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2、 工 作 程 序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调查、预测和评价
“三三制”
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
编制报告书阶段
22
常用大气环境标准介绍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 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 量评价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 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44-93) (5)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6)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
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
rd=-d Ti /d Z ≈g/Cp=0.98 (℃/100m)
注意:rd 与r的概念和涵义都不同。 温度层结:静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 1. r>0,递减层结 2. r=rd ,中性层结 3. r=0,等温层结 4. r<0,逆温
6
2)大气稳定度 在大气某高度,气团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 定的程度,与r和rd有关。
15
拟定评价区的主要空气污染源和主要
污染物
通过空气污染源调查与气象条件 分析,拟定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发生重污染的气象条件等。
16
监测时间与频率
确定周期与频率:一年的冬( 1 月)、 春( 4 月)、夏( 7 月)、秋( 10 月)各一次。 监测时间:一级评价至少每次连续监测 7天,每天采样次数不少于6次。7:00-20:00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综合防治大气污染的对策。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
评价的方法:大气环境质量指数法、生物学评
价法、环境卫生学评价法
20
第三节
1、工作任务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任务和程序
从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通过调查、预测和评价工作,分析 、判断建设项目或规划项目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为评判项目的可行性,优化项目方案和制定污染防治措施等提供 科学依据,以避免或减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r-rd>0,α>0,气团加速运动,大气不稳定。
r-rd<0,α<0,气团减速运动,大气稳定。
r- rd =
0,α= 0,大气是中性的。
用r-rd ≠0 作为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判据。
7
3)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不变或增加的现象,与对 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情况正好相反,Г<0。逆 温层阻挡了大气垂直运动,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辐射逆温: 夜晚,地面向大气层辐射热量,由于 近地层大气冷却快,高层大气冷却慢,形成了气 温上高下低的逆温层。 一般出现在少云无风的夜间,具有明显的日 变化规律和年变化趋势 。
Coi如何取值

28Fra Baidu bibliotek
Coi取值的说明:
Coi一般选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2012)及其修改单
中1h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
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项目,可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TJ36- 79)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
值。
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 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项目,可参照国外有关标准选用,但 应做出说明,报环保部门批准后执行。
11
12
2、大气污染源和污染物
1)污染源 • 工业企业 • 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 • 交通运输
2)污染物
• 颗粒物 • 硫氧化物 • 碳氧化物 • 氮氧化物 • 碳氢化合物
13
14
第二节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工作程序
(1)准备阶段 确定评价范围
根据评价任务 的要求,结合本 地区的具体气象 条件,确定评价 范围。
低空观测参数:距离地面15米以下风向、 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关系,并按大气稳定 度分类。
10
三、大气污染概述
1、大气污染类型
1)还原型(煤炭型):常发生在以使用煤炭和石 油为燃料的地区。主要污染物是SO2、CO2和颗粒 物 2)氧化型(汽车尾气型):大多发生在以使用石 油为燃料的地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气、 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生产。
37
三、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1、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以下各方面的调查
(5)将污染源按点源和面源进行统计。 面源包括无组织排放源和数量多、源强源高都不大的 点源。可根据污染源源强和源高的具体分布状况确定点源 的最低源高和源强。 厂区内某些属于线源性质的排放源可并入其附近的面 源,按面源排放统计。
(1)按生产工艺流程或按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 (2)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 染物排放量。 (3)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新 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预计现有工程经改造后污染物的削减量,并按上 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 (4)除调查统计主要污染物的正常生产的排放量外,对于毒性较大的 物质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8)对排放颗粒物的重点点源,除排放量外,还应调查其 颗粒物的密度及粒径分布(质量分布)。
9)原料、固体废弃物等堆放场所产生的扬尘可作为“风 面源”处理。应通过试验或类比调查,确定其起动风速 和扬尘量。
二、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污染源基本调查内容中的部分!
41
四、污染气象参数调查
大气污染物浓度是由污染物排放量及污染气象条件共同 决定的,污染气象条件的好坏反映了当地大气自净能力的高 低,污染气象条件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39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以下各方面的调查
7)面源调查统计内容:将评价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 可以评价区的左下角为原点;分别以东 (E)和北 (N)为正 X和 正 Y 轴。网格单元,一般可取 1×1(km2) ,评价区较小时, 可取500×500(m2),建设项目所占面积小于网格单元,可取 其为网格单元面积。然后,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
正方形或矩形划定评价区的范围。如无明显主导风向,可取东西向或南
北向为轴。
一级评价:边长不小于16-20 km
*
二级评价:边长不小于10-14 km 三级评价:边长不小于4-6 km 平原地区取上限,复杂地区取下限。
34
2、评价范围
(1)考虑到界外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对于地形、地理特
征和排放高度、排放量较大的点源的调查,还应扩大到界 外区域,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 0.5倍。 (2)如果界外区域包含有环境保护敏感区,则应将评价区
采样与分析方法:尽量选用国家标准 方法。
17
(2)污染监测阶段
按照监测计划进行大气污染监测。在大气污 染监测的同时配合同步气象观测,同时进行污染 生物学和环境卫生学监测。
(3)评价分析阶段
运用大气质量指数或其它评价方法对大气污染
程度进行描述,分析时空变化规律,并对大气污染
进行分级。
18
19
(4)成果运用阶段
扩大到界外区域。如果评价区包含有荒山、沙漠等非环境
保护敏感区,则可适当缩小评价区的范围。
35
2、 工 作 程 序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调查、预测和评价
“三三制”
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
编制报告书阶段
36
三、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1、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以下各方面的调查
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 km2)]; ②面源排放高度 (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 取平均排放高度; ③面源分类,如果面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大时,可 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
Y
单元格 1 ×1
(0,0)
X
40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以下各方面的调查
物数目较多的企业, 如钢铁、化工企业 , 其污染因子可适
当增加。
25
2、 工 作 程 序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调查、预测和评价
“三三制”
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
编制报告书阶段
26
2、 工 作 程 序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调查、预测和评价
“三三制”
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
编制报告书阶段
23
2、 工 作 程 序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调查、预测和评价
“三三制”
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
编制报告书阶段
24
评价因子的筛选
1 、首先,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量 Pi 较大的污染物为主
要污染因子;
2 、其次,还应考虑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 3 、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亦应 作为评价因子。 4、污染因子数一般不宜多于5个。对某些排放大气污染
38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以下各方面的调查
R 6)点源调查统计内容:
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及分布平面图; ②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 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H
④烟气出口速度(m/s);
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 ⑥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 ⑦排放情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 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
大气自净能力:由于大气自身的运动而使大气污染物输
送、稀释扩散,从而起到对大气的净化作用,包括平流输送、 湍流扩散和清除等机制。对于大多数评价项目,主要需要调 查和研究平流输送和湍流扩散。
42
四、污染气象参数调查
Qi应符合国家或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9
GB3095-2012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30
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 值的三倍值;
31
1、评价等级
项目周围地表特征可分为平原和复杂地形两类。复杂地 形指:山区、丘陵、沿海、大中城市的城区等。如果污染物 数大于1,取Pi值中最大者。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
Pi/(m3/h) 地形 复杂地形 平原 Pi ≥2.5×109 一 二 2.5×109> Pi≥2.5×108 二 三 Pi<2.5×108 三 三
32
2、 工 作 程 序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调查、预测和评价
“三三制”
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
编制报告书阶段
33
2、评价范围
影响范围主要决定于项目的基本特征,与评价等级相对应。还应考 虑评价区内和评价区边界外有关区域的地形、地理特征及该区域内是否 包括大、中城市的城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保护敏感区。 通常将项目的主要污染源作为评价区的中心,以主导风向为轴,按
27
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和范围
1、评价等级
根据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以及当
地执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划分为一、 二、三级。经过对建设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选择1~3个主要污染物, 计算其等标排放量Pi(下标i为第i个污染物),Pi的定义为: Pi= Qi /Coi×109 式中:Pi——评价等级判别参数,等标排放量,m3/h; Qi——第i类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t/h; Coi——第i类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第六章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大气环境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2
第一节
一、基础知识
1、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气溶胶 污染物质
大气环境概述
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
水 汽
固体 杂质
干 洁 空 气
O2
其它
N2
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的组成3
2、大气的垂直分布
根据大气圈垂直 方向上温度、化学成分、 荷电等物理性质差异和 大气运动状态,可将大 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 层、中间层、热层、散 逸层等五个圈层。
4
3、主要气象要素
与大气扩散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称为污染气象要素或 扩散气象要素。 气温 气压
湿度
风 云
能见度
5
4、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1)干绝热递减率: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块在绝热条
8
二、污染气象参数调查
1、一般污染气象参数
调查内容由各种不同类型的环境影响 评价的性质和要求以及评价等级决定,一 般包括:地面气象资料、高空气象资料、 调查的时间跨度、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
9
2、大气平均场参数和湍流扩散参数的调查
地面观测参数:地面大气温度、湿度、气 压、总云和低云量、距地面10米高的风 速、风向、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环流 等的频率和空间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