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项脊轩志课堂互动3073

合集下载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5(含课堂精练)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5(含课堂精练)

语文必修V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项脊轩志》教案5含课堂精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体会以细节描写来表达真情的表现手法。

2、掌握重点词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怎样写真情文章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指导教学时数: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自学导航1、作者简介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项脊生。

江苏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以同邑人魏校为师,通经史,善古文。

嘉靖十九年中举人。

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后移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讲学,生徒常达数十百人,被称为震川先生。

嘉靖四十四年始中进士,授长兴知县。

著有《震川文集》。

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四人中他的成就最高。

2、资料链接(1)背景知识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清朝姚鼐认为,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桥梁性人物,他承袭了唐宋古文运动,开启了清代的桐城派。

他反对一味泥古,提倡唐宋古文。

他的基本观点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章虽好,但唐宋间文章未必不佳,所以他主张“变秦汉为欧曾”,属文时应“出于意之所诚……非特求绘藻之工为文章”。

当然,他反对拟古,多从形式着眼,并未达到内容上的真正革新。

他的散文的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代表作品有《项脊轩志》、《思子亭记》、《寒花葬志》。

其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归有光从小勤学,爱读司马迁的《史记》,相传他曾用五种颜色的笔圈点《史记》。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苏教版语文必修5教案:第二专题《项脊轩志》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苏教版语文必修5教案:第二专题《项脊轩志》 Word版含答案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了解归有光散文的语言特点。

2、理解文中表达的复杂情感。

3借鉴作品传情达意的写作手法,尝试在写作实践中运用。

过程与方法:自读,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理解把握文章内容。

讲授,感受、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复杂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语言对话、生活细节的描绘中感悟作者细腻真切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本专题重点在“情”字上,就是感受、理解亲情,需要用心去解读、体会文中的喜怒哀乐,丰富精神世界。

本文解读的难点在于赏析、借鉴相关的写作手法,用以指导学生自己的写作实践。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自学导案自学目标:熟悉课文,读顺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自学要求:1、自读课文2遍,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易读错的地方:脊轩jǐxuān 漉lù顾/视无可置者修葺qì前辟四窗pì垣墙yuán 以当南日dāng 栏楯shǔn 偃仰yǎnyǎng 珊珊可爱shān 诸父异爨dài cuàn 逾yú栖qī妪yù婢bì妣bǐ呱呱gū阖hé笏hù长号háo2、借助注释疏通难懂的句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在文中找中心句)、理顺层次。

3、划出不懂的句子。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者,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研习第一段。

教学重点:理解赏析第一段的内容、情感、手法。

教学难点:“偃仰啸歌”“三五之夜”等句子的意境的欣赏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者简介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1博览群书——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2仕途多舛——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苏教版语文教案:必修五第2专题项脊轩志{精品原创].doc

苏教版语文教案:必修五第2专题项脊轩志{精品原创].doc

《项脊轩志》•教学目标1、学习积累文言词语、句式:2、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3、理解“事细而情深”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4、了解“志”这种文体。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全文的感情基调和以“喜” “悲”统摄全篇的组织方法。

难点:探究细节描写的精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特点;了解唐宋派;了解书斋取名为“项脊轩”的缘由。

•设计思想《项脊轩志》是苏教版必修五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中第一板块“如泣如诉” 中的课文,是明代古文家归有光的散文代表作。

作者借百年老屋顶脊轩的兴废,写家庭琐事, 抒人间亲情。

高二学生己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但他们对亲情的体验较肤浅,有的甚至出现了亲情的沙漠化、冷漠化。

这篇文章的作者用生动真实的家庭琐事、生活细节传达了亲人间的真情至爱,这对于苦于生活平淡,无话可说的学生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所以本文的难点是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并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教学资源1.资料辑录。

归有光(1506——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

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

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

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

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 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

在文学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

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

归有光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32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32

语文必修V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项脊轩志》教案32教学说明:《项脊轩志》是明代归有光的散文作品,这篇文章在文言文单元出现。

我采取的是课题学习的方式来教学这篇课文。

特别是以《项脊轩志》中的细节描写作为学生探究的课题。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项脊轩志》中的细节描写,来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先以朱自清《背影》中的细节描写导入课文。

接下来分三个步骤:1.鉴赏性阅读。

让学生通过听录音,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课文当中动人的细节,然后确定一个题目,并且能对这段文字进行翻译并加以评点。

2.评价性阅读。

让学生在前一个环节对课文语言进行具体评价的基础上,对整篇课文的艺术魅力进行鉴赏和评价。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两点:①能说出整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②在表达情感时运用了细节描写,分析出细节描写在选材、描写、抒情上体现了什么样的特点。

3.拓展性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除了教本,还有读本。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本的精读,把读本的学习拉动起来。

所以通过对《项脊轩志》中细节描写的阅读鉴赏,让学生读读本中与其细节描写有类似之处的作品,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性阅读。

教学指导思想:1.阅读鉴赏确实要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的过程。

以往都是老师讲的多,尤其是串讲鉴赏内容,写作风格,而让学生自己鉴赏的比较少。

因此希望通过前面设计的三个环节,能够让学生真正自己找出课文提供的语言信息,自行鉴赏。

让学生经历了这样的鉴赏过程,由此提高鉴赏文言文的水平。

2.这篇课文毕竟是文言文,在教学设计时要顾及到文言文的教学特点。

它不能象简单的现代散文那样,所以在阅读鉴赏过程中还要注意怎样让学生把鉴赏和文言文翻译、字词的落实有机地结合起来。

3.目前读本作品提供较多,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

但如果空泛地要求学生去读,学生不一定会读,而且不一定读的好。

因此结合日常的语文教学,通过一个小课题的探讨,把课外的学习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

《项脊轩志》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五)

《项脊轩志》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五)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必修五) 教学目标:1、了解其人其事。

2、熟读课文,翻译全文。

3、积累文言字词4、体会平淡的文字中的深情,学习捕获生活细节、运用白描写人的手法。

重点、难点:1、体会平淡文字中的深情。

2、文言虚词的积累一、解题为何把自己的书斋成为“项脊轩”?“七录斋”。

明朝文学家张溥自幼勤奋好学,他读书,肯定要亲自抄写,抄写完毕后,朗读一遍即烧掉,接着再抄,再读,再烧,如此反反复复达六七次之多。

天长日久,他的右手握笔处长出了老茧。

为了勉励自己,他就把自己读书的屋子取名为“七焚斋”。

绿林书屋:20年月初,闻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支持同学运动,被反动文人诬为“学匪”。

“学匪”住的房子,当然是强盗的所在,因此,鲁迅先生把其寓居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书斋取名为“绿林书屋”,来讽刺反动文人的诬蔑。

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烃,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二、正音,朗读初步感知。

三、疏通课文,重点把握文言学问。

四、1、通过仿写来把握《项脊轩志》主要内容和情感。

《项脊轩志》是不是光写项脊,轩项脊轩的兴废变迁?《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依据《醉翁亭记》和《陋室铭》两篇文章的写作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写了两句话:假醉翁之亭欧阳绘山水相映表放情林木之愿意。

托鄙陋之室禹锡寄仙龙之说议谈泊修业之洁志。

请同学依据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情感仿写一个句子。

借项脊之轩有光记琐碎之事抒三世变迁之感。

(所托之“物”就是“项脊轩”。

可以说,项脊轩是全文布局谋篇的一条线索。

文中将与项脊轩有亲密联系的往事连缀成篇,反映家中三世的沧桑。

往事如烟,可写可记之事许多,而将人物的活动,大事的发生都限制在项脊轩及其庭院中,把人和事用项脊轩紧密联系起来,无论写景、叙事、抒情、谈论,无不围围着“项脊轩”这一中心,条理井然,形散神聚。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项脊轩志课堂互动307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项脊轩志课堂互动3073

1.老师:课文第1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

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学生:课文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

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简直不堪人居。

但作者对它却很有感情。

老师: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的呢?学生:首先,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媚,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

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

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

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

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

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

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2.老师:课文第2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学生: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姬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问饥问寒的情景。

老师: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连起来的?学生:这两件往事是通过老姬的回忆串连起来的。

老师: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末毕,余泣。

妪亦泣”呢?学生: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但正因为如此,作者对于母亲也怀有更深的眷恋之情。

现在,曾侍候过母亲的老妪来到轩中,常常指指点点,“某所,而母立于兹”;有时,还绘形绘声地描写母亲当年对儿女如何关怀。

母亲早已逝去,然而母亲的遗踪如今仍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因此,话语未毕,作者不禁潸然泪下。

至于老姬,一则因为“先姬抚之甚厚”,二则也有感于母亲一片慈爱之心,所以也随之哭泣。

《项脊轩志》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项脊轩志》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项脊轩志》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质量记录高二集体备课纪录第1页共6页科目语文第2周时间:2023-9-6学习内容《项脊轩志》主备人李传农夏东臻陈梦王亮亮参备人高二语文组全体成员学习进度课时内容1 《项脊轩志》第一课时2 《项脊轩志》其次课时学习目标 1、扎实把握文言基础学问,提升鉴赏古代散文的力量。

2.反复诵读,合作研讨,赏析细节、景物描写等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3、感受亲情,丰盈心灵,获得精神的成长。

下周主备人审核人陈梦评课主评人张希民刘晓萍陈梦领导意见课堂设计师生互动修改意见第一课时一、课前小组长培训1.检查小组成员《项脊轩志》学案完成状况,督促成员仔细修改,找出自己不会的学问,提前画出来,争论时直击重点,节约时间。

2、督促小组成员预备好上课需要用到的学案、积累本、课本、双色笔等。

在老师去之前,先熟读课文争取背诵。

二、授课支配1、课前演讲:(3分钟)2、课前检查(2分钟)3、陈述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扎实把握文言基础学问,提升鉴赏古代散文的力量。

2.反复诵读,合作研讨,赏析细节、景物描写等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3、感受亲情,丰盈心灵,获得精神的成长。

三、自主学习(15分钟):要求:1、仔细、大声的朗读课文一遍,解决诵读问题,留意读音和断句。

2、再读课文,留意课下解释的词语,找出自己不会的词语,通过工具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出来留待争论解决。

3、依据预习学案,对文中的文言现象进行分类整理,不理解的,有疑问的留待小组争论解决4、完成预习学案上的内容。

① 本文内容可概括为“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三位亲人”,请指出这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分别指项脊轩、一悲一喜两种感情、祖母母亲妻子三个人②“一枝一叶总关情”。

细节虽小,但一个好的细节,却往往能传达出人物微妙而深邃的感情,也能给读者以难忘的印象。

请在文中找出一处或几处细节描写,体会这些细节对表现的内心情感的作用、细节一:老妪说亡母事归有光母亲死于多子。

苏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项脊轩志教案

苏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项脊轩志教案

项脊轩志一、教学目的1.掌握“比、乳、过、下、而、然”等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

2.了解归有光的散文成就及“志”类文体。

3.学习本文用线索贯穿、形散神聚的写法。

4.学习本文以细节、场面状写人物,情景交融等技法。

二、教学重难点1.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

2.形散神聚的方法——线索串联法。

3.借助平凡的景、事、物抒发悲喜之情。

三、教学原则四、教学思路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项脊轩志》。

(二)诵读品味1.教师范读1、2段。

2.一名学生朗读3、4段,齐读5、6段。

(三)学生分段译读课文1.把握重点字、词、句。

活用词:雨泽下注乳二世古今异义词:比去,以手阖门或凭几学书已为墙通假字:而母立于兹一词多义:室始洞然然睹促织輮使之然也2.学生分段口译课文,教师指导。

3.结构线索:(1)修茸前后的不同风貌。

(2)轩的变迁和家人轶事。

(3)补写丧妻前后轩中情形。

(4)写轩中的枇杷树。

项脊轩的变迁作线索:-------------->作者的悲喜情感(讨论:喜什么?悲什么?以哪种情感基调为主?)4.文章主旨:借项脊轩的兴废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抒发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如何表现?请具体分析。

5.抒情技法:(四)课堂练习(投影展示)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大母过余曰愿枉车骑过之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2.谈谈《项脊轩志》的抒情艺术(课后形成书面分析)。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33

语文必修5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33

语文必修V苏教版第二专题版块一《项脊轩志》最新同步教案《项脊轩志》教案33一、教学目标:1、体会以细节描写来表达真情的表现手法。

2、借、簌、爨、束发、牖、归宁、无聊等词及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的用法。

3、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4、学习怎样写真情文章。

二、教学重点:以情感人三、教学难点: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气氛。

四、课时设计:三课时五、教学过程项脊轩志一、导入新课:(一)、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我们古时文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归纳的人生的“四喜三悲”大家知道吗?(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

三悲:幼年丧亲,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悲喜之情于我们心中均刻骨铭心,那么,悲喜之情哪一种情留给我们的记忆更深更远更久长呢?我想应该是悲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关于悲喜的文章《项脊轩志》。

(二)、题解式导入:介绍背景:从书斋的命名看作者的人生理想。

“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有两重含义。

其一:书斋很小,如人的脊梁之间,从文中“室仅方丈,仅容一人居”可以看出。

其二: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

把自己书斋命名为“项脊轩”,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史书记载,作者于嘉靖十九年(154)考取举人,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以后参加八次会试,均没有考中。

事实上,读完全文,让我们感受到:归有光别号“项脊生”,从小就志向远大,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项脊”二字,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成为家族顶天立地的脊梁的人生理想。

如果说妻死之年手植的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象征着作者的小有建树,那么作者在向亲人们宣誓,他日他一定会让他自己的功名事业根深叶茂,庇荫子孙。

“志”:记。

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前一单元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属游记,总的属这类文体。

在“淮水东边旧时月”中,“月”见证了“石头城”的兴衰。

在“项脊轩志”中,“项脊轩”就是历史的见证。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教案,苏教版必修5教案设计】项脊轩志教案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教案,苏教版必修5教案设计】项脊轩志教案

《【高二语文《项脊轩志》教案,苏教版必修5教案设计】项脊轩志教案》摘要:教案教材分析贵情真真挚情感是朱清先生笔下父亲己买橘子铁路艰难攀援是遇到委屈爸爸妈妈理那份心情今天我们学习归有光散品《项脊轩志》看作者是如何通记叙日常琐事抒发对亲人真挚情感,六、课安排课七、教学程()预习检下面几词语音渗漉l 修葺q 垣墙栏楯ǔ 珊ā珊爨庖先妣bǐ 呱gū呱阖象笏扃ōg牖ǒ.志记,()结合课掌握下面几词语思方丈丈见方(古今义)雨泽雨水渗漉渗透漏下《项脊轩志》教案教材分析贵情真真挚情感是朱清先生笔下父亲己买橘子铁路艰难攀援是遇到委屈爸爸妈妈理那份心情今天我们学习归有光散品《项脊轩志》看作者是如何通记叙日常琐事抒发对亲人真挚情感《项脊轩志》是明代学归有光名借项脊轩兴废写与有关庭琐事表达人亡物三世变迁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感情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会以日常琐事平淡见真情写作特色()学习善选取富有特征细节抒写感情技巧、能力目标了作者朗课基了作品记事抒情表达情怀特口译、二、三段继续积累有关言知识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叙事营造出抒情气氛三、教学重学习作者善从日常琐事选取富有特征生活细节抒写感情技巧教学难体会笔墨清淡而情缠绵动人特色四、学情分析学生项脊轩志基础上教师补充《项脊轩志》又名《项脊轩记》是明代作归有光散代表作项脊轩是作者昆山斋名以名有两重含义其斋很如人脊梁从室仅方丈仅容人居可以看出其二归有光远祖归道隆曾太仓泾居住作者项脊生把己斋命名项脊轩含有怀远追宗五、课前预习志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种体我们学《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也属这类体把熟六、课安排课七、教学程()预习检下面几词语音渗漉l 修葺q 垣墙栏楯ǔ 珊ā珊爨庖先妣bǐ 呱gū呱阖象笏扃ōg牖ǒ.志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种体我们学《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也属这类体说说这记了哪些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二)教学程朗翻译二两段积累有关言知识.学生默课、二、三段.口译、二、三两段3.积累相关言知识()结合课掌握下面几词语思方丈丈见方(古今义)雨泽雨水渗漉渗透漏下顾视环顾四周顾环顾向四周看洞然明亮样子冥然沉默样子增胜增添情趣胜美珊珊明洁晶莹样子再变变化了两次再二次两次类像比等到离开比等到()下面几人称代词予居我而母立兹你汝姊吾怀你我余泣我久不见若影你(3)下面几加词语词义或词性变化使不上漏从上面雨泽下向下面垣墙周庭用垣墙前辟四窗前面外多置门墙外东犬西吠向西以上名作状乳二世喂养名作动、合作探究讨论下面几句子句式特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妪先母婢也判断句也表示判断又杂植兰桂竹木庭又庭杂植兰桂竹木状语置鸡栖庭鸡庭栖状语置轩()轩省略句状语置句()朗、二段思考作者说然予居多可喜亦多可悲结合课、二段说说作者记述描写了哪些值得可喜或可悲事?请抓住关键句(或眼)概括悲喜情先看老屋⑴、写了哪些可喜事?①修葺南阁子;②母亲慈爱③祖母关心与鼓励;⑵、写了哪些可悲事?①老屋破旧;②诸父分;③母亲世;④功名就(不效);(3)分析、鉴赏作者对悲喜感情表现手法()作者写先母问儿母轩等都是生活事而且人物言语也不多却感人泣下这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明确①人物言行切合人物身份特;②事情虽却足以传递先母慈爱祖母疼惜情、期待清;③这些人事亲情离合变化又是道落背景下发生对庭说兴旺繁华安逸生活也许算不了什么但衰颓困顿相支撑更显不易弥足珍贵(学生要理到③有定难要定启发)()问题设置写平常事要抓住容易传递情感细处即抓住细节描写有哪些细节让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讨论)教师举两例学生可以由发言(如鸟啄食人至不;先妣叩门问寒老妪门外应答;母以手阖门持象笏至;妻凭几学等)结以上抓住以生活琐事体现真挚情感特分析了其细节描写以及作者抒发情感表现手法总而言看似平淡如话也甚简略《项脊轩志》包藏了多么丰富情感涵啊这种从生活实感出发以真情感动人心创作风格正是以归有光代表唐宋派与前七子不初当然归有光也不是只写室琐事他也论道议政较严肃作但他擅长、影响还是像《项脊轩志》这类五、板设计、掌握些重要实词和虚词句式学习作者写作技巧3学习写景及抒情感受亲情六、教学反思节先写项脊轩、老、破、漏和昏暗既而写修葺项脊轩优美、宁静和恬适表现是作者对项脊轩喜爱情和高尚志趣、恬淡心境然余居多可喜亦多可悲句起承上启下作用引起了对庭生活琐事回忆而这些事又都与项脊轩有关都表现了作者悲哀情是写了庭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作者对庭衰败哀痛;二是写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怀念;三是写了祖母对作者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成、辜亲人抚育和期望无限沉痛心情;四是写了亡妻生前轩生活片段和轩以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真挚情作者正是这样把选择零散材集到定空尽管这些材看不关可它们都发生项脊轩作者用这屋历史把物境、人事、所见、所闻、所感等等有序地贯穿起用己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滤使这些不关东西产生部系形、神上都得到和谐统。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教案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项脊轩志教案苏教版必修5

项脊轩志总体设计教材概述《项脊轩志》是归有光写的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

在这篇抒情散文中,作者通过对项脊轩前后变化的记述,写出了对于它的亲切感情,也写出了对于亲人的深沉怀念。

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无论写景、叙事或抒情,看来似乎信手拈来,散漫无章,但实际上都与项脊轩息息相关,由状物而怀人而抒情,三者融为一体,做到了形散神不散,这是本篇组织材料、安排结构的一大特点。

或喜或悲之情,作者均善于通过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曲尽其妙。

作者用家常语叙家常事而情意缠绵动人,尤其善于用简朴生动的人物对话、口语,尽传人物的神情、仪态。

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文章的结构脉络,全文有一个“文眼”——“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是文章写景和叙事的线索,一定要把握好。

其次,本文在写景和叙事中,以至情言语点染细节,将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这是文章的学习重点,也是难点。

思路方法本文计划用2课时教学,第1课时疏通语句,把握文章所写之景和所叙之事,同时让学生积累一些文言知识。

教学上可以采用师生互动法、信息筛选法等,利用多媒体来实现知识的整合。

第2课时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分析作者对其祖母、母亲和妻子情感的不同之处。

教学上可以采用朗读法、揣摩分析法等。

教具方面除了使用传统的以外,还可以使用多媒体,包括电脑、投影仪、录音机等。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1.掌握“顾、稍、置、去、归”等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

2.学习本文结构上的线索串联法和组材上的形散神聚写法。

3.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4.感悟作者借助平凡的景、事、物抒发的悲喜之情,培养学生的情感修养,认识亲情的真挚与珍贵。

教学设计第1课时导语设计介绍作者导入明代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曾被当时人称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这位作家就是归有光。

归有光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通常借记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项脊轩志》教学案.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项脊轩志》教学案.doc

《项脊轩志》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

2.准确理解“当、洞、胜、凡、兹、过、竟、比、殆” 9个实词,并归纳积累“顾、稍、置、归、去” 5个实词的义项。

能力目标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

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研习三、五、六段,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2.在诵读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巩固文言知识。

2.讨论法。

通过广泛讨论,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

3.延伸法。

通过延伸练习,提高学生鉴赏文言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文题解: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一说其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桂,作者以项脊轩来命名自己的书斋,有追念祖先的意思。

一说,言其窄小,如颈背之间,故名。

轩,这里指小屋,即书斋。

志一一古代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凭胆 ) 呱応( ) 矗于庭( )解。

二、 走近作者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人,明代著名古文家。

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 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

于是迁居嘉定安亭江上,在那爭簟竿贵十築。

页) 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

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

在文学上,他和王慎中、茅坤、唐顺之合称唐宋派。

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被誉为“明文第一”。

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项脊轩志》优秀教学设计.doc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项脊轩志》优秀教学设计.doc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们的饮食起居上。

他们尤其关注居住环境,居所不但是他们的生活空间,更成了文人的精神家园。

因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何陋之有” ?台湾作家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把小屋看作“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大哲学家海德格尔更是以哲人的身份告诫我们“人应诗意地栖居着”。

他们或恬淡孤高,或陶醉自然,但都在诗意地栖居着。

归有光散文《项脊轩志》专门为书斋作记,作者又是何种情怀呢?让我们随着归有光的笔走进他的项脊轩(板书)。

检查预习:1、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含意。

栏楣(shWn)修葺(qi)先妣(bl)老妪(yu)阖门(he)象笏(hti)异爨(cuan)长号(hdo)叭呱而泣(gtl)渗漉(shMlfi)修茸(qi) fi 墙(yuan)冥然(mtng)凭几(jl)偃仰(ydn)瞻顾(zhdn)昶(chd ng)扃牖(jiong you)2、解释重点词语(1)凡再变矣再,两次。

(2)先妣尝一至妣,母亲。

(3)妪每谓余曰每,常常。

(4)殆有神护者殆,大概。

(5)吾妻来归归,旧指女子出嫁。

(6)吾妻归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家省亲。

(7)余久卧病无聊无聊:由于清闲而烦闷,后多指言语、行动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词类活用(1)内外多置小门名词作状语,在内外(2)东犬西吠名词作状语,向西面省略句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现在江苏昆山)人。

9岁能文,20虽精通经史,8次考进士不第。

于是迁居至嘉定(现“震川先生” o到60风味”,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王慎中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古今的中国文人常喜欢给自己的书房取一个雅致的或富有深意的名字来表现自己的志趣追求,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张溥的七录斋,姚鼐的惜抱轩,梁启超的饮冰室,周作人的苦雨斋等。

那么,归有光为什么给自己的书斋取名“项脊轩”呢?项脊轩:轩,小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老师:课文第1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

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学生:课文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

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简直不堪人居。

但作者对它却很有感情。

老师: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的呢?
学生:首先,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媚,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

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

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

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

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

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

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2.老师:课文第2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
学生: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姬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问饥问寒的情景。

老师: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连起来的?
学生:这两件往事是通过老姬的回忆串连起来的。

老师: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末毕,余泣。

妪亦泣”呢?
学生: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但正因为如此,作者对于母亲也怀有更深的眷恋之情。

现在,曾侍候过母亲的老妪来到轩中,常常指指点点,“某所,而母立于兹”;有时,还绘形绘声地描写母亲当年对儿女如何关怀。

母亲早已逝去,然而母亲的遗踪如今仍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因此,话语未毕,作者不禁潸然泪下。

至于老姬,一则因为“先姬抚之甚厚”,二则也有感于母亲一片慈爱之心,所以也随之哭泣。

这一笔明写老姬,实际上进一步赞美了母亲的品德。

3.老师:第2段里还叙述了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件佚事。

说说祖母的言语举止表露了她怎样的心情?
学生:这件事情是作者亲身经历的。

一次,作者在轩中读书,祖母前来探望。

一见面,祖母就说:“吾儿,久不见若影。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既含疼宠之情,又有赞许之意。

“比去,以手阔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这一段描写,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老祖母复杂的内心活动。

临走的时候,轻轻阖门,生怕屋外有什么动静会干扰孙儿读书。

一个小小的动作,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

同时,看到孙儿如此发愤,想见将来必有成就,喜悦之情不能自已,因此哺哺自语,又想到自己年岁大了,怕等不到孙
儿获取功名那一天,激动之中,又稍带有几分伤感。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希望孙儿取得功名,荣宗耀祖,这无疑有其庸俗的一面,但通过一个细节,几句话语,就把祖母对孙儿的勉励、期待之情摹写得十分真切。

4.老师: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学生:文章结尾,贵有余味。

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

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

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

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

5.老师:课文中用了不少叠字,试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狐狐”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

又如写月下之树随风摇曳,用“珊珊”;写枇杷树高高耸立,用“亭亭”。

用双迭字,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而且诵读起来,音节和谐,更富美感。

还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往往不是纯客观地状物绘景,而是“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

既写物貌,兼写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如“往往”一词,既强调门墙到处都是,话语中又流露出作者对分家后出现的杂乱现象的厌恶和不满。

如“珊珊”一词,既写出树影晃动时轻盈舒缓的样子,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项脊轩无比深挚的感情。

再如“亭亭”一词,既使人想到树木高高耸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这一笔中间,寄寓了作者对亡人的感慨和惆怅,读来富有余味,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美学》第一卷)。

课文中的不少描写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6.老师;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寥寥数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在情感上易于与之共鸣。

在文章中作者借项脊轩来写事,这些琐事、琐谈虽是一鳞半爪,但它们是人生活之树上采撷的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长流中最动人的浪花;是作者用心灵感受过的且感受最深的、历久不忘的,所以这些我们平常熟视但只有感觉而不怎么认识的事,一经作者真切再现,便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便能以“小”、“琐”事令读者产生巨大的震撼。

例如写对母亲的怀念一事,作者早年丧母对母亲的慈爱不可能有太深的记忆,于是由老姬说出,极为自然。

作者没有让老姬说出有关母亲的什么动人的大事,只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可谓平淡之极,但对于一个幼年丧母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温暖,又多么让人怀念!所以,“语未毕,余泣,姬亦泣”,读者读之“亦泣”,正如王锡爵所说的“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侧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