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图河农场麦茬水稻钵苗机插栽培技术初探
水稻钵苗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水稻钵苗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一、技术概述该技术主要阐述了水稻钵苗机械化育苗栽插栽培的品种选择、适龄壮秧培育、精确栽插密度与肥水运筹、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稻草还田等关键性技术。
针对传统水稻毯苗机插技术存在的播种量大、每穴苗数及取秧不均、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秧苗伤根严重、漏插率高、插后返青慢、人工补栽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机插水稻增产潜力难以发挥等问题,通过改革插秧机型,结合毯苗机插和抛秧技术的优势,利用营养土消毒处理机和全自动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精量播种、专用钵苗培育、暗化处理移盘秧池旱育保温管理,实现了精确培育大龄带土钵体壮秧,增大了秧龄弹性,提升了秧苗素质。
秧苗根系带土多,机插时按钵精确定量取秧,栽插均匀,伤秧、伤根率和漏插率低,栽后秧苗返青快,缓苗时间短,发根和分蘖早,能充分利用低位节分蘖,形成高产群体,提高有效分蘖成穗率,促进高产高效。
二、技术要点1.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性及抗性好、生育期适中的穗粒兼顾型优质稻或超级稻品种,每亩备足种子0.9~1.0千克。
2. 育秧材料准备。
准备好苗床、土壤粉碎机、种子催芽机、蒸汽发生器及控制设备、育秧温室大棚、钵苗育秧硬盘、育苗精量一体化播种机、运秧小车、地膜、肥料、壮秧剂、营养土等育秧设备及物资材料。
3. 苗床培肥与营养土配制。
选择地块平整、土质肥沃、运秧,方便、灌排水条件好的旱地或稻田,按杂交稻秧田与大田比为1:80留足秧田。
育秧前20~25天,每亩秧田施用猪粪水100千克、40%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培肥苗床,均匀施后及时翻耕,达到全层均匀施肥。
营养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秧苗素质,可用酒渣喂牛,牛粪养蚯蚓,蚯蚓粪便泥土去杂过筛后作营养土,每亩移栽大田准备60千克左右。
也可按细泥土:有机肥为6:4的比例,每亩移栽大田准备过筛肥沃疏松的菜园土35~40千克,加入堆沤腐熟25~30天的有机肥(稻谷谷壳或农家粪肥)25千克左右混合均匀制作营养土。
五图河农场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对比试验总结
五图河农场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对比试验总结作者:王洪卫张兴革来源:《中国农资》2013年第10期通过对钵苗与毯苗人工模拟摆栽的产量形成及其生理生态特征进行比较,探寻钵苗摆栽稻高产新途径。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及供试品种试验地点:农业科技中心试验田供试品种:镇稻94241.2 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1.2.1 试验设计品种:镇稻9424设计钵苗摆栽、毯苗机插两种栽插方式。
钵苗摆栽秧龄为30天,毯苗机插20天。
钵苗摆栽:常规粳稻33×12cm,亩1.68万穴,每钵4苗,基本苗6.72万?亩;杂交粳稻为33×12cm,亩1.68万穴,每钵2苗,基本苗3.36万?亩。
毯苗机插:栽插规格30×13.2cm,亩1.68万穴,常规粳稻每穴4苗,基本苗6.72万?亩;杂交粳稻每穴2苗,基本苗3.36万?亩。
进行大区试验,两种栽插方式设置在同一块田中,重复三次,随机区组分布。
不同播栽期、不同方式为主区,品种为副区,每小区长×宽为10m×22m,间隔30cm,主区间隔40cm;周围开沟,沟宽40cm,保护行1m。
1.2.2 栽培管理(1)肥料施用情况:①亩施纯氮粳稻20kg;②氮磷钾配比为N:P2O5:K2O=1:0.5:0.5;③氮肥运筹,基蘖肥:穗肥=6:4,基肥:蘖肥=5:5,分蘖肥分别在移栽后5天、10天等量施用,穗肥分倒4叶和倒3叶等量施用;④亩施磷肥10kg,全作基肥;⑤亩施钾肥10kg,基肥、促花肥各占50%;(2)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的前一个叶龄,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开始排水搁田,勤搁、多搁;拔节至成熟期实行湿润灌溉,干干湿湿。
(3)其他栽培措施均按照高产栽培要求实施。
2 结果与分析2.1 植株性状及产量穗粒结构水稻不同栽培方式下,钵苗机插株高、穗长均高于毯苗机插。
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对比试验中,产量高低上同期栽插(人工模拟机插)的钵苗产量高于毯苗;钵苗摆栽栽插方式下,水稻穗粒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均高于毯苗机插。
水稻钵体毯式育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与分析
水稻钵体毯式育苗技术具有壮苗率高、秧根发达、移栽不伤根、不漂苗、分蘖早、成穗率高等优点,利于秧苗的田间生长;钵体毯式育苗技术与机械插秧技术合理配套,可进一步提高水稻栽培机械化程度,从而实现水稻生产提质、增效的目的。
1试验示范方法本田采用大区对比法,不设重复,每个点200亩。
示范区采用434孔钵体毯式塑料秧盘,育中苗,应用F 4手扶式插秧机进行摆栽插秧。
对照区采用常规育苗和常规插秧机插秧。
插秧规格9×5寸,其它管理与常规管理相同。
2示范结果调查2.1秧苗素质调查对秧苗素质各项指标进行调查发现,钵体苗株高为10.3厘米,对照苗为10.8,比对照苗矮0.5厘米;钵体苗叶龄为3.3叶,对照苗为3.0叶,比对照苗多0.3叶;钵体苗根长5.4厘米,对照苗为4.6厘米,比对照长0.8厘米;钵体苗平均根数为9.5条,比对照苗多1.2条;钵体苗秧苗茎基宽为0.22厘米,对照苗为0.18厘米,比对照粗0.04厘米;钵体苗百株地上干重为2.13克,对照苗为1.9克,比对照苗重0.23克;钵体苗充实度为0.18,对照苗为0.16,比对照苗高0.02。
钵体苗和对照苗均没有发病。
从钵体苗长势、根部性状、茎基粗、地上百株干重及充实度看,钵体苗素质要明显好于对照区秧苗。
2.2水稻插秧质量调查对水稻插秧质量调查发现,钵体苗取秧数为5株,对照苗为7株,比对照区少2株;处理和对照漏插率均为0;钵体苗伤秧率为0.5%,对照苗为3%,比对照区低2.5%;钵体苗勾秧率为0,对照苗为3%,比对照区低3%;漂秧率为0,对照苗为1%,比对照区低1%;翻倒率为0%,对照苗为4%,比对照区低4%;二者插秧效果都比较均匀。
以上数据说明钵体苗插秧质量好于常规机插秧质量。
2.3生育时期调查对生育期调查发现,钵体育苗和对照区秧苗移栽期均为5月15日;返青期为5月21日,比对照早2天;分蘖始期为6月6日,比对照区早3天;有效分蘖终止期为6月25日,比对照区晚2天;分蘖高峰期处理和对照相同,均为6月30日;抽穗期为8月13日,比对照区早3天;成熟期为9月18日,比对照区早2天。
水稻钵苗机插秧技术的优点和应用示范
水稻 穴盘精 播钵 苗机插 秧 ( 简称为
衷 I 八 盘 精播 钵 I I f 『 机 插 秧 插 种 质
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较
钵 苗 机 插 )是 采 用 精 量 播 种 机 和 高 强 度 软 穴 盘 配 合 ,实 现 精 量 穴 播 ,以 钵 体 限
制 秧 苗 生 长 ,培 育 单 穴 、 健 壮 、 根 系 盘
钵 甜 八 盘
2粒 / 穴
l l 6
8l
3粒 / 穴 4粒 / 穴 钵 形 毯 状 盘
l 6
1 水稻穴盘精播钵苗机插秧技术 的优点
1 . 1 精 量 播 种 ,节 省 种 子
料 软 半 盘
农 2
l 川 秧 盎 何 秧 的 出 简 率 成 哺 率 比 较
毯 状 苗 一 样 卷 成 卷 运 输 。 因 此 ,育 秧 时 最好选择就近育秧 。 1 . 6 插 秧 质 量 高 采 用常 州 亚 美柯 生 产 的 2 Z B 一 6 A
芽眼饱满 的 1 ~ 2 年 生 枝 作 接 穗 。 在 砧 木
5 0~6 0 C n l 高 处 ,剥 一 宽 约 3( . f I 1 ,长 5 . 5 c m,深 达 木 质 部 与 皮 层 之 间 的 形 成 层 , 并 切 除 皮 层 大 部 分 ,仅 留 下 端 小 部 分 以
出苗率高 达 9 0 . 7 l % 。 比 钵 形 毯 状 盘 的 高
4 . 7 9个 百 分 点 , 比 塑 料 软 平 盘 高 8 . 2 1 个 百 分 点 ;成 苗 率 比较 ,钵 苗 穴 盘 比 钵 形
状 苗 和 钵 形 毯 状 苗 由 于 群 体 大 ,生 长 相 对 要慢 一 些 。但 3 0 d后 , 由 于 高 温 高
江苏省五图河农场盐碱地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2019年文档
江苏省五图河农场盐碱地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江苏省五图河农场位于苏北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境内,耕地面积4 334hm2,除了新沂河内1 266hm2耕地,因夏季行洪无法耕种,一年只能种植一季小麦外,其余3 068hm2耕地,最近几年都是稻-麦-稻一年两季。
由于苏北特殊的沿海气候条件,独特的盐碱地土壤结构,使小麦前茬作物水稻的生育期相对延长,给当地小麦适期播种带来许多困难。
为能尽早收获水稻,不影响水稻产量和效益,又能及时整地,适期播种小麦,实现一播“早、全、匀、齐、壮” 苗,并能夺得高产。
根据种植经验,总结了盐碱地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播前准备盐碱地稻茬麦整地,首先要从水稻搁田期做起(盐碱地保水能力强,渗透性差,要整好地,就要早着手、早准备),搁田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整地质量。
搁田好,田间水浆沉实快,露田早,稻田适耕性好,整地质量高;搁田工作做得差,水浆沉实慢,露田晚,整地质量差,容易造成烂耕烂种。
水稻机械收获后将秸秆粉碎还田,开暗沟,对土质稍好,盐碱性较轻田块,从排水沟一侧,每隔5m左右,用鼠道犁开1道暗沟;对土壤含盐量较高的条田,田间暗沟密度要大一些,每隔3.5~4.0m开1道暗沟。
重耙破伐土层,晾晒2~3d后机械旋耙[1],平整土地,深施基肥,待播种。
选择当地主要小麦栽培品种烟农19、淮麦21。
2适期播种烟农19适宜播种期为9月底至10月中旬,近几年最佳播种期为10月3~14日;淮麦21适宜播种期为10月,最佳播种期为10月7~18日。
可采用机械条播,即用稻麦条播机进行精量播种,行距17~20cm,播种深度3~5cm。
也可人工撒播,于水稻收获后趁墒播种,墒情不足的,灌跑马水造墒。
播种后即开麦田沟。
麦田沟规格,每隔3.5m左右,开1道纵沟,纵沟深度20~25cm;视地势平整度,每隔40~60m左右,开1道横沟,横沟深度35~40cm[2]。
人工辅助清沟,做到沟沟相通。
及时灌溉,速灌速排。
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秧技术推广与应用
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秧技术推广与应用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2年第9期毛爱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手工插秧种植已不适应水稻生产发展需求,我国水稻生产迫切需要以水稻机插秧为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
现有的传统平盘毯状秧苗机插秧技术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低播量成毯性差、伤苗伤根严重、漏秧率较高、每丛苗数不均匀及返青慢等问题,制约机插水稻增产潜力。
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苗机插存在的问题,通过钵体毯状秧苗,利用普通插秧机按钵精确取秧,实现钵苗机插,秧苗根系带土多,伤秧和伤根率低,栽后秧苗返青快,发根和分蘖早。
能充分利用低位节分蘖,有效分蘖多,从而有利于实现高产,同时按钵苗定量取秧,取秧更准确,机插漏秧率低,机插苗丛间均匀一致,从而有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实现机插高产高效。
一、技术要点水稻钵苗机插技术是通过钵形毯状秧苗,适时移栽、群体调控、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技术配套,实现高产高效。
主要技术要点如下:1、秧盘选择。
采用钵形毯状秧盘培育水稻钵形毯状机插秧苗,根据插秧机型号选择适宜的秧盘。
插秧机横向取秧次数有14次、16次、18次、20次和26次等多种,相对应钵形毯状苗盘横向行数就应为14行、16行、18行、20行和26行等。
如柳州五菱柳机动力有限公司生产的五菱柳机2Z-430型插秧机横向取秧量为14次,固应选择横向14行的秧盘,久保田SPW-48C插秧机横向取秧次数为20次和26次,就应选择横向20行或横向26行的秧盘。
为了培育更好、更壮的水稻秧苗,就应选用横向行数少的秧盘,也就是钵数少的秧盘,钵体数少的秧盘相应的钵体体积也就大些。
2、培育壮秧。
秧龄要达到30天以上,叶龄在3.0-3.5叶,秧苗应根系发达、苗高12-18厘米、颈部粗壮、叶坚挺而色绿、均匀整齐,每个钵体播种4-5粒。
3、适时机插。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时开始移栽,秧龄应在3.5-4.5叶,摆栽时间应在5月25日前结束,不插6月秧。
钵苗机插水稻超高产攻关试验
钵苗机插水稻超高产攻关试验试验一钵苗机插水稻超高产攻关试验一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阐明钵苗机插水稻生长发育特点,研明钵苗机插超高产形成规律,建立稳定钵苗机插超高产的栽培技术,为水稻钵苗机插的推广应用提供相配套的农艺支撑。
二试验材料与设计1、试验品种品种:杂交稻可选甬优2640、2638、甬优1538、甬优8号、常优1号、常优2号、常优3号或当地适合种植的超级杂交稻;常规粳稻可选武运粳24号、南粳9108、南粳5055、宁粳4号、武运粳29、镇稻11等。
2、育秧与栽插规格采用448孔育秧硬盘培育健壮钵苗,杂交稻每孔播2~3粒,每盘播量约为40g;常规粳稻每孔播4~6粒,每盘播量约为60g;采用钵苗插秧机RX-60M机械移栽,秧龄为30d,杂交稻行株距33×14cm或16cm,常规稻行株距33×12cm每亩基本苗3~6万。
攻关方面积在100亩以上。
3、施肥精确定量3.1施肥用量的精确根据斯坦福(Stanford)方程:施氮总量(kg/亩)=目标产量的需氮量-土壤的供氮量氮肥的当季利用率目标产量需氮量(kg/亩)=目标产量×百公斤籽粒吸氮量/100基础供氮量(kg/亩)=基础产量×百公斤籽粒吸氮量/100例如:杂交粳稻亩生产900kg籽粒需氮量为9.0×2.0=18.0kg,基础产量450kg/亩,土壤当季供氮量=4.5×1.78=8.01kg/亩,氮肥当季利用率按42.5%计,氮肥总用量=(18.0-8.01)/0.425=23.5 kg/亩。
常规粳稻亩生产800kg籽粒需氮量为8.0×2.0=16.0kg,基础产量450kg/亩,土壤当季供氮量=4.5×1.78=8.01kg/亩,氮肥当季利用率按42.5%计,氮肥总用量=(16.0-8.01)/0.425=18.8kg/亩。
3.2施肥时期的精确氮肥运筹比例7:3,基肥:蘖肥=4:6,倒4:倒3促花肥=5:5。
大中农场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攻关试验
大中农场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攻关试验水稻钵苗机摆是近年来推广的一项新型水稻栽培技术,它集水稻毯状苗机插秧和传统人工抛秧的优势,利用钵盘稀落谷培育健壮秧苗,采取带土移栽,有效缩短缓苗期,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实现水稻栽培超高产的目标。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供试品种为大穗型早熟品种甬优2640。
该品种全生育期135 d,株型紧凑,群体整齐度好,长势旺,叶色中绿,熟期转色好,分蘖力和成穗率中上等,穗型较大,抗倒性较强;中感白叶枯病,抗纹枯病,抗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整精米率66.3%,垩白率25.0%,垩白度3.0%,胶稠度81 mm,直链淀粉含量16.8%,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
1.2 试验过程1.2.1 适龄机插。
于5月18日机落谷,秧盘为特制的448孔软盘,平均每孔播2~3粒种子。
6月18日移栽,秧龄31 d,栽插时平均每孔带苗2株,单株带蘖0.3个,叶龄5.1叶。
机插行距33 cm,株距16 cm,基本苗52.5万株/hm2。
1.2.2 肥料运筹。
按照超高产要求实施,即基肥施磷酸一铵225kg/hm2,尿素195 kg/hm2,氯化钾124.5 kg/hm2,有机肥1 500 kg/hm2;分蘖肥施尿素208.5 kg/hm2;促花肥施尿素225kg/hm2,氯化钾124.5 kg/hm2。
另外,抽穗灌浆期喷施有效硅溶液和微量元素锌、硼。
1.2.3 综合管理。
除草采取移栽前封闭处理,移栽后茎叶化除。
水浆管理即寸水活棵,浅水分蘖;有效分蘖临界叶龄的前1个叶龄或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开始轻搁、多搁田;拔节至成熟期实行湿润灌溉。
根据病虫测报,及时防病治虫。
2 结果与分析2.1 超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效果该试验中,高峰苗为307.5万株/hm2,8月16日抽穗,有效穗数258.0万穗/hm2,每穗总粒数253.0粒,每穗实粒数218.5粒,结实率75.3%,千粒重23.4 g,理论产量13 191 kg/hm2,实收产量为12 772.5kg/hm2。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新技术试验初探
81 83 83 85
将秧盘平铺干己整好的秧床上 ,要使秧盘床 上吃透水分 ,忌床 发 白影响出苗 ,整个秧苗期 保持秧床湿润 ,喷施地福 来壮根 。播种后到2 5 .
叶前浇水要勤 ,床土发 白即浇 ,根下扎后可逐渐
延长浇水时间。适时控水炼苗 ,增强秧苗抗逆能 从表l 可以看出,几种不同处理的生育进程均 力,叶片淡黄褪绿的秧苗,每6 7 6 平方米苗床用尿 比普通机械插秧有所提前,其中返青期分别提前3 2定 量定 位机插 . 素2 g k 左右 ,叶色较正常的每6 7 6 平方米苗床施尿 天和2 ,分蘖期分别提前5 天 天、3 f4 天; 天, D 钵形毯状秧盘育秧,可利用播种流水线,还 天、1 素1 公斤左右 , 秧田期间注意防治立枯病等。 可用特制的定量定位播种器播种,或者用普通播 齐穗期分别提前4 天、2 天和2 天。 4 合理移 栽 . 2 、不同处 理 的产量性 状 调查 ( 见表 2 ) 种机播种 ,播种量要低,育成的秧苗要有上毯下 根据秧 盘类 型选择适宜插秧机 ,l 行秧盘 8 表2 不 同处理 的产量性状调查表 钵形状 ,盘根紧实、不散花。 宜选择 洋马、井 关等高 速插秧机 ,调 插秧机横 二、技术优势 我国现有水稻机械摆栽技术丰要由日木和韩 国引进 ,采用钵育秧苗机械摆栽的秧盘成本高 。 要求精量播种 、均匀栽插 ,使用专用工厂化 育秧 播种器和摆栽机配套使用 ,但技术要求严格 ,机 械价格昂贵 ,因此推广应用受阻。水稻机插常规 育秧技术,存在着育秧播种量高,种子成本高 ; 秧苗细长,素质差;机插穴株数不均匀,漏秧率
毯 状 秧 盘 ,培 育具 有上 毯 下 钵形 状 的 水 稻机 插 秧 秧 。调查 结果 如下 : l 、不同处理的生育期进程调查 ( 见表1 ) 苗,结合了钵形秧苗和毯状秧 苗的特点和优点 ,
浅论水稻钵形毯状育苗机插技术
大山种羊场地处黑龙江省大庆市西北部杜蒙县境内和泰来县交界,场区地形复杂,东高西低,东部为丘陵---沙壤土草原,中部农区主要为黑钙土,西部沿江地带为滩涂及湿地。
该地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属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
多年平均气温3.8℃,有效积温在2500—2700℃,无霜期135天左右、年降水量400㎜左右。
水资源丰富,嫩江引水是该场农业用水主要水源,水质较好,适宜农业灌溉。
农场以水稻种植为主,兼种玉米、大豆和杂粮。
灌区位于大山种羊场场部的西南部,嫩江干流左岸的漫滩地上。
灌区土地总面积为5.4万亩。
现有耕地面积为6.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15万亩,旱田2.35万亩,撂荒地为0.49万亩。
2011年,大山种羊场引进水稻钵形毯状育苗机插技术,结合农场水稻生产实际,进行科技园试验田实验,2012年开始水稻生产大面积推广应用。
一、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的概念理解水稻钵苗机插技术,也叫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针对传统毯状秧苗机插存在的问题,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于我国水稻品种和季节特点的新型水稻机插技术,属国内外首创。
该技术结合了机插毯苗和抛秧钵苗的优势和特点,可利用普通插秧机实现钵苗机插。
插秧机按钵苗精确取秧,实现根系带土插秧,伤秧和伤根率低,机插后秧苗返青快,发根和分蘖早,有利于实现高产。
同时按钵苗定量取秧,取秧更准确,机插漏秧率降低,机插苗丛间均匀一致,从而有利于高产群体形成,实现机插高产高效。
二、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的优点1、摆脱了日本摆栽机的高额成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和久保田、洋马插秧机结合使用。
成本低,操作简捷。
2、摆盘操作较普通秧盘省工省力,秧苗即壮又匀。
3、大大减少了田间机插漏苗率,带钵土进行移栽,移栽时不断根,植伤少,根系发达,秧苗吸肥水能力强,生长健壮,茎粗,抗倒伏;带钵土进行移栽,移栽时无漂苗、倒苗现象。
摆脱了繁重的补苗劳动和高额的补苗费用,不会因为补苗而延误农时,造成减产。
五图河农场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农艺学现代农业科技2015年第3期为了进一步提高麦茬机插水稻的产量,江苏省五图河农场开展麦茬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试验,从2012年的33.3hm 2、2013年的100hm 2增加到2014年200hm 2,其中2014年在十分场连片种植84.73hm 2连粳9161的小麦茬钵苗机插示范方,经江苏省农委组织的专家组于2014年11月4日进行测产验收,理论产量12985.5kg/hm 2,实际产量11082.0kg/hm 2。
笔者根据近3年参与农场麦茬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情况,对五图河农场麦茬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归纳,初步总结出五图河农场麦茬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的一些值得注意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培育适宜壮秧、及时整地机插、本田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冶等。
1培育适宜壮秧适宜壮秧是指适合麦茬钵苗机插的健壮秧苗,即以连粳系列品种为例,秧龄24~27d ,苗高13~18cm ,叶龄4.0~5.0叶;根系发达,单株白根数13条以上,单株发根力5~10条;单株茎基宽0.3~0.4cm ,平均单株带蘖0.3~0.5个;单株绿叶数≥4.0,叶色4.0~5.0级,无病斑虫迹,秧根盘结好,孔内根土成钵完整,钵体苗重5.0g 左右,外观健壮整齐。
1.1苗床准备一是秧田选择。
应选择土壤肥力水平好、地块平整、交通便利、灌溉条件良好的旱地作为秧田。
秧田与大田的比例控制在1∶50。
秧田要提前耕翻、晒垡、碎土。
于育秧前20d ,秧田用复合肥(15-15-15)900kg/hm 2左右,均匀施入后及时耕翻或旋耕。
二是床土制作。
用中性或酸性土壤和农家肥加酸性肥料配制成风化土,并按基质与风化土1∶3均匀混合成为床土(营养土),目的是增加床土的松软度,减少播种时稻种被挤压破损的几率。
三是秧板制作。
在育秧前15d 上水平整,要求泥浆深度5~8cm ,保证田块水面一致,控制高低落差在3cm 以内。
沉2~3d 后及时将水排干晾田,并开沟做畦,要求畦间沟深和宽度均为0.4m ,畦面的宽度为1.6m ,田边四周排水沟的深度约为0.5m ,做到灌、排分开,内、外沟配套,畦面高差不超过1cm ,且表面光滑,无残茬、秸秆和杂草等杂物,能够达到速灌速排的目的[1-2]。
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攻关示范
通过 2014-2015 年示范种植,已初步探索并研制出适合肥西县稻麦两熟条件下钵苗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
程,为水稻钵苗机插方式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水稻;钵苗机插;高产;示范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5-94-02
为 探 索 机 插 水 稻 超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途 径 ,肥 西 县 于 2014 年引进一套水稻钵苗育栽生产流水线设备,在安徽 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专家组的指导下,组织开展了 钵苗机插超高产攻关试验研究与示范。经 2014-2015 年 试验示范,现已初步探明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形成的特 点及技术配套,本文现将 2a 来试验示范工作总结如下:
1 示范点及基本情况
1.1 示范地点 2a 示范地点为同一地域田块,位于肥西 县官亭镇王集村粮丰工程水稻示范区。示范田前茬为小 麦,土种为马肝田,据肥西县土肥站 2013 年土壤抽样化验 结果(所取样本平均值):肥力水平中等,全氮 0.52g/kg,有 效 磷 22mg/kg,速 效 钾 70mg/kg,有 机 质 11.34g/kg,pH 值 6.2。 1.2 示 范 面 积 及 品 种 建 立 超 高 产 攻 关 示 范 田 面 积 1 800hm2,实行统一育秧、统一管理。应用品种:2014 年 为甬优 2640;2015 年为甬优 1109。
94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6,22(05)
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攻关示范
孙坚政
(肥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肥西 231200)
摘 要:水稻钵苗机插是采用插秧机将钵育壮秧按一定的行株距均匀无植伤地移栽于大田的先进技术。钵
苏北盐碱地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苏北盐碱地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苏北盐碱地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培育壮秧、抢时栽插、化学除草、合理施肥、科学管水等内容,从而为该技术的推广运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苏北盐碱地江苏省五图河农场位于江苏北部连云港境内,农场拥有土地面积9 729.5hm2,耕地面积为4 334hm2,土壤理化性质为重盐碱黏土结构,氯化钠、氯化钾含量6.8%~8.6%,其特征为盐分高,黏性大,保水力强,渗透性差。
农作物种植结构一年两季“稻—麦—稻”生产模式。
常年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 3 000hm2,2008年水稻机插秧面积突破2 530hm2,产量达9 000kg/hm2。
现将机插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培育壮秧壮秧标准:秧龄15~18d,苗高15~18cm,叶龄2.5~3.5叶,叶色正常,第1叶叶鞘长4cm以下,单株白根数7~9条,盘根厚度2.5~3.5cm,卷用方便。
1.1 播种前准备浸种前需晒种2~3d,增强发芽势。
用比重为1.08盐水选种,去除秕粒,用清水洗净后浸种。
按2mL浸丰Ⅱ号+10%吡虫啉5g对水6kg浸稻种5kg比例浸种24h。
将消毒处理的种子,捞起高温催芽,待种子刚露白时,即可播种(种芽切勿过长)。
1.2 适期播种按照“宁可地等秧,不可秧等地”的原则,确定播种期,掌握适宜秧龄机插。
本地黏质土,机械播种量以每塑盘125~150g(相当于干种子100~120g)为宜,播种时,种子表皮要稍微晾干,以利机播。
1.3 暗化与转盘种子播好后,按每组15~20只塑盘叠加排列好,放在室内或暗处,用塑料布盖好保湿,促种子萌动生长。
待暗化的种子秧苗长至0.5~1.0cm时,将秧盘转运到准备好的秧田地里,1排2盘放稳摆好,进入秧田管理期。
1.4 秧田管理秧盘摆放结束后,要立即灌跑马水,让盘土吸足水,保持盘面呈湿润状态,促秧苗正常生长。
在2叶1心前,若盘面土受干发白,需灌水,水层不超出盘面,让其自然落干即可;二至三叶期灌跑马水,前水不干后水不进,以利于秧苗盘根,切忌长期深水。
高效高产水稻机插栽培技术浅析
高效高产水稻机插栽培技术浅析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传统的手工插秧方式耗时耗力,效率低下,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
而机插栽培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水稻栽培的效率和产量。
本文将就高效高产水稻机插栽培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一、机插栽培技术概述机插栽培技术是一种利用机械设备完成水稻插秧工作的栽培技术。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土地准备:机插栽培需要对土地进行精确的准备,保证土地整齐平整,使得机械设备能够顺利插秧。
2. 基质制备:在机插栽培中,一般使用基质代替传统的土壤,基质通常是混合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复合基质,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机插技术: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插秧工作,将水稻幼苗准确地插入基质中。
4. 管理和养护:对机插栽培后的水稻进行适当的管理和养护,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机插栽培技术通过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操作,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插秧方式,大大提高了插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还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水稻健康生长。
机插栽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
1. 高效节约:相比传统的人工插秧方式,机插栽培技术能够大大提高插秧效率。
一台插秧机可以取代数十名农民的人工插秧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2. 精准插秧:机插栽培技术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插秧,插秧的深度和间距可以通过设备进行精确控制,能够确保每株水稻的生长环境相对一致。
3. 良好生长环境:机插栽培中使用的基质能够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水稻幼苗生长健康。
4. 适应性强:机插栽培技术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土地,不受地形和土壤类型的限制,适用范围广泛。
5. 促进产量提高:由于机插栽培技术能够提高插秧效率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能够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
三、机插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虽然机插栽培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1. 技术要求高:机插栽培技术需要相关的机械设备和操作技术,农民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才能熟练使用和操作。
五图河农场稻茬小麦生产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
五图河农场稻茬小麦生产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针对五图河农场稻茬小麦的生产现状,总结了茬口迟、适耕性差、灾害频发、种植粗放、品种繁杂等高产的障碍因素,提出了抢茬早播、机械匀播、选用合适品种、高效调肥、抗逆应变等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稻茬;小麦;生产现状;高产;栽培技术;五图河农场五图河农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境内,常年稳定种植大麦、小麦面积4 112.6 hm2,水稻3 530 hm2,麦、稻生产采用轮作制度,农场年生产大麦、小麦3.10万t,生产水稻2.65万t。
近年来,该农场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提升农场农业生产水平,特别是稻茬麦的产量有大幅度提高,促进了农场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五图河农业的稻茬小麦生产,随着农业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高产栽培技术的运用,必将从根本上改变产量偏低的状况,最终实现高产稳产的良性发展道路。
笔者结合在五图河农场工作逾20年的实际,针对五图河农场稻茬小麦的生产现状,总结了腾茬迟、土壤适耕性差、自然灾害频发、种植简单粗放、品种繁杂等是稻茬小麦高产的障碍因素,并对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实际探索,提出抢茬早播、机械匀播、合适品种、高效调肥、抗逆应变等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1 五图河农场稻茬小麦生产现状1.1 茬口偏迟季节紧,适耕期很短,适期播种难度大由于偏迟熟粳稻北移和农场水稻生产全部实现粳稻化,导致水稻腾茬越来越迟,非常不利于适期播种和冬前的温光资源充分利用。
五图河农场地处淮北地区,小麦播种适期半冬性品种为10月1—15日、偏春性品种为10月10—25日。
而五图河农场的水稻收获期一般为10月15日至11月5日。
可见,水稻收获期与小麦播种期出现脱节、重叠甚至时段倒挂,适期收稻与适期种麦之间根本没有晒田、整地、施肥等秋播作业淮备时段,使得过去提倡的适期早播很难实现,偏迟的稻茬口也不适合精耕细作、精量播种。
1.2 土壤盐分高黏性重,稻茬土适耕性差,播种出苗质量低五图河农场土壤质地为黄泛冲积土,又紧邻黄海,土壤瘠薄,有机质少,氮、磷、钾含量低,尤其是缺乏速效钾,同时还含有较高的盐碱,加之水稻腾茬迟、湿度大、黏性重、垡块大,不能精细耕地整地,易烂耕烂种或失墒干旱,致使播种、出苗质量差,难以实现苗早、苗齐、苗匀、苗全、苗壮。
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插秧技术初探
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插秧技术初探发布时间:2022-10-27T05:06:25.552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1期作者:冯世清[导读] 水稻机械插秧质量取决于秧苗的好坏,如何培育适合机插的壮苗是关键点冯世清哈尔滨市阿城区小岭街道办事处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哈尔滨阿城 150323摘要:水稻机械插秧质量取决于秧苗的好坏,如何培育适合机插的壮苗是关键点。
我区生产上主推钵体盘育苗。
主要是简便易操作,成本较低,秧苗质量好。
关键词:水稻钵体盘育苗机械插秧引言:随着我区水田面积不断扩大,机械插秧推广面积也在逐年增加。
然而,面对一些新型的育苗技术,目前的插秧机械还是很难与新技术配套,出现了苗壮秧弱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抑制我区水稻生产的瓶颈问题,按照哈尔滨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安排部署引进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插秧技术试验示范,经过一年的试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增产效果显著。
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一、播种前种子处理。
1.1是晒种。
选择晴好无风天气晒种3天,目的是可以有效打破种子休眠期,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1.2是比重选种。
一般用50公斤水兑10-12公斤盐或者20公斤黄泥制成比重液(1.13),进行选种,种子边放入边搅拌,及时将漂浮的秕粒剔除掉,选完的种子用清水漂洗3遍,保证种皮清洗后不带盐分,特别注意选种时种子在盐水中不能超过三分钟。
1.3是浸种消毒。
选种之后进行浸种消毒,可以用10%浸种灵5000倍液浸泡种子。
浸种的水温以15℃为宜,浸种7天左右。
每天早晚各翻动一次,有效预防恶苗病。
1.4是催芽。
把浸透的种子用清水洗后,放到28℃到30℃地方催芽,催芽过程中每天需要多次翻动种子,保证种子受热均匀,出芽整齐。
当出芽率达到80%左右时,即可常温炼芽、适时播种。
二、播种。
通常选用钵体盘一般规格为30×60厘米的软塑方盘,每个钵体内放2-4粒发芽种子。
适量底土,不超过穴深的1/5,湿度保持在30%为最佳,覆土不能太厚以盘面一平,播种后的钵盘在苗床上摆放整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苗 , 通过独特 的秧盘设计 , 使育成秧 苗与配套 的高速 钵苗插秧机相结合 , 实现机械摆栽 。机插 时 , 将秧 苗整 穴钵体从秧盘 的底部 向上顶 出, 通过传输 , 将秧 苗摆栽 到土 里 , 对秧 苗植伤小 。因为 中苗栽 插 , 根 系发达 , 抗
矛盾。
1 . 2 机插植伤 小 , 缓苗期短
钵 苗 采 用 钵 形 塑 盘 穴 播
短, 有效积温偏 少 , 稻麦双季种植 的季节 非常紧张。麦 茬水 稻常规毯 苗机插栽培存 在有效生 长期不 足 , 穗 型 小, 粒重低等弊端 。为解决这方面的难题 , 农场从 2 0 1 2 年起 , 参 与江苏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攻关协作组 , 引进 水稻钵苗机插技术 , 2 a 分别推广 2 3 h m 和8 3 h m 。通过对 水稻群 体动态 、 产量构 成的调查 和测定及 不同栽插方 式、 播种量 、 秧苗化控 、 秧 田水分管理等试验 , 初 步掌握
关键 词 : 麦茬 ; 水稻 ; 钵 苗机 插 ; 栽 培技 术 ; 五 图 河农场 中图分 类号 ¥ 5 1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7 — 7 7 3 1 ( 2 0 1 4 ) 0 1 — 0 2 — 1 3 8 — 0 2
五 图 河农 场 位 于 江 苏 省淮 北 沿 海 地 区 , 土壤 为 轻盐 黄粘 土 , 少 氮缺 磷 富钾 , 肥 力偏 低 , 农 作 物有 利 生 长 期偏
摘
要: 水稻 钵 形 塑盘 育 苗机械 摆 栽技 术是 现代 稻作 生产 的一 次 重要技 术革 新 。该 文 简述 了五 图河农 场 麦
茬钵 苗机插水稻的生育特性 , 农机农艺结合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 并分析制约水稻钵苗机插存在的问题 , 为
推 广麦 茬水 稻钵 苗机插 栽培 提供 参 考。
天气等不确定因素 , 不易做到适龄机插 。另外 , 钵苗机 插水稻的秧龄 比毯苗多 l O d 左右 , 提前 了水稻生育进程 , 较好地缓解 了本地 区麦茬机插水稻有效 生育期 紧张的
表 1 不 同栽插方式的水稻茎叶动态 ( 月, 日)
注: 品种 为 连 粳 7 号。
1 . 4 成穗数偏低 , 穗型 大 , 粒重 高
Hale Waihona Puke 2 钵 苗机插 栽培模 式
2 . 1 播种育秧 培育标准化壮秧是水稻钵苗机插栽培的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 2 3
作者简介 : 张学志 ( 1 9 7 3 一 ) , 男, 江苏高 邮人 , 硕士 , 农艺师 , 从事农业生产管理 、 技术推广] 作。
2 0卷O 卜0 2 期
9 . 2 %
k g / h m
k g / h m
钵苗 毯苗
3 4 . 7 3 7 . 1
1 4 7 . 4 8 9 . 0 1 3 1 . 2 2 6 . 7 1 2 1 3 8 . 0 1 0 8 0 2 . 8 1 2 8 . 3 8 9 . 9 1 1 5 . 3 2 5 . 8 1 1 0 2 1 . 4 9 8 9 7 . 2
1 3 8
安徽农学通报 , A n h u i A譬 r i . S c i . B u l 1 . 2 0 1 4 , 2 0 ( 01 — 0 2 )
五 图河农场麦茬 水稻钵 苗机插栽培技术初探
张 学志 王 玉武
( 江苏五图河农 场有 限公司 , 江苏连云港 2 2 2 2 2 5 )
过长 。
栽培技术模式 。
l 钵 苗水稻 生 育特性
1 . 1 秧 龄 弹 性大 , 生 育 期长 钵苗 机 播育 苗 的秧龄
2 5 ~ 3 0 d , 可 以通 过 多次 化控 , 延 长 秧龄 3 5 d 左右 , 适 宜机 械 栽 插 的时 间跨 度 长 。而 毯 苗 机 插 水 稻 秧 龄 1 5 ~1 8 d , 适宜栽插的时间短 , 在生产 中 , 因前 茬 作 物 收 获 时 间 及
逆性较毯苗 强 , 栽到 大 田 1 —2 d 后就 能迅速返青生长 , 缓 苗 期 比 毯 苗 少 5~ 7 d 。而毯 苗 是小苗 栽插 , 移 栽 时 正 处 于 断奶 期 , 加之秧苗密 度大 , 根 系盘结 紧密 , 机 插
时通 过机械秧爪 , 将整块毯 状秧盘进 行切割 、 拉扯 , 将 秧苗插入土里 , 对根 系及抓 的部位造成较 大的植伤 , 秧 苗 个 体 素 质 相 对较 差 , 机 插后 活棵 返青 慢 , 缓 苗期
张学志等
五 图河农场麦茬水稻钵苗机插栽培技术初探
l 3 9
核心 , 是大 田早发争足穗 、 壮秆促大穗的基础 。钵苗培育 所用塑盘规格为长度 6 1 . 8 c m  ̄ 宽度 3 1 . 5 e a r  ̄ 高度2 . 5 c m, 每
1 . 3 分蘖发 生早 , 生育 进程 快
钵 苗 由于穴 播 密度小 , 生
长空间大 , 秧苗素质高 , 3 0 %的秧苗带有分蘖, 栽插后 5 ~ 7 d 开始发生分蘖 , 较毯苗提前 6 — 7 d 。中后期水稻的生育 进程快于毯苗水稻。由表 1 可见, 钵苗水稻拔节比毯苗早
7 d , 齐穗早 5 d , 成 熟期 早 3 d , 而且 钵 苗水 稻 的 叶 片数 与节 间 数均 略多 于毯苗 水稻 。
钵苗水稻 高峰苗 、
处理 。
表 2 不 同栽 培 方 式 的产 量 构 成
成穗 数 较 毯 苗偏 少 , 但行距大, 田问 通 透性 好 , 加 之 中苗
栽插 , 分蘖早 , 秧苗个体健壮 。由表 2 可见 , 单穗粒数较 毯苗 显著增加 , 增幅 1 4 . 9 %。虽 然结实率 略低 , 较毯 苗 减少 1 . 0 %, 但每穗实粒数仍然远高于毯苗 , 增幅1 3 . 8 %, 粒重 也增加 3 . 5 %, 实 收产量增 加 9 0 5 . 6 k g / h m , 增 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