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运动和力导学稿ok

合集下载

第6讲 力与运动一 导学稿(定稿)

第6讲 力与运动一 导学稿(定稿)

中考一轮复习第6讲力与运动一主讲:朱正华审定:杨卉郑克东【学习目标】1.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及构造,会用测力计测力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3.了解弹力、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4.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增大或减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知识链接】力的基本知识1.力是______对______的作用,一个物体_______(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符号为______.3.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_测量力,它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成的.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______和______,所测力的大小应在它的______内.②测量前,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________上,若不在,应____________.③要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与________一致.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_____.5.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也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6.力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______的作用.相互作用的两个力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三种力弹力重力摩擦力定义物体发生______形变后,力图______其原来的形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力,这个力叫作弹力,用符号_____表示.由于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用符号______表示.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______时,会受到______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用符号______表示.力的三要素作用点在______物体上.在物体的_____,质量均匀分布、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________处.在______物体的接触表面上.方向总是____________.与物体_______方向相反.大小当材料一定时,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G=______,其中g约等于_______,粗略计算中,g取________.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______、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相关探究实验探究弹性形变与外力的关系(教材P45页)a.现象:拉弹簧用的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____(长/短).b.结论:在弹性限度内,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______,物体的形变就______,产生的弹力也就______.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教材P49页)a.多次测量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b.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______.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材P53页)a.实验原理:________;b.测量方法:将物体置于____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_____方向拉动,使其做______运动,此时__________________等于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识建构】例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B.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C.桌上的书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变题:游泳时小涛向后划水以获得向前的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到达终点时,因受到池壁作用力而停止运动,这表明作用力改变了他的____________.例2.小李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如下图,请回答:(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________cm;(2)弹簧在受到6N的拉力时,弹簧伸长了________cm,此时弹簧发生了________形变,它具有________能.(3)分析图像及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题:三位同学用同一弹簧拉力器测臂力,他们都能把双臂伸直,甲同学臂力最大、乙同学双臂最长、丙同学最强壮,关于他们对拉力器的拉力最大的是()A.三位同学一样大B.甲同学C.乙同学D.丙同学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G=mg”表明: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B.“m=G/g”表明:物体的质量跟它的重力成正比C.“g=G/m”表明:g值大小等于物体所受重力跟它质量的比值,是一个恒定的值D.上述说法都正确变题:小华对太空中的星球比较感兴趣,她从网上查得: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信息可知()A.相同质量的物体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B.相同质量的物体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C.甲、乙星球表面上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9.8N/kgD.同一物体在甲、乙两个星球表面所受重力之比为1:3例4.小华同学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______的原理,可知摩擦力与拉力大小________.(2)小华分析甲和乙,发现F甲<F乙,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__________有关.(3)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有关,应比较_________两图.(4)小华在本次实验中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和转换法.(5)实验中,小华发现很难做到匀速直线拉动物体,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变题:下列实例中增大摩擦的方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举重运动员手涂防滑粉B.足球守门员戴防滑手套C.长跑运动员的鞋底有花纹D.自行车运动员捏闸刹车例5.航天员要到太空作业,都会与轨道舱之间系一根安全绳.如图所示是某宇航员被安全绳拉回轨道舱的情形,请你作出该宇航员的受力示意图.例5图变题(1)图变题(2)图变题:(1)一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请作出该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2)一物体静止在墙面上,请作出该物体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学习诊断】1.我们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对立双方的势力悬殊非常大,鸡蛋(弱者)很容易被碰的“头破血流”,而石头(强者)却完好无损,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力的作用C.它们相互作用力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D.它们所受力的大小一样,是一对平衡力2.如图所示,让一条薄钢条的一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它发生如图中A、B、C、D所示的形变,如果力F1>F2=F3=F4,那么:(1)图AB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有关.(2)图________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3)图________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3.图为抛出的皮球的运动轨迹,球离开手后在空中飞行至最高点时所受的力()A.只有重力B.重力和空气阻力C.重力和手的推力D.重力、空气阻力和手的推力4.下列物体所受重力约为2N的是()A.“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B.一瓶矿泉水C.一辆小汽车D.两个鸡蛋5.如图,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重30N的物块在AB段受F=10N的水平拉力作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撤去水平拉力,物块仍继续运动,到C处静止。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

文档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力与运动的关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学习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2. 探究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变化。

3. 掌握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够判断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2. 能够分析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变化。

3. 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分析。

2. 教学重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平衡尺,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平衡尺展示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静止状态,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力的条件。

2. 知识讲解: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和小车,探究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变化。

4. 例题讲解:分析实例,引导学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力与运动的关系板书内容:1. 二力平衡的条件2. 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变化3. 力的作用效果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1)静止在桌面上的书本;(2)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3)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

2. 答案:(1)静止;(2)匀速直线运动;(3)非平衡状态,运动方向不断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力的条件,通过实验和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分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

导学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一、教学内容1.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 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掌握惯性的概念,理解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和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导学案、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让一个学生推动一个放在桌子上的小车,观察小车在受到推力时的运动状态。

2. 知识讲解:(2)惯性:教师通过PPT讲解惯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教师通过PPT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例如,一个物体在受到推力时,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4.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惯性: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力的作用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 运动和力 导学案 本章复习和总结(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 运动和力 导学案 本章复习和总结(导学案)

本章复习和总结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准备课时知识点1 牛顿第一定律例题1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上述步骤,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规律总结: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3)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惯性:(1)内容: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即运动的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不变.(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3.二力平衡:(1)定义: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条件:等大、反向、共线、同体.4.摩擦力:(1)产生条件:相互接触;具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接触面粗糙;有相对挤压的作用.四个条件缺一不可.(2)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3)分类: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解析: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直到伽利略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才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一错误观点.在伽利略的实验中,只有②是实验事实,因为小球在任何面上滚动时都不可能没有摩擦,所以①③④都是他在假设没有摩擦的前提下的推论,排序当然是事实在前,假设推论可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排序,依次为②→③→①→④.答案:(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D知识点2 二力平衡例题2如图所示,小刚遛狗时,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如果绳子的质量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刚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B.绳拉狗的力小于狗拉绳的力C.狗由于静止不动,所以没有惯性D.小刚拉绳的力与狗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小刚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小刚、绳子和狗都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那么无论是小刚、绳子还是狗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对于小刚来说:水平方向受到绳子对他的拉力与地面对他的摩擦力相平衡;对于绳子来说:受到小刚拉绳的力与狗拉绳的力相平衡;对于狗来说:绳子对狗的拉力和地面对狗的摩擦力相平衡.答案:D例题3体重为490N的某同学用双手握住竖直的木杆匀速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A.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B.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C.大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D.小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解析:同学双手握住竖直的木杆向上匀速攀登,他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故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B正确.答案:B知识点3 摩擦力例题4 如图所示,车站进站口的水平传送带正将旅客包裹从入口车间运送到停车场.重500N的包裹静止放到传送带上,包裹先在传送带上滑动,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向右运动,包裹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5倍.包裹在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________,随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N.解析:当包裹与传送带于传送带是向左运动的,因时(即二者速度相同,一起答案:右0例题5 小明用如图甲、(F1<F2,F1<F3)(1)实验中,他应将弹做________运动,并记下弹(2)比较步骤_______的压力有关,且压力越大,触面的_______有关,且接触(3)小明在实验中还发有示数,且示数逐渐增大,受到_______力的作用,且该(4)上学路上,小明看底下,汽车很快就爬上来了摩擦力.知识拓展:1.按力的性质分析受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两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有的要相互接触,有的不必相互接触,所以分析受力时先要考虑相互接触时可能产生的力,看研究的物体跟哪些物体接触了,他们之间可能产生弹力、摩擦力;再看有没有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它们是否对研究的物体产生了重力、电荷间作用力、磁场作用力等.2.根据平衡条件分析物体的受力当物体受二力平衡时,如果知道二力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知道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如果一个物体受几个力平衡,则其中某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与除这个力以外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用“假设法”分析物体的受力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时,有的力是否存在,我们很难直接作出判断.这时可以假设这个力存在,看物体的状态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物体状态发生了变化,就与假设这个力存在相互矛盾;如果假设这个力存在,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原来完全一样,则这个力是真的存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

文档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 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力与运动的关系》。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力与运动的关系,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种类和受力分析;二是非平衡力的作用效果,包括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改变、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种类和受力分析。

2. 让学生理解非平衡力的作用效果,学会分析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改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与运动的关系,非平衡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导学案、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效果,如推、拉、提、压等,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种类和受力分析。

3. 例题讲解:分析物体在平衡力和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理解非平衡力的作用效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滑板车运动、拍打篮球等。

5. 实验演示:进行力的作用效果实验,如弹簧伸长、橡皮筋收缩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力与运动的关系板书内容:1.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的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

3. 受力分析: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及其作用点、方向、大小。

4. 非平衡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5. 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七、作业设计:(1)推门时,为什么门会打开?(2)踢足球时,为什么足球会飞出去?答案:(1)门打开是因为推力的作用效果,改变了门的运动状态。

人教版八年级第八章运动和力的专题复习课 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第八章运动和力的专题复习课  导学案设计

深州市第二中学导学案主备人:二、知识梳理,建构体系(10分钟)(1)学生课前独立完成专题知识梳理,小组交流,互相补充,代表汇报展示。

(2)教师根据考点检查学生梳理情况,根据情况进行点拨补充三、摸底测试发现问题(8分钟)学法指导:1、摸底测试要求:学生闭卷独立完成,相信自己的实力,不准交流。

1.(多选)生活中处处存在物理,下列说法中物理知识不正确的是()A.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最后停下,是因为它失去惯性B.驾驶员开车时要系好安全带,主要是为了减小惯性C.动车减速进站时,桌子上的水杯向前滑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D.自行车运动越快,越不容易刹车,说明物体运动速度越快,物体惯性越大。

2.(多选)中国足协制定的足球发展中期目标是要实现“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校园足球蓬勃发展”.如图所示为某小学足球赛的精彩画面及某次球的运动轨迹(先过A后过B位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脚踢球使球飞出去,是因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当足球在空中到达最高点时,若外力全都消失,足球将处于静止状态C.踢球时,脚感觉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踢球时,球飞向场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3.如图所示,王爷爷推着失去动力的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匀速前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所受的推力与地面对汽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所受的重力与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汽车对王爷爷的推力与地面对王爷爷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4.(多选)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在水平地面向前行走的过程中,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后B.用力推水平地面的汽车,未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地面的摩擦力C.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柄,是通过增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来减小摩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与况,排查学生对本部分知识存在的问题,先考后点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全章导学案(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全章导学案(解析版)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一、目标导引:1、通过看书和讨论了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通过实例、实验探究、说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实验归纳出牛顿第一定律。

会分析惯性现象、会设计惯性实验。

二、探究学习:(一)通过看书和讨论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实例、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学习活动1:阅读课本16面内容,知道物体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对力和运动的观点,并能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展示评价1:用语言描述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观点,能说出自己的观点和依据。

学习活动2:阅读17面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分析实验应用的方法,怎样控制变量和改变变量。

展示评价2:填表得出正确结论。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

推理: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学习活动3:阅读17面牛顿第一定律相关内容,分析牛顿第一定律,说说你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认识。

展示评价3:1、学生说说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认识:2、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的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定是否正确C.验证牛顿第一律定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在经验事实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惯性定律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以(二)通过实验知道物体的惯性,会分析惯性现象,知道惯性的利弊。

学习活动4:(1)阅读教材第18页,说一说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

(2)下列各问中的物体的惯性如何体现?(1)静止在桌面上的书?(2)正在以10m/s速度运动的汽车?(3)一个正在加速的汽车,某时刻的速度是5m/s。

展示评价4:我说:学习活动5:想想议议、做做说说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解释。

展示评价5:我说我做学习活动6: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分类,利用惯性有:避免惯性带来危害的有:展示评价6:我说:学习活动7: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B只有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C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D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2.正在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汽车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由于_______的缘故;最后还是停下来,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

初二物理说课稿力和运动

初二物理说课稿力和运动

初二物理说课稿力和运动一、教材分析:环节一,地位与作用。

地位:牛顿第肯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

假如我们把全部力学现象看作一座大厦,那么牛顿三大定律则是这个大厦的奠基石,牛顿其次定律又是在牛顿第肯定律定义的惯性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牛顿其次定律建立在牛顿第肯定律基础上。

因此牛顿第肯定律又是三大定律基础的基础,是否领悟这一物理规律,不仅影响同学对这一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课程中力学部分的学习。

作用:前面我们学习了简洁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洁学问,牛顿第肯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节、本章的重点。

环节一:学习状况分析:牛顿第肯定律是由部分试验结果,部格外推假设、部分定义所构成的一个复合体,就其定义本身的表述同学不难记住,但初二同学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同学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力量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因此在接受牛顿第肯定律上有肯定的难度,怎样形成对牛顿第肯定律的理解及这一概念的建立使其熟悉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熟悉则是本节的难点。

环节二、目标、重点、难点确定: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教材和大纲。

本节重点:牛顿第肯定律及理解,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确定本节教学目标、难点:了解抱负试验推得物理规律方法。

目标:1、学问目标。

2、力量德育目标。

(1)知道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牛顿第肯定律不是试验定律,而是在大量阅历事实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概括,推理总结出的一条规律。

(2)理解力是转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由,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缘由。

(3)了解抱负试验推得物理规律的方法。

牛顿第肯定律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

2、德:培育同学以事实为基础,养成良好的科学看法和科学学习方法,实现由感性熟悉到理性的思维3、情感目标:留意师生间沟通,制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在学问目标上针对本节特点对同学提出,了解、理解、知道三个层次,以便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理清脉络,把握重点部分。

八年级下册物理 力导学稿(精编)

八年级下册物理   力导学稿(精编)

中学九年级物理导学稿(编号: 10 )姓名班级组号课题:力课型新授主备:罗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力,产生力的条件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4、会画力的示意图二、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力2、相互作用力的特点三、预习和展示(30分钟)(一)力1、马拉着车前进,对施力,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手推桌子,对施力,手是,桌子是;磁铁吸引铁是对施力2、力是对的作用。

一个力要有个物体参与,其中一个是物体,一个是物体3、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要接触吗?举例说明(二)、力的作用效果1、用力踢静止的足球,球会运动,即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用力挡在地面上滚动的铅球,铅球会停下来,即力可以使运动的物体;用力蹬自行车,车子越来越快,即力可以使速度;用力转动方向盘,汽车会拐弯,即力可以改变◆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用力压海绵,海绵的形状会◆这说明力可以改变2、举几个力改变物体的形状的例子3、举几个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例子(三)、力的单位力一般用字母表示;力的单位是:符号是,托起一个鸡蛋的力约为0.5N(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穿滑冰鞋的小孩用手推墙自己会后退,因为小孩对墙施力时,也对小孩施力◆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也就是说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2、一对相互作用力有哪些特点?◆①大小②方向③作用在个物体上④作用在同一上3、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就前进,为什么?4、用手拍桌面,手会疼,这是因为四、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1、轻轻地和用大力在通一个地方推门,观察效果在门的前面推和在后面推门,观察效果在门的边上和中间用同样的力推门观察效果◆力的、、都会影响力的效果,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2、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都表现出来的图叫力的示意图例:用50N的力水平向右拉桌子练2:画出下列情况力的示意图①用60N的力水平向右推桌子②用90N力提起一袋粮食③用100N力向下砸钉子④用与地面成45°角,大小为200N力拉小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运动和力》讲学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运动和力》讲学稿

运动和力课型:新授课《运动的描述》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学习目标】(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4)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本部分为大纲要求识记并掌握的部分,是你提高与应用的基础〗1、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叫做机械运动。

3、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如平同学去年种的小树长高了 C、苹果树上熟了的苹果落了下来B、花园里盛开的鲜花散发出香味 D、人类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4、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光在真空中传播 C、冰雪熔化成水B、春风中飘落的雨滴 D、5、坐在行驶的列车里的三位乘客在谈话,甲说:“我们的车跑得真快,远处的山很快看不见了。

”乙说:“后面的树退的才快呢,我的眼看花了。

”丙说:“快看,我们旁边的列车看上去一动也不动。

”这是怎么回事,你能分析一下吗?6、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叫做参照物?7、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8、“乌云遮住月亮,月亮钻出云层”。

前句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后句是以__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

9、据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有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旁有一条“小虫”正以同样的速度同行,他伸手抓来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此时飞机与子弹彼此间保持了相对,在这瞬间,以作参照物,子弹保持不动.10、为什么说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请举例说明。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说课稿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说课稿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力和运动”这一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带领学生探索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教学目标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旨在使学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与运动之间的基本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单位和作用方式。

2. 力的作用效果:讨论力如何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3. 力的图示:学习如何用图示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力的分类:介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的力。

5. 力与运动的关系:探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以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通过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力的作用效果,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直观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推门、拉抽屉等,引出力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力对物体有什么影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讲解力的概念详细介绍力的定义、单位(牛顿),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方式,如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3. 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演示,如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橡皮泥展示力改变物体形状等,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力的作用效果。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说课稿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说课稿

初中物理运动和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运动和力”这一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引导学生探索物体运动的规律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基本认识。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并掌握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公式和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3. 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包括重力、摩擦力等。

4. 掌握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5.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教材分析:本单元位于初中物理教材的第二册,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基础内容之一。

它分为三个小节:运动的描述、运动的规律、力与运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建立起对运动和力的基本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讨论和多媒体教学等。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物理规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与运动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运动和力的概念。

2. 讲授新知:详细讲解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并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3. 实验操作:设计简单的实验,如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速度,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物理规律。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5. 巩固练习:通过习题和问题解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理论题和实验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来进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结性评价则通过单元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导学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八章运动和力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知识链接】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科学家和教育论证的方法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并会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会用惯性分析简单的惯性现象。

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荡秋千、100米跑不能立即停下来。

想一想1、阅读课本图和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亚里士多德得出了什么结论?根据是什么?(2)伽利略通过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木板、毛巾、棉布实验方法:照课本图8.1--2那样,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如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实验表格:表面状况阻力的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m 毛巾棉布木板家之一。

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

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

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

〖个性导学〗〖学法指导〗实验探究加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得越。

【我的问题】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

4、惯性1、活动:利用身边的物体和实验室里专门演示惯性现象的仪器,师生共同演示几个惯性小实验。

分析说明: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的性质,我们将的性质称为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人教版初二下册物理导学案: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初二下册物理导学案: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初二下册物理导学案: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导学案温习目的1.知道运动和力的关系,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现象,能用惯性知识剖析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知道平衡形状,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应用二力平衡条件处置复杂的平衡效果。

3.知道三种摩擦现象,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要素,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4.能运用迷信方法〔照实验推理法、控制变量法等〕去研讨物理效果。

知识再现与疑问点拔知识再现一:牛顿第一定律1.一切物体在没有遭到外力作用的时分,总坚持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又叫做___________。

可知,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物体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在任何形状下都有________。

物体的_______越大,惯性就越大,惯性与物体的能否受力、运动快慢均有关。

当堂训练1.目先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假设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逝,那么探测器将〔〕A.沿原路前往地球B.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C.沿原方向做减速运动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疑问点拔1:依据牛顿第一定律,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将继续坚持运动形状,原来运动的物体,突然不受外力,将以力撤销的那一瞬间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永远坚持运动形状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堂训练2.关于惯性,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在运动时不容易推进,所以物体在运动时比在运动时惯性大B.物体在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上去,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当物体没有遭到力作用时,能坚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运动形状,物体不受外力时才有惯性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状况下,都有惯性当堂训练3.甲、乙两位同窗坐在运动的列车上,在他们之间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只运动的鸡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4力与运动导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4力与运动导学案

8.4力与运动教师寄语:大胆一点,积极一点,快乐一点,成功一点!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通过观察,了解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的变化。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3.知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发生怎样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

温馨提示:相信它会为你的学习、探究带来帮助!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合力不为0态的原因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行!力是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物体运动的原因。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_状态。

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亮出你的观点,秀出你的个性,展示你的风采!1.分析课本P.34图8-4-1并填空:在(a)中: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由________状态到________状态;苹果在下落过程中越落越快说明苹果在重力的作用下由______变______。

在(b)中:火车开始启动时,是由________状态到________状态;加速时,在火车牵引力的作用下,火车由______变______,当关闭发动机后,火车在阻力的作用下,由________状态变为________状态。

在(c)中:雪橇受几个力的作用开始运动是由_______状态到_______状态,当撤去这几个力的作用时,雪橇就会由________状态到________状态。

在(d)中:弦对箭的作用力使箭飞出,运动状态是由________状态到________状态。

注:(a)、(b)、(c)、(d)这些空中选填:“运动”、“静止”、“慢”或“快”。

2.在课本P.34图8-4-2中,运动员用力拉住链球沿圆周运动,改变的是链球的运动_________。

总结:当物体受到一个力或非平衡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能通过日常经验和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认识误差与错误是有区别的;4.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5.通过实验,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二力平衡及其条件。

【重点】1.机械运动(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相关计算。

2.力和运动(1)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2)力和运动的关系。

(3)惯性和惯性定律。

【难点】1.实验的探究过程。

2运动和力的相关计算。

【知识回顾】1、物理学中,把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看被判断的物体与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了变化,被判断的物体就是的。

2、物理学中,叫做速度。

速度是用来表示的物理量,用符号表示。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单位是:,1m/s= km/h。

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可用来计算路程的公式,从速度公式变形得到可用来计算时间的公式。

3、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而不能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4、物体的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来分可以分为和5、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常用的国际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1m=10dm=100cm= 103 mm= 106μm= 109 nm。

163cm= m= mm.6、力的作用效果是: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指速度大小或方向的改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7、力的三要素: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

只要有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

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都表示出来叫做力的图示。

具体做法是:①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一般也可以在箭头旁标示出力的大小。

②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③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 。

9、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 的时候,总保持状态或 状态。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定律。

我们把物体保持 的性质叫惯性。

10、二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 状态或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 。

作用在 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方向 ,并且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合力为 )。

【疑难解析】1问: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答: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确定研究对象──被研究的物体.(2)然后,根据题意选定一个参照物.(3)最后,你就把自己放到这个参照物上去看研究的物体,从而得出物体的运动情况.2问:怎样理解速度的概念?答: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通常有两种方法:①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 ②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速度就是用第一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

3问:如何认识牛顿第一定律中“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和“总保持”这两个词的含义?答:“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它包含两种情况:一是该物体没有受到外力对它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二是该物体在某一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例如,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由于没有摩擦力,物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的作用,它将在水平面上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并一直运动下去.“总保持”有“原来是怎样,后来也仍然是怎样”的意思.4问:如何判定一个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答:一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定.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就一定是平衡力,处于二力平衡.二是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定.首先,看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这些条件都满足,则物体就处于二力平衡.只要其中有任一个条件不满足,物体就不能处于二力平衡.5问:二力平衡的条件有哪些应用?答:一是根据已知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出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二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当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并且满足二力平衡时,则可以判定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例如分析火车或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若汽车受到发动机的牵引力是已知的,则可以根据牵引力求出汽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同时得到摩擦阻力的方向与牵引力方向相反的结论.二、请同学做下面的例题:[精讲]:例1 观察图11-1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 .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 .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可能向右运动D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例 2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图11-9中的短跑比赛来说明这两种方法:a 图表明_______ _____;b 图表明_______ _____.例3 甲、乙、丙、丁四个物体的速度分别是10m/s ,18km/h ,450cm/s ,1200cm/min ,则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υ丁>υ丙>υ乙>υ甲B .υ甲>υ乙>υ丙>υ丁C .υ甲>υ乙>υ丁>υ丙D .υ乙>υ甲>υ丙>υ丁例4:某同学用1cm 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数据分别是1.24dm,1.25dm,2.24dn,1.242dm,求该物体的长度.例5、如图11-36所示,(a)(b)表示力的作用效果.其中(a)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 ,(b)主要表示了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例6:试分析挂在竖直墙上、质量为3kg 的球受到的力(如图11-38所示),并用力的示意图表示球受到的力.例7、水平桌面上,物体在水平力F 作用下向右运动,当它离开桌面时,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 .沿竖直方向下落B .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C .作曲线运动D .无法确定运动情况例8、如图11-48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气泡水平仪,当水平仪突然向右运动时,水平仪内的气泡相对水平仪将( )A .向前方移动B .向后方移动C .可能向前运动,也可能向后运动D .静止不动例9、在竖直的磁性黑板上,小铁片不会掉下来,这是为什么?请画出小铁片的受力示意图.例10、在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11-55所示用同一小车从同样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使它在三种不同表面的水平轨道上继续运动。

图11-1 图11-9 图11-36 图11-38 图11-48 图11-55(1)为什么要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这个实验作进一步推想,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1、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速度为υ1,后一半路程内的速度为υ2,求物体在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课堂检测】1 、在行驶的火车中有一位乘客,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A .路旁的电线杆B .火车的车厢C .迎面驶来的火车D .火车路上的铁轨2、某人坐在匀速向西行驶的列车中,以列车车厢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此人看到路边的房屋向 _________运动。

3、如图11-3,兰兰在商场乘电梯上楼。

以电梯的扶手为参照物,她是 的,以所站立的台阶为参照物,她是 的。

4、小红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 ,合 km/h ;她家距离学校720m ,为了不迟到,她至少要提前 min 从家里出发.5、玄武湖隧道工程是南京市规划的“经六纬九”路网以及快速井字型内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隧道西起模范马路南京工业大学附近人口,东至新庄立交出口。

隧道全长2660m ,设计车速60km/h ,于2003年4月28日正式竣工通车。

(1)22路公交车在地面从人口处到出口处行驶路程约4500m 需15min ,求该车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74路公交车以36km/h 的速度通过隧道由同一入口处到同一出口处,能比22路公交车节省多少时间?6、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4m/s ,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6m/s ,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m/sB.4.8m/sC.5m/sD.6m/s7、一名粗心的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m?( )A .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B .一名同学的高度:1.64C .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0.24D .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1.358、以下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该教室地面的高度的是( )A.5.5mB.3.5mC.2.0mD.1.5m9、36mm= dm ,900s= min .10、图11-30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____cm 。

11、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有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图11-3图11-30B .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C .只有当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相互间才会发生力的作用D .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12、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 .物体受力的同时也一定在施力C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D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3、如图11-40所示,开门时,用手推在A 处比推在B 处更容易打开,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 有关。

14、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力的三要素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B .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发生形变C .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保持一定的速度运动D .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在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15、如图11-46所示,木块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障碍物而突然停运动时,车上的木块将( )A .立即停下来B .立即向前倒下C .立即向后倒下D .仍继续向左作匀速直1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 .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B .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C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D .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17、如图11-50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 .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 .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18、我国新交通法规定:坐在小型汽车前排的驾驶员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A .高速行驶B .车速太慢C .突然起动D .紧急刹车19、某工地的起重机要吊装一个工件,该工件重1200N .当起重机以2m/s 匀速吊着工件上升时,起重机的钢绳受到的拉力为 N ;当起重机以5m/s 速度匀速吊着工件下降时,钢绳受到的拉力为 N ,拉力的方向为 ;当起重机吊着工件以4m/s 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工件受到的拉力为 .20、如图11-51所示,用F =150N 的水平力把重50N 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当物体静止时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 ( )A .0NB .50NC .150ND .200N图11-46 图11-50图11-39精讲:例1、解 图中房子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烟向左飘,说明此时有风向左;对于甲车来说,甲车上的旗子向左飘,有三种可能的情况:一是不动,二是甲车向右运动,三是甲车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对于乙车相对讲情况简单,只有乙车向左运动且车速大于风速. 答 选D例2:解 由a图可以看出他们运动的时间是相同的,但他们所通过的路程不相同,所以由a图可以表明: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由b 图可以看出他们通过的路程是相同的,但他们所用的时间不相同,所以由b 图可以表明:在通过相同的路程时,物体所用时间越短,运动越快.例3:解 υ乙=s m s m h km /5/6.3118/18=⨯= υ丙=450cm/s=450s m s m/5.41001=⨯υ丁= s m s mcm /2.06010011200min /1200=⨯= 所以:υ甲>υ乙>υ丙>υ丁 答 选B例4:解 厘米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 ,能准确到厘米位,估计到毫米位,所以题中1.242dm 是错误读数,应去掉,2.24dm 比其他三个数据大1dm,显然是测量错误或读数错误,也要去掉.最后三个正确的读数求平均值,即为测量的结果,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 =324.125.124.1dmdm dm ++=1.24dm . 答 该物体的长度为1.24dm .例5:闯关点拨 力的作用效果是:(1)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体积的改变;(2)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解 人用力拉拉力器,使拉力器弹簧变长了.说明力使物体发生形变;运动员用头顶球,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说明力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答 形变 运动状态例6:闯关点拨 (1)判断物体是否发生了力的作用,如本题中墙壁对球是否有支持 力,只要假设把墙壁移开,看球是否会移动,怎样移动.由图可知,球会向左移动,由此可以判断墙壁对球有一个向右的支持力.(2)画力的示意图分三个步骤:①在受力物体上画出力的作用点;②确定力的方向后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③在线段的末端标箭头,在箭头旁标出所画力的符号.解 首先确定研究对象——球,再分析其受力情况,最后作图.球受到了重力G ,方向竖直向下,球被绳拉紧,受到绳的拉力F 的作用,方向沿绳向上;球由于与墙壁接触且有互相挤压,由图可知它受到了墙对它的支持力N的作用,方向垂直墙壁向右.球受力的示意图如图11-39所示.例7、闯关点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 由题意可知,物体离开桌面时已处于运动状态,那么当一切外力同时消失时,物体将维持离开桌面时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 答 选B例8、闯关点拨 本题涉及两个知识点:第一,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第二,质量是惯性大小的惟一量度.由于气泡的质量与水平仪的水相比十分微小,因而其惯性极小,所以当水平仪突然向右运动时,体现惯性的主要是水平仪内的液体.将水平仪向右移动,由于惯性,液体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因此液体相对滞后,而同时把质量极小的气泡挤向前方,所以会看到气泡向前方移动.答 选D例9、知识点 考查受力分析、力的示意图以及平衡力的知识闯关点拨 物体静止,则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重力和铁片与黑板间的静摩擦力平衡,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那么静摩擦力竖直向上.水平方向也受力平衡,即磁体吸引紧压在黑板的力,和黑板对其向外的压力.竖直方向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水平方向的两个力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答 小铁片因受磁体吸引紧压在黑板上,黑板对其有个向外的压力.铁片与黑板间有一个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与铁片重力成为一对平衡力,铁片就不掉下来了.受力示意图如图11-49所示. 例10、答:(1)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等的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