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
学
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对学前教育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技术。
科学研究方法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
首先,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需要建立科学的研究框架。
学前教育是一个复杂
的系统工程,涉及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
因此,科学研究方法需要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研究框架,明确研究的范畴和目标,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其次,科学研究方法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和技术。
学前教育涉及到儿童的行为、语言、认知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和技术进行研究。
比如,可以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等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获得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再次,科学研究方法需要注重实证研究。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要求研究结果
具有科学性和实证性,能够为学前教育的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重实证研究,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另外,科学研究方法需要注重实践应用。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最终目的是
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因此,科学研究方法需要注重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教育活动中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对学前教育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技术。
科学研究方法需要建立科学的研究框架,采用多种研究手段和技术,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
只有这样,才能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措施。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为了帮助学前教育更好地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用一些具体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
1. 确定研究问题:在进行研究之前,需要确定研究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等。
研究问题有助于确保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2. 制定研究方法:确定了研究问题之后,需要制定研究方法。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实验、观察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
3. 收集数据:确定了研究方法之后,需要收集数据。
数据可以来自于幼儿园、家长、教育专家等。
数据的收集有助于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情况,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4. 数据分析:数据收集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方法、图表展示等方法,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 提出建议:数据分析之后,需要提出建议。
这些建议可以包括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学前教育的质量进行提升等。
建议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6. 推广和应用:研究成果可以推广和应用。
推广和应用需要遵循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研究成果可以用于学前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实用
性。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
试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阶段。
试述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过程及其基本阶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
(1)直观思辨的经验化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前教育研究处于未分化或独立状态,人们凭经验和直觉臆断来了解学前教育现象。
受启蒙运动的影响,一些进步思想家开始提出尊重儿童、发展儿童天性、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等口号。
该阶段的时间跨度为从文艺复兴到19 世纪前半叶。
(2)实证分析的自然科学化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母体学科的成熟,学前教育学步入了实证分析的科学化阶段,其重要的标志是普莱尔的系统现象实验法、梅伊曼的学前教育实验法、比奈的儿童智力测验法等。
20世纪初,学前教育研究走上了追求自然科学化的道路,将实验法、测量法作为最科学的方法加以推崇。
(3)方法整合的多元化阶段。
20 世纪后半叶学前教育研究者逐步发现自然科学研究走向的实验法、测量法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科学主义研究范式下的研究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因而以高扬人文精神为特点的质性研究很快形成了强劲势头,并逐步实现了多元方法的融合。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一章
通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为教育实践提供科 学依据。同时,研究结果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此外,通过研究不断完善和丰富学前教育理论,提高学前教育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经历了不 同的发展阶段,从传统经验主义向现代实证主义转变。
注意事项
案例研究法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对其实践经验 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同时,需要对案例进行比较和归纳 ,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行动研究法
总结词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将实践与研究 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践者自身 的实践和反思来改进实践和提高 研究质量。
详细描述
注意事项
行动研究法具有实践性、反思性、 合作性等优点,能够促进实践者 与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行动研究 法常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课程 开发、教育改革等。
自20世纪初以来,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 。在早期阶段,研究主要基于经验主义和传统观察法,缺 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随着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发展, 实证主义逐渐成为主流,研究方法也更加科学和严谨。现 代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注重跨学科合作,综合运用多种方 法和技术手段,不断推动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最小伤害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研究 对象的身心伤害,采取适当的措施 保护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研究过程的规范
01
02
03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确保研究方法符合科学研 究的规范和原则,保证研 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研究的公正性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五、论文题目的表述要求
论文题目应是反映论文内容的最恰当、最简 明的词语组合。 1、准确得体,能准确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 恰当反映研究的发尾和深度,不能使用笼统 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和华丽不实的辞藻。 如 “师幼关系的研究” “角色游戏中正确处理师幼关系的策略” “托起明天的太阳——幼儿健康教育研究” “幼儿健康教育应该重视的若干问题”
(7)儿童发展研究 角色游戏中性别角色意识的建立
三、好的研究问题的特点
(一)问题必须有价值 • 理论价值 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 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 • 实践价值 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有利于 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
(二)问题必须有科学性 表现在: 实践基础 理论基础 (三)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 (四)问题要新颖,有创新性 选择一个别人未曾研究过的问题是创新; 用与别人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同 一个问题也是创新;将某个理论、某种方 法应用到新的研究领域中去,这还是创新。
三、学前教育研究文献
学前教育研究文献包括书籍、报纸、期 刊、网上资源等。 (一)学前教育研究书籍 可供学前教育研究的书籍包括专著、 论文集、教科书、资料性工具书、科普读 物等。 资料性工具书:包括字典、辞典、百 科全书、统计资料、年鉴、手册等。
常用的学前教育资料工具书
1.教育大辞典。顾明远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2.儿童心理百科辞典。邵道生、陈会昌主编,内蒙 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幼儿教育辞典。王忠民主编,黑龙江科学技术出 版社 4.幼儿教育百科辞典。祝士媛、唐淑主编,上海教 育出版社。 5.中国学前教育百科全书(四卷)。卢乐山、林崇 德主编,沈阳出版社。 6.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陈帼眉主编,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前教育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学前教育研究是指对幼儿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
在学前教育研究中,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首先,观察是学前教育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幼儿在各种教育场景下的表现,研究者可以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求。
观察可以采用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方式。
自然观察是在幼儿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进行观察,获取真实的幼儿行为数据;实验观察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观察,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对比来研究不同条件对幼儿的影响。
其次,访谈是另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通过与教师、家长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研究者可以了解他们对学前教育的看法、经验和期望,进一步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发展状况。
在访谈中,研究者可以提问和引导,以便获得深入而有意义的信息。
除了观察和访谈,问卷调查也是一种常见的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通过向大量的教师、家长或其他相关人员发放问卷,研究者可以收集到更广泛的意见和建议。
问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形式,定性问卷通常包含开放性问题,要求受访者自由发表观点;定量问卷则是采用封闭性问题,要求受访者选择或评分。
此外,实验研究也是学前教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设计精确的实验,研究者可以控制和操作不同的因素,确定特定教育方法或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实验研究通常通过随机分组和对照组来比较,以验证因果关系,并获取可靠的研究结果。
最后,案例研究也是学前教育研究的一种常见方法,特别适用于探索性和综合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个别幼儿、教师或学校的特定案例,研究者可以获取详细的个案信息,深入理解实际情况和问题的背后原因。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研究者应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以便获得可靠、有效的研究结果。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旨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它通过观察、描述、分析和解释教育现象,寻求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一、确定研究问题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明确、具体,并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
研究者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对教育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然后提出合适的研究问题。
二、收集相关信息在确定研究问题后,研究者需要收集相关信息来支持研究。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
研究者应该从多个角度收集信息,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设计研究方案在收集到相关信息后,研究者需要设计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应该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样本选择、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内容。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研究资源的可行性,设计出合适的研究方案。
四、收集数据在设计好研究方案后,研究者需要开始收集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等方式获得。
收集数据时,研究者需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尽量减少误差和偏差。
五、分析数据在收集到数据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质性分析方法等。
通过分析数据,研究者可以得出结论,回答研究问题。
六、撰写研究报告在完成数据分析后,研究者需要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研究者需要清晰、准确地描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以便他人理解和评估研究的价值。
七、评估研究结果完成研究报告后,研究者需要将研究结果提交给评审机构或专家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评审机构或专家会对研究报告进行审查和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
八、应用研究成果研究者需要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研究成果可以为教育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研究者应该积极与教育实践者合作,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
学前教育教案的科学探究教学
学前教育教案的科学探究教学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早期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学前教育教案则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所制定的详细计划和指南,它对于教师能否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教学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教案的科学探究教学方法。
第一部分:教案的编制与目标的设定在设计学前教育教案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的目标,如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
教师还需要把握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内容,使儿童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和学习。
第二部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科学探究教学是学前教育中较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采用观察、实践、探索等方式来引导儿童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授儿童颜色概念时,可以通过指导他们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颜色,并进行分类和比较,使儿童在实践中学习颜色知识。
第三部分: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创新在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准备各种观察工具,如显微镜、放大镜等,让儿童能够近距离观察和探索。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儿童利用自然资源,如采集植物、观察昆虫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与反思教师需要对学前教育教案进行评估和反思,以检测教学效果,并对教学进行改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听取家长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估,了解儿童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还应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结:通过科学探究教学,学前教育教案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的综合能力发展。
教师在制定教案时,需明确教学目标并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评估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的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第一章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收 集 、 整 理 和 分 析 资 料
呈 现 研 究 结 果
第三节 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科研素养与能力
一、具有研究意识,做好反思工作 研究意识的两个要点: 1、敢于发现问题 2、善于发现问题 二、打牢知识基础,寻找现象背后的道理 三、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和规范要求 四、树立严谨的态度,努力探求真知
【思考与练习】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编 第二编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三编 第八章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教育观察法 教育调查法 实验研究法 实物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活动与课题申请 幼儿园课题研究
请同学们在图书馆的专业期刊杂志中搜索一篇完整的论文, 再次感受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 每节课请一位同学做课前演讲,就自己所查找到的
优秀的文献实例进行分析分享。
(二)它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总结行动过程中的得失,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发展、评价教育
的适宜性
(三)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受益者不仅是幼儿、家长、社会,还有教师自身
第二节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文 献
制 定 研 究 计 划
第一章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与意义 第二节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三节 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科研素养与能力
三、 学前教育研究的意义
(一)它是社会发展、教育改革进步的客观要求 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 2010年《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下发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全套课件 第三章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吴振东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日期 ××××年××月××日
主任 专业职务
副教授
研究专长
幼儿教师学习
本科 最后学位
硕士
担任导师
泉州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联系电话
泉州市(市、区)东海滨城 街(路) 号
邮政编码
362000
师生总动员
This is a good space for a short subtitle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职务
泉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申请书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学科分类
教育学
课 题 名 称 幼儿教师学习研究
项目负责人
吴振东
负责人所在单位 ×××××××
填 表 日 期 ×××× 年 ×× 月 ×× 日
泉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09年6月修订
师生总动员
This is a good space for a short subtitle
因此,查阅资料这步工作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具体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步骤以及文献综述的撰 写,请参见第五章内容。
02 制订研究计划
第二节 制订研究计划
一、教育科研计划概述
(一)教育科研计划的含义 制订教育科研计划,是教育科研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育科研计划的内涵有两种解释。
解释一
教育科研是具体的研究设计方案。 根据这种解释,各种不同的教育科研 方法就有不同形式的研究计划。
第四节 教育科研成果表达
(三)教育科研成果表达的基本要求
一份科研报告或论文是否有意义,取决于它的质量。为了保证教育 科研成果表达的质量,研究者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科学性
创造性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二讲--李娟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 Ⅰ 按照研究的目的或目标不同,可分为: 1)基础研究:又称为基本理论研究,他是以建立和发展某门学科的理论体系为目的的 研究。如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的研究、对幼儿游戏性质和作用的研究等。 2)应用研究:将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应用于特定的实践活动,寻求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来解决教育活动现存的实际问题的研究。如对幼儿园环境设置的研究、对幼儿玩具使用 的研究等。 3)开发研究:以设计和开发方便适用的教育产品为目的的研究。如教具和幼儿玩具的 设计和开发、各种类型的学前教育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和开发等。 Ⅱ 根据研究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和数量的侧重以及相应的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 为: 1)定性研究:着重运用描述性分析来试图理解某种现象或问题的性质或意义的研究。 2)定量研究:主要运用数据和量度来描述研究内容的特征或变化的研究。 Ⅲ 根据研究的时间取向不同,可分: 1)纵向研究:研究者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对学前教育中某种现象和问题进行系统、定 期的研究,也叫追踪研究。如研究“学前班教育对儿童小学学习的影响” 2)横向研究:研究者就某一教育现象或问题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年龄(组)或几个 年龄(组)的儿童的行为表现进行考察和比较的研究,也叫横断研究。如研究“短期训 练对矫正儿童不公正行为的实验研究” Ⅳ 根据研究的场所不同,可分: 1)实验室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研究。 2)现场研究:人们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开展的研究。 Ⅴ 根据研究对象数量的多少,可分: 1)个案研究:研究者选取一个特殊个体或典型案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的研究。 2)成组研究:研究者为了提高研究的效度,选取较多的研究对象组成若干被试组,对 被试组中的每个个体都进行系统考察的研究。(小样本:30以下。大样本:30以上)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科学研究的特征P3科学研究一般具有三个特征: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科学研究中的假设P6什么是假设(会写假设)假设是对问题的假定的解释,是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步设想或推测,是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的可能的答案或尝试性设想。
科学研究的步骤P9科学研究是系统的探索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步骤。
科研的过程一般包括这样几个基本环节或步骤:1、选题:发现、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了解情况: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的历史与现实,考察来龙去脉;3、制订研究计划或方案:明确研究任务,选择研究对象,设计与确定研究方法即收集和分析资料所要运用的方法;4、实施研究过程:按照方案实施研究,收集反映所要研究的问题的事实材料;5、整理总结:整理分析所收集的事实材料,得出结果、结论,写出研究报告。
从以上科研的基本环节可见,整个研究过程符合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研究过程可描述为:确定问题→查阅资料→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分析资料→得出结论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P10教育科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
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P111、研究对象的复杂性2、研究范围的广泛性3、研究方法的综合性4、研究的伦理性教育科学研究的层次P13(一)依研究目的的教育科研可划分为五个层次(通过实例区分)1、基础研究2、应用研究3、开发研究4、评价研究5、行动研究第二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回顾及当前研究动向在学前教育领域,德国儿童教育家福禄贝尔于1840年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园”,并创立了幼儿教育理论体系,这样幼儿教育学逐步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了。
P29中国幼教实验的开创者当推陈鹤琴P31我国幼教科学研究存在问题P45(一)各类型各层次的研究尚处于较低水平(二)学前教育科研迫切需要改进研究方法,与此同时更需注重科学态度的端正和学风的改进(三)结合国情探讨问题不够,研究的争鸣气氛不足(四)系统深入的协作性研究较为欠缺第三章历史法什么是历史法(文献研究法)P50历史研究法也称资料研究或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有关教育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的过程,包括对前人或同时代人的有关教育科研成果(已经发生并形成文字)的研究。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二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科研的整个过程包括六个环节,其顺序依次为:①选题→②查阅文献→③制定计划→④收集资料→⑤整理分析资料→⑥表述研究结果①选题一、选题的意义(一)选题的含义选题,顾名思义,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
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个体或群体);二是确定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①选题(二)正确选题的意义.选题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对研究者而言,能否正确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它决定着研究价值的大小,决定着研究成功与否。
实践也证明,选题不当是导致研究失败的最常见原因。
.选题决定了研究的范围、方向在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有限的情况下,首先应该选择那些带有全局意义的、具有时效性和创造性,并且力所能及的问题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正确选题是衡量研究者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二、选题的来源(一)从理论研究中寻找课题.在理论学习中选题理论学习可以提高理论水平,也可刺激科研。
通过理论学习不仅可以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可以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从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从研究文献中选题()经常浏览学术期刊。
()阅读研究报告。
()查阅课题申报与批准的材料和具体情况。
二、选题的来源.利用学科交叉或移植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选题当代社会、各学科相互交叉、综合、渗透的趋势日益凸显。
大量事实表明,利用、引进或移植邻近学科的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乃至实验程序是开展新研究的重要途径。
.在已有课题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扩展研究二、选题的来源(二)从教育实践中寻找课题.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选题这主要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通过及早发现热点问题和冷门问题选题要求研究者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具有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
善于从冷门中预见热点,从热点中发现冷门。
.从教育教学实践中选题即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及观察到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选题。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一、问题的确定: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的主题和问题。
研究者要根据对学前教育领域的了解和实际需求,选择一个具有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以此为研究的导向,并且确保问题具有可操作性和研究的适切性。
二、文献综述:在问题确定之后,研究者需要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已有的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是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可以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有效性。
三、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核心环节,它包括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假设、研究的变量和研究的方法等内容。
在研究设计中,研究者需要合理选择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四、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是通过实地观察、实验、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研究所需的数据和信息。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和工具,并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和记录,以保证收集到的数据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
五、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是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系。
研究者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质性研究方法、内容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验证研究假设,推理和归纳出研究结论。
六、结果呈现:研究结果的呈现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最终阶段,它包括研究报告的撰写、学术论文的发表、研究成果的推广等内容。
研究者需要以合适的方式表达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发现,确保研究结果具有可读性和可懂性,并且能够为学前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包括问题的确定、文献综述、研究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等环节。
这个过程是动态和循环的,研究者需要不断地调整研究设计、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做出新的研究假设和结论,以推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科学方法对学前教育的理论、实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
它的基本过程包括确定研究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和撰写研究报告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接下来,收集资料。
研究者需要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实证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等。
文献资料可以从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实证研究成果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报告和学术期刊获得。
此外,研究者还可以进行田野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实践经验。
然后,分析数据。
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数据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研究者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以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关联。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比较分析、归纳分析等,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到有价值的研究结果和发现。
其次,得出结论。
根据研究结果和数据分析的结论,研究者可以回答研究问题,并进一步对结论进行解释和解读。
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充分考虑研究的局限性和可靠性,避免过度泛化和主观臆断。
除了以上基本过程外,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还需要关注伦理和操作规范。
在收集资料和进行实证研究时,研究者应当保护参与者的权益,并遵守学术伦理和研究道德的规范。
此外,研究者还需要确保研究过程的操作规范,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总之,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确定研究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和撰写研究报告等环节。
这一过程需要系统性思维、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操作,旨在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简述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简述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一、研究问题的确定学前教育研究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的确定需要考虑到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的实用价值等方面。
在确定研究问题的时候,还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这些都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二、理论框架的建立在研究问题的确定之后,需要建立相应的理论框架。
学前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包括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发展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
这些理论框架的建立可以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提供方向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的选择在学前教育研究中,有很多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供选择,如问卷调查、个案研究、观察法、实验研究等。
在选择研究方法的时候,需要针对性地选择最适合研究问题的研究方法。
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可行性、时间的限制、数据采集难度等实际情况,选择最可行的研究方法。
四、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在采集数据方面,需要遵循科学的标准和程序,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数据的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数据的分析需要根据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来进行。
有些研究方法需要使用专业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如SPSS等。
数据的分析需要严格遵循科学的分析流程,分析结果需要客观、准确、有说服力。
五、研究成果的发表与交流学前教育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需要通过论文发表、学术会议等形式交流给学术界和实践界。
论文发表需要遵循学术规范和发表要求,以确保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可信度。
发表论文也能够促进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研究的影响力。
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问题的确定、理论框架的建立、研究方法的选择、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研究成果的发表与交流。
这些环节都相互关联,缺一不可。
只有科学地进行学前教育研究,才能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六、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学前教育研究的成果不仅仅是为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交流与合作,还需要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管理和政策制定中。
学前教育研究的成果可以为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育活动设计、评估机制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指导。
学前教育科研的步骤
学前教育科研的步骤第一步:问题设定科研的第一步是选择一个研究领域,并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在学前教育科研中,问题设定应该紧密围绕着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具体问题。
在这一步中,研究者需要进行文献调研,了解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的问题和研究热点,以便在问题设定过程中能够确保研究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第二步:设计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法是科研的核心步骤之一、在学前教育科研中,研究方法可以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实验研究等。
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该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并能够提供可靠和有效的数据。
在这一步骤中,研究者需要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对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具体细节。
第三步: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学前教育科研的关键步骤之一、根据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者需要采用相应的方法和工具,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数据。
例如,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学习环境中的行为、使用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和家长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评价等。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研究者需要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严格遵守伦理规范。
第四步: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学前教育科研的重要步骤之一、研究者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例如,可以使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总体特征的描述,使用相关性分析或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从数据中提取有意义和有用的信息,并为后续的理论解释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第五步:结论与理论解释结论与理论解释是学前教育科研的最终目标。
通过对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和解读,研究者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并为学前教育的实践和理论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这一步骤中,研究者还可以根据结论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建议,并反思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
第六步:学术交流与成果发表学前教育科研还需要进行学术交流,并将研究成果发表,以便分享研究思路、方法和结果,并获取学术界的反馈和认可。
学术交流可以通过学术会议、学术论文发表、学术报告等方式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科研的整个过程包括六个环节,其顺序依次为:①选题→②查阅文献→③制定计划→④收集资料→⑤整理分析资料→⑥表述研究结果①选题一、选题的意义(一)选题的含义选题,顾名思义,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
从广义上讲,选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个体或群体);二是确定要研究的具体问题。
①选题(二)正确选题的意义1.选题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发现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对研究者而言,能否正确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它决定着研究价值的大小,决定着研究成功与否。
实践也证明,选题不当是导致研究失败的最常见原因。
2.选题决定了研究的范围、方向在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有限的情况下,首先应该选择那些带有全局意义的、具有时效性和创造性,并且力所能及的问题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
3.正确选题是衡量研究者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二、选题的来源(一)从理论研究中寻找课题1.在理论学习中选题理论学习可以提高理论水平,也可刺激科研。
通过理论学习不仅可以揭示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而且可以揭示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从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从研究文献中选题(1)经常浏览学术期刊。
(2)阅读研究报告。
(3)查阅课题申报与批准的材料和具体情况。
二、选题的来源3.利用学科交叉或移植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选题当代社会、各学科相互交叉、综合、渗透的趋势日益凸显。
大量事实表明,利用、引进或移植邻近学科的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乃至实验程序是开展新研究的重要途径。
4.在已有课题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扩展研究二、选题的来源(二)从教育实践中寻找课题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选题这主要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2.通过及早发现热点问题和冷门问题选题要求研究者密切关注学术动态,具有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
善于从冷门中预见热点,从热点中发现冷门。
3.从教育教学实践中选题即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及观察到的现象和遇到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选题。
三、选题的条件与原则(一)选题的条件1.广博的知识2.多思善疑3.掌握科研动态4.从实际出发三、选题的条件与原则∙(二)选题的原则1.必要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四、选题的论证∙(一)选题论证的目的∙选题论证是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通过论证,对初步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价值及可行性判断,并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创设落实的条件,以确保研究的质量。
∙选题论证本身就是一种研究,要占有翔实的资料,要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较全面的分析来支持选定该课题的理由。
(二)选题论证的内容∙选题论证可以有不同的方式,但其主要内容应回答以下问题:∙1.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即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而说明本研究将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
∙3.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研究的问题、调查或实验研究的问题)。
∙4.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式。
∙5.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研究的可能性及限制。
包括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及经费预算等。
四、选题的论证∙对于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批准立项的课题,尤其是省部级以上的课题,上述选题论证的内容,也将详细体现在课题申报书(研究计划)和开题报告中,同时在发表的研究报告或学术论文中也会有一定的阐述②查阅文献(文献检索)∙一、查阅文献的目的(一)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好足够的理论和知识准备(二)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二、查阅文献的方法步骤(一)掌握查阅文献的主要工具书1.查阅名词术语的工具书2.查阅有关事件的工具书3.查阅论文著作的工具书②查阅文献(文献检索)∙(二)熟悉文献资料的分布与特点有关学前教育的文献主要有:教材、专著、期刊、报纸、学位论文和学术会议交流资料等。
查阅频率最高的是期刊,它出版周期短,内容新、深、广,能及时反映最新研究动态。
∙期刊主要有两类:A.偏重学术性、理论性的期刊B.实践应用性期刊C.此外,文摘杂志也是查阅文献的重要期刊。
②查阅文献(文献检索)(三)掌握查阅文献的基本方法∙ 1.顺查法按时间顺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进行查找。
如知道幼小衔接从90年开始研究,即可从90年开始逐卷逐期查。
查全率高,但费时间。
∙ 2.逆查法查阅最新发表的文献,缺点:不一定全面∙ 3.抽查法针对某一课题的时间特点,就其发展较快、文献较多的年代中,抽出一段时间查找。
优点:费时少而查到的文献多,但须熟悉该课题的发展特点。
②查阅文献(文献检索)(三)掌握查阅文献的基本方法∙ 4.追踪法亦称顺藤摸瓜法,即以作者文章和书后所列的参考文献或引文注释为线索,步步追踪查找所需文献。
优点:费时少,权威性高,利用价值高。
缺点:资料无时代次序,特别应注意文献的可靠性。
∙ 5.综合法:亦称交替法、混合法,能扬长避短,尽快全面地找到所需资料,大型课题一般都用综合法。
∙ 6.计算机法图书馆内计算机查阅(辽东学院→教学单位→图书馆→资源检索→数字资源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项、检索词)网址(http://10.2.20.6:8085/kns50/Navigator.aspx?ID=CJFD)三、撰写文献综述报告∙(一)文献综述的含义∙所谓文献综述报告,就是研究者就某一个研究课题范围的有关文献资料内容进行评价分析。
(二)文献综述报告的内容∙1.问题的提出说明查阅文献资料的目的及研究的问题∙2.研究方法确定文献资料的分析范围(时间跨度及主要分布)、分析维度和分析程序。
∙3.正文部分这是文献综述报告的主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分阶段系统清理研究问题的发展过程,说明每一时期该课题研究的重要进展。
(2)重点阐明该课题范围内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在一些主要问题上争论的不同观点,代表性著作及事件。
(3)在研究方法论层面上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一定的反思。
∙4.主要文献目录(包括专著及论文)在文献综述报告的最后列出撰写这篇报告所阅读的文献资料,也即参考文献。
③制定计划(研究计划、方案)一、研究计划的意义∙(一)研究计划的含义研究计划是在进行初步的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对整个研究工作过程进行的整体构思和全面规划,是对研究各项主要工作所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合理安排。
∙(二)意义研究计划为课题研究提供论证和评价的依据,也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提供全面的、系统的工作程序。
对整个研究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调控和激励作用。
二、研究计划的内容与原则(一)内容∙ 1.课题名称∙ 2.课题论证(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 3.课题设计(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等)∙ 4.研究步骤与时间安排(日程)∙ 5.成果形式∙ 6.经费预算∙如果课题是申报有关科研管理部门的课题,则科研计划也可体现为“科研课题申报书”二、研究计划的内容与原则(二)原则∙1.科学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预见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④收集资料一、资料收集的意义∙(一)收集研究资料是实施研究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实质性阶段∙(二)收集研究资料的成效是决定研究结论科学性的关键④收集资料二、收集研究资料应注意的问题∙(一)确保资料的客观性∙(二)尽可能全面地收集资料,并兼顾质与量∙(三)根据研究目的和方法设计,尽量使用多种方法搜集资料。
如:观察记录、问卷、访谈、实验数据、幼儿作品、典型案例等。
∙(四)及时整理、修正错误⑤整理分析资料一、定性资料的分析∙(一)定性分析的含义定性分析是指研究者在对所搜集到的文字、声音、图片、实物等资料进行系统审查、汇总、归类的基础上进行逻辑和意义分析,从而揭示出事物内在特性的过程。
它是一个对资料的分类、描述、归纳和抽象的过程。
⑤整理分析资料一、定性资料的分析(二)定性分析的过程∙1.资料的审核资料的审核就是对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等三个方面进行审查,以确保资料的客观性。
这是资料整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对资料分析的首要工作。
∙2.资料的分类资料的分类是指根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内容和特征将相异的资料区别开来,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并为一类的过程。
∙3.资料的归纳分析归纳是从已知的具体的事实或个别性的前提概括出一般性的或普遍性结论的思维方法。
它是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常用的方法。
具体有三种方式:(1)完全归纳法:(2)简单枚举法:(3)科学归纳法:⑤整理分析资料二、定量资料的分析(一)定量分析的含义∙定量分析是指研究者借助于数学手段,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事物数量特征的过程。
∙定量分析的主要手段是统计分析,即利用多种统计技术手段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解释,并在一定条件下由样本特性推断相应的总体特征。
⑤整理分析资料二、定量资料的分析∙(二)数据资料的描述(描述统计)∙数据资料的描述就是对原始数据资料的分布形态和数据特征进行刻画的过程。
包括统计图表的编制、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的分析、地位量数的转换以及相关关系的描述等过程。
⑤整理分析资料二、定量资料的分析∙(三)数据的推断(推断统计)∙科研一般不可能对所要研究对象的全体进行一一观测和考察,在研究设计时,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常常依据一定的规则抽取一部分样本,通过对样本特性的研究来推论出总体的特性。
数据的推断就是用来完成推论总体的任务的一种统计分析手段。
数据推断总的来说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个方面。
⑤整理分析资料二、定量资料的分析∙(四)数据的综合分析∙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对数据资料的特性和原始数据资料与总体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这一分析仍限于对数据资料的表层进行分析,未能向数据的纵深层次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为此,必须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数据的综合分析包括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由于需要运用复杂的统计手段和大量的数据计算,常使研究者望而却步。
但是,随着计算机统计软件在数据处理中的大量应用,数据的综合分析也可以为一般研究人员掌握。
⑥表述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