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视角下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引言收入分配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背景下,收入分配问题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探讨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收入差距加大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逐渐加大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人的收入大幅增长,而另一部分人的收入增长相对较慢。

另一方面,由于个人资本积累和资源配置不均等因素,一些地区和行业的收入差距更加明显。

对策一:加强税收政策调控加强税收政策调控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一项重要对策。

首先,可以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并增加高收入群体应缴纳的税款,以实现收入再分配。

其次,可以通过财产税和遗产税等方式,减少财富集中,促进收入的均衡分配。

对策二:推进劳动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劳动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一项重要对策。

加强劳动法律的执行,保护劳动者的权益,防止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待遇水平,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

问题二:城乡收入差距大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城市收入相对较高,而农村收入相对较低。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影响着城乡发展的均衡性。

对策一: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对策。

通过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同时,加强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对策二: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也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一项重要对策。

取消户籍制度限制,促进人口自由流动,使农民工享有和城市居民相同的权益和待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问题三:高失业率和低收入群体的存在在我国,高失业率和低收入群体的问题依然存在。

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收支现状问题及改革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收支现状问题及改革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收支现状问题及改革对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我国财政收支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财政收支状况一直备受关注,不平衡的财政收支状况已经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我国财政收支现状问题出发,结合新形势下的特点,提出相关改革对策。

一、我国财政收支现状问题1. 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财政支出持续增加从2016年开始,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持续放缓,2019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长率为3.8%,总规模为18.8636万亿元。

而财政支出方面,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需求增加,财政支出规模持续增加,2019年全国财政支出增长率为8.5%,总规模为24.6548万亿元。

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与财政支出持续增加之间的差距使得财政收支出现明显的缺口。

2. 地方财政短缺,中央财政压力加大我国财政体制中存在明显的分税制度,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税收。

但是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承担的地方财政收入不足,支出有限,公共服务能力不断下降。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不断增加,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加重,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

3. 财政结构失衡,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中,财政结构存在明显失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方面,过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而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投入不足;由于财政资金分配不均,地方政府之间存在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情况。

以上问题表明我国财政收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问题,在新形势下需要加强改革对策,着力破解我国财政收支现状问题。

二、改革对策1. 完善财政政策,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要加强宏观调控,完善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收入,通过减税降费、优化税收体系、扩大税基等方式提高财政收入。

要加大对非税收入的调控,通过国有资产管理、资源税、财产权交易等方式增加财政非税收入。

2. 改革财政体制,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要改革财政体制,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加强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逐步建立统一的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制度。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及财税政策研究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及财税政策研究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及财税政策研究.txt如果真诚是一种伤害,请选择谎言;如果谎言是一种伤害,请选择沉默;如果沉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及财税政策研究【关键词】基尼系数收入分配财税政策【摘要】在描述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现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利用财税政策缓解我国当前收入分配的困局的思路。

在民生问题越来越被全社会广泛关注,在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悬殊的今天,如何实现公平收入分配,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我国收入分配现状我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年均9%以上高速经济增长,经济总量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社会成员间、城乡居民间、不同行业间、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现象,使得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陷入了一个困难的局面。

1、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国际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

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越不均匀。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我国国家统计局2000年对全国4万个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20%的高收入者拥有42.5%的国民财富;2004年,占城市总人口10%的高收入者占有45%的城市财富。

专家计算,我国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31提高到2001年的0.45,2002年的0.46,2006年的0.50,到了2008年基尼系数又上新高,已达到了0.65,显著超过通常所说的警戒水准(0.4),并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而西方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在0.24到0.36之间,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在世界范围的比较中也处于很高水平。

2、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1,只有3个国家超过了2﹕1,我国是其中之一。

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收支现状问题及改革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收支现状问题及改革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收支现状问题及改革对策当前,我国财政收支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政收入增长缓慢。

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使得税收等财政收
入增长速度下降。

二、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

大量的资源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领域,公共
服务、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支出却较低,造成民生需求未能得到良好满足。

三、财政风险加大。

政府举债规模不断增加,难以有效维持债务规模在可持续水平。

面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推动经济增长。

通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内外贸易的发展,引导和激发市场
主体活力,进一步拓宽税收来源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与经济相关的财政收入和非税收
入。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政府应增加公共服务资金、文化教育资金等领域的投入,同
时避免冗杂与浪费,通过技术手段、数据挖掘等实现财政精准投入。

三、加强政府债务管理。

政府应加强债务规模管理,未来增加债务的同时,应通过规
范使用、确保稳健运作等措施避免财政风险加大。

四、完善财税体制。

加快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中央和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适应新形势下的财税体制要求,提高财政收支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同时,要积极推
动构建在国家总体规划和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合力下的长期机制。

总之,当前我国财政收支现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政府应通过有效的财政管理改革,进一步精细化、规范化以及优化支出结构,从而实现财政收支的平衡,为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出贡献。

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收支现状问题及改革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收支现状问题及改革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收支现状问题及改革对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财政收支现状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如何解决我国财政收支存在的问题,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收支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一、财政收支现状问题分析1.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财政收入增速也呈现出明显的放缓趋势。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财政收入增速为6.2%,较2017年的7.4%有所下降。

这一现象主要受到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了税收收入的增速放缓,从而影响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2. 财政支出增速加快与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相对应的是,我国的财政支出增速却呈现出加快的趋势。

2018年,我国财政支出增速为8.7%,高于财政收入增速。

这意味着,财政支出的增加速度超过了财政收入的增加速度,导致财政赤字规模扩大,财政运行压力加大。

3. 财政结构失衡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的财政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失衡现象。

一方面,财政支出中,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不足,导致民生领域的短板依然存在;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支持等领域的投入过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低下。

二、改革对策建议1. 多元化财政收入来源为应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问题,可以通过多元化财政收入来源来提升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优化税收政策,加大对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支持,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加财政收入。

可以加大对资源税和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力度,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升财政收入水平。

2. 控制财政支出规模针对财政支出增速加快的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财政支出规模,避免财政赤字规模进一步扩大。

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制定严格的财政预算控制目标,限制财政支出总规模的增长。

可以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减少对不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支持投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和科学性。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及财政调节措施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及财政调节措施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及财政调节措施现阶段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主要表现为:居民收入比重偏低、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建议采取积极的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分配问题,主要措施为:一是保增长、扩收入。

二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

三是强化税收调节。

四是调整经济结构。

【关键词】收入分配财政调节税收工资增长当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财政作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应当切实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推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向着预期方向发展。

这既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广大劳动者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迫切要求。

我国现阶段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比重偏高,而居民收入比重偏低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约为9.5%,而同一时期内,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只有6.9%。

导致居民未能享受经济高增长成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和企业的分配收入挤占了居民的分配收入。

多年来政府和企业的收入趋势不断上升,而居民的收入趋势却在波动中下降。

我国2006年政府收入份额为14.2%,企业收入份额为45.2%(包括折旧),而居民收入份额仅为40.6%。

资料显示,全球多数国家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普遍都在54%~65%。

相比之下,我国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比重偏高,而居民收入比重偏低。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劳动者报酬比重偏低,而劳动者报酬是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二是居民经常转移净收入增长大大放缓。

政府对居民的社会保障支付投入不足导致居民经常转移收入减少,同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又导致居民经常转移支出的增加;三是地方政府考核机制的弊端和财税分权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各级地方政府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招商引资,扩大生产规模以创造更多税收;四是资本报酬比重偏高,导致企业收入因此大步上扬。

二、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世纪80年代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进入90年代以后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2000年时基尼系数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在0.45左右。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及对策1. 引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该国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收入分配不均。

本文将介绍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2. 收入分配不均的现状在中国,收入分配不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具体的数据显示,中国最富裕的20%的家庭占据了总收入的40%以上,而最贫困的20%的家庭只拥有总收入的5%左右。

这种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具有以下主要原因:2.1 城乡收入差距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在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更多,而且工资水平也更高。

相对而言,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有限,而且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较低。

2.2 行业收入差距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之一。

一些高收入行业,如金融、科技、互联网等行业,更容易提供高薪工作机会。

相比之下,一些传统产业和低技能行业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2.3 教育和技能差距教育和技能水平也是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机会,而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则往往只能从事低技能工作,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3. 对策为了解决中国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对策:3.1 加强农村经济发展首先,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2 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确保他们有一个可持续的生活水准。

这可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等方式实现。

3.3 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

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基于收入分配两级分化的探讨合理的收入分配始终是一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保障,因为收入分配问题是调节效率与公平的重要手段。

收入的公平的分配是社会平稳的保障,收入的差异是提高效率的基础。

历史上,为了使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平稳,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中,我国的收入分配分配制度也经历了改革。

从完全的按劳分配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使得其从平均主义到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其中,收人分配的两极分化是最主要的。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2。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28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

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221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4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0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8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4544元。

可知我国的基尼系数还是处于0.4—0.5范畴的,是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

另外从各个明细的项目来看,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在多个领域出现: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各地区居民、各行业间、社会阶层等等。

1、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就存在着巨大的资源禀赋的差异,不免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各种地区差异。

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因素也有很大的关联。

历史上我国的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基础深厚,造成与西部地区的巨大差异。

地区间人口密度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人口密度越高,促进发展的劳动力也会增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精选5篇)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精选5篇)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精选5篇)第一篇: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根据现有国情,对所有制结构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调整。

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调整、确定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结构形式。

在这同时,对分配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与调整。

与所有制结构相配套的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新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倡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行这样一种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所有制性质和结构所决定的。

自此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以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然而,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储蓄存款也大幅增加。

在经济迅速增长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也出现了分化的趋势。

1、要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分析分配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不能否认,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是分配制度改革中出现的负效应。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改革目前正处于规律性的改革负效应释放期。

任何经济改革,一定会有一个正效应释放期和负效应释放期,在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中,社会经济集中体现的主要是正效应,如经济增长、收入提高等,一些负效应还处于积累阶段,并没有集中释放。

但是到近两年,我们的改革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改革的一些负效应开始显现和释放,尤其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这些负效应的释放可能会比较显著,中国的总体经济改革开始进入负效应释放期,分配制度表现出的一些问题是这些负效应的表现之一。

2、分配制度改革中应该坚持效率优先,注重社会公平。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财政政策调节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财政政策调节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财政政策调节摘要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并分析财政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

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财政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

1. 引言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通过参与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都面临着收入差距扩大、贫富差距拉大的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收入分配问题。

2.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仍然存在。

我国的收入分配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2.1 基本收入不平等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收入普遍低于城市地区。

同时,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明显。

2.2 高收入人群增加近年来,我国高收入人群的数量在增加,这导致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剧。

2.3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很多弱势群体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

3.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收入分配不平等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3.1 社会不公平收入分配不平等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增加,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3.2 消费能力不足较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缓慢,他们的消费能力相对较低,这可能会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

3.3 增加税收压力收入分配不平等可能导致富人税收负担减少,从而增加了穷人的税收负担。

4. 财政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财政政策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来促进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

财政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主要作用包括:4.1 提高基本收入水平政府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供社会救助等方式,增加弱势群体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共五则)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共五则)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共五则)第一篇: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与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僵化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效调整各种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减贫成就举世瞩目。

二是法规制度逐步完善,初次分配有章可循。

三是政府再分配调节能力不断增强,市场机制缺陷得到弥补。

但是,收入分配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有些还呈现加剧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向居民倾斜(1978~1995年)和向政府、企业倾斜(1996年至今)两个阶段。

2000~200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65.5%下降到57.5%,下降8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占比则分别提高5.2个和2.8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从51.4%下降到39.7%(见表1)。

我国的收入分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我国的收入分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也相应进行了改革。

经过30年的努力,目前全国已建立起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生活得到大幅度改善。

但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看,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不少问题,亟须在全面分析这些问题及其原因的前提下,探讨深化改革的任务、思路和原则,研究提出改革的具体措施,这对于加快民生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1.分配秩序混乱。

在初次分配领域,主要表现在:部分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同工不同酬现象十分严重;特殊情况工资支付混乱;部分用人单位制度外收入多;一些要素市场收入分配失范;非法收入占有一定比重。

2.分配关系不合理。

可以概括为“两降四大几不顺,四低一慢两并存”。

即居民收入、劳动报酬比重两降低,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四方面收入差距偏大,不同层级组织和部分地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几方面分配关系不顺造成以上收入分配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二元体制的影响,生产力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人们禀赋的差别,旧观念的影响等深层次原因。

又有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劳资协商机制、收入分配调控体系不健全、收入分配执法监管不到位等直接原因。

二、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改革的主要措施(一)加强收入分配法制建设。

1.进一步健全收入分配法律法规。

首先,提高收入分配法规政策的层次,逐步健全收入分配法律体系。

其次,按轻重缓急抓重点立法。

加快健全完善工资分配法律法规,再次,进一步健全收入分配调控法律法规。

主要是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健全打击非法收入的法律法规并增强处罚力度。

2.加大收入分配执法力度。

第一,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力度,维护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益。

一是依法及时查处拖欠、克扣工资等案件;二是依法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最低工资规定、工资支付规定等法规规章;三是依法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等关于协商确定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重大问题的规定,维护劳动者的平等协商权;四是依法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同工同酬的法律规定,促进解决当前存在的同工不同酬问题。

财政学视角下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财政学视角下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运用财政学原理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及改善方式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日趋明显,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关部门应采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但随着CPI系数的增长,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却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

另外,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报道,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了0.4的警戒线,高达0.45以上。

由此看来,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矛盾。

取积极措施处理初次分配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以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经济数据可知,中国行业最高收入与行业最低收入的比值是6倍,而国际上的收入差距标准大约为3倍,这说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而最主要的高收入行业集中在金融、电力、电信、保险、烟草等领域,这类行业的收入要比其它行业的收入高出2~3倍。

这仅仅是实际工资的对比,如果将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等相加起来,则这种差距将会扩大到6~10倍。

且在工资增长速度方面,高收入行业要比建筑业、采掘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高出很多。

不难看出,在行业垄断的背景下,只有那些垄断行业才有能力大幅度增加员工的工资、福利,由此也就形成了一种工资分配秩序的“潜规则”。

再次分配机制落后。

当前,我国的再分配机制相对落后,这主要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税收制度残缺,“偷、漏、逃、抗税”等非法现象普遍,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足等。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税收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的税收流失额也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政府主导的再分配措施最先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下初次分配方面的公平缺失,但对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而言,却有着“逆向调节”的作用。

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与对策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平衡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深入研究,推出一系列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收入分配问题的根源收入分配问题的根源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垄断竞争市场导致的收入不公平分配,二是内外部市场模式的结构性制约导致的收入分配问题,三是公共服务设施不到位问题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首先,垄断竞争市场导致的收入不公平分配问题。

在垄断竞争市场体系下,一小部分的企业或行业垄断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这些垄断企业或行业长期以来通过价格垄断等手段获取高额利润。

相较于那些处于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或行业,这些垄断企业或行业的员工的收入自然会更高,否则就很难留住这些优秀的员工。

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长期面临的难题。

其次,内外部市场模式的结构性制约导致的收入分配问题。

在我国,外部市场还是一些发达国家的主要出口市场,这些市场主导着我国的贸易结构。

随着外部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内部市场的不断变革,我们发现,我国的高端制造业一直是外国资本的独占品。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制造业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难以获得高质量的利润和相对高水平的薪酬福利待遇,因此造成了收入分配的不平衡。

最后,公共服务设施不到位问题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在我国,尽管已经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但是一些问题仍然存在,公共服务设施不齐全,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缺乏。

这种情况就导致了一些人没有享受到公共服务的好处,而且一些社会事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就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合理。

因此,解决公共服务设施问题是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

二、对策分析与建议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以下一些对策:首先,要加强反垄断,推动市场竞争。

这不仅仅可以打破垄断企业的壁垒,促进市场下层民众从中受益,而且还可以加快市场竞争的效率,促进社会发展的进步,让更多的居民获得机会和收入。

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收支现状问题及改革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收支现状问题及改革对策

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收支现状问题及改革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财政收支的现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支出压力增大,财政运行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

有必要深入分析我国财政收支的现状问题,探讨改革对策,以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新形势下我国财政收支现状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的改革对策。

一、我国财政收支现状问题的分析1. 财政收入增长放缓随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和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财政收入增速逐渐放缓。

数据显示,2019年财政收入增速为3.8%,较2018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财政收入增速进一步放缓。

主要原因包括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等因素。

2. 财政支出压力增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支出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问题严重。

特别是在保障民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环保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支出急剧增长,给财政支出带来了巨大压力。

3. 财政赤字问题突出《中央预算单位本级财政预算表》显示,2019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13.58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84.57亿元,财政赤字规模已经达到71亿元。

财政赤字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财政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隐患。

4. 财政体制改革缺乏实质性突破尽管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质性改革上仍然存在一些瓶颈和障碍。

比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政府间财政关系不够协调等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和改革。

1.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要解决财政支出过大和支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就必须调整支出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要加强对重复建设和浪费资源的监督和管理,遏制不合理的支出行为,确保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效益性。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研究报告和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研究报告和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研究报告和对策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年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我国建立起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基本分配制度,逐步做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有人民共享。

但是,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分配现状日趋严重。

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平、分配格局不合理等已经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解决我国收入分配不均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当前,我国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区域收入差距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特别是西部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的制约,经济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而东部地区依靠其得天独厚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因此社会资源在分配时,东部占据绝大部分份额,区域经济建设不均衡,收入差距显著。

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受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差异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要比农村快很多,于是就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公布的数据,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农村居民纯收入7917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3.10:1,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保持“3”倍以上的差距。

三、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

最近几年,从收入法核算的GDP看,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下降了12个百分点。

这样导致大部分财富集聚在少数人的手上,大大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也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

四、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严重。

如垄断行业、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等收入高,而一些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收入在相对下降。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及对策(一)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及对策(一)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及对策(一)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对如何解决该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和问题已经充分显现我国收入差距拉大过程,如果从1985年算起,已经持续20年了,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到目前为止,差距拉得过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居民收入情况看,基尼系数已从1995年的0.389上升到2002年的0.435,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

城乡差距从1985~2003年的18年间快速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3%,而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

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l,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实际达到6∶1。

尽管去年中央采取了多项重大措施,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300元,但城市人均收入增加900元,城乡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从地区差距看,2003年东部地区人均GDP 分别相当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91倍和2.38倍。

公务员的工资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差别也太大。

二、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差距。

如一些行业搞垄断性经营,取得了过高收入。

2、地域差别造成的差距。

由于区位环境、历史文化、基础条件、人口素质、生产力水平等差异以及政策因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较慢。

3、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造成的差距。

目前的再分配领域中,无论是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还是对低收入者的保护都还不完善,致使初次分配中形成的较大差距缓解比较慢。

4、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

由于管理的疏漏和一些现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不配套,给非法收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特别是存在着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严重腐败问题,以及利用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投机欺诈等各种非法手段获取高额收入等现象。

三、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一)、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1、打破行业垄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财政学原理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及改善方式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日趋明显,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关部门应采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但随着CPI系数的增长,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却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

另外,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报道,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了0.4的警戒线,高达0.45以上。

由此看来,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矛盾。

取积极措施处理初次分配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以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经济数据可知,中国行业最高收入与行业最低收入的比值是6倍,而国际上的收入差距标准大约为3倍,这说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而最主要的高收入行业集中在金融、电力、电信、保险、烟草等领域,这类行业的收入要比其它行业的收入高出2~3倍。

这仅仅是实际工资的对比,如果将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等相加起来,则这种差距将会扩大到6~10倍。

且在工资增长速度方面,高收入行业要比建筑业、采掘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高出很多。

不难看出,在行业垄断的背景下,只有那些垄断行业才有能力大幅度增加员工的工资、福利,由此也就形成了一种工资分配秩序的“潜规则”。

再次分配机制落后。

当前,我国的再分配机制相对落后,这主要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税收制度残缺,“偷、漏、逃、抗税”等非法现象普遍,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足等。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税收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的税收流失额也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政府主导的再分配措施最先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下初次分配方面的公平缺失,但对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而言,却有着“逆向调节”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高收入群体缴纳的个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总体收入的一小部分,而中低收入者则是纳税主体,很多高收入者却没有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区域收入差距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尤其是近年来,东西部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还在不断上升。

由于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居民自然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另外,在外资流入量较多的地区,居民收入的增长空间也会相对较大。

根据相关的报道,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地区是上海,最低的地区则是贵州,两个地区的人均GDP之比为1:9.6。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受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差异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要比农村快很多,于是就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例如,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8年,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差额的绝对值为11020元,城乡收入比高达3.35倍。

若在经济统计分析中,将城镇、农村居民所拥有的福利及其实物补贴,如公费医疗、财政补贴、养老金保障、失业保险等也计算内,那么,城乡收入的差距则会更大。

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增大的原因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

国有企业垄断经营的方式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平等、公平的竞争原则,使得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日益拉大。

市场中的不完全竞争、产品的行业性垄断使得石油、电信、电力能源等行业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这是导致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若要遏制住行业间工资差距不断上升的趋势,首先就要打破行业垄断格局,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体制改革不到位。

经济体制改革不到位也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合理的一大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体制改革不但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且也为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既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造成了人们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

当前,城乡收入差距明显、贫富两极分化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区域间收入差距拉大。

自然环境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的环境常常会导致区域间的收入差距,这也会致使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差异。

例如,东部沿海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优越,其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而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其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东南沿海一带具有发展对外贸易的先天优势,并且集中了大批的出口加工企业,每年都可为当地创造大量的税收,因此地方经济相对发达,而这些区域的居民收入水平要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

另外由于东部地区实行改革开放的时间较早,因此经济结构相对较为合理,这也是造成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传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等壁垒,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交流,并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方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农产品市场难以扩张,农业生产难以持续增长,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农村消费市场的与城市消费品市场的等级在不断拉大,农村需求结构得不到提升,必然影响与需求有关的供给结构。

总之,由于旧体制依然存在,因此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有了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实现收入分配科学化的有效策略发挥宏观调控机制的调节作用。

第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我国应该将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放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上来,以保证整体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政府可以利用规范收入分配行为、加大再分配等措施积极构建“中部大、两头小”新分配格局。

例如,可以运用分配制度改革措施来增加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人员等群体的工资,避免出现社会分配两极分化的现象。

并且,还有必要针对国有企业实施限薪措施,防止垄断行业职工收入过高。

第二,建立工资管理机制。

最低工资制度是劳动和资本间分配关系优化的重要前提,能够维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因而,在制定科学合理工资指导线的过程中,应该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调整,建立起政府主导、工会推动、劳资互助的协商处理模式,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稳步发展,维护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积极调整再分配机制。

第一,增强再分配支出力度。

对于城镇居民基本的福利、补贴应采取货币化措施,针对农民的养老、医疗保险等问题做出进一步的调整。

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该给予低收入群体更多的救助补贴和优惠政策。

国家应逐渐增大对农村与经济落后地区的扶持力度,尽最大努力提升新型农业技术含量、提升规模农业的竞争力和农民的实际收入。

此外,还应合理运用再分配处理措施调节部分人群收入过高的问题,促进分配秩序的规范性。

第二,改革税收分配制度。

国家需要制定一套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分配制度,并且保证个人收入规范化、合理化的实现。

这一政策可先在高收入行业实施,然后不断推广给全社会。

在法治层面,立法机关应该积极推动税收方面的法律制定工作。

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必须坚持公平原则,将重点目标定位在高收入人群,并做好相关的调整工作。

尤其是对于高收入行业的从业人员,全面做好征税规划,严厉处罚逃税、漏税等非法行为。

在税率方面,应根据经济发展的实情及时做出调整,以保证我国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建立完善的第三次分配体系。

为鼓励富裕阶层积极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要适当减免捐款的所得税。

通过发展慈善事业,对社会财富进行合理调配,以此缓解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加大教育、医疗、养老体制方面的改革。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我国比较重视经济发展,但对包括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内社会体制建设和发展重视不够。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扩大内需的发展政策,但并未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

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惠及全民的教育、医疗、养老保障制度没有建立起来,老百姓不敢轻易地将历年来的积蓄花出。

因此,建立和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

加大农村改革力度。

第一,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这样可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减少农村存在的“隐性失业”问题。

通过提供各种鼓励政策,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从而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

第二,加大农业支持,增加农民收入。

继续完善当前的各种惠农政策,各级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知识培训,引导农民进行规模经营,从而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

第三,户籍制度改革。

要建立积极的公共政策,主动接纳农民进城,构建新型的现代城市户籍制度。

结语当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关我国战略目标实现。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改善民生,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加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我国收入分配现状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

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3-0.4之间被视为合理区间。

而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0.5,由此可见,我国收入差距已经较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地区收入差距,总体来说是东部明显高于西部。

以人均GDP衡量,上海最高,贵州最低。

近些年来,中西部地区有些省份发展比较快,经济增长速度比较高。

金融危机以后,东部受影响比较大,中西部影响较小,但这并不能阻止收入差距的拉大。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十分显著,居民收入正向少数高收入群体集中。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农村居民内部和城镇居民内部的个人收入增长都是不平衡的,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这在客观上推动了收入差别的逐渐拉大,并逐渐形成高、中、低各种层次的收入阶层。

其次,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3.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严重。

如垄断行业、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等收入高,为其职工发放额外收入,而一些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收入在相对下降;其次,有人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及寻租行为牟取个人私利,也会造成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

目前,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突破了合理的限度已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 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

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

三、改革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及缓解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扩大是不合理的,我国实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根本原则,如果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就会不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因此应采取“适度差距”原则,在坚持市场经济的平等法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差距,把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可容忍的限度内,最终达到既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又不让收入差距过分拉大,在促进经济效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社会公平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