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栽密度对南抗9号无土苗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种植密度技术合理控制植株间距提高作物产量

种植密度技术合理控制植株间距提高作物产量

种植密度技术合理控制植株间距提高作物产量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农作物需求的不断增加,提高农作物产量成为了农业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种植密度技术,通过合理控制植株间距,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产量。

本文将讨论种植密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一、种植密度技术的原理种植密度技术是指通过控制植株的栽植密度,调整植株之间的间距,达到最佳种植效果的一种栽培技术。

其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光合作用的最大化:适当的植株间距可以保证每个植株都能够获得足够的光照,使其光合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这样可以提高作物叶片的光能利用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进而增加作物产量。

2. 营养和水分的充足供应:适宜的植株间距也有助于保证每个植株可以获取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过密的种植密度可能导致资源争夺激烈,限制了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而过稀的种植密度则会浪费土地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和水分。

3. 病虫害的防治:合理控制植株间距可以增加空气流通的效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在植株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有助于物理屏障的形成,减少病虫害的侵袭。

二、种植密度技术的应用种植密度技术在不同的作物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以玉米和大豆为例,介绍种植密度技术在这两种作物上的应用情况。

1. 玉米种植密度技术应用案例: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提高其产量一直是农民们关注的重点。

根据研究,适宜的玉米种植密度可以提高每亩的产量。

常用的玉米种植密度为每亩12000-15000株,但具体的密度需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和品种等因素进行调整。

2. 大豆种植密度技术应用案例:大豆是一种重要的油料和蛋白源,高产是大豆种植的关键。

适宜的大豆种植密度可以增加每株的产荚数和荚粒数,进而提高总产量。

在中国,常用的大豆种植密度为每亩5-6万株,但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种植密度技术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种植密度技术对作物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合理选择适宜的植株间距,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光、水、营养等资源,提高作物的生长效率和产量。

栽插密度和株数对优质水稻铁粳9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栽插密度和株数对优质水稻铁粳9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低 品质 和产 量 , 减少 农 民收入 。铁粳 9号是 铁 岭市 农 1 . 2 测 定项 目及 方 法
业 科 学 院 选 育 的 中熟 水 稻新 品种 , 具 有 品 质优 良、 增
各 处 理 于 9月 2 8日分别 取样 5穴 . 风 干 后 室 内
产潜 力 大 、 分蘖力强 、 灌浆快 、 活 秆成 熟 等 特 点 , 针 对 考 种 .调 查 穗 长 、每穗 粒 数 和 千粒 重 等 产 量 构 成 因
5株 : B 2 : 4株 ; B 3 : 3株 。所 有处 理 均施 用相 同数 量 的 和 千粒 重表 现 为 下 降趋 势 ,结 实率 以插 4株 苗 时 达
当插 秧 密度 为 3 0 c mx l 3 . 0 c m时 , 随 插 秧 株 数 氮肥 ( 纯 N: l 3 . 3 k g / 亩) 、 磷肥 ( P 2 0 : 7 k g / 亩) 和 钾 肥 最 高 :
该 品种 的特 征特 性 , 进 行 其 栽 插 密度 试 验 , 以确 定 最 素 , 并 于成 熟 期 每 处 理 选 6 m 实割 , 晾干 , 人 工 脱 粒
佳栽插模式 , 旨在使 良种 良法优 化 组 合 , 进 一 步 发 挥 后计 算 产量 。
品种 的增 产 优势 ,为 指 导铁 粳 9号在 生 产 上 大 面 积 1 . 3 数 据 处 理
驰舛 技
水 稻 产量 由群体 颖 花量 、结 实 率 和千 粒 重共 同 1 6 . 6 %和 8 . 1 %. 使 其 平 均 产 量 达最 高 为 6 8 1 . 4 k g / 亩, 构 成 ,单 位 面积 群 体颖 花 量 又 主要 取决 于单 位 面积
关 键词 : 铁 粳 9号 ; 密度 ; 株数 ; 产 量

棉花无土育苗及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棉花无土育苗及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试验 , 面积 03 h z .3 m 。科 学施肥 , 移栽 前 1 5 d左右 施 好基 肥 , 磷胺 2 5 k /m 加 氯 化钾 10 k/m 用 2 g 。 h 5 g h 在 棉株 间打穴深 施 , 栽后 05 h内浇 “ 活 水 ” 棉苗 . 促 ,
由表 12可知 ,无土 育苗 棉苗在 现蕾 以前 的一 、
追肥 , 喷施 1 %的尿素和 O3 . %的磷酸二氢钾。 全程化 调, 一般 在棉 花盛 蕾初 花期 、 花期 和 打顶 后进 行 3 盛
短 无 土育苗棉 苗缓 苗期 4 d从 而促进 棉苗 早发 。 ,
表 1 无 土 育 苗棉 苗 生 育 期 调 查 结 果
4月 2 日 6
5月 5日
5月 1 日 5 6月 l 日 O
处理
地膜覆盖 露地移栽
真 叶数 株高 真叶数 株高

收 稿 日期 :0 2 0 — 6 2 1— 4 2
2 4
园艺 与种 苗
21 0 2丘
术 提供 参考 。
1 材 料与 方法
11 材 料 .
次 化调 。加强 对棉 蓟马 、 叶螨 、 棉 棉蚜 、 春蟓 、 盲 斜纹 夜 蛾 、 花枯 黄萎病 的综合 防治 。 棉
示范 品种 为南抗 9号 、 湘杂 棉 8号 、 D 、 杂 太 5鄂
为 了观察 棉 花无土 育苗 无钵 移栽 与营养 钵 育苗
移栽 的不 同生 长发 育特 点及 产量 表现 ,为 大 面积示 范 推 广 无 土 育 苗 无 钵 移 栽 提 供 依 据 ,积 累 经 验 ,
栽 培技 术 。 0 7年 6月 2 20 3日, 国农 技推 广服 务 中 全
心在铜 陵 主持 召开 了 “ 国棉 花无 土育苗 移栽 技术 全 现场 观 摩 暨经 验交 流 会 ”与 会 代表 普 遍 认 为 , , 这次 会议 推广 的技术 有 生命力 , 场有 说服力 , 型有带 现 典 动力 ,必将 有力 促进 棉花 无 土育苗 技术 的集 成创新 与推广 应用 。笔 者 以 20 为例 , 07年 对试 验示 范研究 情 况进 行 总结 ,旨在 为棉 花 的无土 育苗优 质 高产技

移栽密度和施肥量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移栽密度和施肥量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2 0 1 4年 第 2 8卷 第 7期 作 物 研 究
8 0 5
结构后) , 每处理选取长势适中的代表性烟株 3株, 测量株高、 茎围、 叶片数、 上中下部位叶长宽等指标。 5k g , 化学成分: 每处理 3个部位取烤后烟样 0 9个处理 3个部位共 2 7个烟样, 送衡阳市烟草公司 化验室作常规分析, 测定总糖、 还原糖等指标。 落黄情况: 采烤 2次后观测记录中上部叶落黄 情况。 经济性状: 各小区单独计产、 分级, 计算产量和 产值。
8 0 4
C R O PR E S E A R C H 2 0 1 4 , 2 8 ( 7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移栽密度和施肥量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贺 刚, 周 辉, 廖衡斌, 刘喜庆
( 衡阳市烟草公司祁东县分公司, 湖南 祁东 4 2 1 6 0 0 ) 摘 要: 在湘南浓香型烟区, 以K 3 2 6为对象, 研究了在不同密度和施氮量水平下烟株的长势和产质量。结果表 8 0 明, 低施氮量时, 密度不同对烟株生长和产质量影响较小, 施氮量增加时密度影响开始显现, 尤其施纯氮 1
[ 8 ]
, 因此研究一定
自然条件下特定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指 导当地烟叶生产更有针对性。湘南烟区是全国浓香 型烤烟的优质产区之一, K 3 2 6品种能彰显湘南浓香 型烤烟特性。本试验主要是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 和施氮量对烟叶内在品质和产量质量的影响, 探讨 在保障烟叶质量的前提下, K 3 2 6的最佳种植密度和 氮肥用量, 为当地烟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2 1 各处理烟株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 1可知, 在相同施氮水平下, 烟株株高、 节 距、 叶片数等随着种植密度的改变无明显变化, 茎围 和各部位叶长度则有随着密度的降低而增加的趋 势。同一种植密度时, 除节距、 叶片数变化不明显 外, 株高、 茎围、 各部位叶长宽都随施氮量的增加显 著增加, 尤其中上部叶片增加显著。处理 9施肥较 多, 栽烟密度最小, 但茎围、 留叶数等则较大, 表现出 营养过剩的状态。

移栽密度对秦优10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移栽密度对秦优10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的发 生程 度 均 随 着移 栽 密度 的增 大 而增 加 ; 单株 有效 角果 数 在 密度 为 650和 80 0 / 6 时 较 高 。 0 0 株 6 7m。
关键词 : 菜; 优 1 油 秦 O号 ; 栽 密 度 ; 量 ; 长 发 育 移 产 生
油 菜生 长发 育 的强 弱 、 量 品质 的 高低 受 控 产
1 3 数 据 处 理 .
秦优 1 O号不 同栽培 密度 的试验 研究 , 旨在 找 出较
数 据 处 理 经 E cl2 0 整 理 后 , 用 S S xe 03 采 A
为合 理 的移栽 密度 , 实现 群体 与个体 协调发 展 , 充 分发 挥其 高产 潜力 , 为大 面积生 产提 供科学 依据 。
菜 的生 长 发 育及 群体 构 成 影 响 较 大[ ] 大 田生 1 ,
长 的油 菜是 由群 体 构 成 的 , 群体 又 是 由个 体 组 而 成的, 只有 确定 适宜 的密度 范 围 , 才能 建立合 理 的 群体 结构 , 从而 充分利 用光 能和 土地 , 获得 较高 的 产量 , 现油菜 高产优 质 高效栽 培途径 [ ] 实 3 。 “
秦优 1 0号 是汉 中油 菜 高产 创 建 及 大 面 积生
产 的 主 栽 品 种 , 前 人 研 究 的基 础 上 , 验 进 行 了 在 试
素 6k / 6 作 苗肥 ,2月 2 —3 g 6 7m。 1 8 0日追 施尿 素
8k / 6 腊肥 。人工 拔 除杂草 2次 , g 6 7m 作 3月 中 旬和 4月上旬 各试 验点 分别 喷施 8 多菌灵 1 0 0/ 9 6 0 g 6 7m。 4月上旬 打拾 三 叶防治 菌 核病 , 它 田 /6 、 其 管措施 同一 般大 田。5月 1 —2 9 1日收 获 。

栽培措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栽培措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对水稻产量影响重大。一般把水稻施肥时期分为前
期 、中期和后期 ,即所谓的基蘖肥 、穗肥和粒肥。
穗期的干物质生产和氮素积累 ,从而提高产量。 3 1 水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相关性 . 氮 索是限制水稻生 长发 育和产量形成的重要
我 国水稻生产中肥料施用主要集中在前中期 ,即强 调前期施肥的 “ 前促 、中控 、后保”施肥法。也有 人认为生育 中期是水稻的关 键时期 ,为 了提高产 量 ,尽量保证 中期优势的发挥 ,即 “ 前稳 、中攻 、
黄振才“ 为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是单位面积 j 认
的有效穗数 , 过于稀植或密植均不能获得最高单位
面积有效穗 , 适宜的种植密度才是获得最大有效穗
数 和产 量 的基 础 。 2 2 不 同株 行距 配置 对 水稻产 量 的影 响 .
量 。另外适时和适量施用氮肥 ,也有利用产量和 “
成的影响 . 揭示合理的栽培措施有利于水稻 的牛长及产 屠的提高 . 同时提 出 r今后水稻牛产需要解 决的一 问题 。 关键词 :水稻 ;栽 培;产 量
中图分类号:S l. 5 1) ( 4
文章编号 :10 — 202 1)4 0 9 — 4 0 15 8 (0 0~ 36 0 I
其利 用效 率 及对 环境 的 污染 。有研 究 认 为 , 同水 我
但也有人认为穗肥不宜过高施用 , 穗肥过量水
稻千粒重显著下降 ,产量也相应降低 。 。
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为 l. k/g 0 g ,氮肥利用率为 4 k 2. 8 %,远低于世界水平‘。因此在保障水稻产量 3 =
氮肥利用率的提高。詹 志钧牡试 验证明适量增施氮 。 ’
肥 .不仅 酱增产 ,日氮肥利用率也能提高。 .

不同移栽密度对棉田油菜抗性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移栽密度对棉田油菜抗性和产量的影响
P 1 . 4 1 g / k g ,全 K 2 4 . 7 g / k g , 碱 解N 1 9 5 . 0
氯化 钾 ( 含K O 6 0 % ) ,硼 肥 ( 含B 1 5 %)。在 油菜 移 栽 前打 穴施 入 尿素 7 5 0 . 0 k g / h m 2 ,过 磷 酸钙 7 5 0 . 0 k g / h m2 , 氯化 钾 3 7 5 . 0 k g / h m ,硼 肥 l 5 0 . 0 k g / h m2 作 底肥 :1 0 月2 5 日追 施 尿 素 1 1 2 . 5 k g / h m2 , 氯化钾 1 1 2 . 5 k g / h m2 ,其 他 管 理 措施 同常
规 大 田生 产 。
mg / k g ,有效P 2 1 . 4 mg / k g ,速效K 8 8 . 4
mg / k g ,p H值 7 . 8 。试 验 地 属 亚 热 带 过 渡 到季 风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 l 6 . 6 " C, 年 降水量 在 1 2 3 0 mm左 右 , ≥ 1 0 ℃ 的
1 材料与方法
1 . 1 试 验 地 概 况 试验地位于益 阳市南县南洲镇南洲 村 ,试验地土壤 为洞 庭湖 平原紫潮泥粘
壤 土 ,肥 力 中2 试 验 设 计 及 田 间 管理
试验 种植 模式为棉花一油菜,稻 田 前 荐为棉 花 ,厢 宽2 . 1 m,试 验根据 移 栽密度 和每厢移 栽行 数设8 个 处理 ( 表 1 ) ;试 验 采 用 随机 区 组 排 列 ,每 个
大面积发展 油菜 对提高农 民经济收
入 和生 活水 平 有着 极 其重 要 的意 义 。
油 菜 的 生长 发育 和 产 量受 各种 栽 培 因
素 的影 响 ,其 中 密 度 是 影 响 油 菜 生 长 发 育 及产 量 的一个 至关 重要 的 因子 【 l - ] ,

移栽密度与供氮水平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影响

移栽密度与供氮水平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影响

氮素干物质生产 效率、 氮素稻谷生产效率、 氮素农学利用效率、 氮素利用效 率与氮素偏 生产力 显著 降低 。相 同施氪量下 , 移栽 密度 变大, 单位面积有效穗 数、 氮素农 学利用效率、 素利用 效率 与氮素偏 生产力 呈增 加趋势 ; 氮 总吸氮量先增加 后降低。 综合考虑 产 量、 氮素利用及环境 污染等 因素 , 该地 区水稻生产合理 的栽培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分别为4 m× m和 10k h 0 c 4 e 0 5 / s m。
关 键 词 : 稻 ; 栽 密度 ; 水 移 氮肥 ; 量 ; 素 利 用 率 产 氮
中国分类 号:1 3 1 s 1 S4 . ;5 1
文献标识码 : A
Efe t f Tr n pl ntng De iy a t o e a a e e t f c s o a s a i nst nd Nir g n M n g m n
间试验在 3种栽培 密度 (0c 3 m、0 c 4 m、0e 5 m) 5个施氮水平( 10 2 53 0 35k /h ) 3 m× 0c 4 m× 0c 5 m× 0c 和 0、5 、2 、0 、7 s m2 条件下研 究 了水稻产量、 产量构 成因子及 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施用 氮肥或增加密度 , 均可显著增加水稻产量 ; 当施肥过量或 密度较 高时, 产 量 降低。 同一密度 下, 施氮量增加 , 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 穗粒数、 子粒、 秸秆和 总吸 氮量先增加 后降低; 素收获指数相 反; 氮 而
tl ain u d rdf rn c rn pa t gd n i f 0e l 0c , O c ×4 m ,a d5 m ×5 m t a piainrtso 0,1 0, ii t n e ie t et sl i e st o 3 n ×3 m 4 m z o e r i a n n y 0 c n 0 c 0 e wihN p lcto e f a 5

种苗大小与移栽密度对党参产出性能的影响

种苗大小与移栽密度对党参产出性能的影响

摘要种苗是党参种植的物质基础,因不同大小的种苗对移栽密度的选择性和适应性不同。

因此,本试验将党参种苗分为大苗、中苗、小苗和特小苗4个等级,分别采用62.50万株·hm-2、50.00万株·hm-2和41.67万株·hm-2的密度移栽,通过农艺性状、生理特性、药材产量和质量等指标对各处理进行综合评估,筛选最佳的种植组合,为甘肃地区的党参高产优质种植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结果归纳如下:1.总体上,在不同密度中,返青率随种苗的减小而降低。

不同大小种苗返青后异速生长趋势明显,农艺性状受种苗大小的影响较大,大苗和中苗的生长势随生长期的推移而减弱,小苗和特小苗增强。

2.种苗大小与移栽密度对党参叶生理特性都有显著影响,抗氧化酶类的活性随党参生长发育和季节不同有显著差异。

在党参日光合作用中,9:00~11:00,各处理净光合速率呈增加趋势,11:00~19:00呈下降趋势。

3.种苗大小与移栽密度对党参药材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中苗在62.50万株·hm-2密度中产量显著高于大苗和特小苗。

不同密度条件下,大苗和中苗的药材根长优于小苗和特小苗,但其发病率与病情指数也均较高。

大苗在低密度中药材产量高,与中苗、小苗和特小苗呈相反结果。

不同处理对党参种子千粒重无显著差异,而对种子产量有显著差异。

4.种苗大小和移栽密度对党参药材活性成分的互作效应显著,在41.67万株·hm-2密度中,大苗、中苗和特小苗的多糖含量最高;大苗和中苗在62.50万株·hm-2密度中及特小苗在41.67万株·hm-2的炔苷含量最高;大苗和小苗在62.50万株·hm-2中,而中苗和特小苗在50.00万株·hm-2中浸出物含量最高;不同大小种苗在50.00万株·hm-2条件下的水分含量最高。

5.对党参农艺性状、抗病性及药材产量质量等15个指标进行综合因子分析,结果发现大苗在41.67万株·hm-2的移栽密度中,种植效果最佳,中苗和小苗在62.50万株·hm-2中种植效果最佳,SL在各密度栽培效应均较差。

移栽密度对移栽棉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移栽密度对移栽棉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鱼眼 探测 头 的观 测棒 定 点在 行 问 中央 , 调好 水平 , 并 射 透 过 系数 和 直 射 辐 射 透 过 系 数 变 化 趋 势 基 本 一 从 计 算 机显 示屏 上 观察 无 人影 等其 它 外界影 响时 开 致 . 初 花 到 盛铃 逐 渐 减 小 , 吐 絮 期 又 略有 增 加 。 从 到
冠 层 结构 分析 仪 测定 各 时期 的冠 层 结构 指标 ,测定 截获 增 加 . 群体 光合 生 产 能力增 加 。 同一 生育 时期 ,
时选 择北 京 时 间 2 :O 2 :O时 ,在 田间将 安 装有 随密 度增 大 . 均叶簇 倾角 呈增 大趋势 。群体 散射 辐 OO ~ 2O 平
过 系数 来看 . 生 育后 期 , 杂 A1透光 损 失 明显 高于标 杂 。在 产量表 现 上 , 到 标 当密度 为 08万~ . . 1 0万
株/ 6 m2 6 7 时天 杂产量表 现 最 高 , 密度 为 10万株 /6 m , 杂 A1产 量表现 最 高 。 当 . 67 时 标
维普资讯
试验 研究2 8 0. 05
舢 辞吼 技
移栽密度对移栽棉 生理特性
及产 量 的影 响
韩焕 勇 , 邓福 军 t 陈庆 明 z 杨利 勇 t
( 新疆 农垦 科 学院棉 花 所 石 河子 8 2 0 ; .农 七 师 1 0团 8 4 3 ) 1. 3 0 02 3 3 0 4 摘 要 : 过 对 育 苗 移 栽 杂 交棉 不 同密度 处理 生理 特 性 及 产 量 的研 究 表 明 , 通 品种 不 同 , 同生 育 时 相
期。 棉花叶片气体 交换参数在花铃期和吐絮期的表现规律 不同。具体表现为 : 在花铃期 , 随着密度
增加 , 单叶 光合 速 率呈 下降趋 势 ; 吐 絮期 , 在 当密度 为 08万株/ 6 m , 杂 单 叶光 合 速 率最 高 , . 67 时 天

不同栽插密度对南粳9108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栽插密度对南粳9108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品种 与 技 术
DO I : 1 0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8 0 8 2 . 2 0 1 5 . 0 1 . 0 1 9

中国 米 2 0 1 5 , 2 1 ( 1 ) : 7 8 — 8 0
不 同栽 插 密 度对 南粳 9 1 0 8群 体 性 状及 产 量 的影 响
后期病 害的发生 。 南粳 9 1 0 8 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
食作物研究所培育 的食 味优 良的粳稻 新品种。随着水 稻 2 5 c m行距插秧机 的成功 开发与 3 0 c m行距栽 培技 术 的不断提高 ,客观评价使用这两种不 同行 距对机插 水稻产量 的影响 , 对合理选择机具有 十分重要 的意义 。 据此 , 2 0 1 3年笔者在江苏省 白马湖农场种业 科技 园区 综合 展示基地 ( 淮安 ) 内, 进行 了不同行距机 插水稻 的
吕宏飞 张安存 韩正光 乔红梅 周青 陈英 陈新红 z
( 江苏省 白马湖农 场 , 江苏 淮安 2 2 3 2 1 6 ; z 淮阴工学 院, 江苏 淮安 2 2 3 0 0 3 ; 通讯作者 : c x h 一I ) x j @1 6 3 l l
_

要: 以优质 食味水稻 品种南粳 9 1 0 8为材料 , 进行 了 3种不 同行距模拟机插 试验 。试 验结果表 明 , 行距 2 0
月2 0日移 栽 , 5 d后施 返青 肥 ,每 6 6 7 m z 施 尿素 2 0 k g , 并进行化学 除草 , 每6 6 7 m 施“ 双超” 6 0 g ; 穗肥 , 每 6 6 7 m 施 尿素 1 5 k g 。中后期 重点采 用井 冈 已唑醇 、 甲
由图 1 可知 , 茎蘖数随栽插密度 的增加 而增加 , 高

水稻不同移栽密度对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水稻不同移栽密度对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水稻不同移栽密度对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作者:崔鹏冬高文高培宇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09期摘要:水稻不同移栽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很大,移栽密度不同,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性状也不相同。

鉴于此,几年来红旗农场做了水稻不同移栽密度试验,其目的是探讨适宜农场水稻生产最佳移栽密度,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为红旗农场推广合理移栽密度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稻;不同栽培密度;生长发育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识码:A1 试验材料1.1 供试品种吉粳88品种。

1.1.1 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在红旗农场一分场,其土壤属于中度盐渍化草甸土,土壤肥力中等,水解氮140mg/kg、速效P2O511mg/kg、速效K2O 198mg/kg,灌排方便。

2 试验设计与处理本试验共设5个处理,包括对照,不设重复,共同设置在一个大区内,每个处理区面积为12m×13m=156m2。

其各处理设计如下:对照:密度为9×4寸,25.5穴/m2。

处理1:密度为9×5寸,20.4穴/m2。

处理2:密度为9×6寸,17穴/m2。

处理3:密度为9×7寸,14.6穴/m2。

处理4:密度为9×8寸,12.75穴/m2。

3 试验方法和管理措施利用大棚钵盘育苗,育苗时间4月5日,播种量为每孔3~4粒种子。

3.2 插秧按照各处理密度要求进行插秧,时间为5月20日。

3.3 综合配方施肥按每公顷施纯N200kg、P2O592kg、K2O100kg、硫酸锌20kg,折合成试验区用量,具体施用方法:3.3.1 基肥把氮肥的30%、钾肥的70%、磷肥和锌肥全部做基肥在第2遍旱耙地前施入,达到全层施肥。

3.3.2 返青分蘖肥氮肥的35%,在插秧后5~7d施第1遍,6月15日前施完第2遍。

3.3.3 补肥氮肥的20%,钾肥的30%,在6月20日前施入。

3.3.4 穗肥氮肥的15%,于7月9日施入。

临奥9号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临奥9号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米 产量 4 0- 0k/6 2 5-5 0g6 7m 。
1 - 试验 设计 3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5 设 个密度处理
( 表 1, 见 )3次重 复 , 1 共 5个小 区 , 区面积 3 . 2 小 33 I 2n
(. m, 4 ) 每小区栽 5 , 83 宽 m , 3 行 采用等行距单株定
始 连 续 收 1 测 定植 株 性 状 及 经 济 性 状 。 0株
间= 35> 00 70) 表 明不 同密 度 间 产 量 差 异 4 .IF .1(.1 ,
达 极 显 著 差 异 。经 新 复 极 差 测验 ( 4 , 表 ) C处 理 产
量极显著高于 D处理 ,D处理产量又极显著 高于
肥力和生态条件来 决定其 最佳 栽培密度 。所 以种
L一, ・ 刎加 圜平
6 36g67I ,其 次 是 3 0 /6 l 1.k/6 " n 20株 6 7I ,平 均 单 产 I 2
5 03 g6 7 ,第 三 是 2 0 8 . /6 k 8 0株 /6 ' 6 7i ,平 均 单产 n
度处理产量 随密度增加而提 高, 当群体密度超过 c
处 理 后 , 量 呈 下 降 趋 势 。充 分 表 明 , 一 品 种 并 产 同 不 是 密 度 越 大 , 量 就 越 高 , 不 是 农 民 所 说 的 稀 产 更 植 大 穗 产 量 高 , 是 要 根 据 不 同品 种 、 同 的 土 壤 而 不

农业科技 ・
临奥 9号 不 同栽 培 密度 对 产 量 的影 响
周红艳 ① 商胜 东② 袁亚平①
(贵州省道真自治县上坝乡农业服务中心 530⑦ ① 65 1遵义市红花岗区农牧局 53O ) 6 0 1

临奥9号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临奥9号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审定 ,0 8年引入 道真 自治 县示 范种植 。 了探索 临 20 为
奥 9号 在道 真 生产 条 件下 的适 宜 种植 密 度 ,建 立 合
理 的群体 结 构 , 到 良种 良法 配 套 . 做 充分 发 挥该 品种 的增 产 潜力 ,为大 面 积推 广应 用 提 供科 学 的指 导 依 据 ,0 9年特 进行 了本 试验 。 20
产量最 低 , 平均单 产 5 36k/ 。 0 . g亩
试 验 于 4月 5日播 种 ( 养 块 育 苗 ) 营 ,播 种 前
作 者 简 介 : 红 艳 (92 ) 女 , 艺 师 , 要 从 事 农 业 技 术 推 周 17 一 , 农 主
广工 作 。
— —
1 — 38 —
粮 物 211 食作 0 . 02
1 材 料 与 方 法
11 供 试 材 料 .
2 行 床土 培肥 ,播种 时 统 一采 用 营养 块 薄膜保 0d进 温育 苗 , 床管 理按 玉米 营养 块 育苗 技术 规 程操 作 。 苗 4月 1 7日单 株 定 向移 栽 , 栽 前精 细 整 地 , 移 移栽 时 , 每 小 区施 清粪 7 , 合 肥 3 k , 钙 2k , 素 5 复 g普 g尿
合理 , 另外 表 明不 同密 度 间产 量差 异 达极 显 著 水 平 。 同 品种 .不 同 的土 壤肥 力 和 生 态条 件 来 决 定其 最 佳 经新 复 极差 测 验 ( 表 4 , 见 )C处 理产 量 极 显 著 高 于 D 处理 , D处理 产 量 又极 显 著 高 于 B、 A处 理 , E、 B处理
童 舭蛐挑
202 食 物 0.粮 作 11
临奥 9号不 同栽培 密度对产量 的影响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宁香粳9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宁香粳9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简介方先和(1970—),男,安徽庐江人,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

收稿日期2023-12-07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宁香粳9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先和(庐江县同大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安徽庐江231500)摘要为明确宁香粳9号在安徽庐江县种植的适宜播期及密度条件,本试验对该品种水稻的产量构成、产量、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等部分指标开展了研究。

结果表明,各播期及密度组合下,以6月9日播种、移栽密度22.5万穴/hm 2或者6月19日播种、移栽密度27万穴/hm 2的处理产量较高,分别达到11142.02、11079.82kg/hm 2,2个组合处理下稻米品质较高。

实践表明,在适合播期内迟播、适当增加密度可协调宁香粳9号的产量结构,提高产量及品质,为该品种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播期;移栽密度;宁香粳9号;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51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4)03-0008-04水稻单产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优良的品种,还需要配套的栽培技术体系作为支持[1-3]。

关键栽培技术因素中播期和密度的协调,有助于实现水稻增产的目的[4-7]。

有关播期和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研究较多。

李秀芬等[8]研究结果表明,播期推迟时,水稻产量降低;朱镇等[9]研究结果表明,播期推迟时,水稻产量降幅明显,且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等产量构成要素均有所降低;姚义等[10]认为,在播期推迟的情况下,稻米的外观品质变优,食味品质有所变劣;季红娟等[3]认为,在适播期内延迟播种时间,提高了扬粳3012的外观品质,但稻米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有所降低;朱镇等[9]认为,随着密度的降低,水稻穗数逐渐降低,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季红娟等[3]认为,随着密度的增加,扬粳3012有效穗数、产量和千粒重增加,穗总粒数和结实率降低,整精米率增加,垩白度和垩白率降低,胶稠度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降低。

宁香粳9号为早熟晚粳稻品种,其适应性广、高产、软香、综合性状佳。

水稻不同移栽密度对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水稻不同移栽密度对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3 . 3 . 1 基肥 把氮肥 的 3 0 %、钾肥 的 7 0 %、磷 肥和锌 肥全 部做 基肥在 第2 遍旱耙地前施入 ,达到全层施肥 。 3 . 3 . 2 返青分蘖肥 氮肥的 3 5 %,在插秧后 5~7 d 施第 1 遍 ,6月 1 5日前施 完 第 2遍 。 3 . 3 . 3 补 肥 氮肥的 2 0 %,钾肥 的 3 0 %,在 6月 2 0日前施人。 3 . 3 . 4穗 肥 氮肥 的 1 5 %,于 7月 9日施入 。 3 . 4控制无效分蘖 在6 月2 8日排 水晒 田 ,7月 5日灌水 ,晒 田 7 d ,达到 叶 色变黄 ,叶片上举为止。 3 . 5其他管理措 施同生产 田 4调 查 方 法
盛 融翅
m - :
l 株 株 高 , c m
g . t / ( ) 株 株 高 / c m 警* 数 m √ - : 3 株 株 高 , c m 譬 数 ・ m / ( ) 株
5 2 0 4 9 6 4 9 3 4 1 5 4 O 3 5 2 5 6 5 3 5 2 5 2 6 5 3 6 3 4 5 8 8 5 7 0 5 6 4 9 3 9 5 9 7 1 0l 1 0 3
48 5
4 6 9 4 4 2 4 3 8 4 0 8
表 2 不 同移栽密度水稻生育期比较表 从表 1中结果看 出:不 同移栽 密度对水稻株高和分蘖数量 影 响有差 异。从水稻株高上看 :不 同移栽 密度对水稻株高前期 影响差异小 , 从 拔节以后到成熟期 随着移 栽密度的降低 ,水稻 株高逐渐增高 ,这说明稀植水稻个体 营养 足 ,通风透光好 ,密 度越小 ,株高越 高。从 茎蘖生长动态上看 :水 稻从分蘖期一直 到成熟期 ,水 稻的最高分蘖数和有效穗数 ,随着栽植密度 的降 低 ,其茎蘖数也越少 , 但从 各个处理 的具体情 况看 ,栽植密度 越稀分蘖期茎数上升 决 , 分蘖高 峰后 的数下降也缓慢 。 5 . 2不 同移栽密度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 见表 2) 从表 2中结果 可以看出 :不 同栽植密度对 水稻的生育期有 影 响 ,表现为随着栽植 密度 降低 ,分蘖期越早 ,但 整个 生育期 期和高峰期延后 , 来弥补茎数的不 足 , 最后表现为成熟期 延后 。 延长 ,比对 照延后 1—3 d ,这说 明栽 植密度越稀 ,分蘖的有效 5 - 3 不 同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 因素的影响 ( 见表 3)

种植密度对新葵9号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新葵9号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新葵9号产量的影响柳延涛;刘胜利;李万云;王鹏;陈寅初;赵刚【摘要】[目的]新葵9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自育中熟油葵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抗病强的特点.筛选新葵9号最佳种植密度,以期挖掘新葵9号生产潜力.[方法]设置5个种植密度,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新葵9号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新葵9号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7 500~75 000 株/hm2,生产中可适当调节种植密度提高新葵9号产量.[结论]生产中应根据地力条件建立合适的种植密度以发挥新葵9号最佳生产潜力.该研究可为新葵9号种植户采用最佳栽培密度提供依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2页(P55-56)【关键词】新葵9号;密度;产量【作者】柳延涛;刘胜利;李万云;王鹏;陈寅初;赵刚【作者单位】新疆农垦科学院物作所,新疆石河子832000;新疆农垦科学院物作所,新疆石河子832000;新疆农垦科学院物作所,新疆石河子832000;新疆农垦科学院物作所,新疆石河子832000;新疆农垦科学院物作所,新疆石河子832000;新疆农垦科学院物作所,新疆石河子8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5油葵自1958年在新疆试种以来,其种植面积呈直线增长,到1985年以后一跃成为新疆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在13.33万~16.67万hm2。

由于受市场价格影响较大,新疆油葵种植面积在年季间变化很大[1-2]。

对于农户来说,选种高产优质抗病油葵品种至关重要。

新葵9号是新疆农垦科学院自育的中熟油葵品种,该品种丰产潜力大、产量高、适应性强,抗霜霉病、锈病和叶斑病,是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的油用向日葵新品种。

新疆气候类型特殊,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该品种增产潜力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为此,笔者探讨了种植密度对新葵9号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期为生产中油葵种植户提供理论指导。

移栽行距、密度对水稻超高产形成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移栽行距、密度对水稻超高产形成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移栽行距、密度对水稻超高产形成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如今可以通过改变栽培方式、品种选择、育种技术等手段来提高水稻产量,从而实现水稻超高产。

而在这些手段中,移栽行距和密度是比较关键的两个因素,它们的改变可以直接影响到水稻的产量和产量质量。

因此,研究这两个因素对水稻超高产形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移栽行距、密度对水稻超高产形成的影响,为优化稻田管理和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探究不同移栽行距的对水稻产量和产量质量的影响。

2.探究不同密度的对水稻产量和产量质量的影响。

3.分析不同移栽行距、密度对水稻超高产形成的影响机制。

(二)研究方法
1.选择不同移栽行距和密度条件下的水稻品种作为试验材料。

2.在相同的施肥、灌溉、农药等管理条件下,比较不同移栽行距和密度条件下的水稻产量和产量质量。

3.采用统计学方法(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究不同移栽行距、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机制。

四、预期成果及意义
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到以下预期成果和意义:
1.明确移栽行距、密度对水稻超高产形成的影响规律,为优化稻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为进一步优化水稻育种、品种选择、管理措施等提供参考依据,为水稻超高产提供技术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 ~ 3 6万 株 ・h . m 范 围 无 土 苗 群 体 总 蕾 数 、 蕾 强 度 、 铃 数 及 成 铃 强 度 均 随 着 密 度 的增 加 而 增 加 。 在 现 成
2 4万株 ・h 子棉 产量 最高 , 到 4 8 g・ h 。 . m-时, 达 2 4k m- 。 关 键 词 : 花 ; 土苗 ; 棉 无 密度 ; 量 ; 产 生长发 育 中图分 类 号 : 5 2 0 ¥6.1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 06 2 2 1 ) 90 2 —2 1 0 —3 X( 0 2 0 —0 10
收所 有小 区子 棉计算 实 际产量 。
1 3数 据 处 理 .
数据 采用 E cl 0 3和 S S 3 0进 行 处 xe 20 P S V1 .
l材 料 和 方 法
1 1试 验 设 计 .
理和 统计 分析 。
试 验 于 2 0 —2 0 0 8 0 9年在 扬 州大 学 农 学 院试 验 农 场进 行 。供 试 品种 为 南 抗 9号 。试 验 地 为 砂 壤 土, 土壤 有 机 质 含 量 1 6 、 解 氮 1 4 7mg・ .8 水 3.

HUA -i ng,H AN n He la Yo g,XU ng f i Yi - e ,W U u ,G U H i Cha o,CHEN a Yu n,CHEN - ua。ZHANG an De h 栽 密度 对 棉 花 无土 苗 生 长发 育及 产量 的影 响 。结果 表 明: 1 8 探 在 .
花 生产 现 代 化 水 平 。但 有 关 其 移 栽 后 的相 关 配 套
栽 培技 术 还未 展开 系统 研究 , 重 影 响该 项 技术 的 严 推 广 和应 用 。对 此 , 文 围绕 无 土 苗适 宜 移栽 密度 本 开 展研 究 , 为进 一步 推广 应用 提供 技术 指 导 。
月 2 日、 0 7月 5 日 、 7月 2 日、 0 8月 1 日、 5 8月 3 0
日、 9月 2 O日调 查株 高 、 叶数 、 真 现蕾 数 、 铃数 。 成 1 2 2 量 调查 。 9月 2 .. 产 0目在 每个 小 区第 三 行 , 连
续选 取 1 O株长 势一 致 的棉花 调查 成 铃分 布 和 单株 成铃 数 , 分 期 收 获 吐 絮 子 棉 , 算 铃 重 。 同 时实 并 计
长 期 以来 , 国南方 棉 区主 要 采用 营 养钵 育 苗 我
移栽 技 术 , 露 出许 多 问 题 , 成 本 高 、 动 强 度 暴 如 劳 大、 费工 费 时等口3。随着改 革 开 放 , _ _ 中国 经济 的迅 速发 展 , 村 劳 动 力 向城 市 转 移 , 转 移 量 呈 上 升 农 且 的趋 势 。无 土 育 苗 移 栽 是 棉 花 简 化 栽 培 技 术 的 j 新 突破 1 , 有利 于 将 棉农 从 繁重 的营 养 钵 育 苗 __既 0 和移 栽技 术 中解脱 出来 , 又有 利 于育 苗 环节 实 现 产 业 化 和 工 厂 化 , 而进 一 步 简 化 植棉 用 工 , 高 棉 从 提
Efe t fT a s l n i g De st n Yil n o h o ol s- r w e d ig o n a g NO 9 fcs o r n p a t n iy o ed a d Gr wt fS il sg o S e ln fNa k n n e
2结 果 与分 析
2 1密 度 对 无 土 苗 生 长 发 育 的 影 响 .
2 1 1 高 。 研 究 表 明 , 本 试 验 密 度 范 围 内, .. 榇 在 无
k ~、 g 速效 磷 2 . 5 2 mg・k ~、 效 钾 8 . g 速 0 6 mg・
k ~。设计 无 土苗移 栽 密度 分 别 为 1 8万 、 . g . 2 4万 、 3 0万 、. . 3 6万 株 ・h m~。按 照 单 因 素 随 机 区组 设 计, 重复 3次 , 区 面积 2 。5月 7日移 栽 , 小 7m 全
土苗最 终株 高 随着密度 增加 而逐 渐增 加 。其 中 1 8 .
万 株 ・ m: 高 最 低 仅 为 1 3 0 c 3 6万 株 ・ h 。 株 4 . m, . h 株高最 高 为 1 2 0c m 5 . m。 2 1 2群 体总营数 和现 蕾 强度 。 表 1表 明 , 同密 .. 不
生育 期施 氮肥 3 0k 0 g・h , 肥 占 2 , 铃 肥 m 基 0 花
占 6 , 顶 肥 占 1 ; 磷 酸 钙 6 0 k ・h 5 盖 5 过 0 g m~,
度 处理 的每公 顷总蕾数 都先 上升 后下 降 , 7月 2 于 O 日达峰 值 , 3 6万株 ・h 群 体 总 蕾数 最 多 。进 以 . m
移 栽 密度 对 南抗 9号 无 土 苗 生 长发 育及 产 量 的 影 响
华 鹤 良 韩 勇 许 映飞 吴 慧 顾 超。 陈 源。 陈德 华 张 祥 。 , , 。 , , , (.扬州 大 学农牧 场 , 1 江苏 扬 州 2 5 0 ;.扬州 大 学江苏 省作 物遗传 生理 重 点实验 室/ 20 92 农 业部 长 江 中下游作 物 生理 生态 与栽 培重 点开 放实验 室, 江苏 扬 州 2 5 0 ) 2 0 9
次花 铃 肥各 占 5 。各 期 氮 、 、 0 磷 钾肥 均 混合 后 施 用 。 田间其 他管 理措施 按 高产要 求进 行 。
1 2测 定 项 目 .
1 2 1 艺性状 调查 。 于 现蕾 后 , 小 区第 二 行 连 .. 农 每 续 标记 长势 一致 、 具有 代 表 性 棉 株 1 0株 , 别 于 6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