價奉釋氏最甚共為一堂塑佛像其中每齋必刲羊或酒酣以指染血塗佛口或捧其足而嗚之謂為親敬誦經則衣袈裟作西竺語燕人或俾之祈禱多驗婦人類男子白皙著青衣如中國道服然以薄青紗幕首而見其面其居秦川時女未嫁者先與漢人通有生數子年近三十始能配其種類媒妁來議者父母則曰吾女嘗與某人某人昵以多為勝風俗皆然其在燕者皆久居業成能以金相瑟瑟為首飾如釵頭形而曲一二寸如古之笄狀又善結金線相瑟瑟為珥及巾環織熟錦熟綾注絲線羅等物又以五色線織成袍名曰剋絲甚華麗又善撚金線別作等背織花樹用粉繳經歲則不佳唯以打換達靼辛酉歲金國肆眚皆許西歸多留不反今亦有目微深而髯不虬者蓋與漢兒通而生也嗢熱者國最小不知其始所居後為契丹徙置黃龍府南百餘里曰賓州州近混同江即古之粟末河黑水也部落雜處以其族類之長為千戶統之契丹女真貴游子弟及富家兒月夕被酒則相率攜尊馳馬戲飲其地婦女聞其至多聚觀之間令侍坐與之酒則飲亦有起舞歌謳以侑觴者邂逅相契調謔往反即載以歸不為所顧者至追逐馬足不遠數里其攜去者父母皆不問留數歲有子始具茶食酒數車歸寧謂之拜門因執子壻之禮其俗謂男女自媒勝於納幣而昏者飲食皆以木器好寘蠱他人欲其不驗者云三彈指於器上則其毒自解亦間有遇毒而斃者族多李姓予頃與其千戶李靖相知靖二子亦習進士舉其姪女嫁為悟室子婦靖之妹曰金哥為金主之伯固碖側室其嫡無子而金哥所生今年約二十餘頗好延接儒士亦讀儒書以光祿大夫為吏部尚書其父死託宇文虛中高士談趙伯璘為誌高宇以趙貧命趙為之而二人書篆其文額所濡甚厚曾在燕識之亦學奕象戲點茶靖以光祿知同州冒墨有素今亡矣其論議亦可聽衣制皆如漢兒渤海國去燕京女真所都皆千五百里以石累城足東並海其王舊以大為姓右姓曰高張楊竇烏李不過數種部曲奴婢無姓者皆從其主婦人皆悍妬大氐與他姓相結為十姊妹迭幾察其夫不容側室及他游聞則必謀寘毒死其所愛一夫有所犯而妻不之覺者九人則羣聚而詬之爭以忌嫉相夸故契丹女真諸國皆有女倡而其良人皆有小婦侍婢唯渤海無之男子多智謀驍勇出他國右至有三人渤海當一虎之語契丹阿保機滅其王大諲譔徙其名帳千餘戶于燕給以田疇捐其賦入往來貿易關巿皆不征有戰則用為前驅天祚之亂其聚族立姓大者於舊國為王金人討之軍未至其貴族高氏棄家來降言其虛實城後陷契丹所遷民益蕃至五千餘戶勝兵可三萬金人慮其難制頻年轉戍山東每徙不過數百家至辛酉歲盡驅以行其人大怨富室安居踰二百年往往為園池植牡丹多至三二百本有數十榦叢生者皆燕地所無纔以十數千或五千賤貿而去其居故地者今仍契丹舊為東京置留守有蘇扶等州蘇與中國登州青州相直每大風順隱隱聞雞犬聲阿保機長子東丹王贊華封於此謂之人皇王不得立鞅鞅嘗賦詩曰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當鄉人從此投外國遂自蘇乘筏浮海歸唐明宗善畫馬好經籍猶以筏載行其國初倣唐置官司國少浮圖氏有趙崇德者為燕都運未六十餘休致為僧自為大院請燕竹林寺慧日師住持約供眾僧三年費竹林乃四明人趙與予相識頗久古肅真城四面約五里餘遺堞尚在在渤海國都三十里亦以石累城腳黃頭女真者皆山居號合蘇館女真【合蘇館河西亦有之有八館在黃河東今皆屬金人與金粟城五花城隔河相近二城八館舊屬契丹今屬夏人金人約以兵取關中以三城八館報之後背約再取八館而三城在河西屢爭不得其一城忘其名】其人戇朴勇鷙不能別死生金人每出戰皆被以重札令前驅謂之硬軍後役之益苛廩給既少遇鹵掠所得復奪之不勝忿天會十一年遂叛興師討之但守遏山下不敢登其巢穴經二年出鬬而敗復降疑即黃頭室韋也金國謂之黃頭生女真髭髮皆黃目精多綠亦黃而白多因避契丹諱遂稱黃頭女真盲骨子契丹事迹謂之朦骨國即唐書所謂蒙兀部大遼道宗朝有漢人講論語至北辰居所而眾星共之道宗曰吾聞北極之下為中國此豈其地邪至夷狄之有君疾讀不敢講則又曰上世獯鬻獫狁蕩無禮法故謂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中華何嫌之有卒令講之道宗末年阿骨打來朝以悟室從與遼貴人雙陸貴人投瓊不勝妄行馬骨打憤甚拔小佩刀欲剚之悟室急以手握鞘骨打止得其柄杙其胸不死道宗怒侍臣以其強悍咸勸誅之道宗曰吾方示信以待遠人不可殺或以王衍縱石勒張守珪赦安祿山終致後害為言亦不聽卒歸之至叛遼用悟室為謀主骨打且死矚其子固碖善待之大遼盛時銀牌天使至女真每夕必欲薦枕者其國舊輪中下戶作止宿處以未出適女待之後求海東青使者絡繹恃大國使命惟擇美好婦人不問其有夫及閥閱高者女真浸忿遂叛初女真有戎器而無甲遼之近親有以眾叛間入其境上為女真一酋說而擒之得甲首五百女真賞其酋為阿盧里移賚【彼云第三箇官人亦呼為相公】既起師才有千騎用其五百甲攻破寧江州遼眾五萬禦之不勝復倍遣之亦折北遂益至二十萬女真以眾寡不敵謀降大酋粘罕悟室婁宿等曰我殺遼人已多降必見勦不若以死拒之時勝兵至三千既連敗遼師器甲益備與戰復克天祚乃發蕃漢五十萬親征大將余都姑謀廢之立其庶長子趙王謀泄以前軍十萬降遼軍大震天祚怒國人叛已命漢兒遇契丹則殺之初遼制契丹人殺漢兒者皆不加刑至是攄其宿憤見者必死國中駭亂皆莫為用女真乘勝入黃龍府五十餘州浸逼中京【中京古白□城】天祚懼遣使立阿骨打為國王骨打留之遣人邀請十事欲冊帝為兄弟國及尚主使數往反天祚不得已欲帝之而他請益堅天祚怒曰小夷乃欲偶吾女邪囚其使不報已而中京被圍跳至上京過燕遂投西夏夏人雖舅甥國畏女真之強不果納初大觀中本朝遣林攄使遼遼人命習儀攄惡其屑屑以蕃狗詆伴使天祚曰大宋兄弟之邦臣吾臣也今辱吾左右與辱我同欲致之死在廷恐兆釁皆泣諫止杖半百而釋之時天祚窮將來歸以是故恐不加禮廼走小勃律復不納乃夜回欲之雲中未明遇諜者言婁宿軍且至天祚大驚時從騎尚千餘有精金鑄佛長丈有六尺者他寶貨稱是皆委之而遁值天微雪車馬皆有轍跡為敵所及先遣近貴諭降未復婁宿下馬跽于天祚前曰奴婢不佞乃以介冑犯皇帝天威死有餘罪因捧觴而進遂俘以還封海濱王處之東海上其初走河西也國人立其季父於燕俄死以其妻代後與郭藥師來降所謂蕭太后者寧江州去冷山百七十里地苦寒多草木如桃李之類皆成園至八月則倒置地中封土數尺覆其枝榦季春出之厚培其根否則凍死每春冰始泮遼主必至其地鑿冰釣魚放弋為樂女真率來獻方物若貂鼠之屬各以所產量輕重而打博謂之打女真後多強取女真始怨暨阿骨打起兵首破此州馴致亡國遼亡大實林牙亦降【大實小名林牙猶翰林學士虜俗大槩以小名居官上】後與粘罕雙陸爭道罕心欲殺之而口不言大實懼及既歸帳即棄其妻攜五子宵遁詰旦粘罕怪其日高不來使召之其妻曰昨夕以酒忤大人【大音□】畏罪而竄詢其所之不以告粘罕大怒以配部落之最賤者妻不肯屈強之極口嫚罵遂射殺之大實深入沙子立天祚之子梁王為帝而相之女真遣故遼將余都姑帥兵經略屯田于合董城【城去上京三千里】大實游騎數十出入軍前都姑遣使打話遂退沙子者蓋不毛之地皆平沙廣漠風起揚塵至不能辨色或平地頃刻高數丈絕無水泉人多渴死大實之走凡三晝夜始得度故女真不敢窮追遼御馬數十萬牧于磧外女真以絕遠未之取皆為大實所得今梁王大實皆亡餘黨猶居其地合董之役令山西河北運糧給軍予過河陰縣令以病解獨簿出迎以線繫槐枝垂綠袍上命之坐懇辭叩其故以實言曰縣饋餉失期令被撻柳條百慙不敢出某亦罹此罰痛楚特甚故不可坐創未愈懼為腋氣所侵故帶槐以辟之余都姑之降金人以為西軍大監軍久不遷常鞅鞅其軍合董也失其金牌金人疑其與林牙暗合遂質其妻子余都姑有叛心明年九月約燕京統軍反統軍之兵皆契丹人余都謀誅西軍之在雲中者盡約雲中河東河北燕京郡守之契丹漢兒令誅女真之在官在軍者天德知軍偽許之遣其妻來告時悟室為西監軍自雲中來燕微聞其事而未信與通事漢兒那也回行數百里那也見二騎馳甚遽問之曰會見監軍否以不識對問為誰曰余都下人那也追及悟室曰適兩契丹云余都下人既在西京何故不識監軍【北人稱雲中為西京】恐有姦謀遂回馬追獲之搜其靴中得余都書曰事已泄宜便下手復馳告悟室即回燕統軍來謁縛而誅之又二日至雲中余都微覺父子以遊獵為名遁入夏國夏人問有兵幾何云親兵三二百遂不納投達靼達靼先受悟室之命其首領詐出迎具食帳中潛以兵圍之達靼善射無衣甲余都出敵不勝父子皆死凡預謀者悉誅契丹之黠漢兒之有聲者皆不免金國舊俗多指腹為昏姻既長雖貴賤殊隔亦不可渝壻納幣皆先期拜門戚屬偕行以酒饌往少者十餘車多至十倍飲客佳酒則以金銀斻貯之其次以瓦斻列於前以百數賓退則分餉焉男女異行而坐先以烏金銀盃酌飲【貧者以木】酒三行進大軟脂小軟脂【如中國寒具】蜜餻【以松實胡桃肉漬蜜和糯粉為之形或方或圓或為柿藤花大略類淛中賣堦餻】人一盤曰茶食宴罷富者瀹建茗留上客數人啜之或以麤者煎乳酪婦家無大小皆坐炕上壻黨羅拜其下謂之男下女禮畢壻牽馬百匹少者十匹陳其前婦翁選子姓之別馬者視之塞痕則留【好也】束?辛辣則退【不好也】留者不過什二三或皆不中選雖壻所乘亦以充數大氐以留馬少為恥女家亦視其數而厚薄之一馬則報衣一襲壻皆親迎既成昏留婦氏執僕隸役雖行酒進食皆躬親之三年然後以婦歸婦氏用奴婢數十戶【奴曰亞海婢曰亞海軫】牛馬十數羣每羣九牸一牡以資遣之夫謂妻為薩那罕妻謂夫為愛根契丹男女拜皆同其一足跪一足著地以手動為節數止於三彼言捏骨地者即跪也女真舊絕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紀年問之則曰我見草青幾度矣蓋以草一青為一歲也自興兵以後浸染華風酋長生朝皆自擇佳辰粘罕以正旦悟室以元夕烏拽馬以上巳其他如重午七夕重九中秋中下元四月八日皆然亦有用十一月旦者謂之周正金主生於七月七日以國忌用次日今朝廷遣賀使以正月至彼蓋循契丹故事不欲使人兩至也金國治盜甚嚴每捕獲論罪外皆七倍責償唯正月十六日則縱偷一日以為戲妻女寶貨車馬為人所竊皆不加刑是日人皆嚴備遇偷至則笑遣之既無所獲雖畚钁微物亦攜去婦人至顯入人家伺主者出接客則縱其婢妾盜飲器他日知其主名或偷者自言大則具茶食以贖【謂羊酒肴饌之類】次則攜壺小亦打餻取之亦有先與室女私約至期而竊去者女願留則聽之自契丹以來皆然今燕亦如此女真舊不知歲月如燈夕皆不曉己酉歲有中華僧被掠至其闕遇上元以長竿引燈毬表而出之以為戲女真主吳乞買見之大駭問左右曰得非星邪左右以實對時有南人謀變事泄而誅故乞買疑之曰是人欲嘯聚為亂剋日時立此以為信耳命殺之後數年至燕頗識之至今遂盛胡俗奉佛尤謹帝后見像設皆梵拜公卿詣寺則僧坐上坐燕京蘭若相望大者三十有六然皆律院自南僧至始立四禪曰太平招提竹林瑞像貴游之家多為僧衣盂【衣鉢也】甚厚延壽院主有質坊二十八所僧職有正副判錄或呼司空【遼代僧有兼官至檢校司空者故名稱尚存】出則乘馬佩印街司五伯各二人前導凡僧事無所不統有罪者得撻之其徒以為榮出家者無買牒之費金主以生子肆赦令燕雲汴三臺普度凡有師者皆落髮奴婢欲脫隸役者纔以數千囑請即得之得度者亡慮三十萬舊俗姦者不禁近法益嚴立賞三百千它人得以告捕嘗有家室則許之歸俗通平民者杖背流遞僧尼自相通及犯品官家者皆死蒲路虎性愛民所居官必復租薄征得蕃漢間心但時有酒過後除東京留守【治渤海城】敕令止飲行未抵治所有一僧以木?索柃癭盂遮道而獻【木?索柃木名有文縷可愛多用為椀】曰可以酌酒路虎曰皇帝臨遣時宣戒我勿得飲爾何人乃欲以此器導我邪顧左右令窪勃辣駭【彼云敲殺也】即引去行刑者哀其亡辜擊其腦不力欲令宵遁而以死告未畢復呼使前僧被血淋漓路虎曰所以獻我者意安在對曰大王仁慈正直百姓喜幸故敢奉此為壽無它志也路虎意解欲釋之詢其鄉以渤海對路虎笑曰汝聞我來用此相鶻突耳豈可赦也卒殺之又於道遇僧尼五輦共輦而載召而責之曰汝曹羣遊已冒法而乃敢顯行吾前邪皆射殺之金國之法夷人官漢地者皆置通事【即譯語官也或以有官人為之】上下重輕皆出其手得以舞文招賄三二年皆致富民俗苦之有銀珠哥大王者【銀珠者行第六十也】以戰多貴顯而不熟民事嘗留守燕京有民數十家負富僧金六七萬緡不肯償僧誦言欲申訴逋者大恐相率賂通事祈緩之通事曰汝輩所負不貲今雖稍遷延終不能免苟能厚謝我為汝致其死皆欣然許諾僧即陳牒跪聽命通事潛易它紙譯言曰久旱不雨僧欲焚身動天以蘇百姓銀珠笑即書牒尾稱塞痕者再庭下已有牽攏官二十輩驅之出僧莫測所以扣之則曰塞痕好也狀行矣須臾出郛則逋者已先期積薪擁僧於上四面舉火號呼稱冤不能脫竟以焚死胡俗舊無儀法君民同川而浴肩相摩于道民雖殺雞亦召其君同食炙股烹??脯【音蒲膊肉也】以餘肉和莫?糸菜擣臼中糜爛而進率以為常吳乞買稱帝亦循故態今主方革之金國新制大氏依倣中朝法律至皇統三年頒行其法有創立者率皆自便如毆妻至死非用器刃者不加刑以其側室多恐正室妬忌漢兒婦莫不唾罵以為古無此法曾臧獲不若也北人重赦無郊霈予銜命十五年才兩見赦一為余都姑叛一為皇子生盲骨子其人長七八尺捕生麋鹿食之金人嘗獲數輩至燕其目能視數十里秋毫皆見蓋不食煙火故眼明與金人隔一江常渡江之南為寇禦之則返無如之何金國天會十四年四月中京小雨大雷震羣犬數十爭赴土河而死所可救者纔二三爾松漠記聞卷上●松漠記聞卷下宋鄱陽洪皓撰冷山去燕山三千里去金國所都二百餘里皆不毛之地乙卯歲有二龍不辨名色身高丈餘相去數步而死冷氣腥焰襲人不可近一已無角如截去一額有竅大若當三錢如斧鑿痕悟室欲遣人截其角或以為不祥乃止戊午夏熙州野外濼水有龍見三日初於水面見蒼龍一條良久即沒次日見金龍以爪托一嬰兒兒雖為龍所戲弄略無懼色三日金龍如故見一帝者乘白馬紅衫玉帶如少年中官狀馬前有六蟾蜍凡三時方沒郡人競往觀之相去甚近而無風濤之害熙州嘗以圖示劉豫劉不悅趙伯璘曾見之是年五月汴都太康縣一夕大雷雨下冰龜亙數十里龜大小不等首足卦文皆具阿保機居西樓宿氈帳中晨起見黑龍長十餘丈蜿蜒其上引弓射之即騰空夭矯而逝墜于黃龍府之西相去已千五百里纔長數尺其骸尚在金國內庫悟室長子源嘗見之尾鬣支體皆全雙角已為人所截與予所藏董羽畫出水龍絕相似蓋其背上鬣不作魚鬣也悟室第三子撻撻勁勇有智力兼百人悟室常與之謀國蒲路虎之死撻撻承詔召入自後執其手而殺之為明威將軍正月十六挾奴僕十輩入寡嬸家烝焉悟室在闕下【虜都也】其長子以告命械繫于家悟室至問其故曰放偷敢爾悟室命縛杖其背百餘釋之體無傷虜法縛者必死撻撻始謂必杖聞縛而驚遂失心歸室不能坐呼曰我將去人問之曰適蒲路虎來後旬日死悟室哭之慟曰折我左手是年九月悟室亦坐誅己未年五月客星守魯悟室占之太史曰不在我分野外方小?無傷至七月魯兗宋滕虞諸王同日誅庚申年星守陳太史以告宇文宇文語悟室【悟室時為陳王】悟室不以為怪至九月而誅虜亦應天道如此金人科舉先於諸州分縣赴試詩賦者兼論作一日經義者兼論策作三日號為鄉試悉以本縣令為試官預試之士唯雜犯者黜牓首曰鄉元亦曰解元次年春分三路類試自河以北至女真皆就燕關西及河東就雲中河以南就汴謂之府試試詩賦論時務策經義則試五道三策一論一律義凡二人取一牓首曰府元至秋盡集諸路舉人于燕名曰會試凡六人取一牓首曰勑頭亦曰狀元分三甲曰上甲中甲下甲勑頭補承德郎視中朝之承議上甲皆賜緋七年即至奉直大夫謂之正郎第二第三人八年或九年中甲十二年下甲十三年不以所居官高卑皆遷大夫中下甲服綠例賜銀帶府試差官取旨尚書省降劄知舉一人同知二人又有封彌謄錄監門之類試闈用四柱揭綵其上目曰至公樓主文登之以觀試或有私者停官不敘仍決沙袋親戚不回避尤重書法凡作字有點畫偏旁微誤者皆曰雜犯先是考校畢知舉即唱名近歲上中下甲雜取十名納之國中下翰林院重考實欲私取權貴也考校時不合格者曰牓其名試院欲開餘人方知中選【後又置御試已會試中選者皆當至其國都不復試文只以會試牓殿廷唱第而已士人頗以為苦多不願往則就燕徑官之御試之制遂絕】又有明經明法童子科然不擢用止於簿尉明經至於為直省官事宰執持筆研童子科止有趙憲甫位至三品省部有令史以進士及第者為之又有譯史或以練事或以關節凡遞勑或除州太守告令史譯史送之大州三數百千帥府千緡若兀朮諸貴人除授則令宰執子弟送之獲數萬緡北方苦寒故多衣皮雖得一鼠亦褫皮藏去婦人以羔皮帽為飾至直十數千敵三大羊之價不貴貂鼠以其見日及火則剝落無色也初漢兒至曲阜方發宣聖陵粘罕聞之問高慶緒【渤海人】曰孔子何人對曰古之大聖人曰大聖人墓豈可發皆殺之故闕里得全燕京茶肆設雙陸局或五或六多至十博者蹴局如南人茶肆中置棊具也女真多白芍藥花皆野生絕無紅者好事之家采其芽為菜以麵煎之凡待賓齋素則用其味脆美可以久留無生薑至燕方有之每兩價至千二百金人珍甚不肯妄設遇大賓至縷切數絲寘楪中以為異品不以雜之飲食中也西瓜形如匾蒲而圓色極青翠經歲則變黃其瓞類甜瓜味甘脆中有汁尤冷五代史四夷附錄云以牛糞覆棚種之予攜以歸今禁圃鄉囿皆有亦可留數月但不能經歲仍不變黃色鄱陽有久苦目疾者曝乾服之而愈蓋其性冷故也長白山在冷山東南千餘里蓋白衣觀音所居其山禽獸皆白人不敢入恐穢其間以致蛇虺之害黑水發源於此舊云粟末河契丹德光破晉改為混同江其俗刳木為舟長可八尺形如梭曰梭船上施一漿【漿:槳】止以捕魚至渡車則方舟或三舟後悟室得南人始造船如中國運糧者多自國都往五國頭城載魚西樓有蒲瀕水叢生一榦葉如柳長不盈尋丈用以作箭不矯揉而堅左氏所謂蕫澤之蒲是也關西羊出同州沙苑大角虬上盤至耳最佳者為臥沙細肋北羊皆長面多髯有角者百無二三大僅如指長不過四寸皆目為白羊其實亦多渾黑亦有肋細如箸者味極珍性畏怯不觝觸不越溝壍善牧者每羣必置羖羊?歷羊數頭【羖羊?歷音古力北人訛呼羖為骨】仗其勇狠行必居前遇水則先涉羣羊皆隨其後以羖羊?歷發風故不食生達靼者大如驢毛巨而厚類扇自脊至尾或重五斤皆膋脂以為假熊白食餅餌諸國人以它物易之羊順風而行每大風起至舉羣萬計皆失亡牧者馳馬尋逐有至數百里外方得者三月八月兩剪毛當剪時如欲落絮不剪則為草絆落可撚為線春毛不直錢為氊則蠹唯秋毛最佳皮皆用為裘凡宰羊但食其肉貴人享重客間兼皮以進必指而夸曰此潛羊也回鶻豆高二尺許直榦有葉無旁枝角長二寸每角止兩豆一根才六七角色黃味如栗渤海螃蟹紅色大如椀螯巨而厚其跪如中國蟹螯石舉鮀魚之屬皆有之自上京至燕二千七百五十里上京即西樓也三十里至會寧頭鋪四十五里至第二鋪三十五里至阿薩鋪四十里至來流河四十里至報打孛堇鋪七十里至賓州渡混同江七十里至北易州五十里至濟州東鋪二十里至濟州四十里至勝州鋪五十里至小寺鋪五十里至威州四十里至信州北五十里至木阿鋪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