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战略,振起海峡西翼
“十一五”规划力推“海西”战略全面实施
进 第 三 产 业 发 展 ,这 样 才 能 保 证 产 业 结 构 的 均衡 。 育 竞 争 力 强 的现 代产 业 , 培 发 展更 多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 议 提 出 , 持 以 建 坚 信 息 化 带 动 工 业 化 , 以工 业 化 促 进 信 息 化 , 建 竞 争 力 强 的现 代 产业 。 构
提高创 新 能力—— “ 设海 峡西 岸 建
先进 制造 业 基 地 ” 坚 持 在 发 展 中 调 整 优 。 化产 业 结 构 , 力 壮 大工 业 总 量 , 化 工 努 强 业 对 经 济 的 支 撑 作 用 。提 高 制 造 业 在 固
定 资 产投 资 中 的 比重 。把 自主创 新 作 为 调 整优 化产 业 结 构 、转 变 增 长 方 式 的 中 心 环 节 , 断 提 高 原 始 创 新 , 成 创 新 和 不 集 引进 消化 吸 收 再 创 新 能 力 。 制 。 导 企 业 向 中 心集 镇 发 展 , 强 对 农 引 增 区域流动和合理配置 。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 — “ 强 产 业 增
集 聚 能 力 , 力 抢 占产 业 发 展 制 高 点 , 着 形 成更 多 的 经 济 增 长 点 ” 适 当提 高 第 二 产 。 业 比 重 , 续 促 进 第 三产 业快 速 发 展 。 继 专 家指 出 , 建 的产 业 结 构 中 , 二 产 业 比 福 第 重 相 对较 小 , 该 培 育并 壮 大 支 柱 产 业 , 应
维普资讯
★本刊记者
科学发展观网上考试答案题库
判断题2003年7月,省委七届五次全会把项目带动作为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标准答案:正确就业是劳动者赖以生存、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条件。
()标准答案:正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们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种能动的基础就是理论。
()标准答案:错误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要求各级各部门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凝聚发展合力,强化大局意识,在主动对接,服务全局,推动先行中作出贡献。
()标准答案:正确在省委八届三次会议上卢展工同志代表省委提出“努力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
()标准答案:正确毛泽东时代,对我国的发展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很多宝贵借鉴的经验,特别是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实现工业化的道路。
()标准答案:正确胡锦涛同志说“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实”这句话,是求真务实的本质所在。
………………………………()标准答案:正确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海峡西岸繁荣带”概念的延伸和扩张()标准答案:错误继承和发扬古田会议精神,倡导和弘扬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情、平常之中的强烈责任的精神。
……………………………………………………()标准答案:正确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要在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标准答案:错误统筹城乡发展应贯彻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并进一步落实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标准答案:正确卢展工同志在2004年1月召开的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着力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县域经济和中心城市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标准答案:正确在正确处理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的关系中,必须按照从实际出发,全面部署、重点突破、分步实施、协调推进的要求进行。
()标准答案:正确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台湾海峡为商缘特征的经济区。
海西建设助力 福州要圆“大港梦”
“南北两翼”港口迎来新的发展时期海西建设助力福州要圆“大港梦”■本报记者蒋丽敏/文杨勇/摄近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
福州港作为对台最直接、距离最近的“门户之港”,在《意见》中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战略高度。
《意见》指出,要将闽江口区域建设成为与台湾产业对接集中的区域;整合港湾资源,形成以厦门港、福州港为主,布局合理的东南沿海地区港口发展格局;要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要建设福州等物流节点和一批现代物流中心。
一系列利好政策消息传来,我市港口界人士无不大受鼓舞。
福州港若能抓住《意见》带来的机遇,其向外海拓展成为“大港”梦想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
[关键词:产业对接]抓“三通”先机深化对台合作闽江口是福州港的主体部分。
福州港共有4个港区:江阴港区、罗源湾港区、松下港区、闽江口内港区。
按照我市“南集北散”发展思路,江阴港区为主发展外贸集装箱运输,重点发展中、远洋集装箱干线运输的外海深水港区;罗源湾港区为主发展以能源、矿石等散货运输的港区;松下港区为主发展以为粮油加工和粮食集散中心服务和对台“三通”的外海深水港区;闽江口内港为主发展为福州市城市生活服务和对台“三通”以及内贸集装箱运输的综合港区。
《意见》明确提出,要将闽江口区域建设成为与台湾产业对接集中的区域,这与我市的发展思路是一致的。
如何对接台湾产业?《意见》指出要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以信息、石化、机械、船舶、冶金等产业为重点,提升台商投资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载体作用,密切与台湾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促进两岸产业深度对接。
福州市港口管理局局长刘岩松表示,福州港被列为大陆对台直航的63个港口之一。
今年他们要加快对台一流客运码头的改造建设工作和江阴港区海峡快捷航运项目的实施工作,更好地适应对台工作新形势发展的需求,服务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建设。
我市港口界相关人士表示,《意见》对福州港来说是非常大的机遇,福州要发挥对台先行优势,抢抓“三通”发展先机,充分发挥“小三通”品牌优势,加快对“两马”直航码头及航道设施建设,打造海峡两岸“三点一线新通道”品牌航线。
海西战略为福建海洋经济带来机遇
海西战略为福建海洋经济带来机遇
平潭岛开发建设如火如荼,湄洲湾、环三都澳等地区纷纷迎来百亿大
项目近年来,海洋大省福建以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为引领,坚持高起点高规格
开发海洋,把发展海洋经济列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具有福建特色的海
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累结硕果,前景可期。
福建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区位、资源和环境等综合优势。
福建省海洋与渔
业厅副厅长张福寿表示,福建全省海域面积大于陆域面积,大陆海岸线居全国
前列。
此外,福建素有经略海洋的传统,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郑和下西洋驻
泊点以及中国对外通商最早的省份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海洋经济长足发展。
据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
主任孟芊介绍,2011 年福建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4419 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并形成了海洋渔业、交通运输、滨海旅游、船舶修造、海洋工程建筑等五大主导
产业。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贯彻落实为福建海洋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国务院2011 年3 月批复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福建开展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组织编制专项规划,鼓励
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
据了解,目前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和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总
体方案已编制报审。
按照相关时间表,2013 年福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将全面启动,2015 年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省,2020 年全面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根据福建实际,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建设将定位六方面目标:深化
两岸海洋经济合作的核心区、全国海洋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具有国。
海西建设厦门先行
多件 . 在 大 陆 申请 的量 就 达 到 2万件 . 反 映 了 而 这 台湾越 来越 重视 在大 陆 的知 识产 权保 护 . 有越 来 也
探 索 建 立 厦 台 知 识 产 权 案 件 处 理
协作 机 制
加 强 两 岸 知识 产 权 法律 交流 与 合 作 是 两岸 关
海西发展
藿 t ≥ 薯 谖
誊叠 鎏囊 誊 ≯ 蓥 ≥蠹 ;未 : 拿 。; 蔓
厦 ≤ 至 :
王史 河
加 快建 设 海 峡 西岸 经 济 区 。 是党 中央 、 务院 国 作 出 的一项 重大 战略 决 策 。《 务院 关于 支持 福建 国 省加 快建 设海 峡 西岸经 济 区 的若干 意 见》 的 出台 ,
系发展 的客 观需 要 ,随 着两 岸经 贸交 流迅 速发 展 。
越 多 的专利在 大 陆研 发和 转化 。而近 几年 . 台湾 在
申请 专利 的大 陆个人 和 企业 也在 逐年 增加 。因此 .
厦 门 市应积极 探 索建 立厦 台 知识 产权 联盟 . 动海 推
峡 两岸 知识产 权 对接 . 断拓 宽厦 台知识 产权 交流 不 合作领 域 , 化 与 台湾地 区在 知识 产权 保 护 、 深 宣传 、
产权 案 件 处理 协 作机 制 等 问题 进 行 深入 探 讨 和 研
究. 已经 十分重要 而 紧迫
权 交流 合作 的重要 基 产 权 信 息 共 享 平 台
要 充分 发 挥 建 立 在 厦 门 知 识 产 权 产 业 化 基 地
解决 , 以维 护 好 、 展 好 两 岸 同胞 的 切 身 利益 。为 发
流. 不断 完 善合作 机 制 . 展合 作领 域 . 高合 作效 拓 提
“海西”: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聚焦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改革与发展
有 对 台 工 作 、 统 一 祖 国 , 并 进 一步 带 动 全 国经 济 走 向 世 界 的 特 点 和 独 特 优 势 的
建抓住 中央鼓励 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支
持海峡西岸经济 发展 的重大历史机遇。 同月 ,福 建 省十 届 人大 五 次 会议 2 日正式表 决通 过了 福建省建设海峡 9 西岸经济 区纲要 ,海峡西岸经济 区建 设进入全方位推进 阶段。 在 当年3 月召开 的第 十届全 国人 民 代表大会第 四次会 议上,温家宝总理在 政府工作报告 中指出,把建设 “ 海 西”列入国家 “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 提出 “ 支持海峡 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 对集中地的经济 发展 ”,赋予了海峡西 岸经济 区新概念 ,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 区和推进海峡两 岸交流 与合作创造 了新
的机遇。
地 域经综 合体 。
因其 特 殊 的地 理位 置 , 所 以 “ 海
一 西 . 入发 展快 车 道 海 进
西”的建设与发展也具有特殊 的战略意
义 。有 关专 家指出,海峡西岸经济 区具 三个 战略意义 : 从 区域 经济 的 角度 来 看 ,它 将导 向海峡经济 圈或中华经济圈 ; 从福 建 省 的着 眼点 来 说 ,它 是 闽
省 全 面推 动 自 身 发 展 壮 大 的 战 略 ;
派、团体 以及学者 、专 家,纷纷提出构建海峡 西岸经济 区、 扩大海 峡西岸经济带 ,以推 动两岸急剧增长 的经 贸往来及合 作 的意见或提案,这也是首 次透过民主党派 以大会发 言形 式
聚焦 “ 海西”发展。
和其他 台商 投资相对集 中地 区的经济 发展” ,既是保 增长 的
我与海西同发展 我与祖国共奋进
三明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系我与海西同发展我与祖国共奋进站在2009年,回望福建过去五年的发展时,我们发现,有无数成绩令人振奋,有不少经典成为流行,更有太多记忆值得珍藏,而这一切,都深深烙上了海西的印记。
首先们先了解一下海西的由来。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
1995年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在2004年1月初举行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这一概念首次被完整、公开地提出。
2006年两会期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字样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计划通过10年~15年的努力,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
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
截止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张,包括福建周边的浙江温州、丽水、衢州、金华、台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汕尾、揭阳以及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共计23市。
2004年来,一个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的“海峡西岸”概念,在中国区域版图上渐渐清晰。
五年来,海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大跳跃,就像跳棋中的一个棋子,给它的空间有多大,它就可以跳多远!五年来,海西平台越做越大,海西品牌越来越响,从2006年至今,“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更是连续几年被写入中央政府工作报告。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奇迹的见证者,也是这个奇迹的参与者。
中国人喜欢把五年比作一个节点,在海西五年这个节点上,我们从头梳理海西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用最平实的手法,绘就一幅海西五年聚合共赢的精彩画卷。
2004年“海西”概念浮出水面2004年1月,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时任福建省长卢展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
论海西建设对海峡两岸的重大意义
论海西建设对海峡两岸的重大意义摘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西经济区承担全国发展大局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重担: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海西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经济紧密联系、互动联动、互利共赢,使海峡西岸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文化交流的结合部、先行区和重要通道,提高台湾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为发展两岸关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乃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海西建设海峡两岸重大意义正文:进入新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合作与竞争势头强劲、两岸三地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新形势,中共福建省委认真贯彻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决策部署,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发展为大、发展为重、发展为先,着眼于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在历届省委探索实践基础上,在持续开展“四个专题”调研过程中,集中全省人民的智慧,提出并实施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思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
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的积极变化,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和开展与台湾地区合作提供了重要机遇。
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进一步发挥福建省比较优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完善沿海地区经济布局,推动海峡西岸其他地区和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如何发挥海西优势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08旅游管理5班陈志峰120080701522一如何发挥海西优势,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是新时期中央对台政策中一项带有战略性的举措。
一、海西建设的意义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目的是自觉地服务于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本世纪党的三大中心任务之一,福建的各项发展,只有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联接起来,才能实现福建在全国发展中所独具的战略价值。
5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表明中央把海西战略上升为全国性的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海峡西岸区域发展的重视、支持和期望。
这不仅是对福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将对今后两岸的交流合作,对推动祖国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两岸民间交流合作走过了极其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为热络两岸同胞情感、增进共同利益、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一定作用。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加快海西建设的条件逐步成熟。
《意见》明确了建设海西区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在对台部分,到2012年,“服务两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显”;到2020年,“闽台经济融合不断加强,促进形成两岸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为达成上述对台工作目标,未来的海西区建设将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两个方面尤为重要。
首先,发挥福建省独特的对台优势,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三大前沿平台。
一是以更加灵活开放的政策,加强海西区与台湾在产业、农业、金融、旅游、服务业、贸易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通过形成两岸产业合作基地、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海峡西岸物流中心等手段,把海西区建设成“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
二是推动文化交流、人员互动,提升闽台缘博物馆的交流功能,加强祖地文化、民间文化交流,把海西区建设成“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福建省提出构建“海西”的战略意义
2004年初,福建省提出构建“海西”的战略意义一、海峡西岸经济区基本概况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与珠三角、北与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总的目标任务是“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基本要求是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宏观政策统一化、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社会文明化。
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广东、江西3省的部分地区,人口约为6000~8000万人,预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在17000亿元以上。
二、、发展海西经济区标志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可逆转我们知道在两岸由于中国内战造成并延续至今的政治对立状态下,海西经济区的主要省份福建成为两岸政治对立的前沿阵地,号称“福建前线”。
由于两岸长期政治对立造成福建经济建设相对滞后,主要是考虑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损失。
当时有打完仗再建设的考量,即使搞建设也是一般性的短线项目。
一些大型永久性的建设项目往往是往后推,怕的是将来万一两岸动武,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难以挽回。
如今,国务院批准加快发展海西经济区建设,就是向海峡两岸同胞发出了明确清晰的信号,两岸中国人自相残杀同室操戈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代之而来的是两岸永久和平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两岸同胞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将贯穿于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两岸同胞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成为历史赋予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历史使命。
所以说发展海西经济区标志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可逆转。
三、发展海西经济区是连接台湾与内地的纽带和桥梁当年,在香港回归祖国即将成为事实的背景下,邓小平发出了建立深圳特区的号召,深圳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各项建设突飞猛进,把贫穷落后的小城镇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新型城市。
意义非凡的海西
意义非凡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内容摘要]进入新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合作与竞争势头强劲、两岸三地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的新形势,中共福建省委认真贯彻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决策部署,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发展为大、发展为重、发展为先,着眼于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
它体现了福建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福建立足省情、纵观全局、争取主动的重大战略转变,体现了福建把自身发展置于更宽的视野来审视、从更大的战略来谋划,也反映了福建人民谋求更快发展和服务全国大局的愿望。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涵。
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域范围尚未明确界定。
社会各界对“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概念有多种表述。
最权威的说法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区域经济综合体。
”但这一概念并没有明确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理空间,“周边区域”到底指哪些区域?对此,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比较典型的说法,如皱筱乐认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中心,以闽东南为主体,包括浙南、粤东、赣南在内的台湾海峡海域与陆地,是一个面向台海,具有地域水平分工特征,并以中心城市为支撑的,具有自身特点和独特区位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重大意义1,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客观需要。
随着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台湾问题已成为中国未来政治经济十分紧迫而突出的课题。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归根结底要靠综合实力的增强,要靠做台湾人民的工作,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台军事斗争准备。
福建面对台湾,有着一衣带水的地缘、一脉相承的文化习俗、同宗共祖的血缘,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功能性区域。
通过建设一个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区,可以进一步密切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增强台湾民众对祖国的向心力,提高认同感;可以进一步密切海峡两岸的经济合作,推动台湾产业从东岸向西岸转移,使两岸经济界互联互动、优势互补,提高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存度,促使台湾主动寻求两岸经济合作和融合;同时,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将为入岛宣传和配合对台军事斗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海峡西岸经济区商机潮涌中小企业迎来新一轮战略方案机遇
海峡西岸经济区商机潮涌中小企业迎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潮涌海西,浪拍两岸,激荡香江,涌动濠江。
“海西”,这一个新词汇,如今在两岸激响,在海内外热应。
海峡西岸,在不远的将来,必将成为可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海西地区相媲美的中国经济又一新“引擎”。
潮起东南,海西效应催生新的经济增长地带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发布,从此赋予先试的海西战略已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海西、北部湾之后,海峡西岸,一个全新的经济区令海内外瞩目!5月17日,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厦门首届海峡论坛上公布了海峡两岸经济互动、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八大利好政策。
这是近年来大陆单方面推出的惠台措施中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
为此,一个商机与活力勃发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由海西经济区加快建设所带来的福建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新局面喷薄而出!其实,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早在2004年初就酝酿了。
它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涵盖周边的经济区域——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西连赣西粤北,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形成服务中国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尤其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构建促进中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目前海西战略功能定位与优势主要如下:一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
发挥海西经济区独特的对台优势和工作基础,努力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经济的全面对接,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二是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海空港为主骨架、主枢纽的海峡西岸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使之成为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拓展两岸交流合作的综合通道。
三是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加强两岸产业合作,积极对接台湾制造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两岸产业合作基地。
解读海西
• ——有利于形成服务中西部发展的东南沿 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
有利于构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 “五缘”优势:
• • • • •
一是地缘近 二是血缘亲 三是文缘深 四是商缘广 五是法缘久
D:\My Documents\酷6视频\我转换的视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速_128x96.avi
图为省、市及鞍钢集团公司领导为项目奠基培土
• 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大念山海经”, • 90年代初期提出“建设闽南金三角” • 95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主要是 指福州到漳州的闽东南沿海地区,后来延 伸到闽东,进而又延伸到南平、三明、龙 岩。 • 2001年提出构建三条战略通道
• 2004年1月初举行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 次会议上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 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 • 2004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七届七次全会 批准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 (试行)》
目 标 任 务 是 “ 对 外 开 放 、 协 调 发 展 、 全 面 繁 荣 ”
浙江--温州、 丽水、衢州、 金华、台州 江西--上饶、 鹰潭、抚州、 赣州 广东--梅州、 潮州、汕头、 汕尾、揭阳 福建--福州、 厦门、泉州、 漳州、龙岩、 莆田、三明、 南平、宁德
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张范围:
• • • • 浙江温州、丽水、衢州、金华、台州 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 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汕尾、揭阳 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 三明、南平、宁德
• ——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 ——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意见》: ‘推动妈祖文化申报世界非 物质文化遗产’
四、突破行政区划制约,加快形成海西港口群
卢展工:以“四个重在”战略推进海西建设
卢展工:以“四个重在”战略推进海西建设作者:祁春玉付锋林来源:《中国报道》2007年第05期区域经济整合将成为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柱力量之一。
海西经济区(福建省海峡西岸)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都明确提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视察福建省时,也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寄予厚望。
近日,本刊记者就海西经济区建设的相关问题对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进行了专访。
卢展工表示,未来几年内,福建将在“四个重在”(即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上下工夫,利用与台湾的“五缘”(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优势,把握机遇,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为构建和谐海西和实现祖國的统一作出应有的贡献。
海西经济区将大有作为有人把中国经济的发展比喻为“一架多引擎飞机”,要促进中国经济的全面起飞,就必须全速启动多个引擎。
“十一五”计划之后,中国开始从省份经济真正迈向区域经济发展阶段。
加强区域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要求提升层次的必然产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举。
谈起目前的区域经济的发展,卢展工表示,中央正在加快纠正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出台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
福建省在1995年就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的设想;2004年的“两会”期间,福建省正式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的概念,获得了中央高层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设想,对促进中国的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
确实如此,海西经济区概念提出的时间虽然只有两三年,但获得了广泛共识和认可。
海峡西岸是指以福建为主体,涵盖周边区域,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对应台湾海峡,具有自身特点、自然集聚、独特优势的经济区域。
在海西战略发展中
在海西战略实施中对汕头竞技跳水的思考马李光一年之春总是意味着生机勃发、希望无限。
今年之春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复,给海峡西岸经济区送来创新、发展的春风。
《海西发展规划》首次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域范围,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温州市、衢州市、丽水市;广东省汕头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阳市;江西省上饶市、鹰潭市、抚州市、赣州市,陆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这标志着海西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对此,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表示“支持汕头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扩大对台经贸合作,汕台深化交流合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在推进闽粤赣区域协作发展中,汕头主动出击,大有可为。
”。
面对利好形势,汕头市委市政府正以《海西发展规划》、《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汕头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及海西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为契机,对照《海西发展规划》提出的支持汕头、粤东沿海发展区的相关政策、产业、项目进行认真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落实部门工作责任,整体推进,争取在对台经贸、投资、航运、交通、旅游、科技、文化、教育、金融等方面先行先试。
四月二十七日,在汕头市召开的迎接经济特区扩大范围正式实施干部大会上,汕头市市长蔡宗泽宣读的《国务院关于扩大汕头经济特区范围的批复》,为汕头打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创造了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是汕头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双喜临门。
在此历史背景和发展机遇面前,对我市竞技体育的跳水项目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跳水事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创新思路,融入海西,加快发展的问题进行研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谨表述对此课题的初步思考。
一、加强交流互动、逐步以场馆设施和品牌融入市场2009年5月,《国务院海西意见》第六条指出“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与台湾地区的交往,推动文化交流、人员互动。
深入开展两岸文化对口互动活动,深化两岸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合作。
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2009年海峡论坛举行
(
)
ST RAI S T
F QRUt 蚺
D具 有 独 特 的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美 感 , 达 了巧 妙 的 、 . 表 内
2潮 涌 海西 , 贤汇 聚 。0 9年 5月 1 . 乡 20 6日晚 , 今 为止 两岸 规模 最 大 的 迄 民 间交流盛 会——海 峡论坛 在厦 门 国际会展 中心 正式 开幕 。 下列关 于海 峡论
表 示 热 烈 的祝 贺 。
王毅说 , 海峡 两岸这 么多乡里 乡亲 、 兄弟姐妹 共聚 一 堂, 志着 两岸 民间 标 交往迈上 了新 台阶 、进 入 了新 阶段 ,也充分表 明两岸 民众 已是 两岸 交流和往 来的主体 , 正在 成为推 动两岸 关 系不断前行 的核 心动力 。 他说 , 今天 将成 为两
岸 关 系进 程 中 一 个重 要 和 值 得 纪 念 的 日子 。 为 , 今 为 止规 模 最 大 、 数 最 因 迄 人 多 、 围 最 广 的 两岸 大 型 民 间 交流 活 动— — 首届 海 峡 论 坛 即 将从 这 里拉 开序 幕 。 范
【 考点链接 】
一
、
地 理 学 科
1海 西经济 区的地 理位 置 、 台湾省 的位置 与 范 围及 台湾 岛 的 自然 地理 特
征。
2海 峡西岸 与东岸 有着 地缘相 近 、 . 血缘相 亲 、 缘相 承 、 文 商缘 相 连的合 作
优势 。
3海峡 两岸丰富 的 自然 资源与主要物 产 。 .
4台湾 主要的旅游 资源类型及分 布特点 。 .
5台湾的经济特征 及主要工业 区的布局特点 。 . 6台湾 与大陆 经济发展 的互 补性 , 陆市 场对 台开放 和大 陆居 民 赴台旅 . 大
浅谈海峡西岸建设
浅谈海峡西岸建设福建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定位准确,得到了中央的支持,这次又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海西建设将成为中华民族核心利益的具体实践。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本内涵“海西”具体是指:东临台湾、西邻赣湘,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是以福建为主体并包括周边地区的地域分工明确,经济联系紧密,中心城市支撑,市场体系统一,要素流动集聚,具有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其以东南沿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和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地位,日益成为在全局中举足轻重的重要板块。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到今天,经济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区域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发展是共生共荣的现象。
因此,亟待有一系列的理念转换、体制变迁、对策措施和规划指导,以资源整合来提高城市与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
应该说,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是把海峡西岸放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上进行战略考量。
几年前的“断裂带”之说曾弥漫在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
发展的忧患,深刻而又紧迫地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升到了海西地区上上下下追求的新目标。
海峡西岸的建设,就是要通过整合、协调和优化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的经济资源,力争产生1+3>4的经济效应。
党的十七大,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
其中,“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局部共识上升为全局共识,反映了全党意志、体现了人民心愿、顺应了时代要求。
从今而后,海峡西岸经济区,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正在崛起的经济区在海内外将光彩夺目。
海峡西岸经济区面对台湾,位于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区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自身优势看,既有山海人文优势,又有丰富的港口资源,还有广阔的腹地,发展潜力很大。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城市布局趋于合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
“海西”新蓝图
引起 强 烈反 响 。 海 峡 西 岸 经 济 区 由 大 的鼓 舞 ,也对两 岸的和平 发展开 意义 :一是 有利于抓住 当前j
省 际发 展 思 路 提 升 至 全 国 区域 经 济 启一个新 的篇章 。应 该说这几 年两 岸和平发展 的有利时机 ,加
发 展 布 局 中 的 一 个 重 要 的 战 略 决 岸关 系在 曲折 中前 进 ,最近 两年迎 经济合作 ,促进共 同发展 。j 策 ,对 福 建 海峡 西岸 经 济 区建 设 有 来 了 比较好 的发展 ,重大 的转 机推 岸有较强 的互补性 和进行产
什 么重 大而 现 实的 意 义 ?
动 了两 岸的发展 。在这个发 展的过 的需求 。 目前 ,台湾 已成 为
一
严
正 :海峡 西岸经ຫໍສະໝຸດ 区经过 程 中 ,在 比较福建 的经济 ,来建设
大 进 口市 场 ,第 四大 贸易
了五年运作 ,现 在作为 国务院 的文 好 台湾的祖籍地 ,来让我们 的战略 特别是两 岸三通后 ,加 快海 f 件把它肯定下来 ,应该说 我们地方 地位提升 。
★严 正
伍 长 南 林
红
钟 岷 源 张
郁
主 持 人 : 人 民政 坛 》 者 张 《 记
郁
嘉 严
宾: 正 : 建 省 社 会 科 学 院教 授 福
林
红 : 建 省 委 党 校 产 业 与 企 业 发 展 研 究 院副 院 { 福 经 济 学 部 副 主 任 、 授 教
伍 长 南 : 建 省 社 会 科 学 院 经 济研 究 所 所 长 、 究 员 福 研
《 民 政 坛 》 《 干 意 见 》 对 么发展 。这一次 国家是从 全 国宏观 展所 形成 的经济梯度 ,通过 我省南 人 : 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西战略,振起海峡西翼5月14日,《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全文发布,海西战略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北部湾之后,海峡西岸,一个新的经济区令海内外瞩目!一道浅浅的海峡,福建在西岸,台湾在东岸。
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海峡西岸与东岸,犹如祖国东南血脉相连的美丽双翼!“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5年前,海西战略构想破茧而出!5年间,得到中央和国家各部委的鼎力支持。
2006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福建时,希望福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五年奋斗,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凝聚3600多万福建干部群众智慧和汗水,海西战略成为福建发展强大引擎!全省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跨过万亿门槛;财政总收入增加三倍!党的十七大以后,福建省委对海西战略的思路更加清晰,省委书记卢展工说:“要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成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巨变夯实基础,机遇凝聚人心,科学发展引领海西建设提速碧海之滨,同胞喜相聚。
5月15日至22日,首届海峡论坛在福建举行。
跨过海峡前来参加论坛的台湾乡亲,对福建的变化极为惊叹。
5年前,当全国高速公路连结成网时,福建的高速公路还处于起步阶段,老旧缓慢的鹰厦铁路绕山而行,从福州到上海、广州,都要绕道南昌。
公路、铁路双重滞后,物流、人流、信息流三流不畅,福建周边的经济高地长三角、珠三角,逐步显现强大虹吸作用,不断带走这里的资金、人才和成熟的企业。
福建作为最早对外开放省份之一,曾有的优势正在丢失,“和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和不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小”,福建如何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有更大贡献?如何在服务祖国统一大业中有更大作为?福建省委以科学发展的目光,重新审视思考,一个具有时代特征、肩负历史使命的战略构想渐渐清晰: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它将承接南北,连结东西,联通两岸,服务大局,进而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
科学发展的思路,海西战略的实施,让福建上下呈现出全新的精神面貌。
内凝人心,外聚人气,海西发展开始提速!在海峡论坛主场馆的大厅内,福建经济社会的变迁,展示着今天的全新气象。
5年间,福建新建高速公路超过1000公里,到明年,通车里程将增至2000公里,将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农村公路、枢纽站场配套完善的公路网络体系,各县(市)将实现一小时内上高速。
昔日藏在深山的中央苏区县,可望进入沿海两小时经济圈。
温福铁路、向莆铁路、厦深铁路先后开工建设,到明年,福建省内的铁路里程将达到2500公里以上,出省通道增至6个以上。
现代化的快速铁路干线,既形成沿海南北大通道,也使海峡西岸地区的钢铁大动脉向中西部腹地延伸。
“闽”,关起门来是条虫,打开山门,可成龙!五年间,福建省基础设施投资超过以往50年总和,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网络把长三角、海西、珠三角紧密地联接在一起。
迅速增加的物流,开始唤醒福建曾经沉寂、沉睡的极为优越的岸线资源和港口资源!基础设施从瓶颈制约向基本适应的转变,是海西战略十大支撑体系从规划变为现实的生动写照。
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发展,从闽台合作到扩大开放,从改革创新到城乡统筹,从社会事业到和谐社会,从生态环境到人才支撑,巨大的改变在海峡西岸静悄悄发生……从台湾海峡上空鸟瞰西岸,从北向南,重量级的大项目已递次展开。
建设中的宁德核电站、福清核电站,总投资分别超过500亿元和1000亿元,雄居于福建海岸线的北部和中部;往南,可见莆田、晋江和厦门东部3个LNG燃气电厂,也在加紧建设,这里产出的清洁能源,将改变我国东南的供电格局;在滨海工业重镇泉州,一个千亿石化城正在崛起;再往南,一个大型炼化项目,已在漳州的古雷半岛破土动工。
福建轻工业唱主角却难撑大局的一页,将被轻轻翻过。
从台湾海峡上空鸟瞰两岸,它的东岸,有繁忙的基隆港,与之遥遥相望的,却是贫困的福建宁德地区。
海西战略令这里悄然改换容颜。
2008年,位于宁德的优质天然良港三都澳出台了整体规划方案,一批重点投资开始争相落地,“节能、环保、高效”,宁德高起点招商选资了!从台湾海峡上空鸟瞰两岸,从天空到海洋,物流、客流,日益繁忙。
2008年12月15日,随着直航船只拉响汽笛,直飞航班冲向蓝天,两岸“大三通”正式启动,人员交流和商贸活动从此更加便捷和活跃。
仅今年第一季度厦门口岸进口的台湾水果,就已经超过去年全年进口量的总和。
从“小三通”到“大三通”,百强台企已有半数以上入闽,觅商机、抓机遇,寻求产业转移和新的增长点。
五年间,近60个国家部委和央属企业,提出了支持福建实施海西战略的具体政策措施。
巨变夯实基础,机遇凝聚人心。
福建科学发展,两岸交流合作,在这片热土上奏响越来越强劲的乐章。
“海西”,这一个新的词汇,在两岸回响,在海内外回应。
海峡西岸,它不仅是福建的,也是全国的,它的繁荣,可望为中西部地区提供又一条出海大通道;它的繁荣,可望发挥“五缘”优势,与东岸的台湾相呼应,促进共同发展。
东西协调发展,城市带动农村,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迈进碧海之滨,八闽各不同。
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要解决好沿海山区、城市乡村协调发展的难题。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东部是狭长的工业走廊,沿海的福州、厦门、泉州3市,面积为全省1/4,经济总量占全省2/3;其它地域辽阔的6个市,仅占1/3。
2004年,福建省仍有约3/4的县(市)需要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才能维持基本运转。
随着海西战略的推进,统筹城乡、协调东西部发展的一系列配套措施相继出台和实施,各种资源加速向山区农村聚集。
高端人才向农村流动。
从2004年夏天起,近万名优秀党员干部先后从省市县机关大院来到近万个贫困村、后进村和薄弱村担任“村官”。
这种以“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为内涵的新时期农村工作机制,加快了农村改变落后面貌的步伐。
与此同时,由省政府组织的多学科专家服务团,把项目、资金、政策与专家捆绑在一起,深入山区提供服务。
几年间,先后有200多名电子、交通、法律、农业、教育、医疗、水利等学科的专家,扛起背包到县区及相关部门任职,从发展的“神经末梢”推动科技、教育、文化与经济的结合。
南平市林业局科技推广中心主任林瑞荣说:“要建设新农村,就要有新农民,这些下派干部就是他们的领路人。
”经济动脉向山区延伸。
2008年12月26日,随着古田县吉巷乡薛后至渭洋7.28公里农村水泥路竣工,福建所有行政村都通上硬化道路。
总投资140亿元、建设总长4万公里的“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已提前两年完成。
受益于“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成千上万个原先偏僻的山村经济迅速改观,农民纯收入成倍增长。
与此同时,“村村通客车工程”、“渡改桥工程”、“陆岛交通工程”相继启动,与已建成的1765公里海西高速路网相衔接,海峡西岸处处血脉畅通。
政府财政与社会服务向农村倾斜。
2006年8月,福建省在自身财力并不充裕的情况下,在全国率先实行由政府出资为全省663.4万农户的住房投保,与农房险同时开展的还有森林火灾保险、水稻种植保险、渔工责任保险和渔船保险等,一定3年。
此后,福建农户如因受灾等原因,房屋倒塌,可以获得福建省人保财险公司最高达1万元的赔付。
在福建这个风灾、水灾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频仍的省份,这些措施极大地增强了农村、农民抗御风险的能力。
从2004年,福建率先在全国全面建立并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凡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贫困农民每人每月可以领到143元低保金。
2007年,福建又把农村人均最低生活保障线由原先的1000元提高到1200元,8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受惠。
2004至2008年,福建省财政共支出农村低保补助资金约20亿元,为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编织了一张安全的保障网。
全省361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免除了学杂费;184万农村寄宿中小学生得到政府提供的生活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使2147万人受益。
今明两年,福建省级将筹措3.8亿元投向乡镇卫生院,全面提升农村医疗水平。
与此同时,城乡统筹就业平台延伸至每一个乡镇和行政村,每年有40多万农村劳动力来到城里就业,在职业培训、进城求职、职业鉴定等方面得到了财政资助……山海协作共写华章。
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由福州、莆田、三明、宁德、南平五市组成的闽东北经济协作区,由厦门、漳州、泉州、龙岩结成的城市联盟,和由厦门、泉州、漳州、龙岩、三明组成的闽西南经济协作区等区域联盟,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十五”各协作城市累计新增山海协作项目2900多个,总投资310多亿元。
山海携手,区域协作,使原来沉寂的山区腹地,变成了生机无限的发展空间,区位劣势变优势。
闽西龙岩,从污染重灾区变成“绿色环保产业基地”;有着丰富林业资源的三明、南平,百亿林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曾经是“黄金海岸断裂带”的闽东宁德,正在被临港工业的汽锤声所惊醒;湄洲湾两岸,一座石化城呼之欲出;漳州的果木与花卉,散发着海峡两岸的芳香,一个新兴的“港口大市、工业强市、生态名市”正在崛起。
守护山川秀美,建设生态文明,沿可持续发展道路大步前行碧海之滨,观林海滔滔。
最新的全国森林资源第七次连续清查测算显示,福建林业用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29%,森林覆盖率达63.1%,继续名列全国首位。
海峡西岸,是祖国大陆最绿的地方!然而,深浓的绿色,如何告别伴生的贫困,却是科学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守护山川秀美,建设生态文明,海峡西岸以制度创新,闯可持续发展之路。
分山到户、还林于民,富裕百姓,激活山林,福建在全国率先探索商品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之后,福建省植树造林总面积已连续四年超过200万亩;同时,全省林业总产值不断攀升,2008年达到1323.8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沿闽江而上,一路水流清澈,两岸郁郁葱葱。
这条福建的“母亲河”,流域面积占全省面积一半,发源于经济欠发达的武夷山脉。
为了护住闽江,2007年起,福建实施江河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两岸众多山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林农定期领取的公益林补偿金中,有一部分来自闽江下游城市的“腰包”。
同时,福建对全省4226万亩生态公益林进行管护机制改革。
“谁受益,谁出钱”、“谁管护,谁受益”,这两大新机制,带来生态良性循环。
“山川秀美水为证”,福建12条主要河流水质连年保持为优,2008年水域功能达标率为96.4%,Ⅰ类至Ⅲ类水质比例为94.4%,明显优于全国七大水系的平均水平。
海西战略中,“生态文明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显著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