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惠文- 现代交换原理课件)第七讲 信令系统(2)

合集下载

《信令系统概述》课件

《信令系统概述》课件
2 发展前景
展望信令系统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应用领域的拓展。
《信令系统概述》PPT课 件
这个《信令系统概述》的PPT课件将带您了解信令系统的定义、作用、通信方 式、结构、应用场景、发展趋势、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总结其重要性和发 展前景。
信令系统的概念和作用
• 什么是信令系统 • 信令系统的作用
信令系统的通信方式
1
通信模式
信令系统的不同通信模式:点对点、广播、多播等。
2
通信协议
常见的信令系统通信协议:SS7、SIP、H.323等。
信令系统的结构
功能模块
了解信令系统的核心功能模块:呼叫建立、呼叫处理、呼叫释放等。
接口
分析信令系统的各种接口:用户接口、网络接口、网间接口等。
信令系统的应用场景
通信领域应用
深入了解信令系统在通信领域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其他领域应用
探索信令系统在智能家居等其他领域的创新应用和 前景。信令系统的发展趋势1来自未来发展方向2
预测信令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可能带 来的创新。
技术更新
了解信令系统的最新技术趋势和发展动 向。
信令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安全性保障
关注信令系统的安全性,介绍安全性保障的重要措施。
2
可靠性分析
评估信令系统的可靠性,探讨如何增强系统稳定性。
总结
1 重要性
总结信令系统的重要性和对现代通信的关键作用。

现代交换原理第7章ATM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原理第7章ATM交换技术

7.2.4 ATM协议参考模型
物理层
ATM层
ATM适配层(AAL)
高层
用户面
高层
控制面
管理面
面管理
层管理
7.2.4 ATM协议参考模型
B-ISDN协议参考模型由3个平面组成 用户面(User Plane): 负责用户信息的传送,采用分层结构。 控制面(Control Plane): 提供呼叫和连接的控制功能,主要涉及信令功能,也采用分层结构。 管理面(Management Plane): 提供面管理与层管理两种管理功能。面管理实现与整个系统有关的管理功能,并完成各个面之间的协调功能;层管理实现网络资源与协议参数的管理,并处理各层中的操作与维护(OAM)信息流,面管理不分层,层管理是分层的。
7.1 ATM与B-ISDN的产生与发展
研究热点
ATM交换结构 ATM网的业务流控制 话音通过ATM(VOA) IP与ATM的融合 ATM与智能网(IN)的结合 光ATM交换
7.2 ATM基本原理
ATM特点:
01
添加标题
采用了固定长度的信元,并简化了信元头功能
02
添加标题
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
VPI
VPI
VCI
VCI
VCI
PT
HEC
CLP
1 2 3 4 5
字节
(1) UNI的信头结构 GFC(Generic Flow Control):一般流量控制字段,4bit,用于接入流量控制。
7.2.1 ATM信元及其结构
7.2.1 ATM信元及其结构
VPI/VCI:选路信息,唯一标识一个逻辑子信道。 VPI(Virtual Path Identifier):虚通道标志,8bit,可标识256条虚通道。 VCI(Virtual Channel Identifier):虚信道标志,16bit,可标识65536条虚信道。 PT(Payload Type):净荷类型,3bit,表示信息段传送的信息类型 CLP(Cell Loss Priority):信元丢弃优先权,1bit,CLP=0,表示高优先级;CLP=1,表示低优先级,若遇到拥塞要丢弃信元时,CLP=1的信元将首先丢弃。 HEC(Head Error Control):信头差错控制,8bit,检验信头是否出错,不检测信息段。

现代交换原理概论PPT

现代交换原理概论PPT

组成
控制部分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存 储器和输入/输出接口等组成。
功能
控制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和处 理各种指令,根据指令的要求协 调各个部分的工作,实现交换机 的各种交换和控制功能。
输入/输出部分
作用
输入/输出部分负责提供人机交互的界面,实现交换机与外部设备 的连接和通信。
组成
输入/输出部分主要由各种类型的接口和控制设备组成,如键盘、 显示屏、打印机等。
电路交换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因为通 信链路在数据传输结束后仍会保留, 造成资源浪费。
电路交换的优点
电路交换能提供稳定的通信质量,适 用于实时、连续的数据传输,如电话 通信。
分组交换原理
分组交换原理概述
分组交换是一种动态分配通信链路资源的交换方式, 将数据分割成多个小段,每一段称为一个分组。
分组交换的优点
功能
输入/输出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接收用户的输入指令和显示交换机的 状态信息,同时向外部设备发送相应的输出信号。
04
交换机的软件系统
操作系统
01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交换机软件系统的基础,负责管理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统
一的接口供上层软件使用,实现多任务并发处理和任务调度。
02
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是交换机软件系统的核心,具有实时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负载均衡和容错能力,提高系统可用性和可 靠性。
数据同步
实现多节点间的数据同步,保证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
跨平台兼容
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设备平台,实现跨平台的无缝数据交换。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人工交换的效率低下、错误率高等问题逐渐凸显,无法满足大规模通信需求。

《现代交换技术(机工社)》教学课件—第2章 电路交换技术-4信令系统的基本概念

《现代交换技术(机工社)》教学课件—第2章 电路交换技术-4信令系统的基本概念

《现代交换技术》
24
24
线路信令的含义
占用:使中继设备状态由空闲变为占用状态的一种前向信令。 应答:被叫摘机后发送的后向信令。 挂机:被叫挂机后发送的后向信令。 拆线:全程拆线时发出的前向信令。 重复拆线:发端局发送拆线信令后,在3~5秒内收不到对端局送来的 拆线证实信令,再次发送前向拆线信令。 闭塞:终端局设备不正常时,后向通知发端局的信令。 ……
❖公共信道信令(CCS:Common Channel Signaling) 将话音信道和信令信道分开,话音信道只传话音信号
2020/9/27
《现代交换技术》
18
18
随路信令CAS
❖ 由话路本身(或与之有固定联系的信号通道)来传递信 令,各话路传送的信令为本话路服务。
2020/9/27
《现代交换技术》
27
27
数字型线路信令编码含义
▪af:发话局主叫状态。0-摘机占用,1-挂机拆线; ▪bf:发话局状态。0-正常,1-故障; ▪cf:话务员再振铃或强拆。0-进行,1-未进行;
▪ab:受话局被叫状态。0-摘机,1-挂机; ▪bb:受话局状态。0-示闲,1-占用或闭塞; ▪cb:话务员回振铃。0-回振铃操作,1-未回振;
KB
KB:被叫用户的忙闲状态
《现代交换技术》
36
36
2020/9/27
《现代交换技术》
33
多频互控信令(MFC)
多频:由多个频率组成的编码信号,分前向和后 向两类信令。我国前向信令采用六中取二的方式, 共有15种信令;后向信令采用四中取二方式,共 有6种信令.
互控:前向和后向信令传送时是互相配合来完成 的。即收端局每收到一个前向信令,都要回送一 个后向信令。按四拍工作。

现代交换原理讲义

现代交换原理讲义
通过交换设备构成的通信网有可能出现阻塞(不是 一定会阻塞),成本低。
通信网越大,后者的优点越明显。
如N=100时, 交换式通信网需100根线 互连式通信网需100×99÷2=4950根线
终端 中继线
用户小交换机 用户线
市话交换机 汇接交换机
图1.3 大型通信网
结论
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的重要组 成部分,交换设备的好坏决定了 通信网的好坏。
光技术在信息的传输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 B-ISDN中几乎所有的传输都采用光纤传输,而目前的交 换机都是电交换机,采用光交换已是迫切需要。光交换 技术处在研发阶段。
光→电 光
电 电→光



··· ··· ···
···



信 号

信 号
光→电 换 电→光

采用光交换的优点:
减少了光电转换的损伤。光信号的抗干扰能力远远高于电 信号。
§2.2 具体交换单元介绍 §2.3 交换网络 §2.4 举例
§2.1 交换网络中的信号形式及 时隙交换概念
交换网络中的信号形式是数字的、时分 复用信号。 电路交换采用
同步时分复用信号 分组交换和ATM交换采用
统计时分复用信号
什么是同步时分复用信号和统计时分复用 信号?
1 信道共享与多路复用技术
控制方式的发展:
人工交换
自动交换
交换方式的发展:
机电式 电子式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三种基本 交换方式
快速电 路交换
帧中继
ATM交换 多协议标记 交换MPLS
宽带交换方式
软交换
单一业务网
宽带综合业务网
下一代网络

现代交换原理 第6章3 No.7信令.ppt

现代交换原理 第6章3 No.7信令.ppt

B

SIF
SIO
LI I FSN I BSN F

B
B

MTP3
TUP ISUP
管理信息 TUP消息 ISUP消息
44 4
H1 H0 SLS
24
OPC
24
DPC
44
H1 H0
12
CIC
SLS
24
OPC
24
DPC
8
Type
12
4
24
CIC SLS OPC
24
DPC
• 电话用户部分TUP的SIF:
8n’
• 由于话路与信令通道分开,所以必须要对话路进 行单独的导通检验。
• 必须要设置备用设备,以保证可靠性。
• 2)、前向序号(FSN)
• 表示被传递的消息信令单元的序号,7个比特长。
• 在发送端,每个传送的消息信令单元都分配一个前 向序号(FSN),并按0~127顺序连续循环编号。
• 在接收端,接收的消息信令单元中的前向序号用于 检测消息信令单元的顺序,并作为证实功能的一部 分。
• 在需要重发时,也用它来识别需重发的信令单元。
• 在信令单元的传输中,每一个标志符标志着上一 个信令单元的结束、下一个信令单元的开始。
• 在信令单元中的分界识别中,找到了信息流中的 开始和结尾的标志符,就界定了一个信令单元。
• 标志符规定为8位二进制代码01111110。 • 除了信令单元的分界作用外,在信令链路过负
荷的情况下,还可以在信令单元之间插入若干个 标志符,以取消控制、减轻负荷。
回铃音 通话
IAI SAM SAM ACM
ANC
CLF RLG
TS IAM SAM SAM ACM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理论课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表二、课程目标与任务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程设计、实验等环节教学,实现下列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各种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交换系统的构成及其相关接口技术、交换网络技术、控制系统技术、信令技术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获得通信网的规划设计与通信设备的运营、维护与管理的设计与开发能力;(3)培养学生具有扎实通信与交换网专业素养,具备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课程主要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四、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手段以课堂讲授为主,组织学生讨论为辅,授课注重工程性,注重直观的图形和案例教学。

五、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实验课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与任务明确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总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在理论基础、学术研究、实践能力等各方面具备什么水平。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实验课是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通过做实验,用理论来解释,分析实验结果,又以实验结果来证明理论,互相印证,从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仿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发、设计相应的交换系统的能力。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实验是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书本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交换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交换技术仿真能力和交换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能力。

三、实验教学的组织和安排(见附表)要求:(1)实验项目的设置、要求①根据课程目标、任务,要明确通过各实验项目的教学,学生应(掌握、熟悉、了解)什么内容、具备什么能力或技能。

②根据课程的要求设置实验项目、确定实验内容和学时数,实验教学内容应细化到知识点、实验参数等;③实验项目类型分演示、验证、综合、设计、创新等,每门课至少有一项以上的综合、设计或创新性实验项目;(2)实验项目及教学组织实施情况①学生分组:根据实验项目达到的目标及要求合理分组;②指导教师配备: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配备指导教师人数;③仪器设备配置:确定教学中需要的主要仪器设备、台套数、耗材及数量;④开课周次:开课时间应保证实验项目与理论教学知识点相衔接;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问题解决、交流与分享、反思、鼓励创新思维、活跃气氛等),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提供多种学习体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交换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版)金惠文___电子工业出版社

现代交换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版)金惠文___电子工业出版社

1.1转接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络的核心,它的基本功能是对连接到交换节点的传输链路上的信号进行汇集、转接和分配,实现多点到多点之间的信息转移交互。

1.3 (1)对象不同:数据通信实现计算机之间以及人与计算机间通信,电话通信是人和人间通信。

数据通信过程需要严格的通信协议和标准;(2)传输可靠性不同:数据通信码组中,一个比特在传输过程发生错误,接收端会产 -8 -3 生不同含义,因此比特差错率控制在 10 以下,而话音比特差错率在 10 ;(3)信息业务量特性不同:电话通信一般不会出现长时间没有信息传输,PCM 话音信号平均速率在 32KB/S,数据通信数据传输速率在 30B/S ~ 1MB/S 之间;(4)通信平均持续时间和建立请求响应不同:数据用户通信时间大多数在 50S 以内,电话通信平均时间在 5MIN,数据通信信道建立时间应在 1.5S,而电话则在 15S。

所以数据通信必须使用专用高速网络。

1.5因为电路交换不利于实现不同类型的数据终端之间的相互通信,而报文交换信息传输时延又太长,不满足许多数据通信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分组交换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这些矛盾。

主要体现在: 1、向用户提供不同速率、不同代码、不同同步方式、不同通信控制协议的数据终端之间能够相互通信的灵活的通信环境。

2、在网络轻负载情况下,信息的传输时延较小,而且变化范围不大,能够较好满足计算机交互业务的要求。

3、实现线路动态统计服用,通信线路(包括中继线路和用户环路)的利用率很高,在一条物理线路上可以同时提供多条信息通路。

4、可靠性高。

5、经济性好。

1.6( 1)采用固定长度的ATM信元异步转移复用方式。

2)ATM采用面向连接并预约传输资源的方式工作。

3)在ATM网络内部取消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而将这些工作推到网络的边缘设备上进行。

4)ATM信元头部功能降低。

2.1 1) 因为在同步时分复用信道中,根据信号在时间轴上的位置,便可知是第几个话路,也就是说它对同步时分复用信号的交换实际是对话路所在位置的交换。

现代交换_chapter6(二)

现代交换_chapter6(二)

三种信令单元
填充信令单元(FISU) 当没有信令单元传送时,周期地向对方发
送,以告知对方本端第二级运行正常。 长度固定,不重发
七号信令单元格式
F CK SIF SIO
8 16 8n(n>2) 8
F
B
LI
I B
FSN
I B
BSN
F 发送方向
261 7 1 7 8
(a)消息信令单元(MSU)格式
处理:
(1)发端如果连续出现5个“1”,在第5个“1”后加“0”
(2)收端,将加入的“0”删除
七号信令单元格式
(2)信令单元序号(FSN和BSN)
F CK SIF SIO
8 16 8n(n>2) 8
F
B
LI
I B
FSN
I B
BSN
F
261 7 1 7 8
首发比特
前向序号(FSN)— 本消息的顺序号。 后向序号(BSN)— 向对端指示接收到的帧序号, 表示直至BSN的所有消息均已正确收到。
70年代中后期,基于程控交换的大量应用和对通信 数字化和业务综合化发展的预测,迫切需要一种高速、 大容量、数字化、独立于具体业务的新型信令系统, ITU-T开始研究适合数字通信网的公共信道信令,并于 1980年提出了七号信令系统。
概述
3.七号信令的标准化
1980年 黄皮书(MTP、TUP和DUP) 1984年 红皮书(ISUP和SCCP) 1988年 兰皮书(主要提出了TCAP) 1993年 白皮书(继续完善ISUP、SCCP和TC) 1990年 《国内电话网NO.7信号方式技术规范》 1993年 《NO.7信令网技术体制》 1998年 修改后再次发布《NO.7信令网技术体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太长,采用分段方式传送; – 回送最终结果成分,远端操作已成功完成,传送结 果的最后一段或只需一条消息; – 回送差错成分,远端操作失败,说明失败原因; – 拒绝成分,远端拒绝执行操作,说明拒绝原因。
3) 事务处理子层
事务处理子层提供TR-用户间成分的交换 能力,在结构化对话情况下它提供TR-用 户间端到端连接。 事务处理子层也提供通过低层在同层实 体间传送事务处理消息的能力。 事务处理子层的消息类型有非结构化对 话和结构化对话两种类型,非结构化对 话用于传送不期待回答的成分;结构化 对话则包含启动、保持、终结三个阶段。
目的信令点地址码 DPC 24
电话用户部分
F CK 8 16 SIF 8n SIO 8 标题码 4 4 2 传送 LI FIB FSN BIB BSN F 方向 6 1 7 1 7 8
信令信息 H 1 H 0 标记 8n 64
地址信号 8n
地址信号数量 4
消息表示语 12
0001
0001
电话信令消息示例
信令链路功能
差错校正,利用序号和指示比特,采用非互控 的正/负证实重发纠错方法。 初始定位,是从闲置的非工作状态进入工作状 态前的操作,利用两节点交换握手信号实现。 信令链路差错率监视。 第2级流量控制,拥塞时利用链路状态忙信号 指示对端停发新的信令单元。 处理机故障控制,第2级以上原因使信令链路 不能工作均为处理机故障,向对端报告指示。
6.4.2 信令单元格式
F CK 8 16 SIF 8n,n>2 SIO 8 2 LI 6 FIB 1 FSN 7 BIB BSN 1 7 发送 F 方向 8 发送 F 方向 8 发送 F 方向 8
消息信令单元(MSU) (a) 消息信令单元(MSU)
F CK 8 16
SF 8或16 2
LI FIB 6 1
No.7信令系统的结构 No.7信令系统的结构
OMAP是通信网络的维护管理信令应用部分, 用来传送网管命令。 智能网应用部分(INAP)用来在智能网各功能实 体之间传送有关信息流。 移动应用部分(MAP),主要功能是在移动通信 网中的移动交换中心(MSC)、归属位置登记器 (HLR)和拜访位置登记器(VLR)等功能实体之间, 交换与电路无关的数据和指令,以支持用户漫 游、频道切换和用户鉴权等网络功能。
No.7信令系统的结构 No.7信令系统的结构
OMAP
OSI 第7 层
INAP
MAP
TCAP
I S U P
T U P
D U P
SCCP
OSI 第3 层
MTP3 MTP2 MTP1
图6.12 对应OSI模型的No.7信令结构
OSI 第2 层 OSI 第1 层
No.7信令系统的结构 No.7信令系统的结构
– 无连接业务,不建立信令链路连接而通过信令网传
数据; – 面向连接业务,可建立暂时信令连接和永久连接。
6.4.6 事务处理能力(TCAP) 事务处理能力(
TCAP是在各种应用和网络层业务之间提供一 系列通信能力。 TCAP的核心采用远程操作的概念,为了提供 统一支持,它将不同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过程 抽象为一个关于操作的过程。 操作,起始节点用户调用一个远端操作,远端 节点执行该操作并返回结果给始发节点。 相关操作的执行构成对话(事务),TCAP是对对 话进行管理的协议。
No.7信令系统的结构 No.7信令系统的结构
第4级
用户级
用户级
第3 级
信令网功能级
信令网功能级
第2 级
信令链路控制级
信令链路控制级
第1 级
信令数据链路级
信令数据链路级
图6.11 No.7信令系统的四级结构
No.7信令系统的结构 No.7信令系统的结构
第1级对应OSI模型的物理层,规定了电 气特性及接入方法,双向全双工通道, 采用数字传送信道时每方向为 采用数字传送信道时每方向为64kbit/s。 。 第2级对应OSI的数据链路层,基本功能 是将第1级的透明传输比特流划分成信令 单元,通过差错检测和重发保证正确传 输。
2) 电话用户消息功能
初始地址消息,建立呼叫的第1个消息,含下一交换局 建立呼叫、确定路由消息。 后续地址消息,传送剩余的电话号码。 成组发送和重叠发送,成组发送是一次将被叫号码全 发,重叠发送是指有后续地址消息。 一般后向和前向消息,主叫地址、类别、回声抑制等 请求和响应。 地址全消息,表示地址收齐,传被叫闲否、计费信息。 后向不成功消息,表示来话局不能建立呼叫及原因。 应答消息,表示被叫用户已摘机。 前、后向拆线,主叫挂机,释放监IAM ACM 回铃音 通话 主叫先挂机 前向拆线 释放监护信号 通话 后向拆线 前向拆线 释放监护信号 被叫先挂机 LS/TM
被叫闲时的信令程序过程示例
6.4.5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1)信令链路控制部分(SCCP)及目标 SCCP在MTP基础上增加了消息的寻址和路由 能力,以使No.7信令能够支持与呼叫连接电路 无关的应用。 SCCP支持IN中SSP和SCP间传送控制消息、移 动慢游控制和网管控制消息。 SCCP目标是在信令网中建立逻辑信令连接, 在有或无逻辑连接下均能传信令信息。
FSN 7
BIB BSN 1 7
链路状态信令单元(LSSU) (b) 链路状态信令单元(LSSU)
F CK 8 16
SIO 8 2
LI 6
FIB 1
FSN 7
BIB BSN 1 7
插入信令单元(FISU) (c) 插入信令单元(FISU) 图6.14 信令单元基本格式
信令单元格式
信令字段含义: F,标志码,由01111110组成; BSN,后向序号,已正确接收的信令单元序号; BIB,后向指示比特,翻转时要求对端重发; FSN,前向序号,正在发送的信令单元序号; FIB,前向指示比特,翻转时表示正在重发; LI,长度指示码,表示LI与CK之间的字节数; CK,16比特CRC校验码,用于差错校验;
消息传送部分(MTP),提供信令消息的可 靠传递,有故障时采用相关恢复措施。 电话用户部分 电话用户部分(TUP),规定有关电话呼叫 ,规定有关电话呼叫 的建立和释放信令消息和编码。 数据用户部分(DUP),规定有关数据通路 的建立和释放信令消息及编码。 综合数字网用户部分(ISUP),对ISDN业 务提供支持,包括基本和附加承载业务。
第 2 级
第1级:数字信令数据链路 A 信令终端 时隙插入设备 其他64kbit/ 其他64kbit/s 64kbit B
复 用 设 备
C 多路复用传输链路
(a)通过时隙接入设备接入信令终端
消息传递部分
2)信令链路功能 信令链路功能处于第2级,提供一条可靠传送 通路。包括: 信令单元定界和定位,用F标志码定界,消息 中5个连1自动插0;定位是检测失步,消息中 出现6个以上连1、内容少于5个字节、两F间比 特数不是8的整倍数则认为失步。 差错检测,CRC校验,G(X)= X16 + X12 + X5 +1。
信令数据链路
第 2 级 数字 交换 网络 传输通路 传输通路 数字 交换 网络 第 2 级 第1级:数字信令数据链路 C 信令终端 64kbit/s 数字交换网络 多路复用传输链路
半永久连接 (a)通过数字选择级的半永久连接至信令终端 时隙 插入 设备 传输通路 传输通路 时隙 插入 设备 第 2 级
No.7信令系统的结构 No.7信令系统的结构
第3级对应OSI的网络层,包含信令消息处理和 信令网管理两部分。 消息处理是根据信令单元地址将信令单元送至 所指定的信令点的相应用户部分。 信令网管理负责监视链路工作状态、控制消息 路由和信令网结构,完成网络重构,保证消息 传送能力。 第4级对应OSI的应用层,由各种不同信令应用 消息组成。
6.4.3 消息传递部分
消息传递部分(MTP),主要功能是在信令 网中提供可靠的信令消息传递。 1)信令数据链路 信令数据链路
– 由一对速率相同、方向相反的透明数据通路
组成。 – 数字信令链路速率有64kb/s和2Mb/s两种,模 拟链路速率为4.8kb/s。 – 数字信令链路接入方式有两种:数字选择级 半永久连接和时隙接入设备接入信令终端。
No.7信令系统的结构 No.7信令系统的结构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为了满足IN 和移动通信的需求增加了该部分,目的 是提供较强的路由和寻址功能。 事务处理能力部分(TCAP),将分散在一 系列应用中的通信规约和功能集中在一 起来提供,是在无连接环境下提供一种 调用和返回结果到调用节点的方法。
6.4.4 电话用户部分
1)电话用户消息格式
F CK 8 16 SIF 8n SIO 8 标题码 4 4 2 传送 LI FIB FSN BIB BSN F 方向 6 1 7 1 7 8
信令信息 H 1 H 0 标记 8n 64
电路编码 CIC 4 12
源信令点地址码 OPC 24
电话用户消息格式
信令单元格式
SF,状态标志,标志本端链路工作状态。000 失去定位,001正常定位,010紧急定位,011 业务中断,100处理机故障,101链路忙; SIO,业务信息字段,指示业务类别和信令网 类别。高半字节表示业务,低半字节表示网络。 高半字节,0000管理消息、0001测试维护、 0011连接控制、0100-TUP、0101-ISUP、0110DUP(呼叫和电路消息)、0111-DUP(性能登记和 撤销消息)。低半字节指示网络是国际、国内、 市话等。 SIF,信令信息字段,包含路由标记、目的信 令点编码、源信令点编码和链路选择码等。
信息单元结构及内容类型
标签(Tag) 标签(Tag) 信息单元 长度(Length) 长度(Length) 内容(Contents) 内容(Contents)
(a)信息单元的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