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制度}分娩镇痛的安全性及规范化
分娩疼痛控制和应急处理管理制度
分娩疼痛控制和应急处理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分娩疼痛控制和应急处理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分娩疼痛控制和应急处理工作。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分娩疼痛控制和应急处理制度,加强分娩疼痛管理,提高分娩疼痛控制水平,确保母婴安全。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遵循分娩疼痛控制原则,实施分娩疼痛管理,提供安全、有效的分娩疼痛服务。
二、分娩疼痛控制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分娩疼痛管理组织,负责制定分娩疼痛控制措施、应急预案和培训计划。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完善的分娩疼痛设备设施,包括多功能监护仪、供氧设备、吸引设备、椎管内镇痛穿刺包和镇痛泵等。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人员,包括至少一名麻醉科医师、两名助产士和一名产科医师,并有新生儿科医师参与。
第八条麻醉科医师负责分娩镇痛前的评估、分娩镇痛的实施和监护,助产士负责产程观察、接生和产后护理,产科医师负责孕期管理和分娩处理,新生儿科医师负责新生儿急救和护理。
第九条分娩镇痛流程应当遵循产妇自愿和临床安全的原则,实施分娩镇痛必须取得产妇同意,并得到其主动配合。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分娩疼痛质量控制管理机制,对分娩疼痛设备、人员和流程进行定期评估和持续改进。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分娩疼痛应急预案,明确分娩疼痛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责任分工。
三、应急处理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分娩疼痛应急处理小组,负责分娩疼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第十三条分娩疼痛应急处理小组应当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分娩疼痛突发事件。
第十四条分娩疼痛应急处理小组应当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分娩疼痛突发事件的预警信号、处置流程和责任人。
第十五条发生分娩疼痛突发事件时,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理小组进行处置,并报告上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四、培训和宣教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分娩疼痛控制和应急处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分娩疼痛控制和应急处理能力。
分娩镇痛规范及流程
分娩镇痛规范及流程第一篇:分娩镇痛规范及流程分娩镇痛操作规范一、分娩镇痛原则(一)分娩镇痛遵循自愿、安全的原则,以达到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妇产痛,最小程度地影响母婴结局为目的。
(二)分娩镇痛首选椎管内分娩镇痛(包括连续硬膜外镇痛和腰-硬联合镇痛)。
当产妇存在椎管内镇痛禁忌证时,在产妇强烈要求实施分娩镇痛情况下,根据医院条件可酌情选择静脉分娩镇痛方法,但必须加强监测和管理,以防危险情况发生。
(三)本共识主要针对椎管内分娩镇痛。
二、分娩镇痛前产妇的评估分娩镇痛前对产妇系统的评估是保证镇痛安全及顺利实施的基础。
评估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等。
(一)病史:产妇的现病史,既往史,麻醉手术史,药物过敏史,是否服用抗凝药物,合并症,并存症等。
(二)体格检查:基本生命体征,全身情况,是否存在困难气道,脊椎间隙异常,穿刺部位感染灶或占位性病变等禁忌证。
(三)相关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存在合并症或异常情况者,进行相应的特殊实验室检查。
三、分娩镇痛适应证(一)产妇自愿。
(二)经产科医师评估,可进行阴道分娩试产者(包括瘢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等)。
四、分娩镇痛禁忌证(一)产妇拒绝。
(二)经产科医师评估不能进行阴道分娩者。
(三)椎管内阻滞禁忌:如颅内高压、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位及全身性感染等,以及影响穿刺操作等情况。
五、分娩镇痛前准备(一)设备及物品要求 1.麻醉机;2.多功能心电监护仪;3.气道管理用品,包括喉镜、气管导管、口咽通气管、喉罩、困难气道器具等;4.吸痰器、吸痰管、负压吸引器;5.供氧设备,包括中心供氧、氧气瓶、面罩;6.椎管内镇痛穿刺包、镇痛泵;7.胎心监护仪、新生儿抢救复苏设备;8.加压加热输血设备、加热毯;9.抢救车,包括抢救物品及药品。
(二)药品要求局麻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氯普鲁卡因等),阿片类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配置药品的生理盐水,急救类药品(肾上腺素、脂肪乳剂等),消毒液,抢救设备及麻醉药品由专人负责维护补充、定期检查并做登记。
分娩镇痛管理制度
分娩镇痛管理制度1.目的:进一步规范分娩镇痛相关诊疗行为,提升产妇分娩镇痛水平,提高围产期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母婴安全。
2.使用范围:麻醉科、产科。
3.定义:分娩镇痛技术,是指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主要包括硬膜外腔镇痛、蛛网膜下腔镇痛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镇痛等诊疗技术。
4.内容:4.1 设备设施要求4.1.1 基本设施(1)分娩镇痛均在产房进行;(2)产房在消毒、设备和管理上与手术室相同。
4.1.2 基本设备分娩镇痛应配备的基本设备包括:(1)多功能监护仪;(2)供氧设备包括中心供氧/氧气瓶、鼻吸氧管、吸氧面罩;(3)吸引设备包括负压吸引器、吸引管、吸痰管;(4)椎管内镇痛穿刺包、脉冲式镇痛泵;(5)胎心监护仪、新生儿抢救复苏设备;(6)抢救车,包括抢救物品及药品;(7)气管插管设备包括喉镜、气管导管、口咽通气管、喉罩、困难气道器具等;(8)医疗区域内具有麻醉机和除颤器等。
抢救设备由专人负责维护、定期检查并做登记。
4.1.3 基本药品具有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的基本药品和处理意外或并发症的应急药品:(1)静脉输液用液体;(2)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等;(3)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4)急救类药品:阿托品、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咪达唑仑、脂肪乳剂等;(5)消毒液。
毒麻药管理按照国家规范要求执行。
所有药品由专人负责维护补充、定期检查并做登记。
4.2 人员配备要求4.2.1 麻醉科医师至少一名(1)具有麻醉专业医师执业证书,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获得本院麻醉分级授权,具有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2)富有临床麻醉工作经验,独立处置妇产科手术、麻醉意外的抢救;(3)分娩镇痛专业培训合格,可以和产科医师配合独立进行分娩镇痛工作;(4)富于合作精神,可以与产妇、近亲属及工作同事良好沟通。
4.2.2 助产士两名或助产士一名、产科护士一名(1)具有助产士资格证书或护士资格证书;(2)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考核合格证》;(3)可以配合产科医师进行产程护理;(4)有配合麻醉医师经验,对于接受麻醉性分娩镇痛产妇的产程有处理经验;(5)有相当的新生儿抢救治疗经验,可以协助儿科医生进行新生儿抢救工作;(6)熟悉抢救设备及药品的使用;(7)经医院椎管内分娩镇痛相关系统培训合格。
分娩镇痛管理制度
分娩镇痛管理制度一、分娩镇痛的意义分娩是孕妇生理过程中的一部分,对于大部分孕妇来说,分娩是一种较为痛苦的经历。
正确的疼痛管理有助于减轻孕妇的痛苦,提升其分娩体验,保护胎儿,降低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分娩的成功率。
分娩疼痛的缓解对于母婴双方的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实行科学的分娩镇痛管理制度,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二、分娩镇痛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1. 分娩镇痛的现状目前,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提供了分娩镇痛服务。
常见的分娩疼痛管理方式包括药物镇痛、无药物镇痛和心理干预等。
药物镇痛主要有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分娩疼痛,提高孕妇分娩的满意度。
在一些发达国家,分娩镇痛已成为标准的产科护理服务项目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2. 面临的挑战尽管分娩镇痛的服务逐渐普及,但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和医疗机构中,分娩镇痛服务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地方的医疗机构并未能提供全面的分娩镇痛服务。
其次,孕妇对分娩镇痛的认知程度不高,有些人仍然存在误解和顾虑,在选择分娩镇痛时存在一定的观念偏差。
再次,一些医务人员的分娩镇痛知识和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以适应分娩镇痛服务的需求。
以上便是分娩镇痛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下面我们讨论一下如何科学地建立和完善分娩镇痛管理制度。
三、分娩镇痛管理制度的内容与建立要点1. 建立专门的分娩镇痛团队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分娩镇痛团队,团队成员包括产科医生、麻醉师、产科护士、心理医生等,以确保分娩镇痛的全面服务。
这些团队成员应当接受系统的分娩镇痛培训,具备丰富的分娩镇痛实践经验。
2. 制定科学的分娩镇痛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应当编制并执行科学的分娩镇痛操作规范,包括分娩镇痛的适应症与禁忌症、镇痛药物的选择标准、镇痛操作的步骤与技术要点等,以规范分娩镇痛服务的实施。
3. 建立分娩镇痛的档案记录与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分娩镇痛档案记录与管理制度,对每位接受分娩镇痛的孕妇进行详细的档案记录,包括镇痛的方式、药物的种类与用量、镇痛的效果评估等信息,以便对分娩镇痛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估。
分娩安全管理制度
分娩安全管理制度一、分娩安全管理的背景和重要性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但也是一个存在一定危险性的过程。
在分娩过程中,妇女可能会遇到很多意外情况,比如产程延长、侧切、羊水栓塞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影响到母婴的健康。
因此,分娩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分娩安全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管理和约束分娩过程的规范制度,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分娩过程中的风险和意外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二、分娩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 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建立分娩安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分娩是一个危险性较高的生理过程,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应对各种意外情况。
通过建立分娩安全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医护人员的规范操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降低风险。
(2)保障医疗机构的声誉。
分娩是一个容易受到关注和评价的环节,如果分娩过程中出现了意外情况,不仅会影响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也会影响医疗机构的声誉和信誉。
通过建立完善的分娩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增强患者的信任和满意度。
(3)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分娩是一个属于医疗行为的过程,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建立分娩安全管理制度,可以确保医疗机构的分娩服务符合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2. 制度的具体内容分娩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分娩前的准备工作。
在分娩前,医护人员需要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产妇的孕期情况、病史和特殊情况,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准备好分娩所需的器械和药品,确保分娩过程中能够及时应对各种意外情况。
(2)分娩中的操作规范。
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保证每一个步骤都符合规定。
比如,在接生过程中,需要保证手部消毒、无菌操作等,避免感染的发生;在产程管理中,需要严格掌握产程进展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
分娩镇痛的规范化管理及监测(全文)
分娩镇痛的规范化管理及监测(全文)随着经济文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整体观念在发生转变。
医学科学的发展使得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关注到社会、心理和疼痛等对分娩的影响。
一个半世纪以来,如何使产妇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无痛苦的分娩,一直是产科和麻醉医学追求的目标。
分娩疼痛是妇女一生中最难忘的痛苦经历,据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有“紧张-焦虑-疼痛”综合征。
随着经济文化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整体观念在发生转变。
医学科学的发展使得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关注到社会、心理和疼痛等对分娩的影响。
一个半世纪以来,如何使产妇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无痛苦的分娩,一直是产科和麻醉医学追求的目标。
1846年10月16日,美国的Morton医生成功地将乙醚用于手术的麻醉,开创了近代麻醉的先河。
1847年,Simpson医师用氯仿成功地用于分娩镇痛;1853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用氯仿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分娩镇痛。
二十世纪初,随着椎管内麻醉技术的出现、革新和改进,逐步成为阻滞麻醉技术的主要组成。
直到1938年,美国的Graffagnino和Seyler医生首先将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
在2010年的一项初步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产妇剖宫产率平均在50%左右部分医院甚至达到80%以上这远远超过了WHO推荐的15%水平。
针对来自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34家不同级别医院麻醉医师及产科医师有关分娩镇痛实施现状的调查中发现:目前在中国分娩镇痛的实施普及率约在8%〜10%左右,这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也满足不了中国广大产妇实现无痛分娩的愿望。
近年来产科镇痛领域已取得较大的进展,各种镇痛方式、方法在不同医院已应用于临床,但其重视程度和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产痛”被视为“正常过程”而被忽视的问题依然存在,说明观念的更新对分娩镇痛的重视程度十分重要,而新型药物出现以及新的给药模式的临床应用大大促进了分娩镇痛的水平。
分娩镇痛制度
分娩镇痛制度分娩镇痛制度是为了减轻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提高母婴安全,降低剖宫产率等一系列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化操作流程和管理体系。
以下是分娩镇痛制度的详细介绍:一、分娩镇痛的定义和目的分娩镇痛是通过使用各种镇痛方法和技术,降低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感受,从而减轻产妇的痛苦和焦虑,提高分娩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其目的在于帮助产妇更好地应对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健康。
二、分娩镇痛的方法目前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主要包括非药物性和药物性两大类。
非药物性镇痛方法包括产前训练、指导子宫收缩时的呼吸、音乐分娩、导乐分娩、针灸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分娩疼痛,但效果有限。
药物性镇痛方法则包括静脉分娩镇痛、吸入分娩镇痛和椎管内分娩镇痛等,其中椎管内分娩镇痛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最安全的分娩镇痛方法。
三、分娩镇痛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分娩镇痛适用于所有产妇,但需要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和意愿进行选择。
同时,存在一些禁忌症需要注意,如穿刺部位及全身性感染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等。
在实施分娩镇痛前,需要对产妇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确保安全可行。
四、分娩镇痛的实施流程和管理规范1.实施流程:产妇在入院后需要接受全面的产前检查和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行分娩镇痛。
在确定实施分娩镇痛后,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接受相关培训。
在产程中,根据产妇的疼痛程度和产程进展情况,由专业医生进行镇痛操作和调整用药方案。
在分娩结束后,对产妇进行观察和评估,确保母婴安全。
2.管理规范: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分娩镇痛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要求。
同时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更新,提高操作水平和安全性。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五、注意事项和风险控制1.注意事项:在实施分娩镇痛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和产程进展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和处理异常情况。
同时需要关注新生儿的情况和母婴安全。
2.风险控制:为了降低风险和提高安全性,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和处理。
分娩镇痛工作制度
分娩镇痛工作制度分娩镇痛应在产程活动期开始后实施,即宫口开大4厘米以上、宫缩频率加快、疼痛程度加重或产妇要求实施分娩镇痛时开始。
在实施分娩镇痛前,应告知产妇可能的镇痛效果、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以及合理的疼痛评估方法,以便产妇及时反馈疼痛程度,调整镇痛方案。
七)分娩镇痛管理1、分娩镇痛医师应经过相关麻醉及分娩镇痛培训,熟悉各种镇痛技术及设备的使用,具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2、分娩镇痛应根据产妇的疼痛程度、分娩进程、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安全和舒适。
3、分娩镇痛应加强监测,包括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情况、胎心监测、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等,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4、分娩镇痛应实施规范的记录和报告制度,记录产妇的疼痛程度、镇痛方法、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信息,并及时报告给产科医师和麻醉科医师,以便及时处理问题。
八)分娩镇痛结束1、分娩镇痛结束时,应逐渐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避免突然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2、分娩镇痛结束后,应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宫缩情况、出血量及子宫收缩情况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3、分娩镇痛结束后,应告知产妇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建议产妇在24小时内有家属陪护,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九)分娩镇痛效果评估分娩镇痛效果评估是保证分娩镇痛质量的重要环节。
评估应采用规范的疼痛评估工具,如VAS评分表、NRS评分表等,评估内容包括产妇的疼痛程度、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
评估结果应及时记录并通知产妇及家属,以便产妇及时反馈疼痛程度,调整镇痛方案。
在分娩镇痛期间,若产妇发生心跳骤停、子宫破裂大出血、严重胎儿宫内窘迫、脐带脱垂或羊水栓塞等危急情况,应由产科医师决定是否立即启动“即刻剖宫产”流程。
剖宫产的流程如下:。
规范化分娩镇痛的认识
规范化分娩镇痛的认识十月怀胎已经非常辛苦,在面临分娩疼痛时,更是让产妇难以忍受,为了可以降低产妇分娩疼痛,改善分娩质量,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同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分娩镇痛逐渐被大众所了解,且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
下面我们具体认识下规范化分娩镇痛。
一、分娩疼痛的程度以及会对母婴产生哪些不利影响?有超一半的产妇在分娩时疼痛感都非常剧烈,达到自己难以忍受的程度,可以用“痛不欲生”来形容;有差不多35%的产妇产生中等程度的疼痛,是自己能够忍受的疼痛;而生产过程中疼痛感较小的产妇占比非常少,占比不足15%。
剧烈疼痛的产妇占比非常大,在生产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痛苦。
分娩疼痛的程度虽然可以帮助产科医生掌握产程进展,但却对产妇与胎儿有着诸多不利。
首先疼痛会增加产妇的心理压力,因此出现紧张、焦虑、大喊大叫与恐惧的情绪,影响配合度,紧张与焦虑还会增加产妇身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分泌,减少子宫与胎盘的血流量,影响宫缩,延长产程;疼痛与紧张还会使产妇呼吸急促,增加身体基础代谢率,子宫血管收缩影响胎儿供血,同时也会增加氧气消耗量,产妇可能会出现间隙性呼吸停顿或者低氧血症,胎儿氧合成减少,可能会出现宫内窒息;剧烈的疼痛也会使产妇血糖升高、血压升高、心动过度,胎儿与产妇都会发生酸中毒。
体力不断透支,无法忍受的疼痛,延长的产程,最后增加剖宫产的发生。
二、分娩镇痛的意义分娩的“痛不欲生”几乎每个产妇都经历过,真切的感受过。
那么,如果可以减少产妇生产时的疼痛感,不仅可减少产妇的痛苦,也会减少不良生理反应,这样就可有效避免子宫胎盘血流量减少,改善胎儿的供氧情况,改善产妇子宫收缩的失调,避免因疼痛过度而发生的剖宫产,增加顺产的几率。
也会产妇真正感受到分娩的全过程及其当妈妈的喜悦快乐。
三、规范化分娩镇痛1分娩镇痛原则:分娩镇痛一定是产妇自愿的,同时要保证安全,最大程度降低产妇的疼痛感,最小程度影响母婴。
其次,分娩镇痛应做到复合原则,即要采取综合方式对产妇进行镇痛,不仅是生理上的还有心理上的。
分娩镇痛工作制度
分娩镇痛工作制度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分娩镇痛技术在产科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分娩镇痛可以减轻分娩疼痛,帮助产妇减少痛苦,提高分娩体验质量,同时也有利于顺利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产科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产妇和婴儿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娩镇痛工作制度的目的1.保障产妇生命安全,减轻分娩疼痛,提高分娩体验质量;2.促进产程顺利进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3.规范分娩镇痛操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4.保障医护人员操作安全,减少误诊误治的风险;5.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二、分娩镇痛工作制度的内容1.分娩镇痛操作流程:(1)产前评估:产妇分娩前应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孕期病史、身体状况、分娩方式等。
(2)选择合适的分娩镇痛方法: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分娩镇痛方法,包括腰椎硬膜外镇痛、腰麻、阴道分娩镇痛等。
(3)镇痛操作:医护人员应在专业培训后进行镇痛操作,保证技术熟练、操作规范。
2.分娩镇痛的监测和评估:(1)产妇镇痛应定期监测,观察镇痛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2)医护人员应及时记录和评估产妇的疼痛程度和身体状况,根据情况调整镇痛措施。
3.分娩镇痛的风险管理:(1)对可能出现的镇痛并发症和意外情况进行预警和应急处理培训。
(2)建立镇痛风险管理机制,及时报告和处理镇痛操作中的问题和事故。
4.分娩镇痛的培训和考核:(1)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镇痛技术培训和考核,保证技术更新和专业能力提升。
(2)建立医护人员镇痛技术考核制度,对技术不达标者进行培训和辅导。
5.分娩镇痛的质量评估与改进:(1)定期对分娩镇痛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措施。
(2)建立产科质控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促进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三、分娩镇痛工作制度的执行1.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分娩镇痛工作规范,并定期更新完善;2.医院应明确分娩镇痛操作流程和责任分工,建立明确的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3.医护人员应履行职责,严格按照工作制度执行分娩镇痛操作,确保操作安全和效果;4.医院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分娩镇痛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工作质量和安全;5.各相关部门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分娩镇痛工作制度的执行和改进。
分娩镇痛规范及流程
分娩镇痛规范及流程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娩镇痛在现代产科实践中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
对于许多孕妇来说,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是难以忍受的,因此合理规范的分娩镇痛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分娩镇痛的一般规范及其流程,以帮助产妇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个过程。
一、分娩镇痛的目的与原则分娩镇痛的目的是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提高她们的生育体验和满意度。
在进行分娩镇痛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性原则:分娩镇痛应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任何镇痛措施的选择都应在尽可能不影响产妇和胎儿生命健康的前提下进行。
2. 个体化原则:不同的产妇对疼痛的感受和应对方式各有不同,因此分娩镇痛方案应因人而异。
医生和产妇应进行详细的沟通,以制定适合产妇个体情况的镇痛计划。
3. 综合性原则:分娩镇痛应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疼痛来源和镇痛方法,比如脊髓镇痛、硬膜外镇痛、口服镇痛药物等。
综合性的镇痛方案能更好地满足产妇不同阶段的镇痛需求。
二、分娩镇痛的流程1. 产检和评估在分娩镇痛前,医生将首先进行产妇的一般检查和病史评估。
这包括产妇的年龄、疾病史、过敏史、体质指数等。
此外,医生还会了解产妇对疼痛的感受和期望,以及先前的分娩经历。
2. 选择合适的镇痛方法根据产妇的个体情况和疼痛程度,医生会为产妇选择适当的镇痛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脊髓镇痛:通过腰穿术将镇痛药物直接注入脊髓腔内,以达到镇痛的效果。
- 硬膜外镇痛:通过硬膜外导管将镇痛药物注入硬膜外腔,以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
- 静脉镇痛:通过静脉输注镇痛药物,以缓解分娩过程中的疼痛。
- 口服镇痛药物:一些轻度疼痛可以通过口服镇痛药物来缓解。
3. 实施镇痛计划根据选择的镇痛方法,医生将给产妇进行相应的操作和治疗。
脊髓镇痛和硬膜外镇痛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而静脉镇痛和口服镇痛药物则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监护和控制剂量。
4. 镇痛效果评估在进行镇痛后,医生会对产妇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以确保镇痛效果达到预期。
分娩镇痛后管理制度范文
分娩镇痛后管理制度范文分娩镇痛后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分娩镇痛后的管理工作,确保孕妇的安全和健康,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定。
第二条分娩镇痛后的管理工作是指对因分娩镇痛而需要连续观察和护理的孕妇进行科学、规范、细致的护理和管理。
第三条分娩镇痛后的管理工作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意愿和权益,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和合理的疼痛管理方案。
第四条分娩镇痛后的管理工作涉及多个科室和多个职业,各相关职业要加强沟通合作,形成协同工作机制。
第五条孕妇在分娩镇痛后需要连续观察和护理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剖宫产术后、产程过程中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的孕妇、使用硬膜外、鞘内镇痛的孕妇。
第六条分娩镇痛后的管理工作要求医务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水平。
第七条监察部门应当对分娩镇痛后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疼痛评估与观察第八条孕妇在分娩镇痛后,医务人员应当根据病人的疼痛表现和自述,结合临床观察,进行疼痛评估,并为其记录疼痛程度及特点。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第十条医务人员应对孕妇进行定期观察,包括但不限于观察孕妇的意识状态、呼吸、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按规定记录。
第十一条孕妇在分娩镇痛后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医务人员应及时处理,并按照急救流程进行抢救。
第三章药物管理第十二条分娩镇痛后,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按规定的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进行药物管理。
第十三条所有给孕妇使用的药物必须经过医师核实,并在医疗记录中进行记录。
第十四条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查孕妇的药物使用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并进行记录。
第十五条孕妇在分娩镇痛后如需进一步用药,应向医务人员及时告知之前所用过的药物。
第十六条孕妇在分娩镇痛后应避免自行服用药物,如需用药应咨询医务人员并按医嘱进行。
分娩镇痛产房工作制度
分娩镇痛产房工作制度一、概述分娩镇痛产房工作制度是为了保障母婴安全,提高分娩质量,规范分娩镇痛操作流程,确保分娩镇痛药物的正确使用,提高产妇舒适度,降低分娩疼痛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分娩镇痛产房的工作管理和操作规范。
二、工作原则1. 遵循医学伦理,尊重产妇意愿,充分沟通,确保分娩镇痛措施的实施符合产妇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2.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分娩镇痛的相关政策和规定,确保分娩镇痛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
3. 注重团队合作,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分娩镇痛技能和服务水平。
4. 确保分娩镇痛过程中母婴安全,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
三、工作内容1. 产妇评估:对产妇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产科病史、身体检查、心理状况等,以确保分娩镇痛措施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沟通与知情同意:向产妇详细介绍分娩镇痛的方法、优点、可能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充分尊重产妇的意愿,取得其书面知情同意。
3. 分娩镇痛操作流程: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分娩镇痛操作,包括药物的选择、剂量、给药方式、监测等。
4. 分娩镇痛药物管理:严格遵循分娩镇痛药物的使用规范,确保药物的储存、分发、使用和废弃符合相关要求。
5. 分娩镇痛效果评估:定期评估分娩镇痛效果,根据产妇的反馈和观察指标调整镇痛措施。
6. 母婴监测:在分娩镇痛过程中,密切监测母婴状况,包括胎心率、宫缩强度、产妇生命体征等,确保母婴安全。
7. 并发症处理:对于分娩镇痛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低血压、胎儿窘迫等,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8. 记录与统计:详细记录分娩镇痛过程的相关信息,包括产妇基本信息、分娩镇痛方法、药物使用情况、母婴状况等,定期进行统计分析,以提高分娩镇痛工作质量。
四、工作制度1. 值班制度:分娩镇痛产房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随时为产妇提供镇痛服务。
2. 交接班制度:加强交接班管理,确保班次之间信息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3. 培训制度:定期对分娩镇痛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分娩镇痛措施管理规范》
《分娩镇痛措施管理规范》分娩镇痛措施管理规范概述本文档旨在确立分娩镇痛措施的管理规范,以保障孕妇在分娩过程中的舒适和安全。
1. 应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产科部门和相关医护人员,提供分娩镇痛服务的管理指导。
2. 分娩镇痛的基本原则2.1 安全性原则:分娩镇痛措施应基于科学、安全的原则,确保母婴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2 个体化原则: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分娩镇痛方案,满足不同孕妇的需求。
2.3 综合治疗原则:结合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支持等措施,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方式。
3. 分娩镇痛管理工作3.1 分娩镇痛团队:建立高效的分娩镇痛团队,包括麻醉师、产科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确保分娩镇痛服务的顺利进行。
3.2 风险评估和监测:在给予分娩镇痛措施之前,进行孕妇的风险评估,并建立有效的监测机制,随时掌握孕妇的生命体征。
3.3 分娩镇痛方案选择:根据孕妇的病情和个人需求,选择适合的分娩镇痛方案,包括药物镇痛、无药物镇痛等各种方法。
3.4 镇痛效果评估:对每位接受分娩镇痛的孕妇,进行镇痛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分娩镇痛的效果。
4. 术后管理4.1 分娩镇痛后观察:对分娩镇痛后的孕妇,进行观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镇痛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4.2 康复指导:为分娩镇痛后的孕妇提供相应的康复指导,包括镇痛效果的消退情况、恢复期注意事项等。
5. 质量管理与培训5.1 质量管理: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分娩镇痛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5.2 培训和教育:定期组织分娩镇痛相关培训和教育活动,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6. 监督与评估6.1 监督机制:建立分娩镇痛服务的监督机制,确保规范的实施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6.2 评估与改进:定期开展对分娩镇痛服务的评估,及时进行问题整改和服务改进。
7. 管理责任7.1 产科部门负责人:负责分娩镇痛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7.2 分娩镇痛团队成员:按照职责分工,积极参与分娩镇痛服务,确保服务质量。
分娩镇痛后管理制度
分娩镇痛后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分娩是女性生殖器官的功能之一,是女性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生孩子是每个女性都会经历的过程,而分娩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育方式和生育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过去,孕妇分娩时,常常是承受疼痛,独自忍受,这样的分娩方式并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希望能有一种能够减轻分娩疼痛的手段,于是分娩镇痛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二、分娩镇痛后的管理措施1.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分娩镇痛后,应密切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处理,并给予必要的抢救措施。
2.观察疼痛情况:在给予孕妇镇痛措施后,要密切观察孕妇的疼痛情况,及时了解疼痛程度,并根据情况调整镇痛措施,以确保孕妇在分娩过程中能够舒适度过。
3.观察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应用镇痛药物后,要密切观察孕妇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等,一旦发现,要及时处理,并减少给药量。
4.保持通畅:分娩镇痛后,要保持孕妇的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引起呼吸道阻塞。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辅助使用氧气,以帮助孕妇保持正常呼吸。
5.安全监护:分娩镇痛后,要保持孕妇的安全,防止孕妇摔倒或其他意外发生,也可配备监护设备,以保证孕妇的安全。
6.心理疏导:分娩过程是一个十分紧张的过程,要加强对孕妇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孕妇在分娩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7.恢复期护理:分娩后,要进行适当的恢复期护理,帮助孕妇尽快康复,恢复到分娩前的状态。
以上就是分娩镇痛后管理制度的一些主要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孕妇在分娩镇痛后得到及时和有效的管理,保护母婴的安全,并提高分娩的质量。
三、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镇痛药物的选择: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镇痛药物,以减轻疼痛,但要防止对母婴产生不利影响。
2.镇痛剂量的控制:在使用镇痛药物时,要控制用药剂量,以防止药物过量导致不良反应,影响母婴的安全。
分娩止痛技术管理规范》
分娩止痛技术管理规范》分娩止痛技术管理规范1.背景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对产妇而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提供有效的止痛措施,分娩止痛技术被广泛使用。
然而,为了确保安全和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
2.目的本管理规范的目的是确保分娩止痛技术的有效管理,并提供高质量的止痛服务。
3.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提供分娩止痛服务的医疗机构和专业人员。
4.管理要求4.1 人员要求分娩止痛技术的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获得相关资格认证。
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确保操作人员的持续教育和培训。
4.2 设备要求医疗机构应配备符合安全和质量标准的分娩止痛设备。
分娩止痛设备应经过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4.3 操作流程医疗机构应制定标准的分娩止痛操作流程,并向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分娩止痛技术的实施,并记录相关信息。
4.4 安全措施医疗机构应制定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防止交叉感染、避免药物过量使用等。
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关安全操作指南,并保证产妇和自身的安全。
5.质量监控医疗机构应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对分娩止痛技术的实施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6.文件管理医疗机构应对分娩止痛技术管理相关文件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以方便检索和审查。
7.相关法规医疗机构和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关法规和规范,确保分娩止痛技术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8.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分娩止痛技术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9.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纠正分娩止痛技术中的问题和不良事件。
10.附则本管理规范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所有,并可根据需要进行修订和更新。
分娩镇痛工作制度
控制分娩疼痛制度1、目的规范分娩镇痛技术,为孕妇提供有效、安全的分娩镇痛。
2、范围进入我院待产分娩的孕妇。
3、定义分娩镇痛是指在孕妇待产过程中使用药物、一些医疗技术、辅助方法、精神疗法等高层次的医疗服务,减轻产痛,安全舒适地度过分娩期。
4、职责(1)医务部负责制定分娩镇痛工作制度,负责日常工作的监管。
(2)产科医师负责产程的监护和处理,严格掌握分娩镇痛的指征,确保医疗安全。
(3)麻醉科医师负责为待产妇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服务。
(4)助产士负责严密观察产程进展,认真做好导乐陪产工作。
(5)妇产科、麻醉科、产房护士长要对分娩镇痛进行质量与安全全程监管,及时改进工作,保障母婴安全。
5、标准(1)产科、麻醉科医护人员实行24小时工作制,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2)做好与孕妇的沟通,认真讲解镇痛方法,并告知可能出现的意外或并发症,在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前提下,孕妇本人或其家属需在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3)妇产科及麻醉科医师应先对客户进行镇痛前评估,严格掌握分娩镇痛适应症,根据孕妇条件选择适宜的镇痛方法。
分娩后做好麻醉后评估,确保产妇生命安全。
(4)实施各类分娩镇痛前应先检查氧气、新生儿辐射台、急救插管设备和人工呼吸囊、监护仪等设备,保障设备是完好可用的;(5)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各项工作制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6)产科及麻醉科医师、助产士在待分娩镇痛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产程进展及异常情况变化,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置相关问题。
(7)及时、真实、完整填写各类医疗表单。
(8)分娩镇痛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按医疗不良事件上报。
科室要认真总结分娩镇痛工作经验,持续改进工作。
(9)做好阴道分娩失败需要转剖宫产手术各项工作的衔接,保障手术的及时与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如广州、上海、武汉等一些大城市的一些 大医院近两年来已规模开展分娩镇痛技术;北 方城市如北京、青岛、西安等地的某些大医院 也将分娩镇痛列为常规。
七、国内外开展分娩镇痛的现状
我院于10年前就开始了分娩镇痛的研究,并多 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活动,并在国内有影响 的《中华麻醉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为规模 开展分娩镇痛了理论依据。
五、分娩疼痛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
大量临床观察发现,分娩时的剧烈疼痛除了有 助于产科医师判断产程进展情况的优点外,对 产妇和胎儿无任何益处。其所产生的一系列体 内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可引起胎儿和母体的一系 列病理生理变化。(见表)
表1:分娩疼痛对产妇和胎儿的影响
生理作用
对产妇的影响
对胎儿的影响
基础代谢率增加
确定分娩镇痛技术的收费标准;(北京市的收 费标准:分娩镇痛技术为200元/次,超过两个 小时的镇痛每小时增加30元,一次性材料费另 收)
按照《分娩镇痛工作常规》进行工作;
九、完善分娩镇痛服务体系
分娩镇痛前与产妇家属签定分娩镇痛协议书; 麻醉医师的技术培训及安排值班医师(我院安
排3-4名麻醉医师24小时值班专职负责分娩镇 痛); 产科医师及助产士的培训; 产房需配备监护及抢救设备及常用镇痛药物;
一、分娩镇痛的发展史
1846年10月16日,美国的Morton医生成功的将 乙醚用于手术的麻醉,成为近代麻醉史的开端。 1847年,Simpson医生用氯仿成功的用于分娩 镇痛;1853年,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用氯仿进 行了两个半小时的分娩镇痛;二十世纪初,随 着腰麻、硬膜外麻醉技术的相继出现和改进, 逐步成为阻滞麻醉的主要方法。到了1938年, 美国的Graffagnino和Seyler医生首先将硬膜 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
心理影响
血管收缩和心血管压力过大、 氧耗增加、子宫收缩受影响 代谢性酸中毒
胃滞留、胃内酸性增加导致恶 心呕吐 焦虑、恐惧、喊叫、不合作
胎盘血流减少 胎儿酸中毒
胎儿酸中毒
六、分娩镇痛的意义
分娩,“痛不欲生”是许多产妇的感受。其实, 通过有效的缓解产痛,不仅可减轻产妇的痛苦, 也可缓解产痛带来的不良生理反应,避免了子 宫胎盘的血流量的减少,改善胎儿的氧供和产 妇子宫收缩的失调现象,从而增加顺产机率并 避免因疼痛过度而导致的不必要的剖宫产。使 产妇真正享受到分娩得子的喜悦和快乐。
分娩镇痛服务目前是一新项目,需要管理部门 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收费标准。医院管理上协调 好麻醉科与产科的关系,制定相应政策是开展 好这项工作的重要环节。
管理上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分娩镇痛服务的规 章制度是保障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
九、完善分娩镇痛服务体系
相应的规章制度包括: 麻醉科医师和助产士的分工职责; 工作内容和操作程序; 工作人员24小时值班及交接班制度,包括分娩
二、自然分娩的过程
自然分娩包括三个产程: 第一产程:指从有规律的宫缩到宫口开全。其
中从有规律的宫缩到宫口开至3指为潜伏期, 在潜伏期中产妇只觉得宫缩时的轻微疼痛或中 等程度疼痛,产妇平均经历8小时;宫口从3指 至宫口开全(10指)为活跃期,在此期中,产 妇随着宫口逐渐开大,宫缩疼痛也随之加剧, 甚至剧烈的产痛使人难以忍受,活跃期产妇平 均经历4小时。
八、开展分娩镇痛技术的安全性
2.人员配备 高素质的医护人员是分娩镇痛服务体系中的关
键,作为分娩镇痛这一特殊的“人性化服务” 的实施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对产妇 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 分娩镇痛医疗服务主要由麻醉医师和助产士共 同协作完成。
八、开展分娩镇痛技术的安全性
因分娩是一自然过程,分娩时机不能人为控制。 据我们观察,61%的产妇进入活跃期(即开始 实施分娩镇痛时间)是一天24h中的2pm-12pm。 配备相应的麻醉科医师是规模开展分娩镇痛这 一“额外”(手术室之外)工作的必要条件。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下午10时9分28秒22:09:2820.8.18
10-20
10-35
10-20
< 10
>30
七、国内外开展分娩镇痛的现状
国内 总体上讲,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我国的分
娩镇痛率不足1%,而剖宫产率却高达50%,甚 至更高。 但是“分娩必痛”的传统观念将随着日趋成熟 的分娩镇痛技术服务发生改变。
七、国内外开展分娩镇痛的现状
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 将使大多数适应征产妇愿意接受安全的分娩镇 痛服务。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下午10时9分28秒22:09:2820.8.18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2020年8月下午10时9分20.8.1822:09August 18, 2020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10时9分28秒22:09:2818 August 2020
三、分娩疼痛的产生机理
到第三产程时,子宫容积缩小,宫内压下降, 会阴部牵拉消失,产妇感到突然松解。
子宫和宫颈的伤害性传入通过Aδ和C纤维传入 中枢而使人产生疼痛的感觉。
四、分娩疼痛的程度
大约有50%的产妇分娩时剧烈疼痛,难以忍受, 甚至可达“痛不欲生”的地步;35%的产妇为 中等程度的疼痛,可以忍受;仅15%的产妇分 娩时有轻微的疼痛。
在高收入群体和高知识群体中,对这种高层次 技术服务的认同更为广泛。
我院规范化、规模化开展分娩镇痛服务后,分 娩镇痛率达34.6%,并有效地降低了剖宫产率, 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 经济效益。
七、国内外开展分娩镇痛的现状
传统的“治病型”医疗观念必然向着“治病型” 与“服务型”相对合的方向发展。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20.8.1822:09:2822:09Aug-2018-Aug-20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2:09:2822:09:2822:09Tuesday, August 18, 2020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0.8.1820.8.1822:09:2822:09:28August 18, 2020八、开展Fra bibliotek娩镇痛技术的安全性
1.工作场所及环境 产房包含1-3间分娩室及数间待产室,分娩镇痛
操作应在稍加改造的一间分娩室中进行。该分 娩室的布置与空气消毒应参照手术室标准,需 配备复苏抢救器械、基本生理监护仪、供分娩 镇痛使用的麻醉药物和用品、胎心宫缩监护仪 (TGG)及新生儿复苏抢救设备。 待产室环境力求幽雅、温馨舒适,从心理上缓 解产妇的紧张心情。
镇痛登记及记录; 麻醉科医师与助产士的业务培训制度。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20.8.1820.8.18Tuesday, August 18, 2020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2:09:2822:09:2822:098/18/2020 10:09:28 PM
二、自然分娩的过程
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产妇平均 经历1小时。
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经历30分 钟。
三、分娩疼痛的产生机理
在第一产程中,疼痛主要来自子宫收缩和宫颈 扩张。子宫收缩时,子宫压力可升高达3550mmHg,子宫的韧带和腹膜受到牵拉,子宫 壁的血管暂时受压而闭塞,使其周围组织产生 暂时性的缺血缺氧。
九、完善分娩镇痛服务体系
完善镇痛药物的管理制度,产房护士专人负责 药物的摆放及消毒,并与麻醉医师一起核对所 使用的麻醉药物;
麻醉医师记录《分娩镇痛记录单》一式两份, 其中一份纳入病历中备案;
与产科医护人员密切合作,相到理解与信任, 切不可相互推卸责任。
政策与规章制度
九、完善分娩镇痛服务体系
表2:分娩镇痛与产科麻醉
国家 澳大利亚 奥地利 丹麦 法国 匈牙利 以色列 新加坡 西班牙 瑞典 津巴布韦
硬膜外分娩镇痛率和剖宫产率
硬膜外镇痛率(%) 剖宫产率(%)
10-35
10-20
10-35
10-20
<10
10-20
35-50
10-20
35-50
20-30
10-35
10-20
10-35
12
50-75
麻醉科医师的配备应满足24小时值班的需要, 以保证全天候服务。
八、开展分娩镇痛技术的安全性
开展分娩镇痛服务后,助产士人员和工作量也 相应增加,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增加了宣传 分娩镇痛,通知麻醉科医师,配合相应操作, 母婴严密监护,观察产程等工作内容。
九、完善分娩镇痛服务体系
宣传分娩镇痛:孕妇学校授课、发放宣传小册 子、媒体宣传等;
三、分娩疼痛的产生机理
疼痛部位主要发生在下腹部和腰部,有时放射 到髋部、骶部或沿大腿向下传导。随着产程的 进展,疼痛明显加剧,在宫颈扩张到7-8公分时 最为剧烈。子宫由T10-L1脊神经支配。
三、分娩疼痛的产生机理
进入第二产程后,来自宫颈扩张的疼痛逐渐减 轻而代之以不自主的排便感,宫缩时先露部紧 紧压迫骨盆底组织,产生反射性的肛提肌收缩 和肛提肌、会阴拉长及阴道扩张产生疼痛,此 时的疼痛往往被强烈的排便感所掩盖。子宫颈 由S1-4骶神经支配。
氧需增加
胎儿氧合减少
氧需增加 过度通气 心动过速 血压升高 高糖血症、血脂肪酸增加
呼吸性硷中毒、脱水、间隙性 呼吸停顿和低氧血症
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者可致心血 管失代偿(尤其在高龄产妇)
酮体增加、酸中毒
氧合减少
胎盘血流减少, 胎儿酸中毒 胎儿酸中毒
儿茶酚胺增加 (以及ACTH、ADH) 代谢性酸中毒加剧 (低氧血症、脱水) 儿茶酚受引起胃泌素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