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航天知识科普材料资料

合集下载

航天小知识摘抄简短

航天小知识摘抄简短

航天小知识摘抄简短
1 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是指由人造制造的空间卫星,它一般有方圆数百公里的活动范围,它的活动空间也可能超越地球的轨道并进入地外空间,像月球、火星和小行星带等。

它对于研究宇宙特别有用,同时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主要工具。

2 航天器
航天器是指进入宇宙的太空飞行器,它有定向马达系统以及某种形式的动力源,例如火箭,它们能够脱离地球表面并以有一定方向张发。

它们包括太空定位卫星,卫星轨道、火箭、行星探测器和陨石探测器,他们都能发射或(直接)降落在宇宙外的其他星球和天体上。

3 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指可由宇宙运行的飞行器,它们和火箭类似,但可以重复运行,能在高层的宇宙中运行。

它保持在外层大气层中工作,使用空气动力,继而可以将物资从地球表面运去宇宙外太空,它也可以被用于观察地球,或完成地球上其他各种工作。

4 生命支持系统
生命支持系统是指保持人们在外太空环境中正常生存的系统,是宇航员的核心安全装备。

生命支持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在有限的空间
内,利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向宇航员提供一个稳定的、安全的、舒适的空间环境,保证宇航员的正常生存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5 航天航空
航天航空是指在宇宙空间中为了满足公民、商务、科学研究和技术课题等目的,建立合法、安全、高效和可持续的航空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航天研究、实验和航天器发射,为人类社会作出有效服务。

航天科普小知识

航天科普小知识

航天科普小知识
航天科普小知识
航天常识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它推动了人类不断前行的步伐。

这里将为您介绍一些航天科普小知识。

1. 什么是卫星
卫星是一种人造的飞行器,用于在地球轨道上运行,以实现通信、导航、科学研究等目的。

卫星有很多种类,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观测卫星等。

2. 什么是火箭
火箭是一种能够在空间中自主飞行的飞行器,它采用燃料和氧气的燃烧反应来产生推力,从而推动它进入空间轨道。

火箭是进行航天活动的必要工具。

3. 什么是太空
太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之外的无限空间。

太空中没有空气、水、重力和温度,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环境,它对人类探索和研究宇宙有着重要的意义。

4. 什么是航天员
航天员是指进行航天活动的人员。

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技能和知识,才能够在太空环境中执行任务。

航天员的工作包括宇航服的穿着与维修、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科学实验的开展等。

5. 什么是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由多个国家合作建造的空间站,它位于地球轨道上,是人类在太空中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基地。

国际空间站拥有多个实验模块,包括实验舱、船坞、能源舱等,航天员可以在其中生活和工作。

总之,航天科普小知识涵盖了卫星、火箭、太空、航天员和国际空间站等方面的知识,它们对于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有着重要的意义。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当我们仰望星空,心中总会涌起对宇宙无尽的好奇与向往。

航天,这个充满神秘和挑战的领域,正不断拓展着人类的认知边界。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航天的奇妙世界,了解一些基本的航天知识。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航天。

航天,简单来说,就是指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空间进行的活动。

它涵盖了众多方面,包括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发射、运行和控制,以及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和利用。

要实现航天飞行,离不开航天器。

航天器主要分为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

人造卫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航天器,它们围绕地球运行,用于通信、导航、气象观测、地球资源勘察等众多领域。

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导航系统,就依赖于卫星提供的精准定位信息。

载人飞船则是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工具。

它需要具备可靠的生命保障系统,以确保宇航员在太空环境中的安全和生存。

从苏联的“东方号”飞船到我国的“神舟”飞船,载人飞船的发展见证了人类太空探索的不断进步。

空间站是一种长期在太空运行的大型航天器,可供多名宇航员在其中生活和工作。

国际空间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为各国宇航员进行太空实验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

空间探测器则用于对太阳系内的行星、卫星、小行星等天体进行探测。

例如,美国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宇宙深处的珍贵信息。

那么,航天器是如何进入太空的呢?这就需要依靠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是一种强大的推进工具,它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力,克服地球的引力,将航天器送入预定的轨道。

火箭的原理基于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

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速喷射的气流,从而获得向前的推力。

当航天器进入太空后,面临的环境与地球截然不同。

太空中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充满了各种辐射和微小颗粒的撞击。

同时,温度也会在极冷和极热之间迅速变化。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航天器需要具备坚固的外壳、高效的热控系统和可靠的防护装置。

在太空探索中,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也是非常特殊的。

航天航空科普知识大全

航天航空科普知识大全

航天航空科普知识大全一、运载火箭1、运载火箭是一种发动机,用来将宇宙飞船、卫星、人造卫星等物体发射到太空。

2、运载火箭的发动机系统由火箭发动机、推进剂、推进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

3、运载火箭的推进剂有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液体推进剂由液体燃料和液体氧化剂组成,固体推进剂是固态燃料和固体氧化剂组成。

4、运载火箭的推进系统由发动机、推进剂储存室、燃烧室、推进器、推进器控制系统、推进器推力调节系统等组成。

5、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由航向控制系统、姿态控制系统、推力控制系统等组成,用于控制火箭的航向、姿态和推力。

二、航天器1、航天器是指在太空中飞行的人造物体,它们可以是宇宙飞船、卫星、人造卫星等。

2、宇宙飞船是用来运载宇航员到太空的航天器,它们通常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发射系统、机身、舱壁、舱底等。

3、卫星是用来在太空中进行通信、监测、测绘等任务的航天器,它们通常由发射系统、机身、电源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通信系统等组成。

4、人造卫星是用来执行特定任务的航天器,它们通常由发射系统、机身、电源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通信系统、探测器等组成。

三、航天技术1、宇宙飞行技术是指运用物理学、数学、力学、化学、电子学等学科知识,利用运载火箭、航天器等技术,实现宇宙飞行的技术。

2、航天器控制技术是指在宇宙中控制航天器的技术,包括航向控制、姿态控制和推力控制等。

3、航天器通信技术是指在宇宙中实现航天器之间的信息传输的技术,它主要利用无线电波和射电波实现信息传输。

4、航天器导航技术是指在宇宙中实现航天器的定位、航向控制和航迹规划的技术,它主要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实现。

5、航天器探测技术是指在宇宙中实现航天器的探测和观测的技术,它主要利用传感器和观测仪器实现。

中国航天科普知识内容

中国航天科普知识内容

中国航天科普知识内容1、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结构,国际部第五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钱学森。

2、为纪念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用他的名字命名,他的名字是:万户。

3、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中国。

4、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前苏联发射的,从而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5、人类第一位成功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他是前苏联人。

6、第一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他是美国人,他首先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理想。

7、人类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在首次飞行时绕地球飞行了一圈,在太空飞行了108分钟。

8、我国神舟号试验飞船是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的。

9、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第三级所用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

10、我国在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了远程火箭。

11、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12、长征三号火箭把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静止轨道通信卫星送上太空。

13、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是在1999年11月20日发射成功的。

14、人类用空间探测器进行地外探测的第一个天体目标是:月球。

15、地球静止卫星轨道的轨道高度距地球表面约为3600千米。

16、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在顺行轨道上绕地球运行时,其运行周期约为18小时。

17,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我国自行研制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促进了我国气象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18、射程在3000-8000千米的导弹称为远程导弹19、人类历史上第一枚弹道导弹叫:V-2导弹。

20、我国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一般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21、航天飞机是世界上第一种也是目前唯一的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同时,它又是一种多用途载人航天器。

22、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号由美国发射。

23、月球表面在太阳直射时与夜间的温差是300℃左右。

24、维持卫星仪器设备长时间在太空中工作的能源主要是自带高性能的电池。

25、联合国第54届大会核准了第三次外空会议提出的建议,将每年的10月4日-10月10日定为“世界空间周”。

航天 小知识

航天 小知识

有关“航天”的小知识
航天是一个涉及众多领域的科学和技术,有关“航天”的小知识如下:
1.航天器:航天器是用于在太空中运行的各种设备,包括卫星、空间站、探测器等。

2.火箭:火箭是航天器进入太空的主要方式,它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
气体以高速向后喷射,从而产生向前的推力。

3.卫星: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人造物体,它们可以用于通信、导航、气象观测、科学
研究等多种目的。

4.空间站:空间站是一种长期运行在太空中的人造物体,它可供宇航员居住和工作,也
可以用于进行各种科学实验。

5.深空探测:深空探测是指对太阳系以外的宇宙进行探测和研究,例如探测器可以飞越
太阳系,探索其他行星和恒星系统。

6.载人航天:载人航天是指人类进入太空并在太空中进行各种活动,例如宇航员在空间
站中生活和工作,或者进行太空行走等。

7.航天医学:航天医学是研究在太空中人类身体和心理变化的科学,它涉及到宇航员的
选拔、训练、健康维护等方面。

8.空间资源利用:空间资源利用是指利用太空中的资源进行各种活动,例如太阳能发
电、太空农业等。

9.空间碎片:空间碎片是指在太空中漂浮的各种废弃物和碎片,它们对航天器和宇航员
都存在潜在的危险。

10.航天技术:航天技术是研究和应用航天技术的科学和技术领域,它涉及到火箭、卫
星、空间站、深空探测等多个方面。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当我们仰望星空,心中总会涌起对宇宙的无限遐想和好奇。

航天,这个充满神秘和挑战的领域,承载着人类探索未知的梦想。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航天的世界,了解一些有趣而重要的航天知识。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航天。

航天,简单来说,就是指人类进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活动。

它涵盖了众多的领域,包括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发射、运行、控制,以及太空环境的研究、太空资源的开发利用等等。

那么,航天器又是什么呢?航天器是在太空中执行各种任务的飞行器,常见的航天器有卫星、飞船、空间站、探测器等。

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在航天领域,人造卫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通信卫星,它能够让我们在地球上实现远距离的通信和数据传输;气象卫星可以帮助我们监测天气变化,为气象预报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导航卫星则为我们的出行提供精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飞船则是用于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器。

从苏联的“东方号”飞船到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再到我国的“神舟号”飞船,人类在不断探索着太空的奥秘。

飞船通常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等部分组成。

宇航员在轨道舱中进行工作和生活,完成任务后乘坐返回舱返回地球。

空间站是一种在太空中长期运行的大型航天器,它就像是一个太空中的“家”。

国际空间站是目前最大的空间站,由多个国家共同合作建设和运营。

在空间站里,宇航员可以进行长期的科学实验、太空观测等活动。

探测器则是用于探测其他天体的航天器。

比如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等。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他天体的地质结构、大气层、磁场等信息,为人类未来的太空探索和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航天器是如何进入太空的。

这就需要依靠强大的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就像是航天器的“大力士”,将它们推送到预定的轨道。

火箭的原理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推力,克服地球的引力,将航天器送入太空。

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就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功臣,它们成功地将众多航天器送入太空。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当我们仰望星空,心中总会涌起对宇宙无尽的好奇与向往。

航天领域的发展,让人类有机会逐渐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航天的奇妙世界,了解一些有趣又重要的航天知识。

首先,我们来聊聊什么是航天。

航天,简单来说,就是指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空间进行的活动。

它包括了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发射、运行和控制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航天器是航天活动的重要工具,常见的航天器有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

卫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航天器,它围绕着地球运行,有着各种各样的用途。

比如通信卫星,让我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通信;气象卫星,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预报天气;导航卫星,则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精准的定位服务。

载人飞船则是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交通工具。

从苏联的“东方一号”到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载人航天技术不断发展。

宇航员们在太空的生活可不轻松,他们需要面对失重、宇宙辐射等一系列挑战。

在太空中,由于失去了重力,一切物体都会漂浮起来,宇航员们睡觉、吃饭、上厕所都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方法。

空间站是一种长期在太空中运行的航天器,它就像是太空中的“房子”,为宇航员提供了相对宽敞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国际空间站就是一个由多个国家共同建造和运营的大型空间站,在那里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研究。

空间探测器则是人类探索太阳系其他天体的“使者”。

比如美国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已经飞出了太阳系,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太阳系边缘的珍贵信息。

我国的“嫦娥”系列探测器成功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天问一号”则开启了我国火星探测的征程。

那么,航天器是如何进入太空的呢?这就离不开运载火箭了。

运载火箭就像是一个强大的“大力士”,能够将航天器加速到足够的速度,摆脱地球的引力束缚。

火箭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巨大推力。

在发射过程中,火箭会经历多级分离,以减轻重量,提高效率。

当航天器进入太空后,如何进行控制和通信呢?这就要依靠地面测控系统了。

中国航天科普知识内容

中国航天科普知识内容

中国航天科普知识内容“北斗”指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寓意】1985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而后以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北斗”命名,北斗七星自古以来就被用以指引方向、分辨四季、标定时刻。

“神舟“飞天神舟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的空间载人飞船。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在内蒙古中部的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和东风着陆场。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时间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五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寓意】“神舟”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是“神州”的谐音,同时,又有神气、神采飞扬之意。

1994年初,这个名字最终从众多的方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自主制造的载人飞船的名字。

“天问“可即,志在无垠天问系列(Tianwen)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称。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宣布,将我国行星探测任务正式命名为“天问”,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作为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同时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标识“揽星九天”。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寓意】“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仰望苍穹,发出“天问”。

两千多年后,以屈原长诗命名的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完成了一次教科书式的精准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小学生航天科普知识

小学生航天科普知识

小学生航天科普知识
第一篇:太阳系
太阳系是指围绕着太阳公转的所有天体的集合。

它包括8颗行星、5颗已知矮行星、约170颗已确认的卫星、无数的小
行星、彗星和宇宙尘埃等。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最小的行星是水星。

行星
按其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这些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形状不同,离太阳的距离、公转周期、自转周期、质量、体积、密度和表面特征等也各不相同。

太阳系中跟地球最接近的行星是金星,它的表面像熔岩
一样,温度异常高达470℃!另外,金星一年的长度比地球还短,只有225天,但一天的时间比地球长得多,长达243天。

最远离太阳的矮行星是冥王星,它是2006年被确定为矮
行星的一颗天体。

冥王星是太阳系最小的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1/5,但其表面温度仍能达到负200多摄氏度。

除了行星,太阳系中还有卫星。

例如地球有一个名为月
球的卫星,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之一。

木星拥有的卫星最多,已知有79颗卫星,其中最大的4颗被称为伽利略卫星。

太阳系中还有许多小行星,它们是太阳系中直径在数千
公里以下的小天体。

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围绕太阳运动,被认为是太阳系原始物质的遗留物。

太阳系中还有许多彗星,彗星是一种原始的天体,它们
由冰、尘和小块陨石组成。

当彗星在太阳附近被加热时,冰会
变成气体,形成一条亮丽的彗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彗星。

太阳系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世界,它的神秘和奇妙经过数百年的探索和观测才渐渐为人类所了解。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当我们仰望星空,是否曾想过那无尽的宇宙中隐藏着多少奥秘?航天领域,作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先锋,充满了令人着迷的知识和令人惊叹的成就。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航天的奇妙世界。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航天。

航天,简单来说,就是指人类进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各种活动。

它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发射、运行和控制,以及太空科学研究、太空资源开发等。

航天器是航天活动的核心工具。

常见的航天器有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探测器等。

卫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航天器,它们围绕着地球运行,为我们提供通信、导航、气象预报等各种服务。

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导航,就是依靠卫星来实现定位的。

载人飞船则是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工具。

例如,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多次成功地将宇航员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地球。

空间站则是一种长期在太空中运行的航天器,宇航员可以在其中生活和工作较长时间,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研究。

而探测器则用于探测地球以外的天体,比如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等。

它们为我们带回了关于其他天体的珍贵数据和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

那么,航天器是如何进入太空的呢?这就离不开火箭的强大推力。

火箭是一种通过燃烧燃料产生巨大推力,从而将航天器送入太空的运载工具。

火箭的设计和制造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和精密的工艺,以确保其能够安全、可靠地将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

在太空中,由于没有大气层的保护,航天器和宇航员面临着许多特殊的环境挑战。

例如,太空辐射、微重力、真空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航天器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护措施,宇航员也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和特殊的装备保护。

太空辐射是一种对宇航员健康威胁较大的因素。

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等辐射源可能会对宇航员的身体造成损伤,增加患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风险。

因此,航天器通常会采用特殊的材料和防护装置来减少辐射的影响。

微重力环境也是太空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微重力下,物体的重量几乎为零,这会给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当我们仰望星空,是否曾畅想过有一天能亲身踏上那遥远而神秘的宇宙之旅?航天,这个充满无限可能和挑战的领域,正不断地拓展着人类的认知边界,引领我们走向未知的星辰大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航天的神秘面纱,探索其中的奥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航天。

航天,简单来说,就是指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空间进行的各种活动。

它涵盖了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发射、运行、控制以及对太空环境的研究等多个方面。

航天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人类不断挑战自我、追求进步的壮丽史诗。

早在古代,人类就对天空充满了好奇和向往,通过观察天象来预测季节和农事。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航天探索始于 20 世纪。

1957 年10 月 4 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 1 号”,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

此后,各国纷纷加大对航天领域的投入,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和合作。

在航天探索中,航天器是最为关键的工具。

航天器主要包括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

人造卫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航天器之一,它广泛应用于通信、气象、导航、遥感等领域。

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导航系统,就是依靠卫星来实现定位和导航的。

载人飞船则是将人类送入太空的重要工具,它为人类在太空中的活动提供了可能。

空间站则像是太空中的“房子”,为宇航员提供了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场所。

空间探测器则肩负着探索太阳系其他行星和天体的重任,为我们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

要将航天器送入太空,离不开强大的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就像是航天的“大力士”,它能够克服地球的引力,将航天器加速到足够的速度,使其进入预定的轨道。

运载火箭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航天任务的成败。

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的航天国家都拥有自己先进的运载火箭技术。

进入太空后,宇航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太空环境与地球截然不同,这里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充满了各种辐射和微小颗粒。

宇航员需要穿着特制的航天服来保护自己,同时还要适应失重的环境。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航天,真是个神奇的领域。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

星辰大海,遥不可及,但这并没有阻挡我们的脚步。

说起航天,首先要聊聊火箭。

火箭是怎样飞上天的呢?它们是由复杂的系统构成,推动力强大,喷射出的火焰如同猛兽咆哮。

火箭的设计需要考虑空气阻力、重力等各种因素,简直就像在给它穿上合身的衣服。

火箭发射分为几个关键步骤。

先是准备阶段,科学家们会在发射场对火箭进行全面检查。

每一个螺丝都不能马虎。

然后是倒计时,所有人屏息以待。

发动机轰鸣,火箭腾空而起,瞬间脱离地面。

那一刻,真是让人心潮澎湃。

大家都在为它欢呼,仿佛它带着我们的梦想,飞向未知的宇宙。

说到宇航员,他们的训练也是超级严格的。

想象一下,穿着重达几十公斤的宇航服,漂浮在失重的环境中。

那种感觉,像是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宇航员每天都要进行各种模拟训练,学习如何应对突发状况,仿佛在玩一场永无止境的游戏。

每一次出舱活动,都是对他们意志的挑战。

孤独、无助,甚至恐惧,都是他们必须面对的情感。

我们还不能忘了卫星的作用。

卫星就像宇宙中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地球。

气象卫星能够预测天气,通信卫星让我们能够跨越万里进行交流。

它们在太空中静静运转,默默奉献。

就像是一个个忠实的守护者,为我们提供信息,助力生活的便利。

深入探讨一下国际空间站。

它是人类合作的结晶,汇聚了多个国家的智慧。

每天都有宇航员在这里进行实验,探索生命的奥秘。

太空站的生活条件非常特殊,饮食、洗漱都需要特别安排。

想象一下,在失重环境中吃饭,真是个挑战。

但同时,这里也是科学探索的前沿,许多重大发现都在这里诞生。

航天事业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

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已经进入了更深层次。

火星上有水的痕迹,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生命的可能性。

科学家们正在设计各种探测器,准备送往红色星球。

梦想着,有一天人类能够在火星上建立基地,探索更遥远的宇宙。

总之,航天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离宇宙的终极奥秘越来越近。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当我们仰望星空,心中总会涌起对宇宙的无限遐想和好奇。

航天,这个充满神秘和挑战的领域,正不断拓展着人类的认知边界,引领我们走向未知的星辰大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航天的神秘面纱,探索其中的奥秘。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航天。

航天,简单来说,就是指人类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空间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航天器的发射、运行、探测和研究等。

航天器是航天活动的重要工具。

常见的航天器有卫星、飞船、空间站和探测器等。

卫星是环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用途。

比如,通信卫星让我们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和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气象卫星可以帮助我们监测天气变化,为天气预报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导航卫星则为我们的出行提供精准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飞船是用于载人航天任务的航天器。

它能够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并在完成任务后将他们安全带回地球。

著名的飞船有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这些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空间站则是一种长期在太空运行的大型航天器,它为宇航员提供了一个可以长期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国际空间站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站,多个国家的宇航员在其中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和技术研究。

探测器则是用于探测太阳系内其他天体的航天器。

比如,我国的嫦娥系列探测器成功实现了对月球的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则开启了我国对火星的探测之旅。

那么,航天器是如何进入太空的呢?这就离不开火箭的强大推力。

火箭通过燃烧燃料产生巨大的推力,克服地球的引力,将航天器送入预定的轨道。

火箭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如燃料的选择、发动机的性能、结构的强度等。

在太空中,航天器面临着许多特殊的环境和挑战。

比如,太空是一个真空环境,没有大气层的保护,航天器会直接暴露在宇宙射线和太阳风等辐射之下。

同时,温度的变化也非常剧烈,在阳光直射的一面温度可能高达上百度,而在背阴面则可能接近绝对零度。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航天器需要采用特殊的材料和防护措施,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宇航员的安全。

关于太空航天的知识资料

关于太空航天的知识资料

关于太空航天的知识资料太空航天,哇,这可真是个令人着迷的话题!想想看,浩瀚的宇宙,星星点点闪烁,仿佛在跟我们眨眼。

太空就像一块巨大的拼图,里面藏着无数的秘密,让人想要一探究竟。

说起航天,咱们先来聊聊火箭,嘿,那可是太空的“车票”啊!看着火箭在发射台上,犹如巨兽蓄势待发,心里难免有些小激动。

一旦点火,那轰隆隆的声音就像巨雷,震得人心里一阵狂喜,跟过年似的!火箭瞬间窜上天际,带着无数梦想直奔太空,那一刻,简直让人热血沸腾。

在太空中,宇航员的生活可是别有一番滋味,想想他们漂浮在无重力的环境中,吃饭、喝水、甚至刷牙都得特别讲究!吃饭的时候,食物得打包得像是军用口粮,防止它们在舱里四处飞舞,真是太逗了。

宇航员们还要把面包屑“捉”住,不然可就得在舱里上演一场“追逐战”。

想象一下,面包屑在空中飘,宇航员像猎人一样追,简直就是太空版的“谁是卧底”啊!喝水也得讲究,得用特制的吸管,别的吸管可不灵,水可得好好控制,别让它“失控”了。

说到太空,怎么能不提咱们的地球呢!从太空看地球,简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湛蓝的海洋、白云朵朵、绿色的森林,真的是让人心旷神怡。

每当宇航员从舷窗看到这一幕,都忍不住要发出感叹,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小小的艺术家,亲手创作了一幅杰作。

地球啊,真是我们共同的家,真得好好珍惜!想想这颗星球上,有多少美好的人、事、物,简直让人感慨万千。

再说说月球,这颗离我们最近的“亲戚”,你知道吗,早在1969年,人类就第一次踏上了它的土地。

阿姆斯特朗走下登月舱的那一刻,简直让人热泪盈眶。

他说的那句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成了经典!那时候,地球上的人们都在屏息凝视,心里默念着:“快点,快点,让我也去看看!”月球上那些神秘的坑坑洼洼,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亿万年的故事。

可别小看这些小坑,它们可是太空的历史见证者,真是有趣得不得了。

而火星,嘿,那可是科学家们心目中的“新家”。

火星的表面红彤彤的,像是被火烧过,咱们常常幻想,未来会不会在火星上建个家,跟外星人一起打打牌?想想那画面,真是太搞笑了!最近,许多探测器纷纷奔赴火星,努力寻找水的踪迹,水啊,就像是生命的源泉。

关于航空航天的科普知识

关于航空航天的科普知识

关于航空航天的科普知识说到航空航天,嘿,真是个让人兴奋的话题啊!从小到大,我们都梦想着能飞上天,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

你有没有想过,飞机是怎么在蓝天中飞翔的呢?飞机的原理挺简单的,就像我们在水里划船一样。

飞机的机翼设计成特殊的形状,当空气流过时,就会产生升力,把飞机托起来。

这就像在风中扇动翅膀,嗯,想想就觉得酷毙了!说到火箭,那可真是个神奇的家伙。

它可是人类迈向太空的重要工具。

火箭工作原理有点像放气球。

你知道气球一放,空气喷出去,气球就飞走了。

火箭也是一样,喷射出气体就能推动自己往前冲。

只不过,火箭可不止是飞在地球上,它还要穿越大气层,去探索未知的宇宙。

想象一下,飞越蓝天,穿过星星,去到月球或者火星,真是令人心驰神往!说到航天员,那简直是宇宙的英雄!他们可是经过层层选拔,接受严格训练的人物,真是“选拔赛”中的“选手”啊。

航天员的生活可不是简单的吃喝拉撒,他们要学会如何在失重的环境中生活,甚至要在太空中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为了适应太空环境,他们得接受各种挑战,像是在地面上不停地旋转,直到头晕目眩。

想想就觉得有点吓人,但这也是他们追求梦想的一部分。

太空生活的饮食也是一门大学问!在地球上,吃饭是件轻松的事,可在太空中可就不一样了,食物得特别准备,防止漂浮。

像是吃果冻,得用专门的袋子,才能不让食物四处乱飞。

航天员还得适应无重状态,吃东西的时候可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食物就飞走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在太空中,宇航员们还要进行科学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奥秘。

比如,研究植物在微重力环境中的生长,或者观察宇宙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这些实验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为了人类的未来,为了能在其他星球上生活。

想象一下,在火星上种植蔬菜,吃着自己种的土豆,真是太有意思了!航空航天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很多次失败的尝试,火箭发射失败、航天员遇险,听着让人心疼。

不过,正是这些失败,才让我们不断进步,积累经验,才有今天的辉煌成就。

航天冷知识科普

航天冷知识科普

航天冷知识科普嘿,朋友们!今天来给咱讲讲航天冷知识。

你说这宇宙大不大?那可真是大得没边儿了!咱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啊,就像在大海里捞针。

但就是这么神奇,航天领域里有好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冷知识呢!你知道吗,太空中其实是没有上下之分的。

咱在地球上习惯了说天上地下,可到了太空里,哪还有这说法呀!这就好比你在一个超级大的房间里,四面八方都是一样的,是不是很奇妙?那宇航员在太空里咋办呢,他们可不分什么上下左右,全靠仪器和训练来辨别方向。

还有啊,宇航员在太空里会长高呢!这可不是开玩笑。

在地球上,咱们受到重力的影响,骨骼之间会有一定的挤压。

但到了太空里,没有了重力的束缚,身体就会舒展开来,人就不知不觉长高了一点。

不过等回到地球,又会慢慢变回原来的样子啦。

说到食物,宇航员吃的东西也很特别。

可不是咱平时吃的那些家常菜,很多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像什么压缩食品、太空食品啥的。

想象一下,要是让你天天吃那些东西,你会不会想念咱地球上的美食呀?你以为火箭发射就只是“嗖”的一下飞上去啦?那可没那么简单!火箭发射需要超级精确的计算和控制,就像一场超级复杂的大手术,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而且火箭的速度那叫一个快,快到什么程度呢?眨个眼的功夫,它可能就已经飞出老远了。

再说说卫星,咱平时看电视、用手机导航,可都离不开卫星呢。

但你知道卫星也会“生病”吗?它们在太空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受到太空垃圾的撞击啥的。

这就像咱们人会生病一样,得有人去给它们“治病”。

航天领域的冷知识可真是数都数不过来呀!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呢。

每次想到那些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我都觉得好神奇,也好佩服他们的勇气和毅力。

他们为了探索宇宙,离开地球,去到那么遥远的地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咱普通人虽然不能像宇航员那样去太空,但咱可以多了解一些航天知识呀,这样也能感受到宇宙的魅力。

航天事业的发展可不仅仅是为了探索未知,它还关系到咱们人类的未来呢!所以呀,咱们都应该多支持航天事业,说不定哪天咱也能去太空旅游呢,哈哈!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六年级航天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航天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航天知识点归纳航天学是一门探索宇宙空间的科学,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基础的航天知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以下是一些航天知识点的归纳:一、航天的基本概念航天,又称为太空探索,是指人类利用航天器进入、探索和利用太空的活动。

航天器可以是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

二、航天器的分类1. 人造卫星:围绕地球或其他天体运行的人造物体,用于通信、导航、气象观测等。

2. 宇宙飞船:载人或无人的航天器,用于执行太空任务。

3. 空间站:在地球低轨道上的大型人造结构,可以供宇航员长期居住和工作。

三、航天器的运行原理航天器通过火箭发射进入太空,利用地球或其他天体的引力进行轨道运动。

航天器的轨道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

四、航天器的发射1. 火箭:将航天器送入太空的运载工具。

2. 发射场:进行航天器发射的地点,需要具备特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

五、航天器的控制航天器在太空中需要进行精确的轨道控制和姿态调整,以完成预定的任务。

六、人类在太空的活动1. 太空行走:宇航员在太空中进行的舱外活动。

2. 太空生活:宇航员在太空中的饮食、睡眠、健康等日常生活。

七、航天技术的应用1. 通信卫星:提供全球通信服务。

2. 地球观测卫星:监测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

3. 导航卫星:提供全球定位服务。

八、航天探索的意义航天探索不仅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增进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激发了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九、中国的航天成就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嫦娥”探月工程、“天宫”空间站建设等。

十、未来航天的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航天探索将更加深入,包括火星探测、深空探索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的航天知识点,六年级的学生们可以对航天科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激发他们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希望这些知识点能够成为他们未来探索宇宙奥秘的起点。

六年级航天知识点

六年级航天知识点

六年级航天知识点航天科技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挑战的领域,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了解一些基本的航天知识点可以激发他们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以下是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了解的航天知识点:航天的起源与历史- 了解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从古代的天文观测到现代的航天技术。

- 介绍世界上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以及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首次登月的历史。

航天器的类型- 介绍不同的航天器,如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

- 讨论这些航天器的用途,例如通信、导航、科学研究等。

火箭的工作原理- 火箭是将航天器送入太空的交通工具,了解火箭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 讨论火箭燃料的种类和火箭发射的过程。

地球与太空的关系- 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关系。

- 讨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季节变化和时间的影响。

国际空间站(ISS)- 介绍国际空间站的构造、功能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 讨论宇航员在空间站上的日常生活和进行的科学实验。

太空探索的意义- 讨论人类探索太空的目的,包括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和未来居住的可能性。

- 探讨太空探索对人类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影响。

太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了解太空环境的极端条件,如微重力、高辐射和极端温度。

- 讨论宇航员如何在太空中保持健康,以及太空环境对人类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未来航天技术的发展- 展望未来的航天技术,如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太空旅游和火星殖民。

- 讨论这些技术对人类社会可能带来的变革。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六年级的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关于航天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并鼓励他们将来为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航天基础知识

中国航天基础知识

中国航天基础知识1.“嘿,你们知道吗,火箭就像超级大的爆竹,能把卫星送上天呢!”-就像过年时我们放的爆竹,“嗖”地一下冲向天空,火箭也是这样,带着我们探索宇宙的梦想飞起来啦。

我和小伙伴们每次看到火箭发射的视频都兴奋得不行,眼睛眨都不眨地盯着屏幕,“哇,太厉害啦!”我们忍不住欢呼。

2.“卫星在天上可孤单啦,不过它们也有很重要的任务哟!”-就好像我们自己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会有点孤单,卫星在遥远的太空里独自运行着。

但它们可不是在闲逛哦,它们要给我们传送各种信息呢。

有一次我问爸爸:“卫星会不会无聊呀?”爸爸笑着说:“它们可忙着呢,没空无聊呀。

”3.“航天员在太空里生活可不容易呀,就像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冒险!”-想象一下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什么都得重新适应。

航天员叔叔阿姨们在太空里也是这样呢。

我看着电视里他们在太空舱里飘来飘去的样子,觉得既神奇又佩服,“他们好勇敢呀!”我对妈妈说。

4.“宇宙飞船就像是太空里的大客车,带着航天员到处跑!”-我们坐大客车去旅行,而宇宙飞船则是带着航天员去探索神秘的宇宙。

我和小伙伴们会讨论宇宙飞船里面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呀?”我们好奇极了。

5.“太空站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房子,航天员可以在里面生活和工作呢!”-就像我们家里有不同的房间一样,太空站也有各种区域。

我有时候会想,“要是我能去太空站住住就好啦。

”每次看到关于太空站的介绍,我都特别着迷。

6.“火箭发射的声音可大啦,像打雷一样!”-记得有一次听到火箭发射的声音,“轰隆隆”的,我都被吓了一跳。

我跟小伙伴说:“这声音比打雷还吓人呢!”小伙伴也点头赞同。

7.“航天服可酷啦,就像超级英雄的战衣!”-看到航天员穿着航天服的样子,我觉得他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

我还会模仿他们的动作,对弟弟说:“看,我也是航天员啦!”弟弟也跟着我一起玩闹。

8.“月球是我们地球的好伙伴呀,就像我和我的好朋友一样!”-我和我的好朋友总是一起玩耍,就像地球和月球相互陪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天知识科普材料一、航天知识1、我国发射的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的“东方红一号”2、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的时间是:2003年10月16日3、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名字是:神舟”五号4、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的航天员是:杨利伟5、中国的载人飞船是“神舟”系列,有两层含义:一是音同“神州”,二是“神奇的船(宇宙飞船)”的意思6、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有:前苏联,美国,中国7、航天: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8、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9、航天包含哪些内容?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把航天活动归纳为航天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

航天技术是手段;空间应用是目的,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空间科学则属于认识宇宙的范畴。

10、人类已研制出几种载人航天器?人类现已研制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3种载人航天器。

11、载人航天器各有什么用途?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主要用于接送航天员和货物,且在太空飞行时间一般不超过20天,又可称为天地往返运输器;空间站在太空长期运行,不返回地面,主要用于观天看地、研究空间科学、太空生产和在轨服务等。

12、我国的神舟号飞船由几个舱段组成?神舟号飞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采用“三舱一段”构型,即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推进舱和轨道舱上各有一对太阳能帆板。

推进舱在飞船的最下部,返回舱在中间,轨道舱在上部,附加段在飞船的最顶端。

13、神舟号飞船“三舱一段”的作用是什么?推进舱是飞船在空间运行及返回地面时的动力装置;返回舱是飞船起飞、飞行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乘坐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轨道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的场所,装有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的。

在载人飞行交会对接前,它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14、飞船返回地面时,是所有舱段都返回吗?不是。

飞船返回地面时,只有返回舱一个舱返回地面。

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后,轨道舱可以留在轨道上继续工作半年左右。

15、神舟号飞船由多少个分系统组成?共有13个分系统:结构与机构、制导导航与控制、数据管理、测控通信、热控制、推进、电源、有效载荷、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仪表照明、应急救生、回收着陆等。

其中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乘员、仪表照明、应急救生系统,在卫星上是没有的。

16、神舟号飞船的返回舱是什么样子?神舟号飞船返回舱的外形像一口中国古代的大钟,呈大钝头倒锥体,它在飞船的中部,为密闭结构,其上部有舱门与轨道舱相通,供航天员进出轨道舱使用。

返回舱内最多可设置3个航天员座椅。

17、航天员在“神舟”五号飞船里活动的空间很大吗?不算附加段,“神舟”五号飞船三个舱加起来有8米高,最大内直径2.5米,能够提供航天员自由活动的空间大约6立方米左右。

发射“神号”五号飞船的是什么火箭?是“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它是在多次发射国外卫星的“长征”二号E火箭基础上研制出来的。

18、我国载人火箭有几个液体助推器?“长征”二号F火箭有4个液体助推器,是我国目前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中可靠性最高、系统最复杂的火箭。

19、“长征”二号F火箭由几个分系统组成?由箭体结构、控制系统、动力装置、故障检测处理系统、逃逸系统、遥测系统、外测安全系统、推进剂利用系统、附加系统、地面设备等10个分系统组成,其中逃逸系统和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是为确保航天员的安全而增加的。

20、“神舟”五号飞船为航天员准备了什么样的救生物品?“神舟”五号飞船为航天员准备的救生物品一应俱全,有远距离呼救电台、GPS定位仪、闪光标位器、光烟信号管和海水染色剂,还有急救药包、救生口粮、救生饮水、引火物、救生船、抗浸防寒漂浮装备、救生手册等。

21、航天员上天前要进行什么训练?航天员的训练主要分4个阶段:基础训练阶段、航天专业技术训练阶段、航天飞行任务模拟训练阶段和发射场发射准备阶段。

22、神舟号飞船的主降落伞有多大?神舟号飞船的降落伞叫做“环帆伞”,主降落伞展开后有1200平方米大。

23、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顶端有一个像避雷针模样的东西,它是什么?它叫逃逸塔,用于火箭一旦发生故障时,帮助航天员脱离危险区,依赖飞船的应急救生系统安全着陆。

24、我国有航天测控船吗?我国目前有4艘航天测控船,它们是“远望”一号、“远望”二号、“远望”三号和“远望”四号。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前,我国已派出这4艘测控船对飞船进行海上跟踪测控。

25、什么是太空微重力环境?太空微重力环境又称失重环境或零重力环境,是指在重力的作用下,系统的表观重量远小于其实际重量的环境。

26、三吨多重的神舟号飞船返回舱返回时万一落到水里,会沉没吗?不会。

神舟号飞船返回舱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并配备了水上漂浮用的气囊,即使返回舱落到水面上,也能够保障航天员在水上漂浮生存24小时,等待营救。

27、“神舟”五号飞船载人上天前为什么不进行动物试验?神舟号飞船进行了无人飞行试验,用模拟人代替了动物进行试验,模拟人系统包括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和形体假人。

该系统比试验动物更能真实地模拟真人乘坐飞船。

28、飞船上有“黑匣子”吗?与飞机一样,飞船也安装有“黑匣子”,它安装在飞船的返回舱内,是用来记录飞船的飞行数据的电子设备。

为了便于辨认寻找,“黑匣子”,被涂上了橘红色。

29、按照神舟号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的设计指标,“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里的温度是多少?21℃±4℃“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指标是多少?“长征”二号F火箭的可靠性指标为97%,安全性指标为99.7%,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0、第一个登陆太空的人是: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31、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航天员是谁?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

二、中国神舟系列飞船资料神舟一号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搭载物品: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试验项目: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

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进行了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开展了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搭载物品:处于休眠状态的乌鸡蛋;进行空间试验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十项,四十四件之多,包括:卷云探测仪、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太阳紫外线光谱监视仪器、太阳常数监测器、大气密度探测器、大气成分探测器、飞船轨道舱窗口组件、细胞生物反应器、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固体径迹探测器、微重力测量仪、有效载荷公用设备。

据介绍,微重力测量仪、返回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三次参加飞船试验;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和轨道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二次参加飞船试验;其余设备均是首次在太空作试验。

神舟四号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108圈搭载物品:除了大气成分探测器等19件设备已经参加过此前的飞行试验外,其他的空间细胞电融合仪等33件科研设备都将是首次“上天”。

一场筹备了10年之久的两对“细胞太空婚礼”也将在飞船上举行,一对动物细胞“新人”是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另一对是植物细胞“新人” ———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

专家介绍说,在微重力条件下,细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现象将消失,更有利于细胞间进行配对与融合这些“亲热举动”,此项研究将为空间制药探索新方法。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宇航员:杨利伟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4圈试验项目: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神舟六号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飞行时间/圈数:115小时32分钟/飞行77圈神舟六号飞船有以下特点:首先是起点很高,飞船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其次是一船多用,航天员返回后,轨道仓可以在无人值守的状态下,作为卫星继续利用半年,甚至可以在今后进行交会对接实验;第三是返回舱的直径大,俄罗斯的直径是2.2米,我国的是2.5米。

最后是飞船返回,非常安全,这方面已经进行过全面的测试。

总体来看,神舟六号飞船的技术进步是巨大的。

神舟七号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飞行时间/圈数: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飞船运行期间,1名航天员着中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

神舟八号发射时间: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与我国首个空间站雏形“天宫一号”携手,共同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

在顺利完成两次对接任务后,于2011年11月17日19时36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完成。

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宇航员:刘洋,景海鹏,刘旺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将第一次执行手动载人交汇对接任务2012年6月24日,刘旺在景海鹏与刘洋配合下航天员成功执行。

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十号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宇航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02.666秒,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