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科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环境科学概论第一章绪论概念:环境: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环境就是人类生存环境,指的是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
或者为指围绕着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环境法中的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科学:以“人类-环境”系统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是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改造和利用的科学。
其目的在于探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环境和创造新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成。
环境问题:指自然过程突变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其原因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环境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二类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二章大气环境概念:干结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
主要成分是氮气(78.09%)和氧气(20.94%)。
其次是氩气(0.934%体积)和二氧化碳(0.033%体积)。
空气中水的体积百分含量在0.1-0.5%之间,其余的大气成分为稀有气体。
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大气污染源: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包括:天然源(指自然界自行向大气环境排入污染物的污染源。
第六章 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2.大气污染物排放子系统
大气污染物排放子系统主要包括点源、 面源和线源。
污染物的排放直接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进而影响城市生态子系统。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3.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
首先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尽可能通过采
实行严格的目标定量考核1责任制中要明确规定责任内容和指标的记分数2所有考核指标应明确定义规定考核对象范围打分标准及扣分标准等3规定因特殊情况需要表东责任书内容活指标时的申报审批办法4规定考核的次数与频率明确规定奖罚措施5企业环保考核要与企业职工的奖金挂钩行政和管理部门的环保考核应与政绩考核结合起来6结合区域捏各市具体情况确定是够需要制定大气环境规划管理细则或环境目标责任制管理办法及细则等7规划的考核英语真个区域环保管理工作项协调并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四区域大气环境规划实施中的管理措施1
规划期内可能增加的新的能源形式和转换过程。 其中各能流的效率系数和排污系数应充分考虑到各
规划期内的科技进步的因素并与费用相对应,与详 细规划参数相协调。
在能流优化分析中,常用的数学规划方法有多目标线性 规划和目标规划的方法。
利用这些方法除可直接得到城市优化的能流规划方
案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起目标间的相互关系, 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第一节
1. 2.
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
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内容和类型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流利用分析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第一节 区域大气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
第六章 颗粒物及其组分的监测 大气环境监测课件
尘质量(mg); 设空气中PM10浓度为ρ,采气流量为Q,采样时
间为t,则: △M=ρ·Q·t
三、降尘的测定 大气降尘是指在空气环境条件下,靠自身重力自
然沉降到地表的颗粒物。其粒径多在10μm以上。 自然降尘的能力虽主要决定于自身重量及粒度大
小,但风力、降水、地形等自然因素也起着一定的作 用。
一种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状况 的指标。它将常规监测的几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 经过处理简化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污 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 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第二节 颗粒物中无机污染物的测定 一、样品预处理方法
在测定大气颗粒物中的无机污染物前,需要对所 采样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方法因所测组分不同而 异,常用方法有湿式分解法、干式灰化法和水浸取 法。前两种方法用于测定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后一种方法用于测定颗粒物中的水溶性成分,如硝 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 一)湿式分解法
铅用于制造蓄电池、四乙醛、汽油防冻剂,铅还 用于印刷、油漆、陶瓷、农药及塑料等工业。
测定大气颗粒态铅的常用方法是原子吸收分光光
度法和双硫腙比色法,也可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 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法(ICP-MS)等方法测定。 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ICP-MS系统示意图
(3)测定 配制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调节仪器工作参数。
先对试样溶液进行定性分析,初步确定是否含有待测 元素。再测定混合标准溶液,并根据试样溶液中某元 素离子的信号强度与标准溶液中同一元素信号强度之 比,对试样进行半定量。依此对试样溶液中待测元素 按浓度高低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待测元素选择 无干扰的同位素作为检测对象;对试样溶液进行再稀 释,使各个元素浓度在仪器最适合的测定范围内。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3)几何型多因子环境质量评价指数:
I=
(maxIi ) * (aveIi )
I=
(maxIi ) 2+ (aveIi )2 2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4)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 均权型:
1 Q= ∑Ik n k=1
n
计权型:
∑ Q = WkIk
k=1
n
总结: I值越大环境质量越差;
I<1时符合标准; I>1时超标; I=1时处于临界状态。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得分 项目 COD DO 总氰化物 挥发酚 石油类 总铅 总汞 总砷 总镉 铬
1
2
3
4
5
6
7
8
9
10 +
权重 0.18 0.01
+ + + + + + + + +
0.02 0.05 0.07 0.09 0.11 0.13 0.15 0.16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一、环境质量的概念
(一)两种概念
(二)环境质量变化特征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一)两种描述
1、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的表示
2、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品质优劣的表示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二)环境质量的变化动因
1、人类活动导致环境质量变化
环节:人为作用→环境参数变化→环境质量变异 作用类型: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环境反作用:正负反馈效应(具有滞后性)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一)污染源评价 (二)评价参数确定 (三)环境质量指数评价 (四)环境质量分级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
40
40
LOGO
环境影响的分类
1、按影响的来源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
直接影响: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对人类社会 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
间接影响:由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则 为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
LOGO
六、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一)污染源评价
目的是确定评价区域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 染物,主要通过三个特征指数来评价:等标 污染指数、等标污染负荷和污染负荷比。 1、等标污染指数:是指所排放的某种污染物 超过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的倍数,又叫污 染物的超标倍数。
LOGO
N ij
cij c0 j
N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指数 Cij—第j个污染源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C0j—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LOGO
3、污染负荷比:是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 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 重,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污染 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第j个污染源中第i种 污染物的污染负荷 比为:
K ij Qij Q j
Kij值最大者即为主要污染物。
LOGO
一个地区第j个污染源的污染负荷比为:
目的: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
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
良影响,促进经济O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中国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法(试行)》规定,企业在进行新建、 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 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 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 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 法》,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绪 论1.1 复习笔记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 大气环境2.1 复习笔记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 水体环境3.1 复习笔记3.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 土壤环境4.1 复习笔记4.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 固体废物与环境5.1 复习笔记5.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6.1 复习笔记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 环境规划7.1 复习笔记7.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 全球环境问题8.1 复习笔记8.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 人口与环境9.1 复习笔记9.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 能源与环境10.1 复习笔记10.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 资源与环境11.1 复习笔记1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 持续发展与环境12.1 复习笔记1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一章 绪 论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环境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环境。
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地指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环境科学的研究任务①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了解人类环境变化的过程、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
②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③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为人类正常、健康的生活服务。
环境学概论试卷
第一章绪论1.简述“三次浪潮”所产生的环境问题。
2.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3.简述人类环境的组成和结构。
第二章大气环境1.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将大气圈分为哪几层,各有什么特征。
2.什么叫做大气污染,主要污染源有哪些?3.什么叫做气溶胶,可以分为那几类?4.光化学烟雾有什么特征,其主要污染物的日变化有什么规律?5.什么叫做温度层结,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6.如何判断大气的稳定度?第三章水体环境1.简述水体污染和水体自净。
2.常用的有机物污染指标有哪几类?3.水体中非保守物质如何衰减?4.向一条河流稳定排放污水,污水量q=0.15m3/s,BOD5浓度为30mg/L,河流流量Q=5.5 m3/s,流速ux=0.3m/s, BOD5本底浓度为0.5mg/L, BOD5衰减速度常数K=0.2d-1,纵向弥散系数Dx=10 m2/s,试求排放点下游10km出的BOD5浓度。
5.写出氧垂公式,并说明每个参数的含义。
6.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对环境造成危害。
7.简述重金属在水体中的污染特征。
8.论述一般废水的处理方法。
第四章土壤环境1.简述土壤的吸附作用。
2.什么是土壤的潜在酸度。
3.土壤的净化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4.什么是环境背景值?5.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的因素有哪些?6.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有哪些?第五章固体废物与环境1.简述固体废物的危害。
2.简述固体废物资源化的概念与意义。
第六章环境质量评价1.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分为哪些类型?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包括哪些主要内容?3.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和作用?第七章环境规划1.环境规划制定需要遵循哪些原则?2.什么叫做环境承载力?3.清洁生产的目标是什么?第八章全球环境问题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臭氧层有什么作用?其受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3.臭氧层出现空洞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了哪些危害?如何防治其继续受到破坏?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有哪些?第九章人口与环境1.简述中国人口现状。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四)大气环境功能区划-2
(2)根据自然条件划分功能区 功能区划时应充分考虑地理、气候、生态 等自然条件。比如:
利用自然界线(山脉、河流、道路)作为 相邻功能区的边界线---方便管理,不需 特意去进行边界的处理。
风向问题---应重点保护的一类功能区放 在最大风频的上风向,三类放下风向。
(二)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方法
ADMS大气扩散模型
“ADMS-工业” 可计算来自点源,线源,面源和体源的 污染浓度,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连接。 “ADMS-环评”可以处理一个区域或城市所有的污染源类 型,包括工业源,道路交通源,面源,体源和网格源等; 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连接。 “ADMS-城市”是ADMS模型系列中最复杂的一个。它用 于计算来自大区域和城市的污染浓度或空气质量。
(二)大气环境容量测算方法
ISC-AERMOD模型
ISCST3模型: ISCST3扩散模型的核心是高斯烟流模型,可模拟大气主要 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及危险废弃污染物质的连续排放。处理多 重来源,包括点、立体、线、面和露天矿等。
ISC-PRIME模型: 专门针对当烟流经过两个建筑物时产生气流下洗的基本特 点而设计。
(二)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1
大气环境系统---大气环境规划对象
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日常所说的大气环境 大气污染物排放子系统:污染源 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污染源控制、清洁生产、 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 城市生态子系统:大气环境保护的保护对象, 以人为主体,包括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 系统(教育、医疗、居住)
4.2-5.6
3.5-4.9
0.15
0.20
张从版环境评价习题
张从版环境评价习题环境评价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环境评价概述》一、概念1.环境质量2.环境评价3.环境标准4.环境质量标准5.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填空题1.环境质量的价值包括(经济)、(健康)、(生态)和(文化)。
2.环境评价的对象是(环境质量和价值)。
3.按照评价的时间,环境评价分为(过去)、(现状)和(影响)。
4.世界上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国家法律中肯定下来的国家是(美国)。
5.东欧与前苏联的环境评价主要侧重于(河流)和(地理)。
6.我国的环境评价经历了(尝试)、(探索)、(发展)和(评价)四个阶段。
7.环境质量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p=c/s )。
三、简答题1.环境评价的意义。
2.环境质量指数的作用。
答: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的主要步骤。
收集整理环境数据和资料;确定评价的要素和影子;指数的选用与综合;质量分级4.简述专家评价法。
5、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构成是怎样的?6、某监测点数据如下(单位是mg/L),请用单项水质标准指数对其进行评价,BOD COD DO Cd Cr Cu As 石油酚15 10 9第二章《环境评价信息的获取》一、概念1.特尔斐法2.专家二、简答题1.污染源调查的意义。
掌握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情况了解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数量确定区域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提出污染治理和控制措施2.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公式。
3.环境背景值的含义。
4.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收集资料;现场测量;摇杆发5.如何制定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确定检测项目;确定检测范围;确定检测周期;确定监测点位6.大气监测项目有哪些?7.特尔斐法环境预测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8.大气监测频率9.地面水监测频率。
10.土壤监测的布点方法三、计算题1.某地区建有化工厂、纺织厂和家用电器厂,其污水排放量与污染物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试确定该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
项目化工厂纺织厂家用电器厂评价标准(mg/l )污水量(万m 3/a) CODcr(mg/L)560 428 76 10 悬浮物(mg/L)62 25 75 50 挥发酚(mg/L)六价铬(mg/L)2.在某河的源头处采集的10个样品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如下表,据此计算水环境背景值。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与实施细则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与实施细则第一章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概述 (2)1.1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定义 (2)1.2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重要性 (3)第二章环境监测方法与标准 (3)2.1 环境监测方法分类 (3)2.2 环境监测标准体系 (4)2.3 环境监测方法的选择与验证 (4)第三章环境监测设备与仪器 (5)3.1 环境监测设备的分类 (5)3.2 环境监测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5)3.3 环境监测设备的维护与校准 (6)第四章环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6)4.1 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6)4.2 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方法 (7)4.3 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 (7)第五章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评价 (8)5.1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原理与方法 (8)5.2 环境监测质量评价的标准与指标 (9)5.3 环境监测质量评价的流程与实施 (9)第六章大气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与实施细则 (10)6.1 大气环境监测指标与标准 (10)6.1.1 大气环境监测指标 (10)6.1.2 大气环境监测标准 (10)6.2 大气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 (10)6.2.1 监测方法 (10)6.2.2 监测技术 (10)6.3 大气环境监测数据评价与分析 (11)6.3.1 数据评价 (11)6.3.2 数据分析 (11)第七章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与实施细则 (11)7.1 水环境监测指标与标准 (11)7.1.1 监测指标 (11)7.1.2 监测标准 (11)7.2 水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 (12)7.2.1 监测方法 (12)7.2.2 监测技术 (12)7.3 水环境监测数据评价与分析 (12)7.3.1 数据评价 (12)7.3.2 数据分析 (12)第八章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与实施细则 (13)8.1 土壤环境监测指标与标准 (13)8.1.1 监测指标 (13)8.1.2 监测标准 (13)8.2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 (13)8.2.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3)8.2.2 土壤物理性质监测方法 (14)8.2.3 土壤化学性质监测方法 (14)8.2.4 土壤生物性质监测方法 (14)8.2.5 土壤污染物质监测方法 (14)8.3 土壤环境监测数据评价与分析 (14)8.3.1 数据评价方法 (14)8.3.2 数据分析方法 (14)8.3.3 数据应用 (14)第九章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与实施细则 (15)9.1 声环境监测指标与标准 (15)9.2 声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 (15)9.3 声环境监测数据评价与分析 (16)第十章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与实施细则 (16)10.1 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指标与标准 (16)10.1.1 监测指标 (16)10.1.2 监测标准 (17)10.2 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 (17)10.2.1 采样方法 (17)10.2.2 分析测试方法 (17)10.2.3 监测技术 (17)10.3 固体废物环境监测数据评价与分析 (17)10.3.1 数据整理 (17)10.3.2 数据分析 (18)10.3.3 数据评价 (18)10.3.4 结果解释与应用 (18)第十一章环境监测信息化与管理系统 (18)11.1 环境监测信息化的意义与作用 (18)11.2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18)11.3 环境监测管理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19)第十二章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实施与监督 (19)12.1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宣传与培训 (19)12.2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监督检查 (20)12.3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改进与完善 (20)第一章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概述1.1 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定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指为了保证环境监测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和技术要求,对环境监测过程中所涉及的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等方面所作的具体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一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9月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决定》修正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次修订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第二次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和限期达标规划第三章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四章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第一节燃煤和其他能源污染防治第二节工业污染防治第三节机动车船等污染防治第四节扬尘污染防治第五节农业和其他污染防治第五章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第六章重污染天气应对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
防治大气污染,应当加强对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推行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对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氨等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并逐步改善。
第四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考核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
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第六章⼤⽓环境规划第六章⼤⽓环境规划第⼀节⼤⽓环境现状评价⼀、确定需要调查的⼤⽓污染因⼦重点城市空⽓环境质量达标规划主要污染因⼦确定为:PM10(或TSP)、SO2、NO2或(NOx)及该城市的特征污染物,超⼤城市增加O3。
⼆、污染源调查与分析1、⼤⽓污染源的调查原则充分利⽤现有研究成果和资料,可在其基础上补充和验证,避免重复⼯作。
调查所得的基础资料和数据,以能满⾜环境污染预测与制定污染综合整治⽅案的需要为前提。
2、⼤⽓污染源收集的基准年3、规划范围:城市市区⾏政管辖区域4、⼤⽓污染源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业污染源、⽣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依据排放源⾼度,将各排放源按点源与⾯源进⾏统计(机动车排放污染较重的城市还需进⾏线源统计)。
并给出规划区域范围内的⼤⽓污染源分布图,标明污染源位置,污染排放⽅式,并列表给出污染源排放清单。
⼤⽓点源排⽓筒底部中⼼坐标;排⽓筒⾼度(m)及出⼝内径(m);排⽓筒出⼝烟⽓温度(℃);烟⽓出⼝速度(m/s);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kg/h)。
⼤⽓⾯源(两种⽅法)(1)按⽹格统计将规划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格化。
以规划区的左下⾓为原点;分别以东(E)和北(N)为正X和正Y轴。
⽹格单元,⼀般可取1000×1000(m2),城市较⼩时,可取500×500(m2),按⽹格统计⾯源的下述参数:a.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b.⾯源排放⾼度(m),如⽹格内排放⾼度不等时,可按排放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度;c.⾯源分类,如果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当其⾼度差较⼤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度将⾯源分为2-3类。
(2)按⾯源的实际⾯积统计a.⾯源中⼼坐标(相对值或经纬度);b.⾯源平均有效⾼度(m );c.⾯源东西向宽度(m )、南北向长度(m );d.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 或kg/h )线源调查内容对于机动车排放污染较重的城市,需要将⾼速路、快速路和主⼲路作为线源,进⾏统计。
第6章 环境质量评价
我国目前使用的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也是按照该原理建立的每天向社会 上报告的。
(1)污染参数的选取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 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项目定为: PM10、SO2、NO2、 CO、O3。
(2)空气质量指数分级及其浓度限值(见表) 表中各参数的浓度限值为:必测参数的日均值是 日报告周期内各小时浓度的平均值;CO、O3的小时 均值是指日报报告周期内小时浓度最大值。 空气质量指数的范围从0到500,其中50、100、 200分别对应于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日均值的一、 二、三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限值,500点则对应于 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危害的污染水平。
浓度的乘积共六项参数。 各污染物的分指数与其实测浓度呈分段线性关系,并以美国的大
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事件基准值(分为警戒、警报和紧急三级 水平)、以及显著危害水平规定的浓度值作为分段线性函数的几 个折点。 各污染物实测浓度相当于大气质量标准时,其分指数PSI定义为 100,与PSI值相应的污染物浓度见表。 当获得污染物的浓度后,可查出各污染物的分段指数Ii值。 选择其中的最高值作为该日的PSI。PSI=max[I1,I2,……I6]
若单个因子的评分为ai ,则全部因子的踪迹分值为:M= ∑ai,i=1,2,……n 根据M值确定环境质量标准。积分值越高,环境质量越好。
优缺点:思想清晰、方法简单易行,但不能确切反应各个 因子的相对重要性。
W值法
规定凡符合Ⅰ、Ⅱ、Ⅲ、Ⅳ、Ⅴ级环境质量标 准的环境因子被评为10、8、6、4、2分,不能满 足最低一级环境质量的因子评为0分。
选取符合地区特征的环境参数 (八)环境污染趋势预测研究:运用模式,结合经济
发展及污染治理水平 (九)提出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建议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四、大气环境功 能区划分 大气环境功能区是因其区域社会功能不同而对
环境保护提出不同要求的地区,功能区数目不 限,但应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 城乡总体规划划分为一、二、三类大气环境功 能区。
1、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
序号 单位名称
表 鸣凤城区锅(窑)炉统计表
锅炉数量 台数
型号、吨位
使用时间
1 武星公司
2 星球公司 3 德中公司 4 盼盼集团 5 远安宾馆 6 西湖建筑 7 县职教中心 8 江北厂 9 远安广安大众浴池 10 中医院 11 县医院 12 远安一中 13 县沮城宾馆 14 远安城南洗浴中心 15 县委党校 16 鸣凤宾馆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一 、大气环境规划 的 内容 主要内容可概括如下(图6一1)
图6-1 弄清问题
确定环境目标
建立源与目标关系
方案实施
确定优化方案
选择方法建立模型
二 、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 (一)大气环境系统 构成大气环境系统的子系统可以概括为
大气环境过程子系统、大气污染物排放 子系统、大气污染控制子系统及城市生 态子系统,如图 6一2所示。
NO2理想大气环境容量为5t/a,PM10理想大气环境容量为 20 t/a, 城市控制区(1743.60km2)理想环境容量
经计算,远安城市控制区SO2理想大气环境容量为 5176t/a,NO2理想大气环境容量为2072t/a,PM10理想大 气环境容量为8282t/a,
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规划
2
6t热载体、4t蒸汽
6大气环境保护规划3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能流分析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能流分析
输入过程:重点分析能源总量、结构和污染物含量。 集中转换过程:重点分析转换能量总量、比例、效率、投资及其 环境效益。 分配过程:重点分析能流分配合理性 终端用能过程:重点分析总量、结构和对大气环境的危害。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结合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环境目 标 现状调查评价,分析污染物产生、排放、治理现状和发展趋势,找出 环境问题
第一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和类型
弄清
确定 建立源与目标 建立模型 方案优选
问题 环境目标 相关关系 选择策略方法 确定方案
方案 实施
已有一些比较成熟的软件,只要把各污染源数据、污染气象数 据及有关参数输入,计算机就可自动叠加计算出各污染源排放 对该区域浓度的贡献情况。 ADMS大气扩散模型软件 ISC-AERMOD大气扩散模型软件 区域大气总量控制模型软件 EIAA环评助手软件
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的组成
2、应充分考虑规划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科学地合 理地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
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界线(如山脉、丘陵、河流 及道路等),作为相邻功能区的边界线,尽量减少 边界的处理。
环境质量评价课件PPT课件
• 课程任务: • 应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有关的法规、标准,以及环境影响评 价的程序和方法,了解大气、水、土壤、 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为以后 从事环境保护、管理和规划和科学研究等 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程内容
• 第一章: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 •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 第四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第六章: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 第七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3、环境影响评价
(3)制定出预防环境污染的多项措施 选用适当的数学模式进行预测后,如果预测结果和实
际要求的环境标准不符,预测结果中大气环境、水环境、 土壤环境中一种或多种污染物超过规定的环境标准,那么 就要采用多种预防措施,这一点我国和国外是有区别的, 下面看一下所采取的几种预防措施:
(四)按照评价时间分类
• 3、环境影响评价 • 定义:根据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或一个项目的建设规
模,对某一区域未来的环境质量进行预测和评价,或对某 一个建设项目对所在区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称 为环境影响评价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定义:指对规划 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 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 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环境评价的分类
• (一)按照环境要素分类 •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声环境质
量评价、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等 • 单要素评价 • 多要素评价(联合评价):对两个或两个以上要
素同时进行评价 •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如果在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以下各方面的调查
7)面源调查统计内容:将评价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 可以评价区的左下角为原点;分别以东 (E)和北 (N)为正 X和 正 Y 轴。网格单元,一般可取 1×1(km2) ,评价区较小时, 可取500×500(m2),建设项目所占面积小于网格单元,可取 其为网格单元面积。然后,按网格统计面源的下述参数:
8)对排放颗粒物的重点点源,除排放量外,还应调查其 颗粒物的密度及粒径分布(质量分布)。
9)原料、固体废弃物等堆放场所产生的扬尘可作为“风 面源”处理。应通过试验或类比调查,确定其起动风速 和扬尘量。
二、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污染源基本调查内容中的部分!
41
四、污染气象参数调查
大气污染物浓度是由污染物排放量及污染气象条件共同 决定的,污染气象条件的好坏反映了当地大气自净能力的高 低,污染气象条件是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r-rd>0,α>0,气团加速运动,大气不稳定。
r-rd<0,α<0,气团减速运动,大气稳定。
r- rd =
0,α= 0,大气是中性的。
用r-rd ≠0 作为大气静力稳定度的判据。
7
3)逆温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不变或增加的现象,与对 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情况正好相反,Г<0。逆 温层阻挡了大气垂直运动,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辐射逆温: 夜晚,地面向大气层辐射热量,由于 近地层大气冷却快,高层大气冷却慢,形成了气 温上高下低的逆温层。 一般出现在少云无风的夜间,具有明显的日 变化规律和年变化趋势 。
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综合防治大气污染的对策。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
评价的方法:大气环境质量指数法、生物学评
价法、环境卫生学评价法
20
第三节
1、工作任务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任务和程序
从保护环境的目的出发,通过调查、预测和评价工作,分析 、判断建设项目或规划项目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为评判项目的可行性,优化项目方案和制定污染防治措施等提供 科学依据,以避免或减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11
12
2、大气污染源和污染物
1)污染源 • 工业企业 • 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 • 交通运输
2)污染物
• 颗粒物 • 硫氧化物 • 碳氧化物 • 氮氧化物 • 碳氢化合物
13
14
第二节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一、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工作程序
(1)准备阶段 确定评价范围
根据评价任务 的要求,结合本 地区的具体气象 条件,确定评价 范围。
根据大气圈垂直 方向上温度、化学成分、 荷电等物理性质差异和 大气运动状态,可将大 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 层、中间层、热层、散 逸层等五个圈层。
4
3、主要气象要素
与大气扩散密切相关的气象要素称为污染气象要素或 扩散气象要素。 气温 气压
湿度
风 云
能见度
5
4、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1)干绝热递减率: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块在绝热条
(1)按生产工艺流程或按分厂、车间分别绘制污染流程图。 (2)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 染物排放量。 (3)对改扩建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新 扩建工程排放量、以及预计现有工程经改造后污染物的削减量,并按上 述三个量计算最终排放量。 (4)除调查统计主要污染物的正常生产的排放量外,对于毒性较大的 物质还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
第六章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大气环境概述
第二节
第三节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2
第一节
一、基础知识
1、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气溶胶 污染物质
大气环境概述
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
水 汽
固体 杂质
干 洁 空 气
O2
其它
N2
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的组成3
2、大气的垂直分布
38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以下各方面的调查
R 6)点源调查统计内容:
①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及分布平面图; ②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 ③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K);
H
④烟气出口速度(m/s);
⑤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 ⑥毒性较大物质的非正常排放量(kg/h); ⑦排放情况,如连续排放或间断排放,间断排放应注明具体排放 时间、时数和可能出现的频率。
37
三、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1、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
对于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以下各方面的调查
(5)将污染源按点源和面源进行统计。 面源包括无组织排放源和数量多、源强源高都不大的 点源。可根据污染源源强和源高的具体分布状况确定点源 的最低源高和源强。 厂区内某些属于线源性质的排放源可并入其附近的面 源,按面源排放统计。
8
二、污染气象参数调查
1、一般污染气象参数
调查内容由各种不同类型的环境影响 评价的性质和要求以及评价等级决定,一 般包括:地面气象资料、高空气象资料、 调查的时间跨度、气象资料的统计分析。
9
2、大气平均场参数和湍流扩散参数的调查
地面观测参数:地面大气温度、湿度、气 压、总云和低云量、距地面10米高的风 速、风向、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环流 等的频率和空间范围。
21
2、 工 作 程 序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调查、预测和评价
“三三制”
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
编制报告书阶段
22
常用大气环境标准介绍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 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 量评价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规定了33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其指标体系为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最高允 许排放速率和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44-93) (5)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6)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
Qi应符合国家或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29
GB3095-2012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30
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可取日平均浓度限 值的三倍值;
31
1、评价等级
项目周围地表特征可分为平原和复杂地形两类。复杂地 形指:山区、丘陵、沿海、大中城市的城区等。如果污染物 数大于1,取Pi值中最大者。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级别
Pi/(m3/h) 地形 复杂地形 平原 Pi ≥2.5×109 一 二 2.5×109> Pi≥2.5×108 二 三 Pi<2.5×108 三 三
32
2、 工 作 程 序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调查、预测和评价
“三三制”
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
编制报告书阶段
33Biblioteka 2、评价范围影响范围主要决定于项目的基本特征,与评价等级相对应。还应考 虑评价区内和评价区边界外有关区域的地形、地理特征及该区域内是否 包括大、中城市的城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保护敏感区。 通常将项目的主要污染源作为评价区的中心,以主导风向为轴,按
正方形或矩形划定评价区的范围。如无明显主导风向,可取东西向或南
北向为轴。
一级评价:边长不小于16-20 km
*
二级评价:边长不小于10-14 km 三级评价:边长不小于4-6 km 平原地区取上限,复杂地区取下限。
34
2、评价范围
(1)考虑到界外区域对评价区的影响,对于地形、地理特
征和排放高度、排放量较大的点源的调查,还应扩大到界 外区域,各方位的界外区域的边长大致为评价区域边长的 0.5倍。 (2)如果界外区域包含有环境保护敏感区,则应将评价区
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
rd=-d Ti /d Z ≈g/Cp=0.98 (℃/100m)
注意:rd 与r的概念和涵义都不同。 温度层结:静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 1. r>0,递减层结 2. r=rd ,中性层结 3. r=0,等温层结 4. r<0,逆温
6
2)大气稳定度 在大气某高度,气团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 定的程度,与r和rd有关。
低空观测参数:距离地面15米以下风向、 风速随高度的变化关系,并按大气稳定 度分类。
10
三、大气污染概述
1、大气污染类型
1)还原型(煤炭型):常发生在以使用煤炭和石 油为燃料的地区。主要污染物是SO2、CO2和颗粒 物 2)氧化型(汽车尾气型):大多发生在以使用石 油为燃料的地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气、 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生产。
物数目较多的企业, 如钢铁、化工企业 , 其污染因子可适
当增加。
25
2、 工 作 程 序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调查、预测和评价
“三三制”
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
编制报告书阶段
26
2、 工 作 程 序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调查、预测和评价
“三三制”
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
编制报告书阶段
扩大到界外区域。如果评价区包含有荒山、沙漠等非环境
保护敏感区,则可适当缩小评价区的范围。
35
2、 工 作 程 序
准备阶段
正式工作阶段
调查、预测和评价
“三三制”
调查:污染源、气象条件和环境质量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