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钢的热处理及合金化

合集下载

第六章 热处理简答题

第六章  热处理简答题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1、什么是钢的热处理?钢的热处理的特点和目的是什么?答: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

钢的热处理的特点是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来改变零件或毛坯的内部组织,而不改变其形状和尺寸的热加工工艺.钢的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零件或毛坯的使用性能及工艺性能.2、从相图上看,怎样的合金才能通过热处理强化?答:通过热处理能强化的材料必须是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组织结构能够发生变化的材料,通常是指:(1)有固态相变的材料;(2)经受冷加工使组织结构处于热力学不稳定状态的材料;(3)表面能被活性介质的原子渗入.从而改变表面化学成分的材料.3、什么是退火?其目的是什么?答:退火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可概括为“四化”,即软化(降低硬度适应切削加工和冷冲压要求);均匀化(消除偏析使成分和组织均匀化);稳定化(消除内应力、稳定组织保证零件的形状和尺寸);细化(细化晶粒、提高力学性能)。

4、亚共析钢热处理时,快速加热可显著提高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为什么?答:快速加热可获得较大的过热度,使奥氏体形核率增加,得到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冷却后的组织晶粒也细小。

细晶粒组织可显著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和韧性。

5、热轧空冷的45钢在正常加热超过临界点A c3后再冷却下来,组织为什么能细化?答:热轧空冷的45钢室温组织为F+P,碳化物弥散度较大,重新加热超过临界点A c3后,奥氏体形核率大,起始晶粒细小,冷却后的组织可获得细化。

7、确定下列钢件的退火方法,并指出退火的目的及退火后的组织。

(1)经冷轧后的15钢钢板,要求降低硬度;(2)ZG35的铸造齿轮;(3)改善T12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4)锻造过热的60钢坯.答:(1)再结晶退火,消除加工硬化及内应力,退火组织为P+F.(2)去应力退火,消除铸造内应力,组织为P+F。

钢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技术

钢的热处理及表面处理技术
转变特点 马氏体的组织类型 马氏体性能
• M体转变特点:
• ①无扩散型转变 • ②降温形成:连续冷却完成 • ③瞬时性 • ④转变的不完全性
Fe-1.8CF,e-1冷.8至C,-10冷0℃至-60℃
M形成时体积↑,造成很大 内应力。
• 冷处理:P42
1)无扩散 Fe 和 C 原子都不进展扩散,M是C过饱 和的体心立方的F体,固溶强化显著。
↓ • 总结:A体晶粒越粗大,那么晶界越少,
形核几率越小,那么A体越稳定,C曲线 右移。淬透性越好
• 三、钢的淬透性
• 〔三〕淬透性的测 定
四、钢的回火〔P127〕
1.概念(Conception)
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 保温后冷却下来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2.目的(purpose) 〔1〕稳定工件组织、性能和尺寸 〔2〕减小或消除剩余应力,防止工件的 变形和开裂 〔3〕降低工件的强度、硬度,提高其塑 性和韧性,以满足不同工件的性能要求
C %↑→ M 硬度↑, 片状M 硬度高,塑韧性差。板条M 强度高,塑韧性较好
二、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水淬

M+AR
B

转变终止线
P 退火
T
S 正火
T+ 油淬 M
亚共析钢连续冷却转变 过共析钢连续冷却转变
炉冷→ F + P 空冷→ F(少量) + S 油冷→ T + M+AR 水冷→ M +AR
(三〕淬透性的测定
〔一〕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的概念
• 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能够获得M体的能力,它是 钢材本身固有的属性,主要取决于M体的临界冷 却速度

第6章 钢的热处理

第6章 钢的热处理
加工性能;节省金属降低成本。 4 热处理分类
保温
普通热处理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表面淬火
表面热处理
时间
化学热处理
预备热处理、最终热处理 毛坯成型 → 预备热处理 → 机械加工(粗加工)→ 最终热处理 → 精加工
5 状态图中三条重要线及加热和冷却速度对线的位置的影响
A3 A1 0 0.77 2.11 4.3 6.69
硬度650HB,塑性和韧性差
原因:碳过饱和程度大,晶格畸变大,
淬火内应力大,存在显微裂纹,
容易导致脆性断裂的出现,微 细孪晶存在破坏了滑移系使脆 性增大,塑性和韧性差。
孪晶M
M的硬度主要取决于含碳量
M 转变是在 Ms ~ Mf 进行。
残余A量随含碳量的增多而增多,即C↑ → A残↑
(三)影响C曲线的因素
1 碳的影响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C曲线上部
多出一条先共析相析出线。
A过转变前,亚共析钢析出F,过共析钢析出Fe3C 剩下的A过达到共析成分,再发生P类型转变。
共析钢C曲线最靠右,所以:共析钢A过最稳定。
亚共析钢随含碳量↑, C曲线向右移, A过稳定性↑。
过共析钢随含碳量↑, C曲线向左移, A过稳定性↓。
A+F F+P
A + Fe3CⅡ P+ Fe3CⅡ
2 冷却介质的选择
保证有足够的冷却速度V冷>Vk;
V冷↑→ 热应力和组织应力↑ 650 ℃~ 400℃: V冷要快
650℃ 550℃ 400℃
vk
常用淬火介质:水、盐水、矿物油
水:在650℃~400℃冷速很大,对A稳定性较小的碳钢非常有利。 但300 ℃~200 ℃冷速仍很大,组织应力大,易变形和开裂。 盐水:由于NaCl晶体在工件表面析出和爆破,破坏包围在工件表面的 蒸 汽膜,使冷速加快,而且可以破坏加热产生的氧化皮,使其 剥落。盐水淬火容易得到高硬度和光洁表面。但300 ℃~200 ℃ 冷速仍很大,组织应力大,易变形和开裂。 适用于形状简单、硬度要求高、表面要求光洁、变形要求不严格 的碳钢零件,如:螺钉、销钉、垫圈等。 矿物油:冷却能力弱:650℃~550℃,18℃水的冷却强度为1, 则50℃

第六章钢热处理分析

第六章钢热处理分析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名词解释1热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温转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连续冷却转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氏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退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正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淬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回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表面热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渗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填空题1、整体热处理分为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等。

2、根据加热方法的不同,表面淬火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表面淬火、_________________ 表面淬火、______________ 表面淬火、 _______ 表面淬火等。

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
一、热处理的定义
热处理是指金属在固态下经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和结
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过程。
保温 温度 临界温度 冷 加 热 却 时间
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
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二、热处理的基本要素和作用
热处理的三大要素
①加热( Heating) 目的是获得均匀细小的奥氏体组织。
种类: 扩散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第二类退火:
目的和作用: 以改变组织和性能为目的,获得以珠光体为主的组织,并使钢中的珠光体、 铁素体和碳化物等组织形态及分布达到要求。 种类: 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
钢的热处理-钢的退火与正火
完全退火(Complete Annealing)
热处理的作用
改善钢(工件)的力学性能或工艺性能,充分发挥钢的性能潜力, 提高工件
质量,延长工件寿命。
重要结论:
材料是否能够通过热处理而改善其性能,关键条件是材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 中是否发生组织和结构的变化。
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
三、热处理的类型
1.按加热、冷却方式及钢的组织、性能不同分类
时间 / s
马氏体转变时产生的组织应力。
温度 / C
Ms
理想淬火介质的冷却曲线
钢的热处理-钢的淬火与回火
常用淬火介质:
①水 特点:经济,冷却能力较强,但在Ms点附近冷速过快。 适用范围:碳钢。 盐水:盐或碱的水溶液,高温冷却能力比水强,适用于碳钢。 ②油
特点:低温区(Ms点附近)冷速缓慢,可有效降低变形和开裂倾向,
两个方面的问题:
冷却速度大,容易获得马氏体。 冷却速度大,内应力大,工件变形和开裂的倾向大。

钢的热处理 西北工业大学 第6章 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图

钢的热处理  西北工业大学  第6章 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图

合金元素的综合作用


多元适量→右移显著 或改变C曲线形状 使C曲线向左或向右移 使C曲线P、B线分开
3、A化条件

温度高、时间长→右移 有第二相存在→左移 对B线影响小
4、塑性变形



在A稳定和亚稳定区域→塑性变形→C、 Fe扩散快→ P线左移 高温区的A稳定区→塑性变形→A晶粒破 碎→B线右移 低温区的A亚稳定区→塑性变形→大量位 错→ B线左移
第六章 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图

转变图
关于转变产物与温度、时间三者之间关系、 规律的图形

意义
制订工艺 选择材料 预测性能

§1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
一、测图方法 1、金相法 原理


一组试样A化后冷却到T1温度等温 停留不同时间t1、t2…… 随即淬火固定高温未转变的A组织(即淬成M的地方) 金相观察确定T1温度转变开始和结束对应的时间 把两个时间标在温度-时间坐标图上 取另一组试样,重复上面的实验, 得到T2……温度转 变开始和结束对应的数据点 分别连接转变开始和结束点

作业

P164:2、4、6
§2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一、测图方法 1、金相法+硬度法





一组试样A化后以V1速度冷却,分别在T1、 T2……不同温度下淬火(固定未转变的组织) 金相观察哪个温度下淬火出现非M,由此确定 转变开始和结束对应的温度 由以上两个温度与V1相交的点确定转变开始和 结束的时间 取另一组试样,重复以上实验,得到V2……其 它冷却速度下的转变开始和结束的数据点 作图连接相同性质的点
2、端淬法 标样→冷却→测量各点的冷却速度→绘冷却曲线 试样→测以上各点不同冷却时间的组织转变情况 (先喷水冷却τ1,然后整体冷却→ 金相观察是 否转变,如转变,把特征点标在对应的冷却曲线 上) 其它试样重复上述试验 绘图 3、膨胀法) A化→测量不同冷却介质下转变开始、结束的 时间→图

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
实际加热或冷却时存在着过冷或过热 现象,因此将钢加热时的实际转变温 度分别用Ac1、Ac3、Accm表示;冷却时 的实际转变温度分别用Ar1、Ar3、Arcm 表示。
由于加热冷却速度直接影响转变温度 ,因此一般手册中的数据是以3050℃/h 的速度加热或冷却时测得的.
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加热是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加热分两种:一种是在A1以下加热,不发生相变; 另一种是在临界点以上加热,目的是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称奥氏体化。
20CrMnTi钢不同热处理工艺的显微组织
根据加热、冷却方式及钢组织性能变化特点不同,将热处理工 艺分类如下:
、火焰加热、
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
电接触加热等 化学热处理—渗碳、氮化、碳氮
共渗、渗其他元素等
控制气氛热处理
其他热处理
真空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
激光热处理
上贝氏体转变过程
上贝氏体转变过程观察
当转变温度较低(350- 230℃) 时,铁素体在晶界或晶内某些晶面上长成 针状,由于碳原子扩散能力低,其迁移不能逾越铁素体片的范围,碳在铁 素体的一定晶面上以断续碳化物小片的形式析出。
贝氏体转变属半扩散型转变,即只有碳原子扩散而铁原子不扩散,晶格类 型改变是通过切变实现的。
使切变部分的形状和体积发生变化,引起相 邻奥氏体随之变形,在预先抛光的表面上产 生浮凸现象。
马氏体转变 切变示意图
马氏体转变产生的表面浮凸
⑶ 降温形成 马氏体转变开始的温度称上马氏
体点,用Ms 表示.
马氏体转变终了温度称下马氏体 点,用Mf 表示.
只要温度达到Ms以下即发生马氏 体转变。
在Ms以下,随温度下降,转变量 增加,冷却中断,转变停止。
核率越高, 晶粒越细. ⑶合金元素: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
第一节 概述
热处理的概念
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 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 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 保温和冷却, 热、保温和冷却,以改 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组织, 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组织, 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 艺。 热处理工序 预备热处理—为随后的加工(冷拔、冲压、切削) 预备热处理 为随后的加工(冷拔、冲压、切削)或进一步 为随后的加工 热处理作准备的热处理。 热处理作准备的热处理。 最终热处理—赋予工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的热处理 最终热处理 赋予工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的热处理. 赋予工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的热处理
残余Fe3C溶解
4. 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延长保温时间, 延长保温时间,让碳原子 充分扩散, 充分扩散,才能使奥氏体 的含碳量处处均匀。 的含碳量处处均匀。
A 均匀化
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共析钢奥氏体化过程
第二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二)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形成过程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与共析钢的区别是有先共析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与共析钢的区别是有先共析 其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先完成珠光体向奥氏体的 相。其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先完成珠光体向奥氏体的 转变,然后再进行先共析相的溶解 这个P→A 先共析相的溶解。 P→A的转变 转变,然后再进行先共析相的溶解。这个P→A的转变 过程同共析钢相同,也是经过前面的四个阶段。 过程同共析钢相同,也是经过前面的四个阶段。 对于亚共析钢,平衡组织F+P,当加热到AC1以上温 对于亚共析钢,平衡组织F+P,当加热到A 亚共析钢 F+P 度时,P→A, 的升温过程中,先共析的F 度时,P→A,在AC1~AC3的升温过程中,先共析的F逐 渐溶入A 渐溶入A, 对于过共析钢,平衡组织是Fe +P,当加热到A 对于过共析钢,平衡组织是Fe3CⅡ+P,当加热到AC1 共析钢 以上时,P→A, 的升温过程中, 以上时,P→A,在AC1~ACCM的升温过程中,二次渗碳体 逐步溶入奥氏体中。 逐步溶入奥氏体中。

材料学习题第6章-钢的热处理

材料学习题第6章-钢的热处理

第四章钢的热处理一、名词概念解释1、再结晶、重结晶2、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3、奥氏体、过冷奥氏体、残余奥氏体4、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贝氏体、马氏体5、临界冷却速度6、退火、正火、淬火、回火7、调质处理8、淬透性、淬硬性二、思考题1、何谓热处理? 热处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举例说明热处理与你所学专业有何联系?2、加热时, 共析钢奥氏体的形成经历哪几个基本过程? 而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奥氏体形成有什么主要特点?3、奥氏体形成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4、如何控制奥氏体晶粒大小?5、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组织各有哪几种基本类型? 它们在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和性能方面有何特点?6、何谓淬火临界冷却速度VK ? VK的大小受什么因素影响? 它与钢的淬透性有何关系?7、试述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 熟悉它们在零件加工工艺路线中的位置。

8、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生产中应如何选择正火及退火?9、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哪几种? 说明它们的主要特点及应用范围。

10、常用的淬火冷却介质有哪些? 说明其冷却特性、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11、为什么工件经淬火后往往会产生变形, 有的甚至开裂? 减少变形及防止开裂有哪些途径?12、常用的回火操作有哪几种? 指出各种回火操作得到的组织、性能及其应用范围。

三、填空题1、钢的热处理是通过钢在固态下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操作来改变其_______, 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2、钢在加热时P A的转变过程伴随着铁原子的______, 因而是属于_____型相变。

3、加热时, 奥氏体的形成速度主要受到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影响。

4、在钢的奥氏体化过程中, 钢的含碳量越高, 奥氏体化的速度越_____, 钢中含有合金元素时, 奥氏体化的温度要_____一些, 时间要_____一些。

5、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均属层片状的_____和____的机械混合物, 其差别仅在于_________________。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6.67 0.89 14.8 0.41 0.02
表明: 相界面向α一侧推移速度比向Fe3C一侧的推移速度快14.8倍。 通常情况下,片状珠光体的α片厚度比Fe3C片厚度大7倍。 所以奥氏体等温形成时,总是α先消失,剩余Fe3C。
3)残余Fe3C溶解
未溶解,这些Fe3C称为残余Fe3C。
也是一个点阵重构和碳的扩散过程。
(1)过冷奥氏体缓慢冷却,分解的过冷度很小,得到 近于平衡的珠光体组织。 (2)冷却速度较快时,可把过冷奥氏体过冷到较低温 度,碳原子尚可扩散,铁原子不能扩散,得到贝氏体组织。 (3)更快速的冷却,奥氏体迅速过冷到不能进行扩散 分解,得到马氏体组织。
Figure 8. TTT Diagram and microstructures obtain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cooling rates
dC
A 长大
∆Cr↔k
dx
∆Cr↔α
2)奥氏体晶格改组
一般认为: ①平衡加热过热度很小时,通过Fe原子子扩散完成晶格改组。
②当加热过热度很大时,晶格改组通过Fe原子切变完成。
2)奥氏体晶核的长大速度
奥氏体晶核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侧推移速度是不同的。
780℃时,
v v Fe 3C

C Fe 3C C
α→γ结束后,还有相当数量的Fe3C尚
残余Fe3C溶解
4)奥氏体均匀化
在原来Fe3C部位,C%较高,而原来α部位C% 较低,必须经过适当保温后,奥氏体中的C%才能均 匀。
A 均匀化
共析碳钢A形成过程示意图
1.奥氏体晶核的形成 2.奥氏体晶核的长大 3.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4.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

钢的合金化原理介绍

钢的合金化原理介绍
第一章
钢的合金化原理
一、钢中的合金元素
合金钢是在碳钢的基础上,为了改善碳钢的力学性 能或获得某些特殊性能,有目的地在冶炼钢的过程 中加入某些元素而得到的多元合金。 合金钢----为了保证一定的生产和加工工艺以及所要 求的组织与性能,在化学成分上特别添加合金元素 的铁基合金。 常用的合金元素有 锰(Mn)、硅(Si)、铬(Cr)、镍(Ni)、 钼(Mo)、钨(W)、钒(V)、钛(Ti)、锆 (Zr)、钴(Co)、铝(Al)、硼(B)及稀土 (RE)元素等。 常见的杂质元素:Si, Mn, S, P 但是如果人为加入并可改善钢的性能,这些杂质元 素也为合金元素。
封闭γ相区并与α-Fe无限互溶的Fe-Me相图(a)及Fe-Cr相图(b)
这类合金元素有:Si、Al 和强碳化物形成元 素Cr、W、Mo、V、Ti及P、Be等。但应该指 出,含Cr量小于7%时,A3下降;含Cr量大于 7%时,A3才上升。 ②缩小γ相区(但不能使γ相区封闭)(图1-4) 合金元素使A3升高,A4下降,使γ相区缩小 但不能使其完全封闭。 这类合金元素有:B、Nb、Zr、Ta等。
(3)在特殊条件下(如快速冷却凝固),可使某些 金属或合金形成非晶体相结构。 钢中非晶体相的作用目前仍缺乏较详细的实验 和理论依据。
三、合金元素与铁和碳的相互作用
1.合金元素与铁的相互作用 (1)γ相稳定化元素 γ相稳定化元素使A3 降低, A4升高,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促使奥氏体形成, 即扩大了γ相区。 根据Fe-Me相图的不同,可分为: ①开启γ相区(无限扩大γ相区) 这类合金元素主要有Mn、Ni、Co等。如果 加入足够量的Ni或Mn,可完全使体心立方的α相 从相图上消失,γ相保持到室温(即A1点降低), 故而由γ相区淬火到室温较易获得亚稳的奥氏体组 织,它们是不锈钢中常用作获得奥氏体的元素。

《金属材料热处理》思考题

《金属材料热处理》思考题

《金属材料热处理》思考题(成型09级)第1章绪论第2章固态相变概论1. 金属固态相变的主要类型、特点2. 金属固态相变按(1)相变前后热力学函数、(2)原子迁移情况、(3)相变方式分为哪几类?3. 金属固态相变主要有哪些变化?4. 金属固态相变有哪些特点?5. 固态相变的驱动力和阻力包括什么?加以说明。

6. 固态相变的过程中形核和长大的方式是什么?加以说明。

7. 何谓热处理?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热处理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作用有那些?热处理与合金相图有何关系?8. 说明下列符号的物理意义及加热速度和冷却速度对他们的影响?Ac1、Ar1、Ac3、Ar3、Accm、Arcm9. 一些概念:固态相变、热处理、平衡转变、不平衡转变、同素异构转变、多形性转变、共析转变、包析转变、平衡脱溶沉淀、调幅分解、有序化转变、伪共析转变、马氏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块状转变、不平衡脱溶沉淀、一级相变、二级相变、扩散型相变、非扩散型相变、半扩散型相变、共格界面、半共格界面、非共格界面、惯习面、位向关系、应变能、界面能、过渡相、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晶界形核、位错形核、空位形核、界面过程、传质过程、协同型方式长大、非协同型方式长大、切变机制、台阶机制第3章钢的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第1节1、奥氏体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

2、从成分和工艺角度说明如何细化奥氏体晶粒?3.以碳扩散的观点说明奥氏体的长大机理。

4、共析钢的奥氏体的形成包括哪几个过程?为什么说奥氏体形成是受碳扩散控制的?非共析钢的奥氏体的形成与共析钢的奥氏体的形成有何异同?为什么有剩余渗碳体溶解过程?5、影响奥氏体转变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合金钢的奥氏体转变的有什么特点?6、影响奥氏体晶粒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注意合金元素的影响。

第2节1.试设计一种采用金相硬度法测定共析钢TTT图的方法。

(测定TTT图的原理和方法。

)2.请绘制含碳量为0.77%的钢的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图中各线、区的意义。

钢的热处理基本知识

钢的热处理基本知识

2.正火



正火是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 温后空冷的热处理工艺。亚共析钢的正火加热 温度为Ac3+30℃~50℃;而过共析钢的正火 加热温度则为Accm+30℃~50℃。 正火的目的与退火相似,由于在空气中冷却, 冷却速度稍大,正火冷却速度较大,得到的珠 光体组织很细,因而强度和硬度也较高。 与退火相比,正火生产周期短、生产率高,所 以应尽量用正火替代退火。在生产中,低碳钢 常采用正火来提高切削性能,对一些不重要的 中碳钢零件可将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基本知识
新材料研究所 谷国华 2013年7月24日
定义



钢的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 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组织,从而获得 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为使工件满足使用条件下的性能要求的热处理 称为最终热处理,如淬火+回火等工序; 为了消除前道工序造成的某些缺陷,或为随后 的切削加工和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的热处 理,称为预先热处理,如退火、正火工序。
3.1淬火温度的确定


淬火温度即钢的奥氏体化温度,是淬火的主要 工艺参数之一。选择淬火温度的原则是获得均 匀细小的奥氏体组织。 亚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一般为Ac3以上30℃~50℃, 淬火后获得均匀细小的马氏体组织。 如果温度过高,会因为奥氏体晶粒粗大而得 到粗大的马氏体组织,使钢的机械性能恶化, 特别是使塑性和韧性降低; 如果淬火温度低于Ac3,淬火组织中会保留 未溶铁素体,使钢的强度硬度下降。
3.淬火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后,在水 或油中快速冷却。 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共析钢与过共析 钢加热到Ac1以上(低于Accm)的温度,保温 后以大于Vk的速度快速冷却,使奥氏体转变为 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叫淬火。 马氏体强化是钢的主要强化手段,因此淬火的 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马氏体,提高钢的机械性能。 淬火是钢的最重要的热处理工艺,也是热处理 中应用最广的工艺之一。 淬火的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第6章 金属热处理及表面处理技术

第6章 金属热处理及表面处理技术

• (1)奥氏体形核 奥氏体晶核首先在铁素体相界面处形成。 • (2)奥氏体长大 形成的奥氏体晶核依靠铁、碳原子的扩散,
同时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个方向长大,直至铁素体消失。 • (3)残余渗碳体溶解 在奥氏体形成过程中,铁素体首先消失,
残余的渗碳体随着加热和保温时间的延长,不断溶入奥氏体, 直到全部消失。 • (4)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 刚形成的奥氏体,其中的碳浓度是 不均匀的,在原渗碳体处含碳量较高,而原铁素体处含碳量较 低,只有在继续加热保温过程中,通过碳原子的扩散,才能使 奥氏体中的含碳量趋于均匀,形成成分较为均匀的奥氏体。
第6章 金属热处理及 表面处理技术
6.1概述
•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对钢铁材料的性能也提 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改善钢材的性能,有两个主要途径:
一个是加入合金元素,调整钢的化学成分,即合金化的方 法;另一个则通过钢的热处理,调整钢材内部组织的方法。
• 所谓钢的热处理,就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使钢材内 部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方 法。
•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零件加热后进行适当的保温是很有 必要的。其目的是:能使零件在保温过程中彻底完成相变; 为了得到成分较为均匀的奥氏体组织。
• 亚共析钢和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与共析钢相似,不同的 是,在室温下它们的平衡组织中除珠光体外,还有先共析 相存在,当它们被加热到Ac1以上时,首先是其中的珠光 体转变为奥氏体(这一过程与共析钢相同),而此时还有 先共析相(铁素体或渗碳体)存在,要得到单一的奥氏体, 必须提高加热温度,对亚共析钢来说,加热温度超过Ac3 后,先共析铁素体才逐渐转变为奥氏体;对过共析钢来说, 加热温度超过Arcm后,先共析渗碳体才会全部溶解到奥 氏体中去。因此,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在上、下临界点之 间加热时,其组织应该是奥氏体和先共析相组成的两相组 织,这种加热方法称为两相区加热或“不完全奥氏体化”, 它常在过共析钢的加热中使用。

精选钢的热处理工艺课程

精选钢的热处理工艺课程

保温时间: 与钢种和偏析程度有关,一般为(30~60)min/25mm,或(1.5~2.5)min/mm 按装炉量Q计算: τ=8.5+Q/4(小时) Q—装炉量(吨) 一般为10~15h
(4)、问题: 一般扩散退火加热温度高,时间长,晶粒会粗大(不能作为淬火的预备组织),扩散退火之后要进行一次完全退火或正火来进行细化晶粒,消除过热缺陷。高温扩散退火周期长、能耗大、氧化脱碳严重、成本高 故:尺寸不大的铸件或碳钢铸件,有时可采用完全退火来代替(偏析轻)。
3、适用钢种:碳钢,低、中合金钢; 4、工艺参数: 加热温度:Ac3(或ACcm)+30~50℃ 一些合金钢,Ac3+100~150℃(20CrMnTi); 原则:晶粒不粗化的前提; 加热时间:工件烧透,采用经验公式即可, 考虑成分、原始组织、装炉量和加热设备。 冷却:空冷、风冷、
3、 淬火冷却介质
1.理想淬火冷却介质
650℃以上应缓冷,以降低淬火的热应力;650~400℃应快冷,以通过过冷奥氏体最不稳定区;400℃以下缓冷,以减小马氏体转变时产生的组织应力;
(2)淬火应力 ①热应力:工件加热或冷却时由于内外温差导致热胀冷缩不一致而产生的内应力。 将工件加热到Ac1以下保温后快速冷却,其表面和心部温度及热应力。 影响因素---冷速↑、加热温度↑、截面尺寸↑、导热系数↑、线膨胀系数↑,热应力↑ 。
图2-3
(2)组织应力 工件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内外温差造成组织转变不同时,引起内外比容的不同变化,而产生的内应力。 奥氏体→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比容逐渐增大,体积膨胀。 与热应力正好相反。表面:拉→压影响因素:化学成分、冶金质量、钢件结构尺寸、导热性以及在马氏体温度范围的冷速和钢的淬透性等。
5、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 定义:将钢锭、铸件或锻坯加热到稍低于固相线的温度,长时间保温,然后缓冷以消除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的热处理工艺。(1)目的:消除有害气体的危害,如氢致白点;使合金元素扩散均匀,改善或消除铸锭中的枝晶偏析及区域偏析,轧锻材中的带状组织;消除轴承钢中的液析碳化物,均匀成分,均匀组织(2)适用钢种:一些优质中、高合金钢或偏析严重的合金钢铸件及铸锭(3)工艺参数: 加热温度:Ac3(Accm)+150~300℃ 碳钢 1100 ~1200 ℃; 合金钢 1200 ~1300 ℃。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

第六章钢的热处理一、解释下列名词1、奥氏体、过冷奥氏体、残余奥氏体2、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贝氏体、马氏体3、临界冷却速度4、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冷处理、时效5、调质处理6、淬透性、淬硬性7、回火马氏体、回火索氏体、回火屈氏体8、第一类回火脆性、第二类回火脆性10、表面淬火、化学热处理二、填空题1、钢的热处理是通过钢在固态下、和的操作来改变其,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2、钢在加热时P→A 的转变过程伴随着铁原子的,因而是属于型相变。

3、钢加热时的各临界温度分别用、和表示;冷却时的各临界温度分别用、和表示。

4、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速度主要受到、、和的影响。

5、在钢的奥氏体化过程中,钢的含碳量越高,奥氏体化的速度越,钢中含有合金元素时,奥氏体化的温度要一些,时间要一些。

6、一般结构钢的A晶粒度分为级, 级最粗,级最细。

按930℃加热保温 3~8h 后,晶粒度在级的钢称为本质粗晶粒钢,级的钢称为本质细晶粒钢。

7、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均属层片状的和的机械混合物,其差别仅在于。

8、对于成分相同的钢,粒状珠光体的硬度、强度比片状珠光体,但塑性、韧性较。

9、影响C曲线的因素主要是和。

10、根据共析钢相变过程中原子的扩散情况,珠光体转变属转变,贝氏体转变属转变,马氏体转变属转变。

11、马氏体的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为马氏体,是由含碳量的母相奥氏体形成,其亚结构是;另一种为马氏体,是由含碳量的母相奥氏体形成,其亚结构是。

12、上贝氏体的渗碳体分布在,而下贝氏体的渗碳体较细小,且分布在,所以就强韧性而言,B下比B上。

13、钢的 C 曲线图实际上是图,也称图,而CCT曲线则为。

14、过冷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仅仅是的改变,而没有改变,所以马氏体是碳在α-Fe 中的。

15、其他条件相同时,A中的C% 愈高,A→M的Ms温度愈,A 量也愈。

16、马氏体晶格的正方度( c/a )表示了,c/a的值随而增大。

热处理讲稿-钢的常规热处理

热处理讲稿-钢的常规热处理

3. 回火工艺选择和计算
a. 回火温度选择原则 在生产中按照回火硬度来选择回火温度,各种钢的
回火温度与硬度的关系曲线可从手册中查到,淬火温 度高的、工件尺寸小的,通常采用回火温度范围的上 限温度,反之则选下限温度。
b. 回火时间的选择原则 保证工件透烧和组织转变充分,内应力得到消除。
回火时间th可用下式定量计算: 回火温度保持时间 th =
﹣11Cr+ 100V + 60Mo + 60W + 60Si + 700P+3 (硫效应)
Ms (℃) =
39﹣423C﹣30.4Mn﹣17.7Ni﹣12.1Cr﹣7.5Mo﹣3 .7W
五、 回火工艺
定义 回火是将淬硬后的工件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
一段时间后,再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级淬火 e 贝氏体等温淬

4. 马氏体分级淬火
a . 图中c、d曲线。工件在盐浴或碱浴的分级温 度(接近Ms点)中保持一定时间,再出炉空冷。
b. 由于在靠近Ms点温度停留,使工件截面均匀 冷却后再空冷,使相变应力和热应力大大降低,有 效地减少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5. 贝氏体等温淬火 a. 在260-400℃等温,获得下贝氏体组织的淬火,
二、退火工艺
定义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缓慢冷却的热处理
工艺。 类型
完全退火— 亚共析钢铸、轧、锻和焊接件, Ac3+30~70℃ 球化退火— 适应共析和过共析钢 ,Ac1+20~30℃ 去应力退火— 消除内应力,﹤Ac3 再结晶退火— 亦形变过程中的中间退火,再结晶温度以上150 ~200℃。 均匀化退火— 亦扩散退火,熔点以下100~200℃ ( 还有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预防白点退火等) 目的 ① 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 减少或消除铸、锻、焊等引起的诸如偏析和晶粒粗大等组织缺陷,为尔 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③ 降低或消除工件的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

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返 回
(四) 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和铁素体再结晶
细粒状渗碳体
>450℃ 聚集长大
粒状渗碳体
500~600℃ 再结晶
回火索氏体 多边形铁素体
板条状或片状铁素体
性能: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返 回
三、回火种类及应用 低温回火
中温回火
高温回火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返 回
频率范围 高频感应加热 200~300kHz 中频感应加热 工频感应加热 1~10kHz 50Hz 淬硬层深度
应 用
举 例
0.5~2mm 2~8mm
在摩擦条件下工作的零件, 如小齿轮、小轴 承受扭矩、压力载荷的零件 , 如曲轴、大齿轮、等
10~15mm 承受扭矩、压力载荷的大 型零件 ,如冷轧辊等
上一页
(三)高温回火(500~650 ℃)
组织: 回火索氏体。 性能:具有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的综合力 学性能。回火后硬度一般为200~330HBS。 应用:用于汽车、拖拉机、机床等承受较大载荷的结构 零件,如连杆、齿轮、轴类、高强度螺栓等。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返 回
650℃回火2小时 组织:回火索氏体 硬度:187HBS
特点:钢内外温度基本一致,过冷奥氏体在缓冷
条件下转变成马氏体,从而减小变形。 应用:形状中等复杂的高碳钢和尺寸较大的合金 钢工件。
上一页
下一页
回主页
返 回
4. 贝氏体等温淬火 性能:贝氏体的硬度略低于马氏体,但综合力学 性能较好。
应用:一般弹簧、螺栓、小齿轮、轴、丝锥等的
热处理。
上一页

6、 钢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热处理

6、 钢加热和冷却时的转变热处理

2021/7/23
15
(三)、 晶粒度的评定
本质晶粒度:不同的铜奥氏体晶粒加热时长大的倾向不同,评定
奥氏体晶粒在加热时长大倾向的标准叫本质晶粒度。根据冶金部的 标准规定,加热到93010保温8h冷却下来后钢的晶粒大小,称为本质 晶粒度。 • 冶金部将钢分为两大类,一类叫本质粗晶粒钢,另一类叫本质细晶 粒钢。
2021/7/23
13
影响奥氏体形成速度的因素
1. 加热速度的影响
加热速度越快,相变驱动力也越大;同时由于奥氏体化温度 高,原子扩散速度也加快,提高形核与长大的速度,从而加 快奥氏体的形成。
2. 化学成分的影响
钢中含碳量增加,碳化物数量相应增多,F和Fe3C的相界面增 多,奥氏体晶核数增多,其转变速度加快。
• 低碳马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而且韧性也 比较好;这种强度和韧性的良好配合,使低碳马 氏体得到了广泛应用。
• 马氏体转变的特点
• 由于转变温度很低,奥氏体中的铁、碳原子都不 能进行扩散,因而只有铁元素的晶格改变,面心 立方晶格г-Fe转化为体心立方晶格а-Fe。由于碳 原子无扩散能力而过饱和固溶在α-Fe中,当含 碳量大于0.25%时,将使晶格撑开。
2021/7/23
(b)电子显微组织(3800×)
21
珠光体组织特征图
(a)珠光体
2021/7/23
(b) 索氏体
图5-11 珠光体组织
(c)屈氏体
22
珠光体组织特征图
(a)珠光体
2021/7/23
(b) 索氏体
(c)屈氏体
23
(2)中温转变(贝氏体转变)
• 转变温度为550℃~Ms线,由于转变温度较低,原子的 扩散能力较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钢的热处理一、热处理的作用钢的热处理就是根据钢在固态下组织转变的规律,通过不同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善其内部组织结构,达到改善钢材性能的一种加工工艺。

热处理一般是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其基本工艺过程可以用热处理工艺曲线来表示,如图2-60所示。

热处理是一种与铸、锻、焊接等加工密切相关的工艺。

在铸、锻、焊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

如铸造过程中由于铸件形状复杂、厚薄不均,造成冷却不均、组织变化不均而产生很大的铸造应力。

此外,铸件从高温缓慢冷却,晶粒易于粗大。

锻造时,由于终锻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出现粗大的魏氏组织或带状组织。

焊接件在焊接过程中的局部加热与熔化,随后的冷却又较快,必然存在很大的内应力。

缺陷的存在,将严重影响构件的使用性能。

为了消除缺陷,需要进行一定的热处理,如退火可以改善构件组织结构和性能。

热处理更重要作用还在于它是赋予工件最终性能的关键工序。

不少重要零件加工成型后,并不能直接使用,还必须进行最终的热处理,以获得最佳使用性能,充分发挥钢材的潜力。

因此,在冶金生产、机械制造和航空制造等众多工业中,热处理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热处理所起作用的不同、加热和冷却方法的不同、以及组织和性能变化的不同,钢的热处理工艺通常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化学热处理等。

在不同使用条件下,对钢材的性能要求不同。

即使是同一零件,在其加工过程中,前后性能的要求也不一样。

因此,热处理的方式也就不同。

二、钢的临界温度钢的热处理的依据就是钢在固态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列组织转变。

因此,铁碳相图的左下角(如图1-2所示),对于研究钢的相变和制定热处理工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由图可见,钢在缓慢加热和冷却时,其固态组织转变的临界温度是由PSK线(A1线)、GS线(A3线)、ES线(Acm线)来决定的。

共析钢只有一个临界点A1,亚共析钢有两个临界点A1和A3,过共析钢有两个临界点A1和Acm。

铁碳相图上的A1、A3、Acm都是平衡临界点,是新旧两相自由能相等的温度。

而实际转变过程不可能在平衡临界点进行。

加热转变只有在平衡临界点以上(即有一定过热度)才能进行。

相反,冷却转变只有在平衡临界点以下(即有一定的过冷度)才能发生。

所以实际的加热转变点和冷却转变点都偏离平衡临界点。

而且,加热和冷却速度越大,其偏离也越大。

通常,加热转变点标以c,冷却转变点标以r。

碳钢的实际转变点在铁-碳相图上的位置如图1-2中虚线所示.其物理意义如下: Ac1:加热时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Ar1:冷却时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的温度;Ac3:加热时先共析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Ar3: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先共析铁素体的温度;Accm:加热时Fe3CⅡ全部溶入奥氏体的终了温度;Arcm:冷却时奥氏体开始析出二次渗碳体的温度。

应指出,工业碳素钢并不是单纯的Fe-C合金,里面还有Si、Mn、S、P等杂质。

这些杂质元素对于碳素钢的平衡临界点是有影响的,不过因含量少,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仍可以用Fe-Fe3C相图确定钢临界点。

对于合金钢,合金元素对平衡临界点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大大改变相图结构,使A1、A3、Acm点不再是恒定的温度,而变成一个温度区间。

这时就不能再用Fe-Fe3C相图来确定合金钢的临界点,而必须用三元或者多元相图才行。

三、奥氏体的形成钢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过程,称作奥氏体化。

根据Fe-Fe3C相图,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组成的珠光体,加热至AC1稍上温度时转变为奥氏体,即由于奥氏体和铁素体及渗碳体的晶格类型和含碳量度不同,因此奥氏体化过程包含着奥氏体形核、核长大、残留渗碳体溶解以及奥氏体内成分的均匀化四个阶段。

图1-3示意地表示了共析钢奥氏体形成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将钢加热至AC1以上温度时,珠光体组织处于不稳定状态,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界面上择优生成奥氏体晶核。

奥氏体晶核形成后,会同时向铁素体和渗碳体两侧生长,如图b。

这个阶段实质上是铁素体和奥氏体间的晶格重构,同时渗碳体不断地溶入奥氏体,以及碳在奥氏体中扩散。

共析钢奥氏体长大终了时,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应同时消失。

但实验发现,铁素体完全消失后,还有部分渗碳体未溶解。

共析钢钢中铁素体总是先消失,残留有渗碳体相,如图c。

奥氏体形成时,残留渗碳体刚刚溶解,此时碳在奥氏体中的分布不均匀,如图d示。

原先渗碳体区域,碳浓度较高;原先铁素体区域含碳量较低。

这种不均匀性随着加热的速度增大而越加严重。

只有经继续加热或保温,使碳充分扩散,才能使整个奥氏体中碳浓度趋于均匀,如图1-3示。

共析钢奥氏体形成过程的四个阶段,对于任何钢材都是普适的。

四、奥氏体晶粒度及其控制奥氏体晶粒度及均匀性是衡量钢件力学性能与工艺性能的重要指标,是分析服役构件断裂失效的主要参考依据。

因此,控制奥氏体晶粒度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奥氏体的晶粒度奥氏体形成后,在继续加热过程中奥氏体晶粒大小要发生变化。

此时需要区分三种有关奥氏体晶粒度的概念—奥氏体起始晶粒度、实际晶粒度和本质晶粒度。

奥氏体起始晶粒度:是指将钢加热至AC1以上,奥氏体形成刚完成,其晶粒边界刚接触时的晶粒大小。

奥氏体起始晶粒度取决于奥氏体的形核率和长大速度。

增大形核率或降低长大速度,是获得细小奥氏体起始晶粒的重要途径。

奥氏体实际晶粒度:是指在一定热处理加热、焊接或者热加工制度下所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对于热轧(锻)钢材,它是指热轧(锻)终了时钢中的奥氏体晶粒大小;对于实际零件,一般是指热处理加工状态下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奥氏体实际晶粒基本决定了钢件热处理后基体相晶粒大小。

在一般加热速度下,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奥氏体实际晶粒度越大,实际晶粒度越大。

奥氏体本质晶粒度:根据标准实验方法规定,将钢材加热至930±10℃,保温3- 8小时,然后冷却至室温测定奥氏体晶粒大小,该晶粒度叫做奥氏体本质晶粒度。

奥氏体本质晶粒度仅表示钢材加热时晶粒长大的倾向,这种长大倾向有两种情况,如图1-13所示。

图中曲线a表示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或者奥氏体化时间的延长,奥氏体晶粒逐渐长大的过程,这种长大过程叫做正常长大。

图中曲线b表示在较低的奥氏体化温度时晶粒长大甚微或者不长大,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晶粒骤然增大,然后长大速度又减小。

这一类长大过程叫做异常长大。

奥氏体异常长大的温度叫做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

若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高于奥氏体本质晶粒度检验温度(930℃),则本质晶粒度级别较高,一般是合格的;反之会出现奥氏体晶粒异常长大,晶粒度不合格率往往很高。

2、奥氏体晶粒度的控制奥氏体晶粒长大倾向既取决于奥氏体起始晶粒度,又取决于第二相质点的性质、大小、数量及分布。

凡是与这两者有关的因素,如钢中化学成分及原始组织,钢材热轧(锻)工艺,及预先热处理工艺等都影响奥氏体晶粒的长大。

因此,控制这些因素就能够获得所需要的奥氏体晶粒度。

A、钢中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在奥氏体异常长大过程中,不是任何第二相质点对晶界都有良好的钉扎作用,主要是AlN相具有这样的特殊作用。

AlN相具有难熔的密排六方结构,它是炼钢脱氧时形成并残存于钢中。

在热轧(锻)及预热处理时,当温度超过1250℃后,AlN相就基本上固溶于钢中,然后在冷却或者再加热时析出。

如果AlN相大量弥散析出(<500 ),它能有效阻碍奥氏体晶界迁移,提高奥氏体晶粒的粗化温度。

相反,如果AlN相以粗大或者少量存在,则对晶界迁移无阻碍作用。

因此,钢中的残余铝量应控制在0.020~0.045%之间。

此外,钢中的合金元素Nb、Ti、V等,当形成弥散稳定的碳化物或者氮化物时,也能够有效阻滞晶界的迁移,提高奥氏体的粗化温度。

而Mn、P等元素却有增大晶粒的倾向。

应该指出,钢中随着含碳量的增加,奥氏体晶粒也随着长大。

但当含碳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奥氏体晶界上存在着未熔的二次渗碳体,反而会阻碍奥氏体的长大。

B、热加工工艺奥氏体的粗化温度还与钢材的热轧或者锻造工艺有关。

C、预先热处理工艺通过预先热处理,不仅改变钢的原始组织,而且还改变钢中AlN相的大小、数量及分布,从而影响加热时奥氏体的长大倾向。

五、钢在冷却时的转变1、冷却条件对钢机械性能的影响钢经加热获得均匀奥氏体,一般只是为实现热处理的目的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

热处理后钢的性能是由随后冷却所得到的组织来决定的。

因此,控制奥氏体在冷却时的转变过程是获得所需要性能的关键。

实际生产中控制奥氏体转变的冷却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大量采用的连续冷却:即由高温连续冷却下来,如随炉冷却、空冷、油冷、水冷等,如图中曲线2所示。

另一种是等温冷却:即由高温快速冷却到某一温度,等温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再冷却下来,如图中曲线1所示。

下表列出了40Cr钢经同样奥氏体化后,不同冷却条件对其的影响。

可以看出,同样的奥氏体经过不同冷却之后,性能显著不同,强度要相差几倍。

这是由于在不同的冷速之下,奥氏体的过冷度不同,转变产物的组织便不同,因而其性能也不同。

钢在铸造、锻制、焊接后,也都要经过由高温到室温的冷却过程,实质上也是个冷却转变过程,应正确控制,否则也会形成缺陷。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规律,不仅是制定热处理工艺所依据的原理,也是制定热加工后的冷却工艺的理论依据。

为什么冷却方式不同,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就不同?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是怎样转变的?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怎样控制这些因素才能获得所需要组织和性能?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研究奥氏体的冷却转变规律。

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在不同过冷度下等温测定奥氏体的转变过程,绘出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另一种是在不同冷速的连续冷却过程中测定奥氏体的转变过程,绘出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这两种曲线在热处理中的作用很大。

2、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是将奥氏体迅速冷却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并在此温度下进行保温,在等温过程中发生的转变。

把综合反映过冷奥氏体在不同过冷度下等温转变的过程参数如转变开始和终了时间、转变产物和转变量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曲线就叫做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叫做C-曲线。

A、共析碳钢C-曲线建立:C-曲线是利用过冷奥氏体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或物理性质的变化来测定的。

常用的有金相法、磁性法等。

以金相法为例,介绍建立过程。

首先将共析钢制成 10×1.5mm的圆片试样,分为若干组,每组几个试样。

试样在同样条件下奥氏体化,获得均匀奥氏体。

然后,把各组试样分别迅速冷却到A1以下不同温度,如700、650、600、…等温浴槽中进行等温,同时记录时间,每隔一定时间取出一个试样,这样就把不同时刻的等温状态固定下来,如图示。

进行金相分析。

凡是等温时未转变的奥氏体,水冷后就变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呈白亮色。

而等温转变产物则原样保留下来,呈暗黑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