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污染排放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资源核算
环境规划与政策制定
远程管理:可以远程管理和控制环境设备
高效性: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实时性: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决策支持: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建议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实现
硬件架构: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等组成
应对挑战: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技术更新等问题。
发展趋势: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可视化
挑战:数据安全、技术更新、政策法规、应用场景复杂化
相互影响: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
技术进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
社会需求: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将更加注重信息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以满足社会需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国际案例:美国的盐湖城通过智慧城市平台,实现环境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提高环境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际案例:丹麦的贝森宾市通过建立环境信息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整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成功实现低碳转型。
国内案例:上海市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环境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提高环境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内案例:深圳市通过智慧城市平台,实现环境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提高环境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成功因素:领导重视、团队合作、技术可行性、资源保障
建设过程: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实施、测试验收
实践效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及创新探讨
近年 来 , 随 着 环 境 保 护 事 业 的 不 断 发 展, 环境 监 测 的 任 务 在 扩 展 , 监 测 数据 量 大 幅度 增长 , 但 是环 境 监测 的 数 据库 建设 因各 种原 因 , 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 巨大 的 数 据 量与 落后 的数据 管 理 方式 , 成 为抑 制环 境 监 测工 作 向技 术 深 层发 展 的一 个瓶 颈 。 监 测 工 作的 任 务种 类 、 流 程形 式 和 方 法手 段也 在 不 断发 展 和完 善 , 每 年 积 累的 海 量监 测数 据 难 以 有 效 对 环境 管 理 和 社 会 公 众 提 供 完 整 的 环境 信 息服 务 。 为 了对 政 府 决 策和 重 大应 急 提供 支持 , 提 升 数 据价 值 , 急 需将 各 种 单 机 版数 据 传输 软 件 系统 进行 集 成 , 消除信 息 孤 岛, 建 立 评价 模型 , 实现 数 据深 度 挖掘 。 为此 我 们 设 计 开发 了承 德 市 环 境 质量 综 合 信 息 管理 系 统 , 现 将 本系 统 的设 计 方案 与 创新 点 介 绍 给大 家 , 以供参考和探讨。
信 息 技 术
S O E I N O E &T E C H N O L O o Y .
墨圆
环境 质 量 综 合 信 息 管 理 系统 设 计 方案 及 创 新 探 讨 ①
张华 阎毅 王悦 东 ( 承德 市环境 监测 中心 站 河 北承德 0 6 7 0 00 ) 摘 要 ;秉统介 绍承 德 市环境 质量综合 信息 系统的设 计方案 、 主要 功能及 其在环境 管理 工作 中的应 用。 通过 实 际应用解决 传统信 息管理 软 件存 在 的问题 , 阐述 系统 创新 点 的借 鉴意 史 。 关键 词 : 环境质量 信息管理 创新 中图 分 类 号 : T P 2 7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3 7 9 1 ( 2 0 1 3 ) 0 7 ( b ) - 0 0 2 7 -0 1
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摘要】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存储与管理、动态监测、分析评价以及信息服务等功能,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对各类应用信息统计、查询、分析评价等工作,实现了环境监测信息的自动化管理,为环境监测部门对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规划及预测等工作提供了依据。
文章分析了该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对该系统做了介绍。
【关键词】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环境监测作为国家环境保护重要技术支持部门,如何在这种信息化与现代化的进程中,迎头赶上,用更高的质量与更好的服务,向全社会提供准确而生动的环境质量信息。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完善来提高监测系统行业管理水平,均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监测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和设计思路必要性:环境监测信息是环境管理的基础,主要由环境质量监测信息和污染源监测信息组成。
目前,环境质量监测信息规定传输使用的数据库为环境监测数据库和“十五”城考数据库,主要用于地表水、环境空气、环境噪声等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
由于它们本身数据库格式以及与大气、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库格式的不尽相同,数据库间的转换比较困难,对技术人员要求比较高,数据存在多次重复录入的问题。
污染源监测信息仅对重点污染源总量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库格式管理,大部分污染源的监测数据基本上仍是手工管理或是EXCEL表简单数据录入,无法实现数据库管理和报告自动打印等功能,随着污染源监测工作量的增加,已经不适应环境管理的要求。
因此,必须建立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将上述数据统一管理起来,解决数据重复录入问题,进一步开发数据查询、汇总、报表报告自动打印等使用功能。
设计思路:信息管理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进行各种信息的采集、存储、检索、加工、交换传输的系统。
建立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将环境监测主要的业务工作实现计算机化管理。
建立完整的监测数据库以及相应的信息库,并建立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系列库及对应的运用函数。
实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运用的自动化.监测报告及报表制作的自动化。
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信息系统
I m× k k l m网格最大允许排放 量 , 进而计算出各个污染源 的最
・
一
3 6一
环 境保 护
・ /
维普资讯
Ge g a h c lI f r a o y t m o r p i a n o m d n S se
的第几 分幅图上 ;
维普资讯
城区大气 污染物排放总量 控制管理 信患系统
Ma a e e tIf ma in Sy tm f o a n g m n nor t se o T t l o Emiso Co to s in nr l
o mo p e i P l t n s i a s r t fAt s h r o l a t n Ur n Diti s c u b c
气 污染 源 图层 。 42 地 圈坐 标 编 码
基础数据 采集: 实现对大气污染 源数据 录^ 、 修改 、 增加 、 删除、 荇染物排放量计算、 检索等功能
数 据统计 分析 : 实现对基础数据分 门别类统计 , 包括汇总 表、 街道 ( 按吨位 和归属) 放量分布 、 排 燃耗结构 、 锅炉型号 、 除 尘 器型 号结构 、 荇染源分类统计 、 污染物排放量排 队分析 、 环境 浓 度贡献排队分析 。 总量控制模型 :通 过线性 规并通过大气扩散模型模拟
各种削减方案下 的环境质 量状况
等值 线 自动生成模 块 :由 IC 美国环保局推荐使用 的多 S(
源大气扩散模式 ) 稀释矩阵求得的 lm×lm网格荇染物浓度 k k 分布进行样条 曲面插值构网 ,求 得 5 m×5 m的规划 同格数 0 0 据, 再进行等值点的寻找 、 等值点 的追踪 。
的制 图与 G S软件。 I 利用 M p bet开发人 员可 在应用程序 aO je, 中添加制 图与 G S功能。这 与传 统 G S专门性开发环境相 比 , I I 是一种质 的飞跃。 这种开放式 GS开发的应 用系统具有编程效 I 率高 , 系统性能好 , 用户界面灵活等特点 , 并具有独立 的软件产 品知识版权。 a O j M p b ̄l 0没有提供绘 制等值线的功能 : 2 我们 在 D 1h 5 0中 自主开发 了等值线 自动引绘 的功能 e i. p
聊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分析研究
聊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分析研究聊城市地处山东省西部,属典型的内陆平原地区,近几年来,聊城像其他地方一样空气污染比较严重。
分析研究这一地区的空气质量变化规律与成因,既能对指导本地环保工作,又可对类似地区提供借鉴。
一、环境空气质量概况(一)基本情况介绍2008年聊城市城区全面实现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建成6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臭氧(O3)。
2012年8月,正式开展PM2.5的监测。
2012年1月各县市共建成15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监测项目为PM10、SO2、NO2。
2012年聊城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三级标准,总体污染严重。
PM10年均值超过三级标准,SO2年均值超过二级标准,NO2年均值符合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以7月最好,1月最差。
PM10年平均浓度为0.200 mg/m3,劣三级标准,超二级标准1.00倍,污染严重。
日均值浓度范围是0.029mg/m3 —0.660 mg/m3,最大日均值超二级标准3.40倍,超标率为65.5%。
SO2年平均浓度为0.069mg/m3,超二级标准0.15倍,污染较重。
日均值浓度范围是0.010mg/m3 —0.240 mg/m3,最大日均值超二级标准0.60倍,超标率为7.76%。
NO2年平均浓度为0.051mg/m3,达到二级标准。
日均值浓度范围是0.018mg/m3 —0.137 mg/m3,最大日均值超二级标准0.14倍,超标率为0.05%。
按新标准评价,PM10、SO2、NO2均超过二级标准,年均值分别超标1.85倍、0.15倍、0.28倍。
PM2.5年平均浓度为0.112 mg/m3,超二级标准2.20倍。
日均值浓度范围是0.034mg/m3 —0.250 mg/m3,超标率为79.1%,最大日均值超标2.33倍。
大气污染的环境敏感区划与环境质量评估研究
大气污染的环境敏感区划与环境质量评估研究大气污染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严重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应对大气污染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采取环境敏感区划和环境质量评估的研究方法,以便更好地了解污染程度和指导环境管理。
一、环境敏感区划环境敏感区划是一种将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考虑的方法,用于指导环境规划和管理。
在大气污染研究中,环境敏感区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地区大气污染的分布情况,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环境敏感区划需要考虑自然因素。
例如,地理条件、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对污染物传输和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特征可以对空气流动产生阻碍,从而影响大气污染的分布。
其次,环境敏感区划还需要考虑人为因素。
人口密度、工业布局、交通状况等都会对大气污染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工业区、交通枢纽附近的居民更容易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因此这些区域可能被划定为环境敏感区。
二、环境质量评估环境质量评估是对环境状况进行科学评价的过程。
在大气污染研究中,环境质量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污染程度,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环境质量评估需要收集大量的监测数据和样本,并进行科学分析。
通过采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大气污染的空间分布图,评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
同时,对于环境质量评估来说,不仅要关注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如PM2.5、PM10、臭氧等,还要考虑细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其他重要污染物的浓度和累积效应。
环境质量评估的结果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机构制定相应的环境政策和治理措施。
例如,对于超标区域,可以实施严格的排放限制,加强监管力度,以减少大气污染的产生和传播。
三、案例分析: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以北京市为例,它是我国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城市之一,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首先,北京市对不同区域进行了环境敏感区划,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污染控制区域。
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确保治理效果的最大化。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介绍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介绍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城环所”)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一所研究机构,成立于1980年。
城环所致力于研究城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并为城市环境问题提供科学支持和解决方案。
下面将为你介绍城环所的研究方向、科研成果和在社会发展中的贡献。
一、研究方向城环所的研究方向包括城市环境质量与调控、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等。
在城市环境质量与调控方面,城环所开展了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传输与控制研究,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城环所还研究了水资源、土壤污染和噪声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为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城环所主要关注城市人居环境、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资源利用等问题。
通过研究城市定量生态学、城市再生水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内容,城环所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决策支持。
此外,城环所还致力于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的研究。
通过城市环境评价、城市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内容的研究,城环所为城市环境的规划与管理提供了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持。
二、科研成果城环所在各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在城市环境质量与调控方面,城环所成功开展了城市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为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城环所还在水资源管理、土壤污染治理和噪声环境控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城环所开展了城市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城市绿化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方案,有效提高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城环所还在城市资源利用、城市再生水利用和垃圾处理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城市环境规划与管理方面,城环所通过开展城市环境评价和规划编制等工作,为城市环境的合理规划与管理提供了科学支持。
城环所还参与了多个城市的环境规划与管理项目,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推动。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
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是指对城市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和客观的评估与判定的过程。
它对城市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城市的环境规划、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背景与意义城市是人口集中、资源密集的地区,城市化进程带来的人口增长、土地利用变化、工业发展等都对城市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保障人民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应运而生。
评价城市环境质量的目的在于提供决策者科学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并为公众了解城市环境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二、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城市环境质量的基础,它由一系列的指标和监测方法组成。
常用的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噪音环境等方面的指标。
其中,大气污染是城市环境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常用的指标包括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水污染则是另一个重要方面,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磷(TP)等。
土壤污染和噪音污染也是城市环境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与案例分析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所使用的方法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
其中,定量评价方法主要通过监测数据和模型计算来评价城市环境质量,定性评价方法则主要根据各类环境质量标准和规定进行评价。
下面以某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某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该城市的PM2.5浓度在过去五年间持续超过国家限值标准,空气质量较差。
其中,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以及燃煤等。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该城市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以及限制机动车排放等。
四、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的挑战与对策在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评价的基础,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数据管理系统。
基于API方法的西安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个转折 点 ( 州, 叫)的污染分 指 数和相 应 的质 『 C
收 稿 日期 ;2 0 - 0 1 06 i- 9
‰
)
( 1 )
作 者 简 介 :胡 琳 (9 5 , 女 , 陕西 户县 人 ,学 士 .工 程 师 ,从 事 环 境影 响评 价工 作 。 1 7 一)
维普资讯
评价 大气环 境质 量 的方 法较多 ,主要 有人 工 神经 网络法 、模 糊 聚类法 、主成分 分析法 和 空气 污染指 数 ( rP l t nIdx, Ai ol i n e 简称 AP ) 等 。 uo I法
本文应 用 AP 法 对西 安 城 市 2 0 I 0 4年空气 质 量进
( .西安理 工 大学 ,西安 7 0 4 ;2 1 1 0 8 .陕西 省 气候 中心 ,西安 7 0 1 ; 1 0 4
3 .西安 市 气象局 ,西安 7 01 ) 1 0 6
摘 要 : 采用空气 污染指数法对西安市 2 0 04年大气环境质量进行 了评价 , 结果表明 , 0 4年西安 20
年
污染物 浓度简化 成 污染 指 数 ,并 分级表 征 空气质 量 状况 与空气 污染 的程 度 ,其结果 简 明直观 ,使
裹 1 20 0 4年西安市大气污染物月均值统计裹
污 染 物 1月
S O2 NO2
PM 1 0
2 月
3 月
4 月
5月
6 月
7月
8 月
J 折点 的污染 分 指数值 ; 转 叫+一 第 i 种污 染物 J
+1 折点 的污染 分 指数值 ;c 转 一第 J转折 点上
种 污染 物 ( 应 于 f)质 量浓 度限值 ; 叫+一 对 . j C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愈加突出。
大气污染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指标分类与设计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首先明确指标的分类与设计。
根据大气环境的污染来源和影响因素,可以将指标分为两大类:污染物浓度指标和生态影响指标。
其中,污染物浓度指标用于反映空气中各种有害物质的浓度水平,如PM2.5、PM10、SO2、NOx等指标;生态影响指标则主要用于评估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程度,如植被指数、健康风险值等。
在指标设计上,需要综合考虑大气污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应当包括常规指标、核心指标以及可选指标。
常规指标是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常规监测的必备指标,如PM2.5、PM10、SO2等;核心指标则是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综合状况的重要指标,如空气质量指数(AQI);可选指标则是根据不同区域和情况,可选用具体的指标进行评价,如苯、臭氧浓度等。
二、指标权重确定指标权重是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程度。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等。
主观赋权法是基于专家经验和判断,根据各指标对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进行人为设定;客观赋权法则是基于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方法,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指标的相对权重。
为了更加客观公正地确定指标权重,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等方法进行权重的计算。
AHP方法通过构建判断矩阵,对各个指标进行比较和排序,最终计算出指标的相对权重。
这种方法既考虑了专家经验,又注重了数据的客观性,可以较好地解决指标权重的确定问题。
三、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构建合理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不仅仅是为了堆砌一些指标,更重要的是将其应用于实际环境管理和决策中。
因此,在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考虑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环境保护部文件环发[2012]11号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各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和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部批准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
现就分期实施该标准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重要意义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新时期加强大气环境治理的客观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量显著增长,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加剧,在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污染还未全面解决的情况下,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PM2.5和O3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迫切需要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污染物监测项目,加严部分污染物限值,以客观反映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推动大气污染防治。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完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
健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价指标,使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相一致,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重要任务。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以及《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完善空气质量标准及其评价体系,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工作要求。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满足公众需求和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
与新标准同步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增加了环境质量评价的污染物因子,可以更好地表征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反映当前复合型大气污染形势;调整了指数分级分类表述方式,完善了空气质量指数发布方式,有利于提高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水平,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健康指引,努力消除公众主观感观与监测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的现象。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
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环境管理技术方法是一种综合利用科学、工程和管理技术手段,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对环境进行可持续管理和综合治理的一种方法。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管理技术方法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阐述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
首先,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环境的监测,可以了解环境的状况、变化和影响因素,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可以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各种环境要素的监测。
监测数据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测仪器等设备进行实时采集,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遥感技术等手段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帮助管理者及时了解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其次,环境评价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
环境评价是对环境影响因素、环境质量和环境效益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通过环境评价可以分析和预测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评价的方法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评估等。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新项目、规划或政策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以减少和治理环境污染和破坏。
环境风险评估是对环境风险进行定量评估,以确定环境问题的可能发生性和严重程度。
通过环境评价可以及早发现和防范环境问题,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再次,环境治理是环境管理的核心内容。
环境治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手段,改变环境现状,以达到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环境治理的手段包括污染物减排、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生态修复等。
污染物减排是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减少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污水处理是将家庭、工业等各种废水经过处理,使其达到排放标准,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固废处理是对各种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减少对土壤和水环境的污染。
生态修复是通过植被恢复、水体修复等手段,改善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环境治理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高环境质量。
最后,环境管理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法律法规是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和保障。
教育部国家教委科技奖励详细情况
教育部(国家教委)科技奖励详细情况膜集成城镇污水深度净化技术与工程应用* 黄霞、文湘华、梁鹏、肖康、孙剑宇、夏俊林、邱勇、严晓旭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2016生活垃圾填埋场快速稳定化及安全运行关键技术集成及应用* 蒋建国、刘建国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2015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共性技术开发与应用陈吉宁、李金惠、温宗国、金宜英、吴静、聂永丰、张天柱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2014新型高效厌氧悬浮床反应器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左剑恶、王凯军、吴静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2014区域大气污染源高分辨率排放清单关键技术与应用贺克斌、王书肖、吴烨、蒋靖坤、刘欢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2014微量有毒污染物快速高灵敏检测的生物传感技术及仪器施汉昌、何苗、周小红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区域污染特征与物化控制原理余刚、黄俊、邓述波、王斌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3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的设计与实践-以嘉兴和上虞为例陈吕军、田金平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2以厌氧技术为核心的可持续废水处理系统研究与应用王凯军、左剑恶、郑明霞、林甲、张国臣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0环境规划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天柱、曾思育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0废水中高毒性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强化去除技术及机理钱易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0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理论与技术及其应用郝吉明、贺克斌、王书肖、傅立新、吴烨、许嘉钰、李俊华、马永亮、王聿绚、段雷、雷宇、王丽涛、陈丹、吕子峰、赵喆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9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污水资源化新技术与工程应用黄霞、文湘华、汪诚文、陈福泰、夏俊林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8大气颗粒物及其前体物排放与复合污染特征贺克斌、郝吉明、,段凤魁、杨复沫、马永亮、吴烨、王书肖、田贺忠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07脱氮除磷一体化污水处理高效好氧生物流化反应器施汉昌、汪诚文、陈吕军、李瑞瑞、陈金銮高等学校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6小城镇环境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及设备开发* 施汉昌、单立志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6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陈吉宁、李广贺、王洪涛、黄霞、钱易、张旭、张天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6柱、施汉昌、张彭义、杜鹏飞、胡洪营、祝万鹏、聂永丰NT系列复合机理脱硫除尘一体化设备* 周律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推广类)二等奖2006中国酸沉降临界负荷研究郝吉明、段雷、叶雪梅、周中平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4膜-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特性及机理研究钱易、黄霞、文湘华、汪诚文、陈吕军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2典型城市汽车排放污染控制示范研究贺克斌、傅立新、郝吉明、周中平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2000我国酸雨及二氧化硫控制区划分研究郝吉明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9深港治理深圳河工程环境评估研究* 杜文涛、王光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应用类三等奖1999填埋场:防水防渗材料的筛选与研制俞珂、袁光钰、白庆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YHG系列水平轴转刷曝气机钱易、陈吕军、沈英鹏、胡纪萃、汪诚文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发明奖)1997柳州地区酸沉降综合防治示范研究郝吉明、席德立、贺克斌、徐康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常温升流式厌氧污泥层(UASB)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生产性试验研究陆正禹、胡纪萃、钱易、左剑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染料工业废水综合治理技术与工艺蒋展鹏、杨志华、祝万鹏、余刚、李中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大面积屋面雨水排除问题的研究王继明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生物预处理去除微污染技术-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王占生、张锡辉、刘文君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固定化混合细菌处理废水生物学基础研究黄霞、俞毓馨、吴晓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厌氧污泥的附着及颗粒化机理研究竺建荣、顾夏声、胡纪萃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高效多用途磁化除垢器(GCQ)张玉春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华南地区酸雨综合防治对策研究郝吉明、徐康富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3福建省湄州湾经济开发区环境规划综合研究程声通、井文涌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宁波市大气环境区域评价和规划研究清华大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地方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系列研究程声通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电除尘常用电极系统模拟方法的研究郝吉明、贺克斌、马永亮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城乡有机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机理及高效顾夏声、胡纪萃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1992反应器的研究奖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研究钱易、胡纪萃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国家水环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傅国伟、张天柱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华北地区城市污水回用研究王占生、刘兆昌、祝万鹏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城市污水的处理和再利用王占生、刘兆昌、张兰生、钱易、陈志义、卜城、杨志华、聂永丰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排海工程环境影响黄铭荣、何强、井文涌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水的臭氧消毒接触方法与设备的研究及应用朱庆奭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奖1986臭氧发生器的研制沈英鹏国家教委优秀科技成果奖1986株洲市清水塘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的研究李国鼎、陈志义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6。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督与检查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督
• 政府部门监督:政府部门加强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标准落 实 • 社会监督: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监督,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 舆论监督:媒体加强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执行情况的报道,揭露违法行为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检查
• 定期检查:定期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标准实施效果 • 随机检查:随机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防范环境风险 • 专项检查:针对特定问题,开展专项检查,确保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大气环境质量评估标准
•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等 • 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如各地区制定的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 国际环境质量标准:如WHO、EPA和EC等国际组织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04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在污染源控制中的应用
DOCS SMART CREATE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基本概念与意义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定义与作用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是衡量大气环境质量的科学依据
• 反映大气环境的总体状况 • 评估大气环境的变化趋势 • 为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作用
国际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现状
•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空气质量准则》和《颗粒物空气质量指南》等 • 美国环保署(EPA):制定《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清洁空气法案》等 • 欧盟委员会(EC):制定《欧洲空气质量指令》和《通用空气质量标准》等
国内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发展与现状
环境质量方面的研究课题
环境质量方面的研究课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环境质量是指环境中各种物质和能量的组成及其影响生物和人类生活的情况。
在当今社会,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质量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为了了解和改善环境质量,许多研究课题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关注。
一、大气环境质量研究课题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研究大气环境质量涉及到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来源、传输途径以及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近年来,大气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凸显,各种研究课题也相继展开,如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影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及控制、臭氧和氮氧化物的形成与传输机制等。
这些研究课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大气污染问题,并为相关环保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水资源是生命之源,然而水体受到各种污染源的影响,水环境质量受到了严重破坏。
研究水环境质量的课题涉及到水质监测、水质评价、水污染控制等方面。
常见的水环境质量研究课题包括水中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等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水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等。
这些课题的研究对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水环境至关重要。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演变。
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环境质量的课题涉及到生物资源调查与保护、物种多样性评价、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等方面。
常见的研究课题包括保护濒危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评价等。
这些课题的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环境质量研究是一个涉及广泛的领域,各个方面的研究课题都是为了增进人类对环境的认知、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展开。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参与到环境质量研究中,共同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第二篇示例:环境质量是指尺度上能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活动需求的某种状态。
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创新路径探究
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创新路径探究发布时间:2022-09-09T02:34:00.616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37卷第9期作者:李莹[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工业领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变,但随之而来的大气污染问题也在不断加重。
李莹12010119851208**** 天津 300000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工业领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变,但随之而来的大气污染问题也在不断加重。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污染指标出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要想使生态环境文明发展,就要有效地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大气污染问题,创新管理方式。
关键词:城市大气;环境治理;创新路径1导言自我国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程不断加快。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重度污染天气出现的频率减少,空气质量较过去明显好转。
据生态环境部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为优良天数在总天数中占比达到87%,轻度污染天数占比达到9.8%,中度、重度及严重污染的天数在总天数中占比分别为2%、0.9%、0.3%。
虽然大气环境治理工作效果明显,但是污染治理非一日之功,容不得丝毫的疏忽懈怠,需要继续巩固现有工作成果,并立足现状继续创新治理路径,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国家环境治理工作的新要求。
2大气污染危害与成因分析大气污染是人们自然活动或生产活动过程中排入到大气并且对人类生存或环境发展产生有害影响的行为。
根据形成过程的不同,大气污染物又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其中,一次污染物是直接排放的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经过转化后与一次污染物理化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
通常来说,二次污染物比一次污染物的毒性更强,因此是大气环境防治的重点。
大气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引发雾霾对环境光线透明度造成影响,引发交通事故;对人类的身体机能造成损害,带来身体上的病症;光化学烟雾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引发酸雨、二噁英等危害事故,引发生物机体疾病,给农林种植业、畜牧业带来危害;酸性气体引发酸雨,造成农业减产,影响植物生长,加速设备设施的腐蚀老化,缩减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
环境质量方面的研究课题
环境质量方面的研究课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环境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全球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
环境质量研究是环境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旨在揭示环境中各种物质的来源、迁移转化、影响机制,为环境保护和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一、环境质量的定义和意义环境质量是指地球表面空气、水体、土壤及生态系统等环境要素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人类居住和工作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
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公共卫生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二、环境质量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环境质量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监测:通过监测环境要素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实时掌握环境质量的变化状况。
2.环境污染源识别和评价:通过调查研究和实验分析,确定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来源,了解污染物排放量和扩散规律,评估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
3.环境质量评价:通过模型模拟和统计分析,对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环境安全等级。
4.环境质量改善技术研究:通过研究环境治理技术和措施,提出改善环境质量的方案和措施。
环境质量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实验分析、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进行。
三、环境质量研究的挑战和趋势当前,环境质量研究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废弃物管理、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需要加强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推动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未来,环境质量研究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建立环境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考虑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综合影响,为环境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质量健康效应研究:深入研究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机制,探索健康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3.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创新:引入先进的传感技术、遥感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环境监测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d a 2C l g ,Hot utr,Notwet ln ;. ol eD a ri lue c r s A&FUnvri Y n l g, h a x 1 10, hn ) h iesy, a g i S a ni7 20 C ia t n
Ab ta t An if r t n ma a e n y tm o h s e s me t o r a i u l y wa e eo e sr c : n o mai n g me t s s e f r t e a s se n fu b n ar q ai s d v lp d o t
城市工业发展的过程 中造成城市环境的恶化 。
环境质量评价的准确性 , 建立一套功能强大 、 高效稳
我国长期以来 以煤为主要燃料 ,O 7 以上的现状在 定的环境评价管理系统 , 是满足 当前环境监 测的迫 短期 内无法根本改变 , 这就决定了我 国城市大气污 切需要。 染呈煤烟型的特征[。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是 1 ] 保护和改善大气 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 , 是认识和研 究环境的一种科学方法 , 是对环境质量优劣的定量
郭碧云 张广军 赵政阳 , ,
(.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陕西 杨陵 720;. 11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园艺学院, 陕西 杨陵 720) 110
摘 要: 应用 V sa F x r . i l o P o60的数据库功能, u 基于 Widw 9/ 00m /p N n o s8 20/ ex / T平台开发 的实
维普资讯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 , 13 : 8 ̄12 0 6 2 () 19 9
J u n l f o t we t o e ty Unv ri o r a o rh s rsr iest N F y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收稿 日期 , 0—02 修回 日期 :051—3 2 51-2 0 20—11 基金项 目: 科技部攻关项 目(04A55 0 20B 1A1)
作者简介, 郭碧云(92)女. 17一. 陕西西安人, 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环境科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研究。
1 大气环境质量分析评价
工业 、 交通 、 居民生活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
交通污染在大城市不断加重 , 扬尘污染在我国北 描述。通过评价 , 可以及时、 准确地反映大气环境质 源 ,
多数城市以 T P N X、 S 、O 量状况 , 研究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 , 从而为政府 方城市也较为突出。因此 , S P 。 O作为城市大气污染的指标 。 O 、M。 C 、 部门进行大气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q e y,d t n g me ta d o t u fr p r ,t . ur aam a e n n u p to e o t ec a
Ke r s: wn;e vr n n a au t n;e vr n n a n g me t ywo d t o n io me tlv la i o n io me t l a m a e n
监测数据的内涵 , 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做出正确评
一
致时, 这种环境质量指数具有时间和空 间上的可
价。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 传统的
比性c 。 引
对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 1 1 评价方法 . 大气环境质量有多种评价方法 , 包括灰色聚类 要。因此 , 减少繁杂的数据统计运算过程 , 提高大气
从信息技术来看 , 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 获
一
无量纲指数表征环境质量的 , 以及多要 传递一解析一综合的过程。只有在对监测信息进 用的评价方法, 行解析 、 综合的基础上 , 才能全面、 客观、 准确地揭示 素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当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
bse nWidws9 /00mex / yuigtepwefl aaaefnt no s a F x r . . asdo n o /8 20 / /p NT b s h o r tb s u ci f ul o Po 60 n ud o Vi
Th y tm o s s e n r cil u cin , u h a aa ip ta s s me to o l t g f co s, aa e s se p se s s m y p a tce f n to s s c sd t n u s e s n fp l i a t r d t a un
用性较 强的应用程序 , 具有数据录入 、 污染因子分析评价、 数据查询、 数据管理、 报表输 出等功能。
关键词: 城市, 环境评价, 环境管理
中图分类号 : P 1 T 3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176 (0 60—190 10 4 120 )308—4
De eo me to a a e n y tm fI fr t n frt eEv laino v lp n faM n g me tS se o no mai o h au t f o o
Ur a rQu l y b nAi ai t
GU B —u Z N Gu n —u Z O i n , HA G a gjn , HAO Z e gy n y h n -a g
( . o a eD  ̄suc dEniomet Notw sA & F Unvri Y n l g, h a x 1 1 0 1 C l g ,l o rea l n vrn n , rh et iesy, a gi S a n i7 2 0 , t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