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教师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探析

合集下载

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民办高校教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被纳入了职工的行列,他们同样需要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

与公办高校教师相比,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待遇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不利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稳定。

为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待遇缺乏统一的制度,大部分民办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导致教师的社会保障待遇无法落实。

这使得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待遇与公办高校教师相比存在差距。

2. 缺乏稳定的养老保障由于缺乏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民办高校教师的养老保障形势较为严峻。

大部分民办高校没有对教师进行养老金的缴纳,导致教师退休后无法享受到稳定的养老保障待遇。

3. 缺乏完善的医疗保障民办高校教师的医疗保障待遇也存在问题,大部分民办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导致教师在生病就医时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4. 缺乏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较为有限,缺乏明确的晋升机制和培训机会,这使得教师的职业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二、对策建议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教师能够享受到与公办高校教师相当的社会保障待遇。

政府和民办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培训和晋升机制建设,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他们的持续成长。

通过以上对策建议的实施,相信可以有效改善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待遇问题,并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这其中需要政府、民办高校和教师本人的共同努力,促进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问题的解决。

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民办高校教师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科研等重要任务。

相比于公办高校教师,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待遇普遍存在不足的现象,这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量与责任与公办高校教师相当,但其待遇却存在差距,这不仅容易造成待遇不公,也可能影响教师教学、科研积极性,甚至引发社会不公平现象。

对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待遇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善对策建议并实施,对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科研质量,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旨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参考和建议。

1.2 问题意义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存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也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发展。

现代社会对教育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民办高校教师在整个教育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待遇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意义。

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能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生活质量,还能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有助于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对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建设意义。

2. 正文2.1 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问题分析一、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由于民办高校教师不属于国家公务员体系,其社会保障待遇通常由学校自主决定,缺乏统一规范和规定,容易导致教师待遇不公平不一致。

二、保障水平较低。

相比于公办高校教师,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待遇往往较低,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存在差距,不能完全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三、权益保障不到位。

由于民办高校教师的劳动关系较为特殊,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机制,教师的权益保障不够健全,容易受到侵害。

高校教师社会保障的调查及对策研究——以J大学为例

高校教师社会保障的调查及对策研究——以J大学为例
关键词 : 大学 ; J 教师 ; 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 : 6 7 G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7 — 5 2 2 1 )7 0 1— 7 6 4 8 2 ( 0 0— 0 3 0 1
高校教师社会保 障制度是根据高等学校 的属 这些信息用于分析不同个人背景 的教师的社会保 性或特征 ,基于高校教师 的职业特点而建立 的社 障现状 、社会保 障的激励情况以及对学校社会保 会保 障制度 ,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 障制度的期望。 成部分 , 关系到教育发展和社会 的和谐稳定 。 在我
正高级职称教师 的平均校 内年收入 明显高于其他 0 之 间则说 明收入分配 已初步拉开差 距 ;处于 _ 3 职称的教师 ; 同时调查发现 , 收人越高, 社会保 险、 0 — . _ 0 3 4之间说明分配已经建立 了较好 的竞争激
住房公积金支出的费用也越高 ,相应的总额也越 励机制 ;基尼系数国际公认 的安全警戒线为 0 , . 4 即大 于 04时说 明 收入 分 配 出现 了明显 的不 公 平 . 大。如年收人大于 l 万的, 0 其社会保险、 住房公积
1 4
江 苏 技 术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第1 7卷
个人缴纳的各类社会保险金 、 住房公积金、 及以货 币形式发放的福利等进行 了统计( 见表 2 。 )
表 2 21 0 0年收入分类统计
J 大学教师收入分配呈现多元化 的状况 , 社会 8 万 ; . 5 体育类 、 人文社科教师 的收人 比较低 , 年平
金 支 出费 用 平 均在 1 元 以上 ,而收入 小 于 5 万 万 现象 ; 而当到达 0 时 , . 6 表示极富和赤贫阶层 同时
的其社会保 险、住房公 积金平均支出费用只有 4 出现 , 处于 十分不 稳定 的状态 。【 社会 1 J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保障体系构建探究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保障体系构建探究

2008年9月第七卷第3期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 U RN A L O F C H U Z H O U V O C A T I O N A L&TE C H N I C A L C O L LE G E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保障体系构建探究吴铭天铂(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滁州239000)Sep.2008 V01.7N o.3摘要: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

针对我国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保障体系的现状,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师专业化保障体系显得光为重要,这个保障体系主要是指教师内部环境保障、文化环境保障、物质环境保障、制度环境保障等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组成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保障体系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93(2008)03—0013一03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

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

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高职院校原有的管理模式.教师结构、知识水平、素质、能力已不适应当前高职院校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已迫在眉睫。

学术界探讨有关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文章汗牛充栋.但系统探究构建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保障体系的文章鲜见。

诚然实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须不断探寻其内在规律,但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

构建科学、有效的保障体系也势在必行,这是优化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环境的需要。

也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保障体系及其构建必要性1、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是指高职院校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

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它包括知识的专业化、教育的专业化和态度的专业化。

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民办高校教师在社会保障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保障权益不完善、保障标准低、保障覆盖面窄等方面。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完善保障制度。

当前,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存在保障权益不明确、保障标准低等问题。

对此,可以建立健全涵盖退休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民办高校教师享受与公办高校教师相同的保障待遇。

提高保障标准。

目前,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标准较低,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大对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提高其基础养老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以及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补助标准,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并提高其福利待遇。

扩大保障覆盖面。

目前,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较窄,仅针对特定群体。

为提高教职工的社会保障水平,应该将民办高校教师纳入到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当中,取消其特定群体的限制,确保每个民办高校教师都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权益。

第四,加强对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的监管和督导。

当前,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存在权益不明确、保障标准低等问题,这与监管和督导不力有一定关系。

应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监管力度,确保保障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同时加强对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提高他们的保障意识和权益意识。

第五,促进民办高校的发展。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社会保障待遇。

应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提高其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待遇和保障。

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教职工共同努力解决。

完善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覆盖面、加强监管和促进民办高校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策。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权益。

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民办高校教师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做出了贡献。

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少,这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待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保险缺失:民办高校教师没有医保和养老保险,只有基本社会保险,而且缴费额度较低,不能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2.工资低:民办高校教师的工资低于国立高校教师的水平,没有正式职称和级别的教师更是受到待遇不平等的问题。

3.职称评定:民办高校教师职称评定标准和程序不同于国立高校,既不公平也不透明。

这种差别对于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

4.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往往需要在校外另外做兼职工作来维持其收入和生活。

1.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设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所有民办高校教师,包括医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职业伤害保险。

3.标准化职称评定:政府应当制定标准化的职称评定制度,使得民办高校教师可以像国立高校教师一样得到公正的职称评定。

4.加强教师培训和职业发展:政府应建立培训机制,为民办高校教师提供免费或者补贴的培训,促进其职业发展。

5.支持教师科研:政府应支持民办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项目,加强与国立高校的交流合作,提高其学术水平和职业发展。

6.改善教学和工作环境:政府应建立良好的教学和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料和技术设备,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结论民办高校教师拥有很高的教育素质和各种专业技能,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社会保障待遇提供更好的支持,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促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高校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完善

高校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完善

高校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完善近年来,我国高校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与培养人才的质量息息相关,构建并完善高校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升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高校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含义与重要性、构建的原则与路径以及完善的方向与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校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含义与重要性高校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简称本科教育质保体系,是指为了确保高校本科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高而建立的一套制度与机制。

本科教育质保体系的建立对于高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构建本科教育质保体系有助于推动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实现。

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而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石。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质保体系,可以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课程设置与质量评价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其次,本科教育质保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学术影响力与社会认可度。

高校的声誉与影响力与其本科教育质量密切相关。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质保体系,可以提升高校本科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增强高校在社会中的认可度,进而提升高校的学术声誉与影响力。

最后,本科教育质保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要求高校注重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与技能。

通过构建科学的本科教育质保体系,高校可以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二、高校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原则与路径构建高校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同时需要明确一条主线路径。

首先,要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的原则。

高校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监控。

这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完善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以及健全学生评价体系等措施,确保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

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实践

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实践

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及实践作为现代社会的中坚力量,高等教育承载着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期望。

高校教育质量不仅关系到民族素质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更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

因此,要把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作为当前重要的工程,完善和优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高等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建设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需要从体制机制、基础设施、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等多方面入手。

要创新高等教育发展理念,鼓励高校建设新型学科、跨学科和国际化教育体系。

首先,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因为只有不断优化教育评价标准,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其次,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推进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使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和监测制度运行常态化、科学化、规范化、动态化。

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科技水平,使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更加有效、高效、全面。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此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的定期评估工作,为教师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多元化的奖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质量保障实践与创新近年来,随着高校自主办学的逐渐普及和推广,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与保障工作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之一。

质量保障应该是全员参与的过程,也是一种不断优化的活动,只有不断优化教育评价指标,才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为了保障高校教育质量,目前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

例如,设立教育部、省级教育部门监管的学术评估机构,并以此为基础,推动高校内部多层次、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评估制度的建立;在教育教学信息化的方面,建设了国家教育云平台,实现教学管理的数字化,极大地提高了教育信息化水平。

此外,开展教学督导工作,大力推进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完善教学监管的机制和体系,进一步优化教育评价标准。

学生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价手段,现在,学生评价已经被普遍地应用到高校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对构建适合高校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对构建适合高校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国家财力持续增强并 由建设财政 向公共财政转 型的过程 中, 应尽快改变 目前用于社保的财政支出份额偏低 、 地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会保 障与就业 、收入分 配 、公共财政 、公共 卫生及人 口政策 等 的统筹考 虑与协 调推进 。
财政投入不到位 的状况, 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 , 保
证高校基本社会保障 的资金来 源 。 2 明晰责任 。 . 首先是 明晰历史责任和现 实责任 , 处 理好老 人与新人的关系。比如现有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支 付压力是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历史负债 , 应在精算的基 础上用稳妥 的办法在一个较长时期 内化解 , 而新制度下 的负担 才是现在应该重点考虑的对象 。 其次是 明确划分 政府和 民间的责任 。 主要是明确界定政府的有 限责任 , 同 时引导市场 ( 如商业保险) 、民间慈善组织 、社会公益团 体等提 供相应 的社会化保障服务 。 再次是根据此次绩效 工资制度 改革 “ 建立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分税制财政 体制相适应的分类分级管理体制 ” 目标, 的 合理划分中央
职工 劳动也具 有 自身 的特 点 , 同时,我们也 必须考虑
障制度 ,尽快 朝着 体系 完整 、制度 健 全 、水平 适 当 、
到我们 是社会 主义制度 ,还 具有人 口众 多 、地区 与城 统放 有度 的 方 向推 进 。 乡差距 较大等 基本 国情 ,因此 ,决定 了我 国高校 的社 会保 障制度只 能走低水 平、广 覆盖和 国家特色 与地区 特 色相 结合 的发 展道 路 ,并根 据人 民 的意愿 与 需要 , 分 清 轻 重 缓 急 ,循 序 推 进 。 3 .必要 、合 理 、适 度 的原 则 。社会保 障 可 以是
校社会 保障体 系 内部各 子系统 、各项 目之 间的统筹考 度 改革 关系到广大高校教职工的切 身利益 , 更关系到高 虑与协 调推进 ,又要考 虑到 高校 社会保 障制度与 国家 校 改革 的进程 , 已经构成公共 政策 的主体 内容 。 因此 , 在

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构建

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构建

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构建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其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构建至关重要。

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涵盖多个方面,以确保教师持续提升自身素质,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首先,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应该包括培训机制。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需求,教师应该接受定期的培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培训内容应该贴近实际工作需求,注重实用性和前沿性,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需要建立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找到改进的方向。

同时,评价机制也可以激励教师不断进步,提高教学水平。

评价标准应该全面客观,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主管评价等多方位评价,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此外,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需要建立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岗位晋升、奖励荣誉、薪酬提升等,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激励机制,可以让每位教师感受到自身努力的价值和社会认可,从而更有动力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另外,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需要建立支持机制。

支持机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支持,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

比如提供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提供教学研究的平台,提供专业辅导等,都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最后,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还需要建立交流机制。

教师可以通过交流机制来分享自己的优秀经验和教学方法,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促进共同进步。

交流机制可以包括教研活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让教师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和学习氛围。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包括培训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支持机制和交流机制在内,以确保教师能够持续地提升自身素质,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希望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能够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建设,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

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

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摘要: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是一个重要的国家发展议题。

本文探讨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定义、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完善,挑战,建议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在各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为满足公民在不同生命周期中遭受疾病、失业、老龄化等风险而提供的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一、社会保障体系的定义和功能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体系,其目标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并提供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保障。

它包括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失业保障、工伤保障、生育保障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生存需求,提供福利和公平的机会,减少贫困和不平等,并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现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全球范围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欧洲国家的福利国家模式,其特点是提供全面和普惠的社会保障。

而在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虽然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人口老龄化问题使得社会保障体系的负担加重。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更多的资源来支持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保障。

其次,不平等分配问题也是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之一。

一些群体得到了更多的社会保障权益,而其他群体则相对较少。

最后,社会保障体系的效率和可持续性也是关注的焦点。

一些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需要进行改善。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议为了更好地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政府的责任和领导。

浅谈高校教职工法律事务保障体系的构建

浅谈高校教职工法律事务保障体系的构建

浅谈高校教职工法律事务保障体系的构建
高校教职工是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工作是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的顺利
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在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会存在各种法律问题和争议,对此,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法律事务保障体系,保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促进高校的和谐
稳定发展。

首先,在高校建立法律事务办公室或法律咨询中心。

这样的机构可以为教职工提供法
律咨询和法律服务,及时解答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
法律援助。

同时,法律事务办公室或法律咨询中心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高校因为违反相
关法律法规而受到严重的处罚。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教职工劳动法律保障制度。

教职工因在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或
履行职责受到损害时,高校应该及时赔偿,保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此外,高校还应当建
立合理的工资制度和其他应有的福利来满足教职工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不应当以各种理由
剥夺、减少教职工的薪酬。

第三,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

教职工的考核和评价应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不
能凭个人喜好和政治因素左右考核结果。

优秀的教职工应该得到相应的荣誉和奖励,而不
应该遭受不公平的待遇。

这样才能保证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高
校的发展助力。

最后,要建立高校教职工权益保障的法律监督机制。

该机制应该由相关部门和高校自
身的协调机构构成,及时处理教职工提出的权益保障问题,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高校教师发展的支持与保障机制

高校教师发展的支持与保障机制

高校教师发展的支持与保障机制高校教师是培养人才、推动学术研究和教育创新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学校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支持和保障高校教师的发展,建立健全的支持与保障机制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师发展所需的支持与保障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建立全面的培养体系高校教师发展需要一个全面的培养体系,包括学术培训、教学方法培训、教育管理培训等多个层面。

首先,学术培训是高校教师发展的核心,可通过开展学术交流、组织研讨会和参加学术会议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

其次,教学方法培训应注重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此外,教育管理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需要掌握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

二、激励教师积极发展除了培养体系外,激励教师积极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高校可以通过提供丰厚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来激励教师的积极性。

此外,高校还可以设立科研项目、教育改革项目等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和教育改革,并提供相应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同时,高校还应建立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和学术发展来激励教师发展,给予他们应有的荣誉和奖励。

三、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高校教师发展的支持与保障机制还包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高校应该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条件,为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

此外,高校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减轻教师的行政负担,让教师更加专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

同时,高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为教师提供与社会接轨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四、加强教师评价与反馈机制教师评价与反馈机制是高校教师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高校应该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并向教师提供评价结果和个人发展的指导意见。

同时,高校还应该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种方式收集教师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的需求,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帮助。

浅谈高校教职工法律事务保障体系的构建

浅谈高校教职工法律事务保障体系的构建

浅谈高校教职工法律事务保障体系的构建高校教职工是高等学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权益和法律保障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环节。

构建完善的高校教职工法律事务保障体系对于保障教职工权益、维护校园稳定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浅谈高校教职工法律事务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一、法律法规建设在构建高校教职工法律事务保障体系时,首先要健全法律法规建设,明确教职工的权益和责任。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教育事业和教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高校教职工的权益保障提供了法律基础,但还需要在高校内部加强宣传和落实,确保教职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也要求学校明确教职工的权益保障机制,确保法律落实到位。

二、完善的组织机制构建高校教职工法律事务保障体系还需要完善的组织机制。

高校可以设立专门负责教职工法律事务的机构或部门,例如法律事务部门或法律顾问团队,他们可以负责协助教职工处理法律事务、提供法律咨询和辅导服务,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也可以创建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委员会,在法律事务保障方面发挥作用,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改善。

这样的组织机制可以有效协助教职工解决法律问题、维护自身权益,还可以提升高校教职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三、建立完善的维权渠道为了更好地构建高校教职工的法律事务保障体系,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维权渠道。

高校可以设立教职工法律援助中心或维权平台,提供法律咨询、诉讼协助等服务,为教职工解决法律纠纷提供帮助。

也可以加强与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的合作,为教职工提供更专业的法律支持。

还可以建立教职工申诉制度和举报渠道,让教职工有一个公正的平台来反映自身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或侵权行为。

这样的维权渠道能够增强教职工的维权信心,也能够有效防范和解决法律风险。

四、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也是构建高校教职工法律事务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法律公益讲座、发放法律手册和宣传册等途径,提高教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水平,让他们更加清楚自己的权益和义务,也能够更好地防范法律风险。

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已成为一个迫切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与实施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

一、构建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高校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构建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只有保证教育质量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其次,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高等教育竞争力的关键。

高等教育是各国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只有在教育质量上有所突破,才能在国际上具备竞争力。

最后,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建立公平的教育机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二、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构建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设立质量监控机构。

建立独立、权威的高校教育质量监控机构,负责对高校教育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2. 建立教育质量标准。

制定统一的教育质量标准,明确高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评估指标,为高校提供参照和借鉴。

3. 推进教育评估与监测。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高校教育评估与监测系统,对高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师资水平等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

4. 建立激励机制。

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对教育质量优秀的高校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高校教育质量保障的责任和义务,为体系的实施提供合法依据。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学校教师保障措施分析

学校教师保障措施分析

学校教师保障措施分析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校教师的保障问题备受关注。

学校教师保障措施的完善,对于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下面将对学校教师保障措施进行分析。

首先,学校教师在薪酬福利方面的保障措施。

教师的待遇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对教师的工资待遇进行了调整和提高,实行岗位工资制度,根据教师的工作年限、职称等因素进行薪酬差异化管理。

此外,学校还为教师提供通勤补贴、节假日福利、培训补贴等多种福利待遇,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其次,学校对教师的职称晋升机制和评定标准的保障措施。

职称是评价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职称评定体系,确保公平公正。

学校应严格落实职称评定标准,加大对优秀教师的激励力度,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再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机制的保障措施。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升专业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培训、座谈、学术交流等形式,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

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进修基金,资助教师进一步深造学习,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此外,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保障措施。

教师是一群承担着巨大心理压力的职业人员,长期的工作负荷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教师提供心理援助服务;还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保障其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学校教师保障措施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

学校要不断完善保障措施,让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和支持,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学校能够在教师保障方面继续努力,为教师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于高校教师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探析

关于高校教师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探析

关于高校教师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探析摘要本文概括的提炼了高校教师社会保障的体系现状,并对建立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探析,从高校教职工特点结合高校教师社会保障的情况,指出了现今高校教师在实际情况在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借此文所分析出的一些问题,对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构建提出些许建议。

本文讨论了高校教师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希望对社保相关部门有所帮助。

关键词:社保体系;高校教师;社保构建引言高校作为高等人才孕育的土壤,是培养人才的神经中枢。

教育系统中承载高等教育任务的各个高校,它们所培育的人才队是祖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教育兴国政策的预备役。

而高效的教师群体是具有明显经验优势、品格优势、政治优势还有知识优势的顶级人才群体。

构建现代、完整、灵活的高校教师社保体系,能激发教师的教育工作热情,稳定高等教育的师资团队。

有利于深化高等教育进一步改革,更加是推进高等教育进步的历史需要。

此文以总结探析改革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

一、高校教师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随着当前时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进程加快,高校教师的社保构建问题也被放在放大镜下观察。

高校教职工保障体系构建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必须解决的燃眉之急。

构建完整的高校社保体系不仅仅能稳定高校教师团队,也能够激发更多的教职工工作激情。

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的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虽经其后经历了几次修缮和微调,可是单位与国家包办的制度根本结构却没有大的演变。

随着新世纪高等教育事业的蒸蒸日上,这种传统的社保制度体系,已万万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

为了相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需求,急需改革建立新的高校社保的制度。

在相关的改革执行历程中,有可能遇到的许多细节上的麻烦,应在实践中探索相应的制度构建。

二、高校教师社会保障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一)高校教师社会保障体系的经济源流问题现在的高校教师保障经费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的拨款,但因为长年以来国家财政对于高校投入其实总体薄弱,而高校退休教职工的人数在渐渐增长,数额渐渐增加。

浅谈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对策.doc

浅谈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对策.doc

浅谈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对策-“ 关键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对策摘要:学生的村长与教师素质密切相关,构建高职院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提高高职院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保障高职院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是由过去的中等职业学校或中专院校升格而来,教师队伍还存在结构不尽合理、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离国家所要求的高校教师素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提高高职院教师的质量,增强其教学、科研能力,对高职院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以下简称高职院教师教育)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一、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我们知道,高职院教师教育是政府、教师培训机构、高职院校的共同责任,任何一方工作质量的缺失都必然会妨碍高职院教师教育的顺利推进。

在此,我们将保障体系的组织构成确定为:高职院教师教育的法制建设系统、高职院教师教育经费保障系统、高职院教师教育质量评估系统、教师培训机构教育质量管理系统,以及高职院本体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系统。

我们进一步认为,上述五个子系统在整个质量保障体系中所处的层面是不同的。

用发展的眼光看,“我国高职院教师教育也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一样走向‘校本化’。

也就是说,要真正持续保障并提高高职院教师教育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高职院本体的力量,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此看来,高职院教师教育质量保障的立足点,应该在于高职院本体。

健全的高职院教师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是整个保障体系的条件和支柱。

在目前形势下,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对高职院教师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1.法制保障系统我们认为,高职院教师教育法制保障系统的构成,有如下四个相互联系的过程。

(1)加强教师教育的立法工作与制度建设。

立法对于教师教育来说,是由国家立法机关按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制定有关教师教育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立法机关应尽快出台《教师教育法》,就教师教育的主体、权利和义务、学习类型以及设备、条件保障等措施,做出法律上的规定,并以国家的意志力强制实行。

综述社会保障专业生教学体系的构建

综述社会保障专业生教学体系的构建

综述社会保障专业生教学体系的构建一、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一)整合教学资源现代专业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资源的共享,因而,在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吸纳多方资源。

整合的教学资源既包含师资,也包含教学硬件资源。

黑龙江大学借助社会保障审计科研项目,鼓励各个学科背景教师参与到项目中来,通过对真实、海量的社会保障审计数据的分析与研究,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条件,尽可能地整合硬件资源,建立社会保障专业、审计和计算机专业共享的社会保障综合实验室。

加大审计和计算机专业设备的开放程度,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建立社会保障专业、审计和计算机专业共享的数据库,方便各专业广大师生便捷地使用资源,并应用于研究工作。

同时,强化计算机技术在社会保障政策的分析、评价、仿真、预警与建议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来推动学科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提高民生领域科研团队能力,培养多学科背景的跨学科的创新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依托国家级和省级社会保障科研项目,采取联合立项、联合科研、联合创新的方式,增强跨学科师资团队的科研能力建设。

此外,加强不同学科间教师的交流和互动,建立合作教学、共同培养的机制。

(二)跨学科选修课程设置跨学科选修课程设置,提高学生选择的自由度。

社会保障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的需求选择不同院系的课程,如选择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经济学院福利经济学、审计学、统计学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数据库与软件应用等课程。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兴趣爱好,跨学科进行课程选择,三年选修并完成一定量的课程学习且考试合格,即达到跨学科选修课标准。

这种课程设置充分体现综合性大学的课程特色,在满足广大跨学科研究生选课需求的同时,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

跨学科选修课程的设置将为未来社会保障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和踏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我国古代先贤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校教师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探析作者:刘洁高晶徐晓娟张琦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6年第06期摘要: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推进,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构建完善的教职工保障体系,不但能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稳定师资队伍,对于激发教职工工作热情也十分重要。

本文简要回顾了高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过程及现状,并对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障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校教师社会保障一、我国高校教师社会保障体系现状我国高校教师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分为计划经济时期(1949到1979 年)和市场经济时期(1979 年至今)两个时期。

我国高校教师社会保障的模式在这两个时期中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功能由单纯保障向保障与激励相结合转变,保障体系由不健全向健全转变。

2015年1月3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该决定明确高校教师的基本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基本养老保险方面,高校缴费比例为20%,个人比例8%,本人工资总额高于当地职工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社会平均工资60%的则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托底”。

改革还明确,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机关事业单位应同时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

如此一来,高校教师与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体系趋于一致,完成“并轨”,由以前靠财政政策保障的养老制度,变为由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三者共担的保障机制。

二、我国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工作的管理情况由于我国社会保险实行分级统筹,属地管理模式,目前各高校社保工作也形态多样。

参保险种、参保时间和管理机构也因所处地域及自身情况有很大不同。

从社会保险工作的高校内部管理机构来看,多数高校目前都设立了专门的社会保障科、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或社会保障办公室,少数高校由人事处劳资科负责的根据自身规模情况都固定有1-2人的专职社会保险工作人员(或者设立社会保障岗),并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由科室内部协调(例如天津、杭州、上海高校),少数高校一般采取劳资科专人管理和人力资源中心派遣机构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三、我国高校教师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高校教师作为我国事业单位人员的组成部分,其社会保障体系由国家政策、财政政策决定。

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形成覆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这5个险种,单位和个人缴纳的比例以及享受的权利等也与企业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趋于一致。

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教师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我国高校教师工作内容多,任务较重,除了需完成教学、培养学生以外,还需参与科学研究,完成相应的理论或工程研究项目,同时还承担着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改革建议等工作。

现在大部分高校的教师都是博士学历,部分高校还要求具有海外经历或取得海外博士学位。

这些学历和知识都需要投入漫长时间和较多的资金。

因此,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及教育投资收益理论,高校教师智力投资较高,应该具有高收益性。

另外,从国外社会保障体系来看,国外高校教师都被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所享受的社会保障除具备整个社会的共性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殊性。

目前,世界上除了极少数国家在全民福利待遇中追求严格统一外,高校教师皆不完全等同于其他社会群体,在市场经济政策执行更为灵活的国家尤其如此,甚至不同高校的教师亦享受不完全相同的社会保障。

因此,在探索我国高校教师社会保障体系时,还应充分考虑其职业特点,在他们所享受的社会保障除具备整个社会的共性外,还应该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特殊性,从而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使高校在人才战略中抢占高地。

1.建立职业年金,推进养老保险改革的顺利进行新近出台的《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今后高校教师的基本养老保险将纳入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变现有退休金以工作年限和本人工资为主要依据的计发办法,而与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挂钩。

决定的第八项明确规定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年金办法》,对职业年金的构成、投资运营和领取做了进一步规定。

随着相关文件的出台,今后高校教师的基本养老保险将纳入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变现有退休金以工作年限和本人工资为主要依据的计发办法,而与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挂钩。

从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来看,高校教师普遍作为公职人员的一部分,除了基本的养老保险待遇外,还额外补充一部分特有的养老保险待遇,因此,公职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一般较企业雇员优厚一些,替代率水平高于企业雇员。

随着养老保险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的养老待遇差别应该体现在补充养老保险层次,也就是即将建立的职业年金制度上。

职业年金制度的建立和管理,涉及到改革前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能否平稳衔接,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

2.建立教职工校内补充医疗保险及大病医疗互助基金电子科技大学在2001年10月建立了校内补充医疗保险,校医疗保障专项资金由职工个人账户资金和校医疗补助资金两部分构成。

其中个人账户资金包括一次性垫底资金和每人每年150元的门诊补助两部分,校内医疗补助是对省本级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校医保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大病、重病住院及特殊疾病门诊医药费用在省医保统筹支付后,自付部分过重的职工。

校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自实施以来既提高了职工医疗待遇水平,又有效缓解了大病、重病困难群体医疗保障问题,有效解决了四川省医疗保险涵盖参保对象不完整的问题,将部分外籍教职工的医疗保险纳入校内医疗保障体系,真正实现了全体教职工医疗保障的“零真空”。

校内医疗保障制度还对部分在省、校内补助之后仍然极度困难的重病职工进行了重点补助,体现了学校对教职工的关怀。

校内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十几年来了显著的成果。

考虑到目前教职工得病率不断增高,住院产生的自费部分省医保及校医保均不给予报销,教职工在得病尤其是重病情况下,依旧存在自付费用过高,对教职工生活带来影响。

为了体现互助互爱的精神,减轻教职工的医疗负担,电子科技大学于2012年由工会牵头,实施“教职工医疗互助会”,互助会不同于医疗保险,是教职工自愿参加的互助性群众组织,教职工申请入会后按月缴纳会费。

互助会的资金主要由会员缴纳的会费、社会捐赠、学校福利费的补充及以上资金的利息组成。

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按照不赤字的运行原则,根据实施情况,由“互助会指导小组”同意,可以调整会费标准。

医疗互助会按年度进行报销,补助计算的基本原则是“分类计补”,将个人年度医疗费用分为“自付”和“自费”两部分,分别计补,实施的补助为此两类补助之和。

侧重减轻“自付”部分的负担,兼顾减轻“自费”部分的负担。

其中,“自付”部分指属于省医保和校补充医保范围内的诊疗项目,当年所产生的可报销费用、经报销后的剩余部分的总和;“自费”部分指属于省医保和校补充医保范围内的诊疗项目,当年所产生的自费药品的费用与住院“门槛费”的总和。

个人年度医疗补助的计算,采用“全额累进、等比递增”的方法,体现“负担重则补助多”的倾斜思路。

并为控制“互助金”的风险,个人年度补助实施总额限制,并但可根据情况进行适度调整。

医疗互助会的建立进一步缓解了教职工,尤其是退休教职工的医疗费用压力。

校内医疗补助和医疗互助基金的保障对象应该是全体教职工,退休人员作为医疗保障的强烈需求群体,也应包括进去。

同时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参保人数和实施的可能性进行具体规划,合理承担相应费用。

在基金运行较好的情况下,可适度用基金为教师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或者某些转为大型单位定制的商业团体医疗险,这些都可以更多的拓展保障的程度,减轻学校经济负担,同时增强对教师的医疗保障水平。

3.立足校情,制定出各自特色的教师社会保障补充制度新疆财经大学在2001年实施期权制,这项收入的远期分配计划,极大的提高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并且避免了高层次人才的流失。

上海交通大学1994年12月率先参加了上海总工会实施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赶在保险利率调低前,购买了年利率都在 8 %以上养老保险,教职工在退休后可一次性领取高于投保额几倍的补充养老金,为教职工争取到了利益和好处,同时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各高校在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以外设立的补充保险制度可以根据自己的校情采取不同的形式。

有的是补充养老保险,有的是补充医疗保险,有的是收入制度的延期分配,有的是购买商业医疗保险。

保障和激励的人群也可不同,有的是保障广大教职员工,有的是高层次引进人才,有的是青年教师。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校情的补充保障制度也是这项制度成功与否,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

4.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也可以辅之各种实物性和服务性的福利。

例如校医院可定期开展多种类型的健康讲座,每年对教师(包括离退休教师)进行体检。

成立多个学生志愿者小分队,为离退休教师提供基本生活护理。

5.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目前,社会保障各级管理机构区域政策不相统一,办理机构不同,办理流程也不同。

另外,各级行政部门对于社会保障缺乏关注,也缺乏对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相对应政策。

随着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涉及面广,政策性也很强,高校人事管理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可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成立社会保障办公室,适当充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和经费,提供相适应的工作条件,使得社会保险的办理有较为规范的业务流程,通过更加信息化和专业化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1]冯艳.新中国以来高校教师社会保障的变迁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6[2]薛梅青.国外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及启示[J].经济师,2011(11)[3]薛梅青.我国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现状及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4]薛梅青.高校教师社会保障的调查及对策研究——以J大学为例[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7)作者简介:刘洁,浙江大学电气学院组织人事科人事干事。

高晶,电子科技大学人力资源部社会保障办公室主任。

徐晓娟,电子科技大学离退休工作人员。

张琦,电子科技大学人力资源部副处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