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9桉叶抗菌有效部位及活性成分分析
桉树叶的药理作用及功能主治
桉树叶的药理作用及功能主治桉树在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常作行道树,其实它的叶子大有用途。
下面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桉树叶的功效。
桉树叶的药理作用用柱层析法从蓝桉中分离出一种物质,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有抑制作用,在试管内对破伤风杆菌及白喉杆菌毒素有解毒效力。
家兔皮下注射此物质0.2mg/kg后,两周内未见毒性反应。
桉叶的水提取液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副伤寒杆菌的氧消耗及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此抑制作用与革兰氏反应无关,但与药液浓度成正比。
蓝桉中提出的桉叶油(Oleum Eucalypti)在6%以上的浓度,试管内能抗结核杆菌(H37Rv),用于10余例肺结核患者(吸入或气管滴入)亦有一定疗效。
蓝桉叶浸剂和桉叶油可作为吸入剂用于呼吸系疾患,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患者内服后有祛痰作用,哮喘时既可内服又可吸入。
桉叶油及蓝桉叶浸剂尚可用于某些皮肤病,并作为创面、溃疡、瘘管的冲洗剂。
桉叶油内服后有驱钩虫作用,其鞣酸有轻度收敛性质,其挥发油有驱风作用,挥发油从消化道吸收,部分由呼吸道排泄。
此外,桉叶油尚可用作除臭剂及神经痛患者的镇痛药,有人认为蓝桉叶具有局部麻醉作用。
桉树叶的功能主治治感冒,流感,痢疾,肠炎,关节痛,膀胱炎,烫伤,疥癣,丹毒,神经性皮炎,湿疹,痈疮肿毒。
①.《观代实用中药》:解热,治肠炎及膀胱疾患。
②.李承祜《生药学》:煎液,治丹毒与其他传染性化脓症。
③.广西中药志》:预防感冒和治疗痢疾。
④.四川中药志》:治关节痛及作外科手术后之罨包。
桉树的临床应用1.预防麻疹用桉树叶60斤,加水350斤,煎成150斤。
3个月至1岁,每次1食匙;2~4岁每次2食匙;5岁以上,每次3~4食匙;均日服3次,共服9天。
计观察267人(其中有接触史的儿童160人),经2个月,出疹者16人,占有接触史人数的10%,占易感儿童人数6%。
在同时期另用胎盘粉糖浆观察30人,其中有接触史者22人,服药后3~9天先后出疹者共19人,占有接触史人数的86%,占易感人数63%;再用紫草根、甘草复方煎剂观察16人(有接触史儿童11人),服药后9天仍出疹者10人,占有接触史人数91%,占易感人数66%。
桉叶提取物抗菌作用及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年度变化
o l d e u c a l y p t u s( E u c a l y p t u s c a m a l d u l e n s i s D e h n h ,E .g l o b u l u s L a b i l l , a n d E .r o b u s t a S m i t h)p i c k e d f r o m Y o n g —
桉树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桉树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桉树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何耀松,张继东*(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摘要:桉树作为世界上三大速生丰产树种之一,已被人们所公认。
近年来,桉树及其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桉树的药理作用研究方兴未艾。
文章在介绍桉树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基础上,详细综述了桉树在抗菌、抗炎、杀虫以及促渗等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使人们对桉树能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拓宽了人们在桉树药用价值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视野。
关键字:桉树;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是地球上最高的被子植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速生常绿阔叶树硬质材之一。
它是桃金娘科(Myrtaceae)杯果木属(An gophora)、伞房属(Corymbra)和桉树属(Eucalyptus) 3个属树木的总称,目前经确认的种类有945种,其中有亚种和变种137个[1]。
桉树树干通直,纤维细长,是一种集观赏、用材、药用于一体的优良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桉树用途广泛,是世界上极有价值的硬木资源之一。
其木材坚韧耐腐,是最常用的制造纸浆的主要原料,亦可作为人造板、建筑、桥梁、家具等用材;桉树是常绿树种,适应性强,易栽培,对我国北亚热带和寒温带地区而言,适当引种观赏桉树,可改变当地园林绿化以落叶树种为主的格局,丰富园林植物的种类,增强景观的观赏性;有些桉树的花,是世界著名的优良蜜源,桉树蜂蜜具有独特的风味,而且不同桉树树种的蜂蜜的风味也各不相同;桉叶可提取桉叶油,是医药、香料和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23]。
1化学成分1.1挥发油不同种的桉树中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有很大不同[4]。
蓝桉叶中含挥发油0. 92%~2.89%,其主要成分为1,8桉油素、α松油醇、δ及α蒎烯、乙酸松油脂、香橙烯、τ松苇醇、β水芹烯、ρ伞花烃、γ松油烯、小茴香醇、榄香醇、顺式丁香烯、α及β愈疮木烯、α及β榄香烯、β檀香醇、蓝桉醇及1乙酰4异丙叉环戊烯等。
巨桉叶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巨桉叶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作者:田玉红,周贤闯,周小柳,黄琼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第13期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100g巨桉叶中提取得到1.26mL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鉴定了巨桉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
从巨桉叶精油中鉴定出44种化合物,占总流出峰面积的71.087%,巨桉叶精油的主要成分为对伞花烃(26.794%)、α-蒎烯(15.864%)、1,8-桉叶油素(6.281%)、α-松油醇(4.100%)、柠檬烯(3.614%)和龙脑(2.519%)。
关键词:巨桉;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中图分类号:O65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13-2765-03TheCompositionAnalysisofEssentialOilfromLeavesofEucalyptusgrandisTIANYu-hong,ZHOUXian-chuang,ZHOUXiao-liu,HUANGQiong(DepartmentofBiologicalandChemicalEngineering,GugangxiUniversityofTechnology,Liuzhou545006,Guangxi,China)Abstract:Theessentialoiloftheair-dryleavesfromEucalyptusgrandiswasobtainedbysteamdistillationandtheyieldwas1.26 mL oil per 100 g material.Thevolatilecomponentswereanalyzedby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method.44compoundsinessentialoilfromEucalyptusgrandiswereidentified,amountingto71.087%ofthetotalareaofthepeaks.Theprincipalconstituentswerep-cymene(26.794%),α-pinene(15.864%), 1,8-cineole(6.281%),α-terpineol(4.100%),limonene(3.614%)and borneol(2.519%).Keywords:Eucalyptusgrandis;essentialoil; 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巨桉(Eucalyptusgrandis)为桃金娘科桉属植物,高大乔木,原产澳大利亚东部沿海,世界上很多国家引种栽培,其木材可供矿柱、建筑、包装箱板以及纸浆等使用。
大花序桉叶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第1 期
广 西 工 学 院 学 报
J OUR AL0 I N I N FGIA Gx UNI R I Y 0FT C ∞ Y Ⅷ sT E刖 G
2l 00年 3月
Vl. 1 No. 0 2 1 1 Ma . 0 0 (0 0 10 0 .3 046 1 2 1 )0 .0 10
定确认了 3 个组分的化学成分 , 4 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 的 6 . 1 采用计算机对各 峰质谱图进行 NI 8 3 %. 2 S T标 准谱库的检索 , 参考标准图谱和相关文献 [] 6确定各组分化学结构 , 利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
量, 结果列 于表 1 .
9 S o0 0 o o 9o) o ( o0 O 8 5 oo O o o 8O o 0 ) o ( o 7 5 o0 O 0 o 7O o0 O o o 65 o00 o o 60 00 O 0 o 55 0oo O o S o o0 O 0 o 4 5 0o O 0 o 4O ( o0o ) o 3 5 o0 O 0 o 3O 00 O 0 o 2 5 o0 O o o 2 O oo O 0 o 15 0o O o o lO 00 O 0 o 5 o0 O 0 o
1 实 验 部分
1 1 材 料与 仪器 .
大花序桉叶样品: 大花序桉叶采 自广西东门林场 , 由东门林场林科所陈再林工程师鉴定 . 随机选择的 从 1 ~1 颗大花序桉树上采集叶片样品, 0 5 将采集到的样品现场称重后密封于保鲜袋内, 保存于 4℃冰箱中, 于 1 内处理完 毕 L J 周 4 .
来源是木材 , 大力开发桉叶油资源是提高桉树综合利用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 桉叶油的开发利用 已成为广西 林产 工业发 展 的重 点 之一 . 大花序桉( ua pu e i ) E cl ts lt 是适合华南地区生长的优质桉树品种【 3, y p la 2 】具有速生、 _ 高产、 优质、 耐寒能 力强的特点 , 其木材广泛应用于锯材、 人造板和造纸方面, 但对桉叶精油资源的开发利用还远远不够. 该树种 叶片富含精油, 鲜叶产量大, 开发桉叶油资源可有效提高大花序桉综合利用价值 . 目前 , 国内引种的大花序桉 叶油的化学成分在国内外还未见报道.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一 质谱联用方法首次对大花序桉叶精油的化学成分 进行 了分析研究 , 为大花序桉叶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桉树叶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桉树叶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作者:李萃邦徐胜臻徐文兴曹敏惠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8年第06期摘要:对桉树叶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及其抑菌、抗虫、除草和药用活性等进行了综述,为桉树研究开发提供依据和方向。
关键词:桉树;活性成分;提取方法;生物活性中图分类号:Q-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06-0012-05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8.06.002Abstract: The extraction methods, the fungi and bacteria inhibition, insect resistance,herbicidal and pharmaceutical activiti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from eucalyptus leaves were reviewed,to provide a basis and direction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ucalyptus.Key words: eucalyptus; active ingredients; method of extraction; biological activity桉树(Eucalypt)是桃金娘科(Mytaceae)植物,含有桉树属(Eucalyptus)、杯果木属(Angophora)和伞房属(Corymbra)。
它是地球现有最高的被子植物之一,种类繁多,已知种类有945种;种植区域宽广,世界50多个国家都有种植[1,2]。
桉树经济价值极高,是一种具有观赏、用材、药用作用的优良树种,人们将人工种植的桉树用于家具制作、建筑工程、纸浆原料等方面。
桉树树干可以作为矿桥、建筑、浆粕[3]、人造板等用料;桉树皮可用于锅炉除垢和缓凝剂以及绿色新能源[4];桉树叶可生产精油、柠檬醛和桉叶醇等。
御信堂产品用料基础知识点
桉树醇桉树的中药特性:本品微辛、微苦、平。
有疏风解热、抑菌消炎、防腐止痒的功用。
主治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急、慢性肾盂肾炎、肾炎、痢疾、丝虫病;外用治烧烫伤、蜂窝组炎、乳腺炎、疖肿、丹毒、水田皮炎、皮肤湿痒、脚癣等。
在十九世纪末期,桉树叶一度被认为是一种万灵药。
澳洲土著将捣碎的桉叶敷于伤口上,伤口愈合情形出乎意料地好。
由于桉对于空气具有消毒作用,因此生活在有桉树的环境里,有利于人体健康。
◇功效:△身体:桉精油在应用上最大的功效是对各种的发炎及发烧皆有效。
对于发高烧的病患,桉精油能快速地产生降低体温的效果。
桉精油是最好的杀菌剂之一,有很强的杀菌力,同时还具有降低体内粘液粘度的作用,因而可用于理疗肺结核、支气管炎、白喉等,能缓和发炎现象并使粘膜舒适。
桉精油有抗痉挛、止痛、缓解肌肉酸痛及风湿痛等作用,常添加于基础按摩油中通过按摩来缓和肌肉僵硬酸痛等不适。
桉树叶具有消毒作用日本冈山大学教授滨田博喜和研究员富良德等人通过实验发现,桉树叶子的培养细胞能够有效消除有害化学物质双酚A的毒性。
双酚A是一种化合物,常用于塑料与涂料制造方面,近来发现,该物质有减少动物的精子数量等可能,因此在日本被列入“环境激素”--扰乱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化学物质的名单。
据滨田教授近日向媒体透露,他们把加工成颗粒状的桉树叶培养细胞放到浓度为1PPM (百万分之一)的双酚A溶液里,三天后发现双酚A的毒性消失,变为无害物质。
另据与两位科学家进行合作研究的生态技术公司经理秋田晴雄介绍,桉树叶的这一功能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得到进一步加强,目前,该公司正致力于将这一技术进一步发展完善,最终达到实用化阶段,制造出可实际应用的环保产品。
△心理:桉精油清凉怡人的气息,使人精神振奋、头脑清醒、注意力集中。
△发肤护理:桉精油具有消除毛孔阻塞、消除粉刺、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组织再生的作用。
◇注意事项:高血压、癫痫患者及蚕豆症患者避免使用。
天然药物集——桉叶油:化学成份
天然药物集——桉叶油:化学成份
[化学成份]
1.蓝桉油:主要成分为桉油素、α-松油醇、d-α-蒎烯、⼄酸松油酯、⾹橙烯(aromadendrene)。
此外,尚含枯茗醛、t-松苇醇(t-pinocarveol)、β-⽔芹烯、p-伞花烃、γ-松油烯、芳樟醇、⼩茴⾹醇、α-古巴醇(α-copaene)、α-毕澄茄烯(α-cubebene)、榄⾹醇(elemol)、杜松烯、cis-丁⾹烯、β-蛇床⼦烯(β-selinene)、别⾹栏烯(allo-aromadendrene)、α-及β-愈创⽊烯(α-及b-guaiene)、雅槛蓝烯(eriophillene)、α-及β-榄⾹烯、β-檀⾹醇(b-santalol)、啦吧醇(ledol)、蓝桉醇(globulol)及1-⼄酰-4-异丙叉环戊烯(1-acetyl-4-isopropylidene-cyclopentene)等。
叶中⼜含芦丁、槲⽪素、槲⽪甙、L(+)-⾼丝氨酸(L(+)-homoserine)、桉树素(eucalyptia)等。
2.⼤叶桉油:主成分为桉油素、百⾥⾹酚、愈创⽊奥(guaiazulene)、蓝桉醇、1-松油酮(1-pinocarvone)、α-⽔芹烯、α-及b-蒎烯等。
⼲叶中含没⾷酸、酚类、甾醇、三萜类、桉树素等。
引种互叶白千层茶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
引种互叶白千层茶树油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钟振声;樊丽妃;黄继兵【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从澳大利亚引种的广西玉林市互叶白千层茶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测试了该种茶树油的理化常数,并将结果与ISO国际标准进行了比较;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供试菌种,对该种茶树油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并用混合药剂法测得了该种茶树油对供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最后考察了培养基pH值、食盐和蔗糖对该种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发现:非特征成分桉叶素的相对含量高达72.49%,而特征成分4-松油醇只有0.78%;该种茶树油的大多数理化常数均不在ISO国际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该种茶树油对供试菌种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4.00mL/L,显示其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在pH=5~10范围内,该种茶树油对供试菌种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一定用量的食盐及蔗糖与该种茶树油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抑菌作用.这些结果表明,该互叶白千层茶树极有可能发生了变种,但其抑菌活性得到了保持.%In this paper, first,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tea tree oil extracted from Melaleuca alternifolia introduced from Australia and planted in Yulin, Guangxi, China,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GC/MS. Next,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s of the tea tree oil were measured and were compared with the data set by 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hen, by using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as the indicator bacteria,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tea tree oil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mixed medicament method. Finally, the effects of pH value, salt dosage and sucrose dosage on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 1 ) in the teatree oil, the dosage of non-characteristic composition, namely 1,8-cineole, is up to 72. 49%, while that of the characteristic composition, namely terpinen-4-ol, is only 0. 78%; (2) most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s of the tea tree oil are not within the region set by ISO standards; (3) the MICs of the oil for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are both 4.00mL/L, which means that the oil is of strong antimicrobial activity; (4) the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tea tree oil keeps strong when the pH value varies from 5 to 10; and (5) there exists obvious synergism between salt or sucrose with certain mass fraction and the tea tree oil for bacterium inhibition. Thu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troduced Melaleuca alternifolia is possibly a variety, but the variety does not result in the degradation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he tea tree oil.【期刊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9)001【总页数】5页(P53-57)【关键词】茶树油;互叶白千层;成分分析;抑菌活性【作者】钟振声;樊丽妃;黄继兵【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83;Q93互叶白千层茶树原生长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北部沿海,其茶树油与世界各地的相比产量最大、质量最佳,目前世界各地多有引种,我国广西、广东、海南等地也有大规模的栽培,其中广西为主要产区[1].文献报道[2]茶树精油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抑菌、环保、温和天然清香、无污染无腐蚀、渗透性和生物降解力强的性质.茶树油应用于个人护理品(头发护理、身体护理、洗脚液、肥皂、抗菌型洗手液、口气清新剂及口腔护理用品)、健康用品(急救乳液、杀菌剂、烧伤护理等)中,可起到消炎抑菌、止痛、止痒的作用,现已进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采购名单.国际上茶树油已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工等领域,而在中国,茶树油的应用市场还不成熟.我国对茶树油的认识时间较短,目前仅在日化行业有所使用.茶树油的应用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加强茶树油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高我国茶树油的质量,开发茶树油的新产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文献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茶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成分有4-松油醇、γ-松油烯、α-松油烯、1,8-桉叶素等,其主要抑菌活性成分是4-松油醇.居解语等[3]对不同茶树油样品进行了成分差异研究,发现主要是1,8-桉叶素、γ-松油烯、异松油烯和4-松油醇这几种成分含量有较大差异.文中对从澳大利亚引进、经过十年选种培育的广西玉林互叶白千层茶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及抑菌活性研究,以此来揭示互叶白千层茶树油异地引种后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的变化.1 实验部分1.1 主要材料与仪器茶树油,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互叶白千层(澳洲茶树)种植基地提供,茶树引种已十年.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取自广州工业微生物检测中心菌种库.无水乙醇、95%乙醇、蔗糖、氯化钠、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琼脂、牛肉浸膏、蛋白胨,均为生化试剂.QP201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日本SHIMADZU公司;SPX-Ⅱ型生化培养箱,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XS-212型生物显微镜,南京江南永新光学有限公司;SW-CJ-1D型净化工作台,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YX-280D型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锅,江阴滨江医疗设备有限公司;10mm×7.8mm×(6±0.1)mm型牛津杯,浙江省宁海健民医疗仪器厂.1.2 实验方法1.2.1 茶树油理化常数的测定相对密度依据GB/T 11540—2008测定;折光指数依据GB/T 14454.4—2008测定;旋光度依据GB/T 14454.5—2008测定;闪点依据GB/T 14454.6—2008测定;乙醇中溶解(混)度依据GB/T 14455.3—2008测定.1.2.2 茶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称取一定量茶树油,用正己烷配制成质量浓度约为5mg/mL的样品溶液.采用GC/MS对茶树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4].气相色谱:色谱柱为DB-5MS(30m×0.25mm×0.25mm);样口温度为260℃;载气为高纯氦;柱流量为1.0mL/min;分流比为100∶1;进样量为1μL;程序升温起始温度为70℃,速率为2℃/min,终止温度为180℃.质谱:电离方式为EI;电子能量为70eV;接口温度为250℃;离子源温度为200℃;溶剂延迟2 min;加速电压为1.00 kV;扫描范围为45~500 u.1.2.3 抑菌活性和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采用二倍稀释法,用5%(体积分数)的无菌吐温-80溶液将茶树油配成体积分数分别为20%、5%的茶树油溶液[5].采用牛津杯法[6]测茶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以相同体积分数的溶剂做对比实验.用混合药剂法[7]测茶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培养基凝固前加入一定量的茶树油,混合均匀,使培养基中含一定量的茶树油.待培养基凝固后,在培养基表面划线接种细菌,37℃培养24 h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每一种添加量做3个平行实验,以5%的无菌吐温-80溶液作为对照组.完全无菌生长的茶树油的添加量即为最小抑菌浓度(MIC).1.2.4 茶树油抑菌活性的稳定性分析根据文献[8],在固体培养基凝固前将pH值分别调到4、5、6、7、8、9、10、11,然后用比各菌的 MIC低一个体积分数梯度的茶树油溶液进行抑菌实验,比较不同pH值下该茶树油溶液的抑菌活性,确定其pH值活性范围(方法同MIC测定).实验中以相应添加量的吐温-80水溶液作对照.在固体培养基凝固前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蔗糖、食盐进行抑菌实验(与pH值影响实验条件相同),研究蔗糖、食盐对互叶白千层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以吐温-80水溶液作对照.2 结果与分析2.1 茶树油的理化常数采用国标方法测得的茶树油的相对密度、折光指数、旋光度、闪点及在乙醇中的溶解度如表1所示.将测得的理化常数与ISO国际标准[8]相比较,发现引种茶树油除了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符合该标准之外,其余几项常数均不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这是由于该标准是对4-松油醇型茶树油的规定,而受测茶树油的成分与常规的澳洲茶树油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从而使得其理化常数与国际标准不同,具体见下文的分析. 2.2 茶树油的化学成分用GC/MS对茶树油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图谱(见图1)解析及相关资料查询,将各成分列于表2中.表1 广西玉林引种互叶白千层茶树油的理化常数Table 1 Physical and chemicalconstants of tea tree oil from Melaleuca alternifolia planted in Yulin,Guangxi,China1)20℃下,在85%(体积分数)乙醇中的溶解度.项目相对密度折光指数旋光度/(°) 闪点/(°) 溶解度1)引种茶树油 0.9173 1.4630 +2.8 38 1mL 茶树油全溶于0.4mL 的乙醇中,溶液澄清ISO 标准 0.885~0.9061.4750~1.4820 +5~ +15 56 1mL茶树油全溶于不大于2mL的乙醇中,溶液澄清图1 茶树油的总离子流色谱图Fig.1 Total ionic chromatogram of tea tree oil表2 茶树油化学成分分析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ea tree oil1)各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百分比.峰号保留时间/min化合物名称结构式相对含量1)/%引种茶树油ISO标准[8]1 3.101 α-侧柏烯0.10—2 3.243 α-蒎烯3.96 1.0 ~6.03 3.559 莰烯0.07 —4 4.002 桧烯5 4.128 β-蒎烯6 4.352 β-月桂烯7 4.743 伪柠檬烯8 5.092 α-松油烯9 5.326 对伞花烃0.06 微量~3.51.29 —1.85 —0.12 —0.07 5.0 ~13.00.64 —10 5.444 苧烯8.57 0.5 ~1.511 5.542 1,8-桉叶素72.49 微量~15.012 6.357 γ-松油烯0.24 10.0 ~28.013 7.311 异松油烯0.08 1.5 ~5.014 11.506 4-松油醇0.78 30.0 ~48.015 12.300 α-松油醇8.27 1.5 ~8.016 25.711 香树烯0.32 微量~3.017 26.969 香树烯0.15 微量~3.018 28.943 (+)-喇叭烯0.21—从表2中可知,1,8-桉叶素是广西玉林茶树油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高达72.49%,属于桉型茶树油[7].一般所说的澳洲茶树油属于4-松油醇型,国际标准ISO规定其4-松油醇的相对含量在30.0% ~48.0%之间,1,8-桉叶素相对含量须小于 15%[9].广西玉林从澳大利亚引种的互叶白千层茶树通过十年精选培育,不断改良,其茶树油中的1,8-桉叶素相对含量大大增加,而特征成分4-松油醇、α-松油烯、γ-松油烯和异松油烯的相对含量分别降低到不足1%,这说明引种的澳洲茶树极有可能已经发生了变种.2.3 茶树油的抑菌活性与最小抑菌浓度选用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研究不同体积分数茶树油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测试结果见表3.由表3中可知,茶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即使茶树油体积分数由100%下降到5%,其抑菌活性下降的幅度也不到50%.表3 不同体积分数茶树油的抑菌效果1)Table 3 Antimicrobial effect of tea tree oil with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1)以吐温-80溶液为对照,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均为0mm.茶树油体积分数/% 抑菌圈直径/mm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00 24.99 25.3020 18.37 19.2712.86 14.475一般认为,茶树油的抑菌物质应该是4-松油醇等成分,所以ISO标准中规定4-松油醇的相对含量要高于30.0%.文中所研究的引种茶树油几乎不含4-松油醇,却仍具有强烈的抑菌作用,这说明该茶树油与原种澳大利亚互叶白千层茶树油存在差别,其中起抑菌作用的成分极有可能不是4-松油醇.引种茶树油具体的抑菌成分有待进一步研究.用混合药剂法测得的茶树油的最小抑菌浓度见表4.由表4可以看出,茶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相同,均为4.00 mL/L,与抑菌圈直径的实验结果相吻合.2.4 茶树油抑菌活性的稳定性通常,受测物的抑菌活性会受到pH值、无机盐含量等因素的影响.文中考察了在不同pH值、不同质量分数的食盐或蔗糖存在下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变化,并对其抑菌活性的稳定性进行评价.表4 茶树油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1)Table 4 Measured MICs of tea treeoil1)“-”代表牛津杯周围无菌生长;“+”代表牛津杯周围有菌生长,“+”越多代表菌生长越密.下同.2)茶树油添加量是指每升凝胶体系中含有的纯茶树油的量.20%茶树油体积/mL培养基体积/mL茶树油添加量2)/(mL·L-1大肠杆菌生长情况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情况)样品组对照组样品组对照组0.1 14.9 1.33 +++ +++ +++ +++0.2 14.8 2.67 ++ +++ ++ +++0.3 14.7 4.00 - +++ - +++0.4 14.6 5.33 - +++ - +++0.5 14.5 6.67 - +++ - +++0.6 14.4 8.00 - +++ - +++2.4.1 培养基pH值对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培养基pH值对茶树油抑菌活性影响的实验数据见表5.由表5可以看出,茶树油的抑菌活性具有较宽的pH值范围.在pH=5~10范围内,当茶树油添加量为2.67mL/L时,能较好地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且随着pH值的升高,抑菌活性先减弱后增强.这是由于培养基的强酸强碱性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再加上茶树油的抑菌作用,两者综合就增强了其抑菌效果.而吐温-80添加量(每升凝胶体系中含有的纯吐温-80的量)为2.67 mL/L的对照样品没有表现出抑菌活性. 表5 培养基pH值对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1)Table 5 Effect of pH value of culture medium o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ea tree oil1)C1是茶树油添加量为2.67 mL/L的样品,CK1是吐温-80添加量为2.67mL/L的对照样品.pH 值大肠杆菌生长情况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情况C1 CK1 C1 CK1 4----++-++6-+++-++7++ ++++ ++ +++8++ ++++ + +++9-+++-+++10-++-++5-11----2.4.2 蔗糖对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蔗糖对茶树油抑菌活性影响的实验数据见表6.从表6中可以看出,当茶树油添加量为2.67 mL/L时,若蔗糖用量(质量分数,余同)大于5%,则随着蔗糖用量的增大,抑菌效果逐渐加强;蔗糖用量为30%和40%时,完全无菌生长.结果表明,茶树油与蔗糖之间应该存在协同作用.2.4.3 食盐对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食盐对茶树油抑菌活性影响的实验数据见表7.从表7中可知,当茶树油添加量为2.67mL/L时,若食盐用量大于2%,则随着食盐用量的增加,培养皿中大肠杆菌的生长程度明显减弱;食盐用量为4%时,大肠杆菌完全受到抑制;而当食盐用量仅为1%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大大增强;当食盐用量为3%以上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完全不生长.这说明食盐和桉型茶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协同作用较对大肠杆菌明显.表6 蔗糖用量对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1)Table 6 Influence of sucrose dosage o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ea tree oil1)C2是茶树油添加量为2.67mL/L,添加了蔗糖的样品;CK2是吐温-80添加量为2.67mL/L,添加了蔗糖的对照样品.蔗糖用量/%大肠杆菌生长情况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情况C2 2 2 2 0 +++ ++++ +++ +++5 +++ ++++ +++ +++10 ++ ++++ +++ ++++20 ++ ++++ ++ ++++30----CKCCK 40----表7 食盐用量对茶树油抑菌活性的影响1)Table 7 Influence of salt dosage on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tea tree oil1)C3是茶树油添加量为2.67mL/L,添加了食盐的样品;CK3是吐温-80添加量为2.67mL/L,添加了食盐的对照样品.食盐用量/%大肠杆菌生长情况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情况C3 CK3 C3 CK3 0 +++ +++ +++ +++1 +++ +++ + +++2 +++ +++ + ++3++++--4-++--5----3 结语用GC/MS分析得出广西玉林引种茶树油的18种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通过与ISO标准中4-松油醇型茶树油化学成分相对含量的对比,发现广西玉林种植基地的互叶白千层茶树在经过10年的种植以后极有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异,由4-松油醇型茶树转变为了桉型茶树.茶树虽然可能发生了变异,但其所产的茶树油仍有很强的抑菌活性.文中还发现,桉型茶树油在pH=5~10范围内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及蔗糖与茶树油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抑菌作用,这对茶树油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吴鹏昌,张伟.茶树油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9,18(3):61-62.Wu Peng-chang,Zhang Wei.Research progress on tea tree oil[J].China Pharmaceuticals,2009,18(3):61-62.[2]李娟,李小瑞.茶树油的性质及其应用[J].日用化学工业,2003,33(5):323-325.Li Juan,Li Xiao-rui.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tea treeoil[J].China Surfactant Detergent& Cosmetics,2003,33(5):323-325. [3]居解语,何立平.互叶白千层精油化学成分差异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1999,17(2):6-9.Ju Jie-yu,He Li-ping.Variation in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the essential oil extracted from Melaleuca alternifolia[J].Economic Forest Researches,1999,17(2):6-9.[4]翟淑红,黄少烈,顾志伟.茶树油的分子蒸馏精制及其GC/MS 分析[J].广东化工,2008,35(177):97-100.Zhai Shu-hong,Huang Shao-lie,Gu Zhi-wei.GC/MS analysis of tea tree oil purified by molecular distillation[J].Guangdong Chemical Industry,2008,35(177):97-100.[5] Liu Xia,Zu Yuan-gang,Fu Yu-jie,et al.Antimicrobial activity and cytotoxicity towards cancer cells of Melaleuca alternifolia(tea tree)oil [J].Eur Food Res Technol,2009,229(2):247-253.[6]钟振声,赵蓓蓓,孙昂.蒲公英抑菌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9,25(1):59-62.Zhong Zhen-sheng,Zhao Bei-bei,Sun Ang.Extraction of bacteriostatics from taraxacum[J].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25(1):59-62.[7]晏增.杉木心材精油的提取、分离及抑菌活性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4.[8] ISO 4730—2004,白千层,对孟烯-4-醇型(茶树油)质量标准[S]. [9]程速远,徐康森.茶树油的研究概况[J].中华医药杂志,2005,5(2):132-134.Cheng Su-yuan,Xu Kang-sen.Overview on tea tree oil[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2005,5(2):132-134.。
大叶桉叶中一个新的黄酮苷
大叶桉叶中一个新的黄酮苷综合运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大叶桉叶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各种波谱技术结合理化常数和化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该研究从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苷类成分,分别鉴定为(-)-2S-8-甲基-5,7,4′-三羟基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1)、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α-L-阿拉伯糖苷(2)、山柰酚-3-O-α-L-阿拉伯糖苷(3)、番石榴苷(4)、三叶豆苷(5)和金丝桃苷(6)。
其中,化合物1为1个新的黄酮苷,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标签:大叶桉;桃金娘科;化学成分;黄酮苷[Abstract] A new flavonoid glycoside,(-)-2S-8-methyl-5,7,4′-trihydroxyflavanone-7-O-β-D-glucopyranoside(1),along with five known ones,quercetin-3-O-(2″-galloyl)-α-L-arabinoside(2),kaempferol-3-O-α-L-arabinoside (3),guaijaverin(4),trifolin(5)and hyperin(6),was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 Eucalyptus robusta. Their structures with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were elucidated by NMR,HR-ESI-MS,CD spectra data and physicochemical methods. In addition,2-6 were isolated from E. robusta for the first time.[Key words] Eucalyptus robusta;Myrtaceae;chemical constituent;flavonoid glycosidedoi:10.4268/cjcmm20152425中药大叶桉叶为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属Eucalyptus植物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 Smith的干燥叶,味辛、苦,性凉,具疏风发表、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等功效[1],岭南地区民间常用其水煎液预防和治疗流感、脑炎、疟疾等[2]。
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提取尾巨桉DH32-39树叶抗菌成分的工艺研究
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提取尾巨桉DH32-39树叶抗菌成分的工艺研究●吴霖锋鲍明隆邱春妙廖华维张继东刘晓曦※(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广东湛江524000)摘要:为优化尾巨桉DH32-39树叶抑制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本文探讨了桉叶粒度、提取时间和超声波功率等3个因素对尾巨桉DH32-39树叶抑制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成分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浓度的乙醇对超声波提取桉叶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成分的影响,最终确定桉叶的提取工艺参数。
结果表明,在90%乙醇为提取溶剂、桉叶粒度为20目、超声功率480W、时间在10min的条件下提取尾巨桉DH32-39树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391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0.781mg/mL。
90%乙醇超声提取尾巨桉DH32-39树叶抑制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最佳,具有较高的生产应用价值。
关键词:桉叶;乙醇;超声提取;抑菌桉树是一种优良的经济树种,具有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等特点[1]。
桉叶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桉叶精油、黄酮、有机酸等物质[2]。
其中桉叶有效成分精油具有抑菌、消炎、抗氧化等生理活性[3]。
桉叶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微波提取法等,其中超声提取法具有快速高效、保留有效活性成分等优点[2],值得深入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常导致机体局部皮肤、组织、器官发生化脓性感染,甚至是中毒性休克[4]。
抗生素是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有效措施,但细菌耐药性现象日趋严重[5]。
研究发现,桉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6],可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
本实验以桉叶为原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提取桉叶抗菌成分的方法,以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评价桉叶提取物的抑菌、杀菌效果,最终确定超声波提取桉叶抗菌成分的工艺。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研究对象桉叶采摘于广东海洋大学教学动物医院种植的尾巨桉DH32-39。
关于桉油精的资料整理
关于桉油精的相关资料1桉油精简介桉油精又称桉树脑,桉叶素桉树精。
属单萜类化合物。
无色液体,味辛冷,有与樟脑相似的气味,熔点1.5℃,沸点176~178℃,密度(25℃)0.921~0.930g/cm3。
折射率1.454~1.461,与乙醇、氯仿、乙醚及油可混溶,几乎不溶于水。
可生物合成制得,由富含桉叶素的精油如桉叶油分镏提取。
用于药草型香精,配制精油及牙膏、药皂等香精,也较多用于医药,现已在农药上逐步开发利用。
具有解热、消炎、防腐、抗菌杀虫等作用。
2分子蒸馏提纯工艺桉树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传统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桉叶油多为油素的同分异构体,物理性质十分接近,用简单的物理化学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分离效果。
目前针对这种情况多采用分子蒸馏法,取得的效果也比较理想。
实验原理桉树油属于对热及氧(气)较敏感的芳香油组分,分馏过程宜在低温、减压和隔绝氧气的条件下进行。
研究得知在35~70℃蒸出的主要是单萜烯类化合物,70~100℃产物是单萜含氧化合物,80~110℃产物是倍半萜烯及含氧化合物,各类组分常呈交叉状态。
主要设备:刮膜式分子蒸馏设备恒温槽旋片式真空泵图1 桉树油多级蒸馏流程图3桉油精的杀虫效果范例植物精油(essential oils)是植物的不同组织部位如花、叶、果实、根茎等产生的一类植物源次生代谢物质,大多数精油是由几十种到几百种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成分为单萜、倍半萜和芳香烃衍生物等。
植物精油具有取材广泛、在环境中残留低、对人类无毒性等特点。
试验研究选取多种植物精油对谷蠹进行熏蒸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蓝桉叶油对谷蠹具有很强的熏蒸作用,且相对于其他植物精油效果突出,因此在谷蠹的防治中,蓝桉叶油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可为利用植物精油控制储粮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亦有研究表明桉油精对螨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由于桉叶油易于挥发,因此药物作用时间不宜过长,浓度为12.5%的桉叶油在8 h内杀螨率为100%,故认为是杀灭螨类的最适浓度。
中药学_大叶桉叶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叶桉叶
相关疾病症状: 下肢溃疡、泻痢、泻痢腹痛、癣、咽喉肿 痛、翳障、痈疮、痈疽、痈肿、止咳、止 痒。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叶桉叶
应用举例: ①治感冒及流感:大叶桉叶约五斤,煎汤 熏浴。(《岭南草药志》)
②治疟疾:大叶桉叶五至七片,红糖少许, 水煎,于发病前服。(福建)
③防治感冒、流感、流脑、脑炎:大叶桉 叶二至三钱(鲜品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叶桉叶
应用举例:
缩至60毫升左右,一次服。小儿1~4岁服 1/4,5~10岁服1/3,11~15岁服2/3。 服药后个别有头晕腰酸,但无服"海群生" 严重的发热恶寒反应。
⑿治哮喘:大叶桉叶四钱,白英一钱,黄 荆三钱,水煎服。
⒀治下肢溃疡:20%桉叶汤,先洗患处, 再以桉叶粉末撒,包扎。(⑾方以下出江 西《草药手册》)。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叶桉叶
临床应用:
文火浓缩至500毫升(1毫升约含生药8 克),加羊毛脂1000克,凡士林500克, 调匀,制成2x6厘米的油纱布条备用。用 时取纱布条塞入鼻腔内,经1~2小时后取 出,每天1~2次。共治疗萎缩性鼻炎24例, 治愈21例。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叶桉叶
临床应用:
%盐酸普鲁卡因结膜下注射0.3毫升,然 后注射20%或30%大叶桉注射液0.5毫升, 每日1次。计治疗化脓性匐行性角膜溃疡3 例,显效2例(前房积脓迅速消失,溃疡 面迅速清洁修复),有效1例(前房积脓 明显减少);卡他性角膜溃疡2例,显效1 例,有效1例。治疗酸腐蚀伤角膜溃疡1例, 施治2次后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大叶桉叶
相关疾病症状:
痹痛、鼻炎、肠炎、疮疖、创伤、喘咳、 丹毒、发表、肺热喘咳、风湿痹痛、风疹、 腹痛、腹泻、感冒、高热、钩端螺旋体病、 健胃、疥、疖、解热、疥癣、急性肠炎、 疽、溃疡、痢疾、麻疹、目赤、疟疾、驱 虫、祛痰、祛痰止咳、乳痈、杀虫、杀虫 止痒、肾炎、肾盂肾炎、湿痹、湿疹、收 敛、疏风、丝虫病、烫伤、
巨桉叶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巨桉叶精油的化学成分分析田玉红;周贤闯;周小柳;黄琼【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100 g巨按叶中提取得到1.26 mL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鉴定了巨按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从巨桉叶精油中鉴定出44种化合物,占总流出峰面积的71.087%,巨桉叶精油的主要成分为对伞花烃(26.794%)、α-蒎烯(15.864%)、1,8-按叶油素(6.281%)、α-松油醇(4.100%)、柠檬烯(3.614%)和龙脑(2.519%).%The essential oil of the air-dry leaves from Eucalyptus grandis was obtained by steam distillation and the yield was 1.26 mL oil per 100 g material.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were analyz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method. 44 compounds in essential oil from Eucalyptus grandis were identified, amounting to 71.087%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peaks.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s were p-cymene (26.794%), α-pinene (15.864%), 1,8-cineole (6.281%), α-terpineol (4.100%), limonene (3.614%) and borneol(2.519%).【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1(050)013【总页数】3页(P2765-2767)【关键词】巨按;精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作者】田玉红;周贤闯;周小柳;黄琼【作者单位】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广西,柳州,545006;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广西,柳州,545006;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广西,柳州,545006;广西工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广西,柳州,54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63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为桃金娘科桉属植物,高大乔木,原产澳大利亚东部沿海,世界上很多国家引种栽培,其木材可供矿柱、建筑、包装箱板以及纸浆等使用。
大叶桉叶的功效与作用_0
大叶桉叶的功效与作用【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图鉴》【拼音名】D Y ān Y【英文名】Swamp Mahogany Leaf,Leaf of Swamp Mahogany【别名】桉叶【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大叶桉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calyptus robusta Smith.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阴干或鲜用。
【原形态】大乔木,高达20m。
树皮不剥落,深褐色,厚约2cm,有不规则斜裂沟;嫩枝有棱。
幼嫩叶对生,叶片厚革质,卵形,长约11cm,宽达7cm,有柄;成熟叶互生,叶片厚革质,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长8-17cm,宽3-7cm,两面均有腺点;叶柄长1.5-2.5cm。
伞形花序粗大,有花4-8朵,总梗压扁;花梗短,粗而扁平;花蕾长1.4-2cm,宽7-8mm,萼管半球形或倒圆锥形,长7-9mm,宽6-8mm;花瓣与萼片合生成一帽状体,帽状体约与萼管同长,先端收缩成喙;雄蕊多数,长1-1.2cm,花药椭圆形,纵裂;子房与萼管合生。
蒴果卵状壶形,长1-1.5cm,上半部略收缩,蒴口稍扩大,果瓣3-4,深藏于萼管内。
花期4-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栽培于华南、西南等地,常作行道树。
资源分布:原产澳大利亚。
【栽培】生物学特性最喜光树种,喜温暖湿润气候,深根性,具有一定的抗风力。
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水湿和盐碱,适生于酸性黄壤,红壤,红褐土、山地黄红壤,以及中性钼质紫色土和冲积土,而在瘠薄的土壤中生长不良,易衰老。
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
选10年以上健壮植株作母树采种,8-10月果瓣微裂时采下摊晒3-5d,收集脱落种子,代装干藏于室内,可贮藏2-3年。
于春季2-3月,秋季8-9月播种,可混砂撒播,每1hm2用种量30-45kg。
播后覆土要棣薄而均匀,盖草,浇水,保持苗床湿润,苗出齐后,分批揭除盖章,苗高3-5cm时,应间苗、追肥。
以植株矮、粗壮、根系发达的羁本,造林成活率高,应采用喷洒矮壮素和切根的苏法培育粗壮苗木。
大叶桉叶水浸提液成分分析
广西植物Guihaia Jul.2014,34(4):520-524 http://journal.gxzw.gxib.cn DOI:10.3969/j.issn.1000-3142.2014.04.018李群,谭韵雅,王平,等.大叶桉叶水浸提液成分分析[J].广西植物,2014,34(4):520-524Li Q,Tan YY,Wang P,et al.Composition analysis on water leaching solution of Eucalyptus robustaleaf[J].Guihaia,2014,34(4):520-524大叶桉叶水浸提液成分分析李 群1,谭韵雅1,王 平3,魏 琴2*,钱 双2,石 丹2(1.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101;2.宜宾学院发酵资源与应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宜宾644000;3.四川省简阳中学,四川简阳641400)摘 要:为进一步明确大叶桉的化学成分,对大叶桉叶水浸提液分别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对各萃取相进行GC-MS分析。
结果表明:大叶桉叶水浸提液共含有37种化合物,其中,石油醚萃取相中含有20种,主成分为草酸丁基异己酯(37.24%);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含有16种,主成分为2,2-二亚甲基双[6-(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50.05%);正丁醇萃取相中含有5种,主成分为丙基-2-甲基丁酸酯(54.57%)。
在所有成分中,酯类物质居多,也有少量的烯、酮、醇、苯和烷烃。
1-甲基,4-(1-甲基乙基)-1,4环己二烯、2,2-二亚甲基[6-(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1-十八烯和二十烷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共有成分;1、2-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为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的共有成分。
该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大叶桉的化学成分,为其在医药、化工和化感方面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苗药桉叶的研究概况_赵能武
4、管理、空白对照不管理则无效益,产量与管理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连作产量不同程度降低,详见表4。
表4 田间不同管理方法对产量的影响管理与否 30天出苗率 4—7月长势 病虫害及处理产量全套管理 95% 良 3% 6.9不管理 94% 差 6% 1.1 5、总结引种宜就近引优质种,贮藏前应作消毒处理。
选取疏松肥沃之沙质壤土种植,但是密林中不宜。
野生种适应性好,抗病能力强,引种时应注意品种的纯度,必须保证品种纯正。
多次结果表明连作后产量均下降,这可能与种植后半夏球茎产生之代谢物残留土中,影响其生长,连作后抗病能力下降或种子退化等因素有关,所以应避免连作。
间作农作物以向日葵和玉米效果尚可,番瓜稍差,大豆最差。
考虑经济效益可间作其它高茬经济作物,但不应影响半夏生长。
精耕细作规范管理是保证产量的重要条件,但要保障质量,尚须纯化品种,控制用肥用药,保证加工方法正确,选用无污染之地和浇灌用水,从而控制农药残留,保证重金属含量不超标而确保半夏品质。
6、讨论 6.1 如何解决连作几次后产量大幅下降问题?笔者目前从两方面作了一定探索。
首先是土地问题。
笔者发现,坡地连作产量下降,小于平地,思之可能与代谢物流失有关,是否能够检测土壤连作前后相关物质含量变化,而找出改良土壤的依据?由于设备有限,目前只能用水冲洗土壤连作实验,但尚无结果。
其次是种子问题,选择生命力强,抗病能力强的半夏植株作有性繁殖而改善种源,能否提高产量质量,也还在实验之中。
6.2 半夏种植,要想保质保量,保证经济效益,除了精耕细作之外,种植者应有一定的无公害作物培育知识,而且前半夏多由农户分散种植,笔者通过对威宁、昭通、长顺等半夏产地的考察,发现多数种植者不但无上述知识,加工管理也不得其法,确实难以保证药材质量和经济效益。
应用新技术,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才是发展之路。
6.3 半夏种植宜冬季和早春进行,使其萌芽早期横向生长,降低整体苗高,第一代珠芽自动埋于土中。
mergal k9n成分
mergal k9n成分第一部分:Mergal K9N的成分及特点Mergal K9N主要由以下几种成分组成: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异噻唑啉酮(IT)和苯甲酸(Benzene carboxylic acid)。
这些成分在Mergal K9N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使其具有多种功能和优势。
甲基异噻唑啉酮(MIT)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具有很高的杀菌效果。
它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真菌和藻类的生长,防止它们在工业生产中引起的污染问题。
此外,MIT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能够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异噻唑啉酮(IT)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具有很强的杀菌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的能力。
它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个人护理产品和印刷油墨等领域,能够有效地保护产品免受细菌和真菌的侵害,延长其使用寿命。
苯甲酸(Benzene carboxylic acid)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具有很强的抗菌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的能力。
它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和纺织品等行业,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繁殖,保护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二部分:Mergal K9N的应用领域Mergal K9N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化学品,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以下是Mergal K9N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1. 工业生产领域:Mergal K9N可用作工业冷却液的防腐剂,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保护设备免受污染和腐蚀。
2. 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Mergal K9N的成分具有很强的杀菌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发水、沐浴露等产品中,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印刷油墨:Mergal K9N可以用作印刷油墨的防腐剂,防止细菌和真菌在油墨中繁殖,保持油墨的质量和稳定性。
4. 涂料和塑料:Mergal K9N的成分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和塑料制品中,保护产品的质量和耐久性。
第三部分:Mergal K9N的优势和注意事项Mergal K9N作为一种多功能的化学品,具有以下优势:1. 宽谱杀菌:Mergal K9N的成分能够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具有很高的杀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