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知识
航天小知识

航天小知识
1、中国航天事业包含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大领域。
2、我国神舟号试验飞船是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的。
3、航天员在睡袋中漂浮着,用绳子将人倒挂在墙上、墙角、天花板上等等,背部和侧面没有感觉。
4、宇航员描述,太空闻起来就像烧焦牛排、高温金属和焊接烟雾的刺鼻气味。
专家表示,太空气味呈现出的金属味可能是来自于高能离子的振动。
5、铝镁合金、钛合金等复合材料都是航天科学的产物。
如今,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旅行箱、压力锅等生活用品上。
6、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他是(美国)人。
他首先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理想。
7、世界上第一颗粒人造地球卫星是(前苏联)发射的,从而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8、人造卫星的分类:按照功能或应用分类:通信卫星、遥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
9、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是在(1999年11月20日)发射成功的。
10、我国在(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了远程火箭。
航天小知识摘抄简短

航天小知识摘抄简短
1 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是指由人造制造的空间卫星,它一般有方圆数百公里的活动范围,它的活动空间也可能超越地球的轨道并进入地外空间,像月球、火星和小行星带等。
它对于研究宇宙特别有用,同时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主要工具。
2 航天器
航天器是指进入宇宙的太空飞行器,它有定向马达系统以及某种形式的动力源,例如火箭,它们能够脱离地球表面并以有一定方向张发。
它们包括太空定位卫星,卫星轨道、火箭、行星探测器和陨石探测器,他们都能发射或(直接)降落在宇宙外的其他星球和天体上。
3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指可由宇宙运行的飞行器,它们和火箭类似,但可以重复运行,能在高层的宇宙中运行。
它保持在外层大气层中工作,使用空气动力,继而可以将物资从地球表面运去宇宙外太空,它也可以被用于观察地球,或完成地球上其他各种工作。
4 生命支持系统
生命支持系统是指保持人们在外太空环境中正常生存的系统,是宇航员的核心安全装备。
生命支持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在有限的空间
内,利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向宇航员提供一个稳定的、安全的、舒适的空间环境,保证宇航员的正常生存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5 航天航空
航天航空是指在宇宙空间中为了满足公民、商务、科学研究和技术课题等目的,建立合法、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航空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航天研究、实验和航天器发射,为人类社会作出有效服务。
航天科普知识大全

航天科普知识大全1. 航天探索的起源航天探索指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和利用。
早在古代,人们就对星空产生了好奇,但真正的航天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
2. 航天器件的发展在航天探索中,航天器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包括火箭、卫星、太空飞船等。
这些器件经历了多年的技术革新和改进。
3. 太空环境及挑战太空环境对航天任务提出了很多挑战。
其中包括真空环境、极端温度、辐射和微重力等。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4. 探索外太空的意义航天探索不仅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梦想,也是人类探索未知的一种方式。
它有助于扩展人类的认知和技术水平,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5. 卫星的角色和用途卫星是航天探索的重要工具之一。
它们可以用于通信、导航、观测和科学研究等方面。
卫星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社会。
6. 载人航天载人航天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的一个重要领域。
人类首次进入太空是在20世纪60年代。
载人航天不仅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也是激发人类探索精神的象征。
太空探索往往需要国际合作才能实现。
各国之间的合作可以分享资源、技术和经验,共同推动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
8. 探索地外生命探索地外生命一直是航天科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科学家们通过探测行星和太空中的其他物体,寻找地外生命的证据和迹象。
9. 未来的航天技术未来的航天技术将继续推动航天探索的发展。
其中包括更先进的火箭系统、更高性能的卫星、更精确的导航系统等。
10. 太空旅游的前景随着技术的进步,太空旅游正逐渐成为现实。
一些私人企业计划通过提供太空旅游服务,让更多人有机会体验外太空的奇妙。
请注意:以上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得作为科学或学术论文的引用。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航天科普知识,请查阅权威的学术出版物。
航天科普小知识

航天科普小知识
航天科普小知识
航天常识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它推动了人类不断前行的步伐。
这里将为您介绍一些航天科普小知识。
1. 什么是卫星
卫星是一种人造的飞行器,用于在地球轨道上运行,以实现通信、导航、科学研究等目的。
卫星有很多种类,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
2. 什么是火箭
火箭是一种能够在空间中自主飞行的飞行器,它采用燃料和氧气的燃烧反应来产生推力,从而推动它进入空间轨道。
火箭是进行航天活动的必要工具。
3. 什么是太空
太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之外的无限空间。
太空中没有空气、水、重力和温度,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环境,它对人类探索和研究宇宙有着重要的意义。
4. 什么是航天员
航天员是指进行航天活动的人员。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技能和知识,才能够在太空环境中执行任务。
航天员的工作包括宇航服的穿着与维修、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科学实验的开展等。
5. 什么是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由多个国家合作建造的空间站,它位于地球轨道上,是人类在太空中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基地。
国际空间站拥有多个实验模块,包括实验舱、船坞、能源舱等,航天员可以在其中生活和工作。
总之,航天科普小知识涵盖了卫星、火箭、太空、航天员和国际空间站等方面的知识,它们对于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有着重要的意义。
航空航天知识科普

航空航天知识科普
1.飞机的起飞原理:飞机的起飞原理是通过引擎产生的推力将飞机推向前方,同时机翼产生升力,使飞机离开地面。
机翼的升力是由于空气在机翼上方流过时速度增加,压力降低所产生的。
2. 火箭的工作原理:火箭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向后排放,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向前方移动。
火箭在航天探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卫星的分类:卫星可以分为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观测卫星等多种类型。
通信卫星主要用于无线通信,导航卫星则可以帮助人们确定自身位置,气象卫星可以提供天气预报,观测卫星则可以用于太空探索和研究。
4. 航空器的飞行高度:航空器的飞行高度可以分为低空飞行、中空飞行和高空飞行。
低空飞行一般在5000米以下,中空飞行在5000-12000米之间,高空飞行则在12000米以上。
不同的飞行高度对应着不同的飞行速度和航程。
5. 航空器的涡流:航空器飞行时,产生的空气涡流对周围的航空器造成影响,需要注意避让。
涡流的产生是由于机翼产生的升力,使得机翼上方的空气向下流动,形成旋涡。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航空航天知识科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领域。
- 1 -。
航天知识

航天知识1. 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的"斯普特尼克1号"2. 我国发射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的“东方红一号”3.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6日4.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名字是:神舟”五号5.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航天员是:杨利伟6.第一个登陆太空的人是: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7.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8.第一个在太空中太空行走的人是:前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奥诺夫9.中国的载人飞船是“神舟”系列,有两层含义:一是音同“神州”,二是“神奇的船(宇宙飞船)”的意思10.世界上前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分别是:前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中国11.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有:前苏联,美国,中国2. 航天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
“航天”系泛指航天器在太空在地球大气层以外(包括太阳系内)的航行活动,粗分为载人航天和不载人航天两大类。
“航天”这个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新事物应用了众多涉及基本概念的名词,这些名词与“航空"有很大差别。
3. 航天: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次载人航天的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宇航员:杨利伟第一次多人载人航天的宇宙飞船:神舟六号宇航员:聂海胜费俊龙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1、人类已研制出几种载人航天器?人类现已研制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3种载人航天器。
2、载人航天器各有什么用途?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主要用于接送航天员和货物,且在太空飞行时间一般不超过20天,又可称为天地往返运输器;空间站在太空长期运行,不返回地面,主要用于观天看地、研究空间科学、太空生产和在轨服务等。
3、火箭的故乡在哪里?“火箭”最早的含义是“带火的箭”,出现在中国的三国时期。
火药发明后,宋代兵家打仗时,就把火药筒绑在箭杆上,点燃引信后,靠火药喷火产生的反作用力使箭飞得更远,这种火箭已具有了现代火箭的雏形。
航天航空科普知识大全

航天航空科普知识大全一、运载火箭1、运载火箭是一种发动机,用来将宇宙飞船、卫星、人造卫星等物体发射到太空。
2、运载火箭的发动机系统由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推进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
3、运载火箭的推进剂有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液体推进剂由液体燃料和液体氧化剂组成,固体推进剂是固态燃料和固体氧化剂组成。
4、运载火箭的推进系统由发动机、推进剂储存室、燃烧室、推进器、推进器控制系统、推进器推力调节系统等组成。
5、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由航向控制系统、姿态控制系统、推力控制系统等组成,用于控制火箭的航向、姿态和推力。
二、航天器1、航天器是指在太空中飞行的人造物体,它们可以是宇宙飞船、卫星、人造卫星等。
2、宇宙飞船是用来运载宇航员到太空的航天器,它们通常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发射系统、机身、舱壁、舱底等。
3、卫星是用来在太空中进行通信、监测、测绘等任务的航天器,它们通常由发射系统、机身、电源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通信系统等组成。
4、人造卫星是用来执行特定任务的航天器,它们通常由发射系统、机身、电源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通信系统、探测器等组成。
三、航天技术1、宇宙飞行技术是指运用物理学、数学、力学、化学、电子学等学科知识,利用运载火箭、航天器等技术,实现宇宙飞行的技术。
2、航天器控制技术是指在宇宙中控制航天器的技术,包括航向控制、姿态控制和推力控制等。
3、航天器通信技术是指在宇宙中实现航天器之间的信息传输的技术,它主要利用无线电波和射电波实现信息传输。
4、航天器导航技术是指在宇宙中实现航天器的定位、航向控制和航迹规划的技术,它主要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实现。
5、航天器探测技术是指在宇宙中实现航天器的探测和观测的技术,它主要利用传感器和观测仪器实现。
航天科技知识

航天科技知识航天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泛指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航行活动,分为载人航天和不载人航天两大类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航天科技知识,供大家阅览!航天科技知识资料1、什么是空间站?空间站,也称为轨道站或太空站,是一种能长期在地球低轨道上运行的大型载人航天器,航天员可以长期在上面生活和工作,这种大型航天器能在轨道上与飞船或航天飞机对接,由飞船或航天飞机为它运送人员和物资;空间站与飞船或航天飞机的主要区别是它没有主推进系统和着陆设备,因此它不能在轨道上作机动飞行和返回着陆。
根据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展空间站有不同的动机和目的。
一般讲一个国家发展空间站主要有四个目的:第一是政治目的,即为了显示国家的综合实力,或者是为了在政治上“压倒”对方,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领导地位,上世纪冷战时期,这是美苏发展空间站的主要目的;第二是科技目的,即将空间站作为建在太空的科学实验室,在上面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第三是经济目的,利用空间站进行太空生产,或者发展太空旅游;第四是军事目的,将空间站作为建在太空的“军事堡垒”。
2、空间站的类型?按用途分,空间站可分为民用和军用两种类型:民用空间站如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和美国的国际空间站;军用空间站如前苏联的礼炮2,礼炮3和礼炮5号空间站以及美国空军曾经计划研制的“载人轨道实验室”。
另外按发射方式划分,还可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两种。
早期的空间站都是整体式,如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和前苏联的礼炮号,它们都是在地上组装好,并装上各种生活用品和实验仪器,然后整体发射上去,航天员则乘坐载人飞船上去访问;后来由于技术的改进,采用模块式建造,即先发射一个核心舱,然后将不同用途的舱室一个接一个发射上去,在轨道上组装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如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和现在的国际空间站。
3、迄今为止在太空一共发射或建造过多少空间站?到目前为止美国和苏联/俄罗斯一共发射或建造过4种类型的空间站,共10艘,其中包括前苏联在1971-1986年间发射的7艘礼炮号空间站,它们是礼炮1号至7号,不过礼炮1号对接失败,礼炮2号发射失败,礼炮3号对接失败,除了礼炮4号,其余的礼炮5、6、7号都曾发生过一次对接失败。
航天 小知识

有关“航天”的小知识
航天是一个涉及众多领域的科学和技术,有关“航天”的小知识如下:
1.航天器:航天器是用于在太空中运行的各种设备,包括卫星、空间站、探测器等。
2.火箭:火箭是航天器进入太空的主要方式,它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
气体以高速向后喷射,从而产生向前的推力。
3.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人造物体,它们可以用于通信、导航、气象观测、科学
研究等多种目的。
4.空间站:空间站是一种长期运行在太空中的人造物体,它可供宇航员居住和工作,也
可以用于进行各种科学实验。
5.深空探测:深空探测是指对太阳系以外的宇宙进行探测和研究,例如探测器可以飞越
太阳系,探索其他行星和恒星系统。
6.载人航天:载人航天是指人类进入太空并在太空中进行各种活动,例如宇航员在空间
站中生活和工作,或者进行太空行走等。
7.航天医学:航天医学是研究在太空中人类身体和心理变化的科学,它涉及到宇航员的
选拔、训练、健康维护等方面。
8.空间资源利用:空间资源利用是指利用太空中的资源进行各种活动,例如太阳能发
电、太空农业等。
9.空间碎片:空间碎片是指在太空中漂浮的各种废弃物和碎片,它们对航天器和宇航员
都存在潜在的危险。
10.航天技术:航天技术是研究和应用航天技术的科学和技术领域,它涉及到火箭、卫
星、空间站、深空探测等多个方面。
和航天有关的知识

和航天有关的知识
1. 太阳系:航天研究的重点是太阳系,包括地球和其他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
2. 火箭发射:航天任务开始于火箭发射,这是将卫星或飞船送入太空的关键步骤。
3. 卫星通讯:航天技术在卫星通讯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卫星通讯可以用于地面通讯、天气预报、导航以及其他应用。
4. 宇宙探索:航天探索还包括通过太空望远镜等设备对宇宙的研究和探索。
5. 空间站:国际空间站是航天研究和合作的重要平台,它提供了进行太空实验和研究的空间和设备。
6. 火星探测:近年来,火星探测成为了航天领域的重要任务,探测器可以在火星上进行探测和研究,以了解这颗行星的特性和历史。
7. 飞船设计:航天飞船的设计是航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涉及到宇航员舱、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方面。
8. 航天医学:航天医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宇航员在太空环境中面临的健康问题,
包括重力缺失、辐射暴露等。
9. 太空环境:太空环境中存在着严重的辐射和微重力等条件,这对于航天任务的成功和航天员的健康都具有重要影响。
10. 航天发展历程:航天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火箭试验,到卫星发射、载人航天以及深空探测等不同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和成就。
航天小知识摘抄

航天小知识摘抄1. 在失重情况下航天员是否很难进入睡眠状态?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影响睡眠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要分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是一班制还是二班制。
在国际空间站和大多数航天飞机上,所有的航天员都是同时睡觉,他们将睡袋挂在自己喜欢睡的地方,如墙上、墙角、天花板上等等。
当航天员实行倒班工作制时,像包括空间实验室在内的一些航天飞机上,航天员睡在一个小的铺位上,将它关闭后,可以隔绝工作室传来的噪音。
开始,航天员有些不安的感觉,觉得自己躺在一个狭窄的鞋盒中,而且大多数航天员出现10-15秒的背部感到舒适的错觉。
然而,当你打算睡觉的时候,你需要习惯你的背部和侧面没有感觉,事实上你是在睡袋中漂浮着,只是用绳子将你倒挂着,因而那种使得你昏昏欲睡的重力感觉是不存在的,也有些航天员对此还不太适应。
他们毫无睡意,紧张得必须吃安眠药才能睡着。
另一些人即使是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也能睡得很香。
需要补充的是:如果睡觉的时候你的头部处在不通风的地方,呼出的二氧化碳会聚集在你的鼻子附近,当你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脑后部的一个报警系统就会发出警告,使你惊醒,会感觉呼吸急促。
这时,你走几步或换个地方,又可以沉睡了。
2. 航天员在太空中穿衣服时会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吗?航天员的航天服除了在舒适性和安全性上有特殊要求以外,通常和我们在地球上穿的没什么差别。
例如,衣服必须由防火材料制作。
当在失重情况下穿航天服的时候,航天员实际上就是在衣服内漂浮,只有当衣服碰触到肌肤的时候,才会感到是穿着衣服。
3. 太空中漂浮很有意思么?航天员们都认为一旦适应微重力环境后,在太空中漂浮是非常有趣的。
顺便说一下,科学家们不喜欢将微重力称为零重力,这是因为除非你正好站在围绕地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太空船的中心位置,此外你就不可避免的受到来自微小的加速度和潮汐的影响,即使它们的作用很小,只有地球引力的百万分之一,我们也不能认为它是无重力或0重力。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称之为失重的原因。
航空航天知识普及

航空航天知识普及1、人类已研制出的载人航天器有: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
2、火箭的故乡:“火箭”的最早含义是“带火的箭”,出现在中国的三国时期。
火药发明后,宋代兵家打仗时,就把火药桶绑在箭杆上,点燃引信后,靠火药喷火产生的反作用力使箭飞得更远,这种火箭已具有了现代火箭的雏形。
世界公认,中国是火箭的故乡。
3、中国航天业上,长征系列为火箭,神州系列为宇宙飞船。
4、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5、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并且神州六号由我国自主研发。
6、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七实现了出舱,为后面月球登陆,和建立空间站,做准备工作。
7、2011年9月29日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8、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9、中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位女宇航员为神州九号宇航员——刘洋。
10、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艰苦奋斗的精神;勇于攻坚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11、在太空失重条件下睡眠与在地面睡眠的不同点:在太空失重条件下,睡眠不受姿势的限制,可以躺着睡,坐着睡,站着睡,也能倒立着睡。
不过在睡眠之前,一定要用带子将自己固定在某个地方,否则当你睡着之后,由于呼气的推力,你的身体会在舱内飘来飘去。
12、航天员的训练主要分4个阶段:基础训练阶段、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阶段、航天飞行任务模拟训练阶段和发射场发射准备阶段。
13、“神州”五号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了14圈,历时21个多小时。
14、世界上第一位进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是苏联的航天员列昂诺夫。
航空航天科普小知识

航空航天科普小知识航空航天是研究和应用飞行技术的学科。
下面是一些航空航天科普小知识:1. 航空和航天:航空是指在大气中进行飞行,而航天是指在太空中进行飞行。
航空技术主要用于飞机,而航天技术则用于火箭和航天器。
2. 空气动力学:空气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空气中运动的科学。
它涉及到气流、气动力和飞行器的设计和性能。
3. 飞行原理:飞行原理包括升力、阻力、推力和重力。
升力是使飞行器向上飞行的力,阻力是飞行器在空气中移动时遇到的阻碍力,推力是飞行器产生的向前推动力,重力是向下拉的力。
4. 飞行器类型:常见的飞行器包括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火箭和卫星。
每种飞行器都有不同的设计和应用。
5. 航空航天历史:航空航天行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兄弟俩莱特兄弟的首次飞行实验。
航天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火箭发展和太空探索。
6. 太空探索:太空探索是研究太空的过程,包括发射人造卫星、载人航天任务、月球探索和行星探测等。
7. 航空航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是设计、开发和制造飞行器和航天器的过程。
它涉及到空气动力学、力学、材料科学和电子技术等学科。
8. 航空航天相关技术:除了飞行器设计,航空航天还涉及到多种技术,如导航系统、通信技术、材料科学、火箭推进器和航天器控制系统等。
9. 航空航天的应用:航空航天技术在军事、民用和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有应用。
它可以用于飞行器制造、航空公司运营、天气预报、通信和导航等。
10. 航空航天的挑战:航空航天面临许多挑战,如高速飞行、燃料效率、安全性、空间垃圾等。
研究人员和工程师不断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关于航空航天的知识

关于航空航天的知识
关于航空航天的知识如下:
1.运载器技术
要使航天器克服地心引力和空气阻力冲出地球大气层,必须使其运行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这就需要有能提供强大能量的动力装置,即运载火箭。
运载器是运送航天器进入预定太空轨道的工具。
2.航天器技术
又称空间飞行器技术。
航天器是在太空中探测研究太空环境和开发利用太空资源的工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它在太空中的运动基本遵循天体力学的规律。
二是它能满足地面(人类社会)的特定需求。
3.地面测控技术
对航天器进行跟踪、遥测、遥控的技术就是地面测控技术。
测控系统是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台、站、船等组成的。
4.宇宙飞船
目前为止,宇宙飞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环绕地球轨道飞行的飞船,如苏联的东方号、联盟号和进步号飞船,以及美国的双子星座号、水星号飞船等,另一种是脱离地球轨道,以载人登月为目的的飞船,如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
2003年,我国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飞行,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又一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5.空间站
空间站是一种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居住和工作的大型载人航天器,其结构复杂,规模比一般航天器大得多。
利用空间站可以充分开发空间资源,如高远位置、微重力、高真空、超低温、高洁净和强辐射等,这不仅可以加速空间物质产品的开发,而且还能带动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十个航天小知识

十个航天小知识
1、中国第一枚航天器“东风一号”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升空,成功完成了轨道
飞行任务,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科技时代;
2、中国在航天史上取得的突破,从1959年的中国首次发射吉祥物天上人间火箭开始,至2015年的长征五号F发射宇宙区载人飞船,所经历的技术进步可谓历史性的。
3、1983年,中国发射的“神舟一号”进入了人类的航天历史,成为第一艘可以携带
太空船员的航天飞机,拉开了中国进入太空的序幕。
4、1984年,中国发射了第二艘能够携带太空船员的航天飞机“神舟七号”,并于1985年完成了这艘飞机的首次太空轨道飞行,标志着中国已经实现了宇宙航行。
5、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不少巨大成就,1996年,中国成功发射出了中国第
一颗科学卫星“神十一号”,这是中国首次完成的一次完整的卫星系统;
6、中国也是第一个发射全电路实体的国家,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携带电子芯片的卫星“神九号”;
7、2006年中国首次发射地球观测卫星“葵花六号”;
8、2008年,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气象卫星“葵花九号”,为气象工作者提供了巨大帮助;
9、2013年,中国首次成功发射实验通信卫星,把中国的技术和理念引入了世界的航
天领域;
10、2016年中国发射国产首颗空间站“天宫七号”,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从进入太空到完成航天自主的里程碑性成就。
航空航天基础知识

航空航天基础知识航空航天基础知识1、什么叫航空模型在国际航联制定的竞赛规则里明确规定“航空模型是一种重于空气的,有尺寸限制的带有或不带有发动机的,不能载人的航空器,就叫航空模型。
2、什么叫飞机模型一般认为不能飞行的,以某种飞机的实际尺寸按一定比例制作的模型叫飞机模型.3、什么叫模型飞机一般称能在空中飞行的模型为模型飞机,叫航空模型。
4、模型飞机一般与载人的飞机一样,主要由机翼、尾翼、机身、起落架和发动机五部分组成.5、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横侧安定。
6、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俯仰安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方向安定。
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能控制模型飞机的升降,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可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方向。
7、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主干部分叫机身。
同时机身内可以装载必要的控制机件,设备和燃料等。
8、起落架——供模型飞机起飞、着陆和停放的装置。
前部一个起落架,后面两个起落架叫前三点式;前部两个起落架,后面一个起落架叫后三点式.9、发动机-—它是模型飞机产生飞行动力的装置.模型飞机常用的动力装置有:橡筋束、活塞式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电动机。
10、翼展——机翼(尾翼)左右翼尖间的直线距离.(穿过机身部分也计算在内).11、机身全长——模型飞机最前端到最末端的直线距离.12、重心——模型飞机各部分重力的合力作用点称为重心.13、翼型——机翼或尾翼的横剖面形状。
14、前缘——翼型的最前端。
15、后缘—-翼型的最后端.16、翼弦——前后缘之间的连线.17、展弦比——翼展与翼弦长度的比值。
展衔比大说明机翼狭长。
18、削尖比——指梯形机翼翼尖翼弦长与翼根翼弦长的比值。
19、上反角-—机翼前缘与模型飞机横轴之间的夹角。
20、后掠角——机翼前缘与垂直于机身中心线的直线之间的夹角。
21、机翼安装角——机翼翼弦与机身度量用的基准线的夹角。
航天知识资料

航天知识资料航天领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领域之一。
在这样一个高度竞争的领域中,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介绍一些基本的航天知识和资料,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个令人着迷的领域。
一、航天基本概念1. 质量:物体所具有的惯性,也可以看做是某个物体所占据的空间中物质的数量。
2. 速度: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也可以看做是某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位移。
3. 加速度:物体运动速度发生改变时,速度变化率被称为加速度。
加速度是一个矢量,方向是速度改变的方向。
4. 引力: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所受的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正比于物体与地球质量之积。
二、航天工程航天工程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科学,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类型的器材和技术。
以下是一些航天工程的基本要素:1. 火箭发动机:这是用于推进航天器的重要部分。
火箭发动机通常使用化学反应推进物体,使其产生高速运动。
2. 运载火箭:运载火箭是将航天器送入轨道、转移轨道或从地球飞往其他天体的基础设施。
现代空间探测器、卫星和太空站都是在运载火箭的帮助下到达轨道的。
3. 太空舱:太空舱是宇航员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
这些舱室内配备有饮用水、氧气、食物等必需品。
4. 转移舱:转移舱是一种将航天器从地球轨道转移到其他天体的工具。
这些舱室通常将其他设备,如太阳能电池板和推进器等装在内部。
三、宇航员宇航员是进行太空任务的人员。
他们通常接受严格的训练,如模拟失重环境、机械故障和应对高度压力等。
宇航员需要适应不同的生理环境,对心理压力有较高的抵抗力。
同时,他们还需要学习太空任务的流程,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对紧急情况做出应对。
四、常用术语1. 发射:将一个物体从地球上发射到太空的行为。
2. 卫星:人造卫星指地球和其他天体上的,用于进行科学研究和通信的人造设备。
3. 后勤:支持空间任务运作的后勤支持,包括维修、供应、查看及应对突发事件。
航天生活小知识

航天生活小知识
航天生活小知识如下:
1.喝水:航天员将吸管插入太空饮水袋,打开止水夹子,将水挤到嘴里。
由于
在太空中,水不会自然流动,航天员在吸取水之前,需要用吸管封头将水封住,以免水在吸管内飞溅。
2.吃饭:航天食品包括主食、副食、饮料、调味品和功能性饮料等。
航天员可
自带零食,当然航天员自带的零食必须是正规厂家生产,且通过安全检验合格的。
3.通讯:在航天生活中,必须要有WIF,平时航天员们都带着骨传导耳机,舱
内的WIF可以方便他们在舱内的各个区域相互通话。
而且他们在任何位置上,也都可以与地面通话。
4.睡眠:航天员会在睡眠区里的一个固定的睡袋里睡觉,这也是一个相对独立
的隔间,既能保留自己的隐私,也能在同伴轮流工作的时候不受打扰。
5.洗衣服:空间站的水资源特别宝贵,航天员的衣服是只换不洗的,换下来的
衣服就在储物袋里搁着,等着货运飞船来卸完货,再带回地球清洗。
6.健身:在微重力的作用下,航天员做事几乎不需要用力。
为了减少肌肉和骨
质流失,航天员每天都需要锻炼。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干阳1、什么是空间站?空间站,也称为轨道站或太空站,是一种能长期在地球低轨道上运行的大型载人航天器,航天员可以长期在上面生活和工作,这种大型航天器能在轨道上与飞船或航天飞机对接,由飞船或航天飞机为它运送人员和物资;空间站与飞船或航天飞机的主要区别是它没有主推进系统和着陆设备,因此它不能在轨道上作机动飞行和返回着陆。
根据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展空间站有不同的动机和目的。
一般讲一个国家发展空间站主要有四个目的:第一是政治目的,即为了显示国家的综合实力,或者是为了在政治上“压倒”对方,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领导地位,上世纪冷战时期,这是美苏发展空间站的主要目的;第二是科技目的,即将空间站作为建在太空的科学实验室,在上面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第三是经济目的,利用空间站进行太空生产,或者发展太空旅游;第四是军事目的,将空间站作为建在太空的“军事堡垒”。
2、空间站的类型?按用途分,空间站可分为民用和军用两种类型:民用空间站如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和美国的国际空间站;军用空间站如前苏联的礼炮2,礼炮3和礼炮5号空间站以及美国空军曾经计划研制的“载人轨道实验室”。
另外按发射方式划分,还可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两种。
早期的空间站都是整体式,如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和前苏联的礼炮号,它们都是在地上组装好,并装上各种生活用品和实验仪器,然后整体发射上去,航天员则乘坐载人飞船上去访问;后来由于技术的改进,采用模块式建造,即先发射一个核心舱,然后将不同用途的舱室一个接一个发射上去,在轨道上组装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如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和现在的国际空间站。
3、迄今为止在太空一共发射或建造过多少空间站?到目前为止美国和苏联/俄罗斯一共发射或建造过4种类型的空间站,共10艘,其中包括前苏联在1971-1986年间发射的7艘礼炮号空间站,它们是礼炮1号至7号,不过礼炮1号对接失败,礼炮2号发射失败,礼炮3号对接失败,除了礼炮4号,其余的礼炮5、6、7号都曾发生过一次对接失败。
此外美国于1973–1974年间发射的“天空实验室”;前苏联和俄罗斯于1986–1999年间建造的和平号空间站,以及至今还在轨道上运行的国际空间站。
4、谁最早提出建造空间站的设想?有关空间站的设想最早是由俄国的康斯坦·齐奥尔科夫斯基和德国的赫尔曼·奥伯特分别提出来的。
1895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一本科幻小说中首次提出建造空间站的设想,1903年他提出在空间站上要安装人工重力设备,并提出建造太空温室,以便人类能长期在空间站上生活和工作。
1923年奥伯特首次使用“空间站”这个词,并认为这是人类飞往月球和火星的起始站。
1929年渃尔丹在一本名为《太空旅行问题》的书中提出建造大车轮形空间站的设想,这种空间站直径为30米,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
1950年,冯·布劳恩进一步发展了车轮形空间站的设想,车轮的直接扩大到76米,由可重复使用并带有机翼的航天器为其运输人员和物资。
这种空间站可作为地球观察站、太空科学实验室和飞往月球和火星的“跳板”。
1959年,美国宇航局计划在月球旅行前建造一个空间站,同年美国众议院太空委员会决定在水星计划完成后即开始建造第一个空间站。
1969年阿波罗11号的两名航天员成功登月,宇航局立即决定要在1975年建造一个能承载100人的大型永久性空间站。
不过宇航局的这些空间站计划都是纸上谈兵,而前苏联在与美国的登月竞赛中失败后,专心致志发展空间站,在上世纪70年代先后发射了7个礼炮号空间站,80年代又建造了大型空间站–“和平”号。
直到1997年国际空间站开始在太空组装,美国发展空间站的梦想才变成现实。
5、一个大型空间站由哪些系统组成?一个大型空间站至少由十大系统组成:(1)结构系统;(2)电力系统;(3)热控系统;(4)姿态测定与控制系统;(5)轨道导航和推进系统;(6)自动化和机器人系统;(7)计算与通信系统;(8)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9)航天员居住系统;(10)人员和物资运输系统。
6、我国是否也要发展空间站?2010年10月2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正式启动实施,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空间实验室。
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分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两个阶段实施。
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将充分继承载人航天工程前期成果,继续使用已有的神舟飞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场和着陆场。
载人空间站建成后,将全面实现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为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提高民族威望做出重要贡献。
7、我国空间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空间实验室系统的主要任务有:(1)进一步掌握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2)突破航天员中期驻留、飞行器长期在轨自主飞行、再生式生保和货运飞船补加等关键技术;(3)验证天地往返运输飞船的性能和功能;(4)进行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天宫”三号空间实验室将主要完成验证再生生保关键技术试验、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货运飞船在轨试验等,还将开展部分空间科学和航天医学试验。
目前我国正在研制的空间实验室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由密封的前锥段、柱段和后锥段组成,密封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生存条件,可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
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
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8、空间实验室有什么关键技术?空间实验室阶段关键要突破飞船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难度很大,在对接过程中,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飞船相撞事故。
因此,需要进行大量试验才能掌握这一技术。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
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
实现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交会对接的系统称为交会对接系统。
交会对接系统通常包括跟踪测量系统、姿态与轨道控制系统、对接机构系统等。
两个航天器在太空进行对接,其初始条件是两者保持对接机构的同轴接近方式和确定的纵向速度,以及在其他线坐标和角坐标上的速度为零。
但两个航天器之间的实际相对运动参数总是有偏差的。
一般情况下,两个航天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其平动速度通常是靠主动航天器轨道控制系统和两个航天器的姿态控制系统来维持的,前者适用于控制质心的平动运动,后者适用于控制绕质心的转动运动。
航天器的空间交会对接控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控制、另一种是自动控制。
用人工控制来完成太空交会对接可以提高交会对接的成功率。
自动控制交会对接可靠性高,不需考虑人员的安全和救生问题。
在航天器的交会对接技术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相结合,以提高交会对接的灵活性、可靠性和成功率。
9、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是什么意思?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共分“三步走”: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通过神舟五号和六号已圆满完成,把中国航天员送上天,完成了多人多天飞行,而且能准确回到预定地点;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这一阶段要攻破四项技术关键,为第三步的空间站建设做技术准备。
我国将在2011年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并在2年时间内逐步实现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的三次交会对接试验。
此后“天宫一号”将被改造为一个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
空间实验室阶段是目前正在进行的阶段。
它的第一项技术关键是出舱活动,神舟七号完成了这个任务;第二个技术关键是交会对接,通过“天宫一号”在太空飞行2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完成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的太空对接,突破并基本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
第三个技术关键是补加,为飞行器补给推进剂、空气、水、食品等;第四个关键则是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
10、什么是“天空实验室”?“天空实验室”是美国第一个试验性空间站。
1973年5月14日发射,进入离地面435公里的近圆轨道。
同年还先后发射了3艘“阿波罗”号飞船与“天空实验室”对接。
这3艘飞船分别称为“天空实验室”2、3、4号。
1979年7月11日“天空实验室”进入大气层烧毁。
“天空实验室”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发射。
在上升飞行过程中,高速气流冲掉了轨道舱的防护罩和一个太阳电池翼,另一个太阳电池翼被防护罩碎片缠住而没有打开,以致“天空实验室”入轨后严重缺电,舱内温度上升到50左右。
1973年5月25日,三名航天员乘“阿波罗”号飞船与“天空实验室”对接。
航天员用一顶遮阳伞伸出舱外,挡住阳光,使工作舱温度下降。
他们切去缠绕的防护罩碎片,使剩下的一个太阳电池翼展开发电,终于使“天空实验室”开始工作,接纳航天员。
“天空实验室”共接待三批航天员,这三批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分别工作和生活了28天、59天和84天。
用58种仪器进行了270多项天文、地理、遥感、宇宙生物学和航天医学试验研究。
重要的项目有:用太阳望远镜观测太阳并拍摄了18万张太阳活动的照片;用6种遥感仪器对地球进行了观测,共拍摄4万多张地面照片;用7种仪器研究太阳系和银河系的情况;用自行车功量计和下身负压装置等医疗器械研究长期失重对人体生理的影响;还进行了失重下的材料加工试验。
“天空实验室”由轨道舱、过渡舱、多用途对接舱、太阳望远镜和“阿波罗”号飞船5个部分组成。
全长36米,直径6.7米,重82吨。
轨道舱是“天空实验室”的主体,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第三级箭体改装而成,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工作区,下层为生活区。
生活区又由隔板分成卧室、餐室、观测室和盥洗室。
轨道舱内充纯氧,保持33千帕大气压和20°C左右的温度。
“天空实验室”计划持续6年,耗资26亿美元。
美国宇航界、政界和科学界都给予极高的评价。
11、建造国际空间站的主要目的及结构?建造国际空间站的目的总的来说就是在太空建立一个永久性的科学实验室,上面能安放各种研究设备和实验仪器,以便航天员利用太空微重力环境长期进行科学研究。
具体地说有5个目的:(1)建造一个世界级的研究实验室,以便进行高质量的科学研究;(2)充分利用太空微重力资源;(3)让航天员能长期在上面工作与生活;(4)探索一种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5)为发展21世纪的科学技术提供一个理想的“试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