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应试指导 古典诗歌复习之表现手法素材 苏教版
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七考点突破6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题四大考点课件苏教版
答案:(1)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 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2)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 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解析:B B项中“隐含了诗人故地重游的欢快”错,表达的应是“故地重游而往事不再的悲哀”。
(2)本诗颔联、颈联的手法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材回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
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doc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考点指导与训练考试大纲对古典诗歌鉴赏复习要求: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精彩回放例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答】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
写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
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言之成理即可)L例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木芙蓉窗前木芙蓉吕本中范成大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高考语文 有关诗歌鉴赏素材 苏教版
古代诗歌鉴赏(一)古代诗歌鉴赏考查内容1、思想内容大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诗歌表面写的内容,二是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情感。
2、形象(物象、意象、意境)诗歌的形象,不同于一般的小说作品形象,但也表现了作者的态度、思想,写景短诗中景物一般就是诗中形象。
3、语言4、表达技巧(二)古诗鉴赏的形式1、就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某一方面设问2、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综合鉴赏3、结合作品思想内容鉴赏第一讲: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一)诗歌思想内容分类1、送别类(1)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如《雨霖铃》(柳咏)(2)叙写别后的思念相思之苦。
如《一剪梅》(李清照)2、怀古咏史类(1)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如《念奴娇》(苏轼)(2)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越中览古》(李白)(3)借古讽今,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如《永遇乐》(辛弃疾)3、思乡类(1)表达羁旅行役漂泊天涯的悲苦(2)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4、战争类(1)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对战争造成家破人亡的惨痛悲剧的深切同情,对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的愤懑。
(2)表达为国戍守边疆,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报国无门,有志不得伸的悲愤。
(3)对边防的关注,对士兵的同情,对古代英雄的仰慕,对朝廷的不满,对无能将士的讽刺和劝戒。
(4)讴歌边塞将士保家卫国,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
(5)表达了边疆战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5、闲适类(1)表达清闲、恬淡的心境。
(2)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随遇而安,出山归隐的思想。
(3)刻画清高恬淡又可亲可敬的隐士形象,寄情山水,不以世俗为念,高洁不俗,潇洒豪放。
6、借景抒情(或即事感怀)类(1)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
(2)体现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3)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人生的漂泊孤独,仕途的坎坷)(4)对大自然山水的热爱,充满乐观情绪。
(5)珍爱一切美好事物,珍爱青春年华,珍重现实人生。
(6)表达凄凉寂寞的情怀。
(新)高考语文应试指导古诗词鉴赏题答题三部曲素材苏教版
高考语文应试指导古诗词鉴赏题答题三部曲素材苏教版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1、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
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2、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
3、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
特别是比较熟悉的、特征性明显的作者,不能生贴标签,应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分步作答。
4、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如果判断准确,就要敢于大胆使用;如果不能肯定,要学会运用模糊语言,做到不懂装懂,尽量获取分数。
5、整体把握诗词和诗词中的句子,注重概括。
6、弄清题目问的角度,这就是我们回答的角度,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有针对性。
弄清题目怎么问的,问的方式即是回答的方式,做到“怎么问,怎么答”。
文句翻译题答题技巧:★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
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特别提示1、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2、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3、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原则:忠实于题干,“问什么,答什么”,忠实于文本,“要什么,给什么”。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备战2020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 苏教版高三总复习
第二步,阐述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运用,即结合相关语句阐释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分析此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有时,可以把第二步和第三步糅合在一起。如第2题。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1.联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典型。
2.想象。人们在已有的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3.衬托。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如第1题的第二首就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4.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5.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
苏教版语文高一至2011高考语文教学素材诗歌鉴赏至表达技巧5
语文教学素材:诗歌鉴赏-表达技巧5其他手法联想、想象、抑扬、赋、比、兴等。
1、联想: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
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会产生联想。
一提到“秋风”,往往立刻会想到“落叶”. 诗歌中极其常见。
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中诗人由柳枝的下垂联想到翠绿的丝绦2、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想象是利用我们头脑已有的信息,构筑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梦游的景象就是想象,李贺《天上谣》中描写天庭的景象时也运用了想象。
区别: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
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共同使用的。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析】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
3、赋、比、兴:古人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打比方用比喻,兴复杂一些,主要意思就是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的兴致,引发诗人歌唱.诗人找到一个话头,因此兴多数用在诗歌的开端。
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经》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例如:《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这是赋《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属于兴。
4、抑扬: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三)苏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三)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古代诗歌鉴赏(三)古代诗歌分类鉴赏第一节写景抒情诗的鉴赏一、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二、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情景交融的手法有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
三、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的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四、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 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2. 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 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苏教版语文高一至2011高考语文教学素材诗歌鉴赏至表达技巧6
语文教学素材:诗歌鉴赏-表达技巧6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文、通感、顶针等。
【技法解密】1.明辨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正确鉴赏和评价,其前提是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要区分一些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如:对比与衬托,借代与借喻,设问与反问。
2.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温度,使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从而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常见辞格表达效果: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1、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唐朝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高考语文(苏教版)复习资料练习第二部分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5考点二迁移运用巩固提升含解析
[题组一对点练]一、炼字类1.(2018·无锡市高级中学高三月考)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完成后面题目。
渔家傲·东昌道中[注]张渊懿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
午睡觉来愁似织。
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
鸿雁自南人自北。
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午睡觉来愁似织”,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最传神,为什么?答:解析:这是一道考查炼字的题目,抓住关键的字,解释其在词作中的含义,然后分析效果。
答案:“织”。
“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①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②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
②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
该词精于炼字,请简要赏析“紧”字的妙处。
答:解析:该题是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紧”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紧”字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紧”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
然后再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
答题模式:该字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词人……的情感。
答案:“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或:描绘了“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该字以动衬静(或:以风声之大衬托出四周之冷寂),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突出了词人遭贬谪后的落寞哀伤。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花下醉[唐]李商隐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有人说本诗的“诗眼”是“醉”字,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答案:首句直接紧扣“醉”字来写,这是双重的“醉”,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
第二句进一步写“醉”态,写作者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沉眠。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苏教版 知识精讲
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苏教版知识精讲【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古代诗歌鉴赏[学习过程]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一、考点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1.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 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 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 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第二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第一节诗歌的形象的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 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
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
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配套K12】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题型素材 苏教版
诗歌鉴赏题型题型一:分析诗眼或某一词语的妙处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解题格式: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题型二: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诗词分类:写景咏物山水田园民生疾苦惜别送别思乡怀远军旅边塞(1)结合意象,分析意境或思想感情;(2)直看诗词中直接表露情感的词语。
如诗词中出现了“喜”、“愁”、“忧”、“愤”、“怅”、“哀”等词。
题型三:分析某一人或物的形象(1)直接赏析形象人物形象:身份+性格景物形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
(可以把诗句做较好的翻译)(2)赏析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或内涵主要看此形象在古代诗词里常代表的意义。
题型四:分析意象、意境意象解题格式: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意境解题格式:此题在作答时可先描摹出图景,然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图景,再用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或思想感情。
答题示例: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三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配套专题强化复习课件 苏教版
【问题】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审题推断】
细审文本及题目,写出你读取的有效(yǒuxiào)信息和由此推 断出的结论。 【信息1】 “荒郊一望欲消魂”。 推论: 触景生情。
第二十八页,共151页。
【信息2】 “原田耕破古碑存”“烟伴残阳(cányáng)绿树昏”“不堪回首思秦 原”。 推论: 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
第五页,共151页。
1.(2011·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hé shí)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第六页,共151页。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 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 长江下游南岸地区(dìqū)。论文:此处指论诗。
第二十九页,共151页。
【解题指导】 第一步:理解诗歌,分析情景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首怀古诗,从诗人(shīrén)选取的景物看,有“远
村”“古碑”“残阳”“黄沙”等意象,这些意象共同的特点 是荒凉、衰颓。从诗人(shīrén)直接描写情感的词语看,有 “消魂”“不堪”等,两相联系,基本能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 调。
2010年高考江苏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 寓情于景、烘
卷《送魏二》
“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 情,请作简要说明
托
第四页,共151页。
【规律总结】 表达(biǎodá)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歌鉴赏命题的重点,命
题在形式上很少单独设题,大多结合形象、语言、思想内容或 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综合设题。
在具体考查上,本考点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查:
江苏卷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 的思想情感?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4 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5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结句?
6
辨析提问: 全篇——某一句(联) 笼统——具体 显性——隐性(放在形象、语言、情感
的赏析中考查)
• 判定整首诗的表达技巧时,表达方式、表 现手法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不宜优先 考虑;判定某一句(联)或某一片时,“修辞 手法”应优先考虑,其次是表现手法、表达 方式。“结构技巧”一般只有题干(作用题 )上问到了才考虑。简而言之,整体先看方 式手法,局部先看修辞,再手法方式。
•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 ①用典,化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 心悲愤无奈;②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 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事 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①
• 岑参
•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
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 今新疆乌鲁木齐。
•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 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 分)
提醒
• 各种艺术手法在古诗中常以连用、套用和 兼用方式综合运用。因此还要从整体与局 部、大类与小类、单一与综合、明用与暗 用多个角度审视辨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在读懂诗词的基础上,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2、掌握几种重要的描写手法,学会赏析。
学习重点:掌握几种重要的描写手法,学会赏析。
学习难点:总结这类考题的答题思路。
【知识准备】
描写手法:主要有:白描、细描、象征、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抑扬、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等。
【自主探究】
1、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3、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 "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4、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常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
5、烘托烘托
是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
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6、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7、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诗歌中则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8、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9、正侧结合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
10、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11、点面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
广镜头为面,特写镜头为点;粗线条勾勒的多为面,细笔描绘的多为点。
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两句为面,后两句为点。
12、从对方着笔(虚写)
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13、细节描写
细节,就是文学作品中最有情趣、最耐人寻味、最能引起人们想象的片刻;或写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颦一笑;或写平常生活场景中的一瞬。
成功的细节描写,对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感情,充实作品内容,表现主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典题导航】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
(5分)(2006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这首诗将“边城暮雨”的远景与“雁飞低”的近景、“雁飞”的高与动和“芦苇”的低与静、“雁飞低”的抑与“芦笋生”的扬形成了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意思对即可)【分析】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诗歌重点语句鉴赏的能力。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
态。
这可能是诗人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巩固提升】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2006江西卷)
三江小渡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2、(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
(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