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地层古生物

合集下载

古生物地层学第三章原生生物界

古生物地层学第三章原生生物界
蜂巢层:位于致密层之下,为一较厚的蜂巢状壳层, 内有许多垂直于旋壁分布棱柱状细管,在纵切面呈假纤维状。

旋壁类型
一层式:仅由单一的原 始层组成;
二层式:由致密层和透 明层组成;
三层式:由致密层和内、 外疏松层组成,或由致密层、 蜂巢层和内疏松层组成;
四层式:由致密层、透 明层和内、外疏松层组成。
第三章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
2019/10/10
西安科技大学
第三章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
(一)基本特征
外形:蜓壳外形呈凸镜形、球形、纺锤形直至圆柱形尤以纺锤 形为最常见,故又名纺锤虫。 • 指相化石---浅海,底栖 • 标准化石--生存时代:C13-P2 • 个体一般1mm,大者可达20-30mm
2019/10/10
西安科技大学
第三章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
(一)蜓壳形态和构造
外形:蜓壳外形呈凸镜形、球形、纺锤形直至圆 柱形尤以纺锤形为最常见,故又名纺锤虫。
构造: 初房:蜓类最初形成的房室 初房口孔:初房上有一圆形开口 中轴:蜓壳上的假想旋转轴 两极:中轴的两端 隔壁孔:先后房室以隔壁相隔开,隔壁上的小圆 孔 前壁:末室的前方,向中轴方向转折的壳壁 旋壁:隔壁和前壁以外的旋壳部分
第三章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
二、有孔虫的生态
绝大部分生活在盐度正常 的浅海区,少数可生活在半咸 水环境,极少数属种可在淡水 中生存。
生活方式以底栖移动为主, 少数营浮游生活。
蜓类生活在温暖、清澈、 盐度正常的浅海环境。在海水 浑浊度高、透光性弱、还原环 境的半封闭海域,通常不利于 蜓类的生存。
第三章 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
(二)外壳形态及构造(1)
外壳形态 • 包旋壳,分为 1 长轴型 2 等轴型 3 短轴型

工程地质课件第3章地层构造详解

工程地质课件第3章地层构造详解

中生代( 2.5-0.7亿年前)
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 纪三个时期,三叶虫、腕足、笔石、 四射珊瑚等大量无脊椎动物都灭绝, 产生了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类动物, 并繁盛直到衰亡。陆生植物苏铁、银 杏、松柏等棵子植物占了统治地位。 大陆面积进一步增大,各大陆的雏形
K
T T
三、地质年代表
▪ (一)地质年代的划分 ▪ 1、地质历史时期的时间单位划分:
宙、代、纪、世、期
▪ 2、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单位划分: 宇、界、系、统、阶
▪ (二)地质年代表
各地质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
前寒武纪(42-6亿年前)
38亿年前,海洋中开始有了生命的活动。 从出现最原始的原核细胞生物--蓝绿藻。
岩层倾角小于50的岩层称为水平 岩层,又称水平构造。
沉积岩层形成时的原始产出状态 大多数是水平或近于水平。如果经受 地壳运动的影响,改变了原始形成时 的位置,但仍保持水平产状的一套水 平岩层组成的构造,称为水平构造 。
水平岩层形成的地貌-平顶山
(二)倾斜岩层
岩层面与水平面有一定夹角的岩层。 它是构造挤压或大范围内均匀抬升、下 降使岩层向某个方向倾斜而成的。
角度不整合 不整合面
(2)岩浆岩间的接触关系:穿插接触。 脉体被切割者比切割者老。
由老到新:1、2、3
(3)沉积岩与岩浆岩间的接触关系: 1)侵入接触又称热接触,是由炽热的 岩浆侵入围岩后,冷凝成岩浆体而形 成的一种接触关系。
O
2)沉积接触又称冷接触,是岩浆在地下冷 凝成岩,经地壳上升,并遭受风化剥蚀而出 露地表后,其上在地壳下降时又沉积了新的 岩层所形成的一种接触关系 。
地 球 生 物 的 演 化
化石: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 生物遗体或遗迹。 化石化作用是

地质学基础第三章 地层分析

地质学基础第三章 地层分析
▪沉积层在垂向上的堆叠是由于下沉作用或压实作用,或者由于 两者的联合作用所造成。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2. 穿时普遍性原理 “穿时”——指在持续地海侵或海退的情况下,地质时代 因地而异的一个岩石地质体及其界线与地质时间面或化石 带斜交的现象或关系。这种穿时的现象是由沉积环境随时 间的迁移和侧向堆积作用所造成的。
穿时普遍性原理可概括为:全部侧向上可以识别和追索的 非火山成因的陆表海沉积物的岩石地层单位都必然是穿时 的。
在分析和对比岩石地层单位时,不采用穿时普遍性原 理作指导,而只采用叠覆原理,必然歪曲事物的真相,颠
倒地层和古地理的解释,也无法搞清岩层的真正侧向关系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表1-3-1 塔里木石炭系地层划分方案对比表
种生物共生在一起组成一个生物群体(组合)。生物 群及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形成时期的自 然地理环境的改变和时代的变化。
化石组合法可以避免因个别标准化石在特殊沉积 环境中,由于穿时现象造成地层对比的错误。
西南石油学院--代宗仰,2002年8月
3、种系演化法
生物地层法的局限性:化石鉴定的分歧 地质环境地复杂多变:相变与古生物
δ ( ‰)=(R样品-R标准)/R标准 ×103
R样品为上述三个比值之一, R标准 为国际标准对比样品。 氧同位素,选SMOW和PDB;硫同位素,选CDT;碳同位素,
PDB
SMOW、CDT和PDB分别是标准平均洋水氧、亚利桑那某峡
谷某一陨石铁中的硫、南卡罗莱纳州晚白垩Peedee组中箭石
化石的碳和氧。
绝大部分的沉积层或厚的沉积物楔形体是由沉积 物通过侧向加积或进积型式在倾斜面上堆积而成的。 该原理认为:

第三章 地层、古生物和地史概述

第三章   地层、古生物和地史概述





岩石地层单位
群:
最大的岩石地层单位 一般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相邻或相 关具有共同岩性(或岩性组合)特征 的组联合构成。或指厚度巨大、岩性 复杂、未作深入研究又不能分组的一 套岩系。对这个复杂的的地层序列可 给予专名,如太古代的五台群、阜平 群。
组:
划分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其重要含义:
特点:
(1)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岩 性、古生物突变,缺失某些时代的地层; (2)上下地层之间存在分布广泛的沉积间断面;
(3)上下地层之间的产状基本一致。
3、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接触
指某个地区在下伏地层形成后,发生 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已形成的地层发生倾 斜、褶皱、断裂、或伴随岩浆活动、变质 作用,并遭风化剥蚀、造成明显的区域性 沉积间断; 之后地壳再次下降并接受沉积,使新 地层覆盖在不同时代的老地层之上,上下 两套地层之间的产状不一致, 称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第二节 地层单位及地质时代表
地质年代
在划分地层系统的基础上,将地壳的发展 历史对应地划分为若干级别的地质年代单位。 地质年代的国际通用单位是: 宙、代、纪、世、期等。 地壳的历史演化经历了太古宙、元古宙 和显生宙。其中,显生宙包括古生代、中生 代和新生代。


纪 震旦纪 Z
Nh Qb
Jx

晚震旦世
1、砂岩
2、页岩
3、石灰岩
地层剖面划分示意图
多重地层的划分: 地层中任何一种特征都可以作为划分地 层的依据。有多少种信息,就有多少种单位 的划分。但常用的有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 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

正常情况下地层新老关系
非正常情况下地层新老关系

第3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古地理

第3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古地理

第3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古地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幻灯片1第三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古地理第一节沉积古地理学的概念和定律一、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二、沉积相: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及古生物特征的综合。

或者说,相是形成特定沉积环境的一套有规律岩石和生物特征的组合。

三、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相变:沉积相在空间上横向的变化。

幻灯片2三、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Sandstone faciesShale & coal faciesCarbonate faciesShale faciesFacies changes幻灯片3四、相分析(facies analysis):综合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推断其成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相分析三要素1、基本素材M a t e r i a l2、基本原理P r i n c i p l e s3、模式M e t h o d o l o g yM u d c r a c k s+R a i n d r o p s 幻灯片4Induction(归纳), Deduction(演绎)幻灯片5五、相对比定律:19世纪末期由德国学者瓦尔特(J.Walther,1894)提出,“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并进一步研究认为:岩相类型在时、空分布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相变)。

相对比定律又称瓦尔特定律即在垂向上整合叠置的相是在侧向上相邻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幻灯片6相对比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并进一步研究认为:岩相类型在时、空分布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相变)。

相对比定律又称瓦尔特定律幻灯片7六、均变论Uniformitarianism“The past history of our globe must be explained by what can be seen to be happening now” (James Hutton). It was named Uniformitarianism by Charles Lyell (1830; Hutton, 1795)幻灯片8Mars幻灯片9幻灯片10Deep biosphere热液喷口是最具化学多样性的微生物生长地. 地球化学梯度和热梯度提供了多种微生物(嗜冷、温、热、压、酸、碱、盐菌)聚集的小生境幻灯片11Uniformitarianism; 类比分析 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 将今论古 将古论今 将古论古 将今论未来 将天论地 将地论天表层生物圈仅占生物生成空间的3%,深部生物圈则占生物生成空间的97%,深海极端条件下生活的极端生物,其2/3的基因与迄今科学上的已知基因不同。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言1.何谓工程地质学?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造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2.何谓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答:①阐明建造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其对建造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②论证建造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切当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造场地,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造物。

④ 根据建造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造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化建议,以及保证建造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⑤研究工程建造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 ,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⑥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3.何谓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答:①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

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

③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方法的研究。

④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4.何谓工程地质条件?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造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①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②地质构造。

③水文地质条件。

④动力地质作用。

⑤地形地貌条件。

⑥天然建造材料。

5.何谓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造和运行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造的安全。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

②斜坡稳定性问题。

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6.简述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答: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7.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答: 17 世纪以后开始浮现地质环境对建造影响的文献资料,工程地质学产生了萌芽。

20 世纪初工程地质研究已经由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并稳定发展。

未来工程地质学会与其他学科更加密切相连 ,与各相关学科更好地交叉和结合 ,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等各方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内涵不断变化、外延扩展。

8.简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古生物地史学03

古生物地史学03

1.伦吉虫(海鳃类)
2.前寒武虫(分类位置
不明) 3.拟水母(腔肠动物)
4.枝沙蚕(环节动物)
5.环轮虫(原生动物)
三、显生宙生物的演化(掌握)
1、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
时代:Z(震旦纪)末 门类:小壳动物群(海生无脊椎动物) 特点:无壳→有壳
2、生物大爆炸 时代:寒武纪初期(5.4亿年) 门类和特点:绝大部分无脊椎动物出现 附注: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澄江动物群:
由于适应相似的环境而在体形上变得相似。
(3)适应辐射:如果其一类群的趋异向着两个以上的 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各种生活条件,称为适应辐射。
(4)特化:一种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 结 果,使它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变异,
5、相关律和重演律
相关律:环境条件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 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 生新的适应。 重演律:生物总是在其个体发育的早期体现其祖先的特征, 然后才体现其本身较进步的特征,个体发育是系统 发生的简单重演。
二、生物演替(succession)
1、绝灭的概念(extinction):所有个体全部死亡。
2、种系代谢:旧种被子种所代替而衰退灭亡的过程。 3、生态代替:一些生物缩小和丧失生态领域、而另一些生 物占领和扩大生态领域的过程。 4、背景绝灭(background extinction):地史上绝大部分时 期具较低的平均绝灭速率的绝灭方式。
古生物地史学
(供地质2007级使用)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学院 李守军 2009
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进化
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演化
辐射或陨石
第一节
一、生命的起源(一般掌握) 外星起源说:外星有机分子→地球 地球起源说: 分为3个阶段

煤矿地质学第三章地层 古生物1-3B

煤矿地质学第三章地层  古生物1-3B

思 考 题
1、国际上地质系统及地质时代,各种地方性地层单位。 2、地质时代表。
3、古生界各系的名称、代号。
4、中生界各系的名称、代号。
5、地质历史上三个重要的成煤期。
6、华北地区寒武系各组的名称。 7、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各组的名称。
在新元古代中、晚期,发生了蓟县运动,华北地区地块抬升,
缺失震旦系沉积。 气候为温暖(早期)--寒冷(末期),末期为历史上第一个冰 期。 生物界的特征是:植物界高级藻类的进一步繁育,出现了石煤 (藻类形成)。
三、古生代 从距今6亿年---2.3亿年,历时3.7亿年。 从古生代开始,地球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生物 方面,由于海生生物大量繁殖,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标准化石及其 组合来划分地层,在沉积方面,生物成岩作用更为普遍。 古生代包括六个纪:既∈、O、S D、C、P 早古生代 晚古生代 (一)寒武纪 早古生代第一个纪,主要特征是生物界的显著繁盛和化石的大 量保存,以三叶虫纲化石为重要。 华北寒武纪标准剖面位于山东济南—泰安一带,自下而上分别 是:
2、华北地区的二叠系
二叠纪华北地区已基本脱离海洋环境,早二叠初期全 区普遍出现成煤环境,到二叠纪中期,成煤在淮南、豫 西一带,晚期普遍出现红色沉积,为典型的干旱气候。
自下而上介绍太原西山标准剖面: 1)下二叠统山西组P11:底部—灰白色块状中粗粒含砾石英砂岩(北岔沟
砂岩),厚35米。向上黑色页岩、砂岩和可采煤层,为近海冲积平原上的泥、 沼环境。本组厚60米。 2)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P12:底部—灰白色具交错层理中粒石英砂(骆 驼脖子砂岩)厚28米。下段:灰、灰绿色页岩、砂质页岩为主,夹有不规则煤 层,上段:黄绿灰绿色砂岩,夹杂色页岩,顶部含有铝土质泥岩(E层铝土), 本组厚59—193米。 3)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P21:为一套紫红、黄绿等杂色砂岩、泥岩互层, 局部层位含有砾石和铝土层(B层铝土),厚321—524米。 4)上二叠统石千峰组P22:灰紫、黄白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色泥 岩互层,夹有淡水灰岩,未见化石。内陆盆地河湖相沉积。本组厚100—148米。 二叠系由下向上颜色变化:黑—绿—黄—红。

古生物地层学讲解

古生物地层学讲解

古生物地层学名词解释:大爆发:在生命进化史上可以发现阶段性的出现种或种以上分类单位的生物类群快速大辐射现象,即生物进化大爆发象。

大灭绝:大灭绝又称为集群灭绝,它与生物大爆发现象相对应。

即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在一个地理大区凡未出现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往往涉及一些高级分类单元,如科,目,纲级别上的灭绝。

叠层石:微生物席,是原核生物(主要是蓝藻及其他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周期性的矿物沉积和胶结作用所形成的综合产物。

澄江生物群: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假化石:在形态上与某些化石十分相似但与生物或生物生命活动无关的假化石。

化石保存类型: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实体化石:古生物的遗体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形成的化石。

模铸化石:古生物遗体在围岩中留下的痕迹和复铸物。

(印痕化石:生物遗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中,在沉积物中留下印痕(或是没有硬体的生物或植物叶片在岩层面上留下的痕迹)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上印压的模,有外模和内模两种。

外模是生物硬体的外表印在围岩上的模,它反映原来生物硬体外表形态及结构;内模指壳体内表面特征留下的模,它反映硬体内部的构造。

内外模所表现的纹饰和构造凹凸情况与原物正好相反。

模核化石铸型化石。

)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的活动痕迹和遗物叫遗迹化石。

化学化石:又叫分子化石,地质时期埋藏的生物遗体有的虽然遭到破坏没有保存下来,遗体分解后的有机分子的化学分子结构从岩层中鉴别分离出来证明过去生物的存在。

化石保存条件: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的条件。

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根据化石保存条件,不是所有的地史时期的生物都能保存为化石,事实上只有很少一部分生物遗体能被保存为化石。

古生物学的命名法则:单名法:用一个词来表示生物分类单元的学名Anthozoa(珊瑚纲)Claraia(克氏蛤)1 用于属以上分类单元的命名2 其中第一个字母用大写3 属名用斜体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双名法:用于种的命名,用二个词表示 Claraia aurita(带耳克氏蛤)1 即在种本名之前加上它所归属的属名,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种名2 种名用斜体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3 种名字母全部用小写三名法等:用于亚种的命名,由三个词组成 Claraia aurita minor (带耳克氏蛤微小亚种)1 即在属名和种名之后再加上亚种名2 亚种名用斜体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3 亚种名字母全部用小写第三章:原生生物界蜓在不同地质时期的特征演化阶段C1 C2 C3 P1 P2特征小,短轴,单层或三层式旋壁等轴长轴,旋壁三层或四层式具蜂巢层,隔壁褶皱强烈具拟旋脊,末期出现副隔壁开始衰退,直至绝灭两栖类登陆的条件:1:肺呼吸,但肺不完备,用皮肤辅助呼吸2:身披骨甲或富粘液的皮层,或生活于阴湿处,防止水分的蒸发3:五趾的四肢,陆上支持身体和运动。

煤矿地质学1-3地层古生物A

煤矿地质学1-3地层古生物A

4、真蕨植物:出现于D,CP大 量出现,现代有400多种,分布 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三)裸子植物(门) 与孢子植物的根本区别是以种
真蕨植物化石
a--锥叶蕨;b--网脉蕨;c--支脉蕨
子繁殖,这是植物的一次质的飞跃。此类植物出现于古生代,CP 较为繁盛,到中生代在植物界占统治地位,裸子植物分为六个纲:
第三章
地层
古生物
第一节 古生物的地质意义 第二节 地层的划分及地质年代表
第三节 地壳演化简史
第一节 古生物的地质意义
古生物:在地质历史时期生活过的生物。 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两大类。界—门—纲—目—科—属—种。 动物界可划分为原生动物门等十个动物门。 植物界可分为菌藻植物、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三个门,种子植
海水进退和沉积超覆、退覆的关系
根据沉积旋回划分地层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地层中的旋回结构是地壳运动上下波动的物质记录。这种波动 往往是大波动中包含着小波动,所以大旋回中可以包含若干个小 旋回。 2)一个沉积旋回不一定是完整的,如海退层位不易保存。 3)每一个沉积旋回总是由粗碎屑的砾岩开始,由于这种砾岩直接 覆盖在侵蚀面上,故称为底砾岩。底砾岩的下部层面就是两个地 层单位的分界面。 在沉积旋回不太清楚的部位,可以利用岩性变化来划分地层。 2、根据地层接触关系 在地层的三种接触关系中,尤其是不整合和假整合,在划分地 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它们反映了曾经发生过的地壳 运动。 地层划分的对象一般是指沉积岩,但对岩浆岩也必须确定它的 新老关系: 1)喷出岩的时代确定:根据上、下围岩(沉积岩)的与围岩的接触关系确定: (1)侵入接触;(2)沉积接触;(3)多期侵入
喷出岩时代的确定
侵入接触
沉积岩接触
岩体穿插
3、根据古生物化石

3古生物、地层

3古生物、地层

第二节 地层划分、对比及地质年表
主要内容:
一、地层划分、对比的概念与地层单位
二、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
三、地质年代表
一、地层划分、对比的概念与地层单位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岩层的总称。 (一)地层划分 1. 概念: 根据地层的特征和属性,按地层原始顺序及地层 工作的实际需要,把一个地区的地层划分成各种地层 单位,建立地层系统,即是地层划分。 2.多重地层的划分: 地层中任何一种特征都可以作为划分地层的依据。 有多少种信息,就有多少种单位的划分。但常用的有 岩石地层单位、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单位。
件相适应。
3. 气候与生物:大量植物化石是温暖潮湿气候的标志、 造礁珊瑚化石指示18℃以上海洋温暖气候等。
(三)古生物化石在划分、对比地层的重要作用
1. 化石层序律: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时代相同;不 同时代的地层所含化石不同。
2. 建立年代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表:生物演化趋势 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生物演化的阶段性 和不可逆性,它们为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依据。
3. 埋藏条件:快速埋藏、生物化学成因的沉积物掩埋 有利。 4. 时间因素:必须经长时间石化作用,但变质作用、 冲刷剥蚀作用会使化石遭破坏。 5. 成岩条件:压实作用较小、未经严重重结晶作用可
保存完好化石。
(二)化石保存的类型
按保存特点,化石分为:实体、模铸、遗迹、化学 四大类。 1. 实体化石 古生物遗体被保存,又分为二类:
岩层或矿层。如凝灰岩、煤系中的石灰岩、砂砾岩等。
3. 旋回结构法
旋回是指地层中一套岩性或岩性组合多
次有规律的交替出现。如粒度变化、海退海进序列等。
(二)生物地层学方法
1. 标准化石法 演化迅速、地质历程短、地理分布 广泛、数量丰富、易于鉴定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2. 生物组合法 集带等)。 综合分析地层中化石总体面貌特征

煤矿地质学第3章 地层 古生物

煤矿地质学第3章 地层  古生物
古杯动物门、腔肠动物门、蠕虫动物门、
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软体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和脊索动物门等。脊椎动物
亚门又分为无颌纲、鱼纲、两栖纲、爬
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植物界:分为低等植物菌藻类、苔藓植 物门、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 植物门等。
奇台硅化木
二、古生物化石在划分 对比地层上的意义 三、古生物化石在研究古地理 及沉积环境的意义
4.震旦纪时全球经受了一次寒冷气候。
5.元古宇中赋存铁矿、铜矿、菱镁矿、磷矿、 含金和含铀的变质砾岩及非金属矿产。
三、早古生代
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 纪。从震旦纪到志留纪,华北地块经历了 上升、下降、再上升三个阶段,反映了一 个巨大的地壳升降和海侵旋回。华南的扬 子地块在早古代长期遭受海侵,接受浅海 碳酸盐岩的沉积。在扬子地块东南的华南 地区,华北地块以北的天山—兴安和以南 的昆仑—秦岭及祁连山区,志留纪末加里 东运动形成加里东褶皱带。
一、太古宙
地壳经历多次强烈运动,受很深的 变质作用和多次岩浆活动,形成厚度大、 强烈褶皱、变质很深的一套古老变质体 系。矿产以铁矿最重要。
二、元古宙
1.为中变质巨厚岩层,与下伏太古宇明显 不整合。发生多次大规模地壳运动,形 成多个区域性的不整合。古元古代早期 形成五台群,五台运动使五台群褶皱变 质。古元古代晚期形成滹沱群,发生强 烈的地壳—吕梁运动从而华北地区稳定 发展。
2.中元古界在华北地区以河北蓟县剖面为 代表。 3.新元古代大约8亿前,华北地块抬升, 因而缺失震旦纪地层。 南方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存在古元古界 称杨子古地块。新元古代中期发生晋宁运 动,形成由杨子古板块及西侧和东南缘及 下杨子地区构造稳定的扬子大陆地块。新 元古代后期,震旦系已具备典型盖层的沉 积特征。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工程地质学》课本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言1. 何谓工程地质学?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2. 何谓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答:①阐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其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②论证建筑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确切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地,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④根据建筑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化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⑤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⑥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3. 何谓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答:①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

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

③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方法的研究。

④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4. 何谓工程地质条件?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①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②地质构造。

③水文地质条件。

④动力地质作用。

⑤地形地貌条件。

⑥天然建筑材料。

5. 何谓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筑和运行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筑的安全。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

②斜坡稳定性问题。

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6. 简述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答: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7. 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答:17世纪以后开始出现地质环境对建筑影响的文献资料,工程地质学产生了萌芽。

20世纪初工程地质研究已经由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并稳定发展。

未来工程地质学会与其他学科更加紧密相连,与各相关学科更好地交叉和结合,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等各方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内涵不断变化、外延扩展。

8. 简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古生物与地层

古生物与地层
1. 标准化石法 演化迅速、地质历程短、地理分布
广泛、数量丰富、易于鉴定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2. 生物组合法
集带等)。
综合分析地层中化石总体面貌特征
及其在地层中的变化规律(组合带、延限带、富
(三)地层间接触关系分析法
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地层的连续沉积过程将受
到影响,致使地层在上、下层之间产生不同的构造
太 古 宙 AR
新太古代 AR3 中太古代 AR2
古太古代 AR1
始太古代 AR0
3600
地质年代表(2)
宙 代 纪
二叠纪 P

晚二叠世 中二叠世 早二叠世 晚石炭世 早石炭世 晚泥盆世 中泥盆世 早泥盆世 晚志留世 S 中志留世 早志留世 晚奥陶世 P3 P2 P1 C2 C1 D3 D2 D1 S3 S2 S1 O3 O2 O1
(三)古生物化石在划分、对比地层的重要作用
1. 化石层序律:含有相同化石的地层时代相同; 不同时代的地层所含化石不同。 2. 建立年代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表:生物演化趋 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生物演化的阶段 性和不可逆性,它们为地层划分对比提供依据。
3.2 地层划分、对比及地质年表
主要内容: 3.2.1 地层划分、对比的概念与地层单位 3.2.2 地层划分、对比的方法
段 是比组小一级岩石地层单位。它在组
内具有与相邻岩层不同的岩石特征。通常 一个组可以根据岩层岩性特征等标志的不 同而划分为若干段。如宁镇山脉的栖霞组 由下而上分为碎屑岩段、臭灰岩段、下硅 质岩段、本部灰岩段、上硅质岩段、顶部 灰岩段。
层 是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指组内或段
内 一个 明显特殊岩性的岩层单位,如粘 土层、煤层等。
1)岩石地层单位 是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石组 成的三维地质体。 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

第3章 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古地理

第3章 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古地理

幻灯片1第三章地层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作用、古地理第一节沉积古地理学的概念和定律一、沉积环境: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自然地理单元。

二、沉积相:能够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及古生物特征的综合。

或者说,相是形成特定沉积环境的一套有规律岩石和生物特征的组合。

三、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相变:沉积相在空间上横向的变化。

幻灯片2三、相变: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在空间(横向)上的变化。

Sandstone faciesShale & coal faciesCarbonate faciesShale faciesFacies changes幻灯片3四、相分析(facies analysis):综合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特征,推断其成因(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相分析三要素1、基本素材M a t e r i a l2、基本原理P r i n c i p l e s3、模式M e t h o d o l o g yM u d c r a c k s+R a i n d r o p s 幻灯片4Induction(归纳), Deduction(演绎)幻灯片5五、相对比定律:19世纪末期由德国学者瓦尔特(J.Walther,1894)提出,“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并进一步研究认为:岩相类型在时、空分布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相变)。

相对比定律又称瓦尔特定律即在垂向上整合叠置的相是在侧向上相邻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

幻灯片6相对比定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并进一步研究认为:岩相类型在时、空分布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相变)。

相对比定律又称瓦尔特定律幻灯片7六、均变论Uniformitarianism“The past history of our globe must be explained by what can be seen to be happening now”(James Hutton). It was named Uniformitarianism by Charles Lyell (1830; Hutton, 1795)幻灯片8Mars幻灯片9幻灯片10Deep biosphere热液喷口是最具化学多样性的微生物生长地. 地球化学梯度和热梯度提供了多种微生物(嗜冷、温、热、压、酸、碱、盐菌)聚集的小生境表层生物圈仅占生物生成空间的3%,深部生物圈则占生物生成空间的97%,深海极端条件下生活的极端生物,其2/3的基因与迄今科学上的已知基因不同。

古生物及地层

古生物及地层
• 群——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或不分。 • 组——划分岩石的基本单位。 • 段——组内的次级单位。 • 层——由段或组内分出的特殊岩层。
• 2、生物地层单位 • 以含有相同的化石内容和分布为依据划分的地层
单位。 • 组合带——指所含的化石或其中的某一化石,从
整体看,构成一个自然组合,并以此区别于相邻 地层的生物组合。 • 延限带——任一生物分类单元所延续范围内代表 的地层。 • 顶峰带——最繁盛时期所代表的地层。
• 游移种类——在水底可以游动和爬移,为 单体生物.常具两侧对称的体形。
• 钻孔种类——能在水底岩石或它物上钻 洞,并在其中生活。
• 底埋种类——挖掘、潜埋在水底松软的砂土或淤
泥中生活,大多具伸长的体形。 • 游泳生物——亦称自游生物,生活在水层中并能主
动地游动,通常具有发育良好的运动器官,体形多 呈流线形,两侧对称。 • 浮游生物——为生活在上水层没有或具极不发育运 动器官的生物,通常随波逐流,多少是被动地浮 游。浮游生物大多形体微小,呈球形、扁球形等, 一般为辐射对称,骨骼不发育或具薄壳。
• 四、古生物学在地质学中的意义 • 1、古生物是制定地质年代表的主要依据。 • 2、古生物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 3、古地理环境分析。
• 五、部分古动物简介 • 1、原生动物门:原生动物为真核单细胞动物,个
体只由—个细胞所组成,具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 胞膜的基本结构,有的还可以具有外壳。原生动物 个体微小,没有器官,其生活机能由细胞本身所分 化的各种细胞器来行使,运动细胞器为鞭毛、纤毛 或伪足。

在使用地质年代名称时,要与对应的年代地层单位
名称相符合。界、系、统地层单位,一般划分为下、
中、上三部分或下、上两部分,而对应的地质年代单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

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2010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80号公布 根据2019年3月2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古生物化石的保护,促进古生物化石的科学研究和合理利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从事古生物化石发掘、收藏等活动以及古生物化石进出境,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和植物的实体化石及其遗迹化石。

古猿、古人类化石以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四纪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保护依照国家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遗存的古生物化石属于国家所有。

国有的博物馆、科学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和其他收藏单位收藏的古生物化石,以及单位和个人捐赠给国家的古生物化石属于国家所有,不因其收藏单位的终止或者变更而改变其所有权。

第四条 国家对古生物化石实行分类管理、重点保护、科研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 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古生物化石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古生物化石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 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成立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国古生物学会推荐的专家组成,承担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名录的拟定、国家级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咨询、古生物化石发掘申请的评审、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进出境的鉴定等工作,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 按照在生物进化以及生物分类上的重要程度,将古生物化石划分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和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

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或者数量稀少的下列古生物化石,应当列为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一)已经命名的古生物化石种属的模式标本;(二)保存完整或者较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实体化石;(三)大型的或者集中分布的高等植物化石、无脊椎动物化石和古脊椎动物的足迹等遗迹化石;(四)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

古生物地层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地层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学1: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中的生物及其开展的科学。

它所研究的范围不仅包括在地史时期中曾经生活过的各类生物,也包括各地质时代所保存的及生物有关的资料。

古生物学研究地史时期的生物,其具体对象是发现于各时代地层中的化石(fossil),保存在岩石中的远古时期〔—般指全新世,距今一万年以前〕生物的遗体、遗迹与死亡后分解的有机物分子。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物活动痕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的化石2. 如何区分原地埋藏的化石及异地埋藏的化石?答:原地埋藏的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不具分选性与定向性,生活于一样环境中的生物常伴生在一起;而异地埋藏的化石会出现不同程度破碎,且分选较好,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地质时期的生物混杂,具有一定的定向性3. 石化作用过程可以有〔矿质充填作用〕、〔置换作用〕与〔碳化作用〕三种形式。

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答:化石的形成与保存取决于生物类别、遗体堆积环境、埋藏条件、时间因素、成岩作用条件。

并非所有的生物都能形成化石。

古生物已记录13万多种,大量未知。

现今我们能够在地层中观察到的化石仅是各地史时期生存过的生物群中极小的一局部。

4.印模化石及印痕化石如何区别:。

印模化石:生物硬体在围岩外表上的印模。

〔包括:外模、内模、复合模。

〕外膜反映原来生物硬体外表形态及构造,内膜反映硬体内部的构造。

印痕化石:生物软体陷落在细粒的碎屑物或化学沉积物种,在沉积物中留下的印痕经过成岩作用以后,遗体消失,印痕保存下来。

反映生物主要特征。

5.适应辐射:指的是从一个祖先类群,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地产生许多新物种。

〔某一类群的趋异向着各个不同方向开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

规模大,较短时间内完成〕适应趋同:生物亲缘关系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是指那些具有最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的个体有较大的生存与繁殖时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地层单位是由岩性、岩相、或变质程度均一的岩
石组成的三维地质体。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
生物地层单位
组合带:指其所含的化石或其中的某一类化石,由三 个以上分类单位整体上构成一个共生的地层体。从 某整体来看,构成一个自然的组合,并以此区别于 相邻地层内的生物组合。 延限带:是指经筛选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化石分子的已 知延限所代表的地层体。 富集带:某一类分类单位最繁盛的一段地层。 它不包括前期出现数量不多时的地层,也不包括后 期逐渐稀少时的地层。 上述三种类型并非是相互包容或从属的关系
哺乳动物
古近纪 E
显 生 宙 PH
中 生 代 MZ
白垩纪 K
晚白垩世 K2 早白垩世 K1
65 137
燕山运动(晚) 被子植物 燕山运动(早)
晚侏罗世 J3
侏罗纪 J 中侏罗世 J2 早侏罗世 J1 晚三叠世 T3 三叠纪 T 205 印支运动 裸子植物 大量繁盛
中三叠世 T2
早三叠世 T1
250
海西运动
晚震旦世 早震旦世
年龄 Ma
543 680 800 1000 1400 1800 2300 2500 2800 3200 3600
构造运 动
植物
动物
元 古 宙 PT
新元古代 Pt3
南华纪
青白口纪 Qb 中元古代 Pt2 古元古代 Pt1 蓟县纪 长城纪 滹沱纪 Jx Cc Ht
吕梁运动
藻类 五台运动
爬行动物
第三节 古生物演化及地史分布
一、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
一)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元古代、寒武纪、奥陶纪 约25亿-4.38亿年前 藻类是元古代海洋中的主 要生物,大量藻类如蓝藻、绿 藻、红藻在浅海底一代复一代 的生活,逐渐形成巨大的海藻 礁,又称叠层石。
一、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
一)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元古代、寒武纪、奥

划分岩石地层的基本单位。 其重要含义:野外宏观岩类或岩类组合相同、 结构类似、颜色相近、整体岩性和变质程度特征 一致。空间上有一定延展性,并能据以填图的地 质体。组或者由一种岩石构成,或者以一种主要 岩石为主,夹着重复出现的夹层;或者由两三种 岩石交替出现所构成,还可能以很复杂的岩石组 分所构成。组的厚度一般从几米到几百米,无具 体标准限制。组应当展布于一定范围,便于追索 对比,在此范围内其岩性、岩相应基本稳定。如 龙潭组、山西组等。指厚度巨大、岩性复杂、又 不能分组的一套岩系。
正常情况下地层新老关系
非正常情况下地层新老关系
地 层 接 触 关 系
地层整合接触 地层假整合 地层不整合
同位素年龄
U238→Pb206; U235→Pb207; K40→Ar40。。。
半衰期
第二节 古生物与地质年代
1、生物进化的特点
1)由简单到复杂、由 低级到高级、从水生 到陆生向前发展。 2)生物演化发展具有 阶段性和不可逆性。 在较早时代已灭绝的 生物类型在以后的时 期内不会在出现。
一、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
三)蕨类植物和两栖动物时代--石炭纪、二叠纪
(在距今3.55—2.5亿) 石炭纪时裸蕨植物已绝灭了,代之而起的是石松类、 楔叶类、真蕨类和种子蕨类等孢子植物,它们生长茂 盛,形成壮观的森林。与森林有密切关系的昆虫亦发 展迅速,种属激增。 脊椎动物在石炭纪时向陆上发展,但因为不能完 全脱离水域生活,只能成为两栖类动物,到二叠纪末 期,两栖类逐渐进化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原始爬 行动物。
地质学基础
第三章 地层、古生物与地史
地层及地质年代 古生物与地质年代 地史简介
第一节 地层及地质年代
1 岩层与地层 岩层:在野外或矿井中,人们常常见到一层层叠置的岩石,
通常称为岩层; 地层:通常为某一地质时期所形成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 属性的岩石体。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特点:地质时代 所含矿产 新老关系 地层层序律: 在正常情况下, 岩层的顺序总是上 新下老。
四)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距今2.5—0.65亿前) 中生代是地球发展历史上一个较活跃的时期,主要表现为联合古大陆 的解体、板块漂移,古地理、古气候的明显变化,生物界面貌焕然一新。 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绝灭,如三叶虫、四射珊瑚、蜓等。代之是菊石和 双壳类动物的繁盛。
一、地球环境与 古生物演化
第二节 古生物与地质年代
3)化石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
生物遗体或遗迹,并经石化 作用后形成的。 化石包括实体化石、遗 迹化石、模铸化石和化学化 石四大类。
实体化石——硅化木
山西保德扒楼沟山西组
遗迹化石 是指由生物活动而产生于沉积物表面或内部并 具一定形态的各种痕迹。
遗迹化石——动藻迹
山西保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扒楼沟太原组
年代地层与地质年代的关系
年代地层单位 宇 界 系 统 地质年代单位 宙 代 纪 世 岩石地层单位

阶 时间带
期 时
组 段 层

最大的岩石地层单位
一般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相邻或相关具有共同岩 性(或岩性组合)特征的组联合构成。或指厚度 大、成分不同,岩类复杂、未作深入研究的岩系。 对这个复杂的的地层序列可给予专名,如青白口 群、阜平群——普遍的用法。
3.前寒武纪地史小结 寒武纪大约开始于距今543Ma前。 距今3800 Ma——到距今543 Ma的前寒武纪这段漫长的地质 史,称作为前寒武纪(为非正式地质年代单位)。在这个时期形成 的地层记录相应地称为前寒武系,其中富含金属和稀有金属等多种 矿产。 由于前寒武纪地层形成的时间久远,经历了多次的构造运动、 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的影响,关于前寒武纪内部的时代划分、命名 和分界时限,长期存在着争论。 现基本公认:距今2500Ma作为太古代和元古代的分界。
4.寒武纪
是英国威尔士的拉丁文名称,此地研究寒武纪地层最早,在我国寒 武纪大部分为海洋环境,大多数地区都是海相地层。 寒武纪一开始,生物就十分繁盛,其中以三叶虫最为丰富。 笔石最早出现于中寒武世∈2 原始的脊椎动物无颌类出现在晚寒武世∈3
著名的动物群有梅树村动物群、澄江动物群。
5.奥陶纪 奥陶纪是地史时期海侵范围最广的纪,我国奥陶纪石灰岩分布广 泛,中、晚奥陶世也是火山活动、气候分异时代。 奥陶纪是海洋无脊椎动物极盛的时代,例如笔石、三叶虫、腕足 类、牙形虫等。 中奥陶世晚期的太康运动使中国华北地台整体上升,直到晚石炭 世才有沉积。
中寒武世 早寒武世 543
无脊椎动物
地质年代表(三)
宙 代 纪
第四纪 Q

全新世 更新世 上新世 中新世 渐新世 始新世 古新世 Qh Qp N2 N1 E3 E2 E1
年龄 Ma
2.60
构造运动
喜马拉雅运动 (晚) 喜马拉雅运动 (早)
植物
动物
古人类出现
新 生 代 CZ
新近纪 N
23.3
被子植物 大量繁盛
太 古 宙 AR
新太古代 AR3 中太古代 AR2 古太古代 AR1 始太古代 AR0
地质年代表(二)
宙 代 纪
二叠纪 P

晚二叠世 P3 中二叠世 P2 早二叠世 P1 晚石炭世 C2 早石炭世 C1 晚泥盆世 D3 中泥盆世 D2 早泥盆世 D1 晚志留世 S3 中志留世 S2 早志留世 S1 晚奥陶世 O3
一、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
四)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
五)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
六千五百万年前
到今天
中生代末期,生物界又一次发生了剧烈的变革,极度 繁荣的恐龙突然绝灭;海域里很多无脊椎动物如海蕾、海 林檎、菊石、箭石等,亦未能够逃脱这次巨变而遭淘汰。 腹足类、双壳类、六射珊瑚等进一步发展后。 进入新生代,一些类群如鸟类和哺乳类等产生了更高 级的科、属,获得兴盛发展;被子植物因种子在子房内发 育,并进行双受精作用,完全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取 代了裸子植物,成为植物界的霸主。
一、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化
五)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
二、地史简介
1.太古宙
最古老的地质年代,仅见原始的显微生物遗迹、藻类、菌类。 在南非发现的古老生物遗迹巴伯顿古球菌(南非翁弗瓦赫特
群巴伯顿绿岩带中的炭质燧石中所发现)和在西澳大利亚瓦拉乌
纳群微化石——丝状,似菌落放射丝状的集合体,及单细胞球状 体,其年龄为35亿年。 近年在格陵兰变质岩中发现有机炭微机构(38亿年)是最早 的生命记录。 太古宙岩石大都经历了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变化,均属于变质 岩,且变质程度较深。顶界为2500Ma。
陶纪
寒武纪时各门类无脊椎动物大量涌现,但以三 叶虫为最多,约占当时动物界的百分之六十。
奥陶纪时各门类无脊椎动物已发展齐全,海洋
呈现一派生机逢勃的景象。主要包括腕足、珊瑚、 鹦鹉螺以及古杯类、腹足类、苔藓虫等。
一、地球环境与古生物演

一)藻类和无脊椎动物时代--元古代、寒武纪、奥陶纪
一、地球环境与 古生物演化
段 是比组小一级岩石地层单位。它在组内具 有与相邻岩层不同的岩石特征。通常一个 组可以根据岩层岩性特征等标志的不同而 划分为若干段。如宁镇山脉的栖霞组由下 而上分为碎屑岩段、臭灰岩段、下硅质岩 段、本部灰岩段、上硅质岩段、顶部灰岩 段。
层 是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指组内或段内的 一个明显的特殊岩性的岩层单位,如粘土层、 煤层等。
年龄 Ma
250
构造运动
海西运动
植 物
裸子植物
动物
295 两栖动物 354 末志留世 S4 410 加里东运动 裸蕨植物 438 孢子植物 大量繁盛 鱼类
石炭纪 C
显 生 宙 PH
泥盆纪 D 古 生 代 PZ 志留纪 S
奥陶纪 O
中奥陶世 O2 早奥陶世 O1 晚寒武世 490 海藻 大量繁盛
寒武纪
四)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距今2.5—0.65亿前) 中生代是地球发展历史上 一个较活跃的时期,主要表现 为联合古大陆的解体、板块漂 移,古地理、古气候的明显变 化,生物界面貌焕然一新。 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绝灭, 如三叶虫、四射珊瑚、蜓等。 代之是菊石和双壳类动物的繁 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