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性传播疾病

合集下载

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分类传染病分类传染病是指通过生物体(包括人与动物)之间的接触传播的疾病。

根据病原体类型、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等多个因素,传染病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传染病的分类。

一、按病原体分类1.性传染病:由感染引起的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

2.细菌性传染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结核病、疟疾等。

3.真菌性传染病: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如念珠菌感染、皮肤癣等。

4.寄生虫性传染病: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疾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二、按传播途径分类1.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传播,如麻疹、肺结核等。

2.经口传播:通过口腔摄入病原体引起感染,如痢疾、霍乱等。

3.经皮传播:通过病原体直接侵入皮肤引起感染,如疥疮、蜱虫传播的疾病等。

4.动物叮咬传播:通过某些昆虫或动物叮咬传播,如蚊虫传播的疾病、狂犬病等。

三、按临床表现分类1.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侵犯呼吸道引起症状的传染病,如感冒、肺炎等。

2.肠道传染病:主要侵犯肠道引起症状的传染病,如痢疾、风疹等。

3.皮肤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引起症状的传染病,如疱疹、疥疮等。

4.性传播疾病: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艾滋病、梅毒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疫情防控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传染病:指感染了病原微生物后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疾病。

3.:一类微小的病原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在寄生细胞内复制繁殖。

4.细菌:一类微生物,单细胞有机体,可以孤立生活,也可以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

5.真菌:一类真核生物,包括发酵菌、霉菌和酵母菌等。

6.寄生虫:生活在宿主体内或外部,从中获取养份而给宿主带来损害的生物。

7.飞沫传播:指病原体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潜在的病原体携带在飞沫中,传播给周围的人。

8.动物叮咬传播:指通过某些昆虫或动物的叮咬将病原体传播给人类的方式。

9.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通过呼吸道途径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10.肠道传染病:病原体侵入肠道引起的传染病,多由食物或水源传播。

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预防

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预防

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预防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传播给宿主并引起感染的疾病。

常见传染病有很多种类,包括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预防方法。

一、呼吸道传染病1.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方法包括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避免人群密集场所等。

2. 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预防方法包括接种卡介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等。

二、肠道传染病1. 腹泻病: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预防方法包括饮用安全的饮用水、食用熟透的食物、勤洗手等。

2. 肠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预防方法包括避免生食、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三、性传播疾病1. 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传染病。

预防方法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多性伴侣、定期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等。

2. 梅毒: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预防方法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多性伴侣、定期进行性病检测等。

四、其他传染病1.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预防方法包括接种水痘疫苗、避免与水痘患者密切接触等。

2. 百日咳: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预防方法包括接种百日咳疫苗、勤洗手、避免与百日咳患者密切接触等。

总结: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包括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等。

预防传染病的关键在于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此外,接种疫苗也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如流感疫苗、结核病疫苗、水痘疫苗等。

对于性传播疾病,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多性伴侣、定期进行性病检测也是预防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保护个人和公众的健康。

常见传染病分类:传染病法律法规

常见传染病分类:传染病法律法规

常见传染病分类:传染病法律法规一、引言传染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传染病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我国传染病法律法规进行简要梳理,重点介绍传染病分类及防控措施。

二、传染病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三类。

1. 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是指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极大危害,易在人群中传播,防治难度较大的传染病。

目前,我国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

2. 乙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是指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一定危害,可能在人群中传播,防治有一定难度的传染病。

我国乙类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等。

3. 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是指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一定危害,但传播范围有限,防治较为容易的传染病。

我国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等。

三、传染病防控措施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是我国传染病防治的基本方针。

预防传染病的关键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加强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管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要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置传染病疫情。

2. 分类管理,突出重点根据传染病分类,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

对甲类传染病,要采取严格的隔离、消毒、疫苗接种等措施;对乙类传染病,要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要求,加强疫苗接种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对丙类传染病,要加强病例监测和疫情调查,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的分类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它们通常会在人类或动物群体中传播,并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疾病爆发。

传染病的分类可根据多个维度进行,包括病原体类型、传播方式、病程及病例数量等。

下面将对传染病的分类进行详细阐述。

1. 病原体类型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根据病原体类型的不同,传染病可以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类:•细菌性传染病: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如结核病、肺炎、破伤风等。

•病毒性传染病: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如流感、艾滋病、登革热等。

•真菌性传染病:由真菌引起的传染病,如念珠菌感染、鹅口疮等。

•寄生虫性传染病: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2. 传播方式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这取决于病原体的特性以及传播途径。

下面列举了常见的传播方式:•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颗粒传播,如麻疹、水痘等。

•飞沫传播:通过飞沫或喷溅的液体传播,如流感、肺炎等。

•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传播,如性传播的性病、皮肤接触的疥疮等。

•水源传播:通过污染的水源传播,如霍乱、痢疾等。

•食物传播:通过食物或饮水中的病原体传播,如肠道病毒感染、沙门氏菌感染等。

•虫媒传播:通过媒介昆虫传播,如蚊子传播的疟疾、蜱传播的萨姆彗星症等。

3. 病程根据传染病的病程表现,可以将其分为两类: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传染病。

•急性传染病:病程较短暂,通常表现为突发症状,如流感、麻疹等。

•慢性传染病:病程较长,症状可能持续数月或数年,如艾滋病、乙肝等。

4. 病例数量根据传染病的病例数量,可以将其分为散发病、流行病和大流行病。

•散发病:病例数较少,单个病例通常不会引起广泛传播,如狂犬病、寨卡病毒感染等。

•流行病:某一地区或社群中病例数量的明显增加,如霍乱、肺结核等。

•大流行病:全球范围内传播并引起大量病例的传染病,如COVID-19(新冠病毒)等。

结论传染病的分类对于预防控制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试题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试题

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试题一、传染病的隔离与预防传染病是指由感染源经介体传播给易感人群引起的疾病。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多种,如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血液传播等。

针对不同的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1、呼吸道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播疾病是指由呼吸道分泌物和飞沫传播引起的疾病,如流感、麻疹、肺结核等。

针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隔离与预防,应采取以下措施:(1)对发热、咳嗽、打喷嚏等症状的人员进行及时隔离,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

(2)加强清洁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人员聚集,消除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3)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隔离飞沫和分泌物的传播。

(4)加强预防接种工作,提高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

2、消化道传播疾病消化道传播疾病是指由消化道传播引起的疾病,如肝炎、腹泻等。

针对消化道传播疾病的隔离与预防,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保持个人卫生,经常洗手,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

(2)禁止患者从事与食品制作有关的活动,避免病菌传播。

(3)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与他人接触,并采取消毒措施,消除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4)加强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避免疾病的发生。

3、血液传播疾病血液传播疾病是指由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引起的疾病,如艾滋病、乙肝等。

针对血液传播疾病的隔离与预防,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避免注射毒品和共用注射器,切勿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和其他体液。

(2)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避免与他人接触,并采取消毒措施,消除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3)开展血液筛查,严格血液检测检测标准,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4)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血液传播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接触途径传播的疾病,如淋病、梅毒等。

针对性传播疾病的隔离与预防,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性传播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使用安全套等物品进行避孕和性保健,减少性传播疾病的传播。

中国对传染病的分类

中国对传染病的分类

中国对传染病的分类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可以通过传播途径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的疾病。

在中国,根据传染病的严重程度、传播方式以及病原体的特点,传染病被分类为不同的类别。

这些分类有助于监测、防控和治疗传染病,以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根据传染病的严重程度,中国将传染病分为四类,分别是甲、乙、丙和丁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是指高度传染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例如鼠疫、霍乱和狂犬病等。

乙类传染病是指具有一定传染性、危害较大的疾病,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较强、病情相对较轻的疾病,如病毒性腹泻、病毒性出血热和结核病等。

丁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较弱、病情相对较轻的疾病,如普通感冒和手足口病等。

根据传播方式,中国将传染病分为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食源性传播、水源性传播和虫媒传播等几种类型。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空气传播,例如结核病和麻风病。

飞沫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流感和风疹等。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性传播疾病和传染性腹泻等。

食源性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食物传播,如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等。

水源性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水源传播,如霍乱和病毒性肝炎等。

虫媒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昆虫传播,如疟疾和丝虫病等。

根据病原体的特点,中国将传染病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

细菌性传染病是指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如肺炎、破伤风和结核病等。

病毒性传染病是指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如流感、艾滋病和登革热等。

寄生虫性传染病是指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和蛔虫病等。

真菌性传染病是指由真菌引起的传染病,如念珠菌病和肺真菌病等。

其他传染病是指不属于细菌、病毒、寄生虫或真菌的传染病,如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和煤矿病等。

中国对传染病的分类有助于疾病监测、病原体研究和传染病防控的制定。

根据不同类别的传染病,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隔离患者、加强卫生宣传、提高疫苗接种率和加强卫生检疫等。

传染病类别划分标准

传染病类别划分标准

传染病类别划分标准
1.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能够通过接触、飞沫、气溶胶、媒介等途径从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引起某种疾病的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

2.传染病的类别划分
(1)按病原体划分: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和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

例如:细菌性传染病包括霍乱、炭疽病等;病毒性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乙肝等;真菌性传染病包括念珠菌病、曲霉病等;寄生虫性传染病包括疟疾、血吸虫病等;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包括布鲁氏菌病、炭疽病等。

(2)按照传播途径划分: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直接接触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例如:呼吸道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霍乱、肝炎等;血液传染病包括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直接接触传染病包括脓疱病、生殖器疱疹等;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各种蚊传病等。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1)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如勤洗手、在公共场所戴口罩等。

(2)保持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防止污染。

(3)接受疫苗预防,预防出现疫情。

(4)提高卫生意识,加强对传染病基本知识的了解。

总体而言,预防传染病需要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宣传和管理,提高防控能力。

同时,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包括隔离患者,切断传播途径,才能有效遏制疫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分类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防控传染病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各类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传染病进行了分类,以便于疫情监测、防控措施的制定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首先,传染病可以根据致病病原体的不同进行分类。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传染病分类中,最常见的类别包括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和真菌性传染病。

细菌性传染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包括肺炎、沙门氏菌感染、痢疾、淋病等。

症状轻重不一,严重者可能导致机体多个系统功能受到影响。

细菌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食物、水源等传播途径传播,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至关重要。

病毒性传染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病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血液传播等多种方式传播。

这些传染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例如流感、乙肝、艾滋病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研制和推广有效的疫苗是预防病毒性传染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寄生虫性传染病是由寄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食物或水源等途径传播。

这类传染病在一些地区相对常见,如疟疾、血吸虫病、蛔虫病等。

针对病媒生物的控制,如灭蚊和管理饮用水源,是预防此类传染病的主要手段。

真菌性传染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真菌性传染病的症状和严重程度因感染的真菌种类而异。

例如,皮肤念珠菌病、肺曲菌病等都是真菌性传染病的常见类型。

避免接触真菌源、保持身体清洁和健康,对于预防真菌性传染病至关重要。

其次,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以进一步分为空气传播疾病、飞沫传播疾病、接触传播疾病、水源或粪—口传播疾病等。

这个分类方法有助于指导针对不同传播途径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

空气传播疾病是通过空气中的微生物或颗粒物传播的传染病,如肺结核、麻疹、水痘等。

飞沫传播疾病是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原体携带在飞沫中传播的疾病,如流感、风疹、百日咳等。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

传染病分类及报告时间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可通过传播途径(如空气、食物、水等)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的疾病。

根据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可以将传染病进行分类。

一、按病原体分类1. 细菌性传染病:如结核病、炭疽、沙门菌病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细菌,通过空气、食物、水等途径传播,引起呼吸道、胃肠道等器官的感染。

2. 病毒性传染病:如流感、艾滋病、登革热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病毒,通过空气飞沫、血液、性接触等途径传播,引起全身多脏器的感染。

3. 真菌性传染病:如念珠菌病、肺曲霉病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真菌,通过空气、土壤等途径传播,引起皮肤、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

4. 寄生虫性传染病:如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这些病原体主要是寄生虫,通过水、食物等途径传播,引起多种脏器的感染。

二、按传播途径分类1. 空气传播:指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等途径传播疾病,如流感、麻疹等。

2. 食物传播:指通过食物中的病原体传播疾病,如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3. 水源传播:指通过水源中的病原体传播疾病,如霍乱、痢疾等。

4. 虫媒传播:指通过中间昆虫(如蚊子、苍蝇等)叮咬传播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

5. 血液传播:指通过血液传播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等。

三、报告时间为了及时监测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各国都设立了传染病报告制度。

传染病的报告时间一般是根据疾病危害程度和传播速度来确定的。

对于高度传染性和危害严重的疾病,如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禽流感等,通常要求在24小时内上报。

这类疾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及时上报可以帮助相关部门立即采取措施,遏制疫情的扩散。

对于病原体较为常见但仍有传染性的疾病,如肺结核、性传播疾病等,通常要求在7天内上报。

这类疾病虽然不具备极高的传染性,但对公共卫生造成一定影响,及时的报告可以协助相关部门进行监测和控制。

除了上述时间要求外,传染病报告中还有特殊情况需要关注。

12种传染病

12种传染病

12种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各类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传播给其他人或动物,并引起相应疾病的一类疾病。

这些传染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等多种途径传播。

下面将介绍12种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特点。

1.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其特点是发热、咳嗽、咽痛、鼻塞、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

流感病毒变异较快,每年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

2. 感冒感冒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感冒的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喉咙痛等。

通常需要休息、补充水分和症状缓解药物治疗。

3. 结核病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通过飞沫传播。

其主要症状是慢性咳嗽、胸闷、咳痰、乏力、食欲不振等。

结核病需长期规范的抗结核治疗,以避免传播给他人。

4. 肺炎肺炎是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通常由细菌或病毒引起。

其特点为高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炎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5. 腮腺炎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典型症状包括腺体肿胀、发热、咀嚼困难、腮腺疼痛等。

腮腺炎疫苗是有效预防该病的方法。

6.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初期症状为高热、咳嗽、流涕,之后出现皮疹,体征明显。

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措施。

7.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等多种类型,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典型症状为乏力、黄疸、食欲不振、恶心等。

疫苗接种和卫生习惯的培养是预防病毒性肝炎的方法。

8. 艾滋病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等途径。

该病多年无症状,晚期可出现免疫系统衰竭。

避免高危行为和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

9. 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主要症状为皮疹、发热、咳嗽等。

常见性传染病

常见性传染病

尖锐湿疣的诊断、治疗
诊断:病史及特殊部位的乳头状赘生物;醋 酸白试验:3-5%冰醋酸。 预防同前 治疗原则:1、早诊断、早治疗 2、同时治疗(夫妻双方) 3、禁房事 治疗方法:克疣、激光、冷冻、手术切除。
四、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传染病。 分为先天性梅毒和后天性梅毒。性交是后天梅毒主要的 直接传播方式,其他肛交、口交、接吻、输血也可传染。 临床表现:一期梅毒—硬下疳(性交后2-4周) 皮肤受损,硬下疳呈圆形或椭圆形,软骨硬、 无痛无痒,多发生在外生殖器及肛门、会阴等 ,一个月 后自然消退 。 腹 股沟淋巴结肿大 二期梅毒—梅毒疹(硬下疳经过8周) 皮疹遍及全身,呈多型性,斑疹、丘疹、苔藓、脓 疮等,全身淋巴结肿大。 三期梅毒—结节性梅毒疹(感染后4-5年偶有十 几年出现)感染后约十至二十年侵犯心血管及神经系统
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 Carrier)是指被艾滋 病病毒(HIV)感染,仅血液中HIV阳性而无症状 和体征的人,亦称HIV携带者。 • 艾滋病病人(AIDS Patient )艾滋病病毒感染 者的抵抗力遭受到HIV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 低的抗病能力时,便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病症, 这时称为艾滋病病人。
2、中国艾滋病流行概况和趋势
中国的艾滋病流行在经历在80年代未90年代初的传入 期、扩散期之后,从1994年起已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目前流行的其特点是: (1)流行范围不断扩大:1999年年底艾滋病己传遍全 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2)感染人数快速增加:近几年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 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大幅度增长。 (3)感染人群不断增加:目前感染人群70%以上是静脉 吸毒者,但通过性乱人群向一般人群广泛扩散的迹象 越来越明显; (4)男女性别感染差别缩小,感染者的年龄有年轻化的趋 势。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逐年上升,男女性别比 由最初的8:1降至目前的5:1;20-30岁的感染者占总 感染者的57%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

传染病的分类病种及上报要求传染病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或其他有害因素引起的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导致他人患病的疾病。

根据病原体的特性和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一、按病原体分类1.细菌性传染病:由细菌引起,如肺结核、霍乱、疟疾等。

2.病毒性传染病:由病毒引起,如流感、感冒、登革热等。

3.真菌性传染病:由真菌引起,如白线病、念珠菌病等。

4.寄生虫传染病:由寄生虫引起,如疟疾、血吸虫病等。

二、按传播途径分类1.空气传播:病原体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尘土或气溶胶传播,如风疹、麻疹、肺结核等。

2.食物与水源传播:病原体通过食物或水源引起传播,如霍乱、副伤寒、食物中毒等。

3.虫媒传播:病原体通过蚊虫、苍蝇等昆虫媒介传播,如疟疾、登革热、鼠疫等。

4.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或接触传播物体引起传播,如流感、艾滋病、手足口病等。

1.肺结核:属于细菌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需立即上报至省级疾控中心。

2.流感:属于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一旦发现流感疫情,需要立即上报至县级以上疾控中心,并做好流感疫苗供应和应急处置工作。

3.登革热:属于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媒介传播。

应加强对感染患者及病例周边环境的防控,及时上报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4.艾滋病:属于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艾滋病感染者需及时上报至县级以上疾控中心,加强对感染者的治疗和管理。

5.白线病:属于真菌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或呼吸器官吸入传播。

应加强对患者及疫区周边环境的消杀,确诊病例需立即上报。

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各级疾控中心需要建立和改进传染病的报告系统和监测体系,并制定相应的上报要求。

本文仅概述了常见的传染病分类及上报要求,实际上报要求可能因地区和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上报疾病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疫情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并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常见的性传染病课件

常见的性传染病课件

• 本病发病率高,病原体较多,主要有沙眼衣原体、解脲支 原体、其次为滴虫、白色念珠菌、包皮杆菌、单纯疱疹病 毒等。
• 临床表现:症状比淋病要轻,表现为尿道炎,常有尿道刺 痒、刺痛、或灼热感,尿道口轻微红肿、少量稀薄分泌物、 浆液性或脓性,晨起见少量粘液封闭尿道口。女性除有尿 道炎症状外,主要为宫颈炎。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可以合 并尿道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宫外孕及不孕症等。
3
三、性病的预防:
1.要认识性病的危害,掌握性病传播 2.提倡洁身自爱 3.加强个人防护,尽量不洗公用盆浴或池浴,
外出旅游不用坐厕,不用他人毛巾。 4.不轻易用血制品 5.打击卖淫嫖娼、吸毒活动 6.患性病要及时彻底治疗,以免传染给配偶及
他人。 7.病后注意隔离,未愈前避免性生活。
PPT学习交流
4
• 预防同前
• 治疗:原则--及时治疗,延长疗程,减少复发。

针对不同病原体用药
PPT学习交流
8
三、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又名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由人类乳头瘤 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性传染病。性接触是主 要传播途,其他有母婴途径、间接接触。
最常发生于男女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初发损害为 小而柔软的淡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大增多,表 面凸凹不平、湿润柔软,相互融合形成乳头瘤状、 菜花样、鸡冠样及草样的突起的赘生物,基底有 蒂,表面有少许分泌物,有恶臭味,触之易出血。 少数呈乳头瘤样增殖的巨大型尖锐湿疣可继发癌 变。
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一、淋病
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道炎症疾
病,男性表现为急性尿道炎、女性表现为急性
尿道炎及宫颈炎,病情严重者淋球菌侵入血液播 撒全身而发病。如菌血症、关节炎、腹膜炎、心 包炎和脑膜炎等。

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预防

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预防

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预防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给健康人群,引起疾病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传染病包括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等。

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1. 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的疾病,包括流感、肺结核、麻疹等。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包括:- 勤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尤其是接触公共场所、患者或动物后。

- 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 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避免近距离接触:尽量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2. 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水源或接触传播,包括腹泻、霍乱、肠道病毒等。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措施包括:- 饮用安全水源:选择煮沸过或经过消毒的水源,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

- 注意食品卫生:食用熟食,避免食用生或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肉类和海鲜。

-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食物或使用卫生间后。

- 分开储存食物:生熟食物分开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3. 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疾病,包括艾滋病、梅毒、淋病等。

预防性传播疾病的措施包括:- 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等避孕措施,减少性伴侣的数量。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性病筛查,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感染。

- 提高性健康意识:了解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积极参与相关健康宣教活动。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传染病外,还有其他一些传染病,如水痘、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可以根据不同的疾病特点进行调整,但基本原则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免疫力,避免接触病原体。

总结起来,预防传染病的关键在于个人卫生的重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通过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避免接触患者的分泌物、饮用安全水源、注意食品卫生、使用安全套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常见传染病分类(一)2024

常见传染病分类(一)2024

常见传染病分类(一)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水源感染等方式传播给他人的疾病。

常见传染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对个人和社会健康产生一定影响的疾病。

本文将对常见传染病进行分类,通过对每个分类的概述和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

正文:一、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的飞沫传播。

其传播速度较快,易引起大范围传播。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包括:- 流行性感冒: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等。

病毒性感冒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

- 肺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 麻疹: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

二、肠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或饮水被污染,引起病原体进入肠道,导致感染。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包括:- 腹泻: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症状包括腹痛、腹泻等。

- 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源传播。

- 霍乱:由霍乱弧菌引起,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和饮水传播。

三、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包括以下常见疾病:- HIV/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可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等途径传染。

-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通过性接触传播。

- 淋病:由淋病奈瑟菌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四、血液传播疾病血液传播疾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包括以下常见疾病:- 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

- 艾滋病:由HIV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途径感染。

- 丙肝: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注射毒品等途径感染。

五、皮肤传染病皮肤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或皮肤伤口引起感染,常见疾病包括:-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通过直接接触或空气传播。

- 寻常疣:由人乳头瘤病毒引起,通过接触传播。

- 皮肤真菌感染:包括脚气、白癜风等疾病,通常由真菌引起。

总结:常见传染病可根据传播方式进行分类,包括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血液传播疾病和皮肤传染病等。

传染病有多少种,分为几类2024

传染病有多少种,分为几类2024

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通过飞沫、接触、空气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而引发的一类疾病。

传染病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不同病原体的特点和传播方式将其分为多个类别。

深入了解传染病的分类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传染病的分类展开讨论,并详细介绍每个类别下的相关疾病。

正文内容:一、呼吸道传染病1.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包括流感病毒、结核分枝杆菌、麻疹病毒等,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飞沫传播。

2.疾病例子:a.流感:由不同的流感病毒引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等。

b.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以肺部感染最常见,严重者可引发肺结核。

二、肠道传染病1.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主要通过食物、水源或粪口传播。

2.疾病例子:a.腹泻:常见的病原体包括霍乱弧菌、沙门氏菌等。

b.肝炎:由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引起,通过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

三、血液传染病1.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包括病毒、细菌等,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如注射药物时共用针头等。

2.疾病例子:a.艾滋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或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b.乙肝: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

四、性传播疾病1.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2.疾病例子:a.梅毒:由梅毒螺旋体引起,通过性接触传播,症状包括疹病、淋巴结肿大等。

b.淋病:由淋病奈瑟菌引起,通过性接触传播,男性常见症状为尿道分泌物增多,女性可引发盆腔炎。

五、虫媒传染病1.病原体和传播途径:包括寄生虫、螨虫和虱类等,主要通过昆虫、蜱虫等媒介传播。

2.疾病例子:a.疟疾:由疟原虫引起,主要通过按蚊叮咬传播,症状包括周期性发热、寒战、贫血等。

b.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关节痛等。

总结:传染病种类众多,根据病原体和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性传播疾病和虫媒传染病等几大类别。

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与控制

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与控制
接种率监测与评估
对接种率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 题,提高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药物治疗及耐药性问题
药物治疗
针对病原体的药物治疗是传染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抗生 素、抗病毒药物等。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症 状、降低死亡率。
耐药性问题
随着药物使用的增加,病原体对药物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强, 导致治疗效果下降。因此,需要加强耐药性的监测和研究, 合理使用药物,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进展
随着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和应用,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此外,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 高检测率和推广安全套使用等综合性防控措施,艾滋病的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
新冠病毒肺炎应对举措
应急响应
各国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封锁城市、限制人 员流动、关闭公共场所等措施,以减缓病毒传播速度。
国内现状
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总体呈 下降趋势,但部分传染病如艾滋病、 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防控形势依然 严峻。
影响因素与传播途径
影பைடு நூலகம்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社会因素(如人口流动、城市化进程 等)和生物因素(如病原体变异、宿主免疫状态等)均可影响传染病的传播和 流行。
传播途径
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 消化道传播等。其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传 播途径。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
此次流感起源于墨西哥,后迅速传播至全球214个国家和地区,造成约1.85万人 死亡。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通过加强疫苗接种、抗病毒药 物使用和公共卫生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艾滋病防控挑战及进展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一)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一)

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一)引言概述: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传播途径致病的一类疾病。

及时上报传染病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传染病种类和上报时限两个方面展开,为大家详细介绍。

正文内容:一、传染病种类1. 病毒性传染病a. 流感: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b. 麻疹: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感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出现皮疹和发热等症状。

c. 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感染,可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

2. 细菌性传染病a. 肺结核:肺结核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主要侵犯肺组织。

b. 痢疾:痢疾是由沙门菌感染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通过口腔摄入食物或水传播,造成腹泻等症状。

c. 梅毒:梅毒是由螺旋体菌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出现溃疡和皮疹等症状。

3. 寄生虫传染病a. 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引起周期性发热和贫血等症状。

b. 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由吸虫虫卵感染引起的寄生虫传染病,通过水生螺和淡水蜂传播,引起肝脏病变和肠道症状。

二、上报时限1. 第一类传染病:报告时限通常为2小时内,如鼠疫、霍乱等高毒性、高传染性疾病。

2. 第二类传染病:报告时限通常为6小时内,如流感、狂犬病等具有一定传染性的疾病。

3. 第三类传染病:报告时限通常为24小时内,如肺结核、传染性肝炎等传染性疾病。

4. 第四类传染病:报告时限通常为48小时内,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较为常见的传染病。

5. 第五类传染病:报告时限通常为72小时内,如梅毒、性病等。

总结:传染病种类繁多,病原体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和症状。

及时上报传染病是防控传染病扩散的重要措施。

根据不同传染病的严重程度和传播性,上报时限也有所不同。

了解和掌握传染病种类及上报时限,有助于提高预警和应对能力,保护公共卫生安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性传播疾病第一单元总论《传染病性传播疾病》重点章节总论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艾滋病疟疾梅毒淋病考什么?(1)传染病感染过程:5种表现(2)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作用(3)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作用(4)传染病流行过程中3个基本条件(5)影响流行过程因素(6)传染病的基本特征(7)诊断的主要方法(8)传染病治疗(9)传染病主要预防方法重点内容(1)传染病感染过程:5种表现及含义(2)传染病流行过程中3个基本条件(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由病原微生物,如朊毒体、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均属感染性疾病,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是传染病。

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及防治规律的科学,其重点在于研究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并研究其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措施,以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甲类:鼠疫和霍乱乙类:包括病毒性肝炎等25个病(新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人高致病性禽流感)丙类:10个病感染的含义A.病原体侵人人体的过程B.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C.病原体侵入人体的一种方式D.人对病原体缺乏抵抗力而发病E.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答疑编号500757010101: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一、传染病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一)病原体被清除(二)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三)显性感染(临床感染)(四)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后为健康携带者;显性感染后,为恢复期携带者。

携带病原体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为慢性携带者。

(五)潜伏性感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以清除病原体,而将其局限化,一旦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才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一般不排出病原体,因此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

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

病原体侵袭人体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通过免疫学检查可发现对入侵病原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应称为A.健康携带者B.潜在性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不典型病例[答疑编号500757010102: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C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在不同传染病中各有侧重,一般最常见的是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答疑编号500757010103: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在感染过程的5种结局中最不常见的表现是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答疑编号500757010104: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C潜伏性感染意义A.病原体侵人人体后,只引起轻微症状B.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当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可引起疾病C.病原体与人体保持永久平衡,不引起症状D.病原体侵人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E.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答疑编号500757010105: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男性,30岁,结核菌素试验1:2000弱阳性,而无结核症状,体征及X线发现A.病原携带状态B.重复感染C.潜在性感染D.显性感染E.既往有过感染[答疑编号500757010106: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男性,20岁,无任何不良反应,体检时,发现血清HBsAg阳性,转氨酶等其他肝功能检查均正常A.既往感染过B.显性感染C.潜在性感染D.病原体携带E.重复感染[答疑编号500757010107: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D二、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作用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是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A.病原体的数量B.病原体的毒力C.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功能D.病原体的侵袭力E.机体的抵抗能力[答疑编号500757010108: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C三、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作用四、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五、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A.病原体、人体和环境B.病原体、感染动物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D.社会因素、自然因素E.病原体和环境[答疑编号500757010201: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D1.自然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地理、气象、生态等。

许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均可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2.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生产生活方式及文化水平等,对传染病发生及流行有决定性的影响。

六、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一)有病原体(二)有传染性(三)有流行病学特征(四)有感染后免疫力七、传染病的诊断传染病的诊断依据A.临床症状,体检及生化检查B.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C.临床资料,疫苗注射情况,实验室检查D.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E.流行病学的检查,病原学检查[答疑编号500757010202: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八、传染病的治疗治疗,护理和消毒隔离(二)治疗方法1.一般及支持疗法:包括隔离、消毒、护理、心理治疗;合理饮食、补充营养、水电解质平衡等2.病原(特效)治疗3.对症治疗4.康复疗法5.中医中药及针灸疗法九、传染病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1.传染病报告2.传染病患者的隔离(二)切断传播途径(三)保护易感人群第二单元常见疾病第一节病毒性肝炎大纲要求:1.病原学(1)甲型肝炎病毒(2)乙型肝炎病毒(3)丙型肝炎病毒(4)丁型肝炎病毒(5)戊型肝炎病毒2.流行病学(1)各型肝炎传染源(2)各型肝炎传播途径(3)人群易感性3.临床表现(1)急性黄疸型肝炎(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3)慢性肝炎(4)重型肝炎(5)淤胆型肝炎4.诊断(1)各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病原学诊断5.治疗(1)慢性肝炎(2)重型肝炎6.预防(1)主动免疫(2)被动免疫最重点是什么?各型肝炎病毒特点各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急性肝炎及重型肝炎的诊断最难点是什么?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慢性肝炎的临床分度及抗病毒治疗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

按病原学分类,目前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

一、病原学各型肝炎病毒特点甲型肝炎病毒具有哪项特点A.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B.黑猩猩和绒猴易感,但不能传代C.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易成慢性携带者D.在细胞培养中HA.V引起细胞病变E.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答疑编号500757020101: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Dane颗粒是A.丁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甲型肝炎病毒D.戊型肝炎病毒E.丙型肝炎病毒[答疑编号500757020102: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亚型有助于A.病原学诊断B.流行病学调查C.评定传染性大小D.确定抗病毒治疗措施E.判断预后[答疑编号500757020103: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下列肝炎病毒基因组归类于DNA病毒的是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E.戊型肝炎[答疑编号500757020104: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HBV 3个抗原抗体系统:下列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反映HBV有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是A.表面抗原(HBsAg)B.表面抗体(抗-HBs)C.e抗原(HBeAg)D.e抗体(抗-HBe)E.核心抗体(抗-HBc)[答疑编号500757020105: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C乙肝五项:HBV-DNA和HBeAg为病毒复制指标。

而HBV-DNA为最敏感的病毒复制和传染指标。

“小三阳”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各型肝炎传染源及传染期(二)传播途径各型肝炎传播途径甲型肝炎粪一口乙型肝炎母婴传播血液、体液传播,经破损皮肤和粘膜进入机体丙型肝炎输血及血制品戊型肝炎粪一口甲型肝炎病程中,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A.潜伏期B.黄疽前期C.黄疸期D.恢复期E.慢性期[答疑编号500757020106: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近年来输血后肝炎主要由哪种病毒引起A.甲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丙型肝炎病毒D.戊型肝炎病毒E.丁型肝炎病毒[答疑编号500757020107: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C(三)人群易感性三、临床表现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一)急性黄疸型肝炎(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三)慢性肝炎(四)重型肝炎(五)淤胆型肝炎潜伏期:甲肝平均30天,乙肝70天,丙肝50天,戊肝40天。

(一)急性黄疸型肝炎1.黄疸前期:1)类似感冒: 发热、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

2)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腹胀、肝区痛等。

3)肝功能主要ALT升高。

4)持续5~7天。

2.黄疸期:症状好转,发热消退。

尿黄加深,巩膜及皮肤出现黄染,逐渐加重,2周左右达高峰。

各项肝功能明显异常。

肝、脾可轻度肿大及触叩痛。

持续2~6周。

3.恢复期:黄疸逐渐消退,各项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失。

持续1~2个月。

(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无黄疸,其他临床表现与黄疸型相似,但起病较缓,症状较轻,病程多在3个月内。

急性病毒性肝炎病程一般为2~4月。

儿童感染戊肝病毒后,常表现为A.显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D.病毒携带者E.病毒清除[答疑编号500757020201: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C急性病毒性肝炎病程一般为A.<2个月B.2~4个月C.<5个月D.<半年E.>半年[答疑编号500757020202: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三)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不愈者称为慢性肝炎。

病原只限乙肝、丙肝和丁肝病毒。

甲肝及戊肝可治愈不转慢性。

临床表现时好时坏、时轻时重,数年、数十年迁延不愈,亦有表现为多次急性发作者。

慢性肝炎分度1.轻度:乏力、头晕、食欲减退、厌油、肝区不适、肝脾可有轻度肿大,肝功能1或2项指标轻度异常。

2.中度: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3.重度:明显或持久的症状,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病程久者血清白蛋白减少,脾可肿大,面色发暗,尚可出现肝掌和蜘蛛痣。

B 超可发现门静脉和脾静脉宽度增加,有向门脉高压发展可能。

如不尽早清除病毒,则可发展成肝硬化。

桥接坏死主要见于A.急性普通型肝炎B.慢性肝炎C.急性重型肝炎D.中、重度慢性肝炎E.亚急性重型肝炎[答疑编号500757020203: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D慢性活动性肝炎确诊依据是A.病程超过半年B.肝功能异常C.血清球蛋白增高D.自身免疫抗体阳性E.肝穿组织可见碎屑状及桥状坏死[答疑编号500757020204: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E慢性肝病时血清球蛋白升高原因是A.白蛋白合成减少B.氨基酸吸收障碍C.肝脏清除来自门脉抗原物能力下降D.体液免疫能力增强E.球蛋白破坏减少[答疑编号500757020205: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C血清酶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哪项最为敏感和有意义A.ASTB.ALTC.AKPD.γ-谷氨酰转肽酶E.乳酸脱氢酶[答疑编号500757020206:针对该题提问]『正确答案』B(四)重型肝炎(肝衰竭)几种重型肝炎的异同点临床表现急性重型肝炎(急性肝衰竭)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肝衰竭)慢性重型肝炎同型病原肝炎病史--+病情加重时间起病2周内起病15天至24周内Ⅱ度以上肝昏迷出现早(病初)出现晚出现晚肝浊音界缩小+ --病理大块肝细胞坏死(大于2/3)亚大块肝细胞坏死伴增生(小于1/2)慢性肝炎基础上大块或亚大块肝细胞坏死高度乏力、纳差+ + +黄疸迅速加深,胆红素每日上升17.1μmol/L(1mg/dl)以上+ + +出血倾向+ + +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 + +重型肝炎按新标准又分为:(1)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