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积极承担打击食品谣言的责任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5篇)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一、食品销售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由负责人或食品安全管理员具体负责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当立即停止相关食品的经营活动,对涉及的食品、工具、设备等进行封存,并自发现之时起____小时内向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报告,不得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隐瞒、谎报、缓报。
三、应当立即执行不合格食品处置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通知相关供货者和消费者,防止突发事件恶化。
四、应当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的调查、取证工作,不得隐匿、伪造、毁灭有关证据。
五、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台账,如实记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涉及的食品名称、批号、数量、生产厂家和联系方式、供货者名称和联系方式以及处置的方式和结果,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____年。
食品经营者名称:负责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2)食品安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突发事件对食品安全造成的威胁和风险不容忽视。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制度进行详细阐述,内容涉及应急处置体系、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信息公告和社会参与五个方面。
一、应急处置体系应急处置体系是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基础,它包括了应急指挥机构、专业队伍和资源配备。
1. 应急指挥机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处置工作。
它应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包括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公安、工商、食药监等。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指挥机构应立即启动工作,组织资源调配、指挥协调各部门行动。
2. 专业队伍:应急处置需要各类专业人员的支持,包括食品安全专家、检测人员、医疗人员、调查人员等。
政府应投入足够的人力资源,建立专业队伍,对其进行培训和练习,确保能够迅速响应和有效处置突发事件。
3. 资源配备:应急处置需要各种物资设备的支持,包括检测设备、医疗物资、救援车辆等。
食品安全人人有责
食品安全人人有责食品安全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重要问题,因为食品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健康。
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对食品安全产生了更多的担忧。
食品安全不仅仅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更是每个人都应该共同承担的责任。
首先,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有权知道自己所购买的食品的原料、生产日期、生产地点等信息。
这需要我们在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
同时,我们也应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不轻信谣言,不盲目跟风购买所谓的“保健食品”或“特效药”,以免上当受骗。
其次,作为食品生产企业,他们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生产食品,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企业应该加强对原料的把关,加强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不添加有害物质,不使用过期原料。
同时,企业也应该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公开透明的抽检,及时公布检测结果,让消费者有更多的信任感。
再次,作为监管部门,他们应该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检查力度,对违法企业进行严厉处罚,让那些不法企业无处遁形。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该提高自身的监管水平,加强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最后,作为全社会,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让每个人都明白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做到食品安全,才能够真正做到“食品安全人人有责”。
总之,食品安全是一个涉及到每个人的重要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食品安全负起责任。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保障食品安全,让每个人都能够放心地享用健康安全的食品。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得到更好的解决,让我们的餐桌更加安全放心。
食品安全舆论监督的作用如何发挥
食品安全舆论监督的作用如何发挥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从三聚氰胺事件到苏丹红鸭蛋,从地沟油到瘦肉精,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的曝光都引发了公众的强烈担忧和愤怒。
而在保障食品安全的众多力量中,舆论监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揭露问题,还能推动监管部门加强执法,促进企业自律,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那么,食品安全舆论监督的作用究竟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呢?首先,媒体应承担起舆论监督的首要责任。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在食品安全领域,媒体应当积极主动地开展调查报道,深入挖掘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这就需要媒体工作者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如实报道。
同时,媒体报道应当客观、准确、全面,避免夸大其词或片面报道,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为了实现这一点,媒体需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
培养一批熟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检测标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记者和编辑。
他们能够读懂复杂的检测报告,理解专业术语,从而为公众提供准确、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媒体还应当与专业的检测机构、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获取权威的检测数据和专家意见,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其次,公众是食品安全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
公众作为食品的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体验。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及时举报发现的问题,是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关键。
为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建立便捷、高效的举报渠道,让公众能够方便地反映问题。
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
只有当公众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知道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安全,才能更好地参与到监督中来。
例如,通过社区宣传、学校教育、公益广告等方式,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如如何查看食品标签、如何选择安全的食品等。
再者,网络平台在食品安全舆论监督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重要场所。
食品安全管理的风险传播与舆情管理
食品安全管理的风险传播与舆情管理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食品安全管理的风险传播与舆情管理已经成为相关部门和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风险传播与舆情管理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食品安全管理的风险传播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传播是指当一起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相关信息如何在社会上快速传播的过程。
食品安全问题一旦曝光,会引发公众的担忧和焦虑,进而对相关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造成严重影响。
1. 传统媒体的传播传统媒体包括电视、报纸、杂志等,它们在食品安全问题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媒体的广泛覆盖面和权威性,使得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快速传播到社会各个角落。
然而,传统媒体也存在信息不及时、局限性强等问题,容易导致信息失真或被误解。
2. 社交媒体的传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交媒体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可以迅速将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传播给大众。
社交媒体的特点是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但同时也面临着虚假信息、谣言传播等问题,给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挑战。
二、食品安全管理的舆情管理食品安全问题曝光后,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应对,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舆情管理。
舆情管理旨在通过引导和掌控舆论,维护企业形象和公众信任。
1. 灵活应对危机面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企业和政府部门首先应该做好危机管理。
及时公开信息,向公众说明事实真相,积极采取措施处理问题,以稳定公众情绪并恢复信任。
2.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往往与监管不到位有关。
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严惩违法行为,是有效管理食品安全舆情的前提。
3. 主动回应舆情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舆情时,企业和政府应该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疑虑。
通过开展公开透明的沟通,回答公众的问题和质疑,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任感。
4. 积极参与社会责任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追究与处罚要点
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追究与处罚要点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担忧。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权益,各级政府部门在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追究与处罚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本文将从责任追究的主体、追究方式和处罚要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责任追究的主体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追究主体主要包括企业主体责任、行政主体责任和司法主体责任。
1. 企业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责任的主体,具有直接的食品安全生产责任和经营责任。
对于生产和销售不合格食品的企业,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负有赔偿和修复损害的义务。
2. 行政主体责任行政主体责任主要由相关政府部门承担,包括食品监管部门、质检部门等。
这些部门应当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的监管,加大食品安全执法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置食品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3. 司法主体责任司法机关在食品安全事件的追究中起到重要的角色。
对于危害公众健康、社会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处罚、刑事处罚或者民事赔偿等。
二、责任追究的方式责任追究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行政追究、刑事追究和民事追究。
1. 行政追究行政追究是指食品监管部门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根据《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针对不同的违法行为,可以采取警告、罚款、暂扣/吊销许可证等措施,对于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2. 刑事追究刑事追究是指根据刑法对严重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对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掺假或者销售过期食品等行为,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如拘役、有期徒刑等。
3. 民事追究民事追究是指受害人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导致受害人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并承担修复损害的义务。
三、处罚要点在食品安全事件的责任追究和处罚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点:1. 依法严肃查处食品安全事件涉及到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责任人应依法严肃查处,不能姑息迁就。
食品安全谣言的传播与应对策略
汇报时间:2023-12-02
目录
• 食品安全谣言概述 • 食品安全谣言的起因与演变 • 食品安全谣言的应对现状 • 食品安全谣言的应对策略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食品安全谣言概述
定义与类型
01
02
定义
类型
食品安全谣言是指在社会中流传的、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的虚假陈述 或误导性信息。
03
食品安全谣言的应对现状
当前应对措施的成效与问题
成效
目前,针对食品安全谣言的应对 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 如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打击网络 谣言等。
问题
然而,现有的应对措施还存在一 些问题,如信息发布不及时、缺 乏科学依据、公众对官方信息的 不信任等。
公众对食品安全谣言的认知情况
认知不足
公众对食品安全谣言的认知存在明显 不足,往往容易被虚假信息所迷惑, 对谣言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典型案例解析
“某品牌奶粉致癌”事件
某消费者在微博上爆料称自己孩子因食用某品牌奶粉导致患 癌,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经调查发现,该消费者的说法缺 乏科学依据,但仍有部分消费者对此深信不疑,导致该品牌 销量大幅下降。
“某地区猪肉注水”事件
某地市场监管部门接到举报称某猪肉摊位销售注水猪肉,随 即展开调查。经查实,该猪肉摊位确实存在注水行为,但媒 体和公众过度解读此事,将个别案例上升到整个地区猪肉质 量问题,导致当地猪肉产业遭受打击。
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
政府应积极与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及时发布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增强信息透明 度。
加强监管与处罚力度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打击食品安全谣言提供法律依据。
食品生产安全监管措施
食品生产安全监管措施食品生产安全是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而食品生产安全监管措施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食品生产安全监管措施愈发严格和全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食品生产安全监管措施的重要性以及我国目前的落实情况。
一、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食品生产安全责任制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
政府、生产企业、消费者及各相关部门都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形成合力打造食品安全的坚实防线。
政府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对于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惩处。
生产企业要切实履行自身的责任,严格执行生产标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
消费者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过期日期等标志。
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食品安全工作的发展。
二、加强食品生产环节安全食品生产环节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强化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对于食品生产企业要进行严格的许可、审查和抽查。
对于未经许可或违法违规操作的企业要严肃处理,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通报和公开处理结果。
加强对原材料以及食品添加剂的监管,确保其来源合法,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加强食品生产过程的严密监控,保证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
三、实施食品安全溯源制度食品安全溯源制度是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和记录,可以确保食品的源头可追溯,对于风险事件的发生可以进行准确和迅速的处理。
因此,引入溯源技术和设备,加强对食品的追溯工作,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
同时,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对于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查处,严惩不贷。
四、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管理食品流通环节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建立并完善食品流通管理制度,对食品流通企业进行严格的准入条件审核,确保进口食品的安全可靠。
加强食品流通的监管和抽检,对于发现问题的食品要及时停止流通并进行处置。
加强对物流运输和保鲜技术的监管,确保食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和卫生。
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度
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度一、总则为确保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明确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责任制度。
二、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 全程控制,重点监管。
3. 责任明确,严肃问责。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食品安全工作,研究解决食品安全重大问题。
2. 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食品安全制度和规范。
3. 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食品安全相关工作。
四、食品安全责任1. 生产经营者责任:(1)依法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3)保证食品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4)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5)依法召回问题食品,及时报告食品安全事故。
2. 监管部门责任:(1)依法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指导和督促;(2)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3)依法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4)及时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5)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协调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五、食品安全保障措施1. 加强食品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2. 推广食品安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3.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实现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4.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5. 强化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高食品安全事故应对能力。
六、责任追究1. 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本责任制度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2.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强化食品安全问责机制,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食品安全责任的,严肃追究责任。
七、食品安全培训与教育1. 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培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业务能力。
食品安全事件的舆情管理策略
食品安全事件的舆情管理策略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往往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企业形象和产品信誉造成不良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进行舆情管理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事件的舆情管理策略,帮助企业更好地处理食品安全事件,保护企业声誉。
1. 及时回应与信息公开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企业首先要做的是及时回应和信息公开。
通过快速、透明地向公众发布事件相关信息,可以有效减少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树立企业诚信形象。
同时,及时回应也能表明企业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增加公众对企业的信任感。
2. 建立危机公关团队企业在平时就应建立健全的危机公关团队,包括公关专员、法务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多个部门的代表。
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这个团队可以迅速响应、协调各方资源、制定危机公关方案,并及时应对媒体和公众的质疑。
3. 关注舆情监测与分析在食品安全事件中,舆情监测与分析至关重要。
通过专业的舆情监测工具,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公众对事件的反应和态度,有针对性地制定舆情引导策略。
同时,对舆情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公众需求和预判可能出现的危机。
4. 主动沟通与危机公关在处理食品安全事件时,企业要主动与消费者、媒体等各方进行沟通,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和质疑。
同时,在危机公关中要坚持真实、客观、负责任的原则,避免虚假宣传和推诿责任的行为,以免加剧危机。
5. 加强内部管理与风险控制食品安全事件往往源于内部管理不善或风险控制不力。
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中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机制。
只有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才能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6. 建立长效机制与社会责任除了应对突发事件外,企业还应建立长效机制和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产品质量、加强消费者教育等方式,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并赢得消费者信赖。
只有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口碑,才能有效化解食品安全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食品安全谣言止于消费者信任
2018年2月46相真Consumer Watch消费观察文/本刊首席记者 刘回春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相关部门也在加强打击谣言制造者的力度。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造谣者虽屡屡被抓,但网络谣言对企业的伤害并未停止。
两个协会多家电视台发声辟谣中国奶业协会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痛批网络造谣行为。
1月13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就网络谣言抹黑中国乳业的行为发布声明,为维护中国乳业的良好形象,对此不良行为,中国乳协将坚决予以谴责,并支持企业维护正当权益的行为;同时,希望广大消费者不信谣、不传谣;也希望有关部门依法惩处造谣者,净化中国乳业的市场环境,为行业营造良性竞争的发展环境。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声明指出,经查,近几年来,监管部门公布的乳制品质量不合格的名单中,从未有蒙牛纯牛奶被查出黄曲霉菌超标的信息。
视频所称纯属谣言。
不明原委的消费者误以为中国知名乳企出现了质量安全问题,从而极易联想到中国乳业出了问题。
事实上,早在2016年就有不法分子炮制此谣言散布于网上。
蒙食品安全谣言止于消费者信任牛公司已通过司法程序,严惩肇事者。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民法院依法(于2017年9月18日,判决书文号(2017)内0123刑初83号)判决谣言视频炮制者有期徒刑10个月,判没收作案工具。
事实已大白于天下。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力挺蒙牛:蒙牛乳业是国际知名乳企,多年来,该企业在狠抓全产业链质量管理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为消费者提供了诸多质优味美的产品。
为维护蒙牛声誉,维护中国乳业的良好形象,对此不良行为,我协会坚决予以谴责,并支持企业维护正当权益的行为。
随后,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安徽卫视、江苏卫视、浙江电视台等各大新闻电视新闻栏目辟谣,报道了这一谣言传播事件,揭露了造谣者许某某的犯罪事实。
谣言视频被1000余家微信号转发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法院依法审理查明,许某某在福建泉州注册了一家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公司,他于2016年10月从网上下载了2011年一段涉黄曲霉菌的旧新闻视频进行加工。
食品安全谣言治理总结
食品安全谣言治理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食品安全谣言也是困扰消费者的一大问题。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信息传播的快速性,食品安全谣言往往会迅速传播,给消费者带来恐慌和困扰。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有关方面一直在努力治理食品安全谣言,但该如何有效治理食品安全谣言呢?下面就来总结一下食品安全谣言治理的相关方法和措施。
一、强化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有效的宣传教育是治理食品安全谣言的重要途径。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发布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各种媒体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及时辟谣,消除食品安全谣言的传播。
二、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当加大对食品产业链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和法规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督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对于违法行为和不法分子,要依法严厉打击,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三、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食品生产企业应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促进食品产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安全的方向发展。
四、加强协作机制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消费者等各方应加强协作,共同推动食品安全治理工作。
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应对食品安全谣言带来的挑战。
五、加强技术支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也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
利用技术手段,建立起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食品安全问题,提高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在治理食品安全谣言的过程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媒体、消费者等各方都有责任和义务。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协作机制和加强技术支持等手段,我们可以有效治理食品安全谣言,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与危机公关
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与危机公关在食品行业中,食品安全事件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问题,它不仅会对企业声誉产生负面影响,还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和危机公关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论述,并提供一些建议和策略。
一、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是指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企业需要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局势和减少损失。
以下是一些应急处理的步骤和策略。
1. 现场处理当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时,企业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事实了解和数据收集。
这有助于确认事件的真实情况,并为后续的应对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企业需要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确保事件得到及时报告并启动相应的紧急预案。
2. 信息公开在食品安全事件中,信息公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企业应确保及时向公众、媒体等各方发布准确、真实的信息,以防止谣言的传播和舆论的进一步恶化。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公开应透明、坦诚,并包含应对措施和进展。
3. 合作与沟通食品安全事件处理过程中,企业应与相关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媒体、消费者等各方保持密切的合作与沟通。
这有助于形成合力,共同解决问题,树立企业的公信力和形象。
同时,企业也应认真倾听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他们的需求和关切。
4. 快速召回与整改一旦食品安全问题曝光,企业应迅速采取措施,召回受影响的产品,并进行全面的整改工作。
这包括重新审视生产流程、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对涉事人员进行问责等。
通过积极主动的姿态,企业可以增强公众对其负责任的印象。
二、食品安全事件危机公关食品安全事件危机公关是指在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后,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公关手段来应对和化解危机,以保护企业声誉和消费者信任。
以下是一些危机公关的原则和策略。
1. 迅速反应与回应在食品安全事件中,企业需要做到“以快打快”,迅速做出回应。
这包括立即召开记者会,向媒体和公众说明事件的真相和处理措施。
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渠道积极向公众传递信息,回答疑问,并释放积极的信号。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与危机公关策略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与危机公关策略食品安全事故是指由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储存、销售等环节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或管理不善,导致食品出现安全风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的事件。
这类事件一旦爆发,除直接危害到消费者的健康外,还会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形象和信誉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食品安全事故处理与危机公关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一、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处理食品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定责任人员,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
同时,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受影响消费者的权益,如全额退款、召回产品等,以树立企业的诚信形象,降低危机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二、透明的信息公开及时、透明的信息公开是处理食品安全事故的关键步骤之一。
企业应当主动向受影响的消费者发布公告,说明事故原因、影响范围等信息,并保持与消费者的沟通,回答消费者的疑问。
同时,企业还应向媒体公开相关信息,避免谣言的传播,确保公众对企业的信任。
三、主动承担责任在处理食品安全事故时,企业应积极主动承担责任,不推诿责任。
企业应以消费者的利益为重,坦诚、真诚地向消费者道歉,并承诺采取措施确保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同时,企业还应派遣专业人员与受害消费者协商解决问题,妥善处理纠纷,争取消费者的理解和支持。
四、加强内部管理与质量控制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企业内部管理和质量控制不当有关。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完善检测与监督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另外,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五、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食品安全事故处理与公关策略的成功离不开与相关部门的紧密合作。
企业应在事故发生后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接受调查和处罚,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危机公关工作,共同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食品安全事故处理与危机公关策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食品安全谣言治理总结
食品安全谣言治理总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伴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发,各种食品安全谣言也随之而来。
这些谣言不仅给消费者造成恐慌,还会影响到食品行业的发展和品牌形象。
对食品安全谣言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食品安全谣言的特点1. 制造恐慌:食品安全谣言往往会夸大事实,制造消费者的恐慌心理,从而影响消费者对食品的信任。
2. 传播迅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食品安全谣言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条谣言往往会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全国甚至全球。
3. 难以辨别: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很难分辨一条信息是真实的还是谣言,因此食品安全谣言容易误导公众。
1. 损害企业形象:当一家企业被食品安全谣言所波及时,不仅会导致销量下降,还会损害企业形象,影响企业长期发展。
2. 影响消费者信心:食品安全谣言会让消费者对食品产生质疑,失去信任感,从而影响市场信心和消费者购买意愿。
3. 社会稳定: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伤害消费者的健康,还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1. 加强信息披露:企业应及时公布自身的实情,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公开透明的处理,避免谣言的传播。
2. 加强监管执法: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加大对食品安全谣言的查处力度,严惩造谣者。
3. 提升消费者教育:消费者教育是防范食品安全谣言的重要举措,消费者应提高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轻易相信谣言。
4. 增强危机公关能力: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危机公关机制,一旦遭受食品安全谣言攻击,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1. 准确辩驳:企业应及时发布声明,说明事实真相,澄清食品安全谣言,避免谣言继续传播。
2. 拉拢消费者: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争取消费者的支持和信任,从根本上杜绝食品安全谣言的传播。
3. 社会舆论引导:通过媒体和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引导社会舆论,正确引导消费者的认知,让信息传递更加顺畅和准确。
食品安全谣言的治理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企业、政府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10部门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10部门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中央宣传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已撤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撤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撤销),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已撤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7.14•【文号】食安办〔2017〕23号•【施行日期】2017.07.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食品安全正文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10部门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食安办〔2017〕23号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稳定向好,社会共治氛围日益浓厚。
但由于食品安全的敏感性,传播媒介的多样性,舆论环境的复杂性,围绕食品安全的各类谣言时有发生,引发社会公众担忧和恐慌,影响了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安全。
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净化网络空间,营造科学健康的消费环境,现就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通知如下:一、主动公开政务信息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指农业、卫生计生、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下同)应当严格执行“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公开准确、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挤压谣言流传的空间。
新闻媒体、网站要以食品安全监管权威信息为依据,及时准确客观做好涉食品安全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
要大力开展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普及,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质量安全管理能力。
二、加强动态监测凡没有事实根据或者缺乏科学依据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均可判定为食品安全谣言。
对于这类谣言,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及时识别、抓取和整理,采取截图、截屏、保存视频和链接地址等方式留存证据,追踪信源,对谣言制造者及时依法组织查处。
三、及时组织辟谣谣言涉及的当事企业是辟谣的第一责任主体。
对谣言明确指向具体企业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责成相关企业发声澄清;指向多个企业或者没有具体指向的,要组织研判,采取措施制止谣言传播,并采取适当方式澄清真相。
食品药品监管的网络舆情应对
食品药品监管的网络舆情应对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特别是在食品药品监管领域,网络舆情不仅能够迅速传播和影响群众的心态,还对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科学、及时、有效地应对食品药品监管的网络舆情,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在食品药品监管的网络舆情应对中,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和分析网络上涉及食品药品监管的信息,及时掌握舆情的发展动态,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强化信息公开与透明度在应对网络舆情时,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应始终坚持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原则。
及时、全面地公开相关信息,对于疫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等重大事件,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公开报道和解释,减少谣言的传播和误导。
三、健全危机公关机制面对网络舆情危机,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应建立健全危机公关机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要高度重视危机事件的敏感性和影响力,及时通过新闻发布会、官方微博等渠道发布权威信息,清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同时,要积极开展危机公关活动,与企业、专家、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信息的沟通和传递,有效稳定舆情。
四、积极参与社交媒体在网络舆情应对中,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要积极参与社交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回应公众关切。
通过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发布权威信息,回答公众的疑惑和问题,提升群众对监管机构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同时,还要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加强协同合作网络舆情应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协同合作。
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应加强与政府、企业、媒体、专家学者等各方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网络舆情挑战。
建立定期的沟通交流机制,分享信息和经验,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提升网络舆情应对的整体水平。
六、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针对网络舆情的特点和挑战,食品药品监管机构还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
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府部门通告
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府部门通告政府部门通告尊敬的市民们: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局决定制定一系列措施,并向社会各界发布以下通告:一、强化监管责任食品安全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政府将继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相关政府部门将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可追溯、可控制。
二、加强食品生产管理1. 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严格审查和监督,准入门槛更加严格,优化食品生产流程,保证生产过程卫生安全。
2. 加大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生产原料的检测力度,防止使用不合格和有害物质。
3. 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增加主动监测和自查自纠的力度。
三、加强食品销售环节管理1. 食品销售企业必须依法取得证照,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培训,确保经营者具备相关管理能力。
2. 建立健全食品销售记录和追溯体系,确保食品来源可查、流向可追。
3. 增加对食品销售企业的监督抽检频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严肃追究责任。
四、加强食品餐饮行业监管1. 对餐饮企业进行登记备案,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大对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力度。
2. 增加对食品餐饮行业的监督检查次数,加强对餐饮企业的日常监管,确保食品从采购到加工、配送全程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3. 加强对餐饮食品市场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流通违法行为。
五、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1. 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和预警,提前采取措施应对食品安全事件。
2.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迅速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3.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六、加强舆情引导和宣传教育1. 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 积极引导舆论,发布真实、及时的食品安全信息,遏制谣言的传播。
食品安全事件中的舆情管理
食品安全事件中的舆情管理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往往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甚至可能对相关企业或机构造成严重的声誉损失和经济损失。
在这样的背景下,舆情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食品安全事件中的舆情管理策略,帮助企业或机构更好地应对食品安全事件带来的舆情挑战。
一、食品安全事件的特点食品安全事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公众关注度高: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公众的关注度往往会很高,舆情发展迅速。
2. 舆情传播速度快: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食品安全事件往往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对企业或机构造成较大影响。
3. 舆情影响深远:食品安全事件一旦发生,可能会对企业或机构的声誉、市场地位、销售额等方面造成长期影响,甚至导致企业倒闭。
二、食品安全事件中的舆情管理策略1. 及时回应:面对食品安全事件,企业或机构应该第一时间发布公开声明,向公众说明事件的真相和处理情况,避免造成信息真空,导致谣言满天飞。
2. 诚实透明:在处理食品安全事件时,企业或机构应该保持诚实和透明,不隐瞒事实,不掩盖问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展现出诚信和负责的态度。
3. 主动沟通:与公众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质疑,积极回应舆情关注点,增强公众对企业或机构的信任感。
4. 善用新媒体: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成为舆情传播的重要渠道,企业或机构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客服热线等渠道,及时发布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引导舆论方向。
5. 建立危机公关团队:企业或机构应建立专业的危机公关团队,制定完善的危机公关预案,做好危机公关的各项准备工作,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6. 向公众道歉:如果食品安全事件是企业或机构的责任造成的,应当向公众诚恳道歉,承担相应责任,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7. 加强内部管理:企业或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社会参与与舆情管控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社会参与与舆情管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各个国家都加强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然而,单靠政府的监管力量往往难以做到完善,需要社会的参与与舆情的管控来实现更好的食品安全。
本文将从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社会参与和舆情管控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社会参与1.产业主体责任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生产环节,企业是食品生产的主体。
在食品安全监管中,企业应当承担主体责任,坚守诚信经营,确保食品安全。
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同时对合规企业进行宣传和奖励,倡导良好的行业风气。
2.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最直接受害者。
社会可以通过建立消费者组织、提供相关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等方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同时,消费者也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辨别能力,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中来。
3.媒体监督报道媒体是引导舆论的重要力量,通过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持续报道和曝光,可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推动政府与企业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同时,媒体也应当负责任地进行报道,准确传递信息,避免夸大事实或者造成不良影响。
二、食品安全舆情管控1.舆情监测与预警针对食品安全问题,政府应当建立舆情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了解社会上关于食品安全的舆情动态。
通过舆情分析和数据挖掘,可以预测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趋势,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控。
2.及时回应与沟通在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情况下,政府和企业应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通过新闻发布会、媒体采访等形式,向公众透明、真实地传递信息。
此外,政府和企业还应主动与消费者、专家、媒体等多方进行沟通,共同解决问题,避免舆情负面影响的进一步扩大。
3.公众参与与监督政府和企业应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通过召开座谈会、召开听证会等形式,听取公众的声音和意见,增加决策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接受公众的监督,建立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并公开处理结果。
食品安全舆情处置规定
食品安全舆情处置规定一、舆情监测1.1 设立食品安全舆情监测组,负责收集、整理、分析食品安全相关舆情信息。
1.2 舆情监测组应定期关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全面掌握食品安全舆情动态。
1.3 对于发现的食品安全舆情,应立即进行核实,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二、舆情评估2.1 对已核实的食品安全舆情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其对公众健康、企业声誉等方面的影响。
2.2 根据舆情风险评估结果,将舆情分为一般、较大、重大三个等级。
2.3 对于较大和重大舆情,应及时向公司高层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三、舆情处置3.1 针对不同等级的舆情,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3.2 对于一般舆情,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防范类似问题的发生。
3.3 对于较大舆情,及时发布官方声明,澄清事实,积极与相关媒体沟通,引导舆论导向。
3.4 对于重大舆情,成立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调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四、舆情跟踪4.1 对已处置的食品安全舆情进行持续跟踪,关注舆论动态。
4.2 定期对食品安全舆情处置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经验教训,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五、舆情反馈5.1 建立食品安全舆情反馈机制,鼓励员工、消费者及社会各界提供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5.2 对反馈信息进行核实和处置,并及时向提供者反馈处理结果。
5.3 加强与消费者、媒体等各方的沟通,提高企业透明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六、责任追究6.1 对于食品安全舆情处置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行为,严格按照公司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6.2 对于食品安全舆情造成的损失,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6.3 深入分析舆情原因,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七、舆情培训与教育7.1 定期组织食品安全舆情培训,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舆情识别、评估和处置的能力。
7.2 加强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舆情应对策略的宣传,提高全体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艇
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企业应积极承担打击食品谣言的责任
■苑广阔
的责任。 从某种角度来说。如果企业能够采取实际行动打击侵害 自身利益的食品谣言,相比于政府部门工作流程、程序的减 少,效率可能会更高,对制造和传播谣言者带来的震慑力度
有统计数据显示,涉及食品安全的“舌尖上的谣言”已 占到整个互联网虚假信息的45%。这些打着“食品安全”幌 子的谣言不仅给企业直接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削弱了 政府公信力,而且还挫伤公众对中国食品安全的信任,给人 们带来极大的“食品安全焦虑”,甚至是由此造成了非常恶
≤ ≤
§ 迤醵
这种漠视代 表审议权的做法应引起重视,并予以改正。报告 机关应依法 敬畏人大代表的审议意见。以对人民、对人大代 表负责任的 态度修改好工作报告。
鬻;鬻挚彗:㈣蓉掰曩瑶辩辫:
i公炭导:2017—6
56
搴茎一
2017—6公民导7lJ
57
人大会议小组审议有何“效力"?
■tlt必耀 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政府网站凭借这 些优势,成为当下群众反映诉求的一个常见选 关于人大会议的新闻报道中,总有“分组审议”这一表 述。为何要进行分组审议,小组审议有什么“效力”? 代表法第八条规定,代表参加大会全体会议、代表团全 体会议、小组会议,审议列入会议议程的各项议案和报告。 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按照选举单 位组成代表团。代表团会议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议案 和报告的主要形式。一般分为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代表团 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的审议又称“团组审议”。据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代表团可以分设若干代表小组,代表小 组会议推选小组召集人。 以一名代表发言时间10~15分钟计算,如果举行代表 团全体会议,每一个代表团一天下来,只有二十名左右的代 表发言。依靠代表团全团会议让每个代表充分审议就显得 不现实。这样一来,小组会议就补了这个短板。 按照法律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表在各 种会议上的发言,整理简报印发会议,并可以根据本人要 求,将发言记录或者摘要印发会议。各代表团审议议案和有 关报告的时候,有关部门应当派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 回答代表提出的询问。 代表在小组会议上的发言和意见,可以通过两个“管 道”予以表达,一是刊登简报,印发会议:二是有关部门派人 直接听取、记录意见,并回答代表询问,释疑解惑。这些审议 意见都要汇总梳理、认真研究、积极采纳,有的直接体现在 修改工作报告、完善法律法规草案和有关决议决定草案,有 的则成为改进工作的要求和方向。 今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按照全国 人大代表的审议意见,政府工作报告作出78处修改与补 充,其中多条涉及房地产、精准扶贫、雾霾治理等社会民生 热题。 目前,一些基层人大会议审议工作报告后,报告机关没 有根据代表的意见予以修改和完善,造成代表“说了白说”。 5月24日,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亮剑网络食 品谣言”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食品行业正 式向“网络谣言”亮出法律之剑。作为首家支持联 盟倡议的企业,金龙鱼发布具体行动计划,将悬 赏1000万追讨网络谣言黑手,并出资3000万设 立“打击网络谣言”专项基金。 择。但是,“信件”有去无回、办理工作不求质量、 无视群众不满意评价,也是各地政府网站不同程 度存在的通病。收到不少群众的“差评”。 据悉,我国县级以上政府部门网站拥有率已 达到73.5%。统计表明,建立一个政府部门网站, 少说也要投入数万元,全国“政府上网工程”方面 的投资可能超过了2000亿元。 然而,政府网站投入了海量资金,一些地方 却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形式大于内容、“面子”好于 “里子”,建而不用、表里不一,这难免让民众对政 府工作效率与为民诚意产生质疑。也让民众反映 问题的热情大大降低。这样的“僵尸”网站背后, 不仅暴露出相关部门的“懒政”作风,更是公共资 源的一种极大浪费,有损政府形象。 进入互联网时代,如何在政府与网民之间构
劣的国际影响。
会更大。 企业虽然没有执法权,不能直接对制造和传播谣言者采 取措施,但是却可以把自己搜集到证据、查找到的线索提供 给政府相关部门,提高政府职能部门打击食品谣言的效率 和力度。 对于那些证据确凿的网络食品谣言,企业完全可以采取 法律手段维权,把制造和传播谣言者告上法庭,通过法律的 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只有当企业有决心,也有行动的时 候,才能真正让制造和传播谣言者感到害怕,才能狙击谣言
网络政务要“真动"起来
■万石
建一个良性的互动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考题。无 疑,政府网站是加强政务互动的重要载体。诚如习近平指 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 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政府及其 管理部门既然开通了网站,就理应及时更新信息、诚恳回复 民意。让网站当好民意的连心桥。 笔者以为,政务互动要“真动”,才能抢占网络阵地,才 能赢得人民群众。一方面,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 通过政府网站走群众路线,加强线上线下的政务互动,打通 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对网上出于善意的批评和监督 要认真研究,对网络民意要多一些包容,做到及时回应质 疑、解决合理诉求,在民主互动中不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 公信力。 另一方面,各级各部门要在管好、用好政府网站,建立完 善相应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对敷衍民意等情况进行严格问 责。唯有大家都“真动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公仆们的服务意 识与危机意识,提高政府网站效能,让政府网站真正成为民 众欢迎的民心工程。
今年先后出现的紫菜谣言、粉丝谣言,都给相关的企业 和行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社会影响极为恶劣。然而以往每 次爆发食品谣言,不管是公众还是相关的企业,都在呼吁政 府加大对食品谣言的打击力度。很少有人会想到,企业本 身,也应该在狙击和遏制食品谣言方面积极承担属于自己
的传播。圈
(编辑吴婷婷wutin9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