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以景作结演示文稿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以景结情课件
3.情蓄景中,含蓄蕴藉,给人无限想象。
夜泊牛渚怀古
问题:谈谈尾联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思的?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蔚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游云。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地怀想起东晋谢尚将军。 我也能够吟哦袁宏的咏史,可惜没有那识贤的将军倾听。 明早我将挂起船帆离开牛渚,这里只有满天枫叶飘落纷纭。
①想象(虚写)。诗人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
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纭飘
注释: 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 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 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 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 大为称赞,邀袁过船长谈达 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进一 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②尾联以景结情,两句诗描写了明朝挂帆离去,枫叶纷 纭飘落的风景,造成一种含蓄蕴藉,悠然不尽的神韵, 让人回味无穷。
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问:请结合全诗内容,赏析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译文 灯火将熄一片昏暗物影在摇漾,今晚忽然听说你被贬谪到九江。 大病中我惊得蓦然从床上坐起,阴森的风雨吹入了寒冷的门窗。
1.“暗风吹雨入寒窗”一句,以景结情。
2.雨渲染悲凉气氛,表达了因
情境关系 之以景结情
旧 知 回 顾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料得年年肠断处,夜,短松冈。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末句有什么共同点?
新 知 讲 授
【定义】
①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
为写景,
《诗歌鉴赏手法之“以景结情”》_《诗歌鉴赏手法之以景结情微课说明(x)微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微课名称:诗歌鉴赏手法之“以景结情”年级:高三年级授课教师:XXX微课说明:【教学目标】1.深入了解诗歌鉴赏手法“以景结情”的含义和双重性;2.结合经典诗词理解“以景结情”手法的三重效果;3.由课内扩展到高考,学会如何规范答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引用课内外经典诗词,让学生切身体会“以景结情”的效果;教学难点:如何由课内扩展到高考,让学生思路清晰,规范答题。
【微课内容及创意】在很多高三复习教材中把“以景结情”设置在结构技巧里面,和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并列在一起。
但学生往往会提出质疑,认为这是抒情的一种方式即借景抒情,怎么和诗歌的行文结构联系?这两种提法有什么不同?因此我们必须结合理论与实例进行讲解,学生才能在真题演练中规范作答。
故此,本节课设计了四个环节:一、“以景结情”的含义“双重性”以景作结,既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又是诗歌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
它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
以景代情作结,结句写景,从而产生“此处无情胜有情”的艺术效果。
二、“以景结情''的三重效果(一)、景中蕴情,渲染气氛1用来渲染气氛的景物特征明显,比如落日、寒鸦、风雨、夜月等景物常常出现在表现哀怨、悲愤、怅惘的情感作品的结尾。
例: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景物描写为诗人情感的抒发提供了一个舞台,诗人被贬江州的心绪、清秋时节的感伤、友人即将离去的孤独、琵琶之声的优美……无法描述的情感都融进这唯美的诗句之中。
2.在怀古类的诗词之中,结尾的景物描写既可以用来渲染气氛,有暗含对比,借以抒发古今兴亡之感。
例:王勃在《滕王阁诗》中的“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两句诗就用古今长存的景物进行对比,来抒发人生的短暂,盛况难在之情。
(二)、景缘于人,凸显风骨1.有些诗篇的尾句或尾联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人物的英雄气概,进而表现出诗人的对英雄的赞美及自身的感慨。
诗歌鉴赏之以景作结
结句有何特色?试简要分析。
明确:结句是以景作结。诗歌前三句蓄势,于 叙事中抒情,“灯残”“诗尽”“眼痛”“暗坐” 凄苦的氛围已经渲染的十分浓烈了,对读者形成 一种沉重的压力,到“眼痛灭灯犹暗坐”,压力 简直大到了超过人所忍受的程度,此时突然传来 一阵“逆风吹浪打船声”,像塞马悲鸣,胡笳呜 咽,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 无穷。
3、景为我设,意象象征。
即诗词结尾的景以象征作用为主,而兼有其他作 用。诗中所谓的象征,就是诗人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 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通常利用象征性的景物或借 助比喻来完成。
《忆住一师》李商隐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风。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全诗没有一句明写自己对僧人的感情态度,但最 后一句的描绘,无疑象征了僧人高洁的风采,同时也 表达了自己对僧人的敬慕怀念之情。
以景作结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往往 以一种作用为主而兼有其他作用,题材 不同,作用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大致有 三种情况。 1、就情取景,渲染气氛。 用来渲染气氛的景具有很强的特征 性,唐宋诗词中,常常出现在表现哀怨、 悲愤、惆怅一类感情作品的结尾,用让 人感到凄凉、萧瑟、灰黯的景物来渲染 气氛(如暮日、寒鸦、风雨、夜月等), 以烘托此类情绪。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 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 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分析:此诗是“以景作结”类诗歌的典型之 作,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 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 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 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 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 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 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戍者 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 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 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诗歌鉴赏之题材分类PowerPoint演示文稿
四、
岁寒三友
松:象征孤直坚强、坚贞不屈的品格 竹:象征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 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梅:梅花傲雪象征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以及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26
菊花:代表玉洁冰清、超凡脱俗、不同 流俗的气质。
荷:被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冰雪: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 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征人怨》 柳中庸
8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七首》(其五) 王昌龄
9
一、 杨柳、长亭、南浦、酒、
折柳、梅花、折梅、岸、兰 舟、渡口、樯橹、征帆、流 水
10
惜别赠别诗 1、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赠别(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4、特定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 之乱、南唐后蜀
5、其他:吴钩、《后庭花》、朱雀桥、石头
城、台城、淮水、野草、禾黍、夕阳、残照、
渭水、秦宫、汉苑
古人
31
咏史怀古 1、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1)感慨盛衰无常、昔盛今衰及物是人非之感
越台揽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竹枝词(刘禹锡) 矍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54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9
3、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 嫦娥(李商隐)
诗歌鉴赏 -以景作结
需注意的是,诗词结尾的景不尽是 眼前之景,也有虚景。 一是把将来会出现的景象放在诗尾, 来为现时的情感服务。如李白《夜泊牛 渚怀古》结句“明朝挂冠去,枫叶落纷 纷”,就是借将来会出现的景象来烘托 自己现在“将军已去、大树飘零”的无 人赏识之感,可谓意在言外。杨凝的 “明朝骑马扬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 (《送客入蜀》),也是这种用法。
另外,描写音乐的诗歌结尾的 景,除渲染气氛的作用外,又是用 视觉的形象来总结听觉的感受,它 们是诗人经过美妙音乐的感染后, 得到净化的心灵的投影。诗人出神 入化,说明了音乐的巨大感染力。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处:“曲终 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 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在一段精彩的音 乐演奏之后,诗人及在场的其他人都与音乐产 生了共鸣,可以说,琵琶演奏之时,诗人的心 弦也在颤动演奏。当琵琶声戛然而止,诗人没 有多说自己内心多么激荡起伏,却只说“唯见 江心秋月白”,这么静谧空灵的景色,过于宁 静,我们从中听到了诗人的心弦继续在演奏, 它未能同琵琶一起停止颤动。这里的景物描写 为诗人情感的抒发提供了一个突出的舞台,在 “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舞台上,诗人的情感仿 佛在聚焦灯下跳着独舞。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 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 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 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 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3、景为我设,意象象征。 即诗词结尾的景以象征作用为主,而 兼有其他作用。诗中所谓的象征,就是诗 人用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概念、思想和 感情。通常利用象征性的景物或借助比喻 来完成。如李商隐的《忆住一师》: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风。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全诗没有一句明写自己对僧人的感情 态度,但最后一句的描绘,无疑象征了僧 人高洁的风采,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僧人 的敬慕怀念之情。
高三诗歌鉴赏之以景结情ppt课件
01
02
03
山川草木
诗人常借助壮丽的山川、 茂盛的草木等自然元素来 表达内心的豪情壮志或离 愁别绪。
风霜雨雪
这些自然元素既营造了诗 歌的氛围,也象征着诗人 内心的喜怒哀乐。
时令节气
诗人通过对春夏秋冬、晨 昏昼夜等时令节气的描绘 ,表现出时光流逝和人生 无常的感慨。
人文景观
城乡建筑
城市中的楼阁亭台、乡村 里的茅屋草舍等建筑景观 ,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 的载体。
艺术手法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 人心弦。采用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使全诗意境深远,余韵无穷。
《春望》赏析
创作背景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 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 于次年三月。
境的感受。
抒发情感
诗人在描绘景物的同时,将自己 的情感融入其中,达到情景交融 的效果,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 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增强艺术感染力
以景结情的诗歌往往具有较强的 艺术感染力,能够引发读者的共
鸣和思考。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了解以景结情在诗歌中的运用及其作
诗歌内容
首联描绘了国破家亡的惨象,颔联借花鸟表达诗人悲伤的情感,颈联描绘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悲凉景象, 尾联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感。
艺术手法
全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通过描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感。采用对比、拟 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以景结情
诗歌“以景结情”手法例释诗歌最讲究韵味。
“以景结情”是诗人们获取韵味的一种方式。
“以景结情”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写景句结束全诗的一种方法。
它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
结句写景,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从而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南宋沈义父在其词学理论专著《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可见“以景结情”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以景结情”在各类诗歌中都有运用。
寓离情于哀景,情景交融送别诗如王昌龄《送十五舅》:“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本诗第三句是议论,直言离别之愁绪无穷无尽。
第四句转而写景,写寒露下落,草根间传来昆虫凄凉的悲鸣。
结句寓离情于哀景,情景交融。
怀古诗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此诗首联写景,中间二联借怀古而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寂寞凄凉的孤苦情怀,尾联宕开一笔,写想象之景,是全诗的妙处,将诗人不可名状的惆怅之情在景物描写中烘托了出来。
边塞诗如岑参的《火山云歌送别》:“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诗的最后两句写友人已经远去,诗人还在伫立远望着眼前向东悠悠飘去的、一朵孤零零的火山云。
此处便是以景结情,以对眼前景的描绘含蓄地表现诗人惜别的情怀和别后的怅惘之情。
如:1.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歌的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末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手法课件
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2015天津)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 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 等要职。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①词中借景抒情; ②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等意象,勾 勒出一幅凄凉伤感的画面; ③营造了凄凉孤寂的氛围; ④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 ⑤为下文表达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做铺垫。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2014全国) 阮 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 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 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 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含、耐人咀嚼。
15
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6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幢幢:chuáng chuáng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1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 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①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撩乱的边关 愁绪无数,总也听不完,只有那秋月高高在上照耀 着长城。 ②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 无限。
2024版诗歌鉴赏之以景作结PPT课件
拓展视野
关注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积累丰富的素材和灵 感,为诗歌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024/1/28
26
THANKS.
2024/1/28
27
18
以景作结在诗歌中的
05
实例分析
2024/1/28
19
《春江花月夜》中的以景作结
描绘春江月夜的壮丽景色,情景 交融,富有哲理意味。
以离情别绪为主线,通过描绘春 江、花、月、夜等自然元素,构
建出深邃、悠远的意境。
结尾处以景作结,将读者带入一 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令人回
味无穷。
2024/1/28
识别以景作结的手法
01
通过赏析诗歌,学会识别以景作结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等。
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02
理解诗歌中景物描写对表达情感、营造氛围的作用,如烘托、
对比等。
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03
通过以景作结的手法,深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24
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以景作结
选择合适的景物
根据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景物进行描写。
2024/1/28
通过细腻入微的景物 描写,使读者仿佛置 身其中。
12
表达诗人情感
通过景物传达诗人的喜怒哀乐, 使诗歌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借助景物象征手法,含蓄地表 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以景作结作为诗人情感的载体, 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2024/1/28
13
深化诗歌主题
通过景物描绘,进一步阐发诗歌主题 思想。
拓展思维空间
诗歌鉴赏可以激发学生的 想象力和创造力,拓展学 生的思维空间。
5
以景作结的概念及作用
诗歌鉴赏写景特点
《诗歌鉴赏写景特点》摘要:1.四个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 2.三个角度:观察的角度,远近高低俯仰;感知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描绘的角度,绘形绘声绘色绘势,反问设问四是其他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侧面描写比兴手法) 当然在答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从中选两三点这首诗歌写景最主要的方法作答即可,“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
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以上问题问法不同,但无论开放还是限制都是要求对古典诗歌写景特色做赏析。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简要分析结句在表情达意上的特色?
明确:末两句,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 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 是宕开写景。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 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 而神伤的情韵。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动静映衬,对比鲜明; (2)寓情于景,韵味无穷。 (意思对即可)
画线句从全词的位置上看,在结 尾处,且是描写,属于典型的“以 景作结”的写法;从题干的提示语 “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得 知是“寂静”的场面,自然是“动 静对比”。如果不知道“以景作结” 的表达技巧,就不能很好作答。
《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阅读宋词《喜迁莺•端午泛湖》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 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 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 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 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 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 月。 回答:画线句的描写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 然不同,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在写法上与前三 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明确: 前三句是叙事抒情,结 句是以景结情。诗人借暗风寒雨 渲染悲凉气氛,将自己的惋惜、 愤懑、痛心等诸多情感融于景语 之中,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 间,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 效果。
辽阔、远大的境界作为将军回首望 远造型的背景,使整个画面气势雄伟, 使将军的形象显得威武矫健,给人留下 了鲜明的印象 。
二、是用人物居住的环境来表现人物的情趣和精神 风貌。
《休日访人不遇》韦应物
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诗人在奔忙了九天以后,好容易盼到了假期,于 是就去寻访他的诗友。虽然没见到人,但朋友居 住环境却启发了他:怪不得你诗的构思,使人看 了连骨头都觉得清爽,原来你的门前是澄清的流 水,而又面对白莹莹的满山积雪啊!虽然他的诗 友并没有在诗中出现,但结句对友人居住环境的 描绘,就把友人那清爽淡雅、超然物外的精神风 貌暗示给了我们。
结句有何特色?试简要分析。
明确:结句是以景作结。似是写景物, 实际上风浪打船的声音即诗人思想延续激荡 的声音。这样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言有尽而意无穷。
• 白居易和元九是很好的朋友,他夜里点灯 在舟中读好友的诗卷,直读到灯残眼痛, 到了身体的极限,才灭灯,灭灯后仍然暗 坐,实际上他的心中始终在与朋友的诗作 进行交流,也许产生很多共鸣,生发许多 感慨,但他什么都没有说,而只以“逆风 吹浪打船声”作结。似是写景物,实际上 风浪打船的声音即诗人思想延续激荡的声 音。诗人并没有加上“我伤感地听着”之 类的话,而是以景作结,使元九,也使我 们,不得不去补充这断片之外的许多东西, 从而不得不去体味诗人当时的悠悠情思。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 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 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 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 么好处?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 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分析:此诗是“以景作结”类诗歌的典型之
作,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 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 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 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 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 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 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戍者 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 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 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描写音乐的诗歌结尾的景,除渲 染气氛的作用外,又是用视觉的形象 来总结听觉的感受,它们是诗人经过 美妙音乐的感染后,得到净化的心灵 的投影。诗人出神入化,说明了音乐 的巨大感染力。
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曲终收 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 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在怀古的作品中,结尾的景既用于 渲染气氛,又暗含对比以抒发古今兴 亡之感。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用古今长存的景物来对比人生 的短暂或过去的盛况难久,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滕王阁诗》 一是用今日的颓败和昔日的兴盛对比,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2、因人写景,篇末传神
一是以壮美的景物烘托人物的英雄气概。
如:“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猎》王维
以景作结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往往 以一种作用为主而兼有其他作用,题材 不同,作用的侧重点也不相同。大致有 四种情况。
1、就情取景,渲染气氛。
用来渲染气氛的景具有很强的特征 性,唐宋诗词中,常常出现在表现哀怨、 悲愤、惆怅一类感情作品的结尾,用让 人感到凄凉、萧瑟、灰黯的景物来渲染 气氛(如暮日、寒鸦、风雨、夜月等), 以烘托此类情绪。
3、景为我设,意象象征。
即诗词结尾的景以象征作用为主,而兼 有其他作用。诗中所谓的象征,就是诗人用 具体的形象表现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通常利用象征性的景物或借助比喻来完成。 如
《忆住一师》李商隐
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风。
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
全诗没有一句明写自己对僧人的感情态 度,但最后一句的描绘,无疑象征了僧人高 洁的风采,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僧人的敬慕 怀念之情。
诗歌鉴赏之以景作结演示文稿
以景作结,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 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 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 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来表达丰富而难以 言传的思想感情内涵,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从而使读者 感到余韵无穷、意犹未尽,并进而从景物描 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言有 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