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张文莲设计理念:1、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搭建对话的平台,唤醒生活中真实的体验,促进对话的有效。2、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展开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课件。2、学生课前帮助别人,体验给予的快乐。教学流程:课前热身《幸福拍手歌》,谈话导入1、同学们,课前我们做个游戏,听音乐做动作,表示自己的幸福。2、刚刚老师看到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很快乐,生活中快乐的事情很多,当我们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的时候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时是快乐,受到表扬时是快乐的……可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却得出了这样的感受。请大家齐读课题。3、有谁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吗?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快速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2、反馈交流不懂词语饶有兴趣:很感兴趣。课文中指保罗看见谁?他们之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谁,在什么时候,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提供句式:保罗在------------------------用哥哥送给他的-----------------------,载着-----------------------------,度过了一个-----------------------------,从而感受到----------------------------------------。试着说说,同桌互说,指名说。抓文中“意外“,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1、这篇课文非常感人,请你再读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意外?保罗第一次意外:自由练读对话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填空:保罗以为男孩希望,没想到男孩希望。“我希望有这样的哥哥”和“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有什么区别吗?第二次意外保罗以为男孩,没想到男孩。重点指导读男孩对弟弟说的话。教师引读:小男孩指着保罗的车,亲切地对残疾的弟弟说—————————————小男孩指着暂新的汽车,满怀深情地对残疾的弟弟说—————————小男孩指着暂新的汽车,自豪地对深爱的弟弟说————————————————————————多么疼爱弟弟的小男孩,你觉得小男孩送给弟弟的只是一辆汽车的梦想吗?读着读着,你又有什么话想对男孩说。如此关爱弟弟的小男孩感动了我们,更感动文中的主人公保罗。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他们三个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他们各自因为什么而难忘?拓展延伸1、这确实是一个难忘夜晚,特殊的夜晚,在那里他们一起共同体会着给予带来的快乐,让我们来找找他们快乐的原因吧!保罗的哥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2、同学们明白了课文中人物都给予了别人帮助而感到快乐,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我也曾经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3、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同时,也发生在我们的身上,给予是一种高尚的快乐。今天我向大家推荐几篇相关的文章,课后我们来共同阅读体会。推荐篇目:1、《给,永远比拿愉快》------蒋风(中国) 2、《感恩之心》-----林润翰(中国)3、《乞丐》----- [俄] 屠格涅夫4、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有句话叫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实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会不时地体会到这种给予的快乐,也许它就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慷慨的爱心……它也许是物质的,也许是精神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给予、奉献,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谢谢同学们,下课!教后反思: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略读课

文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有效的对话?下面就本课教学谈几点实践体会。一、整体感知,抓住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他怎样的一件事情呢?这篇课文,是以保罗为主要的人物,主要记叙他所经历的事情。只有用这个问题,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但含义很深,教学不能从题目入手。因此我设计一个句式减轻学生的难度:课文主要讲的是:保罗在---------用哥哥送给他的-------------,载着--------------------,度过了-------夜晚从而真正懂得了------------------------------------------的道理。在句式的引领下学生较容易地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二、仔细品味,理解句子涵意。课文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作者较多地记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对话,以及保罗的心理活动。文章内涵的意思就在这些句子中。因此能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体会保罗的思想感情,是理解这篇课文的难点。在教学中我设计以下问题:1、在办公室前,保罗听了小男孩的话:“……天哪!我希望……”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听了小男孩接下去讲的一句话,却十分惊讶。小男孩讲的哪一句话,使保罗惊讶?那句话是什么意思?小男孩说:“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话的意思讲得不十分清楚,但保罗已经意识到了。保罗很惊讶,非常佩服他的志气。我专门设计填空练习:保罗以为男孩希望----------------,没想到男孩希望------------。再讨论:“希望有这样的哥哥”和“希望当这样的哥哥”有什么区别?学生在讨论、辨析中明白男孩高尚、无私的心灵,学生初步懂得了“索取”与“给予”的区别,与人物的对话就有效。2、当小男孩请求保罗把车子开到家门前时,保罗认为他是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后来,保罗怎么知道自己又错了呢?这在第三段,是不能看出保罗错的原因的。实际上,保罗也是在看到他背了弟弟出来后才知道的。“但是,这回保罗又错了。”这句话是作者讲的。必须让学生阅读第四段话后,再回答。3、小男孩指着车对弟弟说的那一段话,是什么意思?理解小男孩说的这段话,是整个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理解了这段话,才能知道保罗错在哪里,才能正确地理解什么叫“给予”。小男孩对弟弟说这段话,不仅仅是一定要像保罗的哥哥那样,送一辆新车给弟弟,而是启发弟弟要鼓起生活的勇气,要他相信:只要有我,你就会有幸福。我于是引导学生反复读这段话,读后引导学生与男孩展开对话:此时此刻,你觉得这个男孩是个怎样的哥哥?学生有的说:“很爱自己的弟弟。”“很自信。”学生回答:“ 前面说他家不富裕,却要买汽车送给弟弟,说明对未来充满信心。” 4、保罗和小男孩、弟弟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夜晚,为什么“难忘”?这是课后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发散性。同学们要经过想像,想像那兜圈的情景,体会小男孩和弟弟的欢乐;体会保罗那天的心情。三、深研题目,理解文章中心。“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文章用这句话总结了全文,点了题。我们不仅要学生理解这句话与题目之间的关系,而且要理解内涵的意思。仔细地想一想,在文章中,保罗的哥哥因为而快乐,男孩因为而快乐,保罗因为而快乐,在学生说话的基础上引导深思:你发现这几个人物快乐的共同原因吗?这样学生才深入地理解“给予的真正含义懂得“给予”别人的东西是多方面的,物质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只要你能够给别人一点帮助、安慰,别人都会感激你,你也会快乐。但上课时还有一部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停留与表面,如有个学生说保罗因为收到哥哥的圣诞礼物而快乐,显然没有进入文本,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