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食品卫生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题库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试题库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一章营养学基础第二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第三章合理营养第四章营养调查第五章特殊人群与特殊环境营养第六章营养相关性疾病第七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第八章食物中毒第一章营养学基础第一节蛋白质 32+12+9+3=56A型题1.以下为非必需氨基酸的是( )。
标注:1.13 A.色氨酸 B.赖氨酸 C.精氨酸 D.苏氨酸 E. 蛋氨酸2.非必需氨基酸是指( )。
标注:1.23 A.蛋白质合成不需要 B.体内不能合成C.非机体必需 D.不一定必须由食物供给 E. 必须由食物供给3.多数食物蛋白质含氮量为( )。
标注:8.11 A.12% B.16% C.18% D.20% E. 26%4.为安全可靠,摄入氮量应较排出氮量多( )。
标注:8.21 A.30% B.3% C.5% D.8% E.10%5.在氮平衡三种状态中,不需维持正氦平衡的人群是( )。
标注:1.11 A.婴幼儿 B.青少年 C.孕妇D.成年男子 E. 儿童6.氨基酸模式是指蛋白质中( )。
标注:1.23 A.各种氨基酸的含量 B.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C.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 D.各种非必需氨基酸构成比E. 各种氨基酸的构成比7.限制氨基酸的存在,使机体( )。
标注:1.23A.蛋白质的吸收受到限制 B.蛋白质提供热能受到限制C.合成组织蛋白质受到限制 D.蛋白质分解代谢受到限制E. 蛋白质的合成受到限制8.当蛋白质中某种必需氨基酸过量时( )。
标注:8.23A.将自行排出体外 B.在体内贮存备用C.转化为其他氨基酸利用 D.会干扰其他氨基酸的利用E. 会促进其他氨基酸的利用9.通常作为参考蛋白质使用的食物蛋白质是( )。
标注:8.23A.大豆蛋白质 B.鸡蛋蛋白质 C.牛乳蛋白质 D.酪蛋白 E.牛肉蛋白质10.大米、面粉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是( )。
标注:8.23 A.亮氨酸 B.精氨酸 C.色氮酸 D.异亮氨酸 E.赖氨酸11.铁蛋白是( )的指标。
食品卫生学重要知识点完整版
绪论1、有害人体健康的因素,按其性质分有: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
2、食品安全性评价:对于食品任何组分可能引起的危害进行科学测试,得以结论以确定该组分究竟能否为社会和消费者所接受,据此以制定相应的标准,这一过程称为食品安全性评价。
3、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人类终生每日摄入该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
4、食品添加剂:食品在加工、制造、贮藏的过程中,为了保存食品免于败坏、或增加食品的营养及其色、香、味等而用添加、混合或浸渍的方式而加入食品中之物,而且此物不可单独作为食品使用。
第一章1、食品细菌污染的途径:1、原材料受污染。
2、加工过程的污染3、储藏过程的污染4、运输与销售过程的污染5、食品消费的污染2、食品细菌污染的危害性质与程度取决于污染食品的细菌种类与数量3、检验食品是否受到细菌污染及污染程度的主要采用细菌总数、大肠菌值及肠道致病菌的检验。
4、用细菌总数表示时,测定值大于实际值。
用菌落总数测定时,测定值小于实际值。
5、在我国,对细菌总数的检验用菌落总数来进行,一般是在营养琼脂培养基、37℃±0.5℃、Ph值7.0 下,培养48--72H所得菌落数6、对于大肠杆菌的检验一般采用乳糖发酵法7、若在食品中检出典型大肠杆菌,表示食品近期受粪便污染,若检出非典型大肠杆菌,说明食品受粪便的陈旧污染。
8、食品腐败变质:泛指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质的一切变化。
9、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本身的因素和微生物10、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蛋白质的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脂肪的酸败11、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①食品中的酶②食品中的水分含量③食品的渗透压④食品的PH⑤食品的完整性⑥温度⑦空气⑧光线12、食品腐败变质的危害:使食品的商业价值和使用价值降低甚至消失,食品的营养价值降低,也可以引起人类的感染性疾病和食物中毒13、食品腐败变质的的物理指标:食品浸出物、浸出液电导率、折光率、冰点下降、黏度上升、PH改变化学指标:总挥发性盐基氮、K值、二甲胺与三甲胺、过氧化值、羰基价14、防止食品的细菌污染应注意的几点①注意企业卫生②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③注意食品储存的卫生④防止销售过程的卫生⑤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15、去除与杀灭微生物:去除:洗涤和过滤。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适用专业:预防医学(5年制本科或专科)课程类别:主干课程总学时数:96学时(其中实验或实践教学48 学时)二、课程性质、目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中包含密切相联的两门学科,即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
营养学是研究人为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生理需要、合理膳食营养和有关保证措施的科学,食品卫生学主要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食品质量,使之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科学。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从预防医学观点出发,掌握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科学发展方向,合理利用食物资源,改善人体营养、预防食品污染、食物中毒及其它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次教学内容学时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营养学基础社区营养食品卫生总论各类食品的卫生食物中毒及其预防食品卫生监督管理1448884合计46序次教学内容学时数1 2 3 4 5 6 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蛋白质功效比值膳食调查食品中抗坏血酸测定食品中总糖的测定亚硝酸盐的测定4484447 8 9 10、食品中砷测定食品中快速检验食物中毒案例讨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案例讨论4444合计44 五、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并结合学生的自学,向教师提问。
教师授课应尽可能采用多媒体形式。
六、成绩考核方式考试为期末1次,以闭卷形式进行,平时以实验课作业形式进行考查。
卷面考试成绩占70分,平时实验成绩占30分。
七、教学内容与目标要求理论部分第一篇营养学第一章营养学基础教学要求:1、掌握:营养学的概念、意义、内容和方法,氮平衡,必需氨基酸;食物蛋白质质量衡量方法与指标,蛋白质供给量;必需脂肪酸(定义、生理功能、来源);膳食纤维的营养学意义;热能单位和热能系数,人体的热能消耗及影响热能消耗的因素,热能供给量及生热营养素供热比;Ca、Fe、生理功能、吸收及其影响因素,缺Fe性贫血食物来源、I、An生理作用,缺乏与过量,食物来源,Cu、硒的生理作用;VitA、D、E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与过量。
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绪论1、食品卫生学概念:研究食物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提出预防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2、食品卫生学研究内容: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②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③食品新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④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⑤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⑥营养毒理学⑦食品安全及其评价体系⑧食品卫生监督管理3、食品安全概念:食品安全的概念可以表述为: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该概念表明,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
4、营养学与卫生学的区别与联系:由于这两门学科都研究食物(饮食)和健康的关系,故这两门学科是密切联系的。
两门学科的研究目标,目的,方法,理论体系各不相同,因而它们是两门学科。
5、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是指人类终生每日摄入该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
第一章食品的生物性污染1、食品污染物按性质分为以下三类: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化学性污染:生产、生活和环境;容器、包装和运输;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贮存;掺假、制假物理性污染:产、储、运、销;掺杂使假;放射性污染2、食品污染的危害:①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②造成食物中毒③引起机体慢性危害④对人类的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3、食品污染:指在各种条件下,导致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到食物,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4、食品细菌污染的危害细菌污染食品的危害:一是降低了食品的卫生质量;二是对食用者本身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危害性质与程度取决于污染食品的细菌种类和数量:杂菌主要引起腐败变质,肠道致病菌主要引起传染病或食物中毒5、食品中的细菌菌相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食品中的细菌菌相:指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
食品卫生学名词解释
食品卫生学名词解释1.食品污染:食品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烹调直至餐桌的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出现某些有害因素,降低了食品卫生质量或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称为食品污染。
2.食品的细菌菌相: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称为食品的细菌菌相。
3.菌落总数: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质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培养基及其pH值、培育温度与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所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以菌落形成单位表示。
4.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采用相当于100g或100ml食品的最近似数来表示,简称为大肠菌群最近似数。
5.水分活性aw:食品中能被微生物利用的一部分水分,用awP/P0(P为食品中水分的蒸气压,P0为同样条件下纯水的蒸气压)。
食品的aw值越小,表明食品保持水分的能力越强,越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
6.食品腐败变质:泛指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食品降低或失去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
或食品腐败变质就是食品失去商品价值。
7.T.T.T:食品保存期限(time)、保存温度(temperature)和保存耐受量(tolerance),它反映一定温度下和一定时间后食品质量变化的程度。
8.巴氏杀菌:是指通过加热以达到杀灭所有致病菌和破坏及降低一些食品中腐败微生物数量为目的的一种杀菌方式。
9.高温杀菌:是指以杀灭所有通过平板或其它计数方法可以测出的活菌为目的的一种杀菌方式。
10.热力致死时间(TDT):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杀死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11.D值:是指在某一温度和条件下,微生物指数递减时间,或指杀灭90%微生物所需的时间(min)。
12.F值:指所有温度下的热力杀菌效果相当于121℃条件下等效杀菌的时间,以min表示。
F值用以表示杀灭某种微生物孢子的能力。
13.Z值:是指使在热力致死时间曲线上,经过一个对数周期的加热时间,所对应的加热温度变化值。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绪论1.和公共营养三大领域。
2.规律和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宏观的预防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证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3.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广义上:研究对象相同,即食物和人体,也就是研究食物与健康的关系;狭义上:两者在在研究的目标、目的、方法以及理论体系各不相同。
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的有益成分与健康的关系,食品卫生学则是研究食物中有害成分与健康的关系。
4.研究内容和方法:营养学:食物营养、人体营养和公共营养。
食品卫生学:食品的污染、食品及加工技术的卫生问题、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食品卫生管理。
方法: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食品理化检验学、实验动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
按受试和实验对象的不同分人群研究和实验研究。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1.营养素(nutrient):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
2.营养素包括:蛋白质(protein)、脂类(lipids)、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维生素(vitamin)、矿物质(mineral)。
营养素包括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s)和微量营养素(micronutrients);宏量营养素(产能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微量营养素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包括脂溶性3.和各种营养素,并与机体的需要保持平衡,进而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的营养素;保证食物安全;科学的烹调加工;合理的进餐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4.合理营养(rational nutrition):即为平衡而全面的营养。
合理营养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为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及能量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各营养素之间比例要适宜。
营养失衡造成的危害:a.营养失去平衡可产生营养不良(malnutrition),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及复习题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大纲绪论教学目标:1、掌握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概念。
2、熟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3、了解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教学目标:1、掌握蛋白质的组成和必需氨基酸,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的方法,蛋白质的供给量和食物来源,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必需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的种类及生理功能,热能的重要意义、人体热能的需要。
掌握钙、铁、锌、碘的营养功能、缺乏病,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营养功能和缺乏病。
2、熟悉脂类的分类及功能,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生理功能,热能供给量及适宜比例。
熟悉影响各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吸收的因素和食物来源。
3、了解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代谢和供给量,热能单位、食物的产热系数。
了解矿物质的概念、供给量,维生素的分类、特点命名,各类维生素的理化性质、营养水平鉴定。
第二章特殊条件人群的营养教学目标:1、掌握孕妇营养生理特点及对营养需要,孕妇营养不良对胎儿的影响,乳母泌乳生理及营养需要,母乳喂养的优越性,老年人对营养的要求。
2、熟悉婴幼儿营养需要特点及常见的营养缺乏病,老年人易患的营养性疾病及预防。
3、了解老年人的合理膳食,学龄前、学龄与青少年营养,了解高温、低温环境人群的营养,、了解职业性接触有毒物质人群的营养。
第三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教学目标:1、掌握谷类、豆类、蔬菜、水果、肉、奶类食物的化学组成,营养价值及影响其营养价值的多种因素。
2、熟悉鱼、禽类食物的化学组成,营养价值。
3、了解野菜、野果、蛋类的营养价值。
第四章社会营养教学目标:1、掌握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的概念,掌握营养调查的概念,掌握膳食营养计算与评价,掌握营养监测的概念,掌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熟悉社会营养的目的及主要内容,熟悉供给量的制定原则及其依据,熟悉膳食指南的概念与意义,熟悉食品强化的概念及强化原则,熟悉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的膳食调整和控制原则,熟悉营养、食物与肿瘤的关系及防癌的膳食建议。
7-3第七章食品微生物检验-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计数
(一)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
1、大肠菌群
在一定培养条件下(一般是37℃24小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 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GB4789.3—2010)
大肠菌群不是细菌学上的分类命名,而是根据卫生学方面的要求,提出的与 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即作为食品、水体等是否受过人畜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根据进一步的生化试验,可将这 群细菌再分为大肠艾希氏菌(俗称大肠杆菌)、枸橼酸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 和阴沟肠杆菌等。
2、粪大肠菌群
• 根据生长温度的差异,将能在37C生长的称为总 大肠菌群,而在44.5C仍能生长的大肠菌群称为 耐热大肠菌群(thermo-tolerant coliform group) 或 粪大肠菌群(faecal coliform Fc),在人和动物 粪便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且在自然界容易死亡。 因此,粪大肠菌群对粪便污染的指示作用更为直 接和贴切,主要就是大肠艾希氏菌,但也包括克 雷伯氏菌属,正是由于包括了克雷伯氏菌属,使 其与粪便污染的相关性受到了影响。
3)大肠艾希氏菌在外界存活时间与一些主要肠道致病菌接近,它的出现预示 着某些肠道病原菌的存在,因此该菌是国际上公认的卫生监测指示菌。近 年来,有些国家在执行HACCP管理中,将大肠艾希氏菌检测作为微生物污 染状况的监测指标和HACCP实施效果的评估指标。
4)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这三个指标在实际工作中都在应用,但 用途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大肠菌群是水源的卫生指标和食品加工卫生状况 的通用指标,粪大肠菌群主要用于贝类和贝类养殖用水的卫生指标,大肠 杆菌用于指示食品受到近期粪便污染或不卫生加工。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 菌,大肠埃希菌检出的意义最大,其次是耐热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的检 出意义略差一些。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习题集每题答案已做分析
第一章营养学基础单选题1.血胆固醇升高时,血中( B )浓度增加。
A HDLB LDLC 糖蛋白D 球蛋白2.膳食蛋白质中非必需氨基酸( A )具有节约蛋氨酸的作用。
A半胱氨酸 B 酪氨酸 C 精氨酸 D 丝氨酸3.婴幼儿和青少年的蛋白质代谢状况应维持( D )A 氮平衡B 负氮平衡C 排出足够的尿素氮D 正氮平衡4.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能量消耗是( B )A 体力活动耗能B 基础代谢C 非体力活动耗能D 食物热效应耗能。
5.能促进钙吸收的措施是( A )A 经常在户外晒太阳B 经常做理疗(热敷)C 多吃谷类食物D 多吃蔬菜、水果6.具有激素性质的维生素是( C )A 维生素B1B 维生素B2C 维生素D D 维生素PP7.维生素B2缺乏体征之一是( A )A 脂溢性皮炎B 周围神经炎C “三D”症状D 牙龈疼痛出血8.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是( D )A 棉籽糖B 果胶C 纤维素D 淀粉9.膳食蛋白质中非必需氨基酸( B )具有节约苯丙氨酸的作用。
A半胱氨酸 B 酪氨酸 C 丙氨酸 D 丝氨酸10.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我国居民的碳水化物的膳食供给量应占总能量的( C )A 45%~50%B 70%以上C 55%~65%D 30%以下11.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 D )。
A 45%B 25%~30%C 20%以下D 20%~30%三、多选题1.促进钙吸收的因素有( ABDE )A 维生素DB 乳糖C 膳食纤维D 氨基酸E 青霉素2.下列哪些蛋白可作为参考蛋白( BC )A 醇溶蛋白B 酪蛋白C 鸡蛋蛋白D 鱼肉蛋白E 牛肉蛋白3.影响人体基础代谢的因素有( ABCDE )A 体表面积与体型B 年龄C 甲状腺激素异常D 寒冷E 咖啡因4.促进铁吸收的因素有(BE )A 维生素B B 猪肉C 抗酸药物D 植酸盐E 维生素C5.维生素A缺乏引起( ACE )A 干眼病B 脚气病C 致盲症D 坏血病E 失明6.不溶性膳食纤维包括( ACD )A 纤维素B 甘露醇C 半纤维素D 木质素E 果胶7.人体必需脂肪酸为( BC )A γ-亚麻酸B α-亚麻酸C 亚油酸D EPAE DHA8.食物的能量来源是( ABCD )A 碳水化合物B 酒精C 脂肪D 蛋白质E 矿物质9.下列矿物质中,属于必需微量元素的有( ADE )A 锌B 磷C 钙D 铁E 硒10.属于优质蛋白的有(BCE )A 谷蛋白B 大豆蛋白C鸡肉蛋白 D 白蛋白 E 鱼肉蛋白1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BE )A 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B 血红素铁在肠内的吸收并不受膳食因素的影响C 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D 无论是血红素铁还是非血红素铁均受植酸、草酸盐的影响E铁的吸收与体内铁的需要量有关12.含碘量丰富的食品有(ACDE )A 海带B深绿色蔬菜C干贝 D 紫菜 E 海鱼1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CDE )A 铬是体内葡萄糖耐量因子的重要组成成分B 硒是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组成成分C 锌参与蛋白质合成D 人乳中的钙磷比例约为1:1.5E 缺硒是发生克山病的重要原因14.维生素D的较好食物来源有(BCE )A 牛奶B 蛋黄C 肝脏D 谷类E 海鱼四、名词解释:1.氮平衡:反应机体摄入氮(食物蛋白质含氮量约为16%)和排出氮的关系。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题库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试题库学科: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一章营养学基础第二章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第三章合理营养第四章营养调查第五章特殊人群与特殊环境营养第六章营养相关性疾病第七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第八章食物中毒第一章营养学基础第一节蛋白质 32+12+9+3=56A型题1.以下为非必需氨基酸的是( )。
标注:1.13 A.色氨酸 B.赖氨酸 C.精氨酸 D.苏氨酸 E. 蛋氨酸2.非必需氨基酸是指( )。
标注:1.23 A.蛋白质合成不需要 B.体内不能合成C.非机体必需 D.不一定必须由食物供给 E. 必须由食物供给3.多数食物蛋白质含氮量为( )。
标注:8.11 A.12% B.16% C.18% D.20% E. 26%4.为安全可靠,摄入氮量应较排出氮量多( )。
标注:8.21 A.30% B.3% C.5% D.8% E.10%5.在氮平衡三种状态中,不需维持正氦平衡的人群是( )。
标注:1.11 A.婴幼儿 B.青少年 C.孕妇D.成年男子 E. 儿童6.氨基酸模式是指蛋白质中( )。
标注:1.23 A.各种氨基酸的含量 B.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C.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 D.各种非必需氨基酸构成比E. 各种氨基酸的构成比7.限制氨基酸的存在,使机体( )。
标注:1.23A.蛋白质的吸收受到限制 B.蛋白质提供热能受到限制C.合成组织蛋白质受到限制 D.蛋白质分解代谢受到限制E. 蛋白质的合成受到限制8.当蛋白质中某种必需氨基酸过量时( )。
标注:8.23A.将自行排出体外 B.在体内贮存备用C.转化为其他氨基酸利用 D.会干扰其他氨基酸的利用E. 会促进其他氨基酸的利用9.通常作为参考蛋白质使用的食物蛋白质是( )。
标注:8.23A.大豆蛋白质 B.鸡蛋蛋白质 C.牛乳蛋白质 D.酪蛋白 E.牛肉蛋白质10.大米、面粉蛋白质的限制氨基酸是( )。
标注:8.23 A.亮氨酸 B.精氨酸 C.色氮酸 D.异亮氨酸 E.赖氨酸11.铁蛋白是( )的指标。
食品卫生学
致病菌 相对致病菌 非致病菌
本章节主要 讨论非致病 菌
9
一 常见的食品细菌
假单胞菌属
球菌属
10
芽胞杆菌属
肠杆菌科
弧菌属
嗜盐菌 属
11
乳杆菌 属
细菌在食品中的分布 细菌分类
假单胞菌属
特 性
G--无芽孢杆菌,需氧, 嗜冷,兼或嗜盐
分布
蔬菜、肉、家禽和 海产食物多见 肉、水产品、蛋上常见
微球菌属和 葡萄球菌属
19
主要产毒霉菌与霉曲毒素
青霉菌
20
曲霉菌
镰刀菌
②霉菌产毒的特点 产毒只限于少数产毒霉菌,产毒菌种中只有一部分
菌株产毒
同一产毒菌株的产毒能力有可变性和易变性
产毒菌种所产生的霉菌毒素不具有严格的专一性
21
4、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③.霉菌产毒的条件
基质:不同的基质对霉菌的生长和产毒有一定的影响,主 要是因为基质本身的条件不同(所含的营养成分及 其它成分不同),所以所出现的霉菌菌种不同, 如:花生、玉米:易被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 大米:易被青霉菌污染 玉米、小麦:易被镰刀菌及其毒素污染
3
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性
1.人类健康对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食源性
疾病是使人遭受痛苦的一个主要原因,它能带来
不必要的死亡和经济负担。 2.食品贸易全球化对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 3.社会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对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
4
第6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第三节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第四节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
分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鱼类及水产品中多见.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八版)各章的考试主要内容及考试要求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八版)各章的考试主要内容及考试
要求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八版)的考试内容主要涉及营养学基础、公共营养、特殊人群的营养、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以及食品污染和食品安全等方面。
具体如下:
1.营养学基础:这部分研究人体与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营养素的分类、功能、需要量以及摄取方法等基础知识。
2.公共营养:涉及社会整体或特定群体的营养问题,包括营养政策、营养教育、营养监测和评估等。
3.特殊人群的营养:关注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和饮食指导。
4.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探讨营养过剩或不足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营养来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5.食品污染和食品安全:研究食品中的污染物来源、危害、检测方法以及食品安全控制措施。
考试要求通常包括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对技能的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需要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内容,特别是重点章节和知识点,以便能够在考试中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同时,考生还应该关注最新的营养学研究成果和食品卫生法规,以扩展知识面并提高应用能力。
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2)
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微生物的作用; 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 食品的外界环境条件;
一般来说,食品发生腐败变质,与食品本身的性质、污染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食品所处的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 的关系,而它们三者之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产物与鉴定指 标
20
A.化学过和及产物
26
3、食品中霉菌污染有一定菌相:
黄曲霉毒素: 玉米、花生; 青霉和毒素: 大米; 镰刀菌及毒素:小米、玉米
27
4、影响霉菌生长产毒因素
水分和湿度:食品水分 17-18%产毒好, aw<0.7霉菌不能生长
相对湿度 80-90%产毒好,<70%不能产毒, 温度:20-28℃均能生长,产毒温度略低于生长最适
一方面,它可以作为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 许多实验结果表明,食品中细菌总数能够反映出食品的
新鲜程度、是否变质以及生产过程的一般卫生状况等。一般 来讲,食品中细菌总数越多,则表明该食品污染程度越重, 腐败变质的可能性越大。
另一方面,它可以用来预测食品可能存放的期限程度。 如实验表明,菌数为105cfu/cm2的鱼,在0℃下可保持6d,而 菌数为103cfu/cm2时,保存期可达12d。
17
由于大肠菌群都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人或温血动物 的粪便,来自粪便以外的极为罕见,所以大肠菌群 作为食品卫生标准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
食品卫生学意义: A.食品曾受到人与温血动物粪便污染(它可以作为
粪便污染食品的指标菌)
B. 肠道致病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18
(二)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受到外界有害因素的污染以后,食品原有
色、香、味和营养成分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 结果使食品的质量降低或完全不能食用,这个过程 称为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卫生学
考试重点归纳如下:第七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1.食品污染是指在各种条件下,导致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到食物,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2.食品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烹调直至餐桌的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某些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3.食品的污染按其性质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4.食品污染造成的伤害,可以归结为:(1)影响食品的感官现状(2)造成食物中毒(3)引起机体的慢性危害(5)对人类的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5.根据对人体的致病能力可将污染食品的微生物分为三类:(1)直接致病微生物(2)相对致病微生物(3)非致病性微生物6.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课分为土壤、空气、水、操作人员、动植物、加工设备、包装材料等方面。
7.食品的污染途径课分为两大类,即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
8.任何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以及多数生物化学反应都需样水作为溶剂或介质。
9.微生物在食品上生长繁殖,能利用的是游离水,因而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不是取决于总含水量(%)而是取决于水分活度(A w)故通常用水分活度表示食品中可被微生物利用的水。
10.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水分的有效浓度,即在一定温度下,食品的水分蒸汽压P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蒸汽压Po的比值,级A w=P/Po。
A w也可以用平衡相对湿度(ERH)表示,即:A w=ERH/10011.食品A w的高低是不能按其水分含量来考虑的。
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要求的最低水分活度为0.86,而相对于这个水分活度的水分含量则随不同的食品而异。
只有测定和控制水分厚度才对食品保藏性具有重要意义。
12.影响食品稳定性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酵母和霉菌,这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都要求有最低限度的水分活度。
水分活度低于0.60时,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生长。
总得趋势是,水分活度越小的食品越稳定,较少出现腐败变质现象。
降低水分活度有两种传统方法,即干燥和加盐或糖结合水分子。
7章 功能性食品
二、功能性食品的分类
1、根据食用人群:特殊生理需要人群和特殊工作环境与工 种人群。 1)日常功能性食品 根据各种不同的健康消费群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而设 计、旨在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活动和精力,强调其成分 能够充分显示身体防御功能和调节生理节律的工业化食 品。 分为:婴儿日常功能性食品;学生日常功能性食品;老 年人日常功能性食品 2)特殊功能性食品 特殊工作环境人群和特殊需要人群。预防疾病、促进康 复、减肥、美容、排铅等。
大豆异黄酮
• 大豆异黄酮是黄酮类化合物,是大豆生长中形成 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由 于是从植物中提取,与雌激素有相似结构,因此 大豆异黄酮又称植物雌激素 • 大豆异黄酮广泛存在于豆类、谷类、水果、蔬菜 等300多种植物中,日常饮食中除大豆及其制品 外。小麦、黑米、扁豆、洋葱、苹果、石榴、银 杏、葵花子和橙汁等食物中含量相对较多
辅酶Q10
• 辅酶Q10是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能激活人 体细胞和细胞能量的营养,具有提高人体 免疫力、增强抗氧化、延缓衰老和增强人 体活力等功能,医学上广泛用于心血管系 统疾病,国内外广泛将其用于营养保健品 及食品添加剂。
三、理解功能性食品与医药品的区别
• 1、药品是治病,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 的,而是重在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生理 节奏,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以达到保健 康复作用; • 2、功能性食品要达到现代毒理学上的基本 无毒或无毒水平,药品允许一定程度的毒 副作用; • 3、功能性食品无需医生的处方,按机体正 常需要摄取。
• 延缓女性衰老、改善更年期症状、骨质疏松、血 脂升高、乳腺癌、前列腺癌、心脏病、疏松症、 心血管疾病等。对于高雌激素水平者,表现为抗 激素活性,可防治乳腺、子宫内膜、结肠、前列 腺、肺、皮肤等癌细胞的生长和白血病,及其它 心血管疾病。大豆提取物作为营养补充食品 使用, 此外,大豆异黄酮显著的降低了乳腺癌的发病率, 产生这种结果被认为是与它的产物植物雌激素有 关。研究还指出在平时多食用富含大豆异黄酮的 食物有助于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那些多吃 低脂肪,富含大豆蛋白食品的人患(前列腺癌)的 概率会更低。
食品卫生学考点
食品卫生学考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食品卫生学:提高食品卫生质量,防止食品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安全的科学。
食源性疾病:是由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素引起、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第二章食品的污染与控制概述食品污染:指各种条件下,导致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物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食品污染的分类1、按污染源性质的不同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2、按污染途径的不同分为: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指食品受到细菌及其毒素、霉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及其虫卵的污染(其中细菌及其毒素污染最常见)。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的来源1、生产生活及环境中的污染物(农兽药、有毒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杂环胺、二噁英、三氯丙醇)2、食品加工储存过程中产生;3、食滥用食品添加剂4、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接触食品时溶入的有毒物质;5、掺假制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物理性污染来源1、食品产销运储的污染物2、食品掺假3、食品放射性污染造成危害1、影响食品感官性状2、造成食物中毒3、引起机体慢性危害4、三致作用内源性污染:指食品原料的动植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自身带的生物性化学性和放射性污染物而造成的污染,也称为一次污染;大致有三类1、内源性生物性污染⑴非致病性和条件致病性微生物⑵致病性微生物⑶寄生虫2、内源性化学性污染3、内源性防射性污染外源性污染: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外界环境微生物的污染,也称二次污染;外源性生物性污染来源1、通过水污染2、通过空气污染3、通过土壤污染4、生产加工过程污染5、运输过程污染6、保藏过程污染7、病媒虫害的污染外源性化学性污染空气中有毒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土壤中有毒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水中有毒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运输过程造成有毒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生产加工有毒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农药残留及预防致病微生物可引起急性中毒;相对致病微生物通常不致病,但在特殊条件下对人体致病;非致病微生物一般不会引起疾病,但常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一、食品腐败变质食品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的过程;(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1微生物:在微生物腐败变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细菌、酵母菌和真菌,但通常细菌更占优势;2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酶、营养成分、水分、理化性质、抑菌成分、生物结构;3环境因素:温度、氧气、湿度;(二)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1、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2、食品中脂肪的酸败:后果是产生带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必需脂肪酸的破坏;维生素和色素的破坏;3、碳水化合物的分(三)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指标1、感官鉴定: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组织形态对食品卫生质量的鉴定;2、化学鉴定:挥发性盐基总氮;三甲胺;组胺;K值;pH的变化;过氧化值和酸价;3、物理指标:食品浸出物量;浸出液电导度;折光率;冰点;黏度等;4、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四)食品腐败变质的食品卫生学意义:感官性质发生改变;营养成分分解,营养价值严重降低;增加了致病菌和产毒真菌等存在的机会,可引起人体不良反应或食物中毒;(五)食品腐败变质的处理原则:必须确保人体健康为原则;其次也要考虑具体情况;(六)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食品的化学保藏:盐腌法和糖渍法、酸渍法、防腐剂保藏;食品的低温保藏:食品的冷藏、冻藏;食品的加热杀菌保藏:常压杀菌加压杀菌等;食品的干燥脱水保藏:日晒、阴干等;食品辐照保藏;二、真菌与真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一)概述真菌毒素:指真菌在其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它们可通过食品或饲料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引起急性或慢性危害;1、真菌产毒的特点:真菌产毒只限于少数产毒真菌,而产毒菌种中也只有部分菌株产毒;同一产毒菌株的产毒能力有可变性和易变性;产毒菌种所产生真菌毒素不具有严格专一性;产毒真菌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基质、水分、湿度、温度、通风情况等);2、主要产毒真菌:曲真菌属、青真菌属、镰刀菌属、其他菌属;3、真菌和真菌毒素的食品卫生学意义(1)真菌污染引起的食品变质;真菌污染食品(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呈现异样颜色、产生霉味等异味、食用价值降低、甚至完全不能食用);真菌污染原料(食品原料的加工品质下降、出粉率降低、出米率降低、粘度降低)(2)真菌毒素引起人畜中毒:没有传染性;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临床症状表现多种,较为复杂;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致畸;5、主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等;6、黄曲霉毒素(AF或AFT)(1)AF的性质;耐热,在280℃裂解;毒性大小顺序:B1>M1>G1>B2>M2,G2(2)黄曲霉的产毒条件和对食品的污染产毒条件:黄曲霉生长产毒温度范围是12—42℃,最适产毒温度是25—33℃,最适Aw值为0.93—0.98;黄曲霉在水分为18.5%的玉米等作物上生长时。
第七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题库
第七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一、填空1.食品的污染按其性质可分成( )、( )和( )三大类。
2.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 )、寄生虫、昆虫及( )的污染。
3.化学性污染主要包括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接触食品时溶入食品中的( );( );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及掺假、制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
4.在常见的食品细菌中,( )菌属是食品腐败性细菌的代表。
5.霉菌产毒的条件主要包括( )、( )、湿度、温度以及空气流通情况。
6.黄曲霉毒素的基本结构是都有()和香豆素,在紫外线照射下都发生( )。
7.动物实验表明,赭曲霉毒素A中毒的靶器官为( )和( )。
8.目前已知在谷物中存在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主要有( )、二醋酸藨草镰刀菌烯醇、( )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9.玉米赤霉烯酮可表现出( )毒性作用。
猪为敏感动物。
该毒素主要污染(),其次是小麦、大麦、大米等粮食作物。
10.在食品腐败变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细菌、()和(),尤其是细菌更占优势。
11.脂肪分解的早期主要是脂肪的( )上升,其后由于形成各种脂酸而使()升高。
12.常见的食品保藏方法有化学保藏、()、高温保藏、干燥保藏和( )。
13.奶的消毒方法有:巴氏消毒法、()、煮沸消毒法和蒸气消毒法。
14.食品冷冻过程的原则是( )和( )。
15.食品的高温灭菌方法有()、高温杀菌法、超高温杀菌法和()。
16.在食品中常见的细菌称为食品细菌,其中包括()、相对致病性细菌和()。
17.我国食品卫生标准(GB 2762-1994)规定鱼和其它水产品中汞容许限量为( )。
18.镉中毒主要损害人体的()、( )和消化系统。
19.食品中砷的毒性与其存在的形式和价态有关,有机砷的毒性()无机砷,三价砷的毒性()五价砷。
20.按其分子结构,N-亚硝基化合物可分成()和()二大类。
21.食品中的杂环胺类化合物主要产生于高温加工过程,尤其是( )含量丰富的食品更易产生。
中职教育-饮食营养与卫生(第四版劳动版)课件:绪论.ppt
饮食营养与卫生1来自目录绪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营养学基础知识 各类烹饪原料的营养价值 平衡膳食与营养食谱设计 合理烹饪 食品卫生学基础知识 各类烹饪原料的卫生 食源性疾病 饮食卫生管理
2
绪论
一、基本概念 二、我国饮食营养与卫生的发展概况 三、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3
新课引入
你听说过中国居民 膳食宝塔吗?
4
5
一、基本概念
食品与食物
• 食品是指供人类食 用或饮用的成品和 原料。
• 食物是指可供人类 直接食用的物品 。
• 食品对人体的作用 主要是营养功能和 感官功能 , 有的还 具有调节功能。
营养与营养素
• 营养是指机体摄取 食物 ,经过消化、 吸收、代谢和排泄 , 利用食物中 的营养 素和其他对身体有 益的成分构建组织 器官,调节各种生 理功能,维持正常 生长、发育 , 防病
保健的过程。
•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 含有的能供给人体 营养的有效成分。
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
• 食品卫生是指从食品 的生产 、 制造到最 后消费之间 的各个 环节,都能确保食品 处于安全、有益和完 好的状态。
• 食品安全是对食品按 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 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 者受害的一种担保, 可分为绝对安全和相 对安全。
7
三、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提高我国居民的
健康水平
使中国烹饪与世界
烹饪接轨
8
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
• 营养学是一门研究食 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 系的学科。
• 食品卫生学是一门 研究食品 卫生质量, 防止食品中出现有害 因素,从而维护人体 健康的学科 。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食品本身的组成和 性质: 性质:
包括酶、食品的 包括酶 营养成分、 营养成分、水分、 成分 pH值 渗透压。 pH值、渗透压。
2、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 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 产物与鉴定指标
(1) 蛋白质的分解 化学过程: 化学过程: 蛋白质 → 氨基酸 → 多种 腐败产物。 腐败产物。 产物: 组胺; 尸胺; 产物: 组氨酸 → 组胺; 赖氨酸 → 尸胺; 鸟氨酸 → 腐胺 等。 鉴定指标: 鉴定指标: 1、感官 2、物理 3、化学 4、微生物 、 、 、 、
2.产毒条件 .
产生黄曲霉毒素的霉菌只有黄曲霉 和寄生曲霉。其产毒能力及产毒量, 和寄生曲霉。其产毒能力及产毒量,不 同菌株的差异极大。 同菌株的差异极大。 条件:菌株本身的产毒能力 条件:菌株本身的产毒能力; 湿度(80% 湿度 %一90%); %; 温度(25~ 温度 ~30 ℃);氧气 %以上 ;氧气(1%以上)
1、原因
(1)微生物作用: 微生物作用: 包括细菌、酵母和霉菌, 包括细菌、酵母和霉菌,产生分解 食品中特定成分的酶, 食品中特定成分的酶,使食品发生腐败 变质。 变质。 细胞外酶,将食品中的多糖、 (1、细胞外酶,将食品中的多糖、蛋 白质水解为简单物质; 细胞内酶, 白质水解为简单物质;2、细胞内酶, 将已吸收到细胞内的简单物质进行分解, 将已吸收到细胞内的简单物质进行分解, 产生的代谢产物使食品具有不良的气味 和味道。) 和味道。)
第一节 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1、致病菌、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菌、 、致病菌、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菌、 产毒霉菌与霉菌毒素; 产毒霉菌与霉菌毒素; 2、条件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 3、非致病菌 食品腐败变质。 、 食品腐败变1、 常见的食品细菌
无芽孢杆菌,需氧, (1) 假单胞菌属 (G- 无芽孢杆菌,需氧,嗜 冷, ) pH 5.0 - 5.2。常见冷冻肉、鱼) 。常见冷冻肉、 中温。常见肉、 (2) 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 G+,中温。常见肉、 ) 微球菌属、 蛋、水产品) 水产品) (3) 芽孢杆菌属、芽孢梭菌属(常见罐头) ) 芽孢杆菌属、芽孢梭菌属(常见罐头) (4) 肠杆菌科各属 ) (5) 弧菌属 ) (6) 嗜盐杆菌属、嗜盐球菌属(G- 需氧菌,嗜盐, ) 嗜盐杆菌属、嗜盐球菌属( 需氧菌,嗜盐, 多见咸鱼类) 多见咸鱼类) (7) 乳杆菌属(G+ 厌氧或微需氧,多见乳制品, ) 乳杆菌属( 厌氧或微需氧,多见乳制品, 使变酸。) 使变酸。)
F.H.Main Contents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see it 食品添加剂 see it 食品的卫生及其管理 see it 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see it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see it
第七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分类: 分类: 1、生物性污染 、 细菌及毒素; (微生物 如:细菌及毒素;霉菌及毒素 寄生虫及虫卵) 寄生虫及虫卵) 2、化学性污染 、 生产、生活及环境污染; (生产、生活及环境污染;工具容器包装材 料等;食品加工贮存中产生; 料等;食品加工贮存中产生;滥用食品添加 剂) 3、放射性污染 、
为氰化钾的10倍 对动物及人均有强烈毒性。 为氰化钾的 倍,对动物及人均有强烈毒性。最 敏感的动物是鸭雏, 敏感的动物是鸭雏,其AFB1 LD50为0.24mg/ / kg·bw。黄曲霉毒素属于肝脏毒,除抑制肝细胞 肝脏毒, 。黄曲霉毒素属于肝脏毒 DNA、RNA的合成外,也抑制肝脏蛋白质的合成。 的合成外, 、 的合成外 也抑制肝脏蛋白质的合成。 一次大量口服后,可出现肝实质细胞坏死, 一次大量口服后,可出现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 上皮增生、肝脂肪浸润及肝出血等急性病变。 上皮增生、肝脂肪浸润及肝出血等急性病变。少 量持续摄入则引起肝脏纤维细胞增生、 量持续摄入则引起肝脏纤维细胞增生、甚至肝硬 化等慢性损伤。 化等慢性损伤。人体组织的体外试验以黄曲霉毒 可阻止肝细胞DNA及RNA的合成。 的合成。 素 l mg/L可阻止肝细胞 / 可阻止肝细胞 及 的合成
第二篇 食品卫生学
预防医学系
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 有害因素及 存在、威胁人类健康的有害因素 存在、威胁人类健康的有害因素及 其有关问题的科学。 其有关问题的科学。 有害因素---- 研究 种类来源、性质作用、
含量水平、监督检测和预防管理等。 含量水平、监督检测和
食品污染物、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 种类来源--- 食品污染物、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 食品自身产生的有害物质。 食品自身产生的有害物质。 食品腐败变质、霉变、食物中毒、 性质作用--- 食品腐败变质、霉变、食物中毒、肠 道传染病、添加剂使用不当等导致的慢性危害及“ 道传染病、添加剂使用不当等导致的慢性危害及“三 致”。
二、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 污染及其预防
(一)概述 一 概述 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约有 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约有45000 多种。 多种。 1.霉菌的发育和产毒条件 . 多数霉菌对人是有益, 多数霉菌对人是有益,也有一些霉菌能产 生对人体有害的霉菌毒素。 生对人体有害的霉菌毒素。
影响繁殖和产毒的因素 食物基质的水分含量和环 食物基质的水分含量和环 水分 境的温 湿度及空气流通等 境的温、湿度及空气流通等。
5.黄曲霉毒素的代谢和生化作用 .
AFB1进入体内,必须经过体内代谢 进入体内, 过程,才能由前致癌物变成终致癌物。 过程,才能由前致癌物变成终致癌物。 在体内的代谢主要是在肝脏微粒体 酶作用下进行的脱甲基、 酶作用下进行的脱甲基、羟化与环氧 化反应, 化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环氧化 ( 图 6~2)。 。
(二)黄曲霉毒素 二
由黄曲霉和寄生霉产生的一类 代谢产物, 代谢产物,具有极强的毒性和致 癌性。 癌性。
1、化学结构和特性 、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结构类似的化合物。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结构类似的化合物。 系与G 目前已分离鉴定出共有20余种 分为B系与 余种, 目前已分离鉴定出共有 余种,分为 系与 系两大类。结构相似, 系两大类。结构相似,均为二氢呋喃氧杂萘 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式见图6-1。 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式见图 。其毒性与 结构有关,凡二呋喃环末端有双键者毒性较 末端有双键 结构有关,凡二呋喃环末端有双键者毒性较 并有致癌性, 强,并有致癌性,如AFB1、AFG1,和AFMl。 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AFBl 最多见,而且其 最多见, 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 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 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故在食品监测中以 AFBl 作为污染指标。 作为污染指标。
(2)慢性毒性: 慢性毒性: 慢性毒性 黄曲霉毒素持续摄入 所造成的慢性毒性,其主 所造成的慢性毒性, 要表现是动物生长障碍, 要表现是动物生长障碍,
肝脏出现亚急性或慢性损
伤。
(3)致癌性: 致癌性: 致癌性
1)黄曲霉毒素可使鱼类、禽类、大鼠、猴及家 黄曲霉毒素可使鱼类、禽类、大鼠、 黄曲霉毒素可使鱼类 禽等多种动物诱发实验性肝癌,比二甲基亚硝 胺诱发肝癌能力大75倍 胺诱发肝癌能力大 倍。 其它部位也可致肿瘤,如胃腺瘤、肾癌、直肠 其它部位也可致肿瘤,如胃腺瘤、肾癌、 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肿瘤。 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肿瘤。 2) 与人类肝癌发生的关系:流行病学调查,某 与人类肝癌发生的关系:流行病学调查, 些地区人群膳食中AF水平与原发性肝癌 水平与原发性肝癌(PHC)的 些地区人群膳食中 水平与原发性肝癌 的 发生率呈正相关。 发生率呈正相关。
黄曲霉毒素易溶于氯仿和甲醇, 黄曲霉毒素易溶于氯仿和甲醇,而 不溶于水、正己烷、石油醚及乙醚中。 不溶于水、正己烷、石油醚及乙醚中。 在长波紫外光下产生荧光, 在长波紫外光下产生荧光,根据荧光颜 值不同而鉴定。 耐热, 色、Rf值不同而鉴定。黄曲霉毒素耐热, 值不同而鉴定 黄曲霉毒素耐热 一般在烹调加工的温度下破坏很少。 一般在烹调加工的温度下破坏很少。在 280℃时,发生裂解,其毒性被破坏, ℃ 发生裂解,其毒性被破坏, 在加氢氧化钠的碱性条件下, 在加氢氧化钠的碱性条件下,黄曲霉毒 素的内酯环破坏,形成香豆素钠盐, 素的内酯环破坏,形成香豆素钠盐,该 钠盐溶于水,故可通过水洗予以去除, 钠盐溶于水,故可通过水洗予以去除, 但加碱需足够的数量。 但加碱需足够的数量。
(2)脂肪的酸败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脂肪的饱和程度、紫外线、 脂肪的饱和程度、紫外线、 氧、水分、天然抗氧化物、金 水分、天然抗氧化物、 属离子如铜、铁镍等。 属离子如铜、铁镍等。
脂肪酸败特征: 脂肪酸败特征:
过氧化值上升; 早期---过氧化值上升; 酸度上升,羰基(醛酮 反应阳性。 醛酮)反应阳性 其次---酸度上升,羰基 醛酮 反应阳性。 碘价(值 、凝固点(溶点 溶点)、 碘价 值)、凝固点 溶点 、比 折光指数、皂化价等也发生变化。 重、折光指数、皂化价等也发生变化。 脂肪酸败所特有的“哈喇” 脂肪酸败所特有的“哈喇”味,肉鱼 类食品脂肪变黄,即肉类的超期氧化, 类食品脂肪变黄,即肉类的超期氧化, 鱼类的“油烧”现象, 鱼类的“油烧”现象,也是油脂酸败鉴 定中较为实用的指标。 定中较为实用的指标。
2、 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 标与食品卫生的意义
(1) 菌落总数
反映食品的卫生质量, 反映食品的卫生质量,以及食品 在产、 在产、贮、销过程中的卫生措施和 管理. 管理
意义: 意义:
a、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 、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 b、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性。 、预测食品的耐保藏性。
(2)大肠菌群
非致病菌-------对温度、pH、氧气、渗透 对温度、 、氧气、 非致病菌 对温度 要求不同。 压 要求不同。 温度: 温度 嗜冷性菌 ≤ 0℃ 多见于海水及冰 ℃ 水中。 水中。 嗜温性菌 15~45℃ 最适 ℃ ℃ 最适37℃ 嗜热性菌 45~75℃ 引起非酸性罐头食品 ℃ 腐败变质。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等。 腐败变质。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等。
3.对食品的污染 .
各类食品中, 花生油、 各类食品中,花生、花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