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一)【附参考答案】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一)愚人失袋昔有愚人入京选①,皮袋被贼盗去。
其人曰:“贼偷我袋,终将不得我物用。
”或问其故,答曰:“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注释】①入京选:到京城去应选官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昔.有愚人入京选___________(2)其.人曰___________(3)或.问其故.___________ 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钥匙尚在我衣带上,彼将何物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皮袋被偷了,愚人为什么不着急?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愚人的可笑举动,你想说点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前(2)那(3)有的人原因2.钥匙还在我的衣服带子上,他能用什么东西打开袋子呢?3.因为他觉得钥匙还在他身上,没有钥匙小偷就打不开他的带子。
4.思维僵化、自欺欺人是要遭受损失的。
主仆对主人待仆甚薄,衣食常不周。
仆闻秋蝉鸣,问主人曰:“此鸣者何物?”主人曰:“蝉也。
”仆曰:“蝉食何物?”主人曰:“吸风饮露耳。
”仆问:“蝉着衣否?”主人曰:“不用。
”仆曰:“此蝉正好跟我主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主人待仆甚薄.___________ (2)衣食常不周.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仆闻秋蝉鸣,问主人曰:“此鸣者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将主、仆二人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二、1①窃入学舍:偷偷溜进学校。
②辄默记:立即默默记住。
③痴:愚笨。
④XXX不见:安静地似乎什么也没看到。
⑤挞:打。
⑥曷:为什么。
①王冕者,诸暨人:XXX是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XXX明灯读之:夜里偷偷溜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拿灯笼读书。
3XXX因为小时候的好奇心和勤奋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功底,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画家。
三、①席而XXX:坐下来吃菱。
②去热也:为了去除菱的热气。
XXX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菱生长在水中,却被人们误称为土产,这是因为人们对它不了解而强行认为它是土产。
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行为是因为他们对南方的事物不了解,缺乏正确的知识和认识,因此会出现这种误解。
四、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
②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就是我的剑掉下来的地方。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船已经开走了,剑怎么可能跟着走呢?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选问中前两句的是问句,最后一句是陈述句。
五、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描写方法,突出了他的固执和迷信的特点。
六、这寓言叫做《船剑》。
它说明了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方法,不能因为迷信和固执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二、在蜀地有两个僧人,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贫穷的僧人对富有的僧人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有的僧人回答:“你凭什么去?”贫穷的僧人说:“我只带了一瓶和一个碗就够了。
”富有的僧人说:“我数年都想买船去旅行,但一直没有实现。
你凭什么去?”过了一年,贫穷的僧人自南海回来,告诉富有的僧人他的经历。
富有的僧人感到惭愧。
三、这个北方人不懂的事情,却自夸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了他的愚昧。
要虚心求教,不要自以为是。
四、寓言《郑人买履》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五、文中的“度”字指的是尺寸或尺码。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过分相信尺码而没有试穿鞋子,最终没有买到鞋子的故事。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赞刘谐有一道学①,高屐②大履,长袖阔带,“纲常"③之冠,“人伦"④之衣,拾纸墨⑤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
时遇刘谐。
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
"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⑥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⑦而行也?"其人默然自止。
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⑧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
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
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选自明•李贽《李温陵集》)[注释]①道学:指崇奉儒家学说的人。
②屐(jī):木底有齿的鞋,此指鞋底。
③纲常:指三纲五常,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及仁、义礼、智、信。
它是封建社会提倡的道德规范。
④人伦:为人的伦理道德。
⑤纸墨:指儒家著作。
⑥羲皇:伏羲氏,传说中的古帝。
⑦纸烛:灯笼。
⑧李生:作者李贽自称。
[文言知识]词类的活用。
词类的活用,古今汉语中均有,只不过古汉语中稍多罢了。
现代汉语中“铁了心"的“铁”,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上文“敢呼仲尼而兄之”中的“兄”,是名词作动词用,“兄之”意为做他的兄长。
又,上文“李生闻而善”中的“善”,本为形容词,但在句子中要作动词用,解释为“认为好"。
又,上文“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中的“昭”,本为形容词,指明朗,在句子中要理解为“照亮”天空。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的词性在句子中临时活用为其他词性。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哂②斯③易2.翻译:①窃唇吻之三四②其人勃然作色而起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3.解释下列词组与句子中的“徒":①自谓真仲尼之徒焉(上文) ②徒劳无益③家徒四壁;④徒步当车4.理解:“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是一个反问句,请用陈述句表示它的意思。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陆游筑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③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选自《渭南文集》)【注】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③间:偶尔。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2)未尝不与书俱.()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
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
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句子“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中“笑”的含义是怎样的?(2)为什么说陆游的书房是“书巢”?(用文中语句回答)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A.酷爱读书B.喜爱建筑C.不拘小节D.乐观幽默译文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无非都是书。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叹息,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变化,也都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当时的情形。
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容人也笑着说:“它确实像鸟窝啊!”1.(1)看(2)一起2.B3.(1)自嘲。
(2)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稿枝4.A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魏收改武学文阳②郑伯调③之日:“魏郎弄戟(jǐ)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
小升初课外文言文练习(36篇附答案)
第1篇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④)与时驰(⑤),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注释】:①行:品行。
②澹泊:对功名利禄持淡漠的态度。
③淫慢:不专心及骄傲的态度。
④年:年华。
⑤驰:流逝。
⑦⑧⑨⑩③④⑤⑥①②10.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俭以养德:用俭朴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B.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
C.意与日去:意志随着时间消磨。
D.悲守穷庐:悲凉地守着那贫瘠的山峦。
11.你从“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人物,阅读本文后,请你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对诸葛亮作简要评价。
(4分)启示:(二)10.D11.启示:淡泊名利方可树立宏伟之志,有志才会好学(1分),而身心宁静才会学有所成,才能实现远大理想(1分)。
(大意对就可以) 评价:①有统一中原的大志,有超人的才学和智慧;②忠君爱民;③鞠躬尽瘁;④淡泊名利,修身养性,治理国家主张赏罚分明等;⑤感情用事,专权,过于谨慎。
(2分,答对其中两点就可以得满分)第2篇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指镇海),命小奚以木简(用木板做的书夹子)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
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仆(摔了一跤),束断,书崩,啼,未即起。
理书就束(把书理齐捆好),而前门已牡(门闩)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哲理)。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渡者熟视小奚()②天下之以躁急自败()2.选出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徐行之,尚开也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寡助之至C.属予作文以记之D.公将驰之3.这则故事,可用成语来概括其中的哲理。
人教部编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小升初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一)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同乡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③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④?【注】①遽(jù):急忙、立刻。
②契(qì):用刀子雕刻。
③契者:雕刻的地方,④惑:迷惑、糊涂。
④“不……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方式。
(1)试将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2)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可概括成一个成语:________。
(3)你还积累过许多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①难之②。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③。
既已纳其自托④,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①辄:就。
②难之:对这件事感到为难。
③耳:罢了。
④既已纳其自托: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俱乘船避难________③后贼追至________④携拯如初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一句的意思。
(3)从文段内容看,你认为华歆和王朗谁优谁劣?写写你的理由。
2024年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2024年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一、《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诲:__________ ②惟弈秋之为听,惟:__________③思援弓缴而射之,援:__________ ④弗若之矣,弗:__________2.写出加点的“之”在句中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②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3.本文通过学弈,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教导。
只。
引,拉。
不如。
(1)弈秋的教导他,指前一个人(2)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
二、《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问其故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孔子不能决也2.一词多义。
①问其故其: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__________3.句子翻译。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4.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六年级(小升初)课外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六年级(小升初)课外文言文训练(含答案)XXX年少时,家境贫寒,但他却非常珍惜粮食。
一次,他在路上看到一粒谷子,便捡起来放在口袋里。
后来,他发现口袋里的谷子不见了,便回去找,结果在路上找到了一块银子。
他并没有高兴,反而很懊悔,因为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因为贪图小利而浪费粮食。
从此以后,他更加珍惜粮食,不浪费一粒米。
(《世说新语·文学》)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年少时()(2)贪图小利()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他发现口袋里的谷子不见了,便回去找,结果在路上找到了一块银子。
3.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4.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以予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3、这则故事表现了鲁人的什么思想?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九)刻舟求剑XXX为XXX解牛,手之所触,皆精通无比。
XXX问曰:“XXX之手广,可以执牛腾空,骤然而惊四座之士,其技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学非止于此。
昔者臣为XXX时,与王孙游于坟墓之上,见战国之剑,取而试之,觉手之处皆有适当,而其势不可用也。
所以舍彼而反此者,手之所触皆精通无比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庖丁释刀()(2)战国之剑()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手之所触皆精通无比。
3、这则故事表现了XXX的什么品质?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九)XXX宽厚XXX回到家乡,召集了亲戚朋友。
有一个人把金杯藏在帽子里,公公恰好看到了。
宴会结束后,主人检查器具,发现金杯不见了,急忙寻找。
公公说:“杯子在,不必找了。
”那个人已经醉得不省人事,金杯和帽子都掉了,公公迅速转身,命人把金杯放回帽子里。
这个故事展现了前辈的宽容和大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XXX回到家乡(归里)(2)召集了亲戚朋友(遍召亲故)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有一个人把金杯藏在帽子里,公公恰好看到了。
3、“公公迅速转身,命人把金杯放回帽子里”的用意是什么?公公想保护那个人的尊严,不想让他因为失窃而失面子。
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①日持久而不得兽,入②则愧其家室,出③则愧其知友州里④,惟⑤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劣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⑥。
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欲吾数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⑦?于是还疾耕⑧,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⑨得良狗。
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旷:历时久远。
②入:在家,③出:在外,④知友:朋友。
里:邻里。
⑤惟:思考。
⑥无以没有办法。
(没钱买狗)⑦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难道不是要我努力耕作赚来钱,然后就可以买好狗了吗?⑧还疾耕:回家努力耕田。
⑨市: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好:()(2)对:()2.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2)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3.这则寓言讲述了什么道理?译文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
在家人面前感到惭愧,在外面的好友和邻居面前也感到惭愧,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认为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狗,可是家里没钱,于是别人对他说:“你应该努力耕田劳作。
”猎人说:“为什么?”那个人没有回答。
猎人自己思考,难道不是要我努力耕作赚来钱,然后就可以买好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
于是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
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也都是这样。
1.(1)喜欢、喜爱(2)回答2.(1)在家人面前感到惭愧,在外面的好友和邻居面前也感到惭愧。
(2)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都是这样。
3.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或要能及时发现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张明善讥张士德无张明善则弗乐。
一日,雪大作,士德设盛宴,张女乐,邀明善咏雪。
六年级(小升初)课外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一)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
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
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付子已.()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二)赵人患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注释]①盍:何不。
②若:你。
③垣墉:泛称墙。
④病于:病,有害。
于,比。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猫善.捕鼠及鸡()(2)弗食.鸡则已耳()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三)东坡逸事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
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
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东坡为.钱塘守时()(2)遂悉偿所负.()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2.“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四)赵母训子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
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康德涵救李梦阳狱,必死之。
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
”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
”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
”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
明日辄赦出之。
(选自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注释]①康海:字德涵。
②梦阳:李梦阳,明代著名文学家。
[文化常识]太监。
太监早在殷商时代就有,最早叫“寺”,本是割势后在宫中侍奉帝王及嫔妃的男子。
至唐朝,统称为宦官。
太监因为亲近帝王,有的深得帝王宠爱,因此掌握大权。
历史上出了名的太监有赵高、高力士、魏忠贤、李莲英等。
刘瑾是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的权倾一时的太监。
他掌握东厂、西厂特务机关,镇压异己,斥逐大臣,抢夺民间土地,是个无恶不作的家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亲②脱③致2.翻译:①海不与通②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译文】康海①与太监刘瑾同乡,瑾以其文名,欲亲之,海不与通。
瑾拘梦阳②狱,必死之。
客曰:“念非康德涵,无可脱梦阳者。
”梦阳曰:“死吾安之,何以累德涵?且德涵必不屈瑾。
”客强梦阳致二语德涵:“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
”海得书喜曰:“我屈一瑾,而活良友,天下后世其许我!”即上马驰瑾门。
明日辄赦出之。
(选自清•查继佐《罪惟录•列传》)康海和太监刘瑾同乡,刘因为他的文才,想和他亲近,康海不与之来往。
刘瑾把梦阳拘禁,想置死他。
有宾客跟梦阳说,非康海不能救他。
梦阳说:“我死不足惜,怎么能连累德涵?”宾客强迫梦阳给康寄去两句话:“德涵救我,惟德涵为能救我”,海得书高兴地说:“我屈服于一个刘瑾,而能使好朋友活命,天下与后世的人大概会谅解(同意)我的!”于是上门求刘瑾,第二天就放了梦阳。
【参考答案】1.①接近②使……摆脱③转达2.①康德涵不跟他交往;②我屈服于一个刘瑾,而能使好朋友活命,天下与后世的人大概会谅解(同意)我的!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画蛇添足》楚有祠[cí]者,赐其舍人卮[zhī]酒。
部编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
部编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50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1)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2),众兄弟既(3)成诵,游息(4)矣;独下帷[wéi]绝编,迨[dài](5)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6),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7)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8)。
”(摘自《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1)患:担心,害怕;(2)群居讲习: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3)既:已经;(4)游息:游玩休息;(5)迨:等到;(6)用力多者收功远: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7)尝:曾经;(8)思其义所得多矣: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担心)②迨.能倍诵乃止。
(等到)③迨能倍诵乃.止。
(才)④咏.其文。
(吟咏)2.翻译下列句子。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C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
我们有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韦编三绝)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50篇(含答案)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 C.妻适市反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答:二.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三.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2)既.毕,令间谍问曰(3)魏王雅望非常..(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你认为魏王是个怎样的人?四.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常羊学射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yú]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mí]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hú]拂王旃[zhān]③而过,翼若垂云。
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
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③旃(zhān):红色曲柄的旗。
④必:完全肯定。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王引.弓欲射。
(拉开)⑵如使置十叶焉.。
(于之,在那里)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欲闻射道乎?你想要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3.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一个人做事不能三心二意,必须专心致志才能做好。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盲人识日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扣盘而得其声。
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扪[mén]烛而得其形。
他日揣籥[yuè],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导读】要想了解某种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通过实践了解它。
单凭道听途说,走马观花,只能是一知半解。
【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生而眇.者不识日( 眼瞎)2.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古代乐器,形状像笛)3.而人之未达.也( 洞晓)4.扪.烛而得其形( 用手摸)二、翻译1.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诱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
2.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从盘到钟,从蜡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终结吗?三、“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答: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
小升初课外文言文练习(36篇附答案)
小升初课外文言文练习(36篇附答案)第1篇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④)与时驰(⑤),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 【注释】:①行:品行。
②澹泊:对功名利禄持淡漠的态度。
③淫慢:不专心及骄傲的态度。
④年:年华。
⑤驰:流逝。
⑦⑧⑨⑩③④⑤⑥①②10.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俭以养德:用俭朴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B.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
C.意与日去:意志随着时间消磨。
D.悲守穷庐:悲凉地守着那贫瘠的山峦。
11.你从?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中得到怎样的启示?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人物,阅读本文后,请你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对诸葛亮作简要评价。
(4分) 启示:(二)10.D11.启示:淡泊名利方可树立宏伟之志,有志才会好学(1分),而身心宁静才会学有所成,才能实现远大理想(1分)。
(大意对就可以) 评价:①有统一中原的大志,有超人的才学和智慧;②忠君爱民;③鞠躬尽瘁;④淡泊名利,修身养性,治理国家主张赏罚分明等;⑤感情用事,专权,过于谨慎。
(2分,答对其中两点就可以得满分) 第2篇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指镇海),命小奚以木简(用木板做的书夹子)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
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仆(摔了一跤),束断,书崩,啼,未即起。
理书就束(把书理齐捆好),而前门已牡(门闩)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哲理)。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渡者熟视小奚()②天下之以躁急自败()2.选出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例句:徐行之,尚开也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寡助之至C.属予作文以记之D.公将驰之3.这则故事,可用成语来概括其中的哲理。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青文胜为民请命青文胜,字质夫,夔州①人。
仕为龙阳典史④。
龙阳濒洞庭④,岁罹水患,逋赋⑤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
文胜慨然诣阙⑥上疏⑦,为民请命。
再上,皆不报⑧。
叹曰:“何面目归见父老!”复具疏,击登闻鼓以进,遂自经于鼓下。
帝闻大惊,悯其为民杀身,诏宽⑨龙阳租二万四千余石⑩,定为额。
邑人建祠祀之。
妻子贫不能归,养以公田百亩。
万历⑾十四年诏有司⑿春秋致祭,名其祠曰“惠烈”。
(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注释] ①夔(kuí)州:古州名,在今四川境内。
②龙阳:古县名,在今湖南境内。
③典史:县令的属官。
④洞庭:指洞庭湖。
⑤逋赋:拖欠赋税。
⑥阙(què):宫殿外的望楼。
此指宫门外。
⑦疏:给皇帝的奏章。
⑧不报:不答复。
⑨诏宽:皇帝下令宽贷。
⑩石: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⑾万历:明神宗年号。
⑿有司:官吏。
[文化常识]“登闻鼓”及其他。
登闻鼓是古代统治者为了表示听取臣民谏议之言或怨抑之情,特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以使里面的人听到。
从县、府、州直至皇宫外,都设有“登闻鼓”。
所谓“击鼓鸣怨”就是敲击登闻鼓喊冤枉。
然而古代有几个青天大老爷呢?登闻鼓只是形式罢了,从上文看,青文胜击鼓后还不是因毫无作用转而自杀的吗?有句谚语叫“堂堂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百姓申怨还有一种方法,即拦住官员出行的马车,诉说冤情,但效果也极小。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仕②濒③具④悯⑤邑⑥祀2.选择:①“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中的“诣”,解释为:(A)上告;(B)到;(C)登上;(D)责骂。
②“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①岁罹水患②死者相踵③遂自经于鼓下④养以公田百亩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
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
龙阳濒临洞庭湖,每年遭遇水灾,拖欠赋税几十万,受鞭挞之刑而死的人接连不断。
小升初常考10篇短篇文言文带注释、译文、小练习答案
小升初常考10篇短篇文言文带注释、译文、小练习答案本该初中学的文言文在近些年的小升初考试中也越来越受重视,因为时代距离现在久远,很多字词等现代孩子理解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
在小升初考试中,铁一中特别喜欢考文言文小短篇阅读,并且其他学校也有效仿之意,所以小升初的宝贝们,文言文也不能完全不学哦。
今天雪飞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小升初考试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十篇文言文阅读篇目,有注释、原文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等,让孩子们慢慢培养文言文做题感觉。
现在一起学起来吧!▼一、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部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之文言文阅读(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之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对牛弹琴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①,伏食如故。
非②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蚊虻③之声,孤犊④之鸣,即掉⑤尾奋耳,蹀躞⑥而听。
【注释】①清角之操:指高雅的曲子。
②非:不是。
③虻:吸血的苍蝇。
④孤犊:离开母亲的小牛。
⑤掉:摆动。
⑥蹀躞(dié xiè):小步走路。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为:故:鸣:奋:(2)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3)“对牛弹琴”的近义词是,反义词是。
(4)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怀素①写字怀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③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
书不足④,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怀素:唐代大书法家。
②零陵:今湖南零陵。
③以:用。
④足:足够。
(1)“贫无纸可书”中“书”表示动作,意思是。
“名其庵”中“名”的意思则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的启示是( )。
A.学习要勤奋,要坚持不懈B.学习要善于创新,善于运用各种资源C.学习永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D.学习要实事求是3.文言文阅读。
农妇与鹜①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
熟视之,乃鹜也。
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
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
临去,频频颔之,似谢。
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
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
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鹜(wù):野鸭子。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妇不忍市之(卖)B.熟视之(仔细)C.频频颔之(点头)D.频频颔之,似谢(道歉)(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3)从这个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短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4.文言文阅读。
许金不酬济阴①之贾人②,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③之上,号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
故:。
(三)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
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止.()(2)遂.烹彘也遂.()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请举一个你生活中的实例作简答。
(四)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①兔走.触株走.()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释.()
③而身.为宋国笑身.()
④冀.复得兔冀.()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
答:。
(五)
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余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以至于斯.也斯.②从而谢.焉谢.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不超过10个字)。
3.这则故事给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答:。
(六)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yǒu,窗),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1.“弃而还走”中“还”的意思是:。
2.翻译文中画线句
子:。
3.这个故事讲的是成语。
4.这个成语的含义
是:。
(七)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邑人:同乡
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
3.本文记述了有关匡衡的几个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八)、尹翁归传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
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
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
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
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
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
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
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
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
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后堂待见。
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
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斗变:斗殴闹事。
B.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秉:执掌。
C.延年曰:“何伤?”伤:伤害。
D.汝不任事也任:胜任。
2、对下列句子中的“其”和“乃”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甚奇其对②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
③定国乃谓邑子曰④今君乃亡赵走燕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3、从句意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②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
③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④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A.①B.①
C.①②D.①②
4、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尹翁归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一组是()
①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②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
③案事发奸,穷竟事情④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⑤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
A.①②④B.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④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尹翁归通晓法令条文,精于击剑,且不畏权贵,不受贿赂,所以他官职虽小,商人们都很怕他。
B.得到太守田延年的赏识器重之后,尹翁归表现出很强的办案能力,按罪量刑,依法办案。
C.尹翁归第二次为官后,仕途通达,由卒史而督邮,而都内令,又升迁为弘农都尉,最终官拜东海太守。
D.尹翁归能取得优异的政绩而青史留名,田延年功不可没。
因为尹翁归虽然倨傲狂妄,但田延年不但没有计较他、苛求他,反而采取了宽容态度,并放手重用他。
6、结合上下文翻译文中两个画线句子。
①属县长吏虽中伤。
译文:
②又不可干以私。
译文:
参考答案
(一)
1.去:离开(2)破:击破
2.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3.如: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二)
(1)A.嬉:游戏,玩耍B.贾:商人
(2)孟母三迁
(三)
1.C
2.(1)止:阻止(2)遂:于是……就……
3.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4.(略)言之成理即可
(四)
1.①走:跑②释:放下③身:自己④冀:希望
2.议论句: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兔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3.守株待兔(略)
(五)
1.①斯:这样②谢:道歉
2.有志者不食嗟来之食
3.(略)
(六)
1.转身
2.叶公并非真正喜欢龙,而是喜欢那些像龙而又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好龙
4.有的人表面喜欢某样事物,却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七)
1.A
2.凿壁偷光
3.三个故事:凿壁偷光、佣作求书、说《诗》感受:(略)
八、
1、C(这里的“伤”是妨碍的意思)
2、C(①中的“其”,代词,他的;②中的“其,代词”,指“我”;③中的“乃”,副词,就;④中的“乃”副词,竟然,
3、B(①句并列关系,②句④句是因果关系,③句是转折关系)
4、D(②反映尹翁归直爽的性格和书生气,⑤写尹翁归官拜太守去向廷尉于定国辞行,与表现他的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无关)
5、D(“独伏不肯起”这一细节表现了尹翁归的直爽性格和书生气,而不是倨傲狂妄)(6)①所属各县的官吏被人检举而受到查办。
②(我)又不能以私情来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