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座御园二期26#楼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座御园二期26#楼

线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河北克丰劳务分包有限公司

首座御园二期26#楼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北京市民政局住宅合作社建设的首座御园二期26#楼住宅楼。本工程位于大兴区团河农场内,枣园二路北侧,东环路以西,科苑路南侧,广平路东侧。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地上12层。总建筑面积15570.27平方米,建筑物高度为38.75米,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耐火等级地上二级,地下一级,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2 、测量控制方法

施工测量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先导性工作和基础性工作。在施工现场建立以主管工长为主的测量施工小组,其中主测人员由2名专业测量人员担当,负责整栋楼的定位放线、标高传递等施工测量工作,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垂直度采用DJ6经纬仪,标高传递、抄平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DS2。整个工程施工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进行测量放线工作。

3、平面控制、高程控制

(1)施测前的准备工作

在施工准备阶段,测量人员要认真熟悉图纸,掌握工程建设的规模、要求以及与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的关系,施工前认真察看和复核由规划单位移交的测量控制点点位、数据,一定要复测坐标及控制点高程,弄清各种关系。在已有控制点的基础上,要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对标志不足、不稳定,被移动

或测量精度不符合要求原有控制点的按施工测量要求进行补测、加固、移设或重新测定,并制订严密的施工测量方案,确定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建立施工控制网。钢尺、经纬仪和水准仪必须经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建立施工控制网

施工控制网是为工程的施工放样而建立的。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由高级到低级、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通常首先建立施工控制网,由施工控制网放样出建筑物的主轴线,再根据建筑物的几何关系,由主轴线放样出辅助轴线,最后放样出建筑物的细部位置。采用这样的放样程序,能保证放样的建筑物各元素间的几何关系,保证整个工程和各建筑物的整体性。

4、施工测量方案

4.1 测量放线

根据本工程特点,现场配备垂准仪一台、经纬仪一台,水准仪一台;50m钢卷尺、5m塔尺各二把。以上测量仪器必须经法定检测部门进行鉴定。

4.2 平面控制

根据工程平面布置特点,根据总平面布置图提供的坐标原点和高程原点,用卫星定位定出控制点,用经纬仪测设建筑物外围纵横主轴线。

本工程平面测量控制采用内外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以总平面图提供的定位坐标点,确定建筑物轴线,建立“井”字形方格控制网,并根据各轴线间尺寸关系,确定其余轴线,将各轴线向外作引桩,建立建筑平面坐标控制网。

基础平面控制:采用直角坐标法,根据平面坐标控制网,对基础平面进行轴线控制,共需三次测设。第一次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测设出楼的控制轴线,控制轴线不少于四根,根据轴线尺寸支设垫层模板;第二次在垫层浇筑后,采用第一次测量方法测定出的控制轴,根据设计轴线间尺寸关系定出基础边线并支设底板模板;采用同种方法,第三次测定出在基础筏板混凝土浇筑后筏板上的控制轴线。

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方法:平面控制网确定后,用经纬仪定出本工程各轴线及柱位,并经复核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一层顶板浇筑后,在施工段的靠近外边柱的适当位置设置内控点,内控点在每一小施工段的设置数量不少于两个,分别于控制点位置预埋铁板,精确测出相应的控制点与纵横轴线的位置关系,用电钻在铁板上钻一直径2mm的小孔,每一小施工段的两个内控基点必须与建筑物轴线平行,并确定出与纵横轴线的具体距离。以上各楼层施工时,在对应于铁板位置作200×200mm 预留孔,利用自动安平铅垂仪,将内控制点垂直传递到相应各楼层,再由此控制点连线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测设出各楼层轴线,继而定出柱位、墙位等。每层结构放线后,按规定进行验线,并填写验线记录。每层支完模板和绑扎完钢筋后,进行二次验线,复核结构平面几何尺寸及柱子插筋位置是否正确,并及时调整修复。

4.3 标高控制

施工前,利用高精度水准仪,从业主交给的水准点,将建筑物标高控制点转至工地基坑开挖影响线以外,设置临时固定水准点(不少于3个),且控制点要经常进行复核。

基础施工阶段,用水准仪和5m塔尺将测设点引至基坑侧壁上,作为地下结构施工的高程控制。当基础施工完后,标高点即转入建筑物内部,解除外围标高的控制,用内部标高控制整个建筑物,外部标高控制点将作为建筑物沉降的观测依据。

结构出地面向上施工时,根据引进的标高控制点复测大楼标高点,且在首层结构外框柱部位,确定出+0.500m标高控制线,作为起始标高。施工层的标高均用50m 钢尺向上传递,在内控点位置吊上钢尺,用水准仪读数。每层不少于2点,以便相互复核。

4.4 沉降观测

当进行首层结构施工时即按设计要求在相应部位埋设沉降观测点,沉降观测点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冲撞引起变形,影响数据统计。

沉降观测点埋设完成后进行第一次观测,以后沉降观测周期为每施工一个结构层测量一次,竣工前再观测一次。测量数据填入统计分析表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

沉降曲线图,直到交工验收为止。测量应采用固定精密水准仪及塔尺,专人测量。参照点为现场设置的观测点。现场设置的观测点每一个月要复核修正一次,以确保数据精确。

5、质量标准:

1、施工允许偏差

本工程为剪力墙结构,层间标高偏差±5mm,全高±30mm

2、测量允许偏差

层间标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建筑全高(H=52.65m),测量偏差不超过3H/1000,且不应大于3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